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8317B -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 Google Patents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8317B
CN111878317B CN202010737766.3A CN202010737766A CN111878317B CN 111878317 B CN111878317 B CN 111878317B CN 202010737766 A CN202010737766 A CN 202010737766A CN 111878317 B CN111878317 B CN 111878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umn
wind power
supporting part
power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77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8317A (zh
Inventor
裴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ul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ul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ul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7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3814B/zh
Priority to CN202110487008.5A priority patent/CN113250229A/zh
Priority to CN202010737766.3A priority patent/CN111878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8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8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8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8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5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ffshore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部设有可收缩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底部设有固定锚,所述安装柱的上下部的外壁均固定的设有支撑板,所述安装柱的外壁安装有支撑架;本发明的支撑柱设置成可收缩的形式,在运输过程中不占用空间,安装时在支撑柱中泵水和气即可形成支撑柱体,在水面以下进行支撑,降低整体的重心,提高稳定性,并且根据其水和气的比例可以调节整个桩体的高度,适应潮汐,安装柱和支撑架之间也是柔性连接可以在海浪中保持稳定性,降低风电塔本身的摇晃,提高稳定性和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日趋紧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的来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海域面积辽阔,蕴含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是在近海区域发展风电,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近海风电不同于内陆风电,其塔架基础的施工难度大,易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同时,现有的近海风电存在制造安装周期长、固定困难等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在内陆制造风电塔架及其基础,在港口将风电塔架和基础总装成能浮于海面的单个浮体,将这些浮体拖曳至风电场进行安装。传统风电塔架形式多为桩基础或重力式基础,而这些传统风电塔架基础的海上施工和安装费用较高并且安装工程量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近海风电塔架基础进行改进。
因此,申请号为CN201510584627.0的发明公开一种充气运输水压桩固定式海上风电塔架基础,方便运输和安装,减少制造工程量和安装工程量、缩短工期,确保风电场尽快并网发电,但是,这种塔架基础仍需要混凝土的浇筑等作业形成固定的桩柱进行支撑,施工时不仅会对海水环境造成影响,且后期拆除仍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部设有可收缩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底部设有固定锚,所述安装柱的上下部的外壁均固定的设有支撑板,所述安装柱的外壁安装有支撑架,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
安装柱为不锈钢材质,在安装柱的外部设有防腐蚀涂层,安装柱整体呈一个柱型,在安装柱的外壁的上下部设有一个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架安装在安装柱的外围,并且在支撑架和支撑板之间填充了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中均填充有水,由于支撑板与上层缓冲囊、下层缓冲囊之间的接触面大,且是柔性连接的,可以有效的吸附晃动,安装柱的上方安装好风电塔后,在小幅度的浪的摇摆下,通过支撑架与安装柱之间的柔性连接,可以可靠的保证风电塔的平稳性,不会发生随浪的摇晃,或者在较大的浪下,尽可能的降低摇晃的幅度,而利用底部的固定锚可以使得装置固定的某一个范围内,不会进行漂移。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所述安装柱和密封罩中设有用于对所述内层支撑部、外层支撑部充水或气的泵组,当所述内层支撑部中充满水后所述内层支撑部的内侧形成线缆腔,所述外层支撑部位于所述内层支撑部的外侧。
为了方便在运输过程中将设备运输到海中,若使用较短的支撑柱,则无法达到好的降低重心的效果,若使用一节一节拼装的支撑柱,则安装较为困难,若使用较长的支撑柱,则在运输过程中对船只的要求较高,因此采用由高强度囊制成的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先对内层支撑部进行充水,内层支撑部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排水阀,在向内层支撑部充水之后,内层支撑部就由柔性向刚性转变,其轴线与风电塔的轴线重合,而外层支撑部中先充入气体,先支撑起来一个框架,然后再向外层支撑部中充入水,增加桩体的稳定性和降低整体重心,可以在释放水和充水来调整吃水深度,便于进行潮汐高度的调整,中间的线缆腔用于盛放信号线缆。
优选的,所述内层支撑部的内部设有竖向分布的水腔膜,所述水腔膜呈蜂窝状分布,所述水腔膜的内侧形成水腔,所述外层支撑部的内侧设有空气腔和容纳腔,所述水腔和容纳腔分别连接在所述泵组的泵气端和泵水端。
通过竖向且呈蜂窝状分布的水腔膜,可以增加内层支撑部的刚性,抗弯能力好,利用泵组向空气腔中泵气,支撑起来,再利用泵组向容纳腔中泵水,当泵水量到达一定量时,整个设备处于稳定的吃水状态,可以根据潮汐情况,来调节泵水和排水,以达到合适的吃水深度。
优选的,所述泵组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水泵通过分配阀与所述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管位于所述安装柱的下方,所述第二水泵位于所述密封罩的内部,所述密封罩的进水管连接在所述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水泵的排水管位于所述密封罩的外部。
泵组还包括有气泵,第一水泵通过分配阀和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连接中的水腔和容纳腔,向水腔和容纳腔中泵水,以将内层支撑部和外层支撑部撑起来,第二水泵在密封罩的内部,可以将水腔和容纳腔中的水排出,即可以控制整个装置的吃水深度,或者在拆除是排水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个位于所述安装柱外壁的第二支撑板和固定在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第二端的固定圈,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的外沿固定有若干个浮筒,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柱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安装柱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的环形凸缘。
利用若干个第二支撑板和固定圈组成支撑框体,在利用浮筒形成浮力进行支撑,由于浮筒位于外层,当外侧的波浪浮动时,支撑架随着波浪而运动,通过第二支撑板与安装柱之间的弧形接触面可以方便进行滑动,以形成中间稳定,而四周随波而动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安装柱的左右摇晃程度,仅进行上下方向的晃动,提高风电塔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活动间隙中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活动轴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浮球,所述密封罩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支撑轴同轴的转盘,所述活动轴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转盘由与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的电机驱动。
当波浪因风力而变大的时候,会造成装置的晃动更加明显,此时,由于活动杆一端的浮球随着波浪而飘动,因此会在活动轴的一端带来更大的位移量,当位移量超过一定值时,则会传输相应的信号给转盘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转盘以一定的转速转动,形成陀螺仪,在轴向上即可获得更加稳定的效果,以抵抗更大的晃动。
优选的,所述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均呈环形,所述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中设有呈环形的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沿所述支撑板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
利用环形的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可以很好的与支撑板贴合,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当某一侧产生波浪而发生上下的位移时,都会通过上层缓冲囊和下层缓冲囊的形变而进行缓冲,另外,通过缓冲圈形成较大的刚性,在形变的同时,提供更强的支撑性,利用缓冲腔上的通孔,可以增加缓冲圈的吸能能力,更加抑制波浪的浮动摇晃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下沿设有与所述浮球数量相同的螺旋桨,且所述螺旋桨与位于其相对一侧的所述活动轴上的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
当浪来的一侧的浮球飘起时,则相对一侧的螺旋桨会接收到信号而驱动,向着反方向而推动,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整个装置被推走,造成底部的牵引力过大。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沿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环,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向外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斜面。
风电塔安装在安装槽中,利用限位环以及支撑板上的斜面可以防止水在支撑板上堆积,进而一定长度上防止安装部位被浸泡而腐蚀。
优选的,所述外层支撑部的直径至少等于风电塔底部的直径。
这样可以增加支撑柱的支撑稳定性,提高整个装置的抗风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支撑柱设置成可收缩的形式,在运输过程中不占用空间,安装时在支撑柱中泵水和气即可形成支撑柱体,在水面以下进行支撑,降低整体的重心,提高稳定性,并且根据其水和气的比例可以调节整个桩体的高度,适应潮汐,安装柱和支撑架之间也是柔性连接可以在海浪中保持稳定性,降低风电塔本身的摇晃,提高稳定性和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且底部密封罩中的转盘转动可以提高整体的轴向稳定性,降低摇晃的幅度,进一步的增强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柱;101、安装槽;11、支撑板;111、限位环;12、上层缓冲囊;13、下层缓冲囊;201、线缆腔;21、内层支撑部;211、水腔;212、水腔膜;22、外层支撑部;221、空气腔;222、容纳腔;3、密封罩;31、转盘;4、支撑架;401、第二支撑板;402、活动间隙;403、固定圈;41、缓冲圈;411、缓冲腔;42、活动杆;421、活动轴;43、浮球;44、浮筒;45、螺旋桨;51、第一水泵;52、第二水泵;6、固定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6所示,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包括安装柱1,安装柱1的底部设有可收缩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密封罩3,密封罩3的底部设有固定锚6,安装柱1的上下部的外壁均固定的设有支撑板11,安装柱1的外壁安装有支撑架4,并位于两个支撑板11的内侧,支撑板11与支撑架4之间设有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
安装柱1为不锈钢材质,在安装柱1的外部设有防腐蚀涂层,安装柱1整体呈一个柱型,在安装柱1的外壁的上下部设有一个环形的支撑板11,支撑架4安装在安装柱1的外围,并且在支撑架4和支撑板11之间填充了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中均填充有水,由于支撑板11与上层缓冲囊12、下层缓冲囊13之间的接触面大,且是柔性连接的,可以有效的吸附晃动,安装柱1的上方安装好风电塔后,在小幅度的浪的摇摆下,通过支撑架4与安装柱1之间的柔性连接,可以可靠的保证风电塔的平稳性,不会发生随浪的摇晃,或者在较大的浪下,尽可能的降低摇晃的幅度,而利用底部的固定锚6可以使得装置固定的某一个范围内,不会进行漂移。
具体的,支撑柱包括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安装柱1和密封罩3中设有用于对内层支撑部21、外层支撑部22充水或气的泵组,当内层支撑部21中充满水后内层支撑部21的内侧形成线缆腔201,外层支撑部22位于内层支撑部21的外侧。
为了方便在运输过程中将设备运输到海中,若使用较短的支撑柱,则无法达到好的降低重心的效果,若使用一节一节拼装的支撑柱,则安装较为困难,若使用较长的支撑柱,则在运输过程中对船只的要求较高,因此采用由高强度囊制成的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先对内层支撑部21进行充水,内层支撑部21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排水阀,在向内层支撑部21充水之后,内层支撑部21就由柔性向刚性转变,其轴线与风电塔的轴线重合,而外层支撑部22中先充入气体,先支撑起来一个框架,然后再向外层支撑部22中充入水,增加桩体的稳定性和降低整体重心,可以在释放水和充水来调整吃水深度,便于进行潮汐高度的调整,中间的线缆腔201用于盛放信号线缆。
具体的,内层支撑部21的内部设有竖向分布的水腔膜212,水腔膜212呈蜂窝状分布,水腔膜212的内侧形成水腔211,外层支撑部22的内侧设有空气腔221和容纳腔222,空气腔221和容纳腔222分别连接在泵组的泵气端和泵水端。
通过竖向且呈蜂窝状分布的水腔膜212,可以增加内层支撑部21的刚性,抗弯能力好,利用泵组向空气腔221中泵气,支撑起来,再利用泵组向容纳腔222中泵水,当泵水量到达一定量时,整个设备处于稳定的吃水状态,可以根据潮汐情况,来调节泵水和排水,以达到合适的吃水深度。
具体的,泵组包括第一水泵51和第二水泵52,第一水泵51位于安装柱1上,第一水泵51通过分配阀与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连接,第一水泵51的进水管位于安装柱1的下方,第二水泵52位于密封罩3的内部,密封罩3的进水管连接在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的底部,第二水泵52的排水管位于密封罩3的外部。
泵组还包括有气泵,第一水泵51通过分配阀和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连接中的水腔211和容纳腔222,向水腔211和容纳腔222中泵水,以将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撑起来,第二水泵52在密封罩3的内部,可以将水腔211和容纳腔222中的水排出,即可以控制整个装置的吃水深度,或者在拆除是排水用。
具体的,支撑架4包括若干个位于安装柱1外壁的第二支撑板401和固定在若干个第二支撑板401第二端的固定圈403,若干个第二支撑板401之间形成活动间隙402,固定圈403的外沿固定有若干个浮筒44,第二支撑板401与安装柱1的接触面为弧面,安装柱1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401配合的环形凸缘。
利用若干个第二支撑板401和固定圈403组成支撑框体,在利用浮筒44形成浮力进行支撑,由于浮筒44位于外层,当外侧的波浪浮动时,支撑架4随着波浪而运动,通过第二支撑板401与安装柱1之间的弧形接触面可以方便进行滑动,以形成中间稳定,而四周随波而动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安装柱1的左右摇晃程度,仅进行上下方向的晃动,提高风电塔的稳定性。
具体的,活动间隙402中设有活动杆42,活动杆42与第二支撑板401之间通过活动轴421铰接,活动杆42的另一端固定有浮球43,密封罩3的内部设有与支撑轴同轴的转盘31,活动轴421上设有位移传感器,转盘31由与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的电机驱动。
当波浪因风力而变大的时候,会造成装置的晃动更加明显,此时,由于活动杆42一端的浮球43随着波浪而飘动,因此会在活动轴421的一端带来更大的位移量,当位移量超过一定值时,则会传输相应的信号给转盘31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转盘31以一定的转速转动,形成陀螺仪,在轴向上即可获得更加稳定的效果,以抵抗更大的晃动,并随着波浪的摆动幅度的增加,控制电机以更快的转速转动,提高轴向上的稳定性,以降低整个支撑柱在轴向上的摆动角度,同时也因扭转力增加了支撑柱的刚性,使得支撑柱结构更加稳定,而上方的风电塔受到的力和下方浪对支撑柱的力方向相同,进一步的也抑制了安装柱1在轴向上的摆动趋势,使得安装柱1上的风电塔更加稳定。
具体的,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均呈环形,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中设有呈环形的缓冲圈41,缓冲圈4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缓冲腔411,缓冲腔411沿支撑板11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
利用环形的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可以很好的与支撑板11贴合,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当某一侧产生波浪而发生上下的位移时,都会通过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的形变而进行缓冲,另外,通过缓冲圈41形成较大的刚性,在形变的同时,提供更强的支撑性,利用缓冲腔411上的通孔,可以增加缓冲圈41的吸能能力,更加抑制波浪的浮动摇晃的作用。
具体的,固定圈403的下沿设有与浮球43数量相同的螺旋桨45,且螺旋桨45与位于其相对一侧的活动轴421上的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
当浪来的一侧的浮球43飘起时,则相对一侧的螺旋桨45会接收到信号而驱动,向着反方向而推动,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整个装置被推走,造成底部的牵引力过大。
具体的,安装柱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101,安装槽101的外沿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环111,支撑板11的上端面向外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斜面。
风电塔安装在安装槽101中,利用限位环111以及支撑板11上的斜面可以防止水在支撑板11上堆积,进而一定长度上防止安装部位被浸泡而腐蚀。
具体的,外层支撑部22的直径至少等于风电塔底部的直径。
这样可以增加支撑柱的支撑稳定性,提高整个装置的抗风能力。
工作原理:安装柱1为不锈钢材质,在安装柱1的外部设有防腐蚀涂层,安装柱1整体呈一个柱型,在安装柱1的外壁的上下部设有一个环形的支撑板11,支撑架4安装在安装柱1的外围,并且在支撑架4和支撑板11之间填充了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中均填充有水,由于支撑板11与上层缓冲囊12、下层缓冲囊13之间的接触面大,且是柔性连接的,可以有效的吸附晃动,安装柱1的上方安装好风电塔后,在小幅度的浪的摇摆下,通过支撑架4与安装柱1之间的柔性连接,可以可靠的保证风电塔的平稳性,不会发生随浪的摇晃,或者在较大的浪下,尽可能的降低摇晃的幅度,利用环形的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可以很好的与支撑板11贴合,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当某一侧产生波浪而发生上下的位移时,都会通过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的形变而进行缓冲,另外,通过缓冲圈41形成较大的刚性,在形变的同时,提供更强的支撑性,利用缓冲腔411上的通孔,可以增加缓冲圈41的吸能能力,更加抑制波浪的浮动摇晃的作用,而利用底部的固定锚6可以使得装置固定的某一个范围内,不会进行漂移,为了方便在运输过程中将设备运输到海中,若使用较短的支撑柱,则无法达到好的降低重心的效果,若使用一节一节拼装的支撑柱,则安装较为困难,若使用较长的支撑柱,则在运输过程中对船只的要求较高,因此采用由高强度囊制成的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先对内层支撑部21进行充水,内层支撑部21有一个进水阀和一个排水阀,在向内层支撑部21充水之后,内层支撑部21就由柔性向刚性转变,其轴线与风电塔的轴线重合,而外层支撑部22中先充入气体,先支撑起来一个框架,然后再向外层支撑部22中充入水,增加桩体的稳定性和降低整体重心,可以在释放水和充水来调整吃水深度,便于进行潮汐高度的调整,中间的线缆腔201用于盛放信号线缆,通过竖向且呈蜂窝状分布的水腔膜212,可以增加内层支撑部21的刚性,抗弯能力好,利用泵组向空气腔221中泵气,支撑起来,再利用泵组向容纳腔222中泵水,当泵水量到达一定量时,整个设备处于稳定的吃水状态,可以根据潮汐情况,来调节泵水和排水,以达到合适的吃水深度,当波浪因风力而变大的时候,会造成装置的晃动更加明显,此时,由于活动杆42一端的浮球43随着波浪而飘动,因此会在活动轴421的一端带来更大的位移量,当位移量超过一定值时,则会传输相应的信号给转盘31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转盘31以一定的转速转动,形成陀螺仪,在轴向上即可获得更加稳定的效果,以抵抗更大的晃动;当浪来的一侧的浮球43飘起时,则相对一侧的螺旋桨45会接收到信号而驱动,向着反方向而推动,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整个装置被推走,造成底部的牵引力过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柱(1),所述安装柱(1)的底部设有可收缩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密封罩(3),所述密封罩(3)的底部设有固定锚(6),所述安装柱(1)的上下部的外壁均固定的设有支撑板(11),所述安装柱(1)的外壁安装有支撑架(4),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1)的内侧,所述支撑板(11)与所述支撑架(4)之间设有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
所述支撑柱包括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所述安装柱(1)和密封罩(3)中设有用于对所述内层支撑部(21)、外层支撑部(22)充水或气的泵组,当所述内层支撑部(21)中充满水后所述内层支撑部(21)的内侧形成线缆腔(201),所述外层支撑部(22)位于所述内层支撑部(2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支撑部(21)的内部设有竖向分布的水腔膜(212),所述水腔膜(212)呈蜂窝状分布,所述水腔膜(212)的内侧形成水腔(211),所述外层支撑部(22)的内侧设有空气腔(221)和容纳腔(222),所述空气腔(221)和容纳腔(222)分别连接在所述泵组的泵气端和泵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包括第一水泵(51)和第二水泵(52),所述第一水泵(51)位于所述安装柱(1)上,所述第一水泵(51)通过分配阀与所述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连接,所述第一水泵(51)的进水管位于所述安装柱(1)的下方,所述第二水泵(52)位于所述密封罩(3)的内部,所述密封罩(3)的进水管连接在所述内层支撑部(21)和外层支撑部(22)的底部,所述第二水泵(52)的排水管位于所述密封罩(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包括若干个位于所述安装柱(1)外壁的第二支撑板(401)和固定在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01)第二端的固定圈(403),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板(401)之间形成活动间隙(402),所述固定圈(403)的外沿固定有若干个浮筒(44),所述第二支撑板(401)与所述安装柱(1)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安装柱(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1)配合的环形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间隙(402)中设有活动杆(42),所述活动杆(4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01)之间通过活动轴(421)铰接,所述活动杆(42)的另一端固定有浮球(43),所述密封罩(3)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支撑柱同轴的转盘(31),所述活动轴(421)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转盘(31)由与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的电机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均呈环形,所述上层缓冲囊(12)和下层缓冲囊(13)中设有呈环形的缓冲圈(41),所述缓冲圈(4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缓冲腔(411),所述缓冲腔(411)沿所述支撑板(11)的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403)的下沿设有与所述浮球(43)数量相同的螺旋桨(45),且所述螺旋桨(45)与位于其相对一侧的所述活动轴(421)上的位移传感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的外沿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环(111),所述支撑板(11)的上端面向外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支撑部(22)的直径至少等于风电塔底部的直径。
CN202010737766.3A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Active CN111878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7011.7A CN113323814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110487008.5A CN113250229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010737766.3A CN1118783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7766.3A CN1118783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7008.5A Division CN113250229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110487011.7A Division CN113323814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8317A CN111878317A (zh) 2020-11-03
CN111878317B true CN111878317B (zh) 2021-07-13

Family

ID=7320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7008.5A Withdrawn CN113250229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110487011.7A Active CN113323814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010737766.3A Active CN111878317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7008.5A Withdrawn CN113250229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N202110487011.7A Active CN113323814B (zh) 2020-07-28 2020-07-28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32502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929A (zh) * 2022-07-29 2022-09-13 鲁东大学 一种海上自稳定漂浮平台
CN117028159B (zh) * 2023-10-09 2023-12-08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泥浮式海上风机系统的运输方法和工作高度的调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1849A1 (de) * 2008-09-05 2010-03-25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Off-Shore-Anlage, Fundament einer Off-Shore-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Errichten einer Off-Shore-Anlage
US20120201608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Sidney Irving Belinsky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and means for its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in deepwaters
WO2012151388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Seapower Systems, Llc Gravity-based energy-storage and method
CN202596998U (zh) * 2012-05-09 2012-12-12 展翔海事(大连)有限责任公司 漂浮式风电塔
CN102705175A (zh) * 2012-05-09 2012-10-03 展翔海事(大连)有限责任公司 漂浮式风电塔
WO2016147245A1 (ja) * 2015-03-13 2016-09-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水上風力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水上複合発電システム
CN106286149A (zh) * 2016-10-27 2017-01-0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伸缩小型农用风力发电机
CN107061131B (zh) * 2017-03-29 2020-03-13 天津大学 一种折叠式涡激振动潮流能发电装置
CN107201991B (zh) * 2017-06-05 2020-01-0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海上风力机浮式平台
CN107061174B (zh) * 2017-06-23 2019-01-15 嘉兴钛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CN107539434B (zh) * 2017-09-07 2020-01-3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漂浮式基础
CN108316336A (zh) * 2018-04-10 2018-07-24 重庆大学 一种新型格构式海上风机浮式基础组合结构
CN108547730A (zh) * 2018-04-12 2018-09-18 派腾奥普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潮汐太阳能复合发电装置
CN208618436U (zh) * 2018-06-01 2019-03-19 上海旭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漂浮张力腿式风电基础结构
CN108560578A (zh) * 2018-06-01 2018-09-21 上海旭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漂浮式风电基础结构
CN109653956B (zh) * 2019-03-01 2020-04-03 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型海上风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8317A (zh) 2020-11-03
CN113323814A (zh) 2021-08-31
CN113250229A (zh) 2021-08-13
CN113323814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8193B2 (en) Self-aligning to wind facing floating platform supporting multi-wind turbines and solar for wind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n
EP0526604B1 (en) Wave energy generator
US4631921A (en) Float for wave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CN102758446B (zh) 半潜式海上浮动风机基础
CN111878317B (zh) 海上风电塔的无桩自稳底座
WO2013170496A1 (zh) 一种具有半潜船特征的新型漂浮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11140440A (zh) 一种半潜漂浮式风机基础及风机
CN102042174A (zh) 水浮风水轮风帆风力发电机
CN108839769B (zh) 一种基于漂浮平台的翘尾式波浪能采集装置
CN113306671A (zh) 一种漂浮式海上风机系统
CN112127384A (zh) 悬挂压载式海上风机浮式基础结构
CN113619742B (zh) 一种混合型浮式海上风机平台及其复合材料边柱的设计构造方法
WO2019101102A1 (zh) 一种低流速水力发电机
CN110712724A (zh) 一种具有高度自稳性的浮式风机平台
CN219220634U (zh) 一种海上漂浮式风机基础
CN211223767U (zh) 用于漂浮式基础的系泊系统结构
WO2019100490A1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
CN209795768U (zh) 一种自稳型多柱式海上浮式风电Spar平台
CN112339923A (zh) 一种浮动式海上充电平台
CN216477676U (zh) 减摇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
CN219029713U (zh) 一种采用弦索式浮体结构的水面光伏系统
US20120114501A1 (en) Pivoting structural cellular wall for wind energy generation
CN220890401U (zh) 一种水上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220815902U (zh) 一种浮式风机
CN220168069U (zh) 一种海上风电互补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4

Address after: Room 3209, building 23, Guanhu living square,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pul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417, Hongxi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Pei Guang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30

Address after: Room 316, Zone E, No. 2, Lane 921, Xinshen Road, Xinhe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 (Shanghai Fus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09, building 23, Guanhu living square,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pul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