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568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568B
CN111883568B CN202010760605.6A CN202010760605A CN111883568B CN 111883568 B CN111883568 B CN 111883568B CN 202010760605 A CN202010760605 A CN 202010760605A CN 111883568 B CN111883568 B CN 111883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uting
display panel
trace
interlayer di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06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568A (zh
Inventor
许传志
谢正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06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所述第二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小于所述第一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所述第二走线组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连接形成第一复合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连接形成第二复合走线,所述第一复合走线和所述第二复合走线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走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走线的投影不重合。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在减小走线电阻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领域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面板以及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器件的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面板中的主流。目前对显示面板的走线电阻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走线电阻越小越好,然而显示面板布线空间有限,使得相邻走线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在减小走线电阻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所述第二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小于所述第一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所述第二走线组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连接形成第一复合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连接形成第二复合走线,所述第一复合走线和所述第二复合走线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走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走线的投影不重合。
另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四走线的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三走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第一走线的投影和第二走线的投影不重合,从而确保了相邻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各个部分的间距均被增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另外,所述第三走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走线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四走线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走线宽度。通过增大第一部分的宽度,能够减小第三走线的电阻,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走线电阻。
另外,所述第四走线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走线之间,所述第四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走线宽度。通过增大第三部分的宽度,能够减小第四走线的电阻,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走线电阻。
另外,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不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膜和层间介质膜,所述绝缘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三走线、所述层间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绝缘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四走线,所述第二走线组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四走线,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另外,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膜和层间介质膜,所述绝缘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走线组、所述层间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绝缘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走线组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走线或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或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另外,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一走线组、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第二走线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一走线或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或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另外,还包括保护膜,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走线组和所述第二走线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保护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另外,所述第一复合走线的第一走线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复合走线总长度的1/2;所述第二复合走线的第一走线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复合走线总长度的1/2。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方阻较小的第一走线作为第一复合走线的一部分,方阻较小的第二走线作为第二复合走线的一部分,能够降低第一复合走线和第二复合走线的方阻,从而使显示面板的走线电阻减小;若第一复合走线整体均为第一走线、第二复合走线整体均为第二走线,则相邻的第一走线和相邻的第二走线会因走线间距较小(假设此种情况相邻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间距均为L)而导致“显示画面出现彩晕、走线产生络合物”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将第四走线作为第一复合走线的一部分,第三走线作为第二复合走线的一部分,且在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第一走线的投影与第二走线的投影不重合,由于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均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不同层设置,使得相邻的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均变为“2L+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的线宽”,从而增大了相邻的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避免了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可行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100,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阵列基板1、在阵列基板1上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组2和第二走线组3,第二走线组3内走线的方阻小于第一走线组2内走线的方阻;第二走线组3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第一走线组2包括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第一走线31和第四走线22连接形成第一复合走线A,第二走线32和第三走线21连接形成第二复合走线B,第一复合走线A和第二复合走线B沿第一预设方向X依次交替设置,且在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X的平面上,第一走线31的投影与第二走线32的投影不重合。
具体的说,阵列基板1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备而成,例如:由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均为以钛-铝-钛为材质的复合结构,叠层钛-铝-钛结构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的厚度为700纳米至800纳米,此种结构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导电性强、方阻小,能够更为快速的释放显示面板100电容的存储电荷,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同层设置,因此在显示面板100的制程中,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是同时制备的;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均为以钼为材质的单层结构,单层钼结构的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的厚度为200纳米至300纳米,此种厚度范围的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能够有效减薄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将方阻较小的第一走线31作为第一复合走线A的一部分,方阻较小的第二走线32作为第二复合走线B的一部分,能够降低第一复合走线A和第二复合走线B的方阻,从而使显示面板100的走线电阻减小;若第一复合走线A整体均为第一走线31、第二复合走线B整体均为第二走线32,则相邻的第一走线31和相邻的第二走线32会因走线间距较小(假设此种情况相邻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的间距均为L)而导致“显示画面出现彩晕、走线产生络合物”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将第四走线22作为第一复合走线A的一部分,第三走线21作为第二复合走线B的一部分,且在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X的平面上,第一走线31的投影与第二走线32的投影不重合,由于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均与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不同层设置,使得相邻的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之间的间距均变为“2L+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的线宽”,增大了相邻的第一走线31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第二走线32之间的间距,避免了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见图1,在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X的平面上,第四走线22的投影与相邻的第三走线2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第一走线31的投影和第二走线32的投影不重合,从而确保了相邻的第一走线31和第二走线32的各个部分的间距均被增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第三走线21包括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12,在第一预设方向X上,第一部分211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走线31之间,第二部分212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四走线22之间,第一部分211的走线宽度大于第二部分212的走线宽度。具体的说,在平行于阵列基板1的平面上,相邻的第一部分211之间间隔设置第一走线31,由于第一部分211与第一走线31不同层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一部分211之间的间距较大,通过增大第一部分211的宽度,能够减小第三走线21的电阻,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走线电阻。此外,由于第二部分212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四走线22之间,为了避免第二部分212的走线宽度加宽后与第四走线22接触,因此不加宽第二部分212的走线宽度,确保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211的走线宽度优选为加宽至第二部分212走线宽度的两倍,也即第一部分211的阻值降低为原先的一半,从而能够在确保相邻的第一部分211不会接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显示面板100的走线阻值。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第四走线22包括第三部分221和第四部分222,在第一预设方向X上,第三部分221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32之间,第四部分2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部分212之间,第三部分221的走线宽度大于第四部分222的走线宽度。具体的说,在平行于阵列基板1的平面上,相邻的第三部分221之间间隔设置第二走线32,由于第三部分221与第一走线31不同层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三部分221之间的间距较大,通过增大第三部分221的宽度,能够减小第四走线22的电阻,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走线电阻。此外,由于第四部分2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部分212之间,为了避免第四部分222的走线宽度加宽后与第二部分212接触,因此不加宽第四部分222的走线宽度,确保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221的走线宽度优选为加宽至第四部分222走线宽度的两倍,也即第三部分221的阻值降低为原先的一半,从而能够在确保相邻的第三部分221不会接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显示面板100的走线阻值。
请一并参见图1及图4,图4为本发明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不同层设置,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绝缘膜4和层间介质膜5,绝缘膜4设置在阵列基板1上且覆盖第三走线21、层间介质膜5设置在绝缘膜4远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且覆盖第四走线22,第二走线组3设置在层间介质膜5远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还包括第一通孔10,第一通孔10自层间介质膜5延伸至第三走线21,且第一通孔10贯穿层间介质膜5和绝缘膜4,第一走线31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10内,以使第二走线32与第三走线21连接;还包括第二通孔20,第二通孔20自层间介质膜5延伸至第四走线22,且第二通孔20贯穿层间介质膜5,第一走线31部分设置在第二通孔20内,以使第一走线31与第四走线22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走线31与第四走线22连接形成第一复合走线A,第二走线32和第三走线21连接形成第二复合走线B。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第二走线32与第四走线22连接、第一走线31与第三走线21连接,本实施并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绝缘膜4的材质可以为氧化硅或氮化硅,绝缘膜4的厚度范围为110至130纳米,优选为120纳米。
本实施方式中,层间介质膜5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层间介质膜5用于隔离显示面板100上其他区域的第三走线21和第四走线22,起到绝缘的作用,并能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寄生电容,避免显示面板100因寄生电容过大而发生整体功耗增加、信号产生延迟的现象。
请一并参见图5及图6,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同层设置,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绝缘膜4和层间介质膜5,第一走线组2、绝缘膜4、层间介质膜5和第二走线组3在阵列基板1上层叠设置;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通孔30,通孔30自层间介质膜5延伸至第三走线21或第四走线22,且通孔30贯穿层间介质膜5和绝缘膜4,第一走线31或第二走线32部分设置在通孔30内,以使第一走线31与第四走线22连接,或第二走线32与第三走线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同层设置,因此在显示面板100的制程中,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是同时制备的,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均属于M1金属膜。从图6中可以看出,第一走线31与第三走线21均在区域S1内,S1区域内的第一走线31与第三走线21沿第一预设方向X依次交替设置;第二走线32与第四走线22均在区域S2内,S2区域内的第二走线32与第四走线22沿第一预设方向X依次交替设置。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同层设置,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介质膜5,第一走线组2、层间介质膜5和第二走线组3在阵列基板1上层叠设置;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通孔30,通孔30自层间介质膜5延伸至第三走线21或第四走线22,且通孔30贯穿层间介质膜5,第一走线31或第二走线32部分设置在通孔30内,以使第一走线31与第四走线22连接,或第二走线32与第三走线21连接。从图7中可以看出,第三走线21与第四走线22均属于M2金属膜。
请参见图8,为本发明再一个可行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保护膜6,阵列基板1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一走线组2和第二走线组3均设置在第一区域11,保护膜6设置在第二区域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膜6为平坦化层,可以为压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形成的有机层。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区域11(即绑定区),在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刻蚀绑定区处的保护膜6以暴露保护膜6下方的第一复合走线A和第二复合走线B,再将FPC固定于绑定区,从而使得FPC能够与显示面板100的走线连接,确保FPC的性能不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走线31的长度为第一复合走线A总长度的1/2;第二走线32的长度为第二复合走线B总长度的1/2。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尽量减小第一复合走线A和第二复合走线B的阻值。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显示装置可以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中,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设备中。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所述第二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小于所述第一走线组内走线的方阻;
所述第二走线组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第三走线和第四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连接形成第一复合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连接形成第二复合走线,所述第一复合走线和所述第二复合走线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走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走线的投影不重合;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四走线的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三走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第三走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走线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四走线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走线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走线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走线之间,所述第四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走线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不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膜和层间介质膜,所述绝缘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三走线、所述层间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绝缘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四走线,所述第二走线组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四走线,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
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膜和层间介质膜,所述绝缘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走线组、所述层间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绝缘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走线组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膜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或所述第四走线,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走线或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或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一走线组、所述层间介质膜和所述第二走线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层叠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层间介质膜延伸至所述第三走线,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层间介质膜,所述第一走线或所述第二走线部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连接,或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走线组和所述第二走线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保护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复合走线总长度的1/2;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复合走线总长度的1/2。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760605.6A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83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605.6A CN111883568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605.6A CN111883568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68A CN111883568A (zh) 2020-11-03
CN111883568B true CN111883568B (zh) 2022-10-21

Family

ID=7320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0605.6A Active CN111883568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5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888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11627965A (zh) * 2020-05-26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52832A (ja) * 2018-03-06 2019-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888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11627965A (zh) * 2020-05-26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68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428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130950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12130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put-sensing member
CN10784564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851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07435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824259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47356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860246B (zh)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201349049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EP4060744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0745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626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002227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设备
US1137249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359873B2 (en) Touch display screen
CN111883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093184A (ko) 유기발광 표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1520435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73942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56696B1 (ko) 표시장치
CN111403467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26290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161361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98469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