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5852B -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5852B
CN111895852B CN202010581918.5A CN202010581918A CN111895852B CN 111895852 B CN111895852 B CN 111895852B CN 202010581918 A CN202010581918 A CN 202010581918A CN 111895852 B CN111895852 B CN 111895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water
water pump
processor
circulat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1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5852A (zh
Inventor
李秀芳
郑智毅
焦彩霞
许淑红
李帷笳
许佩
黄全忠
王洪涛
李明伟
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1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5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5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5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5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BMANUFACTURE OR PREPARATION OF TOBACCO FOR SMOKING OR CHEWING; TOBACCO; SNUFF
    • A24B3/00Preparing tobacco in the factory
    • A24B3/04Humidifying or drying tobacco bunches or cut tobacc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2001/006Systems comprising cooling towers, e.g. for recooling a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处理器根据设定的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水温度的设定,并根据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冷却水的即时温度的检测,进行实时控制,以实现提供给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温度相对稳定,并且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技术通过将冷却循环水箱分割为热水室和冷却水室,避免了热水和冷水的直接接触;并且通过可移动隔板结构及装置,处理器根据控制要求,通过对隔板在冷却循环水箱内位置的调节,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先期调节,从而节约了第二循环水泵及冷却塔的风机的开启或降低了运行功率,在保证冷却水温度有效下降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丝生产线真空回潮机辅助设备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回潮机主要用于制叶丝生产线上,是烟叶预处理的一道主要工序,现有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真空回潮机01排出的热水进入冷却水塔02冷却,冷却后的水流进入冷却循环水箱03,再由循环水泵04抽入真空回潮机。
在生产过程中,现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工作模式冷却效率不高,导致真空回潮机在夏季连续工作时,经常因为冷却水温度过高导致抽空时间延长,蒸汽消耗大幅上升,严重时甚至因为冷却水水温壶高,长时间抽空导致后续工序断料,影响设备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技术的冷却水循环模式冷却效率不高,影响真空回潮机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稳定的设定流量下,设定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的冷却水的最佳温度范围,并储存于处理器内;
S2、设置于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即时冷却水温度传递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判断: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低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低值,并持续第一设定时长,进入步骤S3;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所述处理器不发送调整信号;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高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高值,并持续第二设定时长,进入步骤S5;
S3、所述处理器判断冷却水塔的风机是否开启,若否,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并进行步骤S4;
若冷却水塔的风机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冷却水塔的风机发送停止运行的控制信号;
S4、若第二循环水泵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降低第二循环水泵功率的控制信号;
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没有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达到上移最大值,若没有达到上移最大值,所述处理器向垂直电机发送向上移动的控制信号,增大热水室与冷却水室底部的连通孔,若达到最大值;所述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冷却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否则所述处理器向平置电机发送向冷却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
S5、所述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处于向下移动的最大值,若是则进行步骤S6;
若否,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垂直电机发送向下移动的控制信号;
S6、所述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热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否,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平置电机发送向热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若是,则进行步骤S7;
S7、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若没有开启,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启动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循环泵启动;
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已经开启,所述处理器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达到设定功率,若没有达到设定功率,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提高功率的控制信号,若达到设定功率,所述处理器向冷却水塔风机发送控制信号。
优选的,步骤S2中的第一设定时长与所述第二设定时长相等或不相等。
优选的,上述两项控制方法,均利用一种柔性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塔、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冷却循环水箱、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
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和冷却水室,所述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移动,在所述热水的侧部设置有热水出口,在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
真空回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热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冷却水塔的入口连接;
冷却水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却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热水室及冷却水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均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能够沿冷却循环水箱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在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平移。
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部水平轨道、下部水平轨道、上部传输装置、下部传输装置、平置电机、垂直轨道、垂直传输装置、垂直电机及隔板;
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内侧靠近上方设置上部水平轨道,靠近下方设置下部水平轨道;
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上部水平轨道上,所述下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下部水平轨道上,所述平置电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所述平置电机的输出轴同时驱动所述上部传输装置和所述下传输装置同步移动;
所述垂直轨道的上端与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轨道的下端与下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传输装置安装于所述垂直轨道上,所述垂直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垂直传输装置移动,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垂直传输装置上;
所述平置电机及所述垂直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部分与所述第四管路的出口部分之间。
优选的,所述热水出口设置于冷却循环水箱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管路在热水室上方的出口位于液面的上方。
优选的,冷却水塔内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风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控制器与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处理器根据设定的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水温度的设定,并根据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冷却水的即时温度的检测,进行实时控制,以实现提供给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温度相对稳定,并且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技术通过将冷却循环水箱分割为热水室和冷却水室,避免了热水和冷水的直接接触;并且通过可移动隔板结构及装置,处理器根据控制要求,通过对隔板在冷却循环水箱内位置的调节,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先期调节,从而节约了第二循环水泵及冷却塔的风机的开启或降低了运行功率,在保证冷却水温度有效下降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真空回潮冷却水循环管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真空回潮冷却水循环管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冷却循环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真空回潮机,02冷却水塔,03冷却循环水箱,04循环水泵,1真空回潮机,2冷却水塔,3冷却循环水箱,4第二循环水泵,5第一循环水泵,6第一管路,7第三管路,8第四管路,9第五管路,10第六管路,31隔板,32冷却水室,33热水室,34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5上部传输装置,36垂直传输装置,37平置电机,38垂直电机,321冷却水出口,39上部水平轨道,40垂直轨道,41下部水平轨道,42下部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2至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1、冷却水塔2、第一循环水泵5、第二循环水泵4、冷却循环水箱3、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真空回潮机1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没有进行改进,因此,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对真空回潮机进行描述,真空回潮机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进入已经被冷却的冷却水,出水口,用于排出被加热的冷却水。
冷却循环水箱3内设置有隔板31,将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33和冷却水室32,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隔板31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4内前后及上下方向移动。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冷却循环水箱的改进为本申请的关键技术,在现有的冷却循环水箱均如图1所示,从真空回潮机排出的热水直接打入冷却水塔,对热的冷却水进行全部冷却后进入冷却循环水箱内,此种情况在春季和秋季尚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冬季,外环境的温度较低,全部的被加热的冷却水再经过冷却水塔的冷却后,会导到冷却水温度过低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工作效率,并且冷却水塔的使用提高了能耗。在夏季时,被加热的冷却水全部进入冷却水塔进行冷却,结合外环境的高温,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不能满足冷却的需要,严重时会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正常工作。再一方面,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塔及冷却循环水箱部分均受到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外环境温度变化无规律,导致冷却水的温度不平稳,进而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生产平稳,导致烟丝的含水率波动,影响烟丝的品质。
如图3和图4所示,提及一种冷却循环水箱的改进结构,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4,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即为现技术的冷却循环水箱,并不需要重建,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循环水箱的整体为长方形的水池,当然若原冷却循环水箱为正方形也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中,左、右、前、后、上、下均为相对位置概念,仅用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内侧的靠近上方沿两条长边设置一对平行的上部水平轨道39,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轨道,只要是能够起到支撑上部传输装置的均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内侧靠近底部的两条长边设置有一对平行的下部水平轨道41,同样,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轨道,只要是能够起到支撑下部传输装置的均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上部传输装置35设置于上部水平轨道39上,下部传输装置42设置于下部水平轨道41上,平置电机37设置于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4上,平置电机的输出轴同时驱动上部传输装置和下传输装置同步移动;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上部传输装置和下部传输装置均为链条传输装置,且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的左侧或右侧安装有平置电机37,平置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同时与上部传输装置及下部传输装置连接,带动上部传输装置与下部传输装置同步移动。
在上部传输装置35与下部传输装置42之间,连接有一对垂直轨道40,分别靠近冷却循环水箱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在垂直轨道40上设置有垂直传输装置36,本实施例的垂直传输装置为链条传输装置,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链条传输装置均为现有技术。
在垂直传输装置上安装有隔板31,隔板将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分隔为下部连通的两个部分,分别为热水室33和冷却水室32,其中热水室用于容纳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出口排出的被加热的冷却水,冷却水室用于容纳冷却水塔降温后的冷却水。
并且当需要进行调节时,处理器根据采集的信号经过计算后,确定平置电机移动还是垂直电机移动,平置电机移动,带动垂直轨道、垂直传输装置及隔板同步水平移动,改变热水室与冷却水室的容积。若垂直电机动作,带动水平传输装置移动,进而带动隔板上升或下降,若隔板上升,则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面积增大,有利于热的冷却水与降温后的冷却水直接热交换。若隔板下降,则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面积减小,降低热的冷却水与降温后的冷却水直接热交换减小。
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左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热水室连通,用于将进入热水室内热的冷却水经过循环水泵打入冷却水塔,在热水室范围内的冷却循环水箱本体的侧壁的靠近上方,设置有溢流孔,用于将过量的热的冷却水溢流出冷却循环水箱本体。
在冷却水室范围内的冷却循环水箱本体的底部,靠近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右侧壁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321。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隔板31,从真空回潮机内排出的被加热的冷却水首先进入热水室内,热水室内的容积远大于循环水泵从热水室抽向冷却水塔的水量,因此,这些被加热的冷却水在热水室内首先实现水量的平衡及一个长范围内冷却水的温度的均衡,保证了去往冷却水塔的热冷却水的温度波动减少,其次,被加热的冷却水的温度即使在夏季也高于外环境的温度,通过热水室对热的冷却水进行初步的冷却降温,降低冷却水塔的工作负荷,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率。第三,因为热水室与冷却水室在下部连通,保证冷却水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的液位水平。
真空回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6与热水室的上方连接,具体为第一管路在热水室上方的出水口与热水室的液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插入热水室的液面以下,此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从真空回潮机排出的被加热的冷却水在热水室内的均匀分布,并且提高与外环境的热交换效率。
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循环水泵5的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7与冷却水塔2的入口连接;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设置于热水室的侧壁接近液面的中部位置,此处位置属于热水室的冷却水相对平静区域,从真空回潮机排出的被加热的冷却水与热水室上方的液面产生振荡,以便于热的冷却水的混合,同时,下部与冷却水室连通,两室之间因为温度差会产生流动现象。在夏季时,排往冷却水塔的水量大,会有较多的被冷却的冷却水进入到热水室,初步降低热水室内热的冷却水的温度,在冬季时,排往冷却水塔的热的冷却水的量减少或停用冷却水塔,此时热水室内的热的冷却水进入到冷却水室,加热冷却水以防止冷却水的温度过低。
冷却水塔2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8与冷却水室的上方连接,第四管路的出水口也位于冷却水室的液面的上方,以便于被冷却的冷却水与冷却水室内的原冷却水进行快速混合,防止出现暗流进入冷却水室的冷却水出口,导致真空回潮机的不稳定。
冷却水室的底部的冷却水出口321通过第五管路9与第二循环水泵4的入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10与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流量与真空回潮机的工作相关,因为生产线作业,在通常情况下保持生产线的稳定生产是重要的要求,因此第二循环水泵的流量通常是相对稳定的。
在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热水室及冷却水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第一循环水泵及第二循环水泵均电信号连接。
在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目的是用于检测进入第一循环水泵入口的水温,若是水温过高,在同样的情况下,应当提高冷却水塔的冷却效率,比如加大风机转速等,若是温度低,相应的降低冷却水塔的功率,实现节能的目的。还可以根据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温度,结合外环境温度,启动平置电机,将隔板向冷却水室方向移动,提高热水室的体积来增加热的冷却水的停留时间,降低进入冷却水塔的冷却水温度,提高冷却水塔的效率。
在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目的是监测进入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此处的水温维持一个较小的范围值,以保证供应给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温度的稳定。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通过降低冷却水塔的功率、第一循环水泵的流量来提高冷却水的温度,以保持进入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温度在设定范围内,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加大冷却水塔的功率,加大第一循环水泵的流量来实现降温。当温度过低时,可以通过停止第一循环水泵的运行,或通过提高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孔增加冷热水的交流,提高第二循环水泵进口的冷却水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通过减少冷却水室的体积,降低隔板减小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孔,同时增大第一循环水泵的流量,冷却水塔的风机风量提高处理效率。
在热水室的液位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从真空回潮机排出的冷却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于对循环系统的调控。
在冷却水室的液位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水室的温度,并与第二循环水泵入口的温度传感器配合,以保证进入真空回潮机的冷却水温度的稳定。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温度传感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均、平置电机及垂直电机与处理器电信号连接外,处理器还与冷却水塔的风机控制器电信号连接,以实现对冷却水塔功率的调节。
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不需要将外环境的温度进行考虑,因为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外环境对冷却水的影响已经融合到整个控制方法中,减少了外环境因素的分析,使得不需要针对不同的季节进行分别控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利用上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稳定的设定流量下,设定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的冷却水的最佳温度范围,并储存于处理器内;此处的稳定的设定流量是指在生产线上,通常生产量的平稳的,因此,需要的冷却水的量也相对平稳,当生产线的烟丝量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冷却水量也发生变化,具体的真空回潮机的入口的冷却水的最佳温度是经过反复的测试所获得的。
S2、设置于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即时冷却水温度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判断:
若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低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低值,并持续第一设定时长,此部分的技术方案是因为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冷却水来源为冷却水室,并且从冷却水室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管路受外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即冷却水室内冷却水的温度较低,在此情况下,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冷却水室的冷却水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时长通常为3分钟以上,比如5分钟、8分钟、10分钟等,但通常不考虑15分钟以上,因为若15分钟以上,会对真空回潮机产生实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或产品的品质,若是时间过短,有时水量的波动导致,此时进行调整反而引起整个系统的波动,若符合此特征,进入步骤S3。
若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处理器不发送调整信号,此时表明冷却水循环系统符合真空回潮机的运行要求,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调整。
若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高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高值,并持续第二设定时长,此时表示进入到冷却水室内的冷却水的温度较高,属于冷却效果不佳,需要进行降温调节,其第二设定时长可以参考第一设定时长,也可以小于第一设定时长,但不建议采用大于第一设定时长,因为真空回潮机在长时间的高温运行其危害远大于低温危害,因此,这一工序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冷却水温度,进入步骤S5;
S3、因为属于冷却水温度较低,首先考虑的是减少对热的冷却水的降温,此时,最先考虑冷却水塔的风机是否运行,若是运行考虑停止运行或减少运行功率,具体详细的步骤应当包括,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温度与最佳温度范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等于第一设定差值,则减少冷却水塔的风机的运行功率,若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温度与最佳温度范围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差值,则停止冷却水塔的风机的运行,此时实现节能耗的目的。
处理器判断冷却水塔的风机是否开启,若否,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在冷却水塔的风机没有开启的情况下,需要判断的是第二循环水泵的开启,将热的冷却水打入冷却塔,通过冷却塔的自然冷却降低温度,在此情况下,需要的是减少第二循环水泵的功率,将更少量的热的冷却水打入冷却塔,余下的热冷却水通过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通孔进行热量交换,以提高冷却水室内的冷却水温度,而不能采用增加第二循环水泵的功率,将更多的热的冷却水打入冷却水塔,因为这样会导致更多的热的冷却水被降温,进而冷却水室内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不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步骤S4对第二循环水泵的运行判断和控制。
若冷却水塔的风机开启,则处理器向冷却水塔的风机发送停止运行的控制信号,说明此时的风机运行将冷却水降温过量,因此,需要停止冷却水塔的风机停止运行。更具体的控制还包括,并没有达到将冷却水塔的风机停止运行的程度,还需要对冷却水塔的风机运行,否则冷却水室的冷却水温度会升高过度,在此情况下,需要根据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与最佳温度范围的差值,若差值在设定范围内,则仅向冷却水塔的风机发送降低功率的控制信号,若差值大于设定范围,则处理器向冷却水塔风机发送停止运行的控制信号。
S4、若第二循环水泵开启,则处理器向第二循环水泵发送降低第二循环水泵功率的控制信号;通过降低第二循环水泵的功率,将热的冷却水打向冷却水塔的水量减小,这样在热水室内会有多的热冷却水存留,导致热水室的液面上升,此时,通过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通孔,将多余的热的冷却水压入冷却水室,与冷却水室内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提高冷却水室内的水温。
若第二循环水泵没有开启,表明此时的热的冷却水已经自然冷却,此时,通常外环境的温度较低。则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达到上移最大值,因为垂直电机向上移动,带动隔板向上移动,增加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孔的变大,若没有达到上移最大值,处理器向垂直电机发送向上移动的控制信号,增大热水室与冷却水室底部的连通孔,使得更多的热的冷却水与冷却水室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若隔板向上移动已经达到最大值,仅通过连通孔之间的热交换已经不能满足对冷却水的加热需要,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冷却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否则处理器向平置电机发送向冷却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此时,隔板向冷却水室方向移动,减少冷却水室的体积,增大热水室的体积,这样的结果因为冷却水室内冷却水数量的减少,会有更多的热的冷却水与冷却水室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冷却水的温度。
S5、此步骤主要是冷却水的温度较高,通常发生在外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此时需要对冷却水进一步降温,为了降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能耗,首先对隔板进行控制,此时,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处于向下移动的最大值,即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孔最小,以减少热的冷却水进入到冷却水室内,若是则进行步骤S6。
若否,处理器向垂直电机发送向下移动的控制信号,使得隔板向下移动,以进一步隔断热水室与冷却水室之间的连通孔。
S6、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热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此目的是减小热水室的体积,增大冷却水室的体积,使得冷却水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冷却,若否,则处理器向平置电机发送向热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若是,则进行步骤S7;
S7、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若没有开启,处理器向第二循环水泵发送启动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循环泵启动;此时,需要向冷却水塔打入热的冷却水,以提高冷却效果。
若第二循环水泵已经开启,处理器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达到设定功率,若没有达到设定功率,处理器向第二循环水泵发送提高功率的控制信号,若达到设定功率,处理器向冷却水塔风机发送控制信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稳定的设定流量下,设定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的冷却水的最佳温度范围,并储存于处理器内;
S2、设置于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即时冷却水温度传递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判断: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低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低值,并持续第一设定时长,进入步骤S3;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所述处理器不发送调整信号;
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入口处的即时温度高于最佳温度范围的最高值,并持续第二设定时长,进入步骤S5;
S3、所述处理器判断冷却水塔的风机是否开启,若否,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并进行步骤S4;
若冷却水塔的风机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冷却水塔的风机发送停止运行的控制信号;
S4、若第二循环水泵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降低第二循环水泵功率的控制信号;
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没有开启,则所述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达到上移最大值,若没有达到上移最大值,所述处理器向垂直电机发送向上移动的控制信号,增大热水室与冷却水室底部的连通孔,若达到最大值;所述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冷却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否则所述处理器向平置电机发送向冷却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
S5、所述处理器判断垂直电机是否处于向下移动的最大值,若是则进行步骤S6;
若否,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垂直电机发送向下移动的控制信号;
S6、所述处理器判断平置电机向热水室方向的移动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否,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平置电机发送向热水室方向移动的控制信号,若是,则进行步骤S7;
S7、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开启,若没有开启,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启动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循环泵启动;
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已经开启,所述处理器判断第二循环水泵是否达到设定功率,若没有达到设定功率,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发送提高功率的控制信号,若达到设定功率,所述处理器向冷却水塔风机发送控制信号;
上述控制方法利用柔性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塔、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冷却循环水箱、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
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和冷却水室,所述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移动,在所述热水室 的侧部设置有热水出口,在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
真空回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热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冷却水塔的入口连接;
冷却水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却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热水室及冷却水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均电信号连接;
所述隔板能够沿冷却循环水箱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在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平移;
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部水平轨道、下部水平轨道、上部传输装置、下部传输装置、平置电机、垂直轨道、垂直传输装置、垂直电机及隔板;
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内侧靠近上方设置上部水平轨道,靠近下方设置下部水平轨道;
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上部水平轨道上,所述下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下部水平轨道上,所述平置电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所述平置电机的输出轴同时驱动所述上部传输装置和所述下部 传输装置同步移动;
所述垂直轨道的上端与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轨道的下端与下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传输装置安装于所述垂直轨道上,所述垂直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垂直传输装置移动,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垂直传输装置上;
所述平置电机及所述垂直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第一设定时长与所述第二设定时长相等或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部分与所述第四管路的出口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口设置于冷却循环水箱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管路在热水室上方的出口位于液面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塔内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风机处理器控制,所述风机处理器与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CN202010581918.5A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895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1918.5A CN11189585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1918.5A CN11189585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5852A CN111895852A (zh) 2020-11-06
CN111895852B true CN111895852B (zh) 2021-10-22

Family

ID=7320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1918.5A Active CN11189585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58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5089A (ja) * 2000-02-01 2001-08-10 Samson Co Ltd クーリングタワーを持った真空冷却装置
CN101451780A (zh) * 2007-11-29 2009-06-10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方法及装置
CN102102962A (zh) * 2010-12-28 2011-06-22 贾书洪 一种工业冷却水上塔泵的节能调控方法和装置
CN203349558U (zh) * 2013-06-21 2013-12-18 广西广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容量自定义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105674666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5089A (ja) * 2000-02-01 2001-08-10 Samson Co Ltd クーリングタワーを持った真空冷却装置
CN101451780A (zh) * 2007-11-29 2009-06-10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方法及装置
CN102102962A (zh) * 2010-12-28 2011-06-22 贾书洪 一种工业冷却水上塔泵的节能调控方法和装置
CN203349558U (zh) * 2013-06-21 2013-12-18 广西广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容量自定义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105674666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5852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1693A (zh) 一种木塑加工上模裁切装置
CN105222439A (zh) 数据中心空调末端节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895852B (zh)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780577A (zh)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3021061U (zh)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13280420A (zh)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CN213020495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箱的改进结构
CN207719666U (zh) 温度易调节式配电箱
CN111838737B (zh) 一种柔性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701279B (zh) 一种负压加湿器
CN115107283A (zh) 一种加工夹胶玻璃的气压釜
CN205156456U (zh) 数据中心空调末端节能控制装置
CN205800216U (zh) 一种暖风树脂加热系统
CN216031793U (zh) 一种硅胶混炼用双辊开炼机
CN216236111U (zh) 一种温控调节热量的加热装置
CN22023499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电加热控制系统
CN216011393U (zh) 一种模具钢加工生产用冷却设备
CN216087217U (zh) 一种带有温度感应器的超薄型智能开关面板
CN217763693U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减排节能装置
CN111887462A (zh) 一种柔性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2213617U (zh) 一种可调节式智能电热毛巾架
CN211854957U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温度控制调节机构
CN117359385B (zh) 一种机床刀具温度控制装置
CN215226757U (zh) 蒸饭车
CN220270134U (zh) 一种横流式低噪音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