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963B -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963B
CN111883963B CN202010555129.4A CN202010555129A CN111883963B CN 111883963 B CN111883963 B CN 111883963B CN 202010555129 A CN202010555129 A CN 202010555129A CN 111883963 B CN111883963 B CN 111883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ece
section
connecting pa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5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963A (zh
Inventor
翁泽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ate Aut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Jiate Aut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Jiate Aut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Jiate Aut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51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包括壳体与连接端子;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接插槽、后端设置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内的插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所述端子插片端插设于插孔并穿至接插槽内;所述端子引脚端朝远离接插槽方向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壳体上靠近端子引脚端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绕壳体的呈U型设置,用于插接配合在盒体上的缺口内。利用接插式的连接器代替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且通过壳体外侧的卡槽直接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内,连接更加牢固,壳体与缺口之间密封效果好,且在灌胶之前结构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整流器或其他一些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装置中,通常采用对盒体内进行灌胶实现密封与固定。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929474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装饰灯用整流器,包括盒体、盖体、整流桥堆与进、出线线卡;整流桥堆位于盒体内,进、出线线卡穿进盒体与整流桥堆电连接;盒体内腔设置有注胶腔,进、出线线卡穿过注胶腔,且注胶腔内灌有胶体进行固化密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进、出线线卡因为通用性低的问题导致其使用较为不便;且进、出线线卡的外层为橡胶材质,与盒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在灌胶之前或是胶体固化之前,进、出线线卡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具有便于连接器与盒体连接且连接稳固性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包括壳体与连接端子;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接插槽、后端设置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内的插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所述端子插片端插设于插孔并穿至接插槽内;所述端子引脚端朝远离接插槽方向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壳体上靠近端子引脚端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绕壳体的呈U型设置,用于插接配合在盒体上的缺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接插式的连接器代替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且通过壳体外侧的卡槽直接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内,连接更加牢固,壳体与缺口之间密封效果好,且在灌胶之前结构稳定性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插片端靠近端子引脚端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孔的开口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端子插片端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孔内壁挤压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朝向接插槽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限制插片端往插孔内插入的深度,使得各个连接端子的插片端插入插孔内的深度相同;而利用引导斜面便于凸块进入插孔内,而凸块挤压在插孔的内壁上对插片端实现固定效果,使插片端不易从插孔内拔出或是发生松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引脚端露在插孔外侧的部分呈二段弯折的Z字形;所述插孔设置有上下两排,上下两排插孔内的端子引脚端分别朝中间方向弯折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使端子引脚端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上下两排插孔,使插片端同样为上下并排设置,合理利用接插槽内的空间,且便于自动化装配设备同时插接多个连接端子;而连接段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的引脚端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便于引脚端插入电路板上的焊孔中进行点焊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沿插接方向滑动配合的前接部与后接部;所述接插槽设置于前接部的前端;所述卡槽设置于后接部的后端;所述插孔包括设置于前接部上的前孔、设置于后接部上的后插孔;所述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分别插接在后插孔与前孔内;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设置于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之间的衔接部,所述衔接部使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沿前接部与后接部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对远离时保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式的连接器存在一个问题,在接插件公端与母端(本申请中的壳体)之间的锁定结构出现磨损时,两者之间连接不够牢靠,公端受到拉扯容易从接插槽中脱离;因此设置滑动配合的前接部与后接部,增加公端脱离壳体时的拔出行程,实现一定的缓冲效果,而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之间在衔接部的作用下保持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接部包括设置于端子插片端上的第一衔接段、设置于端子引脚端上的第二衔接段;所述第一衔接段与第二衔接段沿前接部与后接部之间相对滑动的方向延伸,并沿延伸方向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所述接触段的长度大于前接部与后接部相对滑动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接部与后接部相对滑动时,利用第一衔接段与第二衔接段之间的贴合接触,保持端子引脚端与端子插片端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衔接段与第二衔接段均包括并排设置的上衔接片与下衔接片;所述上衔接片与下衔接片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衔接段的上衔接片与第二衔接段的下衔接片之间、第一衔接段的下衔接片与第二衔接段的上衔接片之间均上下贴合叠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衔接段与第二衔接段呈交叉配合,从而利用上衔接片与下衔接片同时实现上下两侧的挤压接触,保证接触的紧密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接部朝向前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第一衔接段与第二衔接段于缓冲腔内相互衔接;所述前接部朝向后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进缓冲腔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缓冲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部支撑前接部与后接部之间的结构强度,而导向条与导向槽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导向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辅助端子;所述辅助端子包括设置于后接部上的辅助引脚端、设置于前接部上的辅助插片端、设置于辅助引脚端与辅助插片端之间的分断部,所述分断部又包括设置于辅助插片端上的第一分段、设置于辅助引脚端上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之间同样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且分断部上形成的接触段长度小于衔接部上形成的接触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接部与后接部朝相对远离方向运动时,使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先于第一衔接段和第二衔接段进行分离,则能够通过于电路板上设置电路、并安装与辅助引脚端连接的警示灯等警示元件实现警示效果,例如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分离则警示灯熄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接部的下端设置有延伸至接插槽内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延伸片与倒扣,所述前接部上设置有供延伸片穿过的穿孔,所述倒扣设置于延伸片的端部上;所述接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阻尼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定件直接对后接部与接插件公端进行锁定,增强接插件公端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防止此时的前接部与后接部出现相对滑动;而当公插件公端上的锁定结构出现磨损,则公端收到拉扯会在阻尼块的作用下带动前接部运动,从而使前接部与后接部相互远离,产生一定的缓冲行程,且能够触发警示元件。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盒体,包括盒状主体;所述盒状主体内设空腔且上方开口,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电路板与电子元件;所述盒状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空腔的缺口;所述缺口朝空腔开口方向贯穿设置,供连接器向下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盒状主体上开设向上贯穿的缺口,使壳体能够沿卡槽与缺口的配合方向向下插接,从而将连接器初步安装于盒体上,避免之后对盒状主体的空腔内灌注胶体时,壳体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结构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接插式连接器代替现有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且通过壳体外侧的卡槽直接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内,连接更加牢固,且在灌胶之前结构稳定性高;
2、利用锁定件直接对后接部与接插件公端进行锁定,增强接插件公端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防止此时的前接部与后接部出现相对滑动;而当公插件公端上的锁定结构出现磨损,则公端收到拉扯会在阻尼块的作用下带动前接部运动,从而使前接部与后接部相互远离,产生一定的缓冲行程,且能够触发警示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盒状主体、电路板与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壳体与连接端子局部剖视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前接部与后接部的整体结构以及滑动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壳体、连接端子、辅助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连接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前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辅助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盒状主体;11、空腔;12、电路板;121、焊孔;13、缺口;2、壳体;21、前接部;211、接插槽;2111、阻尼块;2112、让位孔;212、延伸部;2121、导向条;213、穿孔;22、后接部;221、缓冲腔;2211、导向槽;222、锁定件;2221、延伸片;2222、倒扣;2223、形变孔;23、卡槽;24、插孔;241、前孔;242、后孔;243、限位槽;3、连接端子;31、端子引脚端;32、衔接部;321、第一衔接段;3211、上衔接片;3212、下衔接片;322、第二衔接段;33、端子插片端;34、限位块;35、凸块;4、辅助端子;41、辅助引脚端;42、分断部;421、第一分段;422、第二分段;43、辅助插片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盒体,如图1所示,包括盒状主体1;盒状主体1内设空腔11且上方开口,空腔11内安装有电路板12与各类电子元件。盒状主体1的一侧壁上冲压成型有连通空腔11的缺口13,缺口13呈U字形,朝上方开口贯穿设置,供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向下插接配合,从而将连接器初步安装于盒体上,避免之后对盒状主体1的空腔11内灌注胶体时,壳体2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结构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如图2所示,包括塑料材质的壳体2,壳体2的前端成型有供接插件插入的接插槽211、后端成型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211内的插孔24。插孔24内对应插接有铜制的连接端子3,本实施例中为四个连接端子3,也可以根据所需采用三个、六个或其他数量的连接端子3,利用接插式连接器代替现有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
如图1、图2所示,壳体2上靠近插孔24的一端外侧成型有卡槽23,卡槽23绕壳体2的三侧外壁延伸呈U型,将壳体2分隔为插孔24与接插槽211所在的两个部分,能够通过卡槽23直接将壳体2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13内,使壳体2的左右两侧以及下方均能够与缺口13实现插接配合,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得壳体2与缺口13之间在灌封时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连接端子3包括端子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端子插片端33;其中,端子插片端33采用插接的方式通过插孔24穿入接插槽211内,便于产品的自动化装配。而插孔24成型的数量与连接端子3的数量相同,且呈上下两排分布,使位于接插槽211内的端子插片端33同样为上下并排设置,合理利用接插槽211内的空间,且便于自动化装配设备同时插接多个连接端子3。
如图2所示,端子插片端33靠近端子引脚端31的一端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限位块34,而插孔24的开口两侧则成型有与限位块34配合的限位槽243,利用限位块34限制端子插片端33往插孔24内插入的深度,使得各个连接端子3的端子插片端33插入插孔24内的深度相同。端子插片端33位于插孔24内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凸块35,凸块35挤压在插孔24的内壁上对端子插片端33实现固定效果,使端子插片端33不易从插孔24内拔出或是发生松动;且凸块35朝向接插槽211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便于凸块35进入插孔24内。
如图1、图2所示,端子引脚端31露在插孔24外侧的部分呈二段弯折的Z字形,而位于上下两排插孔24内的端子引脚端31分别朝中间方向弯折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使端子引脚端31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内,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3的引脚端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便于引脚端插入电路板12上的焊孔121中进行点焊工作。
实施例二,由于插接式的连接器存在一个问题,在接插件公端与母端(本申请中的壳体2)之间的锁定结构出现磨损或是损坏时,两者之间连接不够牢靠,公端受到拉扯容易从接插槽211中脱离。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3所示,壳体2包括能够沿公端插接方向滑动配合的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接插槽211设置于前接部21的前端,供公端插接;而卡槽23设置于后接部22的后端,使后接部22能够固定于盒体上。
如图4所示,后接部22朝向前接部21的一端成型有缓冲腔221,前接部21朝向后接部2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延伸进缓冲腔221内的延伸部212。延伸部212的两侧壁分别上一体成型有沿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条2121,而缓冲腔221的内壁上成型有与导向条212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2211。利用延伸部212支撑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之间的结构强度,而导向条2121与导向槽2211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导向稳定性。
如图5所示,连接端子3还包括设置于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之间的衔接部32,衔接部32又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分别一体成型在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相对的端部上,使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同样为分体设置。而插孔24包括前孔241与后插孔24,参照图3与图6,前孔241成型于前接部21靠近后接部22的一端,贯穿至接插槽211;后插孔24则成型于后接部22远离前接部21的一端,贯穿至缓冲腔221。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分别朝接插槽211方向插接于后插孔24与前孔241内,且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上均设置有用于配合插孔24的限位块34与凸块35。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于缓冲腔221内相互衔接,使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对远离时仍能够保持接触,从而增加公端脱离壳体2时的拔出行程,实现一定的缓冲效果。
如图4、图5所示,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均包括并排设置的上衔接片3211与下衔接片3212。上衔接片3211与下衔接片3212上下交错设置,且均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之间相对滑动的方向延伸,第一衔接段321的上衔接片3211与第二衔接段322的下衔接片3212之间、第一衔接段321的下衔接片3212与第二衔接段322的上衔接片3211之间均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且接触段的长度大于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对滑动的距离。当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对滑动时,利用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之间的贴合接触,保持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之间的连接;且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呈交叉配合,从而利用上衔接片3211与下衔接片3212同时实现上下两侧的挤压接触,保证接触的紧密性。
如图4、图7所示,壳体2内还设置有辅助端子4,辅助端子4包括插接设置于后接部22上的辅助引脚端41、设置于前接部21上的辅助插片端43、设置于辅助引脚端41与辅助插片端43之间的分断部42。分断部42的结构与衔接部32基本相同,包括一体成型于辅助插片端43上的第一分段421、一体成型于辅助引脚端41上的第二分段422,第一分段421与第二分段422之间同样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区别在于第一分段421与第二分段422的长度分别短于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使得分断部42上形成的接触段长度小于衔接部32上形成的接触段。则当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朝相对远离方向运动时,第一分段421和第二分段422会先于第一衔接段321和第二衔接段322进行分离。
而本实施例中通过于电路板12上设置简单的辅助电路、并安装与辅助引脚端41连接的警示灯等警示元件,能够实现一定的警示效果。例如第一分段421与第二分段422分离则辅助电路失电,使得警示灯熄灭,提醒操作者接插件公端与壳体2之间松动;也可以将辅助电路并入连接端子3的电路中,利用辅助端子4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当第一分段421与第二分段422分离时,继电器则控制警示灯亮起,实现警示效果。
如图4、图6所示,后接部2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朝前延伸至接插槽211内的锁定件222。锁定件222包括延伸片2221与倒扣2222,而前接部21朝向后接部22的一端开设有供延伸片2221穿过的穿孔213,倒扣2222则设置于延伸片2221的端部上并朝向上方,用于钩住接插件公端,实现后接部22与公端之间的锁定,增强接插件公端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防止此时的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出现相对滑动。而接插槽211的侧壁上还一体成型有增大插紧力的阻尼块2111,当公插件公端上的锁定结构出现磨损或是损坏时,则公端收到拉扯会在阻尼块2111的作用下带动前接部21运动,从而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互远离,产生一定的缓冲行程,且能够触发警示元件。
如图4、图6所示,延伸片2221的中间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形变孔2223,而接插槽211下端对应形变孔2223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孔2112,让位孔2112朝穿孔213方向贯穿并与穿孔213相连通。当要将公端从接插槽211内取出时,只需通过让位孔2112与形变孔2223将扣件朝接插槽211内挤压,使其从倒扣2222上脱离即可。而当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朝远离方向相对滑动时,倒扣2222还可以顶在接插槽211内壁上进行限位,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无法完全分离。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包括壳体(2)与连接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前端设置有接插槽(211)、后端设置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211)内的插孔(24);所述连接端子(3)包括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所述端子插片端(33)插设于插孔(24)并穿至接插槽(211)内;所述端子引脚端(31)朝远离接插槽(211)方向延伸至壳体(2)外侧;所述壳体(2)上靠近端子引脚端(3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绕壳体(2)的呈U型设置,用于插接配合在盒体上的缺口(13)内;所述端子引脚端(31)露在插孔(24)外侧的部分呈二段弯折的Z字形;所述插孔(24)设置有上下两排,上下两排插孔(24)内的端子引脚端(31)分别朝中间方向弯折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使端子引脚端(31)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壳体(2)包括沿插接方向滑动配合的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所述接插槽(211)设置于前接部(21)的前端;所述卡槽(23)设置于后接部(22)的后端;所述插孔(24)包括设置于前接部(21)上的前孔(241)、设置于后接部(22)上的后插孔(24);所述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分别插接在后插孔(24)与前孔(241)内;所述连接端子(3)还包括设置于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之间的衔接部(32),所述衔接部(32)使端子引脚端(31)与端子插片端(33)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对远离时保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片端(33)靠近端子引脚端(31)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34);所述插孔(24)的开口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34)配合的限位槽(243);所述端子插片端(33)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孔(24)内壁挤压配合的凸块(35);所述凸块(35)朝向接插槽(211)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32)包括设置于端子插片端(33)上的第一衔接段(321)、设置于端子引脚端(31)上的第二衔接段(322);所述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沿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之间相对滑动的方向延伸,并沿延伸方向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所述接触段的长度大于前接部(21)与后接部(22)相对滑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均包括并排设置的上衔接片(3211)与下衔接片(3212);所述上衔接片(3211)与下衔接片(3212)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衔接段(321)的上衔接片(3211)与第二衔接段(322)的下衔接片(3212)之间、第一衔接段(321)的下衔接片(3212)与第二衔接段(322)的上衔接片(3211)之间均上下贴合叠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部(22)朝向前接部(2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腔(221);所述第一衔接段(321)与第二衔接段(322)于缓冲腔(221)内相互衔接;所述前接部(21)朝向后接部(22)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进缓冲腔(221)内的延伸部(212);所述延伸部(21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2121);所述缓冲腔(2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条(212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22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辅助端子(4);所述辅助端子(4)包括设置于后接部(22)上的辅助引脚端(41)、设置于前接部(21)上的辅助插片端(43)、设置于辅助引脚端(41)与辅助插片端(43)之间的分断部(42),所述分断部(42)又包括设置于辅助插片端(43)上的第一分段(421)、设置于辅助引脚端(41)上的第二分段(422);所述第一分段(421)与第二分段(422)之间同样上下贴合叠放形成接触段,且分断部(42)上形成的接触段长度小于衔接部(32)上形成的接触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部(22)的下端设置有延伸至接插槽(211)内的锁定件(222);所述锁定件(222)包括延伸片(2221)与倒扣(2222),所述前接部(21)上设置有供延伸片(2221)穿过的穿孔(213),所述倒扣(2222)设置于延伸片(2221)的端部上;所述接插槽(211)的侧壁上设置有阻尼块(2111)。
CN202010555129.4A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Active CN111883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129.4A CN111883963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129.4A CN111883963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963A CN111883963A (zh) 2020-11-03
CN111883963B true CN111883963B (zh) 2022-01-18

Family

ID=7315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5129.4A Active CN111883963B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96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41353U (de) * 1965-02-03 1966-06-30 Plessey Co Ltd Elektrischer anschluss.
US5120231A (en) * 1989-03-16 1992-06-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circuit apparatus
CN2490789Y (zh) * 2001-06-26 2002-05-08 郑清吉 电路装置的防水壳体
WO2010100778A1 (ja) * 2009-03-05 2010-09-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102117975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盒
CN208045866U (zh) * 2018-03-08 2018-11-02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接式空接连接器
CN209963406U (zh) * 2017-02-16 2020-01-17 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积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41353U (de) * 1965-02-03 1966-06-30 Plessey Co Ltd Elektrischer anschluss.
US5120231A (en) * 1989-03-16 1992-06-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circuit apparatus
CN2490789Y (zh) * 2001-06-26 2002-05-08 郑清吉 电路装置的防水壳体
WO2010100778A1 (ja) * 2009-03-05 2010-09-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102117975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盒
CN209963406U (zh) * 2017-02-16 2020-01-17 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积木
CN208045866U (zh) * 2018-03-08 2018-11-02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接式空接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963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1849C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JP262686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44074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defined plug-in sequence
CN1165590A (zh) 电接插件、壳体和端子
CN101120485A (zh) 带有配合保护的插塞接头
US20070099520A1 (en) Connecting terminal
CN211655155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6716729A (zh) 连接器
KR20070032896A (ko) 전선 접속용 커넥터
CN110197980A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US5921808A (en) Ribbon cable plug-in connector
CN101562293B (zh) 连接器
US20070141884A1 (en) Device for a precise contact guidance in card edge connectors
CN111883963B (zh) 一种应用于盒体接线的连接器以及盒体
CN106356653A (zh) 插塞连接器和用于其的变形工具
JP2001244019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938687B2 (en) Compact stacke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481623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6205700B1 (en) Module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daughter card to a back plane
CN206640038U (zh) 插座连接器
US6780063B2 (en) Wire connected modular jack and assembling method
KR101617330B1 (ko) 와이어 분리 성능이 향상된 포크인 커넥터
CN206379533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CN20143026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2304006U (zh) 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以及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nnector and box body for box body wir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Wenzhou Leqing Sub branch

Pledgor: WENZHOU JIATE AUTO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945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