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768A -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768A
CN111901768A CN202010779076.4A CN202010779076A CN111901768A CN 111901768 A CN111901768 A CN 111901768A CN 202010779076 A CN202010779076 A CN 202010779076A CN 111901768 A CN111901768 A CN 111901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device group
channel
communication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90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殿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90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7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7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若干个通讯装置,通讯装置自带PTT键;在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将若干个通讯装置分为多个通讯装置组;调节使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处于不同的信道;其中: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本发明无需用户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通信装置依托市场极其成熟的模拟音频对讲技术,可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方便的实现跨区对讲、跨区中继对讲、同区放大对讲。

Description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模拟对讲机通信过程中,要求收发双方必须处于同一信道,而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大量跨信道通信需求,例如一个餐饮企业前厅、后厨、客房、保安各部门独立工作,通常情况下既不需要跨部门通信、也不想听到其他部门语音,故各部门所处信道不同;但一些时候,如需要各部分配合协同工作时,又需要互相通信,现有解决方式通常是用户手动调整自己的信道到对方的信道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后,再自己手动把信道改回自己部门的信道。现有模拟音频通信无法解决该需求,只能依靠企业客户要求每个员工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员工自己手工调整,实际使用中,管理难度极大,企业客户使用起来非常痛苦。
数字对讲技术可以支持组呼、单呼以及各种逻辑的通信需求,但由于数字对讲机市场占有率极低以及新兴技术需要在销售过程中收回高昂的研发成本,致使数字对讲机售价高昂,数字对讲设备售价通常是模拟对讲机售价的数倍。模拟机以其成熟的产业链、低廉的成本,现阶段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模拟对讲机依旧是市场占有量的绝对主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依托市场极其成熟的模拟音频对讲技术,可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方便的实现跨区对讲、跨区中继对讲、同区放大对讲。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以下步骤:
获取若干个通讯装置,任意两个上述通讯装置信号连接,上述通讯装置自带PTT键;
在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
将若干个通讯装置分为多个通讯装置组,每个通讯装置组由多个通讯装置构成;
调节使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处于不同的信道;
其中:
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
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上述通讯装置的耳机线控上增设P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和第二通讯装置组;
预设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处于A信道,上述第二通讯装置组处于B信道;
当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跳转至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跳转至A信道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逻辑包括:获取上述A信道与上述B信道相差的信道值n;
若A信道比上述B信道少n信道,则设置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A+n信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B-n信道;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跳转至A+n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跳转至B-n信道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通讯装置组之间设置用于扩大语音信号的中转机,不同通讯装置组之间进行通信时,源通讯装置组发生的语音信号先经过中转机进行信号发大后再发送至目标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为收发一体的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为收发分离的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和第二通讯装置组;
预设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处于A信道,上述第二通讯装置组处于B信道;
当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上述中转机接收第一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B信道与第二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上述中转机接收第二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A信道与第一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为一个或多个,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设有中转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部署于多个通讯装置组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信装置,如对讲机只有一个PTT键(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当跨信道通信时,需要用户手动调整自己的信道到对方的信道进行通信,这就用户要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无需用户要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通信装置依托市场极其成熟的模拟音频对讲技术,可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方便的实现跨区对讲、跨区中继对讲、同区放大对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的框图。
图标:1、第一通讯装置组;2、第二通讯装置组;3、中转机;31、第一中转机;32、第二中转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以下步骤:
S100:获取若干个通讯装置,任意两个上述通讯装置信号连接,上述通讯装置自带PTT键;
该通讯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通讯装置,本实施例以对讲机为例进行阐述;
S101: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
S102:将若干个通讯装置分为多个通讯装置组,每个通讯装置组由多个通讯装置构成;
S103:调节使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处于不同的信道;
S104: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
例如一个餐饮企业前厅、后厨、客房、保安各部门独立工作,预先部署在前厅的通讯装置所属信道为A信道,在后厨的通讯装置所属信道为B信道,则前厅工作人员手持的通讯装置按PTT键时,在A信道通信,后厨工作人员手持的通讯装置按PTT键时,在B信道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信道都有属于自己的固有频率,如可以将频率为1.2MHz设为A信道,本实施例不对具体频率设计作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S105: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在现有技术上的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当前厅工作人员要与后厨工作人员进行通信或后厨工作人员要与前厅工作人员进行通信时,按P键则可实现跨区域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还包括在上述通讯装置的耳机线控上增设P键,需要说明的是,线控耳机是通过控制电极接线对调来实现控制设备的。
请参考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0:将多个上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1和第二通讯装置组2;
S201:预设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1处于A信道,上述第二通讯装置组2处于B信道;
S202:当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1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1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
S203: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2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
S204:当第一通讯装置组1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1跳转至B信道进行通信;
S205: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2跳转至A信道进行通信。
请参考图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逻辑包括:
S300:获取上述A信道与上述B信道相差的信道值n;
S301:若A信道比上述B信道少n信道,则设置第一通讯装置组1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A+n信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B-n信道;
S302:当第一通讯装置组1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1跳转至A+n信道进行通信;
S303: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2跳转至B-n信道进行通信。
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通讯装置组之间设置用于扩大语音信号的中转机3,不同通讯装置组之间进行通信时,源通讯装置组发生的语音信号先经过中转机3进行信号发大后再发送至目标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3可以为收发一体的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3也可以为收发分离的设备。
请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1和第二通讯装置组2;预设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1处于A信道,上述第二通讯装置组2处于B信道;当上述第一通讯装置组1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1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2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第一通讯装置组1发送C信道给中转机3,C信道是独立的另一个信道,C信道不等于A信道或B信道,中转机3转发至第二通讯组2的B信道,上述中转机3接收第一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B信道与第二通讯装置组2进行通信;当第二通讯装置组2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2发送D信道给中转机,D信道不等于A信道或B信道,中转机3转发至第一通讯组1的A信道,上述中转机3接收第二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A信道与第一通讯装置组1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中转机时,存在A信道、B信道、C信道及D信道四个信道:第一通讯组1按P键,在C信道发送语音,中转机3接收C信道,转发至B信道,第二通讯装置组2接收到语音信号;第二通讯装置组2按P键,在D信道发送语音,中转机3接收D信道,转发至A信道,第一通讯组1收听到语音信号。
请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设有中转机3,第一通讯装置组1连接第一中转机31,第一中转机31与第二中转机32互相连接,第二中转机32连接第二通讯装置组2,第一通讯装置组1发C信道,第一中转机31接收后传输至第二中转机32,第二中转机32发B信道,第二通讯装置组2收听到语音信号,第二通讯装置组2发D信道,第二中转机32接收后传输至第一中转机31,第一通讯装置组1发A信道,第一通讯装置组1收听到语音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转机3部署于多个通讯装置组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餐饮企业为例进行说明。餐饮企业包括前厅、后厨、客房、保安各部门独立工作;以前厅和后厨进行说明,前厅和后厨进行相差4个信道。
需要语音通信时,按住P键或PTT键进行讲话。
其中,按PTT键讲话就是在同一个频道点对点讲话。而P键有4种工作模式,分别为:
A.-1:不用中转机,按上面按键发射频道在本机选择频道上-4信道;
B.0:不用中转机,按上面按键和按下面按键完全一样,发射频道不变;
C.1:不用中转机,按上面按键发射频道在本机选择频道上+4信道;
D.--:用中转机,按上面按键发射频道在本机选择频道上+7信道。
其中,A和C配合形成“分区点对点模式”(KO模式)。
本区讲话(前厅间相互讲话以及后厨间相互讲话)按PTT键,跨区讲话(前厅与后厨讲话)按P键。后厨比前厅多4个信道。比如前厅用1信道,后厨用5信道,前厅的F=“1",P键+4信道正好发到后厨的5信道。后厨F=“-1",P键为4信道,正好到前厅的1信道。
B中F=“0",P键和PTT键完全一样,不加不减。如果PTT键坏了可以用P键替代。
D中的应用场景是使用“中转机”的选项。也就是店里面积比较大不管是独立前厅都覆盖不了或者前厅+后厨覆盖不了,总之,不通过中转机放大就没办法覆盖整个店。这个时候,不管前后厅大家用一个频道,还是分开用两个频道,F菜单都要选择到“--。这时候按P键是在本机信道基础上“+7"发射。如果前后厅人使用同一个频道,那就叫同区放大模式。如果前后厅想要分开在不同频道,并且按P键能跨区对讲,前厅对讲机设置到1信道,后厨就设置到5信道(1+4)。我们把使用放大器的跨区对讲叫K1模式、不使用放大器的跨区对讲叫K0模式。不使用放大器叫T0模式、使用放大器的同区放大模式叫T1、T2、T3模式。
T模式(同区放大,包括T1/T2/T3几种);
请参考图8-9,在T模式下,所有人在同一个信道,F选择“--"。中转机3可以为一体式的,也可以为分离式的,为一体式时,中转机3负责收发,为分离式时,中转机3分为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第一中转机31负责收、第二中转机32负责发。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的硬件配置相同,具备收发供能,同区放大是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组合实现收发双工,两个机器要放在同一层楼。尤其第一中转机31,一定要放在一个相对中间的地方,整个店里任何角落第一中转机31都要能收到。第二中转机32发射功率比店里的云对讲机要大,所以位置相对好办。在选择第一中转机31位置的时候,可以让一个人带着一个通讯装置,呆在预选的位置,另外一个人用卖给商家的对讲机到处跑,讲话要让第一中转机31都能听得到,如果不行再换位置,直到找到第一中转机31的最佳位置。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用有线连接,10米以上最佳。
K1模式(K1模式为使用中转机的分区对讲模式,K0为不使用中转机的分区对讲模式)在K1模式下(F菜单选择--),前厅后厨使用频率差4信道,我们拿前厅为1信道后厨为5信道来举例。第一中转机31旋钮在1信道负责前厅的收发,第二中转机32旋钮在5信道,负责后厨的收发。大家按PTT键讲话的时候都是各自在和自己区域内讲话,而且不通过中转机。当前厅人用P键讲话的时候,其实发射頻率是+7信道的,也就是在8信道频道发射。这时候第一中转机31尽管旋钮是1信道,其实接收信道是8信道,通过有线传送给第二中转机32,第二中转机32的旋钮在5信道,发射频率也在5,正好后厨选择的是5信道,正好收听。当后厨人用P键讲话的时候,实际发射是5+7=12信道,这时候尽管第二中转机32旋钮在5信道,其实他的接收是在12信道(也是+7信道和前厅的1信道+7信道在8信道接听是一样的),通过有线传输给第一中转机31,第一中转机31旋钮在1信道,发射也在1信道,正好后厨人在5信道讲话,前厅在1信道收听到了。
对于K1模式,拿前厅为1信道后厨为5信道来举例。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对应选择前厅及后厨,调整对应频道。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的硬件配置相同,就是你要尽量把负责前厅的第一中转机31靠近前厅,负责后厨的第二中转机32靠近后厨就行。保证前厅人讲话第一中转机31都能收听到处于后厨的人讲话,第二中转机32都能收听到处于前厅的人讲话。因为第一中转机31能收听到前厅所有人讲话,自然第一中转机31讲话,前厅的人也都能收到。第二中转机32同理。
举例说明:
一个店地面3层(前厅),地下1层(厨房)。123楼讲话没问题,厨房内部讲话没问题。1楼到地下室讲话没问題,2楼有点小问題,3楼到地下室讲话不行。如132果用跨区对讲:第一中转机31放2楼,第二中转机32放1楼或者地下室;其实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都放到1楼也没问题。因为第一中转机31负责123没问题,第二中转机32负责1楼和地下室也没问题,只是为了更加优化通讯效果,第一中转机31放在A区中心(2楼),第二中转机32放在B区中心(地下室)最好。根据现场条件和连线长短决定。如果同区放大,都在一个频道讲话(T模式),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都放在1楼并且拉开距离,确保第一中转机31能听到店里所有地方的对讲就行。第二中转机32放在1楼应该没问题。基于上面这个案例,如果前厅是4层,地下1层,1到4层讲话都有点问题,就只能用同区放大(T模式)了。第一中转机31和第二中转机32都放在2楼,尽量找一个2楼接收地下室没有间题的地方放第一中转机31,第二中转机32同层拉开距离就行。
如果不使用中转机3,地上2层,地下1层,对讲没问题。如果同频,就用PTT键讲话,P键不用。如果分区对讲,前厅1后厨5,前厅F选“1",后厨F选“-1”,本区讲话按PTT键,跨区用P键就是了。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通讯装置具备以下模式:
(1)T0模式(同区点对点,不用中转机,所有人同一个信道对讲),2KO模式(跨区点对点,不用中转机,后厨比前厅频道多4信道);
(2)K1模式(用中转机,后厨比前厅频道多4信道,比如前厅为1信道后厨为5信道);
(3)T模式。
综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通信装置,如对讲机只有一个PTT键(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当跨信道通信时,需要用户手动调整自己的信道到对方的信道进行通信,这就用户要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无需用户要记住所有部门的信道。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通信装置依托市场极其成熟的模拟音频对讲技术,可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方便的实现跨区对讲、跨区中继对讲、同区放大对讲。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若干个通讯装置,任意两个所述通讯装置信号连接,所述通讯装置自带PTT键;
在通讯装置的机身上增设P键;
将若干个通讯装置分为多个通讯装置组,每个通讯装置组由多个通讯装置构成;
调节使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处于不同的信道;
其中:
当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TT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在自身所属信道进行通信;
当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该P键所属的通讯装置组按预设逻辑跳转到其他通讯装置组的信道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通讯装置的耳机线控上增设P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所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和第二通讯装置组;
预设所述第一通讯装置组处于A信道,所述第二通讯装置组处于B信道;
当所述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跳转至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跳转至A信道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逻辑包括:获取所述A信道与所述B信道相差的信道值为n;
若A信道比所述B信道少n信道,则设置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A+n信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为B-n信道;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跳转至A+n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跳转至B-n信道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通讯装置组之间设置用于扩大语音信号的中转机,不同通讯装置组之间进行通信时,源通讯装置组发生的语音信号先经过中转机进行信号发大后再发送至目标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为收发一体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为收发分离的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讯装置至少分为第一通讯装置组和第二通讯装置组;
预设所述第一通讯装置组处于A信道,所述第二通讯装置组处于B信道;
当所述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一通讯装置组在自身A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TT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第二通讯装置组在自身B信道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所述中转机接收第一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B信道与第二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当第二通讯装置组中的通讯装置上的P键检测到用户的按压信号时,所述中转机接收第二通讯装置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放大后,发送至A信道与第一通讯装置组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为一个或多个,每个通讯装置组分别设有中转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部署于多个通讯装置组的中间位置。
CN202010779076.4A 2020-08-05 2020-08-05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19017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9076.4A CN111901768A (zh) 2020-08-05 2020-08-05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9076.4A CN111901768A (zh) 2020-08-05 2020-08-05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768A true CN111901768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9076.4A Pending CN111901768A (zh) 2020-08-05 2020-08-05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176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639A (zh) * 2008-05-22 2011-05-18 摩托罗拉公司 多ptt功能
CN204795011U (zh) * 2015-07-23 2015-11-18 福建泉州市铭源通电子有限公司 对讲机
CN105338429A (zh) * 2015-12-10 2016-02-17 南京正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音频信号中继系统
CN105684404A (zh) * 2013-11-07 2016-06-15 艾可慕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程序以及中继方法
CN207166487U (zh) * 2017-08-25 2018-03-30 深圳森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简单的对讲机
CN108449105A (zh) * 2018-05-30 2018-08-24 南京耀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肩咪装置及其通讯方法
CN108834000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装置
CN111342880A (zh) * 2020-03-31 2020-06-26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通讯装置
US20200228661A1 (en) * 2019-01-15 2020-07-16 Hubbel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nalog page party system to internet protocol page part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639A (zh) * 2008-05-22 2011-05-18 摩托罗拉公司 多ptt功能
CN105684404A (zh) * 2013-11-07 2016-06-15 艾可慕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程序以及中继方法
CN204795011U (zh) * 2015-07-23 2015-11-18 福建泉州市铭源通电子有限公司 对讲机
CN105338429A (zh) * 2015-12-10 2016-02-17 南京正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音频信号中继系统
CN207166487U (zh) * 2017-08-25 2018-03-30 深圳森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简单的对讲机
CN108449105A (zh) * 2018-05-30 2018-08-24 南京耀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全双工分组协同通信能力的语音肩咪装置及其通讯方法
CN108834000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装置
US20200228661A1 (en) * 2019-01-15 2020-07-16 Hubbel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nalog page party system to internet protocol page party system
CN111342880A (zh) * 2020-03-31 2020-06-26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通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23061A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dispatch services to communication groups and multiple communication groups
US792053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33784B (zh) 通信装置
US20100271983A1 (en)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52928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話グループ・コール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9441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alkgroup ca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78440A (zh) 一拖多双模蓝牙级联话务耳机系统
EP1550323B1 (en) Bridging talk group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720157B1 (en)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mployees
CN106470199B (zh) 语音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对讲系统
CN111901768A (zh) 基于模拟音频对讲的分区语音通信方法
CN106331901A (zh) 蓝牙手咪、智能终端及数字集群对讲系统
JPH07504793A (ja) デジタルtdma無線システムの通話制御方法
CN100505947C (zh) 电信系统中的通话组管理
US8649301B2 (en) Channel allocation in DECT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JPS61114623A (ja) 無線通話方式
JPS62210770A (ja) 空き電話回線を利用したトーキサービス方法
CN101330670A (zh) 实现一键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11432294A (zh) 全双工对讲机的无线通信方法与系统
US2193061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089003B (zh) 一种融合通讯系统
US2245756A (en) Communicating system
CN204377077U (zh) 一种消防群组无线通信对讲机系统
US2280280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1114577Y (zh) 基于pcm专网的多方对讲指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