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2109A -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2109A
CN111872109A CN202010570988.0A CN202010570988A CN111872109A CN 111872109 A CN111872109 A CN 111872109A CN 202010570988 A CN202010570988 A CN 202010570988A CN 111872109 A CN111872109 A CN 111872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y metal
root
fiber
continu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09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达小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5709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2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2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210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1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 B09C1/105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using fungi or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8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2101/00In situ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可以实现通过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的组合,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进行接续,满足大范围深度污染土壤的修复需求,利用接续纤维假根为根系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迫使水分携带重金属离子向接续纤维假根处转移,然后基于接续纤维假根内微生物以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互补修复,并且利用接续纤维假根对微生物的生长进行隔离,避免外来微生物和本土微生物出现恶性竞争而影响修复的现象,另外接续纤维假根和接续生物隔离管可以适应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根系的生长,并实时提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联合修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又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所以采取措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是必要的,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采用物理法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较好、效率很高,但是往往存在着不能完全解决重金属污染,仅仅是转移污染,还需要进行再次处理的问题。采用化学法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处理效率较高,但处理成本也较高,并可能带来二次污染。如果采用原地淋洗的方法还必须搞清地下水的流向,以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生物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本较低,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还能够在治理重金属的同时修复土壤的生态系统,但是其重金属治理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还不能高效地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目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和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法开始兴起,其相辅相成的配合体系可以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果,但是仅仅依靠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和微生物自身对重金属的修复富集作用较弱,修复范围极其有限,在面对大范围的深度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它可以实现通过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的组合,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进行接续,满足大范围深度污染土壤的修复需求,利用接续纤维假根先行为根系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迫使水分携带重金属离子向接续纤维假根处转移,然后基于接续纤维假根内微生物以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互补修复,改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生物活性,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并且利用接续纤维假根对微生物的生长进行隔离,避免外来微生物和土壤内本土微生物出现恶性竞争而影响修复的现象,另外接续纤维假根和接续生物隔离管可以适应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根系的生长,并实时提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联合修复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均匀开挖多个预埋坑,然后沿预埋坑底向周围开挖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延伸槽;
S2、向延伸槽内预埋插入接续纤维假根,并在接续纤维假根的端头上套接有接续生物隔离管;
S3、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部分开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然后将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的根系分别插入至接续纤维假根的前端,回土掩埋;
S4、定期向重金属污染土壤内洒水并施加适量的重金属稳定剂;
S5、定期检测土壤内重金属浓度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富集量,然后收割并回收,用于下一轮的修复。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坑的开挖密度不低于1个/10㎡,且选择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通过合理的增大修复密度来提升修复效果,过高则导致资源浪费,修复成本过大,过低则导致修复效果不佳,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其根系可以茁壮成长,减弱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对其生长的干预影响,与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进行良好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接续纤维假根包括延伸至接续生物隔离管下端的定态引水纤维杆,所述定态引水纤维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接续生物隔离管内的绽态引水纤维杆,所述绽态引水纤维杆包括多个独立的瓣形导水条,定态引水纤维杆起到主要吸收土壤内水分的作用,绽态引水纤维杆将水分分散后向根系贴合传递,同时其可以模仿花瓣绽开的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定态引水纤维杆和绽态引水纤维杆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且定态引水纤维杆为实心结构,绽态引水纤维杆为中空结构,定态引水纤维杆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而绽态引水纤维杆则牺牲部分吸水能力,一方面可以减缓水分在接续生物隔离管内的转移速度,使得微生物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修复,另一方面为根系的后续生长提供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绽态引水纤维杆上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接续纤维束,所述接续纤维束包括硬质纤维针和与其连接的引水纤维束,所述引水纤维束镶嵌于绽态引水纤维杆内,且硬质纤维针位于绽态引水纤维杆外侧并保持垂直,接续纤维束起到辅助绽态引水纤维杆与根系建立连接的作用,不易出现导水间隙而发生重金属离子转移中断的现象,进而影响到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富集效率,硬质纤维针用来跟随根系的生长来刺破相应的自喂球囊,从而释放出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生长所需。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纤维束远离硬质纤维针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引水微球,所述磁性膨胀蓄水套包括套在根系上的弹性蓄水包层,所述弹性蓄水包层内表面上镶嵌连接有多块均匀分布的内嵌磁铁,利用磁性引水微球和磁性膨胀蓄水套之间磁吸的作用,通过磁性引水微球更好的引导引水纤维束与根系建立导水连接,直接将重金属离子转移至根系附近加快富集效率,且可以保证随着根系的生长和绽态引水纤维杆的不断展开适应,磁性引水微球均可以引导接续纤维束始终与磁性膨胀蓄水套建立良好的连接,用来维持水分和重金属离子的转移。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蓄水包层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且弹性蓄水包层为多孔结构,弹性蓄水包层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及重金属离子,供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持续富集,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膨胀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多孔结构则有利于与磁性引水微球进行配合,提高磁性引水微球与磁性膨胀蓄水套之间的接触紧密性,从而提高水分的转移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引水微球包括磁性内球和包裹于磁性内球外侧的导水纤维套,所述导水纤维套与引水纤维束一体连接,且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接续生物隔离管采用多孔无机材料制成,且内壁上培养有针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的微生物,多孔无机材料一方面不易腐蚀和降解,可以在土壤内保存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来培养更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根据重金属离子的种类进行定向培养和选择,然后转移至接续生物隔离管上进行修复。
进一步的,所述接续生物隔离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排竖直分布的自喂球囊,且自喂球囊自上至下直径依次减小,所述自喂球囊内填充有氧气和营养物质,自喂球囊可以为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径的分布关系根系的生长所匹配,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均可以提供相应的养分,最上面的自喂球囊由于此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刚刚移植在土里且处于幼年期,对养分的汲取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提供较多的养分来维持所需,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其在土壤内汲取养分的能力增强,需要外界主动提供的养分也减少。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主修复棒和副修复成网管之间的配合,采用预埋的方式,在土壤中利用磁场作用自主延伸并连接形成修复网,然后定期浇水利用其作为载体运输转移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从副修复成网管处注入混合有磁性吸附球的重金属捕捉剂,利用副修复成网管的吸湿性聚集土壤中的水分,重金属捕捉剂将水中溶解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捕捉,并由磁性吸附球进行吸附固定,同时在磁场作用下向主修复棒转移并回收,另外在副修复成网管上特殊设置的辅助捕捉件起到辅助修复的作用,加速水分的渗透聚集和对重金属离子的捕捉效率,从而提高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可以实现通过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的组合,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进行接续,满足大范围深度污染土壤的修复需求,利用接续纤维假根先行为根系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迫使水分携带重金属离子向接续纤维假根处转移,然后基于接续纤维假根内微生物以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互补修复,改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生物活性,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并且利用接续纤维假根对微生物的生长进行隔离,避免外来微生物和土壤内本土微生物出现恶性竞争而影响修复的现象,另外接续纤维假根和接续生物隔离管可以适应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根系的生长,并实时提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联合修复的效果。
(2)预埋坑的开挖密度不低于1个/10㎡,且选择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通过合理的增大修复密度来提升修复效果,过高则导致资源浪费,修复成本过大,过低则导致修复效果不佳,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其根系可以茁壮成长,减弱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对其生长的干预影响,与接续生物隔离管和接续纤维假根进行良好的配合。
(3)接续纤维假根包括延伸至接续生物隔离管下端的定态引水纤维杆,定态引水纤维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接续生物隔离管内的绽态引水纤维杆,绽态引水纤维杆包括多个独立的瓣形导水条,定态引水纤维杆起到主要吸收土壤内水分的作用,绽态引水纤维杆将水分分散后向根系贴合传递,同时其可以模仿花瓣绽开的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
(4)定态引水纤维杆和绽态引水纤维杆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且定态引水纤维杆为实心结构,绽态引水纤维杆为中空结构,定态引水纤维杆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而绽态引水纤维杆则牺牲部分吸水能力,一方面可以减缓水分在接续生物隔离管内的转移速度,使得微生物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修复,另一方面为根系的后续生长提供空间。
(5)绽态引水纤维杆上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接续纤维束,接续纤维束包括硬质纤维针和与其连接的引水纤维束,引水纤维束镶嵌于绽态引水纤维杆内,且硬质纤维针位于绽态引水纤维杆外侧并保持垂直,接续纤维束起到辅助绽态引水纤维杆与根系建立连接的作用,不易出现导水间隙而发生重金属离子转移中断的现象,进而影响到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富集效率,硬质纤维针用来跟随根系的生长来刺破相应的自喂球囊,从而释放出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生长所需。
(6)引水纤维束远离硬质纤维针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引水微球,磁性膨胀蓄水套包括套在根系上的弹性蓄水包层,弹性蓄水包层内表面上镶嵌连接有多块均匀分布的内嵌磁铁,利用磁性引水微球和磁性膨胀蓄水套之间磁吸的作用,通过磁性引水微球更好的引导引水纤维束与根系建立导水连接,直接将重金属离子转移至根系附近加快富集效率,且可以保证随着根系的生长和绽态引水纤维杆的不断展开适应,磁性引水微球均可以引导接续纤维束始终与磁性膨胀蓄水套建立良好的连接,用来维持水分和重金属离子的转移。
(7)弹性蓄水包层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且弹性蓄水包层为多孔结构,弹性蓄水包层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及重金属离子,供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持续富集,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膨胀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多孔结构则有利于与磁性引水微球进行配合,提高磁性引水微球与磁性膨胀蓄水套之间的接触紧密性,从而提高水分的转移效果。
(8)磁性引水微球包括磁性内球和包裹于磁性内球外侧的导水纤维套,导水纤维套与引水纤维束一体连接,且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9)接续生物隔离管采用多孔无机材料制成,且内壁上培养有针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的微生物,多孔无机材料一方面不易腐蚀和降解,可以在土壤内保存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来培养更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根据重金属离子的种类进行定向培养和选择,然后转移至接续生物隔离管上进行修复。
(10)接续生物隔离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排竖直分布的自喂球囊,且自喂球囊自上至下直径依次减小,自喂球囊内填充有氧气和营养物质,自喂球囊可以为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径的分布关系根系的生长所匹配,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均可以提供相应的养分,最上面的自喂球囊由于此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根系刚刚移植在土里且处于幼年期,对养分的汲取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提供较多的养分来维持所需,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其在土壤内汲取养分的能力增强,需要外界主动提供的养分也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接续生物隔离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续纤维束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磁性膨胀蓄水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接续纤维假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接续生物隔离管、2接续纤维假根、21定态引水纤维杆、22绽态引水纤维杆、3重金属超富集植物、4自喂球囊、5磁性膨胀蓄水套、51弹性蓄水包层、52内嵌磁铁、6接续纤维束、61硬质纤维针、62引水纤维束、7磁性引水微球、71磁性内球、72导水纤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均匀开挖多个预埋坑,然后沿预埋坑底向周围开挖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延伸槽;
S2、向延伸槽内预埋插入接续纤维假根2,并在接续纤维假根2的端头上套接有接续生物隔离管1;
S3、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根系部分开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5,然后将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5的根系分别插入至接续纤维假根2的前端,回土掩埋;
S4、定期向重金属污染土壤内洒水并施加适量的重金属稳定剂;
S5、定期检测土壤内重金属浓度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富集量,然后收割并回收,用于下一轮的修复。
预埋坑的开挖密度不低于1个/10㎡,且选择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通过合理的增大修复密度来提升修复效果,过高则导致资源浪费,修复成本过大,过低则导致修复效果不佳,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其根系可以茁壮成长,减弱接续生物隔离管1和接续纤维假根2对其生长的干预影响,与接续生物隔离管1和接续纤维假根2进行良好的配合。
接续生物隔离管1采用多孔无机材料制成,且内壁上培养有针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的微生物,多孔无机材料一方面不易腐蚀和降解,可以在土壤内保存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来培养更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根据重金属离子的种类进行定向培养和选择,然后转移至接续生物隔离管1上进行修复。
请参阅图2和图6,接续纤维假根2包括延伸至接续生物隔离管1下端的定态引水纤维杆21,定态引水纤维杆21上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接续生物隔离管1内的绽态引水纤维杆22,绽态引水纤维杆22包括多个独立的瓣形导水条,定态引水纤维杆21起到主要吸收土壤内水分的作用,绽态引水纤维杆22将水分分散后向根系贴合传递,同时其可以模仿花瓣绽开的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定态引水纤维杆21和绽态引水纤维杆22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且定态引水纤维杆21为实心结构,绽态引水纤维杆22为中空结构,定态引水纤维杆21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而绽态引水纤维杆22则牺牲部分吸水能力,一方面可以减缓水分在接续生物隔离管1内的转移速度,使得微生物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修复,另一方面为根系的后续生长提供空间。
请参阅图3-5,绽态引水纤维杆22上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接续纤维束6,接续纤维束6包括硬质纤维针61和与其连接的引水纤维束62,引水纤维束62镶嵌于绽态引水纤维杆22内,且硬质纤维针61位于绽态引水纤维杆22外侧并保持垂直,接续纤维束6起到辅助绽态引水纤维杆22与根系建立连接的作用,不易出现导水间隙而发生重金属离子转移中断的现象,进而影响到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富集效率,硬质纤维针61用来跟随根系的生长来刺破相应的自喂球囊4,从而释放出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生长所需。
引水纤维束62远离硬质纤维针61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引水微球7,磁性引水微球7包括磁性内球71和包裹于磁性内球71外侧的导水纤维套72,导水纤维套72与引水纤维束62一体连接,且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磁性膨胀蓄水套5包括套在根系上的弹性蓄水包层51,弹性蓄水包层51内表面上镶嵌连接有多块均匀分布的内嵌磁铁52,利用磁性引水微球7和磁性膨胀蓄水套5之间磁吸的作用,通过磁性引水微球7更好的引导引水纤维束62与根系建立导水连接,直接将重金属离子转移至根系附近加快富集效率,且可以保证随着根系的生长和绽态引水纤维杆22的不断展开适应,磁性引水微球7均可以引导接续纤维束6始终与磁性膨胀蓄水套5建立良好的连接,用来维持水分和重金属离子的转移,弹性蓄水包层51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且弹性蓄水包层51为多孔结构,弹性蓄水包层51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及重金属离子,供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根系持续富集,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膨胀动作来适应根系的生长,多孔结构则有利于与磁性引水微球7进行配合,提高磁性引水微球7与磁性膨胀蓄水套5之间的接触紧密性,从而提高水分的转移效果。
请参阅图2,接续生物隔离管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排竖直分布的自喂球囊4,且自喂球囊4自上至下直径依次减小,自喂球囊4内填充有氧气和营养物质,自喂球囊4可以为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径的分布关系根系的生长所匹配,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均可以提供相应的养分,最上面的自喂球囊4由于此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根系刚刚移植在土里且处于幼年期,对养分的汲取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提供较多的养分来维持所需,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其在土壤内汲取养分的能力增强,需要外界主动提供的养分也减少,具体的营养物质视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种类进行相应提供,具体物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由技术人员自行调配和选择。
本发明可以实现通过接续生物隔离管1和接续纤维假根2的组合,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根系进行接续,满足大范围深度污染土壤的修复需求,利用接续纤维假根2先行为根系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迫使水分携带重金属离子向接续纤维假根2处转移,然后基于接续纤维假根2内微生物以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联合作用进行互补修复,改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生物活性,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并且利用接续纤维假根2对微生物的生长进行隔离,避免外来微生物和土壤内本土微生物出现恶性竞争而影响修复的现象,另外接续纤维假根2和接续生物隔离管1可以适应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根系的生长,并实时提供微生物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联合修复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均匀开挖多个预埋坑,然后沿预埋坑底向周围开挖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延伸槽;
S2、向延伸槽内预埋插入接续纤维假根(2),并在接续纤维假根(2)的端头上套接有接续生物隔离管(1);
S3、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根系部分开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5),然后将套上磁性膨胀蓄水套(5)的根系分别插入至接续纤维假根(2)的前端,回土掩埋;
S4、定期向重金属污染土壤内洒水并施加适量的重金属稳定剂;
S5、定期检测土壤内重金属浓度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的富集量,然后收割并回收,用于下一轮的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坑的开挖密度不低于1个/10㎡,且选择根系发达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续纤维假根(2)包括延伸至接续生物隔离管(1)下端的定态引水纤维杆(21),所述定态引水纤维杆(21)上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接续生物隔离管(1)内的绽态引水纤维杆(22),所述绽态引水纤维杆(22)包括多个独立的瓣形导水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态引水纤维杆(21)和绽态引水纤维杆(22)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且定态引水纤维杆(21)为实心结构,绽态引水纤维杆(22)为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绽态引水纤维杆(22)上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接续纤维束(6),所述接续纤维束(6)包括硬质纤维针(61)和与其连接的引水纤维束(62),所述引水纤维束(62)镶嵌于绽态引水纤维杆(22)内,且硬质纤维针(61)位于绽态引水纤维杆(22)外侧并保持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纤维束(62)远离硬质纤维针(61)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引水微球(7),所述磁性膨胀蓄水套(5)包括套在根系上的弹性蓄水包层(51),所述弹性蓄水包层(51)内表面上镶嵌连接有多块均匀分布的内嵌磁铁(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蓄水包层(51)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且弹性蓄水包层(51)为多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引水微球(7)包括磁性内球(71)和包裹于磁性内球(71)外侧的导水纤维套(72),所述导水纤维套(72)与引水纤维束(62)一体连接,且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续生物隔离管(1)采用多孔无机材料制成,且内壁上培养有针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的微生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续生物隔离管(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排竖直分布的自喂球囊(4),且自喂球囊(4)自上至下直径依次减小,所述自喂球囊(4)内填充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CN202010570988.0A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Withdrawn CN111872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0988.0A CN111872109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0988.0A CN111872109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2109A true CN111872109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0988.0A Withdrawn CN111872109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2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980A (zh) * 2021-01-05 2021-07-02 肖臣 一种盐碱地置换式快速修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8794A (zh) * 2017-05-25 2017-07-25 河海大学 一种利用仿生植物修复退化河岸带的方法
CN107052036A (zh) * 2017-06-15 2017-08-18 桂林理工大学 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太阳能驱动智能仿生植物
CN108555018A (zh) * 2017-12-26 2018-09-21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
CN109848204A (zh) * 2018-12-04 2019-06-07 张蔓利 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
CN110076194A (zh) * 2019-04-03 2019-08-02 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加速蒸腾型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仿生植物及其用途
CN110369481A (zh) * 2019-07-02 2019-10-25 南华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铀污染土壤多级修复用预埋包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6644A (zh) * 2019-09-22 2019-12-20 宁波锦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
CN111167849A (zh) * 2020-01-10 2020-05-19 刘璇璇 一种基于电动和生物联合修复土壤石油污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8794A (zh) * 2017-05-25 2017-07-25 河海大学 一种利用仿生植物修复退化河岸带的方法
CN107052036A (zh) * 2017-06-15 2017-08-18 桂林理工大学 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太阳能驱动智能仿生植物
CN108555018A (zh) * 2017-12-26 2018-09-21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
CN109848204A (zh) * 2018-12-04 2019-06-07 张蔓利 一种直插式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棒
CN110076194A (zh) * 2019-04-03 2019-08-02 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加速蒸腾型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仿生植物及其用途
CN110369481A (zh) * 2019-07-02 2019-10-25 南华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铀污染土壤多级修复用预埋包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6644A (zh) * 2019-09-22 2019-12-20 宁波锦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
CN111167849A (zh) * 2020-01-10 2020-05-19 刘璇璇 一种基于电动和生物联合修复土壤石油污染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980A (zh) * 2021-01-05 2021-07-02 肖臣 一种盐碱地置换式快速修复方法
CN113056980B (zh) * 2021-01-05 2022-05-06 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置换式快速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6644B (zh) 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
CN110369481B (zh) 一种铀污染土壤多级修复用预埋包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58290B (zh) 一种云雾苔草修复土壤的方法
CN111589851B (zh) 一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并齐式修复方法
CN107716545A (zh) 污染土壤的动态深度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206442881U (zh) 一种烟草立体水培架
CN104692536A (zh) 用于修复水体和底泥的水生植物固定装置
CN109290364A (zh) 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
CN111872109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续根式联合修复方法
CN102206005A (zh) 一种河道生态反应器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5732259U (zh) 土壤原位修复吸附包
CN214192728U (zh) 一种多维度水体净化装置
CN111872096A (zh) 一种自延伸网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CN102303039B (zh) 一种利用植物去除铀尾砂和放射性污染土壤中226Ra的方法
CN113828629A (zh) 一种电流下聚集重金属铜离子联合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方法
CN104817174B (zh) 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11687189A (zh) 一种多段分布处理式含油土壤修复杆
CN202829711U (zh) 一种新型人工立体水草
CN112238132A (zh) 一种重金属土壤改良用入埋式双重修复器
CN203877971U (zh) 一种水面固定种植浮水植物的装置
CN109437403A (zh) 一种快速稳定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
CN111701995B (zh) 一种重金属土壤深层二段式修复回收方法
CN104599732B (zh) 一种利用合果芋-pseudomonas reactans共生净化体系修复低浓度铀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3492489U (zh) 一种粘性土壤中大规格乔木的种植机构
CN111570504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趋水性主动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