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1305B -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1305B
CN111891305B CN202010759142.1A CN202010759142A CN111891305B CN 111891305 B CN111891305 B CN 111891305B CN 202010759142 A CN202010759142 A CN 202010759142A CN 111891305 B CN111891305 B CN 111891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platform
greenhouse
nutrient solu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91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1305A (zh
Inventor
陈杰
阳峻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gge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gge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gge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gger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91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1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1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1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44Floating buildings, stores, drilling platforms, or workshops, e.g. carrying water-oil separat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01G31/06Hydroponic culture on racks or in stacke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50Anchoring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special vessels, e.g. for floating drilling platforms or dredg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包括海上浮式平台和蔬菜种植大棚,海上浮式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并包括浮力主体、立柱和甲板平台,浮力主体通过多根立柱支承所述甲板平台,甲板平台上设置蔬菜种植大棚,浮力主体包括一个浮力模块或多个浮力模块;浮力模块包括单层的浮力单元或者在竖向上依次层叠的多层浮力单元;浮力单元由同一个平面内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浮力可调节点连接而成。本发明的浮式海上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通过将浮力主体模块化,分成一个或多个浮力模块,以及将浮力模块也模块化,分面一个或多个浮力单元,可实现浮式海上平台的快速拼装,提升装配效率,降低浮式海上平台的建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平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海水养殖的过度发展,使得近海岸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因此,越来越多的海水养殖产业开始向深远海养殖发展,深远海养殖已经成为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
然而,相比与传统的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很多湾外海域风大浪高、海水流速较快,传统形式的近海养殖网箱很难满足实际养殖需要。同时,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每年平均有28次台风发生,其中对我国沿海有影响的台风平均就有7次,这也导致深远海养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大的考验。
此外,在目前的海水养殖过程中,大多离不开网箱的设置,不过,传统近海养殖的网箱结构往往很难满足深远海养殖的需求,存在装备上应用的局限性。而且,在深远海养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特殊的养殖网箱结构外,还需要设置对应的海上平台,以满足深远海养殖过程中的配套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深海养殖网箱”还是“海上平台机构”的设计与建造,历来都是由大型造船厂商提供,这也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海工装备,大多带有舰船的身影。以半潜式海上浮动平台为例,其往往包括底部为由船体舱室演化而来的大型下浮体,直径6米的巨大立柱,和船体舱室结构一致的上箱体及立柱下方的横向撑杆。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带来如下问题:
这样的装备通常只能由专业的大型造船部门建造,建造时需要专门尺寸和性能的钢材,专门的材料切割加工和焊接设备,专门的船坞和大型吊装设备,专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现场进行的拼装和焊接,所有因素带来的结构便是建造成本的居高不下,这在以海上石油开采为对象的高利润行业上尚且可以接受,但在深远海养殖等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却存在较大的成本局限性。
同时,这种以钢板焊接成各个功能舱室再拼接而成的海洋工程装备的平台结构其力学性能并不好,箱式浮体的热点应力往往集中在箱体连接的特定应力集中节点上。而且,箱式浮体的固有频率通常在0.5rad/s附近,极易和海浪、浪涌等产生共振,导致浮体关键节点的应力幅值最大。当应力超过箱体材料的疲劳断裂应力极限时,箱式浮体舱室结构便会发生变形或者水密封性能失效,导致整个海洋工程装备倾覆或失浮沉没。
在海上平台的发展历程中,海上平台出现事故、倾覆、沉没的新闻层出不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例如,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渤海二号”自升式平台,1979年在渤海湾倾覆沉没,死亡72人。挪威一座五边形半潜式生活平台“亚历山大.基尔兰德”(Alexander L.Kielland)号1980年3月27日因一根撑杆疲劳破坏,导致其他几根撑杆和一根主要立柱随之毁坏,整个平台在15分钟之内在北海倾翻,造成123人死亡、失踪的重大事故。加拿大“海洋探索者”号(Ocean Ranger)半潜式平台,1982年沉没,死亡84人。中国“爪哇海”(Glomar Java Sea)钻井船,1983年在南海的莺歌海海域沉没,死亡81人。北海一座导管架生产平台因气体泄漏,与明火相遇发生爆炸,l988年沉没,死亡167人,直接损失9亿美元。2005年3月15日巴西Roncador油田(离巴西120km,水深1350m,储量30亿桶)的采油平台因天然气泄漏,发生三次爆炸,虽经现场26艘船多日施救,但平台仍然在3月20日晚翻转90°后沉入海底,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大多还是以家庭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为主,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之深远海养殖的装备成本较高,使得大多数中小型养殖企业难以承担,这也制约了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广泛推广。另外,现有的养殖装备不仅装配、运输繁琐,而且很难克服深远海养殖过程中的“抗风浪”问题,无法满足深远海养殖的强度要求和安全要求。在远离海岸线的大规模智能化深远海网箱养殖过程中,如沿用传统的网箱+工作船的养殖模式,会使得在经济上缺乏合理性,而且运输补给的时间比较长,难度也比较大,难以满足深远海养殖模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可完全满足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强度要求和安全性,设计成熟、制造施工难度低,施工周期短、实体结构投资小,将其引入到养殖工程中,可用作智能化新能源深远海养殖综合体不可或缺的装备,而且浮式海上平台,可有效保证海上平台设置的稳定性和便捷性,提升海上平台拼装、调节的灵活性,克服海上平台抗风浪能力弱的缺陷,降低海上平台的应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海上浮式平台和蔬菜种植大棚,所述海上浮式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并包括浮力主体、立柱和甲板平台,所述浮力主体通过多根所述立柱支承所述甲板平台,所述甲板平台上设置所述蔬菜种植大棚,其中:
所述浮力主体包括一个浮力模块或多个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并连接在一起的浮力模块;
所述浮力模块包括单层的浮力单元或者在竖向上依次层叠并连接在一起的多层浮力单元;
所述浮力单元由同一个平面内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浮力可调节点通过节点间杆件连接而成,且所述浮力单元的浮力大小通过调节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球形浮力节点包括球壳体,所述球壳体内设有中心气管,所述球壳体与所述中心气管之间设有弹性气囊,所述中心气管上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中心气管的至少一端连接气源,所述球壳体上、所述弹性气囊之外设有进排水口,所述进排水口可连通所在的外部水体;
通过调节所述弹性气囊的进排气量来调节气囊膨胀程度,以此调节所述球壳体与所述弹性气囊之间的进排水量,进而调节球形浮力节点的浮力。
优选地,将部分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替换为储物节点;
所述储物节点具有薄壁空心壳体,用以存贮所述海上浮式平台工作中所需的物资,包括气态物资或液态物资或固态物资;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气态物资时,用于存贮压缩气体,每一个所述储物节点可为周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调节提供气源;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液态物资时,用于存贮油料或淡水;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固态物资时,用于存贮粮食或者固体零部件;
和/或,
将部分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替换为所述增重节点,所述增重节点具有薄壁空心壳体,内装比重大于水的内容物,以克服浮力并增大自重。
优选地,多个浮力模块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柔性接头柔性连接;
和/或,
每个浮力模块的相邻两层浮力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刚性杆件刚性连接;
和/或,
同一层的浮力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浮力可调节点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还包括锚泊系统,且部分竖向单列上的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沿竖向设置有系缆通道;
相应地,全部或者部分所述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系缆管道,并使得所述系缆管道在竖向上与多个所述系缆通道同轴连通,继而所述锚泊系统的系缆可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系缆通道、所述系缆管道和所述甲板平台,并对应连接在该甲板平台上的锚机上。
优选地,所述蔬菜种植大棚包括淡水箱、盆型底座、棚支架、透光薄膜、主立杆、种植箱支架、种植箱、海水管、海水泵、蒸发水收集槽,并且:
所述淡水箱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
所述盆型底座通过所述蒸发水收集槽支承;
所述棚支架通过所述盆型底座支承;
所述透光薄膜覆盖在所述棚支架上,从而与所述棚支架共同构成大棚主体;
所述主立杆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大棚主体,该主立杆穿过所述透光薄膜、棚支架和盆型底座,并且该主立杆的下端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所述主立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棚外通风口、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所述棚外通风口位于大棚主体外,所述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主立杆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主立杆内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轴流风机;
所述种植箱支架通过所述盆型底座支承,并且所述种植箱支架上放置多个所述种植箱;
所述盆型底座通过隔板分隔有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所述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蒸发水收集槽位于所述海水蒸发池和所述透光薄膜之间,并且该蒸发水收集槽通过管道与所述淡水箱连通;
所述海水管的上端伸入所述海水蒸发池内并且下端连接所述海水泵。
优选地,所述盆型底座还通过隔板分隔出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外,并且该雨水收集槽内设置有盐度传感器和雨水分配阀,所述雨水分配阀根据盐度传感器检测的盐度来决定将收集的雨水送到雨水收集储罐或导入大海。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甲板平台上的营养液调配仓,所述营养液调配仓包括仓室、营养液调配贮罐和循环泵,并且:
所述仓室内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营养原料;
所述营养液调配贮罐用于贮存营养液,所述营养液通过管道分别与各种植箱连通,该营养液调配贮罐内设置所述循环泵,以用于使营养液在各种植箱内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仓室的顶部还设置有上通风管道,所述上通风管道的上端外露于所述仓室而下端与所述仓室的内部连通,所述上通风管道的顶端设置有风雨帽,所述上通风管道内设置有轴流风机;
所述仓室的顶端还安装有隔热顶板,并且所述上通风管道穿过所述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仓室的侧壁的下部安装有下通风管道,所述下通风管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仓室而另一端与所述仓室的内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仓室内还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容器,所述淡水储罐通过淡水抽取泵与所述容器连接,以用于抽取淡水至所述容器内,所述容器与所述营养液贮罐通过营养液抽取泵连接,以用于抽取向所述营养液贮罐内补充营养液。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浮式海上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其通过设置浮力主体、立柱和甲板平台,通过将浮力主体模块化,分成一个或多个浮力模块,以及将浮力模块也模块化,分面一个或多个浮力单元,可实现浮式海上平台的快速拼装,提升装配效率,降低浮式海上平台的建造成本。
(2)本发明利用浮力可调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柔性连接和在竖向上的刚性连接,可有效实现浮力主体的快速拼装设置,提升浮力主体乃至于海上平台的设置效率,降低浮式海上平台的建造成本;同时,通过柔性接头的对应设置,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上浮力可调节点、浮力单元、浮力模块之间的柔性连接,提升浮力主体在受海浪作用下的抗冲击能力,充分缓冲、分解风浪的作用力,保证海上平台设置的稳定性,延长海上平台的使用寿命;此外,利用对应位置浮力可调节点浮力的调整,可以实现浮力主体以及浮力主体上甲板平台姿态的快速调整,保证海上平台设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的浮式海上平台的浮力可调节点利用浮力可调节点内气体、液体比例的对应调节,可以实现浮力可调节点浮力的快速调整,满足浮力模块、浮力主体不同浮力大小的准确控制,即便某个或者某几个浮力可调节点产生损坏而失效,也能通过其他完好浮力可调节点的调整来对应保证浮力主体工作状态的保持和稳定性,避免海上平台的倾覆,进一步提升海上平台的稳定性。
(4)本发明的浮式海上平台,其通过优选设置柔性接头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相邻浮力可调节点对应连接后彼此在柔性接头轴向、径向、环向上的位移,提升浮力可调节点形成浮力主体后的自适应调整能力,以使得海上平台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应用,尤其适用于深远海养殖环境下的设置与使用,降低深远海养殖的设备成本,实现深远海养殖的快速推广。
(5)本发明的浮式海上平台,其通过优选设置浮力可调节点和立柱的结构,使得浮力主体底部与甲板平台之间可以形成供系缆穿过的通道,使得系缆的一端可以固定在重力锚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甲板平台上的锚机上,通过锚机的控制,可以快速实现系缆的放松或者绷紧,进而实现海上平台姿态的快速调整,配合浮力主体上对应浮力可调节点浮力的调整,可以充分保证海上平台的设置稳定性。
(6)本发明的蔬菜种植大棚通过海水泵抽取海水到海水蒸发池内让海水蒸发并在透光薄膜上冷凝后流入蒸发水收集槽,从而可以将收集的淡水导入淡水箱,实现种植所需的淡水的自动收集。
(7)本发明的蔬菜种植大棚通过采用雨水收集槽、盐度传感器和雨水分配阀配合实现雨水收集,让满足使用要求的雨水送入雨水收集储罐内,实现种植所需的雨水的自动收集。
(8)本发明的蔬菜种植大棚的营养液调配仓可调配营养液并通过循环泵将营养液送至种植箱,采用流动的营养液来无土栽培蔬菜,结合合适的品种种子和营养液,可收获丰盛的种类绿叶蔬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力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一浮力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二浮力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一浮力可调节点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二浮力可调节点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二浮力可调节点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第三浮力可调节点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柔性接头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柔性接头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立柱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柔性接头连接两浮力可调节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柔性接头连接两浮力可调节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垂直减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重力锚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重力锚块的结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储物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海上平台的浮力模块采用单层浮力单元时的主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层的浮力单元时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3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蔬菜种植模块布置在浮式海洋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蔬菜种植模块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蔬菜种植大棚的示意图;
图28和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营养液调配仓在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9所示,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包括海上浮式平台和蔬菜种植大棚200,所述海上浮式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并包括浮力主体100、立柱3和甲板平台,所述浮力主体100通过多根所述立柱3支承所述甲板平台,所述甲板平台上设置所述蔬菜种植大棚200,其中:
所述浮力主体100包括一个浮力模块或多个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并连接在一起的浮力模块;
所述浮力模块包括单层的浮力单元或者在竖向上依次层叠并连接在一起的多层浮力单元;
所述浮力单元由同一个平面内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浮力可调节点通过节点间杆件连接而成,且所述浮力单元的浮力大小通过调节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蔬菜种植大棚200包括淡水箱201、盆型底座202、棚支架203、透光薄膜204、主立杆205、种植箱支架206、种植箱207、海水管208、海水泵209、蒸发水收集槽210,并且:
所述淡水箱201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
所述盆型底座202通过所述蒸发水收集槽210支承;
所述棚支架203通过所述盆型底座202支承;
所述透光薄膜204覆盖在所述棚支架203上,从而与所述棚支架203共同构成大棚主体;
所述主立杆205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大棚主体,该主立杆205穿过所述透光薄膜204、棚支架203和盆型底座202,并且该主立杆205的下端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所述主立杆205上从上至下设置有棚外通风口、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所述棚外通风口位于大棚主体外,所述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主立杆205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22,所述主立杆205内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2连接的轴流风机220;主立杆205还设置了风阀211,用于控制出风量。
所述种植箱支架206通过所述盆型底座202支承,并且所述种植箱支架206上放置多个所述种植箱207;
所述盆型底座202通过隔板分隔有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210,所述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210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蒸发水收集槽210位于所述海水蒸发池和所述透光薄膜204之间,并且该蒸发水收集槽210通过管道与所述淡水箱201连通;
所述海水管208的上端伸入所述海水蒸发池内并且下端连接所述海水泵209。
进一步,所述盆型底座202还通过隔板分隔出雨水收集槽212,所述雨水收集槽212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外,并且该雨水收集槽212内设置有盐度传感器和雨水分配阀,所述雨水分配阀根据盐度传感器检测的盐度来决定将收集的雨水送到雨水收集储罐或导入大海。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甲板平台上的营养液调配仓213,所述营养液调配仓213包括仓室214、营养液调配贮罐215和循环泵216,并且:
所述仓室214上设置有仓门225
所述仓室214内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营养原料217;
所述营养液调配贮罐215用于贮存营养液,所述营养液通过管道分别与各种植箱207连通,该营养液调配贮罐215内设置所述循环泵216,以用于使营养液在各种植箱207内循环流动。
进一步,所述仓室214的顶部还设置有上通风管道218,所述上通风管道218的上端外露于所述仓室214而下端与所述仓室214的内部连通,所述上通风管道218的顶端设置有风雨帽219,所述上通风管道218内设置有轴流风机220;
所述仓室214的顶端还安装有隔热顶板221,并且所述上通风管道218穿过所述隔热顶板221,所述隔热顶板221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222;
所述仓室214的侧壁的下部安装有下通风管道223,所述下通风管道223的一端外露于所述仓室214而另一端与所述仓室214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仓室214内还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容器224,所述淡水储罐通过淡水抽取泵与所述容器224连接,以用于抽取淡水至所述容器224内,所述容器224与所述营养液贮罐通过营养液抽取泵连接,以用于抽取向所述营养液贮罐内补充营养液。
本发明的浮式海洋平台的浮力模块为单层或双层结构的浮力单元,浮力单元为浮力可调节点的密集阵列,整体平面形状为六边形,可采用升高甲板以防海浪侵袭。
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的“自适应”是指在这个平台中,电力、淡水全部由海上装备自行提供,不需要外界供应,只要配合种子,肥料和少量的人工,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新鲜的绿叶类或茄果类蔬菜。
甲板平台以上设半球型或抛物线型的高强度的蔬菜种植大棚200,考虑到海上风浪对大棚的影响,控制了蔬菜种植大棚200的尺寸范围,采用在一个浮式海洋平台上排列若干小型化的蔬菜种植大棚200的总体方案,为了增强蔬菜种植大棚200的结构强度,蔬菜种植大棚200采用了更为密集的支撑杆件。
蔬菜种植大棚200的工作模式为,蔬菜种植大棚200的底部的海水蒸发池设有内装海水,海水优选经海水蒸发池中的海绵状黑色吸光材料到达受光表面,海水光照蒸发上升至大棚透明薄膜冷凝,下流至蒸发水收集槽210经管道流入蒸发水收集槽210下方的淡水箱201,完成淡化流程,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海绵状黑色吸光材料表面盐度增加,甚至盐分结晶,这时控制装置将会开启海水泵209,海水在海水蒸发池中的高水位状态循环游动,对海绵状黑色吸光材料进行清洗并更新海水蒸发池中的浓缩海水,以保证淡化流程持续进行。本平台中的另一部分淡水来源于收集的雨水,下雨时蔬菜种植大棚200外的雨水经大棚主体的外层表面流入下端雨水收集槽212,收集的雨水经管道流过盐度传感器后流进二位三通阀,盐度传感器检测盐度符合设定标准时,雨水流入甲板下面的雨水收集储罐,反之二位三通阀将雨水导入大海。在透明的蔬菜种植大棚200的中央设有中空的主立杆205,主立杆205从地面穿过大棚主体顶面通向棚外,主立杆205顶面安装太阳能发电电池及电力存储装置,为整个蔬菜种植大棚200的运转提供电力。主立杆205下端开有通风口,内置轴流风机220,可用来调节大棚主体内的温、湿度。蔬菜种植大棚200上方和下方均开有强制通风窗口,用来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大棚外部顶端装有向大棚外膜面的吹风装置,以降低透明薄膜的温度,提高淡化水汽的收集效率。
在甲板平台还设置了多个营养液调配仓213,用于营养液原料贮存,调配,循环,过滤,杀菌,补充等多种功能的辅助密封的仓室214,仓库内可空气流通,自带太阳能供电。在蔬菜种植大棚200里的淡水温度、湿度解决后,采用有培养基的流动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结合合适的品种种子和肥料可收获丰盛的各类绿叶蔬菜。
在蔬菜种植大棚200内的适当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将无线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按检测信号计算出控制信号回传至执行器、执行硬件开关、各种通风、风机的转向和转数。实现对大棚的淡水温度、湿度控制。
在蔬菜种植中,结合水中营养物质的检测温、湿度和实现图像采集系统,中央控制中心将自动配合营养液,开启营养液循环系统,营养液、紫外线杀菌系统等工作。完成蔬菜种植全过程。
参见图25、图26,单个蔬菜种植模块2000的边长12米,甲板面积540平米,浮力模块为多层球形浮力节点接连组成的密集阵列结构,水平模数3米,球体直径2米,最大浮力不含自重180吨,淡水储罐容积100吨,设有蔬菜种植大棚200七个,大棚直径7米,单个面积38平方米,总种植面积266平米,绿叶蔬菜产量16.8公斤/日。计算标准,瓜果类亩产1万斤,生长周期4至6个月,叶菜类亩产5000至1万斤,生产周期四个月。七个蔬菜种植模块2000的总产能为16.8公斤/日×7=118公斤/日。请参阅图1~19,浮力主体100漂浮设置在海面上,甲板平台设置在浮力主体的上方,用于放置负重荷载8(此处的负重荷载8包括设置在甲板平台上的各式设备、机构、临时放置/出现在甲板平台上的各类荷载以及多个蔬菜种植模块,每个蔬菜种植模块可包括多个蔬菜种植大棚100)。同时,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海上平台而言,其浮力主体的浮力不应小于浮力阈值(对于该“浮力阈值”而言,可以定义为:当浮力主体100的浮力大小设置为浮力阈值且甲板平台5上的负重荷载处于极限状态时,浮力主体100的顶部刚好与海平面平齐),是为“全浮式”海上平台。此外,锚泊系统的对应连接在浮力主体100的底部,用于实现浮力主体100在海洋底部的锚泊,避免浮力主体100被海浪冲走,保证浮力主体100设置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优选实施例中的浮力主体100由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依次连接设置的多个浮力模块拼装而成,且浮力模块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呈空间阵列排布的浮力可调节点1依次拼装而成。
如图7、图8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浮力可调节点1包括但不限于两种类型,即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和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两浮力可调节点均包括呈球形的节点浮力体和设置在节点浮力体外周环向上的多个水平连接件103,以及分设于该节点浮力体上下两侧的两个垂向连接件104,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外周环向上水平连接件103设置数量的差异。例如,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和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而言,前者外周上设置的水平连接件103为间隔设置的6个,后者外周上设置的水平连接件103为间隔设置的4个。同时,水平连接件103优选等间隔设置,即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中各水平连接件103间隔60°设置,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中各水平连接件103间隔90°设置。通过水平连接件103间隔角度的对应设置,可以实现不同横截面形状浮力模块的对应拼装,如图3、5中所示,满足不同的设置需求和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在优选实施例中,浮力可调节点的节点浮力体呈球形,但显而易见地,上述结构并非为节点浮力体的唯一设置形式,其在实际设置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椭球形、圆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六棱柱形、八棱柱形等。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浮力可调节点的直径通常为1~6m之间,且水平连接件103和/或垂向连接件104的直径通常为150~1200mm。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浮力可调节点1为薄壁空心结构,在内部形成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弹性气囊111,如图9中所示。通过弹性气囊111的设置,可以将空腔分隔为内外两部分,记其为内侧空腔和外侧空腔,其中的内侧空腔用于容纳气体,外侧空腔用于容纳水体,通过调节壳体内进排气量、进排水量的相互比例,可以对该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进行调节。显然,气体和水体在内/外侧空腔内的容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互换。
进一步地,对应内侧空腔设置有进气阀门108和排气阀门109,进气阀门108的一端与气源连通,另一端连通内侧空腔,排气阀门109的一端连通内侧空腔,另一端连通抽气装置。两个气阀均为单向阀,通过两者的对应控制,可以实现弹性气囊111体积的调节。相应地,对应外侧空腔设置有进排水阀门110,其一端与外侧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浮力可调节点1的外侧连通,通过弹性气囊111体积的膨胀或者缩小,可以实现外侧空腔体积的调节,即实现外侧空腔中水体的自动吸入或者自动排除,以此来实现浮力可调节点1浮力的调节。
在优选实施例中,对应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调节设置有气源调节机构,其优选设置在甲板平台上或者直接设置在浮力主体的浮力可调节点1上,且气源调节机构通过管道与一个或者多个浮力可调节点1的进气阀门108连通。当然,优选实施例中的进气阀门108和排气阀门109可以合并为一个。此外,在进排水阀门110的外侧端部,还可对应设置过滤机构,以减少固体杂质进入外侧空腔中。
通过浮力可调节点1的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其浮力的对应控制,当弹性气囊111的外周壁面抵接薄壁空心结构的内侧壁面时,外侧空腔的体积最小,此时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最大;反之,当弹性气囊111中的气体量足够小时,弹性气囊111被压缩至极限,此时薄壁空心结构中大部分充满着水体,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最小。不过,即便是通过调节浮力体内气液的比例,在实际设置时的具体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涉及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需要优选设置为别的形式,例如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弹性气囊111去除,在浮力体上分别设置气体进出调节机构和液体进出调节机构,直接调节浮力体中的气液比例,以此来实现浮力的调节。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在平面上密集连接,可以形成呈“六边形”的单层浮力单元,再通过多层浮力单元在竖向上的层叠连接,可以形成如图3、4中所示并呈“六棱柱形”的浮力模块。继而通过多个浮力模块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对应拼装,可以实现如图1、2中所示的浮力主体的设置。对于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而言,其经过对应拼装后形成的浮力模块呈六棱柱结构,多个六棱柱之间可以通过“柱面连接”和“端面连接”的形式进行拼装,形成整体式浮力主体。当然,对于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而言,其经过对应拼装后可形成呈“四棱柱”结构的浮力模块。
对于单个浮力模块而言,其可看作是将在空间中呈密集阵列排布的多个浮力体利用多个水平连接件103和多个垂向连接件104形成的空间桁架结构对应连接而成,其浮力大小往往由单位体积浮力模块中浮力可调节点1的设置数量、各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控制来决定。同时,浮力模块的体积往往是由单层浮力单元的面积与浮力单元的设置层数决定。
具体来讲,单层浮力单元的面积由水平节点模数l和单元节点的个数S决定,其中,水平节点模数l为相邻两浮力可调节点1连接后的中心距离;单元节点的个数S为浮力单元各边上浮力可调节点1的设置数量,其在图3中为3,在图5中为5。在实际设置时,水平节点模数的值越接近浮力可调节点1的直径,在这个单层浮力单元中,浮力可调节点的密集程度也就越大,对应形成的浮力单元的浮力可调范围也越大。根据实际设置的需要,可以通过改变浮力单元中浮力可调节点1分布的密集程度来调整浮力单元的浮力,并将得到的浮力模块分为重载浮力模块、中载浮力模块和轻载浮力模块。
进一步地,多层浮力单元之间可在竖向上分别连接,形成一定体积的浮力模块。例如,图4、图6中的浮力模块分别由四层浮力单元竖向拼接而成。在竖向拼接时,竖向相邻的两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的间距为垂直模数h,在一般情况下,在满足生产安装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垂直模数的取值应尽可能接近浮力可调节点1的直径,这样可以使得浮力可调节点1在竖向上的密集程度可以充分保证,进而保证浮力模块的浮力大小。
在实际设置时,单个浮力模块中浮力单元的设置层数为2~8层,这可根据实际组装和设计的需要进行优选。同时,在同一个海上平台中,浮力模块的设置数量可以是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也可以是竖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
优选地,浮力主体中的浮力可调节点1还可部分替换为储物节点,进一步优选为如图20中所示的球形储物节点。上述储物节点优选为设置在浮力主体的顶部,其包括相较于桁架结构(水平连接件103或者垂向连接件104)膨大的薄壁空心壳体,用以存贮空间桁架结构浮式海上平台工作中所需的物资,包括气态物资或液态物资或固态物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储物节点可以降低重心,提高浮力主体的稳定性;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储存空间,提高了自持力和续航力,且提供了更好的封闭性,储存温度稳定性,无需通过船舶进行频繁的物资转运和补给。
当储物节点存贮气态物资时,可用于存贮压缩气体,每一个这样的储物节点可以为周边的一个或多个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调节提供气源。储存压缩气体的储物节点的结构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与浮力可调节点1类似,不同的是在其基础上去掉弹性气囊、进排水口、进排水阀门、进水过滤器等,保留进气阀门、排气阀门等。其中,进气阀门可与外部连通,用于压缩空气外部定期补充或由管道适时补充;储存压缩气体的储物节点的排气阀门与若干浮力可调节点1的进气阀门108连通。通过储存压缩气体的储物节点的设置,可以在不需要频繁调节浮力的应用场合下不依赖外部动力和气源完成自主浮力调节;还可以大大简化桁架杆件中的供排气管路设计,降低维修难度。
当储物节点存贮液态物资时,可用于存贮油料或淡水,油料可供发电机组使用,淡水可用于平台的应急使用(可来自于外部补充,也可以通过管道从海水淡化装置、自然降水中收集,再反哺使用)。储存液态物资的储物节点的结构可以单独设计为如图20所示的形式,其外周上对应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用于外部定期补充/排出或管道适时补充/排出储存物资,外部定期补充时,优选将储物节点上浮到水面以上进行。
当储物节点存贮固态物资时,固态物资一般指可以方便地从储物节点中加入和抽出的固体颗粒,如粮食、功能性零部件等。储存固体物资的储物节点的结构可以单独设计为如图20所示的形式,即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用于外部定期补充/排出或管道适时补充/排出,外部定期补充时,可在上浮到水面以上时进行为佳。
进一步优选地,浮力主体中的浮力可调节点1还可部分替换为增重节点,具体优选为球形增重节点。优选实施例中的增重节点也包括薄壁空心壳体,该壳体内装设有比重大于水的内容物,以克服浮力并增加自重。同时,增重节点往往设置在浮力主体的底部,并优选在环向上间隔替换,以降低整个浮力主体的重心,增加整个海上浮式平台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如图11、图12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对应于浮力可调节点1的水平连接设置有柔性连接件2,其由柔性接头21和设置在柔性接头21两端的柔性连接法兰22对应组成。柔性接头21具有一定的径向、轴向、环向变形能力,能够实现15~50mm的伸缩变形(轴线方向)和10~30mm的横向位移(径向/与轴线方向相交的方向),以及15°以内的转动变形(环向)。同时,柔性连接件2可以在两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单独使用,也可以由多个柔性连接件2拼接后再在两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对应使用(例如在进行两相邻浮力模块的连接时),如图15、16中所示。为实现浮力可调节点1的快速连接,优选实施例中的水平连接件103为水平连接法兰,即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2对应连接,如此,便可使得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各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位移,使得浮力单元可以更好地适应海浪作用的环境,充分缓冲海浪的作用力,保证海上平台设置的稳定性。
相应地,层叠设置的两层浮力单元之间通过垂向连接件104直接连接,即竖向相邻的两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刚性连接,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浮力主体在竖向上的受力整体性,保证浮力主体工作时各位置处的水平。在完成设置后,浮力模块可以看作是由多个刚性连接的单列浮力可调节点1在水平面内依次柔性拼装而成。此外,竖向相邻的两浮力模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2柔性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同一个浮力模块中的各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通过单个柔性连接件2连接,相邻两浮力模块之间的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通过串联连接的两个柔性连接件2连接,如图2中所示。同时,竖向相邻的两浮力模块之间通过浮力可调节点1的垂向连接件104直接连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杆对应连接,例如在如图1中,竖向上设置的浮力模块为两层,且两层浮力模块之间通过一定长度的法兰连接杆刚性连接。显然,不管选用的浮力可调节点1为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还是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其对应拼装成浮力主体的方法都可以参考上述介绍的设置形式,并最终形成一定体积的浮力主体。
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在浮力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甲板平台,其可以是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甲板单元5拼接而成。浮力主体与甲板平台之间通过多根呈竖向设置的立柱3对应连接,通过立柱3长度的优选,可以对应调节甲板平台与水位线之间的距离,以此增强平台的抗风浪能力。实际设置时,立柱3的设置长度可以为2~20m。
优选实施例中的立柱3如图13中所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法兰,通过端部法兰的对应连接,可以快速实现立柱3在甲板平台与浮力主体之间的设置。此外,为了保证甲板平台设置的稳定性,优选实施例中在立柱3与甲板单元5之间还设置有如图17中所示的垂直减振部件4,该垂直减振部件4具有竖向上相对设置的减振单元,两减振单元之间设置有可竖向伸缩的弹簧,继而两减振单元可分别连接立柱3和甲板单元5的底部,实现加班单元5与立柱3的活动连接,以此可以充分满足浮力主体因海浪作用而上下浮动时甲板平台的平稳性,缓冲掉一部分来自浮力主体的竖向作用力,进而保证海上平台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锚泊系统包括系缆6和对应系缆6设置的重力锚块7。系缆6的一端连接在浮力主体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重力锚块7上。通过两重力锚块7沉落在海底面上,可以实现海上平台在深远海对应海域的设置,避免海上平台被海流、洋流冲走,确保设置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优选实施例中系缆6的一端连接在浮力可调节点1底部的垂向连接件104上,另一端连接在重力锚块7上。重力锚块7如图18、19中所示,其包括呈块状结构的块体701,块体701的顶部设置有系缆挂耳702,用于连接系缆6的一端;同时,块体70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抓地齿704,并在块体701的一侧设置有前斜切面703。利用抓地齿704的设置,可以实现重力锚块7在海底面上的可靠设置,避免重力锚块7在深海洋流或者海底动物的作用下在海底移动。此外,在块体7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侧翻杆件705,以此避免重力锚块7在海洋底部的侧翻,进一步确保重力锚块7设置的稳定性。
为确保浮力主体底部环向上各位置处锚泊固定的稳定性,优选实施例中的重力锚块7在海底面上设置为多个,例如当浮力主体的平面形状为六边形时,重力锚块7的设置数量为6个,分别对应环向上的6个浮力模块设置;而当浮力主体的平面形状为矩形时,重力锚块7的设置数量为环向间隔排布的4个或者8个。相应地,各重力锚块7上连接的系缆6分别以端部连接在浮力主体底部环向上的对应浮力模块上,保证浮力主体底部环向上的各浮力模块分别连接有系缆6,如图2中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各系缆6在设置时与海底面呈一定倾斜角度,并使得重力锚块7位于浮力主体正对海底面的区域之外,如此,可以进一步利用各系缆6之间的相互牵制,保证海上平台设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缆6设置时的稳定性,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浮力可调节点101或者第二浮力可调节点102改进为如图10中所示的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在此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中,其两个垂向连接件104之间设置有系缆通道106,该系缆通道106连通两垂向连接件104的端面,用于系缆6一端的穿过。相应地,对应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将立柱3设置为如图14中所示的结构,其中,立柱3包括柱体301和设置在柱体301两端的端部连接件302,该端部连接件302在实际设置时可以优选为法兰。同时,柱体301的中部沿轴向设置有贯穿两端面的系缆管道303。此外,为了减少对系缆6的磨损,在浮力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防磨损连接件107,其可对应连接在浮力主体底部的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底部,使得系缆6绷直后可以接触该防磨损连接件107底部的平滑件,该平滑件可以为表面设置有一定弧度的圆环结构,即使得系缆6与浮力主体的接触部位为圆弧面,减轻局部磨损的程度。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当浮力主体与立柱3完成对接后,系缆6可以从浮力主体的底部依次穿过各系缆通道106再穿入系缆管道303中,并在通过系缆管道303后穿过甲板单元5,直至与甲板上对应的锚机相连。如此,便可通过操作锚机实现系缆6的收紧或者放松,从而可以调整浮式海上平台的姿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浮力主体的各浮力可调节点1选用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进行拼接,或者仅在系缆6连接位置处的竖向列选用第三浮力可调节点105。
进一步优选地,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适当降低位于浮力主体下方的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以此使得整个海上平台的重心降低,增加海上平台的稳定性和耐波性。至于如何具体调节浮力主体竖向上各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选,例如可以设置使得竖向单列上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由上至下依次降低,或者将浮力主体底部的浮力模块的浮力降低,或者将浮力主体底部的若干层浮力单元的浮力降低等。
在实际使用时,浮式海上平台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如下几种:
1、正常低负载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浮力主体的顶部突出于海平面;
2、正常高负载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浮力主体的吃水量增加,甲板平台上增加的荷载与浮力主体的浮力全部或者部分抵消;当甲板平台上的荷载达到设计极限时,浮力主体的吃水量变为最大,浮力主体的顶部刚好全部浸没在海平面以下;
3、超过极限荷载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甲板平台上增加的荷载大于浮力主体的浮力,浮力主体的吃水量已经达到最大(完全浸没在海水中);此时,需要针对浮力主体进行浮力的调节,使得整个海上平台的浮力增大,进而将浮力主体的顶部调整至海平面以上。
对于上述前两个状态,属于海上平台正常工作时的运行状态,而最后一种状态,往往会在甲板平台上的荷载突然增多或者部分浮力可调节点失效或者浪涌作用太大的情况下发生,此时,可以通过对应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调节,使得海上平台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此外,如果优选实施例中的海上浮式平台设置在近海或者海域深度较小的情况下,在保证甲板平台突出水面的前提下,浮力主体也可以沉底设置。
进一步地,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海上平台,其在设置时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先在具有一定水深的岸边或者近海组装一定数量的浮力模块,并将浮力模块的浮力调整为最大,即浮力模块此时的吃水量最小;
(2)将各浮力模块按照海上平台的设置要求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扩展拼装和竖直方向上的延伸拼接,形成吃水量最小的浮力主体;
(3)利用驳船将甲板单元5、立柱3、垂直减振部件4、系缆6、重力锚块7等材料运往海上平台的设置海域,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采用拖驳的方式将浮力主体拖至目标海域。
(4)待到达目标海域,可以通过调节对应浮力模块中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大小,实现浮力主体吃水量的调节,将浮力主体的浮力大小调整至设计值;
(5)将各立柱3对应连接在浮力主体上的对应位置,并将甲板单元5拼装成整体结构的甲板平台,继而将甲板平台的底部与各立柱3的顶部对应连接。显然,甲板平台可以先对应拼接后再与各立柱3连接,也可以先实现各甲板单元5与对应位置处立柱3的连接后,再将各甲板单元5拼装成整体结构。
(6)对应浮力主体设置由重力锚块7和系缆6组成的锚泊系统,实现浮力主体底部外周各处的固定,完成海上平台主体结构的设置。
(7)在甲板平台上设置对应的设备或机构,完成海上平台的功能性设置,确保海上平台可以正常稳定工作。
显然,相比于传统海上平台设置过程中需要先将浮力主体在船厂提前拼装好再通过大型驳船运输至目标海域的做法,上述运输形式存在巨大的便利。而且,在实际设置时,也可先将浮力可调节点1先拼装成若干浮力模块,并将各浮力模块拖行至目标海域后再拼装。
另外,针对甲板单元5、浮力模块等部件的运输,可以通过拖驳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大型船只的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先在浮力模块拼装好之后,将甲板单元5简要固定在浮力模块的上方,在对拼装后的“浮力模块+甲板单元”的组合结构进行拖驳作业,如此,便可减少大型船只的使用,待拖驳到目标海域后,可先将浮力模块拼装成整体,再拆下甲板单元5,配以立柱3后完成海平面以上结构的装配。
此外,当浮力主体在竖向上的高度较大且采用拖驳的方式进行运输时,可在运输过程中将浮力主体翻转90°后水平拖驳,即将各浮力可调节点1的各垂向连接件104由“垂向”切换为“水平”,并且将各浮力可调节点1的浮力调整至最大(吃水量最小)。如此设置,可以为浮力主体的拖驳带来充分的便利,保证拖驳的效率和稳定性。待浮力主体拖驳运输到目标海域,再通过调整对应位置浮力可调节点内的浮力,改变浮力主体的重心位置,实现浮力主体在海水中吃水量的调整和设置方向的翻转,最终调整至浮力主体的浮力设计值和设置方向。不过,考虑到浮力可调节点1之间的水平柔性连接,在进行浮力主体的90°翻转前,可以先在浮力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若干根水平连杆,水平连杆与顶部浮力可调节点的垂向连接件对应连接,即将每一行的浮力可调节点1刚性连接起来,以此避免翻转后竖向各层浮力单元之间的位移,以及对柔性连接件的损坏。
进一步地,在实际进行浮力主体的拖驳时,还可以选用的方式是将各拼装后的浮力模块依次串联设置,再将串联设置后的浮力主体拖驳到目标海域,并在目标海域解除对应浮力模块的连接,再通过调节对应浮力模块的浮力大小,实现浮力模块吃水量的调节,进而完成浮力模块在竖向上的连接,直至完成整个浮力主体的设置。
本发明中的空间桁架结构的浮式海上平台,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通过浮力可调节点在空间中的密集阵列排布和连接,能快速实现浮力模块的拼装;同时,利用柔性连接件的对应设置,可有效实现各浮力可调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柔性连接,提升浮力模块的抗风浪能力,实现海浪作用力的分层缓冲;另外,利用各浮力可调节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刚性连接,可以保证浮力主体设置后的竖向稳定性,进而保证海上平台工作时的可靠性。而且,当本发明中的浮式海上平台出现部分浮力可调节点失效或者部分立柱失效的情况时,可以对应调整其他完好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大小,进而保证浮力平台整体受力的均衡性,确保海上平台不至于快速失效、侧翻,为海上平台的应急抢修和救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海上浮式平台和蔬菜种植大棚,所述海上浮式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并包括浮力主体、立柱和甲板平台,所述浮力主体通过多根所述立柱支承所述甲板平台,所述甲板平台上设置所述蔬菜种植大棚,其中:
所述浮力主体包括一个浮力模块或多个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并连接在一起的浮力模块;
所述浮力模块包括单层的浮力单元或者在竖向上依次层叠并连接在一起的多层浮力单元;
所述浮力单元由同一个平面内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浮力可调节点通过节点间杆件连接而成,且所述浮力单元的浮力大小通过调节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来实现;
所述蔬菜种植大棚包括淡水箱、盆型底座、棚支架、透光薄膜、主立杆、种植箱支架、种植箱、海水管、海水泵、蒸发水收集槽,并且:所述淡水箱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所述盆型底座通过所述蒸发水收集槽支承;所述棚支架通过所述盆型底座支承;所述透光薄膜覆盖在所述棚支架上,从而与所述棚支架共同构成大棚主体;
所述主立杆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大棚主体,该主立杆穿过所述透光薄膜、棚支架和盆型底座,并且该主立杆的下端通过所述甲板平台支承,所述主立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棚外通风口、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所述棚外通风口位于大棚主体外,所述棚内上通风口和棚内下通风口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主立杆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主立杆内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轴流风机;
所述种植箱支架通过所述盆型底座支承,并且所述种植箱支架上放置多个所述种植箱;
所述盆型底座通过隔板分隔有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所述海水蒸发池和蒸发水收集槽均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内,所述蒸发水收集槽位于所述海水蒸发池和所述透光薄膜之间,并且该蒸发水收集槽通过管道与所述淡水箱连通;
所述海水管的上端伸入所述海水蒸发池内并且下端连接所述海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可调节点包括球壳体,所述球壳体内设有中心气管,所述球壳体与所述中心气管之间设有弹性气囊,所述中心气管上设有进排气口,所述中心气管的至少一端连接气源,所述球壳体上、所述弹性气囊之外设有进排水口,所述进排水口可连通所在的外部水体;
通过调节所述弹性气囊的进排气量来调节气囊膨胀程度,以此调节所述球壳体与所述弹性气囊之间的进排水量,进而调节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将部分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替换为储物节点;
所述储物节点具有薄壁空心壳体,用以存贮所述海上浮式平台工作中所需的物资,包括气态物资或液态物资或固态物资;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气态物资时,用于存贮压缩气体,每一个所述储物节点可为周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浮力可调节点的浮力调节提供气源;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液态物资时,用于存贮油料或淡水;
当所述储物节点存贮固态物资时,用于存贮粮食或者固体零部件;
和/或,
将部分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替换为增重节点,所述增重节点具有薄壁空心壳体,内装比重大于水的内容物,以克服浮力并增大自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
多个浮力模块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柔性接头柔性连接;
和/或,
每个浮力模块的相邻两层浮力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刚性杆件刚性连接;
和/或,
同一层的浮力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浮力可调节点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泊系统,且部分竖向单列上的所述浮力可调节点沿竖向设置有系缆通道;
相应地,全部或者部分所述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系缆管道,并使得所述系缆管道在竖向上与多个所述系缆通道同轴连通,继而所述锚泊系统的系缆可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系缆通道、所述系缆管道和所述甲板平台,并对应连接在该甲板平台上的锚机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型底座还通过隔板分隔出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位于所述大棚主体外,并且该雨水收集槽内设置有盐度传感器和雨水分配阀,所述雨水分配阀根据盐度传感器检测的盐度来决定将收集的雨水送到雨水收集储罐或导入大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甲板平台上的营养液调配仓,所述营养液调配仓包括仓室、营养液调配贮罐和循环泵,并且:
所述仓室内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营养原料;
所述营养液调配贮罐用于贮存营养液,所述营养液通过管道分别与各种植箱连通,该营养液调配贮罐内设置所述循环泵,以用于使营养液在各种植箱内循环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室的顶部还设置有上通风管道,所述上通风管道的上端外露于所述仓室而下端与所述仓室的内部连通,所述上通风管道的顶端设置有风雨帽,所述上通风管道内设置有轴流风机;
所述仓室的顶端还安装有隔热顶板,并且所述上通风管道穿过所述隔热顶板,所述隔热顶板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仓室的侧壁的下部安装有下通风管道,所述下通风管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仓室而另一端与所述仓室的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室内还设置有用于调配营养液的容器,所述淡水箱通过淡水抽取泵与所述容器连接,以用于抽取淡水至所述容器内,所述容器与所述营养液调配贮罐通过营养液抽取泵连接,以用于向所述营养液调配贮罐内补充营养液。
CN202010759142.1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Active CN111891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9142.1A CN111891305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9142.1A CN111891305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1305A CN111891305A (zh) 2020-11-06
CN111891305B true CN111891305B (zh) 2021-03-12

Family

ID=7318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9142.1A Active CN111891305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1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173B (zh) * 2020-07-31 2021-03-23 深圳埃吉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转动的浮式海上管道桁架
CN113371125A (zh) * 2021-06-02 2021-09-10 北京丰润铭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柔性多功能船用甲板技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2270A (zh) * 2012-12-18 2013-10-02 刘张雄 涉水基础平台
CN104176201A (zh) * 2014-09-05 2014-12-03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海上超大浮体结构
CN105883951A (zh) * 2016-04-15 2016-08-24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透镜式海水淡化蔬菜种植保障船
CN107202063A (zh) * 2017-08-01 2017-09-26 湖南大学 一种铰接式柔性连接器
CN110816765A (zh) * 2019-10-12 2020-02-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种植的海上浮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2270A (zh) * 2012-12-18 2013-10-02 刘张雄 涉水基础平台
CN104176201A (zh) * 2014-09-05 2014-12-03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海上超大浮体结构
CN105883951A (zh) * 2016-04-15 2016-08-24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透镜式海水淡化蔬菜种植保障船
CN107202063A (zh) * 2017-08-01 2017-09-26 湖南大学 一种铰接式柔性连接器
CN110816765A (zh) * 2019-10-12 2020-02-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种植的海上浮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1305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7652B (zh) 模块化海上浮式风光互补发电及存储平台
US114391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shore and in-shore aquaculture using floating closed containment farming and amalgamated facility
US5438958A (en) Platform supported mariculture system
CN111874171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半潜式海上浮式平台
CN111891306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张力腿式海上浮式平台
CN111874174B (zh) 智能化新能源半潜式海上浮式直升机平台
CN111891305B (zh) 一种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蔬菜种植平台
CN111758641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轻型半潜式悬索深远海网箱
CN111758640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深远海网箱
CN111919802B (zh) 一种远海网箱养殖综合体
CN112243917A (zh) 一种拼装式稳定沉浮的深海养殖网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02641B (zh) 一种岛礁外海中小型智能养殖网箱
CN111924050A (zh) 一种海上浮式娱乐装备
CN111109172A (zh) 组合式漂浮养殖平台
CN111758642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轻型半潜式深远海网箱
CN214546579U (zh) 一种升降式养殖网箱
CN111874175B (zh) 模块化海上浮式自适应太阳能海水淡化存贮平台
CN111802296B (zh) 智能化新能源浮式海上管道桁架连接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
CN111802294B (zh) 智能化新能源驳船投喂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
WO1995014374A2 (en) Platform supported mariculture system
CN111874172B (zh) 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全浮式海上浮式平台
CN111802295B (zh) 智能化新能源刚性摇臂连接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
CN111820164B (zh) 智能化新能源海洋牧场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
CN211671957U (zh) 组合式漂浮养殖平台
CN112772498A (zh) 一种养殖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