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8283A -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8283A
CN111898283A CN202010821249.4A CN202010821249A CN111898283A CN 111898283 A CN111898283 A CN 111898283A CN 202010821249 A CN202010821249 A CN 202010821249A CN 111898283 A CN111898283 A CN 111898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precipitation
determining
foundation pi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12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8283B (zh
Inventor
马栋
王武现
郭海峰
孙毅
冯义涛
李永刚
晋刘杰
闫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12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8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8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8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8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8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5Correlation function computation including computation of convolu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4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结合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基于各点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确定隧道形变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隧道形变量的解析计算方法,无需花费时间构建模型,有效缩短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时间,大幅度提高工程降水对邻近隧道变形的预测与评估的效率,为工程施工和隧道保护方案提供快捷合理的参考。

Description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空间的利用越来越紧凑,出现了大量沿地铁线路和围绕地铁车站紧密建设的基坑工程。同时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在逐渐增加,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基坑降水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正在运营的地铁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地铁降速甚至停运。
目前,国内外针对工程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降水引起地表沉降的问题上,而针对工程降水引起邻近隧道的变形问题鲜有学者研究。现有最常用的工程降水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数值计算方法,即在考虑降水水位、抽水层次、降水时间和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到邻近隧道变形对不同工程降水条件的响应规律。但是上述数值计算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建模,用来揭示邻近隧道变形对不同工程降水条件的响应规律。
可见,现有的工程降水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计算方法还存在着耗时长,不便于指导现场施工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工程降水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计算方法还存在着耗时长,不便于指导现场施工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有效应力增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隧道形变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出降水过程中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隧道形变量与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即提出了一种隧道形变量的解析计算方法,相对于现有的隧道形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无需花费时间构建模型,即有效缩短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时间,大幅度提高工程降水对邻近隧道变形的预测与评估的效率,减少人工投入,为工程施工和隧道保护方案提供快捷合理的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隧道影响的实施环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隧道形变量的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行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隧道形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还存在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建模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解析计算方法,具体的通过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等参量,先计算出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隧道形变量与隧道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有效缩短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过程,提高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隧道形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还存在的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中所用到的部分参数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隧道影响的实施环境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基坑、降水井、隧道、初始水位线以及降水后水位线已在图中标识,而基于隧道各位置点与该位置点轴线上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位置的不同,具体计算公式也并不相同,具体可以参阅图4及其解释说明的内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数值符号的释义具体如下:
rw:降水井半径,Sw:降水井水位下降深度,Hw:降水井水位高度,rx: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的距离,R:降水影响半径,Hx:降水后水位线高度,H0:含水层厚度(即初始水位线高度),Z1::地表到初始水位线的高度距离,Z2:初始水位线到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即水位线下降高度),Z3:降水后水位线到计算点B的高度距离(计算点B是指位于降水后水位线下方的计算点),Zx:初始水位线到计算点A的高度距离(计算点A是指位于降水后水位线下方的计算点)。而需要用到上述各数值符号的公式部分具体请参阅后续附图及其对应的解释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是进行项目施工时常用的参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具体的解释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通常预先基于抽水试验确定,通过抽水试验所确定的降水影响半径数据更加精确。当不具有抽水试验条件时,也可以根据经验公式,由降水井水位下降深度、土体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厚度确定,其中降水影响半径数据R具体的计算数据如下: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51
其中,结合前述图1的解释说明可知,Sw为降水井水位下降深度,k为土体渗透系数,H0为含水层厚度即初始水位线高度。其中,当降水井水位下降深度小于10米时,也就是Sw<10m,取Sw=10m。
步骤S204,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记隧道位置处ξ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为σ(ξ),则σ(ξ)的计算公式为:
σ(ξ)=ΔHw(γ-γ′)
其中,γ为土体天然重度,γ′为土体浮重度,ΔHw为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可以近似理解为初始水位线与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也即:ΔHw=H0-Hx,其中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Hx由降水井水位高度Hw、降水井半径rw、含水层厚度H0、降水影响半径R以及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的距离rx确定,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61
其中,公式中各项的具体释义已在前述图1的解释说明中提及,具体可以参阅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rx的值可简单通过勾股定理计算确定,具体的,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62
其中L为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与隧道垂直交点的横向距离,y为降水井中心与隧道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具体可以参阅图3所示出的计算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的距离的示意图。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事实上,由于隧道的存在,计算时与均质土体不同,因此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实际变化量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影响,具体可以参阅图4及图5的解释说明。
步骤S206,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形变量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72
Ks=ksD,
Figure BDA0002634465210000073
P(ξ)=σ(ξ)D,D为隧道直径,μ为泊松比,Es为土体压缩模量,E为隧道弹性模量,I为隧道惯性矩,此外,公式中的R、L的具体释义在前文中均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形变量的具体计算过程请参阅图5及其解释说明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出降水过程中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隧道形变量与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即提出了一种隧道形变量的解析计算方法,相对于现有的隧道形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无需花费时间构建模型,即有效缩短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时间,大幅度提高工程降水对邻近隧道变形的预测与评估的效率,减少人工投入,为工程施工和隧道保护方案提供快捷合理的参考。
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根据隧道位置处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确定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隧道位置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也就是在隧道位置各点高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降水后水位线在隧道拱顶以下)的情形下和在隧道位置各点低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降水后水位线在隧道拱顶以上)的实际情形下,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不直接与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关联,而需要考虑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其中,具体的实际变化影响量请参阅图5及其解释说明。
步骤S404,根据所述实际变化影响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作为ΔHw,结合土体天然重度以及土体浮重度,并利用公式σ(ξ)=ΔHw(γ-γ′)即可确定隧道位置处ξ点的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
步骤S504,当确定隧道纵轴位置处的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高于所述基坑降水后水位线时,将所述基坑降水过程中初始水位线与所述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距离确定为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所述计算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步骤S506,当确定隧道纵轴位置处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低于所述基坑降水后水位线时,将所述基坑降水过程中初始水位线与所述计算点位置处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确定为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所述计算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不同情形下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所述计算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具体请参阅图1中的计算点A以及计算点B,对于处于降水后水位线以上的A点,降水前的有效应力为Z1γ+Zxγ′,降水后的有效应力为(Z1+Zx)γ,此时有效应力增量为Zx(ξ-ξ′),即ΔHw的取值为Zx,也就是初始水位线到计算点A的高度距离,而对于处理降水后水位线以下的B点,降水前的有效应力Z1γ+(Z2+Z3)γ′,降水后的有效应力为(Z1+Z2)γ+Z3γ′,此时有效应力增量为Z2(ξ-ξ′),即ΔHw的取值为Z2,也就是初始水位线到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即水位线的变化量。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隧道形变量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的附加荷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位置处各点的附加荷载P(ξ)=σ(ξ)D,其中σ(ξ)为前一步骤提到的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D为隧道直径。
步骤S604,根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降水影响半径以及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附加荷载确定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形变量。
步骤S606,对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形变量进行积分处理确定隧道形变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隧道任一点上的附加荷载在隧道上任一点y上产生的变形进行积分处理,即可确定隧道形变量,其中积分区域按rx最大值为降水影响半径R计算。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有效应力增量计算单元720,用于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隧道形变量确定单元730,用于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通过计算出降水过程中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隧道形变量与隧道位置处各点的有效应力增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即提出了一种隧道形变量的解析计算方法,相对于现有的隧道形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无需花费时间构建模型,即有效缩短了隧道形变量的计算时间,大幅度提高工程降水对邻近隧道变形的预测与评估的效率,减少人工投入,为工程施工和隧道保护方案提供快捷合理的参考。
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8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7中所示出的参数获取单元710、有效应力增量计算单元720以及隧道形变量确定单元730。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图8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中的参数获取单元710执行步骤S202;计算机设备可通过有效应力增量计算单元720执行步骤S204;计算机设备可通过隧道形变量确定单元730执行步骤S2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隧道位置处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确定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根据所述实际变化影响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隧道位置处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确定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隧道纵轴位置处各点与基坑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关系;
当确定隧道纵轴位置处的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高于所述基坑降水后水位线时,将所述基坑降水过程中初始水位线与所述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距离确定为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所述计算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当确定隧道纵轴位置处计算点的隧道拱顶高度低于所述基坑降水后水位线时,将所述基坑降水过程中初始水位线与所述计算点位置处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距离确定为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对所述计算点的实际变化影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后水位线的高度由降水井水位高度、降水井半径、含水层厚度、降水影响半径以及隧道位置处计算点到降水井的距离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的附加荷载;
根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降水影响半径以及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附加荷载确定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形变量;
对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形变量进行积分处理确定隧道形变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的形变量进行积分处理确定隧道形变量的步骤中,积分区域由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基于降水井水位下降深度、土体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厚度确定或者预先基于抽水试验确定。
8.一种隧道形变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土体天然重度数据、土体浮重度数据、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
有效应力增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线的变化量以及所述土体天然重度数据、所述土体浮重度数据、所述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
隧道形变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隧道位置处各点在基坑降水前后的有效应力增量、泊松比数据、土体压缩模量、隧道弹性模量、隧道惯性矩以及降水影响半径数据确定隧道形变量。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21249.4A 2020-08-14 2020-08-14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98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249.4A CN111898283B (zh) 2020-08-14 2020-08-14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249.4A CN111898283B (zh) 2020-08-14 2020-08-14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8283A true CN111898283A (zh) 2020-11-06
CN111898283B CN111898283B (zh) 2024-05-28

Family

ID=7323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1249.4A Active CN111898283B (zh) 2020-08-14 2020-08-14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8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913A (zh) * 2021-01-28 2021-05-18 广州海事科技有限公司 水域隧道沉降监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4654A (zh) * 2018-11-13 2019-04-12 烟台大学 一种精确获取基坑降水井影响半径的方法
CN110532628A (zh) * 2019-07-31 2019-12-03 浙江杭海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降水引起临近地下管线变形计算方法
US20200182718A1 (en) * 2016-11-12 2020-06-11 Soochow University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arth pressure load on a tunne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82718A1 (en) * 2016-11-12 2020-06-11 Soochow University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arth pressure load on a tunnel
CN109614654A (zh) * 2018-11-13 2019-04-12 烟台大学 一种精确获取基坑降水井影响半径的方法
CN110532628A (zh) * 2019-07-31 2019-12-03 浙江杭海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降水引起临近地下管线变形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治国 等: "考虑基坑降水开挖影响的运营隧道变形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 44, no. 2, 12 March 2015 (2015-03-12), pages 241 - 24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913A (zh) * 2021-01-28 2021-05-18 广州海事科技有限公司 水域隧道沉降监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8283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i et al. Vacuum-drain consolidation induce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ground deformation
Indraratna et al.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acuum consolidation by vertical drains beneath circular embankments
CN101344389B (zh) 一种利用神经网络预测隧道围岩位移的方法
CN115203993A (zh) 一种高烈度区内河架空直立式框架码头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Mehretehran et al. 3D buckling assessment of cylindrical steel silos of uniform thickness under seismic action
CN115423167A (zh) 一种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方法及系统
Cao et al. Analysis of large-strain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oil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in consideration of self-weight
Biniyaz et al. Coupled transient saturated–unsaturated seepage and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slopes: Influence of rapid water level changes
CN111898283A (zh) 隧道形变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95594B (zh) 隧道岩爆等级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He et al. Transverse cracking in embankment dams resulting from cross-valley differential settlements
Xie et al. Modeling strip footings on slopes using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Nguyen et al.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mprovement effects by vertical drains/vacuum consolidation on peat ground under embankment loading based on a macro-element method with water absorption and discharge functions
CN112989647B (zh) 富水地层基坑降水开挖诱发已建隧道力学响应的估算方法
Yamazoe et al. A rational design approach to peat ground improvement by vertical drains
Ma et al.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layered soft soil foundation under multistage loading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Mazaheri et al. Optimization of horizontal drain dimensions in heterogeneous earth dam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 case study on Marvak dam
Cecconi et al. Non-dimensional analysis for rock slope plane failure in seismic (pseudostatic) conditions
Su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hydraulic behavior in shallow buried structures in sand
Hariswar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ehavior of a defective pile subject to a lateral load
Qi et al.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Soft Foundation Improved by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 Adjacent to River Bank
Sharma et 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predict strength parameters of dune sand at Jodhpur City
CN110427683B (zh) 筒仓式地下结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898192A (zh) 隧道横截面变形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CN112257166B (zh) 筏板导荷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