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6017B -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6017B
CN111896017B CN202010741535.XA CN202010741535A CN111896017B CN 111896017 B CN111896017 B CN 111896017B CN 202010741535 A CN202010741535 A CN 202010741535A CN 111896017 B CN111896017 B CN 111896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logic
node
level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15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6017A (zh
Inventor
刘庆军
张绍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415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6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6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6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6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6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07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C21/343Calculating itineraries, i.e. routes leading from a starting point to a series of categorical destinations using a global route restraint, round trips, touristic tri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53Special cost functions, i.e. other than distance or default speed limit of road seg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进一步地,分别确定起点地址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始逻辑节点与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进一步地,根据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线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避免了由于具体位置的计算而带来的计算量大以及计算时长长的现象发生,大大提升了路线确定效率。

Description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导航技术越来越流行,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在目前的地图导航中,由于地图供应商提供的道路数据中道路路口繁多,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即确定路线时,需要去计算每一道路路口,计算量非常之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路线的确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提升路线确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路线确定方法,所述路线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根据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根据所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的步骤,包括:
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其中所述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
可选的,不同区域行政级别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逻辑节点;
所述根据所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与所述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可选的,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从所述输入框中获取所述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或,
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地址,将所述地址作为起点地址,以及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目的地址,获取所述目的地址。
可选的,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划分规则包括道路路口所属类型、道路路口所属方向、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
所述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根据所述交通规则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实现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预设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类型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类型,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的类型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方向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方向,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的方向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道路路口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可选的,当确定出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确定出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路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所述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所述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条路线的全长距离,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
和/或,
计算所述至少两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的路线。
可选的,当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的步骤,包括:
按照全长距离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或,
显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
可选的,当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的步骤,包括:
按照预计用时时长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或,
显示预计用时时长最短的路线。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路线确定装置,所述路线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根据所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其中所述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与所述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路线确定设备,所述路线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路线确定程序,所述路线确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路线确定程序,所述路线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路线确定程序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进一步地,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进一步地,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始逻辑节点与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进一步地,根据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线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也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这样以逻辑节点为单位,不用再去一一计算起点地址以及目的地址最具体的位置如每一道路路口,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具体位置的计算而带来的计算量大以及计算时长长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用户活动识别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中各级行政区域与对应的逻辑节点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中逻辑节点包括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一;
图7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二;
图8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三。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路线确定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路线确定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以及无线接口,而用户接口1003的有线接口在本发明中可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以及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比如,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具体可为,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路线确定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路线确定程序。
在图1所示的路线确定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所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外设;所述路线确定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路线确定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线确定方法。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路线确定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路线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起点地址为出发地所在地址,目的地址为最终所要到达的地址,例如用户想从北京到重庆,则起点地址为“北京”,目的地址为“重庆”。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包括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从输入框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例如用户本人在上海,但其想查询一下北京到重庆的路线,此时用户打开导航应用A输入起点地址“北京”,目的地址“重庆”,其中该输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输入、语音输入。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包括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地址,将地址作为起点地址,以及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目的地址,获取目的地址;例如用户正处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街道”,想查询到达“重庆渝北区银桦街道”的路线,此时便通过定位装置自动获取到用户的当前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街道”,将其作为起点地址。
步骤S21: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指代的是起点地址所在的多个道路路口,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指代的是目的地址所在的多个道路路口。
在一些示例中,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根据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应当明确的是,本实施例中区域行政级别有大有小,一般情况下,区域行政级别分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其中,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里以几个示例进行说明:
例如起点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目的地址为“湖南省怀化市”,则此时可以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省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市级区域,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省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市级区域。
例如起点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目的地址为“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则此时可以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省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区级区域,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省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区级区域。
例如起点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街道”、目的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则此时可以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市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镇级区域,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市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镇级区域。
例如起点地址为“璧山区大兴镇丹凤街道”、目的地址为“璧山区青杠镇来凤街道”,则此时可以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区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区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
例如起点地址为“大兴镇丹凤街道”、目的地址为“大兴镇朝阳街道”,则此时可以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镇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大区域行政级别为镇级区域、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简单来说,获取到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后,是先判断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是否是省级的不同,在省级不同时,判断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是否是市级的不同,在市级不同时,判断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是否是区级的不同,在区级不同时,判断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是否是镇级的不同,在镇级不同时,判断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是否是街道级的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同区域行政级别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逻辑节点,例如请参见表一所示:
表一
区域行政级别 逻辑节点层次
省级区域 第一层逻辑节点
市级区域 第二层逻辑节点
区级区域 第三层逻辑节点
镇级区域 第四层逻辑节点
街道级区域 第五层逻辑节点
其中,在表一中,省级区域对应第一层逻辑节点,市级区域对应第二层逻辑节点,区级区域对应第三层逻辑节点,镇级区域对应第四层逻辑节点,街道级区域对应第五层逻辑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区域行政级别越大其对应的逻辑节点层次越高、逻辑节点层次越高所包含的道路路口数量越多;也即省级区域包括市级区域,市级区域包括区级区域,区级区域包括镇级区域,镇级区域包括街道级区域,第一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二层逻辑节点,第二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三层逻辑节点,第三层逻辑节点包括第四层逻辑节点,第四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五层逻辑节点。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也即通过对起点地址按照区域行政级别一级一级的往下找其对应的逻辑节点,直至找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也即找到最小层次的逻辑节点,将其作为起始逻辑节点;通过对目的地址按照区域行政级别一级一级的往下找其对应的逻辑节点,直至找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也即找到最小层次的逻辑节点将其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步骤S22: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始逻辑节点与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在一些示例中,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始逻辑节点与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根据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也即先确定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通过对中间地址按照区域行政级别一级一级的往下找其对应的逻辑节点,直至找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也即找到最小层次的逻辑节点,将其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其中,预设划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道路路口所属类型、道路路口所属方向、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等。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划分规则可以包括道路路口所属类型、道路路口所属方向、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应用场景做灵活设置;并且,这里所列举的只是几种预设划分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应用场景做灵活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道路路口所属类型,可以指代道路按照行政等级进行划分为国道、省道以及县道,也可以指代高速路、快速路等;道路路口所属方向,指代的是道路朝向,例如南北方向、东西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西北方向、东南方向等;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指代的是道路长度,例如50米、100米等,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指代的是道路与道路之间是否连通,只有相互连通的道路才能形成路线。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道路路口指代的是道路会和的地方,即存在多条道路,所以上述所提及的几种预设划分规则中道路路口实质是指代其包含的多条道路,即通过道路路口来找到对应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里以上述介绍的几种预设划分规则为例进行说明:
当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类型时,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类型,根据各道路路口的类型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也即,可以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例如将道路路口所属类型为国道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将道路路口所属类型为省道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将道路路口所属类型为县道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方向时,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方向,根据各道路路口的方向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也即,可以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例如将道路路口所属方向为南北方向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将道路路口所属方向为东西方向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时,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也即,可以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例如预设范围为100米,将100以内的道路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时,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道路路口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也即,可以将道路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例如道路A1与道路A2连通,将道路A1与A2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道路A3与道路A4连通,将道路A3与A4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上述几种预设划分规则中所提及到的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是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小到大进行划分,例如将道路先划分为街道级,再根据街道级划分为镇级,再根据镇级划分为区级,再根据区级划分为市级,再根据市级划分为省级,这样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小到大进行划分,最终可以形成一种类似拓扑结构的路线图,后续在进行路线计算时,直接通过区域行政级别一步步找到对应的逻辑节点即可,从而省去了过多的道路路口的计算量,提高了路线的确定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其中,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的步骤,包括获取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根据交通规则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实现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也即,本实施例中是结合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来将各道路路口进行整合形成逻辑节点,其中,根据交通规则中可得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简言之,本实施例中的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是直接存储的各道路路口,这样在路线计算时便可以直接找到各道路路口,而省去在计算时要先找到各道路边再由各道路边计算得到道路路口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路线确定效率。
步骤S23:根据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出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之后,便可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也即,基于确定出起点地址、中间地址以及目的地址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各逻辑节点,将各逻辑节点依次连接起来便得到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出的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数量需根据应用场景为准,例如可以是两条、四条、八条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参见图3-1所示,其中A为起点地址,B为目的地址,阴影区域为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的中间地址,其中:
针对起点地址而言,其对应的区域行政级别有3个,由大到小分别为1、2、3,即对应的逻辑节点有3层,其中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为区域行政级别3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如图A所在的原点所示;
针对目的地址而言,其对应的区域行政级别也有3个,由大到小分别为1、2、3,即对应的逻辑节点也有3层,其中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为区域行政级别3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如图B所在的原点所示;
针对中间地址而言,其对应的区域行政级别有2个,由大到小分别为1、2,即对应的逻辑节点有2层,其中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为区域行政级别2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一般情况下,中间逻辑节点为多个,如图所示中间逻辑节点为3个。
应当明确的是,各逻辑节点是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可参见图3-2,起始逻辑节点包括6个道路路口,且这6个道路路口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图中未示出);同理,目的逻辑节点与中间逻辑节点也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确定出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
其中,预设筛选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两种方式:
方式一: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全长距离,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也即,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可以按照路线的全长距离对路线进行初步筛选,将全长距离明显较长的路线剔除掉。
此时,当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预设显示规则包括:按照全长距离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或,直接显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其中,按照全长距离由短至长的顺序显示路线,使得用户对路线的查看更加直观明了,且给予了用户的选择空间,提升了与用户的交互;其中,直接显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避免了用户的手动选择,更加智能、人性化。
方式二: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的路线。也即,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可以按照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对路线进行初步筛选,将预计用时时长明显较长的路线剔除掉。其中,预计用时时长指代的是根据道路拥塞情况判断得到。
此时,当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路线为至少两条时,预设显示规则包括:按照预计用时时长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或,直接显示预计用时时长最短的路线。其中,按照预计用时时长由短至长的顺序显示路线,使得用户对路线的查看更加直观明了,且给予了用户的选择空间,提升了与用户的交互;直接显示预计用时最短的路线,避免了用户的手动选择,更加智能、人性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介绍的两种方式可以任一进行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当结合实施时更加符合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这样以逻辑节点为单位,不用再去一一计算起点地址以及目的地址最具体的位置如每一道路路口,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具体位置的计算而带来的计算量大以及计算时长长的现象发生。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步骤S40: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设,起点地址为“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银桦路35号”,目的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华阳镇华府大道”,则此时获取得到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其中,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是用户实时输入的,即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从输入框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也可以是通过定位装置直接获取得到,即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地址,将地址作为起点地址,以及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目的地址,获取目的地址。
步骤S41: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龙山街道银桦路35号”,确定目的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为街道级区域“华府大道”。
其中,在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可以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例如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分别为市级区域“重庆市”、区级区域“渝北区”和街道级区域“龙山街道银桦路35号”,确定目的地址所属的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分别为省级区域“四川省”、市级区域“成都市”、区级区域“双流区”、镇级区域“华阳镇”和街道级区域“华府大道”。
其中,不同区域行政级别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逻辑节点,省级区域包括市级区域,市级区域包括区级区域,区级区域包括镇级区域,镇级区域包括街道级区域,相应地,第一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二层逻辑节点,第二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三层逻辑节点,第三层逻辑节点包括第四层逻辑节点,第四层逻辑节点包括第五层逻辑节点;即区域行政级别越大其对应的逻辑节点层次越高、逻辑节点层次越高所包含的道路路口数量越多。
步骤S42: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根据确定出的起点地址对应的街道级区域“龙山街道银桦路35号”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其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起始节点。
步骤S43: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根据确定出的目的地址对应的街道级区域“华府大道”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其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目的节点。
步骤S44:根据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确定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进而根据根据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街道级区域,确定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也为街道级区域。
步骤S45: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根据确定出的中间地址对应的街道级区域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其对应的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一般情况下,中间逻辑节点为至少两个及其以上。
步骤S46:根据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设根据确定出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有八条。
步骤S47:当确定出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路线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
其中,预设筛选规则包括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全长距离,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和/或,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的路线。
承接上例,进一步地,对确定出的十二条路线的全长距离进行计算,筛选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进行显示,同时对确定出的十二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进行计算,筛选出用时时长最短的路线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起点地址按照区域行政级别一级一级的往下找其对应的逻辑节点,直至找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的逻辑节点,将其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同理,依次找到目的逻辑节点以及中间逻辑节点;即通过首先找到大范围的逻辑节点,其次再在大范围逻辑节点内去找到小范围逻辑节点,从而找到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线;这种一级一级分层方式,可以使得路线的计算更加简便、确定效率更高。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路线确定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步骤S50: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
其中,包括下述步骤S500-步骤S503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步骤S500: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类型,根据各道路路口的类型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步骤S501: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方向,根据各道路路口的方向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步骤S502: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步骤S503: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道路路口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步骤S51:获取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
步骤S52:根据交通规则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实现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
也即,可以根据交通规则得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根据该连接关系将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形成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如何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以及如何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进行说明,后续步骤可参见第二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的是划分好的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这样在进行路线计算时,以逻辑节点为单位,大大提升了路线确定效率。
路线确定装置实施例: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一,其中路线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用于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第一确定模块61,用于确定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62,用于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始逻辑节点与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第三确定模块63,用于根据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起点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具体实现中,获取模块60,可以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从输入框中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具体实现中,获取模块60,还可以用于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地址,将地址作为起点地址,以及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目的地址,获取目的地址。
具体实现中,第一确定模块61,可以用于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根据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地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第一确定模块61,还可以用于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其中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
具体实现中,第一确定模块61,还可以用于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第二确定模块62,可以用于根据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起点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在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二,其中路线确定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64,用于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64,可以用于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类型,根据各道路路口的类型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64,可以用于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方向,根据各道路路口的方向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64,可以用于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64,可以用于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根据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道路路口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64,还可以用于获取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根据交通规则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实现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路线确定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三,其中路线确定装置还包括:
筛选模块65,用于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
显示模块66,用于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
具体实现中,筛选模块65,可以用于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全长距离,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
具体实现中,筛选模块65,还可以用于计算至少两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的路线。
具体实现中,显示模块66,可以用于当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按照全长距离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具体实现中,显示模块66,还可以用于当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显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
具体实现中,显示模块66,可以用于当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按照预计用时时长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具体实现中,显示模块66,还可以用于当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显示预计用时时长最短的路线。
本发明的路线确定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路线确定程序,路线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的步骤。
该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根据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根据所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的步骤,包括:
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其中所述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区域行政级别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逻辑节点;
所述根据所述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与所述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
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从所述输入框中获取所述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或,
通过定位装置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地址,将所述地址作为起点地址,以及接收用户在显示界面输入框中输入的目的地址,获取所述目的地址。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划分规则包括道路路口所属类型、道路路口所属方向、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
所述根据交通规则设置预设逻辑节点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各道路路口的交通规则,根据所述交通规则将各道路路口进行连接,以实现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对各道路路口进行划分生成各逻辑节点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预设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类型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类型,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的类型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类型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所属方向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的方向,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的方向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属于同一道路路口方向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距离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当所述划分规则为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时,从道路路口数据中获取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根据所述各道路路口之间的连通性对逻辑节点进行划分,将道路路口之间是互相连通的道路路口划分为同一逻辑节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出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确定出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路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所述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筛选规则对所述至少两条路线进行筛选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两条路线的全长距离,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
和/或,
计算所述至少两条路线的预计用时时长,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的路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筛选出全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的步骤,包括:
按照全长距离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或,
显示全长距离最短的路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筛选出预计用时时长小于预设预计用时时长路线为至少两条时,所述将筛选后的路线按照预设显示规则显示的步骤,包括:
按照预计用时时长由短至长的顺序进行显示;
或,
显示预计用时时长最短的路线。
14.一种路线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起点地址和目的地址;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地址所属的起始逻辑节点以及所述目的地址所属的目的逻辑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与所述目的逻辑节点之间的中间逻辑节点,其中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存储有各逻辑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逻辑节点分别通过多个道路路口以及多个道路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起始逻辑节点、中间逻辑节点、目的逻辑节点以及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至少一条路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路线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与所述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路线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按照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其中所述区域行政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省级区域、市级区域、区级区域、镇级区域和街道级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路线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起点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起始逻辑节点;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目的逻辑节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路线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起点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址同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确定所述起点地址与所述目的地址之间的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在所述预设逻辑节点表中查找出所述中间地址所属的最小区域行政级别对应层次的逻辑节点,将所述逻辑节点作为中间逻辑节点。
19.一种路线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路线确定程序,所述路线确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线确定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路线确定程序,所述路线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线确定程序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41535.XA 2020-07-28 2020-07-28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96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1535.XA CN1118960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1535.XA CN1118960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6017A CN111896017A (zh) 2020-11-06
CN111896017B true CN111896017B (zh) 2023-08-15

Family

ID=7318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1535.XA Active CN1118960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601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399A (zh) * 2009-01-21 2010-07-2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网络拓扑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35873A (zh) * 2010-04-21 2011-11-09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航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导航仪
CN102954799A (zh) * 2011-08-29 2013-03-06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快速路径规划的导航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30393A (zh) * 2019-10-08 2019-12-03 北京邮电大学 车道级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0881B2 (en) * 2003-10-07 2006-09-19 Deere & Company Modular path planner
US7917288B2 (en) * 2007-10-11 2011-03-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Abbreviated directions for route navig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399A (zh) * 2009-01-21 2010-07-2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网络拓扑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35873A (zh) * 2010-04-21 2011-11-09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航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导航仪
CN102954799A (zh) * 2011-08-29 2013-03-06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快速路径规划的导航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30393A (zh) * 2019-10-08 2019-12-03 北京邮电大学 车道级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6017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5751B2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データベースを構造化するための技法
CN109478184B (zh) 识别、处理和显示数据点聚类
US7266560B2 (en) Parcelized geographic data medium with internal spatial indices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and formation thereof
US5974419A (en) Parcelization of geographic data for storage and use in a navigation application
CN105677804A (zh) 权威站点的确定以及权威站点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US11710074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corridor metrics for a corridor of a road network
US108389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geospatial indexing
CN110263117B (zh) 一种用于确定兴趣点poi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WO2020238667A1 (zh) 一种地图生成方法、路况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5364B (zh) 基于无人机遥感测绘的城市工程规划方法及系统
US11257200B1 (e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istance-based score approximations
US11385063B1 (e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istance-based score approximations
CN110555432A (zh) 一种兴趣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896017B (zh) 路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69546B (zh) 交通小区的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15374236B (zh) 智能公共充电服务网络的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237265B (zh) 最优日常巡检路线的规划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09241207B (zh) 一种在地图上显示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6450958A (zh) 检测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56475A (zh) 地理信息读取方法及装置
US20220316917A1 (en) Dynamic Generation and Suggestion of Tiles Based on User Context
CN113176599A (zh) 地理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71392B (zh) 国土空间数据的网格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910634B (zh) 一种交通路网信息的描述方法及装置
CN112884498A (zh) 一种充电设备选址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20 308, floor 3, No. 102, floors 1 to 17,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ongxiang Technical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308, floor 3, No. 102, floors 1 to 17,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Qihu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5

Address after: Room 03, 2nd Floor, Building A, No. 20 Haitai Avenue,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Huanwai),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Applicant after: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308, floor 3, No. 102, floors 1 to 17,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ongxiang Technical Ser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