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4182A -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4182A
CN111874182A CN202010705302.4A CN202010705302A CN111874182A CN 111874182 A CN111874182 A CN 111874182A CN 202010705302 A CN202010705302 A CN 202010705302A CN 111874182 A CN111874182 A CN 111874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power
speed
energy efficienc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53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4182B (zh
Inventor
范爱龙
贺亚鹏
白丹辉
王拯
王骏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0107053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4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4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4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4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9/0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 B63B79/2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using models or simulation, e.g. statistical models or stochast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 B63B71/1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e.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9/0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 B63B79/1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using sensors, e.g. pressure sensors, strain gauges or accelero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9/0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 B63B79/3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for diagnosing, testing or predicting the integrity or performance of 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9/0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 B63B79/40Monitoring propertie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vessels in operation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vessels, e.g. monitoring their speed, routing or maintenance sche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系统包括:燃油流量计、电池管理系统、轴功率仪、轴转速仪、多普勒流速仪、测深仪、气象传感器、定位测速模块、吃水传感器、陀螺仪、采集卡、工业计算机。本发明方法中采集卡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传输至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预测控制单元的航速优化模型计算船舶建议航速,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船舶需求功率,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最优的发动机和电池组输出功率、螺旋桨转速,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本发明可指导混合动力船舶高效经济航行。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船舶能效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一直倍受关注,航运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近年来面临来自公众和环保组织的巨大压力。随着船舶新能源技术及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船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长久以来,针对混合动力船舶节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匹配、节能装置等方面。然而,从船舶营运角度来说,优化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输出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水平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理论上,船舶在静水无限水深条件下航行,存在一个稳定的能使船舶能耗最低的优化航速,但是由于受到通航环境和船舶载况的影响,优化航速会随之变化。因此,如何在船舶行驶中,准确快速的获得船舶的能耗、通航环境以及载况等实时能效数据,进一步通过模型计算出船舶需求功率、输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并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输出显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保证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和载况下都能够以最佳航速行驶,是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通过船舶采集卡,实时采集船舶的能耗、通航环境以及载况等能效数据;得到数据后,借助于能效数据传输单元将采集数据代入能效预测控制单元中,基于能效预测控制软件,通过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船舶最优混合动力输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最后,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中的能效辅助决策软件输出显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指导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和载况下都能够以最佳航速行驶,提升船舶能效和经济水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系统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流量计、电池管理系统、轴功率仪、轴转速仪、多普勒流速仪、测深仪、气象传感器、定位测速模块、吃水传感器、陀螺仪、采集卡、工业计算机;
其中,所述燃油流量计安装在机舱船舶发动机的燃油管路进出口位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为集成安装于机舱电池组中的配套监控装置,所述的轴功率仪、轴转速仪均安装在机舱船舶尾轴上;
其中,所述的多普勒流速仪、测深仪均安装于船底龙骨上,所述的气象传感器、定位测速模块均安装在船舶顶部;
其中,所述吃水传感器安装于船体表面,所述陀螺仪安装在船舶驾驶台;
所述燃油流量计用于采集油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电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轴功率仪用于采集轴功率,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轴转速仪用于采集轴转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多普勒流速仪用于采集航道水流速度,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测深仪用于采集航道水深,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气象传感器用于采集风浪等级,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定位测速模块用于采集航行位置及对地航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吃水传感器用于采集吃水,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陀螺仪用于采集纵倾角,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采集卡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一步传输至所述工业计算机;
所述工业计算机包括:能效预测控制单元、能效辅助决策单元;
所述能效预测控制单元基于能效预测控制软件,对采集的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行分析,得到船舶需求功率、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
所述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基于能效辅助决策软件,输出显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为船员提供能效管理辅助决策。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卡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传输至工业计算机;
步骤2,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预测控制单元的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混合动力船舶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电池组输出功率、螺旋桨转速,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
步骤3,若船舶需求功率的变化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将致使航行工况发生变化,执行步骤1、步骤2,从而指导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和载况下以最佳航速行驶。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通过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为:
船舶建议航速为每个航道的最优航速,能够使得船舶的经济效益最大;
将航程划分为m个航段,船舶最佳经济效益C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31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32
式中:CI为船舶单航次总收入;a为燃料价格;qe为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所述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具体由所述燃油流量计采集的油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电耗构成;a为船舶单天租赁成本;Si为第i航道航程;Vsi为第i航道最优航速;Vwi为第i航道水流速度;ti为第i航道航行所需的时间;T表示全航次总时间约束,ni表示第i航道船舶螺旋桨的转速,n1表示船舶螺旋桨的最低安全转速,n2表示螺旋桨最高安全转速;
结合船舶航速与螺旋桨转速之间的线性关系Vs=f(n),通过优化控制第i航道螺旋桨转速ni,从而控制第i航道船舶航速Vsi即步骤2中所述船舶建议航速,使得船舶效益C最大;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为:
所述船舶需求功率是指船舶在每个航道的特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
根据船机桨关系,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P(i,k)为: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41
式中:R(i,k)为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Vsi为第i航道的船舶建议航速;ηo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螺旋桨敞水效率,ηR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相对旋转效率,ηs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轴系传递效率,ηG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齿轮箱效率,对于特定船舶而言,以上效率值均为一定。
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为:
R(i,k)=f(Vsi,T,θ,BN,Vw,H)
式中:T为吃水传感器所采集的吃水,θ为陀螺仪所采集的纵倾角,BN为气象传感器所采集的风浪等级,Vw为多普勒流速仪所采集的航道水流速度,H为测深仪所采集的航道水深;
利用所述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和下一工况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所受阻力R(i,k+1);利用所述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的模型,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需求功率P(i,k+1)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船舶最优混合动力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为:
功率动态管理模型根据下一工况k+1下船舶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P(i,k+1),利用功率管理策略,计算得到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42
其中,PM为发动机输出功率,PB为电池组的输出功率,α为发动机功率系数,β为电池组功率系数;
所述功率管理策略具体为:
若需求功率P(i,k+1)低于需求功率最低阈值Plow时,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高于需求功率最高阈值Phigh时,由发动机与电池组混合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M+PB=P(i,k+1)
具体分配结果为PM=γPM-rated,PB=P(i,k+1)-PM,γPM-rated为发动机的高效工况点,PM-rated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如果电池组的荷电状态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内,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但电池组的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外,由发动机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且发动机通过电机给电池组充电,此时PM=P(i,k+1)+PB-input,电池组为充电状态,充电功率为PB-input
在得到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M、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后,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螺旋桨转速为:
n=f(PM,PB)
其中,f是轴功率仪所采集的轴功率和轴转速仪所采集的轴转速之间的回归关系;
步骤2所述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为:
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实时显示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螺旋桨转速,并在线显示船舶建议航速Vsi,以辅助驾驶员驾驶。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所提供的船舶最优输出功及最佳航速,既能确保船舶按照班期航行,又兼顾通航环境影响下的船舶节能航行,经过测算,船舶以该航速航行可以节约4%左右的燃油消耗,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船舶按照班期正点抵达目的港可以缩短码头停泊时间;第二,航行过程中能够以较为稳定的航速航行,避免盲目加速而增大能耗。
其二,能效预测控制单元采用航速优化模型、功率预测模型以及功率动态管理模型等专业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可得到可靠性高的计算结果。
其三,系统结构模块化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系统中除了能效预测控制软件涉及到较多专业知识,其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较为成熟。
其四,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强,系统设备的工作环境不存在恶劣情况,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中,1:混合动力系统;2:发动机;3: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4:电机;5:燃油流量计;6:轴功率仪;7:轴转速仪;8:船舶轴功率和转速仪的数据交互节点;9:多普勒流速仪;10:测深仪;11:气象传感器;12:定位测速模块;13:吃水传感器;14:陀螺仪;15:驾驶台集成平台;16:驾驶台集成平台的数据交互节点;17:工业计算机;18:工业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节点;19:采集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
本发明实例中,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船舶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包括:燃油流量计5、电池管理系统3、轴功率仪6、轴转速仪7、多普勒流速仪9、测深仪10、气象传感器11、定位测速模块12、吃水传感器13、陀螺仪14、采集卡19、工业计算机17,系统的整体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所述燃油流量计5选型为NV-OVAL;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选型为ABMS-EV03;
所述轴功率仪6选型为TQ201H-T;
所述轴转速仪7选型为SS7218;
所述多普勒流速仪9选型为LSH10-1;
所述测深仪10选型为DS606-1;
所述气象传感器11选型为LVFSZ-31;
所述定位测速模块12选型为XZ003-USB;
所述吃水传感器13选型为XKC-Y26A;
所述陀螺仪14选型为GPX TJ9000;
所述采集卡19选型为ADAM-5000TCP;
所述工业计算机17选型为IPC-610L;
所述工业计算机17包括:能效预测控制单元、能效辅助决策单元;
所述燃油流量计5安装在机舱船舶发动机的燃油管路进出口位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为集成安装于机舱电池组中的配套监控装置,所述的轴功率仪6、轴转速仪7均安装在机舱船舶尾轴上;
所述的多普勒流速仪9、测深仪10均安装于船底龙骨上,所述的气象传感器11、定位测速模块12均安装在船舶顶部;
所述吃水传感器13安装于船体表面,所述陀螺仪14安装在船舶驾驶台;
所述燃油流量计5用于采集油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用于采集电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轴功率仪6用于采集轴功率,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轴转速仪7用于采集轴转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多普勒流速仪9用于采集航道水流速度,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测深仪10用于采集航道水深,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气象传感器11用于采集风浪等级,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定位测速模块12用于采集航行位置及对地航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吃水传感器13用于采集吃水,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陀螺仪14用于采集纵倾角,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19;
所述采集卡19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一步传输至所述工业计算机17;
所述能效预测控制单元基于能效预测控制软件,对采集的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行分析,得到船舶需求功率、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
所述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基于能效辅助决策软件,输出显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为船员提供能效管理辅助决策。
实施例2:一种混合动力船舶能效预测控制方法
船舶航行所受到的力学平衡与能量守恒关系为: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工况变化复杂,除了船舶自身航速在不断改变以外,风、流、水深等通航环境因素,以及吃水、纵倾角等载况因素也在时刻变化,使得船舶推进系统的载荷不断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为了克服这些载荷变化引起的船舶阻力变化,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中发动机需要燃烧一定量的燃油,电池组需要输出一定的电能,混合动力模块发出一定的功率,经过船舶轴系、齿轮箱的功率传递,最终用于转动螺旋桨,并产生推力驱动船舶航行,以维持船舶所需的航行速度。
本发明实例中,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卡19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传输至工业计算机17;
步骤2,工业计算机17通过能效预测控制单元通过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混合动力船舶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电池组输出功率、螺旋桨转速,工业计算机17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
步骤2所述通过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为:
船舶建议航速为每个航道的最优航速,能够使得船舶的经济效益最大;
将航程划分为m个航段,船舶最佳经济效益C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91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92
式中:CI为船舶单航次总收入;a为燃料价格;qe为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所述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具体由所述燃油流量计5采集的油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采集的电耗构成;a为船舶单天租赁成本;Si为第i航道航程;Vsi为第i航道最优航速;Vwi为第i航道水流速度;ti为第i航道航行所需的时间;T表示全航次总时间约束,ni表示第i航道船舶螺旋桨的转速,n1表示船舶螺旋桨的最低安全转速,n2表示螺旋桨最高安全转速;
结合船舶航速与螺旋桨转速之间的线性关系Vs=f(n),通过优化控制第i航道螺旋桨转速ni,从而控制第i航道船舶航速Vsi即步骤2中所述船舶建议航速,使得船舶效益C最大;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为:
所述船舶需求功率是指船舶在每个航道的特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
根据船机桨关系,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P(i,k)为: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093
式中:R(i,k)为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Vsi为第i航道的船舶建议航速;ηo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螺旋桨敞水效率,ηR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相对旋转效率,ηs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轴系传递效率,ηG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齿轮箱效率,对于特定船舶而言,以上效率值均为一定。
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为:
R(i,k)=f(Vsi,T,θ,BN,Vw,H)
式中:T为吃水传感器13所采集的吃水,θ为陀螺仪14所采集的纵倾角,BN为气象传感器11所采集的风浪等级,Vw为多普勒流速仪9所采集的航道水流速度,H为测深仪10所采集的航道水深;
利用所述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和下一工况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所受阻力R(i,k+1);利用所述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的模型,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需求功率P(i,k+1)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船舶最优混合动力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为:
功率动态管理模型根据下一工况k+1下船舶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P(i,k+1),利用功率管理策略,计算得到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
Figure BDA0002594463620000101
其中,PM为发动机输出功率,PB为电池组的输出功率,α为发动机功率系数,β为电池组功率系数;
所述功率管理策略具体为:
若需求功率P(i,k+1)低于需求功率最低阈值Plow时,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高于需求功率最高阈值Phigh时,由发动机与电池组混合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M+PB=P(i,k+1)
具体分配结果为PM=γPM-rated,PB=P(i,k+1)-PM,γPM-rated为发动机的高效工况点,PM-rated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γ=75%;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如果电池组的荷电状态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内,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但电池组的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外,由发动机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且发动机通过电机给电池组充电,此时PM=P(i,k+1)+PB-input,电池组为充电状态,充电功率为PB-input
在得到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M、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后,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螺旋桨转速为:
n=f(PM,PB)
其中,f是轴功率仪6所采集的轴功率和轴转速仪7所采集的轴转速之间的回归关系;
步骤2所述工业计算机17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为:
工业计算机17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实时显示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螺旋桨转速,并在线显示船舶建议航速Vsi,以辅助驾驶员驾驶。
步骤3,若船舶需求功率的变化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将致使航行工况发生变化,执行步骤1、步骤2,从而指导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和载况下以最佳航速行驶,提升船舶能效和经济水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流量计、电池管理系统、轴功率仪、轴转速仪、多普勒流速仪、测深仪、气象传感器、定位测速模块、吃水传感器、陀螺仪、采集卡、工业计算机;
所述燃油流量计安装在机舱船舶发动机的燃油管路进出口位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为集成安装于机舱电池组中的配套监控装置,所述的轴功率仪、轴转速仪均安装在机舱船舶尾轴上;
所述的多普勒流速仪、测深仪均安装于船底龙骨上,所述的气象传感器、定位测速模块均安装在船舶顶部;
所述吃水传感器安装于船体表面,所述陀螺仪安装在船舶驾驶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油流量计用于采集油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电耗,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轴功率仪用于采集轴功率,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轴转速仪用于采集轴转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多普勒流速仪用于采集航道水流速度,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测深仪用于采集航道水深,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气象传感器用于采集风浪等级,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定位测速模块用于采集航行位置及对地航速,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吃水传感器用于采集吃水,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陀螺仪用于采集纵倾角,并借助数据传输单元传输至采集卡;
所述采集卡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一步传输至所述工业计算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业计算机包括:能效预测控制单元、能效辅助决策单元;
所述能效预测控制单元基于能效预测控制软件,对采集的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进行分析,得到船舶需求功率、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
所述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基于能效辅助决策软件,输出显示功率配比和螺旋桨转速,为船员提供能效管理辅助决策。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进行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卡将油耗、电耗、轴功率、轴转速、航道水流速度、航道水深、风浪等级、航行位置、对地航速、吃水、纵倾角传输至工业计算机;
步骤2,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预测控制单元的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混合动力船舶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电池组输出功率、螺旋桨转速,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
步骤3,若船舶需求功率的变化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将致使航行工况发生变化,执行步骤1、步骤2,从而指导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和载况下以最佳航速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通过航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船舶建议航速为:
船舶建议航速为每个航道的最优航速,能够使得船舶的经济效益最大;
将航程划分为m个航段,船舶最佳经济效益C可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94463610000021
约束条件
Figure FDA0002594463610000022
式中:CI为船舶单航次总收入;a为燃料价格;qe为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所述单位时间等效燃料消耗量具体由所述燃油流量计采集的油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电耗构成;a为船舶单天租赁成本;Si为第i航道航程;Vsi为第i航道最优航速;Vwi为第i航道水流速度;ti为第i航道航行所需的时间;T表示全航次总时间约束,ni表示第i航道船舶螺旋桨的转速,n1表示船舶螺旋桨的最低安全转速,n2表示螺旋桨最高安全转速;
结合船舶航速与螺旋桨转速之间的线性关系Vs=f(n),通过优化控制第i航道螺旋桨转速ni,从而控制第i航道船舶航速Vsi即步骤2中所述船舶建议航速,使得船舶效益C最大;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预测模型计算得到船舶需求功率为:
所述船舶需求功率是指船舶在每个航道的特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
根据船机桨关系,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P(i,k)为:
Figure FDA0002594463610000031
式中:R(i,k)为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Vsi为第i航道的船舶建议航速;ηo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螺旋桨敞水效率,ηR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相对旋转效率,ηs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轴系传递效率,ηG表示船舶动力系统功率传递过程中的齿轮箱效率,对于特定船舶而言,以上效率值均为一定;
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为:
R(i,k)=f(Vsi,T,θ,BN,Vw,H)
式中:T为吃水传感器所采集的吃水,θ为陀螺仪所采集的纵倾角,BN为气象传感器所采集的风浪等级,Vw为多普勒流速仪所采集的航道水流速度,H为测深仪所采集的航道水深;
利用所述第i航道第k工况下船舶所受阻力计算方法和下一工况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所受阻力R(i,k+1);利用所述船舶在第i航道第k工况下的船舶需求功率的模型,可以预测下一工况k+1下船舶需求功率P(i,k+1)
步骤2所述通过功率动态管理模型计算得到船舶最优混合动力输出功率配比、螺旋桨转速为:
功率动态管理模型根据下一工况k+1下船舶混合动力系统所需要发出的功率P(i,k+1),利用功率管理策略,计算得到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
Figure FDA0002594463610000041
其中,PM为发动机输出功率,PB为电池组的输出功率,α为发动机功率系数,β为电池组功率系数;
所述功率管理策略具体为:
若需求功率P(i,k+1)低于需求功率最低阈值Plow时,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高于需求功率最高阈值Phigh时,由发动机与电池组混合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M+PB=P(i,k+1)
具体分配结果为PM=γPM-rated,PB=P(i,k+1)-PM,γPM-rated为发动机的高效工况点,PM-rated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如果电池组的荷电状态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内,由电池组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此时PB=P(i,k+1),PM=0;
若需求功率P(i,k+1)处于Plow和Phigh之间时,但电池组的SOC处于可用范围之外,由发动机单独输出功率驱动船舶,且发动机通过电机给电池组充电,此时PM=P(i,k+1)+PB-input,电池组为充电状态,充电功率为PB-input
在得到最优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M、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后,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螺旋桨转速为:
n=f(PM,PB)
其中,f是轴功率仪所采集的轴功率和轴转速仪所采集的轴转速之间的回归关系;
步骤2所述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进一步实时显示为:
工业计算机通过能效辅助决策单元实时显示发动机输出功率PM和电池组的输出功率PB、螺旋桨转速,并在线显示船舶建议航速Vsi,以辅助驾驶员驾驶。
CN202010705302.4A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874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5302.4A CN11187418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5302.4A CN11187418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4182A true CN111874182A (zh) 2020-11-03
CN111874182B CN111874182B (zh) 2022-03-04

Family

ID=7315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5302.4A Active CN11187418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418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8499A (zh) * 2021-06-28 2021-07-23 湖北东湖实验室 一种纯电池动力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及系统
CN113255250A (zh) * 2021-07-02 2021-08-13 湖北东湖实验室 电池动力船舶的电池容量精确设计方法
CN113761736A (zh) * 2021-09-02 2021-12-0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船用风力助推转子的节能效果评估方法
CN113815811A (zh) * 2021-09-28 2021-12-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敞水数据不完整情况下调距桨舰船特殊工况航速预报方法
CN11519597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7521947A (zh) * 2023-10-25 2024-02-06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动力船舶能效比率优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7881A1 (de) * 1983-03-03 1984-09-12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Schiffspropulsionsanlage mit einem Haupt- und einem Zusatzpropeller
JP2014125123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エネルギー最適運用システム、エネルギー最適運用方法
CN104090595A (zh) * 2014-06-24 2014-10-08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主机能效与通航环境的船舶航速优化装置及方法
CN104635704A (zh) * 2015-01-30 2015-05-2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模糊聚类和遗传算法的船舶能效管理控制平台及方法
KR20160012322A (ko) * 2014-07-23 2016-02-03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극지용 해양구조물의 방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한 방법
US20160236790A1 (en) * 2014-08-29 2016-08-18 Tzunum,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regional air transit network using hybrid-electric aircraft
JP6044922B2 (ja) * 2012-03-30 2016-12-1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 海上・港湾・航空技術研究所 船舶のハイブリッド運航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運航船
CN106327610A (zh) * 2016-08-27 2017-01-1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航行智能船舶
CN106335601A (zh) * 2016-08-29 2017-01-18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采集并分析大数据的船舶节能方法
CN107230923A (zh) * 2017-05-26 2017-10-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岸基能源的新型船岸电连接装置
CN107748498A (zh) * 2017-10-09 2018-03-02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船舶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08100202A (zh) * 2017-12-25 2018-06-01 武汉理工大学 Lng-蓄电池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KR101864570B1 (ko) * 2018-01-30 2018-06-04 이응태 전기 추진 선박의 관리 장치
US20180273144A1 (en) * 2015-01-09 2018-09-27 Bae Systems Plc Monitoring energy usage of a surface maritime vessel
CN109552553A (zh) * 2018-11-06 2019-04-02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两万箱级绿色环保集装箱船及其智能管理方法
CN109658544A (zh) * 2018-12-06 2019-04-19 上港集团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内支线集装箱船能效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DE102018118496B3 (de) * 2018-07-31 2020-01-16 Schottel Gmbh Verfahren zur Evaluierung des Flachwassereinflusses
CN110967022A (zh) * 2019-12-24 2020-04-07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船舶航速优化辅助决策系统
CN111392017A (zh) * 2020-04-17 2020-07-10 武汉理工大学 柴电混合动力船舶多能源能量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7881A1 (de) * 1983-03-03 1984-09-12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Schiffspropulsionsanlage mit einem Haupt- und einem Zusatzpropeller
JP6044922B2 (ja) * 2012-03-30 2016-12-1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 海上・港湾・航空技術研究所 船舶のハイブリッド運航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運航船
JP2014125123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エネルギー最適運用システム、エネルギー最適運用方法
CN104090595A (zh) * 2014-06-24 2014-10-08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主机能效与通航环境的船舶航速优化装置及方法
KR20160012322A (ko) * 2014-07-23 2016-02-03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극지용 해양구조물의 방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한 방법
US20160236790A1 (en) * 2014-08-29 2016-08-18 Tzunum,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regional air transit network using hybrid-electric aircraft
US20180273144A1 (en) * 2015-01-09 2018-09-27 Bae Systems Plc Monitoring energy usage of a surface maritime vessel
CN104635704A (zh) * 2015-01-30 2015-05-2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模糊聚类和遗传算法的船舶能效管理控制平台及方法
CN106327610A (zh) * 2016-08-27 2017-01-1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航行智能船舶
CN106335601A (zh) * 2016-08-29 2017-01-18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采集并分析大数据的船舶节能方法
CN107230923A (zh) * 2017-05-26 2017-10-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岸基能源的新型船岸电连接装置
CN107748498A (zh) * 2017-10-09 2018-03-02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船舶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08100202A (zh) * 2017-12-25 2018-06-01 武汉理工大学 Lng-蓄电池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KR101864570B1 (ko) * 2018-01-30 2018-06-04 이응태 전기 추진 선박의 관리 장치
DE102018118496B3 (de) * 2018-07-31 2020-01-16 Schottel Gmbh Verfahren zur Evaluierung des Flachwassereinflusses
CN109552553A (zh) * 2018-11-06 2019-04-02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两万箱级绿色环保集装箱船及其智能管理方法
CN109658544A (zh) * 2018-12-06 2019-04-19 上港集团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内支线集装箱船能效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0967022A (zh) * 2019-12-24 2020-04-07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船舶航速优化辅助决策系统
CN111392017A (zh) * 2020-04-17 2020-07-10 武汉理工大学 柴电混合动力船舶多能源能量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云浩: "基于EEDI的集装箱船技术要素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王美飞: "船舶能耗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范爱龙 贺亚鹏 严新平 王骏腾: "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概念及关键技术", 《船舶工程》 *
陈前昆 严新平 尹奇志 吴兵 孙星: "基于EEOI的内河船舶航速优化研究", 《交通信息与安全》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8499A (zh) * 2021-06-28 2021-07-23 湖北东湖实验室 一种纯电池动力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及系统
CN113158499B (zh) * 2021-06-28 2021-09-03 湖北东湖实验室 一种纯电池动力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及系统
CN113255250A (zh) * 2021-07-02 2021-08-13 湖北东湖实验室 电池动力船舶的电池容量精确设计方法
CN113761736A (zh) * 2021-09-02 2021-12-0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船用风力助推转子的节能效果评估方法
CN113761736B (zh) * 2021-09-02 2023-06-06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船用风力助推转子的节能效果评估方法
CN113815811A (zh) * 2021-09-28 2021-12-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敞水数据不完整情况下调距桨舰船特殊工况航速预报方法
CN11519597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7521947A (zh) * 2023-10-25 2024-02-06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动力船舶能效比率优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7521947B (zh) * 2023-10-25 2024-04-30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动力船舶能效比率优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4182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4182B (zh)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效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67022A (zh) 船舶航速优化辅助决策系统
WO2016090736A1 (zh) 船舶节能航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52553B (zh) 两万箱级绿色环保集装箱船及其智能管理方法
TWI592335B (zh) 船舶動力控制方法
CN109649590B (zh) 一种波浪能和太阳能综合发电四体无人艇
CN108945366A (zh) 一种支持风帆推进的水中航行器
CN109606578B (zh)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绿色能源小水线面改良双体无人船艇
NO170722B (no) Fremgangsmaate og innretning for oppnaaelse av optimal utnyttelse av et fartoeys fremdriftsmaskineri
CN112435505B (zh) 一种基于最佳航速的自主航行系统及其航行方法
CN115195971A (zh) 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Kee et al. Prediction of ship fuel consumption and speed curve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CN101683894A (zh) 一种无人驾驶气象探测船
CN211375879U (zh) 一种用于商船自主航行控制的实验平台
Zhang et 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f multi-mode arc sail device
KR20200048260A (ko) 최적효율운항이 가능한 하이브리드 추진시스템
CN104595040A (zh) 船舶节能航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16063A (zh) 一种超级电容和动力锂电池海巡艇的速度控制器
CN116923666A (zh)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Zheng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ship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data analysis
CN104590529B (zh) 船舶节能航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Ghorbani et al.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wind-assisted ship to estimate fuel savings
CN113238558A (zh) 实验室用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
CN201305118Y (zh) 一种无人驾驶气象探测船
CN115009495B (zh) 面向船舶能效提升的多功能风帆智能优化控制系统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