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23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232A
CN111885232A CN202010711857.XA CN202010711857A CN111885232A CN 111885232 A CN111885232 A CN 111885232A CN 202010711857 A CN202010711857 A CN 202010711857A CN 111885232 A CN111885232 A CN 111885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hickness
electronic device
folded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18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18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及柔性屏,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厚度,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铰链装置,第一部分连接于第一主体部,铰链装置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以使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柔性屏设于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二主体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由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厚度,在第二主体部的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折叠后,其厚度并不会对第一主体部的厚度造成影响,从而电子设备可保持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智能手表等)上应用柔性屏技术时,以手机为例,主要是希望能够实现在无需使用时能够折叠以减小手机的体积,便于收纳携带,而在使用时又能够拓展大屏幕(展开近似于平板电脑)以实现观看、操作等功能。
相关技术中,在应用柔性屏技术时,为了实现手机折叠后的轻薄化设计,往往需将手机整体的厚度减小,以实现对折后的手机的整体厚度能够趋近于市面上的不可折叠的手机的厚度,满足用户对于折叠手机的轻薄化要求。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手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布置,而且成本非常高,不利于控制手机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在满足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的同时,还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布置,无需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轻薄化改造,有利于控制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厚度;
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铰链装置,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铰链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以及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主体部设置为第一厚度,将第二主体部设置为第二厚度,且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可相对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的第二部分,由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厚度,在第二主体部的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折叠后,其厚度并不会对第一主体部的厚度造成影响,从而电子设备可保持轻薄化设计。
此外,由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厚度大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厚度,因而在进行电子元器件布置时,可将大尺寸电子元器件布置在第一主体部中,从而无需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轻薄化改造,有利于控制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正面(具有柔性屏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正面(具有柔性屏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另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的电子元器件的区域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示出了该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而图2则示出了该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主体部10、第二主体部20以及柔性屏30。其中,第一主体部10具有第一厚度h1(参见图3),第二主体部20具有第二厚度h2(参见图3),且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厚度h1。换言之,第二主体部20相较于第一主体部10而言更加轻薄。第二主体部20包括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铰链装置23,第一部分21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铰链装置23连接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之间,以使第二部分22可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或者展开。柔性屏30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上,该柔性屏30可跟随第二部分22发生折叠或展开。
其中,所述铰链装置23对应所述第二主体部20所在的位置为弯折位置,从而该铰链装置23可发生弯折形变,使得连接在该弯折位置两侧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发生相向转动或者是背向转动。当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至相互折叠时(例如第二部分22无间隙贴合在第一部分21上,或者是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间隔相对),此时该电子设备100可处于该折叠状态。反之,当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至完全展平或者是展开形成一定弯折角或弧度时,该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
采用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大于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的设计,一方面当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发生折叠时,其折叠后的厚度不会影响第一主体部10的整体厚度,即,第二部分22发生的弯折相对于电子设备100而言为局部弯折,其折叠后的厚度并不影响第一主体部10的厚度,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依然可保持轻薄化设计。另一方面,可将大尺寸的电子元器件布置在第一主体部10中,从而第二主体部20可设计的更加轻薄,无需将电子元器件改造成更加轻薄的设计,节省改造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电子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100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表等。考虑到当前的柔性屏30主要应用于手机使得手机可实现便于携带以及大屏显示等功能,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0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主屏幕使用,即,柔性屏30在对应第一主体部10的显示面积大于对应第二主体部20的显示面积。由上述可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则该第一主体部10可为长方形结构,与之对应的,第二主体部20可为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第二主体部20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结构,第二主体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应小于第一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举例来说,以第一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为a1,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长为b1,第二主体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为a2,第二主体部2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长为b2,则a1>a2,a2≥b1,若a2>b1,则b2=b1。若a2=b1,则b2≤b1。其中,a1、b1、a2、b2均为正数。
由此可知,第一主体部10的整体显示面积大于第二主体部20的整体显示面积,且第一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大于第二主体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这样,可使得第一主体部10可近似于市面上的大屏手机,不论电子设备100是处于折叠状态还是处于展开状态,第一主体部10和第一部分均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主要显示屏幕,一方面可便于用户握持使用,用户可实现单手握持在该第一主体部10即可,有效适配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为了保持该第一主体部10的便于用户单手握持、使用的功能,该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与市面上的大屏手机的宽度大致适配,示例性地可为50mm-80mm。例如,考虑到女性用户的手掌宽度较小,则该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可设置为50mm、60mm、65mm等。而男性用户的手掌宽度较大,则该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则可设置为70mm、75mm或80mm等。该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具体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显示面积对应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相关技术的电子设备100中多采用对折的方式,即将电子设备100分成第一折叠部分和第二折叠部分,第二折叠部分可对折在第一折叠部分上,这样的折叠方式导致其折叠后的显示面积大大减小。示例性地,以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100展开后的屏幕显示面积为8英寸为例,由于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100多采用展开后近似平板电脑的设计,因此,在设计时,多采用第一折叠部分和第二折叠部分的显示面积近似相等的方式,例如,第一折叠部分为4英寸,第二折叠部分为4英寸,这样,在第二折叠部分折叠于第一折叠部分时,折叠后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积大致为4英寸,显示面积较小,无法满足折叠状态下的大屏显示需求。而本申请由于发生折叠的位置为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第二部分22可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或展开,因此,对于电子设备100而言,第二部分22折叠后不影响第一主体部10的显示面积。换言之,同样以展开后的显示面积为8英寸为例,则本申请可将第一主体部10的显示面积设置成6英寸或者甚至大于6英寸,这样,在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折叠后,作为主显示屏幕的第一主体部10依然能够保持6英寸或者是大于6英寸的显示面积,从而即便在折叠状态下,依然能够实现大屏显示,满足用户在折叠状态下的大屏显示、使用需求。
也就是说,本申请采用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或展开的方式,实际上有别于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设计,即,本申请的折叠、展开设计始终基于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的思路展开,本申请的折叠、展开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折叠屏折叠、展开时基于平板设计思路的方式,在折叠时保持大屏手机的显示功能,而在展开时依然保持大屏手机的便于用户至少单手握持、使用的设计。
可选地,该柔性屏30可包括第一显示部分31和第二显示部分32,第一显示部分31可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第二显示部分32可设置在第二主体部20,该第一显示部分31的显示面积为s1,第二显示部分32的显示面积为s2,s1=Ns2。其中,N>1,s1、s2均为正数。示例性的,s2与s1的比值可为1:2.5-4,即,N的取值可为2.5、3、3.5或4等。换言之,该第一主体部10的显示面积可为第二主体部20的显示面积的两倍或两倍以上,从而第一主体部10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显示屏幕,而第二主体部20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辅助显示屏幕。从而当第二主体部20发生折叠时,第一主体部10依然有足够的显示面积满足用户的大屏显示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可与市面上普通不可折叠的手机(即大屏手机)的厚度相适配,例如,通常来讲,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大屏手机的机身厚度大致在7.5mm-11mm之间。换言之,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可为7.5mm-11mm。考虑到为了保持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该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可选择为7.5mm-9mm,示例性地可为7.5mm、8mm、8.5mm或9mm,从而第一主体部10非常轻薄,便于用户握持、携带。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比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小,且考虑到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可相对第一部分21发生折叠,因此,该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可在考虑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设置小一些。以第一厚度h1、第二厚度h2二者满足:0.3h1≤h2≤0.8h1。示例性地,h2=0.3h1、0.4h1、0.5h1、0.6h1、0.7h1或0.8h1。考虑到第二主体部20折叠后的轻薄性,第二厚度h2优选可为0.4h1或0.5h1。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二主体部20的折叠后的整体厚度与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相适配,该相适配可指:第二主体部20的折叠后的整体厚度略小于、大致等于或略大于该第一主体部10的厚度,但从外观状态来看,电子设备100整体(由第一主体部10至第二主体部20)呈现大致均匀厚度的状态,从而一方面可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装饰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整体轻薄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主要是以背向第一部分21的方向发生弯折。具体地,由上述可知,第一主体部10为长方形结构,第二主体部20也为长方形结构,则该第一部分21可连接在第一主体部10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该第一主体部10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边11(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由于第一连接边11受到柔性屏的遮挡为不可见边,故采用虚线示出),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的连接处具有第二连接边221(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由于第二连接边221受到柔性屏的遮挡为不可见边,故采用虚线示出),该第二连接边221与第一连接边11平行,从而该第二部分22可以第二连接边221为轴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或展开。也就是说,该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时,主要是以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连接边11为轴进行转动,从而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时,第二部分22始终不会对第一主体部10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主体部10可保持与市面上大屏手机无异的设计。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折叠时,主要是沿背向柔性屏30的方向转动折叠。换言之,以柔性屏30所在一面为正面,以背离柔性屏30所在一面为背面为例,则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转动折叠时,是以第二连接边221为轴,由正面向背面的方向逐渐靠近折叠。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示例性地,当用户无需使用电子设备100将电子设备100背面朝上,正面扣在桌面上时,因第二部分22上的柔性屏30跟随第二部分22折叠至背面,则第二部分22依然能够实现显示,从而可起到信息提醒、执行一些简单操作(例如信息回复、显示显示)等功能。
此外,由于第二主体部20整体的厚度小于第一主体部10的厚度,因此,第二部分22由正面向背面逐渐靠近折叠时,折叠后的第二主体部20的整体厚度可大致与第一主体部10的整体厚度相近,从而折叠后的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厚度较轻薄,便于用户握持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还可以第二连接边221为轴,由背面向正面的方向逐渐靠近折叠,此时,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上的柔性屏30可相对设置。这种折叠方式能够有效保护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的柔性屏30,避免其出现刮伤、损伤风险。
结合图3所示,其中,图3为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大于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在第一主体部10与第二主体部20之间存在厚度差,这样,在电子设备100展开的状态下,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更加轻薄的握持手感,则用户可以握持于第二主体部20,而如果用户想要获得与普通大屏手机类似的握持手感,则用户可握持于第一主体部10。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主体部具有不同的厚度,能够适应用户对于电子设备100的不同厚度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第二显示部分32包括第一子显示部分32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22,该第一子显示部分321设于第一部分21,第二子显示部分322设于第二部分22,该第一子显示部分321的显示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子显示部分322的显示面积,从而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一部分21依然具有足够的显示面积,可进一步增大第一主体部10的显示面积,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足够的显示面积,实现用户对于大屏显示的需求。以下将结合具体情况对该第一子显示部分32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22的显示面积的大小分别进行描述。
结合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下的一种侧视示意图,此时,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该第二部分22以对折的方式叠合在第一部分21上,从而该第二部分22的在展开状态下背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可抵靠在第一部分21的与第一主体部10的连接处,即,第二部分22的在展开状态下背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可靠近第一主体部10设置或者与第一主体部10相连。图5为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下的另一种侧视示意图,此时,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第二部分22未完全覆盖第一部分21,从而第二部分22的在展开状态下背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至第一部分21的与第一主体部10的连接处之间具有间距。以下将结合图4、图5分别对上述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主要以对折的方式完全或者近似完全地覆盖在第一部分21上,且第二部分22的在展开状态下背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靠近该第一主体部10设置并与第一主体部10相连,即,在此情况下,第一子显示部分321的显示面积与第二子显示部分322的显示面积大致相等。具体地,在第一主体部10和第一部分21的连接处可限定出承靠部12,第二部分22可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至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承靠于该承靠部12。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二部分22可完全或者是近似完全覆盖在第一部分21上,同时,第二部分22还可承靠在第一部分21和第一主体部10之间形成的承靠部12上,从而,从电子设备100的侧面看过去,第二部分22和第一部分21可折叠大致形成一个整体,且折叠后的整体的厚度与第一主体部10近似,从而电子设备100在折叠后,其整体依然轻薄,且能够保持大屏显示。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部10可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之间可限定出第一厚度h1。该第二主体部20可具有相对的第三面201和第四面202,第三面201和第四面202之间可限定出第二厚度h2,且该第四面202和第二面102的朝向同向,该承靠部12可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0的第二面102和第一部分21的第四面202之间。换言之,该承靠部12实质上是由于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之间存在的厚度差而形成的,这样,利用该厚度差形成的承靠部12,恰好可用于第二部分22折叠后的承靠,且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至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承靠于承靠部12时,该第二部分22的第三面201可大致齐平于或略突出于第二面102,从而第二部分22折叠于第一部分21时,二者的整体厚度与第一主体部10的整体厚度相适配,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和第一部分21、以及第一主体部10形成为厚度大致均匀的整体,进而有利于提高该电子设备100折叠后的整体外观装饰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主体部20的厚度可尽可能做得更薄,例如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的一半,则在第二部分22折叠于第一部分21时,第二部分22的第三面201也可略低于该第二面102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前述可知,第一主体部10、第二主体部20设有柔性屏30的一面为正面,背离该柔性屏30的一面为背面,则,第一面101、第三面201可形成为该第一主体部10、第二主体部20的正面,该柔性屏30可设置在第一面101和第三面201。第二面102、第四面202可形成为该第一主体部10、第二主体部20的背面。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部10还包括连接面103,该连接面103可连接于第二面102以及第一部分21的第四面202之间,该第二面102、连接面103以及第一部分21的第四面202共同形成该承靠部12。这样,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端面可大致与连接面103贴合,从而实现承靠。
可选地,该连接面103与第二面102以及第一部分21的第四面202的连接处均为弧形过渡,从而连接面103与第二面102、以及第一部分21的第四面202的连接处更加平滑,一方面在第二部分22承靠时能够避免损伤第二部分22,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装饰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二部分22为部分覆盖第一部分21。具体地,第二部分22自第一部分21的正面向背面方向折叠时,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至该承靠部12具有间距,即,第二部分22并未完全覆盖在第一部分21上。这种方式中,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为非对折方式,换言之,从第二主体部20整体而言,第一部分21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21的显示面积大于第二部分22的第二子显示部分322的显示面积,从而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当用户继续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第一部分21依然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此时第一部分21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21和第一显示部分31可共同形成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显示屏,从而便于用户折叠后继续使用该电子设备100。
结合图6、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二部分22能够保持在与第一部分21折叠的状态不变,可在第一主体部10与第一部分21的连接处或者是第一部分21设置第一保持部件40,在第二部分22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设置第二保持部件50,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第二保持部件50可与第一保持部件40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可保持相对该第一部分21折叠的状态。
如图6所示,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承靠于该承靠部12,则第一保持部件40可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与第一部分21的连接处,即承靠部12处,具体可设置在承靠部12的连接面103处,而第二保持部件50则可设置在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端面,从而在第二部分22承靠于承靠部12时,第二保持部件50可与第一保持部件40连接。
如图7所示,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后,第二部分22的远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至该承靠部12具有间距,则该第一保持部件40可设置在第一部分21,具体可设置在第一部分21的用于与第二部分22折叠连接的位置处,从而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第二保持部件50可与第一保持部件40连接。
从上述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可知,采用第一保持部件40、第二保持部件50的设置以实现保持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的折叠状态的设计,能够在用户需折叠电子设备100时,例如用户将电子设备100放在口袋、背包中时,能够利用第一保持部件40、第二保持部件50的作用,使得该电子设备100始终能够保持折叠状态,避免发生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展开而可能在口袋、背包中损坏第二部分22的情况。
可选地,第一保持部件40和第二保持部件50可为磁性相反的磁合部件。示例性地,第一保持部件40为磁铁或金属,第二保持部件50为金属或磁铁,以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例,可在连接面103或者是第一主体部10的内部靠近连接面103的位置设置磁铁或金属,对应的,在第二部分22的背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设置金属或磁铁,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并承靠于承靠部12时,可由于第一保持部件40和第二保持部件50的相互吸合作用,使得第二部分22可保持当前的承靠状态不变。
同样的,以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例,可在第一部分21的用于与第二部分22折叠的位置设置磁铁或金属,对应的,在第二部分22的背离铰链装置23的一端设置金属或磁铁,这样,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可由于第一保持部件40和第二保持部件50的相互吸合作用,使得第二部分22可保持当前的折叠状态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保持部件40和第二保持部件50还可为配合连接的扣件或扣槽。示例性地,第一保持部件40为扣件时,则第二保持部件50为扣槽,第一保持部件40为扣槽时,则第二保持部件50为扣件。
结合图8、图9所示,由前述可知,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大于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且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大致等于市面上的普通大屏手机的厚度,故可在第一主体部10中布置有第一类电子元器件。可选的,该第一类电子元器件可为电路板13、与电路板13电连接的电池14、光学器件15等,而在第二主体部20中,因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相较第一主体部10的第一厚度h1较小,因此,如果在第二主体部20中设置第一类电子元器件,则需将该第一类电子元器件改造成能够适配第二主体部20的第二厚度h2的数值(例如,当第二厚度h2=0.4h1,且第一厚度h1=7.5mm时,第二厚度h2=3mm),这对于第一类电子元器件的改造成本将非常大,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生产成本。故,本申请中将第一类电子元器件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中,因第一主体部10具有足够的厚度,即具有足够的空间可设置第一类电子元器件,从而无需对第一类电子元器件进行改造,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折叠屏而言,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有效节省第一类电子元器件的改造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电子设备100的生产成本。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类电子元器件主要是指电子设备100中体积较大、占据空间较大的电子元器件,例如除了上述提及的电路板13、电池14、光学器件15之外,还有扬声器、按键、充电接头、接口或SIM卡座等。
其中,该光学器件15可指例如摄像头模组、光线传感器、虹膜模组、光学指纹模组等。
进一步地,第二主体部20中可设置第二类电子元器件或者不设置电子元器件。其中,该第二类电子元器件与第一类电子元器件不同,且该第二类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小于第一类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该第二类电子元器件可指电子设备100中自身体积较小、占据空间较少的电子元器件,例如麦克风、LED灯等小体积器件。这样,既可以利用第二主体部20的内部空间设置电子元器件,同时也无需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改造,便于电子元器件的布置以及节省电子元器件的改造成本。
在具体设置中,第二类电子元器件可布置在第一部分21和/或第二部分22的未与铰链装置23连接的位置,从而可避免第二类电子元器件的设置而影响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的折叠或展开。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类电子元器件,也可选用柔性、可弯折的电子元器件,以适应于该第二部分22的折叠。
在第二主体部20中设置体积较小的第二类电子元器件或者甚至是不设置电子元器件的方式,一方面可保持第二主体部20的轻薄化设计,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在第二主体部20中设置的电子元器件时,由于第二主体部20能够发生折叠,故而在第二主体部20中设置电子元器件时需考虑避开其折叠位置而对电子元器件的布局带来极大挑战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第一主体部10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该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为第一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第二端17为与第一部分21连接的一端。该第一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可具有第一区域104、第二区域105和第三区域106,该第一区域104、第二区域105位于第一端16,且第二区域105与第一区域104临近设置,第一区域104可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第二区域105可用于设置电路板13,第三区域106位于第二端17,该第三区域106可用于设置电池14。具体地,由于电路板13、电池14的体积较大,摄像头模组所占区域较小,因此,第一区域104的面积相较第二区域105较小,第二区域105可环设在第一区域104的外周。实际组装时,将摄像头模组可靠近电路板13设置,以便于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13的走线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摄像头模组可包括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且当摄像头模组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时,该第一区域104可分为前置摄像头区域和后置摄像头区域,由于在电子设备100上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的位置通常不对应,故该前置摄像头区域和后置摄像头区域也可分开设置,具体以实际组装的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部10还可包括位于第一端16且靠近第一端16顶端的扬声器区域107,该扬声器区域107可用于设置扬声器,以便于用户通话实现声音传输。
相关技术中,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100由于主要采用两部分屏体相互折叠的方式,当其中一部分屏体覆盖在另一部分屏体上时,由于该其中一部分屏体的遮盖作用,如果在该另一部分屏体上设置天线,则可能导致天线的信号受到屏蔽,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天线信号接收和传输。因此,在折叠屏电子设备100中,对于天线的设置位置、布置方式为头等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在第一主体部10上设置天线,而第二主体部20并未设置天线。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时,由于第二部分22只是叠设在第一部分21上,其并未遮盖第一主体部10,因此,能够避免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上的天线受到遮挡,有效确保天线信号的接收与传输。
进一步地,在第一主体部10上设置天线时,可根据第一主体部10的壳体材质调整天线的设置方式。示例性地,以第一主体部10的壳体材质为金属为例,则该天线在第一主体部10上的设置方式可采用缝隙天线的方式。具体地,第一主体部10可具有环绕第一端16的端部设置的第四区域108(如图9中的加粗线形成的横向区域)和自第一端16的端部向第二端17延伸的第五区域109(如图9中的加粗线形成的竖向区域),该第四区域108和/或第五区域109用于设置天线。其中,上述的横向、竖向分别对应第一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四区域108设置天线,该天线可为一条或多条,根据实际需接收、传输的信号的频段设置。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五区域109设置天线,该天线同样可为一条或多条,例如在第一端16的两侧分别都形成该第五区域109时,可分别在第五区域109设置不同频段的天线。
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四区域108和第五区域109均设置天线,且第四区域108设置的天线的频段与第五区域109设置的天线的频段可相同或不同。这样,在用户手握持第一主体部10时,如果用户手部遮挡了第四区域108的天线,那么第五区域109的天线可自动切换为工作天线,从而实现信号传输与接收,有效确保电子设备100的天线信号。
其中,该第四区域108的天线与第五区域109的天线的自动切换方式可通过电路板中设置的驱动电路实现,例如可通过设置天线切换电路实现切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方式,在第一主体部10设置天线时,其天线的设置方式、设置形成可参考市面上的大屏手机的设置方式,从而降低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天线设计难度,同时有效确保电子设备100的天线信号接收与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该柔性屏30可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从而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发生弯折或展开时,该柔性屏30可跟随第二部分22发生弯折或展开。
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装置23是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实现折叠或展开的必要部件。该铰链装置23可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部件(该多个部件之间相对转动时可认为铰链装置23发生了形变),在该多个转动连接部件中位于两端的部件分别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固定连接,通过该多个部件的相对转动实现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的转动,从而实现折叠或展开。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该铰链装置23可以具有相应的结构,只要能实现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的折叠与展开即可。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的折叠或展开的场景举例说明如下:
一种可选的场景中,当用户无需使用手机,需将手机放置在包包、口袋中时,为了节省空间,用户可将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承靠在第一部分21和第一主体部10形成的承靠部12上,这样,第二部分22相当于对折设置在第一部分21上,可有效减小手机的整体长度,从而更方便用户放置在口袋、包包中。
另一种可选的场景中,当用户无需使用手机,且将手机倒扣在桌面上时(即手机正面朝向桌面),用户可将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折叠,此时,第二部分22依然可实现显示,可起到信息通知、信息显示以及信息操作等作用,便于用户及时获知消息。
又一种可选的场景中,当用户需使用手机实现大屏显示时,可通过将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展开,从而手机的长度变长,其显示面积增大,用户可至少单手握持该手机进行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主体部设置为第一厚度,将第二主体部设置为第二厚度,且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可相对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的第二部分,由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厚度,在第二主体部的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折叠后,其厚度并不会对第一主体部的厚度造成影响,从而电子设备可保持轻薄化设计。
此外,由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厚度大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厚度,因而在进行电子元器件布置时,可将大尺寸电子元器件布置在第一主体部中,从而无需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轻薄化改造,有利于控制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厚度;
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铰链装置,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铰链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以及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后形成的厚度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所述第一厚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时,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铰链装置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连接处,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铰链装置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连接处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或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铰链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二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时,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为h1,所述第二厚度为h2,0.3h1≤h2≤0.8h1。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的显示面积为s1,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显示面积为s2,s1=Ns2,其中,N>1,s1、s2为正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包括第一子显示部分和第二子显示部分,所述第一子显示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子显示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子显示部分的显示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显示部分的显示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为长方形,所述第二主体部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
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具有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边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以所述第二连接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部分折叠或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类电子元器件和第二类电子元器件,所述第一类电子元器件和所述第二类电子元器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中,且所述第一类电子元器件与所述第二类电子元器件为不同的元器件,所述第一类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类电子元器件的体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以使所述天线不受所述第二部分的折叠遮挡。
CN202010711857.XA 2020-07-22 2020-07-22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885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1857.XA CN111885232A (zh) 2020-07-22 2020-07-2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1857.XA CN111885232A (zh) 2020-07-22 2020-07-2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232A true CN111885232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1857.XA Pending CN111885232A (zh) 2020-07-22 2020-07-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23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562A (zh) * 2015-12-31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73717A (zh) * 2017-02-06 2017-06-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柔性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9874262A (zh) * 2019-02-23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
CN209105238U (zh) * 2019-01-07 2019-07-12 宫景哲 一种带有可折叠副屏的双屏幕智能手机
CN209767598U (zh) * 2019-06-28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557481A (zh) * 2019-08-28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45262A (zh) * 2019-10-08 2020-01-03 李萌 一种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0130732A1 (en) * 2018-12-21 2020-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562A (zh) * 2015-12-31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73717A (zh) * 2017-02-06 2017-06-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柔性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WO2020130732A1 (en) * 2018-12-21 2020-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9105238U (zh) * 2019-01-07 2019-07-12 宫景哲 一种带有可折叠副屏的双屏幕智能手机
CN109874262A (zh) * 2019-02-23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
CN209767598U (zh) * 2019-06-28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557481A (zh) * 2019-08-28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45262A (zh) * 2019-10-08 2020-01-03 李萌 一种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6933B2 (en) Portable folding type cradle
CN1773769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
US7622685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8666463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ally rotating display by actuating a switch unit
US20090091512A1 (en) Dual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902861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bination
US20060209505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housing capable of both sliding and swinging
CN10861662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05430A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110188191A1 (en) dual-use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KR100800827B1 (ko) 플립 업 타입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CN210007747U (zh) 一种折叠式的移动智能终端
CN110445894B (zh) 移动终端
CN111885232A (zh) 电子设备
CN115030950B (zh) 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74115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a dual display module structure
JP4547328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の置台
US7433468B2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angle between a top module and a bottom module
CN112904647A (zh) 一种运动相机
JP5623049B2 (ja) 携帯型光学装置
KR100528548B1 (ko) 수평 회전이 가능한 표시 장치를 갖춘 폴더형 휴대폰
KR20010065800A (ko) 폴더형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렌즈 장착장치
KR200174764Y1 (ko) 폴더형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렌즈 장착장치
WO2020048172A1 (zh) 移动终端
JP2006303720A (ja) 携帯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