CN111911950A -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1950A
CN111911950A CN202010816681.4A CN202010816681A CN111911950A CN 111911950 A CN111911950 A CN 111911950A CN 202010816681 A CN202010816681 A CN 202010816681A CN 111911950 A CN111911950 A CN 111911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boiler
unit
load
curren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66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1950B (zh
Inventor
孙晓东
高志刚
孟宪春
邵毅
宋圣军
李建军
姚远
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Guohua Hulunbeier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Liaoning Dongke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Guohua Hulunbeier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Liaoning Dongke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Inner Mongolia Guohua Hulunbeier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Liaoning Dongke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hua Power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66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22Controlling thickness of fuel b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23M5/08Cooling thereof; Tub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8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medium, e.g. boiler water
    • F23N1/08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medium, e.g. boiler water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e exec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避免锅炉水冷壁超温,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火电机组安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火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日益增加。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逐渐成为电网调频调峰的主力,为了满足区域电网对电能指标要求,大容量机组常常需要频繁且大范围的调峰运行。特别是在深度调峰频繁的情况下,对机组调节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频繁调峰的机组如发生水冷壁超温的现象,不但限制了机组的调峰性能,还严重危害机组的安全运行。
目前,对于火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时遇到的锅炉水冷壁超温现象,通常做法是由运行人员手动修改给水量,以此增加锅炉水冷壁的换热量,从而抑制水冷壁超温的发生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超温现象。但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运行人员的操作量,而且会改变火力发电机组的静态煤水比。静态煤水比是指锅炉给煤总量和给水总量的比例为固定数值,给煤的同时会按比例给水,以达到锅炉煤水平衡,进而实现锅炉温度平衡。如果改变静态煤水比,则给煤量增多会造成机组超温,给水量多则会造成机组主蒸汽温度降低。因此,现有改变静态煤水比控制锅炉水冷壁温度的方式对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如何对锅炉水冷壁温度进行安全、有效的超温控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获取所述锅炉的实际负荷指令值;对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一阶惯性计算,得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确定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与所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升负荷;及/或在所述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降负荷。
可选的,所述各层磨煤机包括顶层磨煤机和非顶层磨煤机,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减少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在存在任一个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给煤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在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下降速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下降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或者,
处理器和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火电机组变负荷过程中,通过分层调整机组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预先对容易造成水冷壁的金属壁超温的锅炉燃烧动态过程进行控制,使机组远离易引起水冷壁超温的工况,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同时,还可减少运行人员手动干预次数,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机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自动调整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可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有利于机组各主要运行参数的稳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机组负荷运行状态判断逻辑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顶层磨煤机给煤分层控制逻辑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各磨煤机的给煤分层控制整体逻辑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给水动态控制逻辑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在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中执行,由此实现锅炉水冷壁温度的自动控制,减少人员操作量,降低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
锅炉对应的机组可以是一个锅炉对应一个发电站的单元机组,机组的负荷变化状态是表述单元机组当前负荷为上升状态还是下降状态,即升负荷或降负荷。负荷升降状态是根据实际负荷指令而变化的。实际负荷指令通常由远程电网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由锅炉发电机组对应提供的负荷,例如所需的电量。
若DCS系统收到实际负荷指令值,则根据该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锅炉机组的煤水比调整,以将升或降负荷调整到指令对应所需的实际负荷值,下文中将展开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获取所述锅炉的实际负荷指令值;对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一阶惯性计算,得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确定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与所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
具体地,在所述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升负荷;在所述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降负荷。
DCS系统在接收到该实际负荷指令后,会通过一阶惯性算法确定当前需要机组升负荷还是降负荷。通过一阶惯性算法对应的惯性时间后,即可获得此时的负荷值。因此,将该负荷值与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比对,可以确定当前机组处于升负荷状态还是降负荷状态。
S104,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
通常,锅炉对应的单元机组包括有多个分层设置的给煤机、磨煤机和燃烧器,以分层向锅炉提供燃烧用煤,对锅炉里的给水进行加热,以产生实际负荷指令所需的负荷电量。
根据锅炉的高度,可以将锅炉分为多个层,每层具有对应的给煤机、磨煤机和燃烧器,以向对应位置的锅炉给煤。例如,锅炉具有7层。
正常情况下,机组以预先设定好的、为固定比例值的静态煤水比的方式向对锅炉机组的各个层的磨煤机给煤,以及向锅炉给水。给煤与给水的比例为固定数值,即在给煤增加的同时会按比例增加给水,同样,在给煤减少的同时会按比例减少给水,以达到锅炉煤水供应平衡。但是,在根据实际负荷指令进行变负荷的过程中,现有静态煤水比的方式会造成燃烧强度与给水流量不匹配的问题,容易导致锅炉水冷壁超温。通过人工修改给水量来缓解超温的现象,会改变火力发电机组的静态煤水比,由此现有改变煤水比控制锅炉水冷壁温度的方式对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提出了根据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在不改变机组静态煤水比,即机组锅炉的总给煤量和给水总量是按照固定比例提供的前提下,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
如上文所述,为锅炉机组提供用煤的各层磨煤机包括顶层磨煤机和至少一个非顶层磨煤机,步骤S104中提到的顶层磨煤机是指机组所有运行中的磨煤机中位于最顶层的磨煤机,是一个相对概念。若物理位置上位于顶层但并没有实际运行的磨煤机,则不属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需要分层调整的顶层磨煤机。调整运行磨煤机中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和给煤惯性时间,可以有效降低由于锅炉变负荷所造成的分隔屏、过热器的超温现象。
判断机组运行磨煤机中顶层磨煤机的控制逻辑,可以根据锅炉各层磨煤机对应的燃烧器的布置情况。假如判断第n台磨煤机是否为机组运行磨煤机中的顶层磨煤机。如果在这台磨煤机物理位置上层有磨煤机运行,则其不为顶层磨煤机;反之本台磨煤机则为运行磨煤机中的顶层磨煤机。
在步骤S102中确定当前需要根据实际负荷指令升负荷时,即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及/或
在步骤S102中确定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在接收到锅炉主控给的总煤量指令,例如向机组各层磨煤机提供的总煤量由100吨/时增加至200吨/时的情况下,如果当前机组有5台磨煤机正在运行,通常按照现有常规的给煤方式是每台磨煤机平均每小时增加20吨给煤量。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是按照分层给煤的方式及总给煤量对各层运行的磨煤机的给煤量进行调整。
如上文所述,在机组变负荷状态下,会调整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给煤惯性时间,因此在机组总给煤量固定的情况下,其他非顶层的磨煤机也会相应调整。
具体地,在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即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对应的减少量,增加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或
在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即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增加量,减少非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在机组升负荷时,增加给煤惯性时间实现顶层磨煤机缓慢给煤并减少给煤量,这里,给煤量是通过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自动设定值乘以给煤量调整系数A,修正后的给煤量经过一阶惯性算法后形成的最终给煤量。给煤量调整系数A是根据锅炉水冷壁温度报警值,与测量锅炉水冷壁数百个测点后得到的温度最大值的差值得到的权重系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范围可在0.5-1之间。
在机组升负荷时,如果测量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最大值越接近水冷壁温度报警值,给煤量调整系数A越小,反之则越大。系数A最大值为恢复正常给煤量,即系数A为″1″。
一阶惯性算法模块的惯性时间X根据水冷壁温度报警值与水冷壁温度最大值的差值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范围在0-5分钟之间。在机组升负荷时,水冷壁温度最大值越接近水冷壁温度报警值,即差值越小,惯性时间X越大,反之X越小。
给煤量调整系数A越大,说明当前锅炉水冷壁的温度越低于锅炉水冷壁的温度报警值,则可以少量减少磨煤机的设定给煤量,即调整后的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相对较高。
反之,给煤量调整系数A越小,说明当前锅炉水冷壁的温度越接近锅炉水冷壁的温度报警值,则需要大量减少磨煤机的设定给煤量,即调整后的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相对较低。
在机组降负荷时,增加顶层磨煤机减煤量是通过在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自动设定值上乘以给煤量调整系数B。给煤量调整系数B也是根据水冷壁温度报警值与水冷壁温度最大值的差值得到的权重系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范围在0.5-1之间。
在机组降负荷时,如果测量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最大值越接近水冷壁温度报警值,给煤量调整系数B越小,反之则越大。
由此,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通过分层控制机组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来调整锅炉的燃烧温度,从而对锅炉水冷壁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水冷壁超温。
但是,在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上述分层控制的给煤方式并不会一直保持不变。DCS系统会实时监控各磨煤机给煤量的变化,并结合磨煤机的给煤量的变化以及给煤量上限值和给煤量下限值进行给煤方式的调整和切换,其中给煤量上限值和下限值是根据磨煤机设计说明来确定的,与磨煤机的性能有关。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
在增加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
在存在任一个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停止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给煤量。
也就是说,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于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给煤惯性时间的调整并非持续存在的,若达到一定的条件,则退出对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给煤惯性时间限制机制,并对包括顶层磨煤机在内的各层磨煤机恢复常规的给煤方式。现有的给煤方式可以是根据静态的煤水比进行给煤,并且对于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是根据锅炉主控给的总煤量均分确定的。仍以上文提到的例子为例,如果锅炉主控给的总煤量为向机组各层磨煤机提供的总煤量由100吨/时增加至200吨/时的情况下,当前机组有5台磨煤机正在运行,则现有的给煤方式是按照每台磨煤机平均每小时增加20吨给煤量向各层磨煤机给煤。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
在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
在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
在减煤总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则相对于顶层磨煤机的煤量减的多,相应地其他层的磨煤机的减煤量就会减少。
但是,与机组升负荷的情况类似,对于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调整也并非持续存在的,若达到一定的条件,则退出对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限制机制,并对包括顶层磨煤机在内的各层磨煤机恢复常规的给煤方式。例如,按照减煤总量均分给机组正在运行的各层磨煤机,在机组降负荷时,由每个磨煤机按照相同的减煤量实现减煤。
也就是说,当机组升负荷时,除顶层磨煤机外其它磨煤机中有磨煤机给煤量达到上限,则退出顶层磨煤机限制;当机组降负荷时,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达到其给煤量下限,则退出顶层磨煤机的限制,此时机组的给煤方式恢复常规控制状态。
除了通过上述分层调整机组运行的磨煤机给煤方式来控制锅炉水冷壁温度之外,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提出了通过调整锅炉给水的方式来控制水冷壁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在机组升负荷时给水惯性时间减小,使给水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可以通过在锅炉原惯性时间上乘以修正系数C,修正后的值为实际的给水惯性时间。惯性时间修正系数C根据水冷壁温度报警值与水冷壁温度的最大值的差值得到的权重系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范围可在0.4-1之间。
在机组升负荷时,如果测量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最大值越接近水冷壁温度报警值,惯性时间修正系数C越小,反之则越大。在系数C为″1″时,即为恢复锅炉原给水惯性时间。
在机组降负荷时给水惯性时间增大,使给水以较慢的速度减少,可以通过在锅炉原惯性时间上乘以修正系数D,修正后的值为实际给水惯性时间。惯性时间修正系数D根据水冷壁温度报警值与水冷壁温度的最大值的差值得到的权重系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其范围在1-1.6之间。
在机组降负荷时,如果测量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最大值越接近水冷壁温度报警值,惯性时间修正系数D越大,反之则越小。在系数D为″1″时,即为恢复锅炉原给水惯性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通常取分离器出口温度值。现有的给水方式可以是利用静态煤水比的方式,根据锅炉的给煤量及煤水比确定锅炉的给水量,以实现锅炉给煤和给水的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下降速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下降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上述实施例中,在锅炉给水控制的惯性时间调整回路中,加入了中间点温度偏差值和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
当机组变负荷时,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之差大于中间点温度偏差阀值E或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下降速率大于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阀值F,则停止当前给水方式的动态控制,恢复原给水控制方式,即现有的常规给水控制方式,直至待中间点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率回到阀值限制以内为止。中间点温度偏差阀值E和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阀值F可以根据现场实时数据确定。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动态给水控制方式,在机组升负荷时,较快增加给水量,并可以进一步加入中间点温度偏差及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判断;在机组降负荷时缓慢降低给水量,还可以进一步加入中间点温度偏差及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判断。由此,可以在机组变负荷燃烧率变化很大时,通过调整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保证锅炉水冷壁有足够的冷却流量,避免锅炉水冷壁超温现象的发生。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分层调整机组运行的磨煤机给煤方式和调整锅炉给水的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以控制锅炉水冷壁的温度,也可以单独使用以控制锅炉水冷壁的温度。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减少直流锅炉在快速变负荷时,由于锅炉燃烧率的剧烈变化造成的水冷壁超温。特别是在深度调峰期间,水冷壁换热条件恶化造成的水冷壁超温。本说明书实施例通过在变负荷过程中,通过分层调整机组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预先对容易造成水冷壁的金属壁超温的锅炉燃烧动态过程进行控制,使机组远离易引起水冷壁超温的工况,提高锅炉的运行安全性。
进一步地,通过调整运行磨煤机中的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和给煤惯性时间,或者调整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避免锅炉水冷壁超温。或者通过调整锅炉给水惯性时间动态控制。从而可以在不改变正常静态水煤比的前提下,动态调节给水加入时间,以保证水冷壁有足够的冷却介质,避免锅炉水冷壁超温的现象产生,提高锅炉的运行安全性。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减少运行人员手动干预次数降低劳动强度,且实时性好,有利于机组各主要运行参数的稳定。并且现场实现方便,调试过程简单,易于工程技术人员操作。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基于分散控制系统设计,算法的实现和参数的设置可以在分散控制系统中完成,下面结合附图的分散控制系统各算法模块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作如下说明。
首先,在分散控制系统的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增加两部分内容,包括给煤分层控制方式和/或锅炉给水动态控制方式。并在锅炉所在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进行逻辑组态。例如,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增加各磨煤机给煤分层控制逻辑、给水动态控制逻辑的接口。控制逻辑接口分别设置在各台磨煤机给煤量控制逻辑中,用以控制给煤量和给煤惯性时间。给水动态控制逻辑接口设置在给水控制系统中,用以控制给水系统惯性时间。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个逻辑算法模块,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的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机组运行状态判断逻辑模块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机组运行状态判断逻辑包括机组实际负荷指令模块20、一阶惯性控制模块22、加法运算模块24、高限报警算法模块26和低限报警算法模块28。机组实际负荷指令模块20用于获取锅炉的实际负荷指令值,一阶惯性控制模块22用于对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一阶惯性计算,得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即机组实际负荷指令模块20经一阶惯性控制模块22与自身进行减法运算。加法运算模块24与一阶惯性算法模块22连接端设置为负″-″,与机组实际负荷指令模块20连接一端设置为正″+″,用于确定实际负荷指令值与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的差值。加法运算模块24的输出端分别与高限报警算法模块26、低限报警算法模块28连接,高限报警算法模块26用于判断机组是否升负荷,低限报警算法模块28用于判断机组是否降负荷。在一个实施例中,高限报警算法模块26对应的高限值可设置为″0.1″,低限报警算法模块28对应的低限值可设置为″-0.1″,回差均设置为″0″。
通过图2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机组运行状态判断逻辑模块,可以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机组升负荷还是机组降负荷。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顶层磨煤机给煤分层控制逻辑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顶层磨煤机给煤量和给煤惯性时间变化调整控制逻辑模块包括本层磨煤机(即图示第n号磨煤机)的给煤量设定值算法模块31、水冷壁温报警值与最大值之差输入模块32、函数算法模块38,39,40、乘法运算模块35,37、一阶惯性算法模块(LEAD LAG函数)36、本层磨煤量升负荷控制模块33、本层磨煤量降负荷控制模块34、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T 41,42。
具体地,水冷壁报警值与最大值之差输入模块32的输出端分别与升负荷变给煤量系数函数f(x)算法模块38、升负荷惯性时间生成函数f(x)算法模块39和降负荷变给煤量系数函数f(x)算法模块40的输入端连接。给煤量设定值算法模块31的输出端连接升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5的一个输入端,升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5的另一输入端与升负荷变给煤量函数f(x)算法模块38输出端连接。升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5的输出端与一阶惯性算法模块36的输入端连接,一阶惯性算法模块36的惯性时间输入端与惯性时间生成函数f(x)算法模块39的输出端连接,一阶惯性算法模块36的输出端连接至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1的Y端,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1的N端连接至给煤量设定值算法模块31的输出端,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1的使能端连接至本层磨煤机升负荷控制模块33的输出端,用以判断是否为升负荷控制。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2的N端和降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7的一个输入端,降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7的另一输入端与降负荷变给煤量系数函数f(x)算法模块40的输出端连接。降负荷乘法运算模块37的输出端与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2的Y端连接,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2的使能端与降负荷控制算法模块3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判断是否为降负荷控制,模拟量切换算法模块42的输出端为最终本台磨煤机的给煤量,即图示的第n号磨煤量设定值。其中,一阶惯性算法模块36的惯性时间由现场实时整定。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各磨煤机的给煤分层控制整体逻辑模块示意图。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在机组变负荷时,实时监控各运行磨煤机中的给煤量的变化,当升负荷时,判断顶层磨煤机是否需要升负荷控制;当降负荷时,判断顶层磨煤机是否需要降负荷控制。本逻辑包括各台给煤机的运行信号模块、各台磨煤机的运行信号模块、各台给煤机的煤量上限设置模块、各台给煤机的煤量下限设置模块、高限报警算法模块、低限报警算法模块、与运算模块、或运算模块和非运算模块等。
磨煤机升负荷控制以单台磨煤机到上限为例,如图4所示,第1号给煤机的给煤量101连接高值报警模块103,高值报警模块103与第1号给煤机运行信号102、第1号磨煤机运行信号104均连接与逻辑算法模块106。当以上三个信号101、102、104均为″1″时,则表示第1号磨煤机给煤量达到其给煤量上限,其它运行磨煤机给煤量达到上限的判断逻辑与第1号磨煤机相同。所有磨煤机给煤量达到上限的信号108、109均连接或逻辑算法模块110,或逻辑算法模块110的输出连接非逻辑算法模块112,非逻辑算法模块112的输出与升负荷判断信号114、第n号磨煤机为顶层磨煤机的信号116均连接与逻辑算法模块118,与逻辑算法模块118的输出为第n号磨煤机升负荷控制信号120。
以磨煤机降负荷控制单台磨煤机为例,第n号磨煤机为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信号118连接低限报警算法模块120,低限报警算法模块120输出连接非逻辑算法模块122,非逻辑算法模块122的输出与机组降负荷信号124、第n号磨煤机为顶层磨煤机信号116均连接与逻辑算法模块126的输入端,与逻辑算法模块126的输出端则为第n号磨煤机降负荷控制信号128。
图4还示出了判断运行磨煤机中顶层磨煤机的控制逻辑,根据锅炉各层磨煤机对应的燃烧器的布置情况,如判断第n号磨煤机是否为运行磨煤机中的顶层磨煤机。如图所示,第n号给煤机运行信号130、第n号磨煤机运行信号132及第n号磨煤机上层无磨运行信号134均连接与逻辑算法模块136。当以上三个信号130、132、134均为″1″时,则输出第n号磨煤机为顶层磨煤机的信号116。
也就是说,如果第n号磨煤机上层有磨煤机运行,则其不为顶层磨煤机;反之本台磨煤机则为运行磨煤机中的顶层磨煤机。
由此,通过图4的磨煤机的给煤分层控制整体逻辑模块可以实现机组运行磨煤机中的给煤方式分层调整。
下面参考图5,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给水动态控制逻辑模块示意图。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给水动态控制方式,是在不改变静态煤水比的情况下,根据中间点温度的变化动态改变给水量加入的快慢,即改变给水加入的惯性时间。以保证锅炉在变负荷过程中由于燃烧率的变化所导致的水冷壁换热量的变化与给水量相平衡,以此降低水冷壁超温的风险。本实施例的给水方式包括给水惯性时间设定逻辑和中间点温度变化逻辑。
如图5所示,给水惯性时间设定逻辑模块包括机组负荷指令值信号模块(例如图示水冷壁报警值与最大值之差60)、机组原给水惯性时间信号模块69、机组升负荷信号模块68、机组降负荷信号模块71、闭锁快增信号模块62、闭锁慢降信号模块75、函数发生模块63,67、乘法运算模块65,70、模拟量切换模块61,64,66,72。机组负荷指令值信号模块60输出端连接函数f(x)发生模块63,函数f(x)发生模块63的输出端与模拟量切换模块61的″N″端连接,模拟量切换模块61的″Y″端与常数″1″算法模块76连接,模拟量切换模块61的使能端与闭锁快增信号模块62连接,模拟量切换模块61输出连接乘法运算模块70的一端,乘法运算模块70的另一端连接机组原给水惯性时间信号模块69的输出端,用于完成不同负荷段的惯性时间系数修正。
乘法运算模块70的输出端连接机组升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64的″Y″端,机组原给水惯性时间信号模块69的输出端连接机组升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64的″N″端,机组升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64的使能端连接机组升负荷信号模块68,用于在机组升负荷时动态改变给水惯性时间。
机组降负荷给水惯性时间动态控制与升负荷时类似,机组负荷指令值信号模块60输出端连接函数f(x)发生模块67,函数f(x)发生模块67的输出端与模拟量切换模块66的″N″端连接,模拟量切换模块66的″Y″端与常数″1″算法模块76连接,模拟量切换模块66的使能端与闭锁慢降信号模块75连接,其输出与乘法运算模块65的一输入端连接,乘法运算模块65的另一输入端与机组升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64的输出端连接,乘法运算模块65的输出端连接机组降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72的″Y″端,机组降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72的″N″端与机组升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64的输出端连接,机组降负荷模拟量切换模块72的输出端为给水惯性时间设定信号73。用于完成在不同的负荷段升、降负荷时动态改变给水加入的惯性时间。
如图5所示,中间点温度变化逻辑模块包括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信号模块51、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信号模块52、加法运算模块53、速率报警运算模块54、高限报警运算模块55、或逻辑算法模块56、与算法模块57、机组升负荷信号模块58、机组降负荷信号模块59。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信号模块51输出连接速率报警块54的输入端和加法运算模块53的一个输入端,加法运算模块53的另一输入端连接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信号模块52的输出端,完成中间点温度偏差阀值和中间点温度变化速率阀值的功能。速率报警运算模块54的速率报警值和中间点温度偏差的阀值均由现场实时整定。速率报警运算模块54的输出端与或逻辑算法模块56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逻辑算法模块56的另一输出端与高限报警算法模块55的输出端连接。或逻辑算法模块56的输出为闭锁信号,与机组升负荷信号模块58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与逻辑算法模块57,其输出为闭锁快增信号62。或逻辑算法模块56的输出与机组降负荷信号模块59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与逻辑算法模块74,与逻辑算法模块74的输出为闭锁慢降信号75。
需要指出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机组负荷指令信号、给煤量信号、给煤机运行信号、磨煤机运行信号、水冷壁温度信号、中间点温度信号、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信号均可在DCS系数中获取。
下面,表1给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对应获取的参数整定值示例。
表1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参数整定值
Figure BDA000263298195000023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如图6所示,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1000包括:确定模块1200、第一调整模块1400及控制模块1600。
确定模块1200,用于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
第一调整模块140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
控制模块1600,用于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0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获取所述锅炉的实际负荷指令值;对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一阶惯性计算,得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确定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与所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
可选的,确定模块1200在所述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升负荷;及/或在所述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降负荷。
可选的,所述各层磨煤机包括顶层磨煤机和非顶层磨煤机,第一调整模块14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可选的,第一调整模块14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减少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可选的,第一调整模块14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在存在任一个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给煤量。
可选的,第一调整模块14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在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在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1000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180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包括: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可选的,第二调整模块18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可选的,第二调整模块1800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下降速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下降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根据本说明书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0,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方框图。
一方面,该电子设备2000可以包括前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实施本说明书任意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400、存储器2200及存储在存储器2200上并可在处理器24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400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实施例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根据本说明书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
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
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锅炉的实际负荷指令值;
对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进行一阶惯性计算,得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
确定所述实际负荷指令值与所述一阶惯性负荷指令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升负荷;及/或
在所述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锅炉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为降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磨煤机包括顶层磨煤机和非顶层磨煤机,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及/或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及/或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减少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
在增加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
在存在任一个非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上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量以及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给煤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给煤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还包括:
在所述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是否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
在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当前煤量达到其对应的给煤量下限值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所述顶层磨煤机的减煤量,并根据现有的给煤方式调整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
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设定值与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还包括:
在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的过程中,确定所述锅炉的中间点温度实际值下降速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在所述下降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减少或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并根据现有的给水方式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量。
11.一种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在分散控制系统中,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锅炉对应机组的当前负荷变化状态,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包括机组升负荷和机组降负荷;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分层调整所述机组中运行的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层磨煤机的给煤方式控制所述锅炉的水冷壁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负荷变化状态调整所述锅炉的给水方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升负荷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及/或
在所述当前负荷状态为机组降负荷的情况下,增加所述锅炉的给水惯性时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装置;或者,
处理器和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
CN202010816681.4A 2020-08-14 2020-08-14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91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6681.4A CN111911950B (zh) 2020-08-14 2020-08-14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6681.4A CN111911950B (zh) 2020-08-14 2020-08-14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950A true CN111911950A (zh) 2020-11-10
CN111911950B CN111911950B (zh) 2022-12-16

Family

ID=7328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6681.4A Active CN111911950B (zh) 2020-08-14 2020-08-14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195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376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超温的控制方法
CN112902215A (zh) * 2020-12-11 2021-06-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底层给煤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3108308A (zh) * 2021-04-09 2021-07-13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低负荷停磨后对冲燃烧锅炉壁温的调整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1471A (ja) * 2006-12-20 2008-07-03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き対向燃焼ボイラ
CN101436077A (zh) * 2008-09-28 2009-05-20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双向校正中间点温度和过热汽温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3925614A (zh) * 2014-04-16 2014-07-16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火电机组快速甩负荷燃料控制方法
CN108224468A (zh) * 2017-12-19 2018-06-29 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 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
JP2019066121A (ja) * 2017-10-03 2019-04-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および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030576A (zh) * 2019-05-05 2019-07-19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影响的锅炉运行控制方法
CN110553241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电站锅炉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调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1471A (ja) * 2006-12-20 2008-07-03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き対向燃焼ボイラ
CN101436077A (zh) * 2008-09-28 2009-05-20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双向校正中间点温度和过热汽温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3925614A (zh) * 2014-04-16 2014-07-16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火电机组快速甩负荷燃料控制方法
JP2019066121A (ja) * 2017-10-03 2019-04-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および固体燃料粉砕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224468A (zh) * 2017-12-19 2018-06-29 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 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
CN110553241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电站锅炉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调温方法
CN110030576A (zh) * 2019-05-05 2019-07-19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影响的锅炉运行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215A (zh) * 2020-12-11 2021-06-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底层给煤机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856376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超温的控制方法
CN113108308A (zh) * 2021-04-09 2021-07-13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低负荷停磨后对冲燃烧锅炉壁温的调整方法
CN113108308B (zh) * 2021-04-09 2022-04-19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低负荷停磨后对冲燃烧锅炉壁温的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950B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1950B (zh) 锅炉水冷壁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A2715996C (en) Wind energy plant having a double-energized a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converter control
CN102629762B (zh) 基于浮动频差调节和变速率负荷指令修正的一次调频方法
AU2011320054B2 (en) Method for integrating controls for captive power generation facilities with controls for metallurgical facilities
DK2333926T3 (en) A wind far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park
CN108695897B (zh) 光伏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系统及介质
CN105785859A (zh) 火电机组agc方式下确保一次调频动作的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JPS61161496A (ja) 加圧水形原子炉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7341559B (zh) 一种基于主汽压力允许偏差的一次调频能力预测方法
CN106487024B (zh) 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和风电机组的无功置换方法及装置
JP2013126260A (ja) 自然変動電源の運用装置及び方法
JP6928731B1 (ja) 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系統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212044A (ja) 需給制御装置
US20230084081A1 (en) Method for stabilizing the dc voltage in a dc grid, and dc-to-dc converter for connecting a pv generator to a dc grid
KR101093032B1 (ko) 보일러 터빈 응답지연 보상 모델 및 신호 최적화를 이용한 발전소 출력 속응성 및 직선성 향상 제어 방법
JP2001086649A (ja) 電力系統における負荷周波数制御方法
JP7308177B2 (ja) 電力系統安定化システム及び電力系統安定化方法
JP2019154119A (ja) 負荷周波数制御装置
WO2014056633A1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ontinuously operat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ng machines during a high voltage condition
CN110350541B (zh) 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电压控制策略优化方法
Shang et al. A new volt/VAR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KR20200007872A (ko) 수력 발전 계통 연계 시스템
WO202219433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mping power oscillations during frequency fluctuations
WO2024142257A1 (ja) 原子力プラントの連系制御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型原子力プラント、連系制御装置及び連系制御方法
JP7341966B2 (ja) 同期機の界磁制御装置及び界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