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8894B -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8894B
CN111878894B CN202010476683.3A CN202010476683A CN111878894B CN 111878894 B CN111878894 B CN 111878894B CN 202010476683 A CN202010476683 A CN 202010476683A CN 111878894 B CN111878894 B CN 111878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fresh air
air
fan
judging wh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6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8894A (zh
Inventor
蔡艳芳
王海胜
张伟
殷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66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8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88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109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53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8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8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66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工作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新风机及启动何种运行模式的同时,如何避免因用户误操作导致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新风机仍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该协同控制方法在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前,增设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并且当用户操作指令为不运行新风机时,再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是否强制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这样既给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自动强制启动新风机,解决了误操作造成新风机闲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者协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Description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在居室内除了安装空调器来调节温度湿度外,新风机也逐渐成为标配电器。
目前,空调器和新风系统彼此独立工作,各自都配备了控制器。由于空调器和新风系统某些功能相同,存在相同功能同时启动的可能性,这样一方面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此,公开号为CN10770228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在空调的运行过程中,检测室内空气洁净度,并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洁净度是否小于预设值;S20,当所述室内空气洁净度小于预设值时,启动新风机运行,形成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正负压力差;步骤S31,当所述正负压力差为正向压力差时,检测室外空气洁净度,并判断室外空气洁净度是否大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步骤S32,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大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将室外空气引进室内;步骤S33,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小于或等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将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切换为负向运行,以将室内空气抽向室外。步骤S34,当所述正负压力差为负向压力差时,检测室外空气洁净度,并判断室外空气洁净度是否大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步骤S35,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大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将室外空气引进室内;步骤S36,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小于或等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停止新风机运行。步骤S40,当所述室内空气洁净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检测室外空气洁净度,并判断室外空气洁净度是否大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步骤S50,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大于或等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将室外空气引进室内;步骤S60,当室外空气洁净度小于室内空气洁净度时,停止新风机运行。
这种控制方法通过比较室内空气洁净度与各自预设值之间以及室内外空气洁净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新风气运行。然而,这种控制方法并未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新风机以及运行何种模式的机会,当然单纯提供自主选择机会也会存在因误操作导致新风机始终处于停机闲置状态的问题,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新风机仍处于闲置状态。
因此,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新风机及启动何种运行模式的同时,避免因用户误操作导致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新风机仍处于闲置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在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新风机及启动何种运行模式的同时,避免因用户误操作导致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新风机仍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若收到,则根据所述操作指令,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没收到,则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为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的1.5-5倍。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包括CO2、VOC和甲醛的浓度。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室内的烟雾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烟雾量阈值;若是,则启动排风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判断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温差阈值;若是,则启动全热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判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达到第一室外超标阈值;若否则启动旁通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的步骤,若是则判断所述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达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所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室外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微正压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启动内循环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为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2-4倍。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包括CO2、VOC和PM2.5的浓度。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包括:全热模式、微正压模式、旁通模式、内循环模式、排风模式和新风模式。
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若收到,则根据所述操作指令,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没收到,则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
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在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前,增设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并且当用户操作指令为不运行新风机时,再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是否强制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这样既给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自动强制启动新风机,解决了误操作造成新风机闲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者协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是,在“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的步骤之前,所述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室外空气内有毒物质的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若是,则关闭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返回判断室外空气内有毒物质的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否则,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上述的协同控制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具有上述协同控制方法的全部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拆除箱盖后图1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7分别为图1中新风机的全热模式、排风模式、旁通模式、内循环模式和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
10为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另一协同控制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
其中,图1-7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C箱体、Vit1室内进风口、Vot1室内进风口、Vit2室外进风口、Vot2室外进风口、P箱盖、EH全热换热器、Fi内风机、Fo外风机、F1第一过滤网、Fm除甲醛模块、F2第二过滤网、Sv1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2第二自动风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控制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下面首先结合图1至3来简单的介绍新风机的具体结构其中,图1为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拆除箱盖后图1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分别为图1中新风机的全热模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新风机的结构时所采用的方位词“内、外、左和右”是以新风机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为基准来设定的,新风机靠近室内侧为内侧,靠近室外侧为外侧,当读者以面朝内背朝外观察新风机时,位于读者左手侧的为左侧,位于读者右侧的为右侧。本文为了便于说明新风机的结构而设定了这些方位词,可以理解,这些方位词的设定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3,新风机包括箱体C和箱盖P,箱体C和箱盖P盖合后可拆卸连接形成腔体。箱体C的内立板上开设了室内进风口Vit1和室内出风口Vot1,其外立板上开设了室外进风口Vit2和室外出风口Vot2,箱体C中部安装了全热换热器EH,全热换热器EH密封紧贴箱体C的右立板,全热换热器EH和箱体C的左立板之间的间隔处安装了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以便全热换热器EH和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将箱体分割为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
内部区域被再次分割为内左侧部区域和内右侧部区域,其中,室内出风口Vot1开设于内左侧部区域的内立板上,内左侧部区域安装了内风机Fi,内风机Fi的排风口与室内出风口Vot1连通,在内风机Fi的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Vit1之间安装了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内风机Fi的进风口可以选择性地与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一通风通道或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连通。室内进风口Vit1开设于位于内右侧部区域的内立板上,室内进风口Vit1可以选择性地与全热换热器EH的第二换热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或者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连通。
同样,外部区域被分割为外左侧部区域和外右侧部区域,其中,室外出风口Vot2开设于位于外左侧部区域的外立板上,外左侧部区域安装了外风机Fo,外风机Fo的排风口与室外出风口Vot2连通,外风机Fo的进风口可以选择性地与全热换热器EH的第二换热通道、第二通风通道或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连通,室外进风口Vit2开设于位于外右侧部区域的外立板上,室外进风口Vit2可以选择性地与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或者第一通风通道连通。
进一步,新风机还包括第一过滤网F1、第二过滤网F2、除甲醛模块Fm、除菌模块和负离子模块;其中,第一过滤网F1和除甲醛模块Fm内外叠加后安装于内部区域并位于全热换热器EH和第一自动风门机构Vs1的内侧,以便对进入新风机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并除甲醛处理。第二过滤网F2安装于室外进风口Vit2和全热换热器EH之间,以便对进入新风机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除菌模块和负离子模块安装于内风机Fi的排风口处,用于给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菌和负离子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和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通过空气质量检测盒子-空气卫士来检测,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通信传输至控制器,空气卫士自动监测的空气质量包括:温度、湿值,PM2.5浓度值、CO2浓度值和/或甲醛浓度值。
新风机工作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的开启或关闭,来调整气流的流向,以便形成不同的运行模式,接下来结合图3-7,来详细的说明新风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图3-7分别为图1中新风机的全热模式、排风模式、旁通模式、内循环模式和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为了提高可读性,本文在下表中列出了新风机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第二通风口的工作状态,表中符号“×”代表关闭,符号“√”代表开启。
Figure GDA0003959986870000071
1.全热模式
参见图3,控制器开启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并启动内风机Fi和外风机Fo,进入新风机的全热模式。全热模式下:室内空气沿室内进风口Vit1→第一过滤网F1→除甲醛模块Fm→第一换热通道→外风机Fo→室外出风口Vot2的顺序流到室外;与此同时,室外空气沿室外进风口Vit2→第二过滤网F2→第二换热通→→→道第一过滤网F1内风机Fi除菌模块→负离子模块→室内出风口Vot1的顺序流道室内。
2.排风模式
参见图4,控制器开启全热换热器EH的第二通风通道,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孔口,并启动外风机Fo,进入新风机的排风模式。排风模式下:室内空气沿室内进风口Vit1→第一过滤网F1→除甲醛模块Fm→第二通风通道→外风机Fo→室外出风口Vot2的顺序流到室外。
3.旁通模式
参见图5,控制器开启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二自动风机构的通风口,并启动内风机Fi和外风机Fo,进入新风机的旁通模式。在旁通模式下:室内空气沿室内进风口Vit1→第一过滤网F1→除甲醛模块Fm→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外风机Fo→室外出风口Vot2的顺序流到室外;与此同时,室外空气沿室外进风口Vit2→第二过滤网F2第→一通风通道→内风机Fi→除菌模块→负离子模块→室内出风口Vot1流到室内。
4.内循环模式
参见图6,控制器开启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和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并启动内风机Fi进入新风机的内循环模式。在内循环模式下:室内的空气沿室内进风口Vit1→第一过滤网F1→除甲醛模块Fm→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内风机Fi→除菌模块→负离子模块→室内出风口Vot1的顺序回流至室内。
5.微正压模式
微正压模式的工作示意图与图3中全热模式相似,区别仅在于全热换热器EH的通道开启方式不同,理解微正压模式时可参考图3。控制器开启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并开启内风机Fi和外风机Fo进入微正压模式。在微正压模式下:室内的空气沿室内进风口Vit1→第一过滤网F1→除甲醛模块Fm→第一通风通道→外风机Fo→室外出风口Vot2流到室外;与此同时,室外的空气沿室外进风口Vit2→第二过滤网F2→第二通风通道→内风机Fi→除菌模块→负离子模块→室内出风口Vot1流到室内。
6.新风模式
参见图7,控制器开启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通风通道,关闭全热换热器EH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一自动风门机构Sv1的通风口和第二自动风门机构Sv2的通风口,并启动内风机Fi进入新风机的新风模式。新风模式下:室外的空气沿室外进风口Vit2→第二过滤网F2→第一通风通道→内风机Fi→除菌模块→负离子模块→室内出风口Vot1流到室内。
根据前面的介绍对新风机的六种运行模式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参考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该协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S100、在空调器开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
若收到,则根据操作指令,选择性地进入步骤S200或者S300;
步骤S200、启动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
步骤S300、保持新风机关机;
步骤S400、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0,若否,则返回步骤S400。
步骤S600,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
若没有收到,则进入步骤S500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0,否则返回步骤S500。
与现有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增设了用户自主选择步骤,优选根据用户选定的操作指令来控制新风机启动并进入选定的运行模式,在没收到用户指令的情况下才进入自动控制模式。
另外,当用户指令为不启动新风机时,该协同控制方法还进一步自动判断室内空气质量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的大小关系,且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第二室内超标阈值是指在没有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情况下自动进入控制模式时的预设的空气质量参数是否超标的参考值,当室内空气参数大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时再强制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
实际使用时,有些用户尤其是老人为了省电在室内空气质量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也会设定不启动新风机,或者是孩子拿到遥控器后将误操作设定了不启动新风机的操作指令,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强制自动启动新风机,从而在给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启动新风机以及启动何种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可避免因用户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室内环境严重污染情况下新风机仍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调器和新风机协同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下面参照图9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的详细步骤。
参见图9,本发明的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和新风机的控制指令集成于控制板,该控制板可以为传统的按钮式控制板、触摸式控制板或者是手机APP应用程序,控制板上设置了新风机的各运行模式,用户只需选定运行模式即可启动新风机工作并进入选定的运行模式。例如:用户在控制板上选定了全热模式,控制器收到这条操作指令后启动新风机开机并进入全热模式,如果用户在控制板上选定新风机不运行按钮时,控制器接收到这条控制指令后根据新风机目前的工作状态加以调整,例如新风机的当前工作为关机时,维持新风机的关机状态,如果新风机当前处于工作状态时则控制新风机关机。
若收到,则根据操作指令,选择性地进入步骤S200或者S300;
步骤S200、启动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
如前面提到的,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包括排风模式、全热模式、旁通模式、内循环模式、微正压模式和新风模式,可以理解,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取决于其具体结构,本发明中协同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包括上述所有运行模式的新风机,还可以适用于仅包括其中2-3个上述运行模式的新风机。
步骤S300、保持新风机关机。
步骤S400、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0,若否,则返回步骤S400。
若没有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则进入步骤S500
步骤S500、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0,否则返回步骤S500。
步骤S600、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
本发明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主要是指CO2、VOC和甲醛的浓度,空调器的控制器内预设了这三项室内空气质量参数的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和第二室内超标阈值,且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在步骤S400和S500中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或第二室内超标阈值时,这三项参数中至少一项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第一室内超标阈值,或者是两项参数大于或等于各自的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第一室内超标阈值,也可以是是三项参数都要大于或等于各自的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具体判断标准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设定。当然,室内空气参数也并不仅限于CO2、VOC和甲醛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还可以包括其他可以用于表征室内空气质量参数的指标。
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中引入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和第二室内超标阈值并且限定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的目的在于,当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尤其是严重至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时,控制器强制控制新风机开机并进入根据应用场景自动确定运行模式,如此可避免背景技术中记载的因误操作或其他原因用户设定新风机不开机,造成室内空气质量污染严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调器和新风机协同工作的智能化水平。第一室内超标阈值优选地可以为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的1.5-5倍。当然,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和第二室内阈超标阈值之间的具体倍数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及新风机的性能参数、应用场景来确定。
步骤S600,启动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新风机的运行模式。
继续参见图2,步骤S600具体包括:
步骤S601、启动新风机。
步骤S602、判断室内烟雾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烟雾量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3,否则进入步骤S604。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预设了烟雾量阈值,具体数值大小可根据新风机的性能参数、室内面积和格局等因素来确定。室内的烟雾量可以通过烟雾检测仪来采集,在以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比较烟雾量和预设的烟雾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比较结果来执行步骤S603或S604。
步骤S603、启动排风模式并返回步骤S100。
步骤S604、判断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5,否则进入步骤S606。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环境温度可以由安装于室外机上的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再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器,同样室内环境温度可以由安装于室内机上的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再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实际温差并求绝对值,再比较温差绝对值和控制器预设的温差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通常情况下该温度阈值可以3℃-5℃,当然,温度阈值并不限定于这一具体数值,其取值取决于新风机的功率等性能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新风机性能参数来设定。
进一步,需要强调的是,是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差的绝对值△T,即△T=|T内-T外|,△T必须是通过计算10分钟内空气卫士传过来的室内温度值的平均值一直稳定在某个数值上下10%的误差范围内,才把数据传给控制器,单位为摄氏度℃。
步骤S605、启动全热模式并返回步骤S100。
步骤S606、判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外超标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S607,否是进入步骤S608。
步骤S607、启动旁通模式并返回步骤S100。
步骤S608、判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外超标阈值,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大于第一室外超标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09,否则进入步骤S6010。
步骤S609、启动内循环模式并返回步骤S100。
步骤S6010、启动微正压模式并返回步骤S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主要是指CO2、VOC和PM2.5的浓度,空调器的控制器内预设了这三项室外空气质量参数的第一室外超标阈值和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并使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大于第一室外超标阈值,优选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可以为第一室外超标阈值的2-4倍。
在步骤S606和S608中判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外超标阈值/第二室外超标阈值时,这三项参数中至少一项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外超标阈值/第一室外超标阈值,或者是两项参数大于或等于各自的第一室外超标阈值/第一室外超标阈值,也可以是是三项参数都要大于或等于各自的第一室外超标阈值/第一室外超标阈值,具体判断标准可以根据新风机的性能参数和应用场景来设定。当然,室外空气参数也并不仅限于CO2、VOC和PM2.5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还可以包括其他可以用于表征室外空气质量参数的指标。
为了提高协同控制方法的实施安全性,本发明在图9中协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协同控制方法,参见图10,这种协同控制方法与图9基本相同,只是当收到用户操作指令后选择性地进入步骤S200或S300的步骤之前,另一种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01,判断室外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若是则进入步骤S102关闭空调器,保持新风机关机并返回步骤S101,否则选择性的进入步骤S200或S300。
这种协同控制方法中室外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包括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该控制方法预设各种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的放射性元素的最大允许量,通过放射性元素量检测仪器来采集室外的放射性元素的实际量,将该实际量与预设的最大允许量进行比较,如果实际量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时,则关闭空调器关机、保持新风机的关机状态并返回步骤S101。这样当发生如核泄漏等严重灾害时,可防止室外的有害物质通过空调器或新风机进入室内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本发明的协同控制方法的实施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上述协同控制方法。这个控制器既可以是一个独立设置的控制器,也可以是空调器或新风机的控制器上的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是部分功能由空调器的控制器实现、部分功能由新风机的控制器来实现的一个虚拟控制器,其具体物理形式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开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
若收到,则根据所述操作指令,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
若没收到,则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室内超标阈值,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新风机并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否则继续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
“基于场景自动确定所述新风机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室内烟雾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烟雾量阈值;
若是,则启动排风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判断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温差阈值;若是,则启动全热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判断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达到第一室外超标阈值;
若否,则启动旁通模式并返回判断“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若是则判断所述室外空气质量参数是否达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所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室外超标阈值;
若是,则启动内循环模式并返回判断“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否则启动微正压模式并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针对新风机的操作指令”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为所述第二室内超标阈值的1.5-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包括CO2、VOC和甲醛的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外超标阈值为所述第一室内超标阈值2-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包括CO2、VOC和PM2.5的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阈值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包括:全热模式、微正压模式、旁通模式、内循环模式、排风模式和新风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的步骤之前,所述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室外空气内有毒物质的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
若是,则关闭所述空调器,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返回判断室外空气内有毒物质的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允许量;
否则,选择性地启动所述新风机并执行用户选定的运行模式或者保持所述新风机关机并判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室内超标阈值。
9.一种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协同控制方法。
CN202010476683.3A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878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683.3A CN111878894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PCT/CN2021/082109 WO2021223532A1 (zh) 2020-05-29 2021-03-22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683.3A CN111878894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8894A CN111878894A (zh) 2020-11-03
CN111878894B true CN111878894B (zh) 2023-03-28

Family

ID=7315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683.3A Active CN111878894B (zh) 2020-05-29 2020-05-29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8894B (zh)
WO (1) WO20212235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592A (zh) * 2020-02-12 2021-08-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全热新风机的运行控制方法
CN111878894B (zh) * 2020-05-29 2023-03-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CN112944540B (zh) * 2021-03-31 2022-08-30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5117A (zh) * 2021-06-11 2021-10-0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0754A (zh) * 2021-11-26 2022-03-0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543173B (zh) * 2022-02-25 2023-09-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4963389B (zh) * 2022-06-07 2023-12-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6010A (en) * 1997-06-27 1999-11-02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t air quality maintenance system and method
CN1808006B (zh) * 2005-01-20 2010-05-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换气连动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070008200A (ko) * 2005-07-13 2007-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 및 그 운전제어방법
CN101464027A (zh) * 2007-12-21 2009-06-24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外空气交换系统
CN102121740A (zh) * 2010-01-12 2011-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01839536A (zh) * 2010-01-19 2010-09-22 深圳市德泰法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的方法、相应的制冷系统及控制器
CN102434947A (zh) * 2011-09-23 2012-05-02 北京富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的新风换气机
CN104180464B (zh) * 2014-08-11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与空调器联动控制方法
CN204678616U (zh) * 2015-05-23 2015-09-30 广州科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探测探头的全热交换机
CN106500270B (zh) * 2016-11-09 2019-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空调
CN106969469B (zh) * 2017-04-07 2019-11-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KR102031650B1 (ko) * 2018-02-07 2019-11-27 주식회사 티젠 전열교환기 무선 연동으로 오염표시 기능을 갖는 환기시스템
CN109827298B (zh) * 2019-01-25 2020-10-09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的智能控制方法和新风机系统
CN111878894B (zh) * 2020-05-29 2023-03-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532A1 (zh) 2021-11-11
CN111878894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8894B (zh)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CN107152744B (zh) 换气装置
KR102056470B1 (ko) 실내 환경 제어 시스템
KR102026341B1 (ko) 폐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20130019427A (ko) 환기 공조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8302685B (zh) 具有内部空气的循环、排出和吸入功能的空气循环系统
KR100928047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전자동 공기조화기
KR20190127330A (ko) 환기시스템 및 그에 의한 환기방법
KR102075130B1 (ko) 신속 배연기능을 구비한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KR101965126B1 (ko) 미세먼지 제거기능을 가지는 벽부설치 급배기 일체형 환기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190012295A (ko) 공간 환기 제어 시스템
KR200461855Y1 (ko) 환기 시스템
JP6982727B2 (ja) 熱交換型換気扇の制御方法
KR100667230B1 (ko) 제상 댐퍼를 갖는 폐열회수 장치 및 제상 제어 방법
CN209763398U (zh) 供气系统
KR20190114466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2020118420A (ja) 換気システム
KR100667228B1 (ko)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KR20200127508A (ko) 실내 공기질 관리를 위한 지능형 공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20190071585A (ko) 급기 시스템 및 급기 방법
KR102371835B1 (ko) 퍼지모드를 갖는 환기장치
KR102397618B1 (ko) 자연환기방식과 기계환기방식이 결합된 하이브리드 환기장치
KR100845836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운영방법
KR100741746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KR20210006608A (ko) 팬 분리형 렌지후드를 이용한 세대환기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