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6114A -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6114A
CN111896114A CN202010740825.2A CN202010740825A CN111896114A CN 111896114 A CN111896114 A CN 111896114A CN 202010740825 A CN202010740825 A CN 202010740825A CN 111896114 A CN111896114 A CN 111896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rea
raw coa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08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刚
方久文
左亮杰
高宝生
张凌灿
李大辉
赵可心
任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uodian Tianjin Binhai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uodian Tianjin Binhai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uodian Tianjin Binhai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uodian Tianjin Binhai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408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6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6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6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6Control of working procedures of a pyrometer, other than calibration; Bandwidth calculation; Gain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48Thermography; Techniques using wholly visual means
    • G01J5/485Temperature profi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92Temperature by averaging, e.g. by sca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个测温区域;建立若干个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每个测温基站发射覆盖测温区域的测温激光以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本发明通过将原煤仓分为多个测温区域,并通过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对每个测温区域进行一一对应的覆盖性温度检测,以直接获取到原煤仓上整个测温区域的温度,进而可快速获取原煤仓上需要检测的区域温度,有利于降低原煤仓测温成本,提高对原煤仓的测温效率。

Description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煤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原煤仓是指在火电厂中原煤、煤泥等颗粒性物料的储存仓;现有的原煤仓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903186U公开的一种煤仓,包括原煤仓上仓体,原煤仓上仓体的下端连接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的下方连接有转接仓,转接仓的下方连接有下方仓体,下方仓体的下方连接有给煤机,的原煤仓上仓体、转接仓和下方仓体的外侧壁均设有若干振打器,且振打器安装在由原煤仓上仓体、转接仓和下方仓体组成的煤仓上沿螺旋线布置。
原煤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上述的这种原煤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目前对原煤仓内部的温度检测方式如图8所示,包括原煤仓本体14,原煤仓本体14的外侧壁上焊接有若干集热块15,集热块15内插有用于测温的测温元件。
上述中的对原煤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对原煤仓内的温度检测是通过集热块15内的测温元件进行检测获取,但这种测温的方式所能测量的面积的较小,一旦需要获取原煤仓上一个大范围区域的温度时,便需要安装大量的集热块15覆盖所要检测的区域,导致原煤仓在温度检测过程中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具有降低原煤仓测温成本,提高测温效率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包括:
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个测温区域;
建立若干个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
每个测温基站发射覆盖测温区域的测温激光以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原煤仓分为多个测温区域,并通过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对每个测温区域进行一一对应的覆盖性温度检测,以直接获取到原煤仓上整个测温区域的温度,进而可快速获取原煤仓上需要检测的区域温度,有利于降低原煤仓测温成本,提高对原煤仓的测温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获取到检测温度后,包括:
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
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预设的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预设的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到每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后,分别计算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并比较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阈值的大小,以提高对原煤仓各区域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进行及时的报警,以进行及时提醒。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煤仓报警后确定报警区域时,包括:
依次比较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的阈值大小;
若报警原因为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若报警原因为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若报警原因为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煤仓报警时,可对原煤仓报警的原因进行及时的筛查,以提高对原煤仓上产生报警的测温区域的筛查准确性,以便于进行后续的针对性检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测温激光覆盖测温区域时,包括:
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
若是,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的重合面积阈值;
若否,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进行区域测温前,对每个测温区域之间的重合区域进行检测,以对重合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减少相邻两个测温区域对同一重合区域进行测温的情况,进而可进一步提高每一测温区域所测温度的准确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测温激光角度调整后进行测温而原煤仓报警时,还包括:
获取原煤仓上面积小于预设重合面积阈值的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
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
若是,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若否,保持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煤仓进行报警时,在确定报警的测温区域后,通过检测该测温区域内的重合区域,并于存在重合区域时重新调整测温基站的角度以分离重合区域,以减少重合区域对测温区域内温度检测的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离重合区域及对应测温区域后,还包括:
查看原煤仓是否仍存在报警情况;
若是,保持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的状态;
若否,获取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并进行记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分离重合区域后对原煤仓报警情况的持续监测,并在重合区域分离后而原煤仓解除报警时,记录对应重合区域所处的位置,以便于在对原煤仓进行温度检测时,避免在所记录的位置上形成重合区域。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具有降低原煤仓测温成本,提高测温效率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测温区域,并建立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后,所检测到的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温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温度阈值模块,存储有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阈值;
温度对比模块,用于实时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温度确定模块,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反之,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标记模块,当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当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当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所对应的测温区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区域覆盖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
重合面积阈值模块,存储有重合面积阈值;
区域调整模块,当存在重合区域时用于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存储的重合面积阈值;
区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原煤仓上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并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
所述区域调整模块于重合区域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时,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报警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后原煤仓的报警情况;
区域记录模块,当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原煤仓停止报警后,记录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原煤仓分为多个测温区域,并设置对应的测温基站进行覆盖性温度检测,以直接获取到原煤仓上整个测温区域的温度,有利于降低原煤仓测温成本,提高对原煤仓的测温效率;
2.通过计算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并比较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阈值的大小,以提高对原煤仓各区域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原理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中测温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原理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原理示意图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原理示意图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重合区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的对原煤仓进行测温的结构图。
图中,1、区域划分模块;2、温度获取模块;3、温度计算模块;4、温度阈值模块;5、温度对比模块;6、温度确定模块;7、标记模块;8、区域覆盖检测模块;9、重合面积阈值模块;10、区域调整模块;11、区域获取模块;12、报警监测模块;13、区域记录模块;14、原煤仓本体;15、集热块;16、底座;17、安装架;18、红外测温仪;19、固定杆;20、安装杆;21、第一球销;22、第一球槽;23、连接杆;24、第二球销;25、第二球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包括:
步骤S100,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个测温区域。
本实施例中,将原煤仓沿周向方向均匀划分八个测温区域。
步骤S200,建立若干个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测温基站如图2所示,包括底座16、设置于底座16上的安装架17及安装于安装架17上的红外测温仪18,安装架17包括连接底座16的固定杆19、连接红外测温仪18的安装杆20,底座1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球销21,固定杆19靠近底座16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球销21转动连接的第一球槽22,第一球销21的外侧壁与第一球槽22的槽壁之间存在转动阻力。
安装架17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杆20上的连接杆23,红外测温仪18设置于连接杆23上,连接杆23靠近底座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球销24,安装杆20远离底座16的端部开设有与第二球销24转动连接的第二球槽25,第二球销24的外侧壁与第二球槽25的槽壁之间存在转动阻力。
步骤S300,每个测温基站发射覆盖测温区域的测温激光以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本实施例中,红外测温仪18远离底座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发射测温激光的激光头,激光头朝向原煤仓本体14方向、并用于将发射的测温激光以覆盖原煤仓上已划分的对应测温区域,进而可对原煤仓本体14内对应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
参照图3,进一步的,在获取到检测温度后,为提高对所检测温度的检测准确性,具体包括:
步骤S310,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的八个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后,将八个检测温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八个检测温度中最高的检测温度及最低的检测温度,计算最高检测温度与最低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做为高低温度差。
步骤S320,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本实施例中,在将八个检测温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后,先计算八个检测温度的平均值以做为平均检测温度,之后按照从大到小逐一选取检测温度并与平均检测温度做比较,计算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差值以做为平均温度差。
步骤S330,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预设的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预设的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步骤S340,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本实施例中,建立温度阈值数据库,以用于存储对应每个检测温度的区域温度阈值、对应高低温度差的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对应平均温度差的平均温度差阈值,其中区域温度阈值优选为45℃,高低温度差阈值优选为12℃,平均温度差阈值优选为8℃。
将获取到八个检测温度一一与区域温度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将获取到的高低温度差的数值与高低温度差阈值的数值进行大小比较以及将获取到的平均温度差的数值与平均温度差阈值的数值进行大小比较后;仅当每个检测温度均小于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小于高低温度差阈值以及平均温度差小于平均温度差阈值时,确定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反之,当存在高低温度差大于高低温度差阈值或平均温度差大于平均温度差阈值或八个检测温度中至少一个检测温度大于区域温度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参照图4,进一步的,原煤仓报警是由于八个测温区域中存在至少一个检测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在需要确定具体的测温区域时,包括:
步骤S341,依次比较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的阈值大小。
本实施例中,将八个检测温度分别与区域温度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将高低温度差与高低温度差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将平均温度差与平均温度差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并筛查出是检测温度大于区域温度阈值还是高低温度差大于高低温度差阈值还是平均温度差大于平均温度差阈值。
步骤S342,若报警原因为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步骤S343,若报警原因为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步骤S344,若报警原因为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本实施例中,在经过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阈值比较后,当仅存在高低温度差大于高低温度差阈值,而八个检测温度均小于区域温度阈值以及平均温度差小于平均温度差阈值时,则原煤仓报警原因为高低温度差大于高低温度差阈值导致的,此时报警的测温区域为八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当仅存在平均温度差大于平均温度差阈值,而八个检测温度均小于区域温度阈值以及高低温度差小于高低温度差阈值时,则原煤仓报警原因为平均温度差大于平均温度差阈值导致的,此时报警的测温区域为八个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当八个检测温度中存在大于区域温度阈值时,而平均温度差小于平均温度差阈值以及高低温度差小于高低温度差阈值时,此时报警的测温区域为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测温区域。
在此,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同时存在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及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的情况,或者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而检测温度小于对应阈值,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而平均温度差小于对应阈值,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而高低温度差小于对应阈值的情况,此时需要将对应的报警测温区域全部进行标记。
参照图5,另外,测温激光覆盖测温区域时,还包括:
步骤S350,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重合区域时,如图6所示,在检测第一测温区域上的重合区域时,需检测第一测温区域与第二测温区域之间及第一测温区域与第三测温区域之间的位置,在检测第二测温区域上的重合区域时,需检测第二测温区域与第一测温区域之间及第二测温区域与第四测温区域之间的位置。
若是,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的重合面积阈值。
若否,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本实施例中,建立面积阈值数据库,以用于存储对应重合区域面积的重合面积阈值,重合区域优选为同时存在于两个测温区域内的区域,如图6中的A、B所示,在检测到有重合区域存在时,对重合区域的面积进行计算并将所计算处的面积与重合面积阈值进行比较;当重合区域面积小于等于重合面积阈值,测温基站正常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温度,当重合区域面积大于重合面积阈值时,调整测温激光的覆盖角度。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当其中一个测温区域的位置调整后,与其相邻的测温区域会产生重合区域的面积变化,此时对相邻测温区域的位置同样进行调整,直至八个测温区域中存在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均小于对应的阈值;例如图6,当第一测温区域与第二测温区域之间的重合区域A的面积大于重合面积阈值,此时若将第一测温区域向第三测温区域调整以减少重合区域A的面积时,第一测温区域与第三测温区域之间的重合区域B的面积会增加,若重合区域B的面积增大达到重合面积阈值时,需要再将第三测温区域沿远离第一测温区域调整,以此类推,直至八个测温区域中不存在重合区域或存在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均小于对应的阈值为止。
进一步的,测温激光角度调整后进行测温时而原煤仓报警,此时需要考虑到的是在进行测温区域调整后,仍然存在的重合区域导致重合区域所属的两个相邻测温区域同时将重合区域的温度考虑进去导致的对应测温区域温度过高,在此需要对重合区域及报警的测温区域的位置进行确定,具体包括:
步骤S351,获取原煤仓上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测温激光经过角度调整后,获取八个测温区域中存在的面积小于重合面积阈值的重合区域的位置,以及导致报警的所有测温区域的位置。
步骤S352,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查询时,将所有重合区域进行一一标记号码,之后按照号码的大小,从小到大,将每个重合区域所处位置与所有报警的测温区域进行一一对比,以得到与报警的测温区域存在重合的重合区域。
若是,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若否,保持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在报警的测温区域内存在重合区域时,再次调整测温激光的角度以调整测温区域的位置使得重合区域与报警的测温区域分离,在调整后,需要保证各呈测温区域内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均小于重合面积阈值。
进一步的,在分离重合区域及对应测温区域后,还包括:
步骤S353,查看原煤仓是否仍存在报警情况。
若是,保持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的状态。
若否,获取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并进行记录。
本实施例中,在测温激光的角度重新进行调整,使得报警的测温区域内的重合区域分离后,当原煤仓仍然报警时,对测温区域的温度获取保持在经过重新调整的状态,反之当原煤仓停止报警时,则表示报警的测温区域内存在的重合区域导致该测温区域进行报警,此时可对重合区域的位置及测温区域进行记录,以便于在后续的测温区域调整过程中,停止在所记录的位置中产生重合区域。
实施例二:
参照图7,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包括区域划分模块1及温度获取模块2;区域划分模块1用于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测温区域,并建立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温度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后,所检测到的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本实施例中测温基站的数量优选为八个,并沿原煤仓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在获取到检测温度后,为提高对所检测温度的检测准确性,本发明还包括温度计算模块3、温度阈值模块4、温度对比模块5、温度确定模块6及标记模块7。
温度计算模块3用于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温度阈值模块4内存储有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阈值;温度对比模块5用于实时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温度确定模块6,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反之,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标记模块7,当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当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当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所对应的测温区域。
另外在进行测温区域温度检测的过程中,若相邻测温区域存在重合区域时,易对所获取的温度准确性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所检测温度的检测准确性,本发明还包括区域覆盖检测模块8、重合面积阈值模块9、区域调整模块10、区域获取模块11。
区域覆盖检测模块8用于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重合面积阈值模块9内存储有重合面积阈值;区域调整模块10,当存在重合区域时用于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存储的重合面积阈值;区域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原煤仓上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并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区域调整模块10于重合区域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时,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报警监测模块12及区域记录模块13,报警监测模块12用于监测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后原煤仓的报警情况;区域记录模块13当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原煤仓停止报警后,记录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个测温区域;
建立若干个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
每个测温基站发射覆盖测温区域的测温激光以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检测温度后,包括:
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
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预设的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预设的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报警后确定报警区域时,包括:
依次比较高低温度差、平均温度差及每个检测温度与对应的阈值大小;
若报警原因为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若报警原因为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若报警原因为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激光覆盖测温区域时,包括:
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
若是,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的重合面积阈值;
若否,获取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激光角度调整后进行测温而原煤仓报警时,包括:
获取原煤仓上面积小于预设重合面积阈值的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
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
若是,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若否,保持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重合区域及对应测温区域后,还包括:
查看原煤仓是否仍存在报警情况;
若是,保持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的状态;
若否,获取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并进行记录。
7.一种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1),用于将原煤仓划分为若干测温区域,并建立与测温区域一一对应的测温基站;
温度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后,所检测到的对应测温区域的检测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计算模块(3),用于计算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之间的高低温度差、计算若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温度及所获取的若干个检测温度中每个检测温度与平均检测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温度阈值模块(4),存储有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阈值;
温度对比模块(5),用于实时对比每个检测温度与区域温度阈值、高低温度差与高低温度差阈值及平均温度差与平均温度差阈值的大小;
温度确定模块(6),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均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所获取的检测温度做为测温区域的温度,反之,当检测温度、高低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中任意一个大于对应的阈值时,原煤仓进行报警;
标记模块(7),当检测温度大于对应阈值时,标记若干个检测温度中大于对应阈值的所有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为报警区域;当高低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最高检测温度对应的测温区域;当平均温度差大于对应存储的阈值时,标记若干检测温度中与平均检测温度相差最大的检测温度所对应的测温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区域覆盖检测模块(8),用于检测相邻两个测温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测温激光重合的重合区域;
重合面积阈值模块(9),存储有重合面积阈值;
区域调整模块(10),当存在重合区域时用于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消失或重合区域的面积小于存储的重合面积阈值;
区域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原煤仓上重合区域所处位置及原煤仓上报警原因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位置并查询重合区域是否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内;
所述区域调整模块(10)于重合区域处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时,重新调整测温基站发射测温激光的角度,直至重合区域与所标记的对应测温区域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煤仓智能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监测模块(12),用于监测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后原煤仓的报警情况;
区域记录模块(13),当重合区域与对应测温区域分离原煤仓停止报警后,记录重合区域在对应测温区域内及原煤仓上的位置区域。
CN202010740825.2A 2020-07-29 2020-07-29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896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825.2A CN111896114A (zh) 2020-07-29 2020-07-29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825.2A CN111896114A (zh) 2020-07-29 2020-07-29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6114A true CN111896114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8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0825.2A Pending CN111896114A (zh) 2020-07-29 2020-07-29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611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663A (zh) * 2013-08-16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小动物入侵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4988536U (zh) * 2015-10-12 2016-01-2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煤仓测温装置
CN205424999U (zh) * 2016-03-17 2016-08-03 北京百世通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实现的锅炉温度监测系统
CN106404201A (zh) * 2016-09-27 2017-02-15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轴温异常的预防性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8562854A (zh) * 2018-04-08 2018-09-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机异常状态在线预警方法
CN110926615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大连港森立达木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原木灭活仓的温度测绘系统和方法
CN111458039A (zh) * 2020-04-14 2020-07-28 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测温摄像头的增强现实的体温测量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6663A (zh) * 2013-08-16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小动物入侵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4988536U (zh) * 2015-10-12 2016-01-2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煤仓测温装置
CN205424999U (zh) * 2016-03-17 2016-08-03 北京百世通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实现的锅炉温度监测系统
CN106404201A (zh) * 2016-09-27 2017-02-15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轴温异常的预防性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8562854A (zh) * 2018-04-08 2018-09-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机异常状态在线预警方法
CN110926615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大连港森立达木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原木灭活仓的温度测绘系统和方法
CN111458039A (zh) * 2020-04-14 2020-07-28 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测温摄像头的增强现实的体温测量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2970B (zh) 一种列车制动故障检测方法
US20180208221A1 (en) Vehicle Mounted Monitoring System
CN105763853A (zh) 一种公共区域拥挤、踩踏事件应急预警方法
US6813581B1 (en) Statistical and trend analysis of railroad bearing temperatures
CN102707238A (zh) 蓄电池性能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
CN108718331B (zh) 一种物联网智慧路灯系统
CN111754483A (zh) 一种基于热像仪进行异常设备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04201A (zh) 一种动车组轴温异常的预防性提示方法及系统
CN109781268A (zh) 一种基于低成本红外热视技术的开关柜内重点部位温度监测系统
CN117250576B (zh) 一种基于多维传感数据的电流传感器实时异常检测方法
CN108680104A (zh) 一种城轨列车受电弓故障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1896114A (zh) 原煤仓智能测温方法及系统
CN115864223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巡视技术的电网全专业差异化运维方法
CN109357767A (zh)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温度检测和图像识别的运行列车故障探测系统
CN102540021A (zh) 高频局放在线系统监测gis的方法
CN107784801A (zh) 一种航标遥测遥控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448763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洗选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CN106052745A (zh) 一种电力线路监测方法
CN109557424A (zh) 一种地下电缆局部故障检测方法
CN110076102A (zh) 一种在生产线上检测干电池质量缺陷的方法
US20230339524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railway track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a railway track
CN112415168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质监测管理系统
CN112444742B (zh) 一种继电保护通道监视预警系统
CN205691154U (zh) 变电站故障诊断综合监测系统
CN116684839A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监测智能报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0000 No. 398, west side of Tanghan Road, Beitang street,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Guoneng Binhai Thermal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18, Taishan Road, Xinyu home community, Beitang, Tanggu,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Guodian Tianjin Binhai Thermal Pow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