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4947B -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4947B
CN111884947B CN202010742949.4A CN202010742949A CN111884947B CN 111884947 B CN111884947 B CN 111884947B CN 202010742949 A CN202010742949 A CN 202010742949A CN 111884947 B CN111884947 B CN 111884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packet
information
receiving end
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29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4947A (zh
Inventor
闫晓钰
唐威
童鑫
陈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7429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4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4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4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数据包管理来最小化接收端信息的平均年龄,从而使接收端获得更新鲜的信息。接收端通过判断到达的数据包带来的信息年龄(AoI)降低量来决定是否接收该数据包。本方法引入了一个判决门限用于判决到达的数据包是否值得接收。基于模拟退火法找到了最优的判决门限。特别地,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来计算信息的平均年龄,这是找到最优判决门限的基础。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可以使接收端信息年龄有较大的下降,即信息的新鲜度有较大的提升,这对提升系统的实时性能是很有帮助的。

Description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蜂窝网络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第五代(5G)网络预计将支持大量用户连接,并提供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服务。在此背景下,物联网(IoT)的应用开始逐渐兴起,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在这些面向实时通信的物联网应用中,设备往往需要实时监测周围的物理环境并及时更新监测到的系统状态,从而为智能决策和实时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信息的新鲜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网络性能指标如吞吐量和时延都不能够有效地刻画信息的新鲜度,也不适用于面向实时状态更新的应用网络设计中,因此为了刻画信息新鲜度而提出的“信息年龄”(AoI)的概念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继吞吐量、时延等网络性能指标外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信息年龄迅速成为了研究热点,关于Ao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排队网络、不同信道状态、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等方面。在排队网络中,系统会在通信网络的源端或者中间链路的节点部署特定的缓存队列以适应链路的传输速率和节点的处理能力。在这样的网络中就涉及到了数据包的管理方法,比如数据包应该何时产生,何时发送,以什么准则进行服务。在许多研究中,针对不同的排队网络,都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包管理方法以降低接收端的信息的平均年龄。实际上,在接收端设计数据包的管理方法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在接收端能避免讨论信道的状态,同时还能将一些控制约束考虑进来。
通过对数据包进行管理,可以降低系统信息的平均年龄,提高系统信息的新鲜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因此,研究无线通信中数据包管理方法对于增大系统的信息新鲜度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发送端能源源不断产生数据包,即采用“零等待策略时”时,通过设计一种在接收端的包管理方法以降低信息的平均年龄,即使系统获得更新鲜的信息以提高控制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端信息年龄的包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包管理方法,定义Ti为第i个数据包在发射端的传输时延,即服务时间,Ti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即Ti~E(λ),Ti对应的概率密度为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21
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假设是忽略数据包产生所需的时间,这时发射端就能以自己的“意志”产生数据包,即可以理解为当发射端需要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时候,它能立刻产生一个数据包并开始发送。在本发明所采用的系统模型中,发射端在源源不断地发送数据包,即当发射端服务完一个数据包后紧接着服务下一个数据包。在接收端,有一个大小为1的缓冲队列用来存放由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接收端的执行器会从队列中取出数据包并执行相应的命令,考虑控制性能需求,执行器执行数据包时存在一个最小执行时间,这里设为Cmin,即每个命令至少要执行Cmin时长。定义△A为两个数据包产生的时间间隔。定义一个丢包判决门限θ,接收端通过判断当前包能带来的AoI降低量与判决门限θ的关系来决定是否丢弃当前的数据包。为了衡量信息的新鲜度,采用了信息年龄(AoI)的概念,用△(t)来表示信息年龄,则△(t)可定义为:
△(t)=t-U(t),
其中,t表示当前时刻,U(t)表示信息产生的时刻。
本发明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发射端开始发送数据包,记发射端产生并发出数据包的时间为gi
S2、数据包经过时间Ti后到达接收端,到达时刻为Si=gi+Ti
S3、当第i个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接收端首先统计第i个数据包产生时间距上一个被接收的数据包产生时间的时间间隔△A,然后比较△A和判决门限θ的大小,判决门限θ的获取方法是,建立如下优化方程: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31
上式中,减号前后两项分别为使用包管理方法前后的信息平均年龄,g(θ)表示应用了包管理方法后信息平均年龄降低的大小。E[Dn]为控制器总执行时长的期望值。信息年龄被表示为年龄曲线△(t)下一系列不相交的梯形Qi的面积之和: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32
Di是接收端开始执行第i个包的命令的时间,n是数据包数量,控制器开始执行数据包的命令时的初始信息年龄为Ai,一个数据包完成服务与上一次信息年龄更新间的时间间隔为Yi
Yi=Si-Di-1
执行器在执行数据包时最小执行时间为Cmin,Yi>Cmin时:
Qi=0.5*Yi 2+Yi*Ai-1
Yi<Cmin时: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33
未使用包管理方法时,将两种情况下的Qi统一表示为:
Qi=f(Cmin,Ai-1,Yi,θ=0)
使用包管理方法后,将两种情况下的Qi统一表示为:
Qi=f(Cmin,Ai-1,Yi,θ)
未使用包管理方法的平均信息年龄为: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41
使用包管理方法后的平均信息年龄为: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42
采用迭代算法可以分别求得使用包管理方法前后的平均信息年龄,之后采用基于模拟退火法的启发式算法求解优化方程即可得到判决门限θ;
若△A大于门限值θ,收端接收第i个数据包,并判断缓冲队列是否为空,若是,则把第i个数据包放进缓冲队列中,进入步骤S4,若否,则用第i个数据包替换缓冲队列中的数据包;若△A小于门限值θ,则接收端丢弃第i个数据包,同时更新△A的值,即:
△A=△A+Ti
重复步骤S3;
S4、执行器执行完Cmin时间后,执行器检查缓冲队列是否有数据包,如果有,执行器就从缓冲队列中取出新数据包执行;如果没有,执行器就继续执行原来的数据包,并监控缓冲队列,当缓冲队列有新数据包到达时,执行器立刻取出数据包并执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在发射端的包管理策略,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控制性能要求,即控制器执行一个数据包命令所需的最小时间,而传统设计通常通过假设来避免对该问题的讨论,并没有考虑执行的两个数据包产生时间的间隔,当两个数据包间隔很小时,新的数据包没有使信息的年龄下降太多,但执行器会花费一定时间去执行它,所以会导致信息的年龄增大。在设计的丢包策略中,保证了被执行的数据包产生的时间间隔较大,因此会带来信息年龄有较大的下降,从而使接收端的接收信息的平均年龄较小。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在接收端计算平均年龄的迭代算法以及求取最优门限的启发式算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系统接收端AoI变化示意图;
图3为指数分布均值与包管理方法最优丢包门限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指数分布均值与包管理方法最优丢包门限(λ=0.25,θ=4)下原始决策与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对比示意图;
图5为不同丢包门限下的原始决策与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对比示意图;
图6为不同指数分布均值下包管理方法较原始方法降低的平均AoI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记源端产生并发出数据包的时间为g1,g2,...gn,经过一段服务时间Ti后到达接收端,即到达时刻Si=gi+Ti,采用“零等待策略”下,每当一个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同时源端会产生并发出一个新的数据包。记接收端(即控制端)开始执行第i个包的命令的时间为Di,此时AoI会更新。记当前数据包到达的总时间为st,当前时间总的AoI为Sa。记一个包完成服务与上一次AoI更新间的时间间隔为Yi,则
Yi=Si-Di-1
考虑时隙[0,Dn],总信息年龄Sa可以被表示为信息年龄曲线△(t)下一系列不相交的梯形Qi的面积之和: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51
考虑以下两种可能的情况,情况一:当Yi>Cmin时,新到的包一到达接收端就可以立刻被执行,因为此时控制器是空闲的;情况二:当Yi<Cmin时,新到达的包会在队列中进行排队,等待控制器完成上一条指令,而这也是AoI更新与包达到时间不同步的原因。并且根据系统模型,队列中排队的包会被更新的包所替代。因此,AoI的计算可以具体分析如下。
情况一(Yi>Cmin):记控制器开始执行包的命令时的初始AoI为Ai,由于AoI更新与包达到时间可能不同步,Ai表示为迭代形式:Ai=Ai-1+Yi-△A,其中△A表示下一次更新时AoI会降低的值,此时Qi
Qi=0.5*Yi 2+Yi*Ai-1
情况二(Yi<Cmin):此时Ai=Ai-1+Cmin-△A,Qi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61
综上,未使用包管理方法时,记Qi=f(Cmin,Ai-1,Yi,θ=0),平均Ao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62
使用包管理方法后,记Qi=f(Cmin,Ai-1,Yi.θ),平均Ao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63
从上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AoI不能表示为一个闭式表达式,但是通过迭代算法可以计算它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值,系统平均信息年龄迭代求解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设置迭代次数N,控制命令最小执行时间Cmin,初始化Dt,θ,Tk,st,k=0,i=1。初始化丢包门限θ,若不使用包管理方法,θ=0;若使用包管理方法,令θ为某一定值。
S2、当i<N时,重复执行步骤S3-S11,否则跳到步骤S12。
S3、更新st=st+Tk;△A=△A+Tk-1
S4、当△A<θ时,新到的包不值得被执行,丢弃该包,执行步骤S5。
S5、更新△A=△A+Tk;st=st+Tk+1;k=k+1;若△A<θ,则回到步骤S4,否则执行步骤S6。
S6、Yi=st-Dt
S7、判断Yi>Cmin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S8,否则跳入步骤S9。
S8、Sa=Sa+Qi;Dt=Dt+Yi
S9、判断Yi+Tk+1<Cmin是否成立,若是,更新Yi,△A,st,k,更新方法同S5、S6,否则跳入步骤S10。
S10、累加梯形面积:Sa=Sa+Qi;Dt=Dt+Cmin
S11、k=k+1;i=i+1。回到步骤S2。
S12、迭代结束,计算平均AoI:Aave=Sa/Dt
本发明的核心是在接收端引入了一个判决门限为θ的丢包方法,每当有新的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控制器通过判断该包所能带来的AoI改变量决定丢弃或执行该包。当新到达接收端的包所能带来的AoI改变量小于门限θ时,控制器主动丢弃该包并等待下一个包,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平均AoI,从而最大化接收端的信息新鲜度并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
建立以下最优化方程求解最优的丢包判决门限θ: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71
在上式中,g(θ)是应用了包管理方法后平均AoI降低的大小,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72
Figure BDA0002607373070000073
分别通过前述系统平均信息年龄迭代求解算法求得。针对以上无闭式解的最包管理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法的启发式算法来搜索不同发射端情况下,即不同指数分布均值情况下的最优判决门限。记退火的初始温度为Fmax,Fmax是一个较大的值;记退火的温度下限为Fmin,Fmin是一个较小的值;记初始门限为θ0,迭代次数为L.。具体步骤如下:
S1、初始化Fmax,Fmin0,L,l=0,j=1;
S2、当F>Fmin时,重复执行步骤S3-S10;
S3、当j在从1至L的范围内,重复执行步骤S4-S7;
S4、△θ=rand(1);θnew=θ0+△θ;△g=g(θnew)-g(θ0),其中g(x)即为公式(1)中的目标函数,它也是退火算法的代价函数,θnew表示基于当前解产生的位于解空间的新解。
S5、判断△g>0是否成立,若是,说明新解θnew能带来更大的AoI降低,因此算法接收新解,即令θ0=θnew;l=0;否则执行步骤S6;
S6、y=rand(1);
S7、判断y<e△g/(KT)是否成立,若是,接收新解θ0=θnew;l=0;否则,l=l+1;
其中y<e△g/(KT)为接收当前解的概率,因此模拟退火算法有可能跳出局部最优解,并进而搜索到全局最优解。
S8、判断停止条件l>15是否成立,若是,令θ=θ0且跳出循环,否则执行步骤S9;
S9、F=0.8*F。回到步骤S2。
本发明将未使用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同本使用了本发明方法的平均AoI对比分析,以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性能。
在附图中,“原始方法”指未使用本发明的传统方案,即丢包门限为0时的方案,“包管理方法”指使用了本发明后的方案。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型示意图。源端采用“零等待策略”并通信通信网络源源不断地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采用一个容量为一的缓冲区,接收到的包在缓冲器队列中进行排队,等待接收端取用,且缓冲区中的包会被更新到达的包所替代。
图2为本系统接收端AoI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包服务时间小于控制器最小命令执行时间时(Yi<Cmin),包达到接收端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当包服务时间小于控制器最小命令执行时间时(Yi>Cmin),该包可以立即被执行;若新包到达时换缓冲区中已有包在排队,则正在排队的包会被丢弃。
图3为指数分布均值与包管理方法最优丢包门限间关系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指数分布参数λ的范围内,本发明搜索出了其对应的最佳丢包判决门限,该门限是随指数分布参数λ递减的。
图4为固定指数分布均值与包管理方法最优丢包门限(λ=0.25,θ=4)下原始决策与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对比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了本发明的包管理方法较原始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平均AoI。
图5为不同丢包门限下的原始决策与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对比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指数分布参数λ固定时,包管理方法的平均AoI随丢包门限θ呈现“U型”,证明了最佳丢包门限的存在性,且在该最佳丢包门限下较原始方法系统的平均AoI有效降低。
图6为不同指数分布均值下包管理方法较原始方法降低的平均AoI百分比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指数分布参数λ包管理方法都使用最佳的丢包判决门限时,包管理方法都可以降低系统的平均AoI,且在某一指数分布参数λ下包管理方法可以达到一最优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包管理方法。在提高信息新鲜度方面,本发明较不主动丢包的原始方法具有更小的系统平均AoI,说明本发明具有一个更好的系统性能,也体现了本发明的优势。

Claims (1)

1.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假设每当一个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同时发射端产生并发出一个新的数据包,在接收端,有一个大小为1的缓冲队列用来存放由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接收端的执行器会从缓冲队列中取出数据包并执行相应的命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发射端开始发送数据包,记发射端产生并发出数据包的时间为gi
S2、数据包经过时间Ti后到达接收端,到达时刻为Si=gi+Ti
S3、当第i个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接收端首先统计第i个数据包产生时间距上一个被接收的数据包产生时间的时间间隔△A,然后比较△A和判决门限θ的大小,判决门限θ的获取方法是,建立如下优化方程:
Figure FDA0003307339010000011
上式中,g(θ)表示信息年龄降低的大小,E[Dn]为控制器总执行时长的期望值,信息年龄被表示为年龄曲线△(t)下一系列不相交的梯形Qi的面积之和:
Figure FDA0003307339010000012
Sa是当前时间总的信息年龄,Di是接收端开始执行第i个数据包的命令的时间,n是数据包数量,控制器开始执行数据包的命令时的初始信息年龄为Ai,一个数据包完成服务与上一次信息年龄更新间的时间间隔为Yi
Yi=Si-Di-1
执行器在执行数据包时最小执行时间为Cmin,Yi>Cmin时:
Qi=0.5*Yi 2+Yi*Ai-1
Yi<Cmin时:
Figure FDA0003307339010000021
未使用数据包管理方法时,将两种情况下的Qi统一表示为:
Qi=f(Cmin,Ai-1,Yi,θ=0)
使用数据包管理方法后,将两种情况下的Qi统一表示为:
Qi=f(Cmin,Ai-1,Yi,θ)
未使用数据包管理方法的平均信息年龄为:
Figure FDA0003307339010000022
使用数据包管理方法后的平均信息年龄为:
Figure FDA0003307339010000023
采用迭代算法分别求得使用数据包管理方法前后的平均信息年龄,之后采用基于模拟退火法的启发式算法求解优化方程即可得到判决门限θ;
若△A大于门限值θ,接收端接收第i个数据包,并判断缓冲队列是否为空,若缓冲队列为空,则把第i个数据包放进缓冲队列中,进入步骤S4,若缓冲队列不为空,则用第i个数据包替换缓冲队列中的数据包,进入步骤S4;若△A小于门限值θ,则接收端丢弃第i个数据包,同时更新△A的值,即:
△A=△A+Ti
重复步骤S3;
S4、执行器对当前第i-1个数据包执行完Cmin时间后,执行器检查缓冲队列是否有数据包,如果有,执行器就从缓冲队列中取出新数据包执行;如果没有,执行器就继续执行原来的数据包,并监控缓冲队列,当缓冲队列有新数据包到达时,执行器立刻取出数据包并执行。
CN202010742949.4A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Active CN111884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2949.4A CN111884947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2949.4A CN111884947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947A CN111884947A (zh) 2020-11-03
CN111884947B true CN111884947B (zh) 2022-02-08

Family

ID=7320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2949.4A Active CN111884947B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4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9968A (zh) * 2021-04-14 2021-08-13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信息新鲜度的配电网设备智能计算方法
EP4192090A1 (en) 2021-12-02 2023-06-07 Airbus (S.A.S.) A method for operating one or more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the purpose of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s of different nodes in the network using data validity as decision metric
CN114882718A (zh) * 2021-12-03 2022-08-09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v2x系统的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64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赣江新区智慧物联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年龄的物联网组网方法
CN111224875A (zh) * 2019-12-26 2020-06-02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采集及传输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0206A (zh) * 2020-03-13 2020-07-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动态虚拟门限的缓存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56428A1 (it) * 2017-05-24 2018-11-24 Telespazio Spa Innovativo metodo di scheduling satellitare basato su algoritmi genetici e simulated annealing e relativo pianificatore di missio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4875A (zh) * 2019-12-26 2020-06-02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采集及传输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264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赣江新区智慧物联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年龄的物联网组网方法
CN111400206A (zh) * 2020-03-13 2020-07-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动态虚拟门限的缓存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947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4947B (zh) 一种在接收端基于信息年龄的数据包管理方法
CN108920280B (zh) 一种单用户场景下的移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法
Tang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task offloading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systems
CN112380008B (zh) 一种面向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的多用户细粒度任务卸载调度方法
CN111092823A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拥塞控制初始窗口的方法和系统
US11784931B2 (en) Network burst load evacuation method for edge servers
CN113891276A (zh) 基于信息年龄的混合更新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调度方法
CN114285853B (zh) 设备密集型工业物联网中基于端边云协同的任务卸载方法
CN110989614B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边缘计算转移调度方法
Huang et al. Deadline-aware task offloading with partially-observabl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CN113115368A (zh)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基站缓存替换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90057A (zh) Mec环境下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接口自适应数据卸载方法
CN114706631B (zh) 基于深度q学习的移动边缘计算中卸载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226172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数据包传输智能决策方法
CN116260871A (zh) 一种基于本地和边缘协同缓存的独立任务卸载方法
CN116390125A (zh) 一种基于ddpg-d3qn的工业物联网云边协同卸载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16233927A (zh) 一种在移动边缘计算中负载感知的计算卸载节能优化方法
CN115633380A (zh) 一种考虑动态拓扑的多边缘服务缓存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2689296A (zh) 一种异构IoT网络中的边缘计算与缓存方法及系统
CN115314399B (zh) 一种基于逆强化学习的数据中心流量调度方法
WO202100202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811799A (zh) 一种基于ddpg的5g-tsn联合资源调度装置及方法
CN115858048A (zh) 一种面向混合关键级任务动态到达边缘卸载方法
CN116367231A (zh) 基于ddpg算法的边缘计算车联网资源管理联合优化方法
CN115580900A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辅助协作式任务卸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