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8841A -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8841A
CN111898841A CN201910369631.3A CN201910369631A CN111898841A CN 111898841 A CN111898841 A CN 111898841A CN 201910369631 A CN201910369631 A CN 201910369631A CN 111898841 A CN111898841 A CN 111898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smart city
data
interface
databas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96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磊
于青民
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19103696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8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8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测试智慧城市跨系统的所有交互接口功能和性能,确定所有接口的实测值是否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如果是,确定该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达标;否则,确定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不达标,并提示不达标的接口,以及对应的评估指标。该方法能够客观地对智慧城市中跨系统交互接口的功能和质量进行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近3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反映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的评估评价日益得到各方重视。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评估评价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参见图1,图1为现有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对应的示意图。该指标体系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54项二级指标分项。指标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主观指标包括1项一级指标;客观指标由成效类指标和引导性指标组成,成效类指标包括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3项一级指标,引导性指标包括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4项一级指标。
该标准所提出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情况的综合性评价,但由于智慧城市系统复杂,该评价指标无法针对某一场景或某一领域做出详细、具体的评估。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主要用于解决传统各系统间竖井模式的孤岛问题,促进数据流转和业务应用。目前,尚缺乏针对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给出具体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对智慧城市中跨系统交互接口的功能和质量进行评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应用于包括公共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行业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系统中;公共支撑平台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一接口,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二接口,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三接口,公共支撑平台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四接口,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五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接口功能指标和接口性能指标;二级指标中针对接口能力指标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数据更新功能、数据获取验证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针对接口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测试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的功能;
确定所有接口的实测值是否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如果是,确定该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达标;否则,确定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不达标,并提示不达标的接口,以及对应的评估指标。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见,上述实施例中定义了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为二级结构,对应两个一级指标,以及15项二级指标,测试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对应的功能和性能,即可评价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该方案能够客观地对智慧城市中跨系统交互接口的功能和质量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现有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对应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内部交互系统;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应用于包括公共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行业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系统中。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内部交互系统。
图2中公共支撑平台提供了智慧城市中各种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各个不同的行业数据库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开放、共享数据,并通过公共支撑平台以标准化的流程与格式向各种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源服务。同时,各种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与格式向平台请求各个行业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数据。
智慧城市中的数据传输由图中双向箭头所示。其中,经过公共支撑平台的数据流用实线双向箭头表示,包括公共支撑平台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公共支撑平台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以及公共支撑平台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认证鉴权、数据地址、事件下发/上报等消息的传递。这些信息由于需要通过公共支撑平台进行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需要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建立起智慧城市应用和行业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公共支撑平台进行集中管理,采用公共支撑平台集中数据交互模式。
行业数据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系统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由公共支撑平台建立行业数据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系统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的直连通道,进行数据传传输,在图2中使用虚线双向箭头表示,该数据交互仍然在公共支撑平台的控制下完成(如图中波浪线所示)。具体实现为:
当确定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业务数据库系统之间需要直接传输数据时,公共支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业务数据库系统之间用于传输数据的直通通道;
当确定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需要直接传输数据时,公共支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用于传输数据的直通通道。
这里的需要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配置确定,如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设值,即建立之间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是指定哪些行业,哪些项目对应数据库的传输需要直接传输,这里不进行具体限制。
所述行业数据库系统对应的类型业务:交通行业、医疗行业、物流行业、电信行业等,但是不限于这些行业,可以根据对应智慧城市所涉及的行业设置,也可以是按照现行标准行业的分类进行设置;
基础数据库系统对应的基础项目:人口、法人、地理、经济等,但是不限于这些项目,可以根据对应智慧城市所涉及的项目设置,也可以是按照现行标准项目的分类进行设置;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对应的应用为: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民生等,但是不限于这些应用,可以根据对应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应用设置,也可以是按照现行标准应用的分类进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对应的系统中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还可与公众网相连,用于信息发布。
这里的公众网如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等。
为了下文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各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给一个简称,如第一接口到第五接口,在下文直接使用对应的简称描述即可。
公共支撑平台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一接口(A1),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二接口(A2),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三接口(A3),公共支撑平台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四接口(B1),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五接口(B2)。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框架示意图。
图3中包括接口功能指标和接口性能指标两项一级指标,包括15项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中针对接口能力指标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数据更新功能、数据获取验证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针对接口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每个交互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如下:
针对第一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二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三接口对应的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
针对每个接口对应的指标的具体说明:
针对第一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接入时向公共支撑平台提供自身信息及数据的需求规则;撤销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中任一应用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应用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中的任一应用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应用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上报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接收到的行业数据库系统上报的事件消息发送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事件下发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下发时间消息;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查询发布该类数据的行业数据库系统或基础数据库系统,获取行业数据库系统,或基础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地址;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二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接入时提供能提供的服务能力及能发布的数据;撤销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中任一类型行业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行业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业务数据库系统中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业务数据库系统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行业数据库系统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业务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上报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接收到的行业数据库系统上报的事件消息发送给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事件下发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出的异常消息下发给行业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类型业务对应的服务器,行业数据库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反馈响应;数据更新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传递所要更新的数据信息到公共支撑平台,并可通过本接口传递数据更新消息对平台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数据获取验证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接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将临时验证码及其他信息通过数据获取验证消息向公共支撑平台验证其合法性,公共支撑平台通过响应返回成功/失败标识给行业数据库系统;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三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基础数据库系统接入时提供能发布的数据;基础数据库系统中任一基础项目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基础项目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任一基础项目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的任一基础项目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应用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下发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出的异常消息下发给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础项目对应的服务器,基础数据库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反馈响应;数据更新功能:基础数据库系统传递所要更新的数据信息到公共支撑平台,并可通过本接口传递数据更新消息对公共支撑平台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数据获取验证功能:基础数据库系统接收智慧城市应用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将临时验证码及其他信息通过数据获取验证消息向平台验证其合法性,公共支撑平台通过响应返回成功/失败标识给基础数据库系统;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四接口,需要具有的数据传输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行业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上传和下发;数据推送功能:根据订阅的信息主动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送所订阅的数据;定时心跳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定时心跳功能来维持和行业数据库系统的链接;
针对第五接口,需要具有的数据传输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上传和下发;数据推送功能:根据订阅的信息主动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送所订阅的数据;定时心跳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定时心跳功能来维持和基础数据库系统的链接。
为了更形象更明确,使用表格表示各接口对应的评价指标。参见表1,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应的内容。
Figure BDA0002049462170000081
Figure BDA0002049462170000091
Figure BDA0002049462170000101
Figure BDA0002049462170000111
Figure BDA0002049462170000121
表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评估一个智慧城市中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过程: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401,测试设备测试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的功能。
针对第一接测试的功能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测试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二接口测试的功能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测试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三接口测试的功能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测试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测试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
针对各接口的功能和系能的测试方式,本申请不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对应的测试。
步骤402,确定所有接口的实测值是否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如果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在评估指标制定后,针对功能测试确定是否具有对应的功能即可,如果具备,则确定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针对性能测试确定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或小于预设阈值即可,如针对吞吐量指标,则为大于预设吞吐量,则确定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针对平均响应时间,则为不大于预设响应时间,则确定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
步骤403,确定该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达标,结束本流程。
步骤404,确定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不达标,并提示不达标的接口,以及对应的评估指标。
对应的评估指标不达标时,还可以提示具体不达标的内容,如不支持什么功能,性能测试具体为什么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对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的划分,来分别制定一套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采用二级结构,包括接口能力指标和接口性能指标2项一级指标,以及共15项二级指标。可适用于智慧城市中跨系统间交互接口的功能和质量评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公共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行业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系统中;公共支撑平台与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一接口,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二接口,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为第三接口,公共支撑平台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行业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四接口,控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交互接口为第五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接口功能指标和接口性能指标;二级指标中针对接口能力指标包括: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数据更新功能、数据获取验证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针对接口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测试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功能和性能,以及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的功能;
确定所有接口的实测值是否满足对应的评估指标,如果是,确定该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达标;否则,确定智慧城市跨系统的交互接口不达标,并提示不达标的接口,以及对应的评估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第一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地址获取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二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上报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三接口对应的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接入功能、撤销功能;登录功能、退出功能、订阅/推送功能、事件下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和数据获取验证功能,二级指标中的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对应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中的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推送功能和定时心跳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第一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接入时向公共支撑平台提供自身信息及数据的需求规则;撤销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中任一应用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应用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中的任一应用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应用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上报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接收到的行业数据库系统上报的事件消息发送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事件下发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下发时间消息;数据地址获取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查询发布该类数据的行业数据库系统或基础数据库系统,获取行业数据库系统,或基础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地址;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二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接入时提供能提供的服务能力及能发布的数据;撤销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中任一类型行业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行业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业务数据库系统中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业务数据库系统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行业数据库系统的任一类型业务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业务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上报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接收到的行业数据库系统上报的事件消息发送给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事件下发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出的异常消息下发给行业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类型业务对应的服务器,行业数据库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反馈响应;数据更新:行业数据库系统传递所要更新的数据信息到公共支撑平台,并可通过本接口传递数据更新消息对平台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数据获取验证功能:行业数据库系统接收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将临时验证码及其他信息通过数据获取验证消息向公共支撑平台验证其合法性,公共支撑平台通过响应返回成功/失败标识给行业数据库系统;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三接口,需具有的接入功能为:基础数据库系统接入时提供能发布的数据;基础数据库系统中任一基础项目撤销后,公共支撑平台不再处理与该基础项目相关的消息;登录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任一基础项目对应的登录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退出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的任一应用对应的退出请求后,返回应答并记录日志,清除连接消息;订阅/推送功能:公共支撑平台接收到基础数据库系统的任一基础项目对应的请求时,对请求方进行鉴权,在收到请求对应应用反馈的订阅响应后转发给请求方;事件下发功能:公共支撑平台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出的异常消息下发给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础项目对应的服务器,基础数据库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反馈响应;数据更新:基础数据库系统传递所要更新的数据信息到公共支撑平台,并可通过本接口传递数据更新消息对公共支撑平台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数据获取验证功能:基础数据库系统接收智慧城市应用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将临时验证码及其他信息通过数据获取验证消息向平台验证其合法性,公共支撑平台通过响应返回成功/失败标识给基础数据库系统;吞吐量:每秒处理事件的事件数;平均响应时间: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针对第四接口,需要具有的数据传输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行业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上传和下发;数据推送功能:根据订阅的信息主动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送所订阅的数据;定时心跳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定时心跳功能来维持和行业数据库系统的链接;
针对第五接口,需要具有的数据传输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上传和下发;数据推送功能:根据订阅的信息主动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发送所订阅的数据;定时心跳功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通过定时心跳功能来维持和基础数据库系统的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公共支撑平台提供智慧城市中各种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行业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类型业务对应的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类型业务对应的服务器通过公共支撑平台开放、共享数据,以及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向公共支撑平台请求各类型业务对应的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各基础项目对应的服务器存储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确定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业务数据库系统之间需要直接传输数据时,公共支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业务数据库系统之间用于传输数据的直通通道;
当确定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需要直接传输数据时,公共支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系统之间用于传输数据的直通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业数据库系统对应的类型业务:交通行业、医疗行业、物流行业、电信行业;
基础数据库系统对应的基础项目:人口、法人、地理、经济;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对应的应用为: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民生。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公众网相连,用于信息发布。
CN201910369631.3A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Pending CN111898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9631.3A CN111898841A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9631.3A CN111898841A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8841A true CN111898841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69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9631.3A Pending CN111898841A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88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6781A (zh) * 2020-11-25 2021-02-26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跨系统接口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1878A (zh) * 2021-01-21 2021-04-13 厦门信息集团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信用分互认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951A (zh) * 2008-09-26 2009-02-11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服务质量保障系统
CN101399698A (zh) * 2007-09-30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管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US20190051013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ere Global B.V.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n asymmetric evaluation of polygon similarity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698A (zh) * 2007-09-30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管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1364951A (zh) * 2008-09-26 2009-02-11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服务质量保障系统
US20190051013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ere Global B.V.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n asymmetric evaluation of polygon similarity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6781A (zh) * 2020-11-25 2021-02-26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跨系统接口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1878A (zh) * 2021-01-21 2021-04-13 厦门信息集团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信用分互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01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rofile inform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67499B2 (en) Method and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on device resource
EP3346738B1 (en) Group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CN101127941B (zh) 一种为群组订阅移动业务的方法及管理中心服务器
CN101127942B (zh) 提供移动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管理中心服务器
CN105812482B (zh) 通讯信息的共享方法及服务器平台
CN111898841A (zh) 一种智慧城市跨系统交互接口的评估方法
CN101953188B (zh) 一种业务管理平台下处理多渠道请求订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16647A (zh) 一种业务服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150290A (zh) 一种卫星轻量化数据传输保护方法及地面安全服务系统
CN101998226A (zh) 移动搜索方法和系统
CN113194012A (zh) 基于物联网的多智能体管理方法、架构、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836405B (zh) 用于通过SIP终端在VoIP网络系统中发布、查询和订阅信息的方法、SIP终端、SIP应用服务器、SIP信息中心和VoIP网络系统
CN100512549C (zh)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对接入失败用户提示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82883B (zh) 一种客服系统向用户提供信息的方法和客服系统
CN101909331A (zh) 一种移动数据业务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和服务器
CN116095081A (zh)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03020717A (zh) 气象信息预警发布平台
CN116633673B (zh) 用于综合能源平台的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CN109121073B (zh) 移动通信业务质量监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852858A (zh) 一种基于ims行政交换网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
CN101345918B (zh) 基于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KR20100113586A (ko) Phs 네트워크에서 로케이트 및 보조 로케이트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30393A (zh) 提供服务定制和提供定制服务的方法、终端及网络
CN115915174B (zh) 网络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