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236A -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236A
CN111885236A CN202010733851.2A CN202010733851A CN111885236A CN 111885236 A CN111885236 A CN 111885236A CN 202010733851 A CN202010733851 A CN 202010733851A CN 111885236 A CN111885236 A CN 11188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am
synchronous
handles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3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236B (zh
Inventor
黄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38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同步转动机构包括支架、两个转柄以及凸轮同步机构,两个转柄分别转动支撑于支架上;凸轮同步机构设置于两个转柄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转柄连接;凸轮同步机构用于将两个转柄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平动,并带动两个转柄中的另一个进行同步反向转动。通过在两个转柄之间设置凸轮同步机构,可以将两个转柄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凸轮同步机构的平动,并进一步通过凸轮同步机构的平动转换为另一个的转动,以使得两个转柄能够相对支架同步转动。本申请中的凸轮同步机构制作精度以及装配精度均较低,故而可以极大的降低加工难度并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折叠功能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同步转动机构通常采用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该同步转动机构包括由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副。由于齿轮的制作精度要求较高,且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使得同步转动机构的加工难度以及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转动机构,包括支架、两个转柄以及凸轮同步机构。两个转柄分别转动支撑于支架上;凸轮同步机构设置于两个转柄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转柄连接;其中,凸轮同步机构用于将两个转柄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平动,并带动两个转柄中的另一个进行同步反向转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壳体、转轴以及如前文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两个壳体通过转轴枢转连接,进而能够彼此开合设置,同步转动机构的两个转柄分别与对应的壳体连接。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两个转柄之间设置凸轮同步机构,可以使得两个转柄能够相对支架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与两个转柄连接的壳体能够同步进行转动。本申请中的凸轮同步机构相对于现有的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其制作精度以及装配精度均较低,故而可以极大的降低加工难度并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凸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转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凸轮同步机构与壳体配合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目前,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多个齿轮副来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的同步运动的。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同步转动机构中,设置有6个齿轮,该6个齿轮组成了5个齿轮副。对于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影响齿轮同步传动主要有两个因素:齿轮的制作精度和齿轮的装配精度,要求齿轮的制作精度高以及装配精度高,才能实现同步运动。如此,一方面,提高了同步转动机构的制作难度以及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当齿轮的装配精度较低时,会使得齿轮副的中心距公差偏大,导致齿轮间会出现间隙,使得齿轮的传动会出现空程,当齿轮副越多,则累计的空程量会越多,导致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最终无法同步运动;又一方面,当两个齿轮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图1中的d)变化时,啮合的齿轮需要相应的变化,如此,会导致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整体高度方向上的变化,影响电子设备的平整性。
基于上述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所存在的制作成本高、装配精度高以及平整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转动机构100,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同步转动机构100包括支架10、两个转柄(21,22)和凸轮同步机构30。两个转柄(21,22)分别转动支撑于支架10上,凸轮同步机构30设置于两个转柄(21,22)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转柄(21,22)连接,其中,凸轮同步机构30用于将两个转柄(21,22)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平动,并带动两个转柄(21,22)中的另一个进行同步反向转动。
具体地,两个转柄(21,22)包括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间隔设置在支架10上,并与支架10转动连接。凸轮同步机构30设置在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之间的间隔内,且凸轮同步机构30与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传动连接。当第一转柄21转动时,可以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凸轮同步机构30平动,而该凸轮同步机构30的平动会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二转柄22相对支架10转动,进而,通过在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之间设置凸轮同步机构30,可以将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凸轮同步机构30的平动,并进一步通过凸轮同步机构30的平动转换为另一个的转动,由此使得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能够相对支架10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与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连接的壳体能够同步进行转动。本申请中的凸轮同步机构30相对于现有的多齿轮副同步转动机构,其制作精度以及装配精度均较低,故而可以极大的降低加工难度并节省成本。
可以理解地是,“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在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转柄21”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转柄22”。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凸轮同步机构30包括两个凸轮(321,323)和连杆34。两个凸轮(321,323)分别与对应的转柄(21,22)连接,并能够与对应的转柄(21,22)同步转动。连杆34设置于两个凸轮(321,323)之间,并与两个凸轮(321,323)连接。其中,两个转柄(21,22)中的一个的转动由其所连接的凸轮(321,323)转换成连杆34的平动,连杆34的平动进一步由两个转柄(21,22)中的另一个所连接的凸轮(321,323)同步转换成反向转动。
具体地,两个凸轮(321,323)包括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第一凸轮321设置于连杆34和第一转柄21之间,并连接于第一转柄21上,在第一转柄21相对支架10转动时,可以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凸轮321相对支架10转动。第二凸轮323设置于连杆34和第二转柄22之间,并连接于第二转柄22上,在第二转柄22相对支架10转动时,可以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凸轮323相对支架10转动。连杆34位于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之间,且连杆34与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同时传动连接。
如此,当第一转柄21带动第一凸轮321相对支架10转动时,第一凸轮321能够带动连杆34相对支架10平动,连杆34的平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凸轮323和第二转柄22相对支架10转动,如此,连杆34的设置实现了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的同步反向转动。并且,通过在连杆34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并对称设置分别与第一凸轮321连接的第一转柄21和与第二凸轮323连接的第二转柄22,可以减少零件的种类,并且容易制作和组装。
可以理解地,当第二转柄22带动第二凸轮323相对支架10转动时,第二凸轮323能够带动连杆34相对支架10平动,连杆34的平动进一步带动第一凸轮321和第一转柄21相对支架10转动,如此,同样可以实现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的同步反向转动。
可选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设置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彼此平行,连杆34的平动方向与转动轴线垂直。
其中,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彼此平行指的是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一方面,通过设置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彼此平行,可以使得与两个转柄(21,22)连接的壳体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使得连接于壳体上的柔性显示屏受力均匀。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间隔,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折叠时,两个壳体之间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隙,避免过度的挤压设于两个壳体之间的柔性显示屏。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彼此重合,以使得电子设备折叠时,两个壳体相互靠近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进而避免杂质进入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内。
其中,连杆34的平动方向指的是连杆34的移动方向,通过设置连杆34的平动方向和转动轴线垂直,可以使得连杆34在两个壳体的对称平面内移动,进而使得两个壳体受力均匀。
可选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杆34和支架10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导向机构,以使得连杆34的运动精度更高,避免发生歪斜。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支架10上设有导杆11,在连杆34上设有导向孔342,导杆11滑动穿设在导向孔342内。其中,导杆11的轴线方向与转动轴线垂直。通过在支架10和连杆34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导杆11和导向孔342,可以用于为连杆34导向,避免连杆34发生歪斜而造成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受力不均匀,而影响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的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连杆34在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的反向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旋转,而影响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的同步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相互配合的导杆11和导向孔342的数量为一组时,可以设置导杆11和导向孔342的垂直于导杆11轴线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以允许连杆34沿导杆11轴向上的移动,并限制连杆34沿导杆11周向上的转动,以使得连杆34相对于支架10仅能平动而不能转动,进而使得连杆34对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的作用力平衡。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导杆11和导向孔342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导杆11和导向孔342间隔设置。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导杆11和导向孔34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导杆11和导向孔342沿垂直于转柄(21,2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允许连杆34沿导杆11轴向上的移动,并限制连杆34相对支架10转动,进而使得连杆34对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3的作用力平衡。
或者,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对连杆34的转动进行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架10和连杆34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块,以通过滑槽和滑块的相互配合为连杆34的移动进行导向,并且限制连杆34相对支架10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图4是图3中的凸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每一凸轮(321,323)上分别设有凸轮导槽325,凸轮导槽325环绕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设置,且与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之间的距离渐变。连杆34与两个凸轮(321,323)相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341,343),推杆(341,343)分别滑动插置于相邻的凸轮(321,323)的凸轮导槽325内,进而实现连杆34的平动和转柄(21,22)的转动之间的转换。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凸轮(321,323)是连接于转柄(21,22)的旋转轴上的,故而,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也即为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轴线。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当凸轮(321,323)不连接于转柄(21,22)的旋转轴上时,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为凸轮(321,323)的旋转轴。
具体地,凸轮导槽325呈弧形,且弧形的凸轮导槽325环绕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轴线设置。在转柄(21,22)由打开状态运动至折叠状态的旋转方向上,即在沿图4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凸轮导槽325与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其中,连杆34靠近第一凸轮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推杆341,第一推杆341插置于第一凸轮321上的凸轮导槽325内,并能够相对凸轮导槽325滑动,连杆34靠近第二凸轮3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推杆343,第二推杆343插置于第二凸轮323上的凸轮导槽325内,并能够相对凸轮导槽325滑动。当电子设备由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第一凸轮321上的凸轮导槽325的侧壁对第一推杆341的抵接作用力可以驱动第一推杆341沿导杆11向背离第一凸轮321的转动中心O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于连杆34上的第二推杆343对第二凸轮323上的凸轮导槽325的侧壁的抵接作用力可以驱动第二凸轮323和第二转柄22同步反向转动,以实现第一转柄21和第二转柄22的同步反向转动。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凸轮导槽325和推杆(341,343)还可以反过来设置,即,将推杆(341,343)设置于凸轮(321,323)上,并在连杆34上与推杆(341,343)相邻的两侧分别设置凸轮导槽325,推杆(341,343)插置于凸轮导槽325内,以实现连杆34的平动和转柄(21,22)的转动之间的转换。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联动机构实现连杆34的平动和转柄(21,22)的转动之间的转换,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凸轮(321,323)的外轮廓与凸轮(321,323)的转动中心O之间的距离渐变,然后利用凸轮(321,323)的外轮廓抵接于连杆34,以实现连杆34的平动和凸轮(321,323)的转动之间的转换。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10上对应两个转柄(21,22)设有旋转槽13,在两个旋转槽13之间设有容置槽14,两个转柄(21,22)分别对应容置于旋转槽13内,并能够在旋转槽13内转动,凸轮同步机构30容置于容置槽14内,并与所述两个转柄(21,22)传动连接。通过在支架10上开设用于容置转柄(21,22)的旋转槽13,并开设用于容置凸轮同步机构30的容置槽14,可以降低转柄(21,22)和凸轮同步机构30在支架10上的凸出高度,以使得同步转动机构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支架10上设置旋转孔,转柄(21,22)的旋转轴插置于旋转孔内,以将转柄(21,22)相对于支架10转动连接。
或者,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是图3中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转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旋转槽13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支撑槽15,转柄(21,22)的旋转轴转动支撑于支撑槽15内。转柄(21,22)和旋转槽13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槽23和定位块132,定位块132滑动设于定位槽23内,以允许转柄(21,22)相对于支架10转动,并限制转柄(21,22)的径向移动。通过定位块132和定位槽23的滑动连接,可以使得转柄(21,22)绕支架10上的虚拟旋转轴转动,以降低支架10的加工难度,并降低转柄(21,22)的安装复杂度,且可以缩小同步转动机构100的体积。支撑槽1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转柄(21,22)的旋转轴进行定位和限位,以进一步提升转柄(21,22)的旋转运动精度。
具体来说,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23设于转柄(21,22)的相对两端面上,定位块132设于旋转槽13的相对两侧壁上,定位块132和定位槽23均呈弧形,定位槽23环绕转柄(21,22)的旋转轴设置,定位块132环绕支撑槽15设置,每一定位块132滑动设于对应侧的定位槽23内。通过设置环绕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弧形定位块132和定位槽23,可以限制转柄(21,22)的径向移动,通过设置定位块132可以相对定位槽23滑动,可以允许转柄(21,22)相对于支架10转动。将相互配合的定位块132和定位槽23设置为相对的两组,可以使得转柄(21,22)的相对两侧受力均匀,进而使得转柄(21,22)的转动更加平稳。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定位槽23和定位块132反过来设置,即,将定位槽23设于旋转槽13的相对两侧壁上,将定位块132设于转柄(21,22)的相对两端面上,以通过定位块132和定位槽23的滑动配合,实现转柄(21,22)相对于支架10的转动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定位槽23和定位块132还可以分别设置在转柄(21,22)的周面和旋转槽13的与转柄(21,22)的周面相对的表面上,此时,定位槽23和定位块132垂直于转动方向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燕尾型或者沉台状,以将转柄(21,22)和支架10在转柄(21,22)的径向上限位连接,避免转柄(21,22)脱离支架10。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支撑槽15连通旋转槽13和容置槽14,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末端进一步延伸至容置槽14内,两个凸轮(321,323)分别连接于对应的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末端,并抵接于容置槽14的内壁。
具体地,可以设置支撑槽15延伸连通旋转槽13和容置槽14,且支撑槽15的延伸方向与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轴向平行,以便于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靠近凸轮(321,323)一侧的末端自支撑槽15凸出设于容置槽14内,并与设置于容置槽14内的凸轮(321,323)连接。
如此,将凸轮(321,323)与转柄(21,22)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并将凸轮(321,323)抵接于容置槽14的内壁,可以利用凸轮(321,323)对转柄(21,22)进行定位,以限制转柄(21,22)轴向上的移动,避免转柄(21,22)发生轴向移动后导致推杆(341,343)自凸轮导槽325内抽出而导致凸轮(321,323)和连杆34的传动失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可以将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末端的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并在凸轮(321,323)上设置与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末端相匹配安装孔327,转柄(21,22)的旋转轴的末端插置于安装孔327内,以将凸轮(321,323)与转柄(21,22)的旋转轴连接,并可以避免凸轮(321,323)在受到周向的作用力时相对于转柄(21,22)的旋转轴转动而出现打滑的现象。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将凸轮(321,323)通过螺纹、紧固件等方式与转柄(21,22)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200可包括两个壳体(210,220)、转轴230以及同步转动机构240。两个壳体(210,220)通过转轴230枢转连接,进而能够彼此开合设置,同步转动机构240的两个转柄(241,242)分别与对应的壳体(210,220)连接,以确保两个壳体(210,220)相对于转轴230的旋转运动是同步的,从而保证电子设备200的弯折区域受力均匀。
该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20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20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折叠的电子设备200。下面以电子设备200为手机作为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0,220)可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其中,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轴230转动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电子设备200的折叠。因此转轴230也可以作为机壳(或保护壳体)中的一部分,与壳体(210,220)共同组成机壳(或保护壳体)。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的数量可以为三个,转轴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地,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一起。在这里,壳体和转轴的具体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壳体”、“机壳”以及“保护壳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壳体”。
进一步地,壳体可作为载体,用于安装摄像模组、电池模组、柔性显示屏及其他电子元件例如主板、天线、处理器等。壳体可作为机壳,其能够起到保护电子设备200内部电子元件(例如,主板、天线、电池、处理器等)的作用,所以壳体也可被称为“保护壳体”。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电子设备200可包括柔性显示屏250,柔性显示屏250跨设于两个壳体(210,220)上,且在转轴230的对应区域为可折叠设置,两个壳体(210,220)用于带动与其层叠设置的柔性显示屏250相对于转轴230转动,进而实现电子设备200的折叠和展开,进而缩小电子设备200的体积,便于收纳。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50可以位于两个壳体(210,220)相对的表面上,即,电子设备200为内折结构。或者,电子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50可以位于两个壳体(210,220)相背的表面上,即,电子设备200为外折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200的折叠方式进行限定。
其中,两个转柄(241,242)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壳体(210,220)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果直接将转柄(241,242)连接于壳体(210,220)的表面上,会使得转柄(241,242)相对于壳体(210,220)凸出,当在壳体(210,220)和同步转动机构240上层叠设置柔性显示屏250时,会导致柔性显示屏250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故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凸轮同步机构与壳体配合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在两个壳体(210,220)上均设有固定槽212,每一转柄(241,242)设于对应的固定槽212内,转柄(241,242)的经固定槽212露出的表面与壳体(210,220)开设固定槽212的表面齐平。
具体地,在壳体(210,220)与转柄(241,24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固定槽212,转柄(241,242)设于固定槽212内,并与壳体(210,220)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且转柄(241,242)经固定槽212露出的表面与壳体(210,220)开设固定槽212的表面齐平,进而可以使得壳体(210,220)的表面平整,便于柔性显示屏250的贴合,并且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50的表面平整。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转柄(241,242)埋设于壳体(210,220)的内部,以使得壳体(210,220)的与柔性显示屏250接触的表面平整。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和图11是电子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20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设置于支架244上的第二磁吸件245以及设置于转轴230上的第三磁吸件232。其中,如图10所示,当两个壳体(210,220)处于展开状态时,设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与设于支架244上的第二磁吸件245磁性吸附,进而使得两个壳体(210,220)保持展开状态。如图11所示,当两个壳体(210,220)处于闭合状态时,设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与设于转轴230上的第三磁吸件232磁性吸附,进而使得两个壳体(210,220)保持闭合状态。
如此,通过在转柄(241,242)、壳体(210,220)和支架244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磁吸件,可以使得电子设备200稳定的保持于展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设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为永磁铁时,设于支架244上的第二磁吸件245可以为永磁铁,设于转轴230上的第三磁吸件232可以为永磁铁,且设于支架244上的永磁铁的磁性与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的磁性相反。在两个壳体(210,220)处于展开状态时,设于支架244上的永磁铁和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吸合固定。设于转轴230上的永磁铁的磁性与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的磁性相反,在两个壳体(210,220)处于折叠状态时,设于转轴230上的永磁铁和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吸合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设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为永磁铁时,设于支架244上的第二磁吸件245可以为与永磁铁磁性相吸的金属件,设于转轴230上的第三磁吸件232可以为与永磁铁磁性相吸的金属件。在两个壳体(210,220)处于展开状态时,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和设于支架244上的金属件吸合固定。在两个壳体(210,220)处于折叠状态时,设于转轴230上的金属件和设于转柄(241,242)上的永磁铁吸合固定。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设于支架244上的第二磁吸件245设置为永磁铁,将设于转轴230上的第三磁吸件232设置为永磁铁,将设于转柄(241,242)上的第一磁吸件243设置为与永磁铁磁性相吸的金属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以上磁吸件设置为电磁铁,以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实现第一磁吸件243、第二磁吸件245和第三磁吸件232的吸附或者断开,此处对电磁铁的控制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电子设备200内的空间紧张,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永磁铁的材质选用磁性系数较大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软磁材料、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磁吸件243设置于转柄(241,242)的背离与转柄(241,242)连接的壳体(210,220)的端部,第二磁吸件245设置于旋转槽246的与第一磁吸件243相对的侧边,第三磁吸件232设置于转轴230的靠近转柄(241,242)的表面上,且在转柄(241,242)相对旋转轴转动至垂直状态时,第三磁吸件232与第一磁吸件243相对设置。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可以设置于转柄的至少一端面上,第二磁吸件可以设置于旋转槽与转柄的端面相对的表面上,以实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的吸合固定。
进一步地,可以在转柄(241,242)、转轴230和支架244上分别设置磁铁容置槽,并将永磁铁通过过盈配合、粘接、焊接等方式设置于磁铁容置槽内。
在以上实施例中,是通过第一磁吸件243与第二磁吸件245的磁性吸附作用将两个壳体(210,220)保持于展开状态,通过第一磁吸件243与第三磁吸件232的磁性吸附作用将两个壳体(210,220)保持于折叠状态。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磁吸件243与第三磁吸件232的磁性吸附作用将两个壳体(210,220)保持于展开状态,通过第一磁吸件243与第二磁吸件245的磁性吸附作用将两个壳体(210,220)保持于折叠状态。具体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磁吸件243、第二磁吸件245以及第三磁吸件232的设置位置实现,且第一磁吸件243、第二磁吸件245以及第三磁吸件232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个转柄,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架上;以及
凸轮同步机构,设置于所述两个转柄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两个转柄连接;
其中,所述凸轮同步机构用于将所述两个转柄中的一个的转动转换为平动,并带动所述两个转柄中的另一个进行同步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同步机构包括:
两个凸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转柄连接,并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转柄同步转动;
连杆,设置于所述两个凸轮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凸轮连接;
其中,所述两个转柄中的一个的转动由其所连接的所述凸轮转换成所述连杆的平动,所述连杆的平动进一步由所述两个转柄中的另一个所连接的凸轮同步转换成反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轮上分别设有凸轮导槽,所述凸轮导槽环绕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设置,且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渐变,所述连杆与所述两个凸轮相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分别滑动插置于相邻的所述凸轮的所述凸轮导槽内,进而实现所述连杆的平动和所述转柄的转动之间的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柄的转动轴线彼此平行或重合设置,所述连杆的平动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两个转柄设有旋转槽,在两个所述旋转槽之间设有容置槽,所述两个转柄分别对应容置于所述旋转槽内,并能够在所述旋转槽内转动,所述凸轮同步机构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两个转柄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支撑槽,所述转柄的旋转轴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槽内;所述转柄和所述旋转槽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槽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动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以允许所述转柄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并限制所述转柄的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于所述转柄的相对两端面上,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旋转槽的相对两侧壁上,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定位槽均呈弧形,所述定位槽环绕所述转柄的旋转轴设置,所述定位块环绕所述支撑槽设置,每一所述定位块滑动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连通所述旋转槽和所述容置槽,所述转柄的旋转轴的末端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两个凸轮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转柄的旋转轴的末端,并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的旋转轴的末端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凸轮上设有与所述转柄的旋转轴的末端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转柄的旋转轴的末端插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导杆,所述连杆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杆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相互配合的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向孔的数量为一组,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向孔的垂直于所述导杆轴线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或者
相互配合的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向孔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向孔间隔设置。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壳体、转轴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所述两个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枢转连接,进而能够彼此开合设置,所述同步转动机构的所述两个转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壳体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柄上的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磁吸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三磁吸件,其中当所述两个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三磁吸件中的一个磁性吸附,进而使得所述两个壳体保持所述展开状态,当所述两个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三磁吸件中的另一个磁性吸附,进而使得所述两个壳体保持所述闭合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上均设有固定槽,每一所述转柄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转柄的经所述固定槽露出的表面与所述壳体开设所述固定槽的表面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跨设于所述两个壳体上,且在所述转轴的对应区域为可折叠设置。
CN202010733851.2A 2020-07-27 2020-07-27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Active CN111885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3851.2A CN111885236B (zh) 2020-07-27 2020-07-27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3851.2A CN111885236B (zh) 2020-07-27 2020-07-27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236A true CN111885236A (zh) 2020-11-03
CN111885236B CN111885236B (zh) 2021-07-27

Family

ID=7320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3851.2A Active CN111885236B (zh) 2020-07-27 2020-07-27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2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9665A (zh) * 2023-03-10 2023-04-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9308A (zh) * 2015-01-26 2016-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件和具有连接件的电子装置
CN207111692U (zh) * 2017-03-16 2018-03-16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新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US10401917B1 (en) * 2018-09-06 2019-09-03 Fositek Corporation Multi-linkage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290248A (zh) * 2019-07-18 2019-09-27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折叠屏产品的屏幕可折叠构造
CN11078457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00097052A1 (en) * 2018-06-29 2020-03-26 Intel Corporation Dual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towable keyboards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336174A (zh) * 2020-04-15 2020-06-26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
CN111435954A (zh) * 2019-01-15 2020-07-21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1447308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9308A (zh) * 2015-01-26 2016-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连接件和具有连接件的电子装置
CN207111692U (zh) * 2017-03-16 2018-03-16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新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US20200097052A1 (en) * 2018-06-29 2020-03-26 Intel Corporation Dual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towable keyboards
US10401917B1 (en) * 2018-09-06 2019-09-03 Fositek Corporation Multi-linkage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435954A (zh) * 2019-01-15 2020-07-21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0290248A (zh) * 2019-07-18 2019-09-27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折叠屏产品的屏幕可折叠构造
CN11078457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47308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电子装置
CN111336174A (zh) * 2020-04-15 2020-06-26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9665A (zh) * 2023-03-10 2023-04-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949665B (zh) * 2023-03-10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236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1712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structure
EP3739560A1 (en) Foldable support device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1487321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140074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device
US7299523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89197A (zh) 用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以及该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120309470A1 (en) Dual-axis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apparatus and cam unit thereof
CN111327739A (zh)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210670182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428168U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188523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同步转动机构
CN213575135U (zh) 折叠屏转轴机构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3024132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41097A1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129633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CN115217837B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5890763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EP4207718A1 (en) Hinge structure using actuator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JP2014079088A (ja) 充電台
CN116030709A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JP2008095935A (ja) 平行二軸ヒンジモジュール
WO2023083039A1 (zh)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WO2023045337A1 (zh)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14815970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