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0617B -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0617B
CN111870617B CN201911068001.9A CN201911068001A CN111870617B CN 111870617 B CN111870617 B CN 111870617B CN 201911068001 A CN201911068001 A CN 201911068001A CN 111870617 B CN111870617 B CN 111870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iotic
group
species
probiotics
intest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80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0617A (zh
Inventor
薛文斌
张东亚
李振宇
兰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 Companion Medical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gital Life Institute
Shenzhen Icarbonx Intelligent Digital Life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gital Life Institute, Shenzhen Icarbonx Intelligent Digital Life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gital Lif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0680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06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495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7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0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0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0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0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5Bifido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2Antidiarrho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5/00Drugs for genital or sexual disorders; Contracep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8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 A61P19/1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for osteopo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2Nutrients, e.g. vitamins, mine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该方法包括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通过对肠道益生菌按照分组的形式,依据各组中肠道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确定各组内配方,便于根据不同需求合并各组内配方得到满足该目标对象的益生菌产品配方,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实现了对人群的全面覆盖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益生菌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 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指以适当剂量服用时,对宿主(人或动物)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制剂。益生 菌的主要作用包括:预防或改善腹泻、缓解不耐乳糖症状、预防生殖系统感染、增强人体免 疫力、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症、帮助吸收营养成分等。 人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酵母菌、部分产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 线菌等,其中由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成的产乳酸细菌占大多数。
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定义是:摄入足够数量、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因 此益生菌的活性和数量,是益生菌产品能否发挥有益作用的前提条件。维持益生菌活性的保 护技术主要包括:冷冻干燥技术、低水活性保护技术、包埋技术。其中以冷冻干燥技术最为 常用,利用这一技术产生的益生菌成品就是粉剂。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益生菌类膳食补充剂 产品的包装形式都是粉剂,还有部分是片剂或者胶囊的形式。
人体缺乏益生菌的时候,胃肠道及全身都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如:饭后常有恶心、 呕吐、积食感;胃痛,并且常有反酸现象,胃病史加重;排便困难,习惯性便秘;容易腹泻;视力、听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容易疲乏;代谢功能失调,出现代谢性异常,如:糖尿 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免疫力下降等。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益生菌,有益于人体微生态 平衡,以维护人体健康并改善免疫功能。
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的数量超过1013个,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微生物的种类超过 1000种。肠道微生物失衡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粥样硬 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着 密切的联系。益生菌产品作为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
除了益生菌的活性和数量之外,益生菌的种类也是决定益生菌产品能否发挥有益作用的 关键因素。我们国家规定的可用于食品的益生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嗜热链球 菌、乳酸乳球菌、肠膜明串珠菌等。其中,乳酸杆菌属包括: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 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双歧杆菌属包括: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 菌、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常见的益生菌产品均由以 上所列种类中的单一菌株或者多种菌株按照特定比例配置成的固定配方产品。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复杂,多样性较高,不同个体间的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如上 述,现有的益生菌产品由于其配方组成相对单一或固定,不能实现对不同个体或者人群进行 有效区分,因而无法提供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
因此,对益生菌产品生产商而言,如何利用这些益生菌为不同个体或群体提供满足相应 需求的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以实现益生菌产品的多样性对人群的全面覆盖,便成了一个亟 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相 关技术中生产商尚不能有效地为不同个体或群体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益生菌产品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将 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 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 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 合,即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为N种,每个益生菌组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为Kn种,N=K1+……+Kn,不同益生菌组所对应的Kn值相同或不同,N为自然数,Kn为自然数,n为 ≥2的自然数,每个益生菌组包含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21
个组内配方。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物种类别中的至少一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两 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8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 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组为4组,每组益生菌组为2种,各益生菌组包括4种配方,4种配方分别为:同时含2种、含2种中的第1种、 含2种中的第2种、2种均不含;优选地,4组益生菌组为A组:动物双歧杆菌和发酵乳杆 菌,B组: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C组:短双歧杆菌和乳酸乳球菌,D组:青春双歧杆菌 和两歧双歧杆菌。
可选的,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 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包括: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 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进一步根 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 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其中,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是指在参考人群中,小于目 标对象的物种相对丰度的人数与参考人群总人数的比值;优选地,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 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 人群中所处的状态,进一步根据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可选的,根据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包括:根据目标对 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 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从而获取各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将益生菌组组内的 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进行加和,得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根据益生菌组组内的 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可选的,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 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从而获取各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 得分包括: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小于等于第 一水平时,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一值;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 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二 值;其中,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或者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 中所处的状态为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三值;当目标对 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一水平且小于第二水 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四值;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 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五 值;其中,第三值、第四值与第五值互不相同。
可选的,各益生菌组分别包含两种肠道益生菌,根据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 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包括: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 第二值之和或第五值之和时,组内配方为不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当益生菌 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一值之和、第三值之和或第四值之和时, 组内配方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组内 任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或第五值时,组内配方为含有除物种得分对应的肠道益生菌 外的其余肠道益生菌。
可选的,当组内配方不含有肠道益生菌时,组内配方仅含有辅料;当组内配方同时含有 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时,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组模 块、确定模块和整合模块,分组模块,用于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 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 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 对应的组内配方;整合模块,用于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肠 道益生菌。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 序执行上述任意一项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 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 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 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将多个 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可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解决了现有技术 中尚不能利用益生菌为不同个体或群体提供满足相应需求的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的技术问 题。
也即,通过对肠道益生菌进行分组,并依据目标对象中各组益生菌组中的肠道益生菌的 相对丰度总得分,从而确定各组内配方;然后把各组内配方合并在一起即可得到满足该目标 对象益生菌补充需求的益生菌产品的配方,进而达到了提供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益生菌产 品,实现了对人群的全面覆盖的技术效果。
此外,还能够在实现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的大规模和模块化生产,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在用户使用本专利产品的过程中减少用户使用过程的操作步骤,提升用 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 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 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 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 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 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 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 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 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说明:
标准基因数据库,即含有大量的基因序列以及各基因序列对应的基因和/或物种信息的数 据库,标准基因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IGC、KO、COG、SEED subsystems、KEGG等数据库。
本申请中的“参考人群的数据库”是指收录了多个个体的肠道微生物基因信息的数据库, 其中的肠道微生物基因信息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功能基因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肠 道功能基因等),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抗生素抗性指数、肠道功能指数等,该数据库还 可以包含如志愿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及地域等信息。
目标基因:本申请中在计算物种相对丰度时,按照测序数据中所属物种的目标基因的相 对丰度进行加和得到,此处的目标基因指所属微生物的特异基因,该特异基因仅在该微生物 中存在,或该特异基因经人工矫正后仅与该物种对应。
注释,即将获得的序列信息在标准基因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得到各序列信息对应的基 因,及该基因的功能和生物来源信息。
益生菌或肠道益生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与人体健康具有正相关性的细菌, 在本申请中,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益生菌或肠道益生菌既可以为一具体的符合上述定义 的菌种名称,也可为多个具体的符合上述定义的菌种名称的集合。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 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
步骤S103,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确定目标 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步骤S105,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 方。
其中,上述物种相对丰度为目标对象的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中所属物种的若干个目标基 因的相对丰度的加和,每个目标基因的相对丰度根据测序数据的注释结果获得。
所谓注释,即将从测序数据中获得的序列信息在标准基因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得到各序 列信息对应的基因及该基因的功能和生物来源信息。标准基因数据库,如前述,即现有的含 有大量的基因序列以及各基因序列对应的基因和/或物种信息的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IGC、 KO、COG、SEED subsystems、KEGG等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物种相对丰度可 以通过现有技术获得,也可以在现有相对丰度的计算方式基础上改进获得(比如可以参考 CN201811648980.0中关于相对丰度的方法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通过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 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 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 所对应的组内配方;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可得到肠道益生菌 补剂配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益生菌产品生产厂商尚不能有效地利用益生菌为不同个体或群 体提供满足相应需求的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的技术问题。
也即,通过对肠道益生菌按照分组的形式,依据目标对象中各组益生菌组中的肠道益生 菌的相对丰度确定各组内配方,便于根据不同目标对象益生菌补充需求组合不同的益生菌 组,进一步合并各组内配方,得到满足该目标对象的益生菌产品配方,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 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实现了对人群的全面覆盖的技术效果。
上述目标对象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类群体,比如,人群。
上述“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值,确定目标对象 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的步骤,按照菌群平衡的原则,根据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 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配比条件,比如相对丰度低的配比高,相 对丰度高的配比低的等。
上述对肠道益生菌进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并且在每个益生菌组内设置多种不同的组内 配方,以应对不同个体或群体不同益生菌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地,肠道益生菌为N种,每个益生菌组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为Kn种, N=K1+……+Kn,不同的益生菌组所对应的Kn值相同或不同,N为自然数,Kn为自然数,n为≥2的自然数,每个益生菌组包含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61
个组内配方。
上述n代表益生菌分组的组数,n为2时,即所有肠道益生菌为2组。因此,所有N种肠道益生菌所分的组数至少为2组,而每组益生菌组中的益生菌物种类别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不同的益生菌组不同时为一种。比如,7种分3组,可以是第一组1种,第二组3种, 第三组3种;也可以是第一组2种,第二组2种,第三组3种。
具体肠道益生菌物种类别的多少可以根据人群中各菌种的物种丰度和频率差异进行合理 选择。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并无特殊限定,可以随机组合搭配,但从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的角度考虑,优选在分组时按照丰度进行高低搭配(低物种相对丰度的菌种),进而使得各 益生菌组之间的菌处于相对更一致的环境中,具有更好的保存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N为8,n为4组,每组(Kn)均为2种,即8种肠道益生菌,分 成4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有两种肠道益生菌,相应地,每个益生菌组中有1+2+1共4 个组内配方,即各组内配方分别为:只包含该益生菌组中的一种益生菌、只包含该益生菌组 中的另一种益生菌、包含该益生菌组中的两种益生菌和不包含任何益生菌。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N为9,n为3组,每组的Kn均为3,即9种肠道益生菌分成3 组,每组3种肠道益生菌,相应地,每个益生菌组中有1+3+3+1共8个组内配方,即各组内 配方分别为:只包含该益生菌组中的一种益生菌(3种情况)、包含该益生菌组中的任意两种 益生菌(3种情况)、包含该益生菌组中的三种益生菌(1种情况)和不包含任何益生菌(1 种情况)。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N为9,n为3组,第一组有2种(即Kn为2)肠道益生菌,第二 组有3种(即Kn为3),第三组有4种(即Kn为4),相应地,第一组中有1+2+1共4个 组内配方,第二组中有1+3+3+1共8个组内配方,第三组中有1+4+6+4+1共16个组内配方。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示例中,通过对某一目标人群肠道微生物中可能存在的22种益生菌 物种进行了相对丰度及人群中的出现频率的统计,并默认各样本中某种益生菌相对丰度大于 0即表示该物种存在。以存在该物种的样本个数除以样本总数(表1中以M表示),即得到 该物种在该目标人群中的出现频率。根据统计结果,筛选出在人群中出现频率大于0.15的8 个益生菌物种,其具体的物种名称及出现频率如下表1:
表1:
物种信息 频率(%,M=356)
Bifidobacterium longum(长双歧杆菌) 98.52941176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青春双岐杆菌) 97.05882353
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两歧双歧杆菌) 71.32352941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嗜热链球菌) 60.29411765
Bifidobacterium breve(短双歧杆菌) 36.02941176
Lactococcus lactis(乳酸乳球菌) 33.82352941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动物双歧杆菌) 23.52941176
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乳杆菌) 19.85294118
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其可能含有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和数量也有所差异,相应肠 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及人群中的出现频率也不同,因此,益生菌产品生产商在推出新的 产品时需要以实际人群中存在的肠道益生菌的相关信息为准。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上述肠道益生菌选自如下物种类别中的至少一种:长双歧杆菌、 青春双岐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 酵乳杆菌。上述至少一种是指在确定针对某特定目标对象的益生菌补剂配方时,产品中可以 包含上述一种、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更多种或全部八种益生菌。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8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两歧双 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组为 4组,每组益生菌组为2种,各益生菌组包括4种配方,4种配方分别为:同时含2种、含2 种中的第1种、含2种中的第2种、2种均不含;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4组益生菌组为A 组:动物双歧杆菌和发酵乳杆菌,B组: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C组:短双歧杆菌和乳 酸乳球菌,D组:青春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肠道益生菌同时含有上述8种,利用以上8种菌,进行两两随机组 合,产生以下表2所示的4组益生菌组(A/B/C/D)共16种组合方案,即16种组内配方(+表示 组合中存在该菌种,-表示组合中不存在该菌种,0、1、2和3分别表示4种配方):
表2: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81
上述方法中,在对肠道益生菌进行分组后,为生产满足不同个体或群体不同益生菌补充 需求的产品,需要检测不同目标对象对不同益生菌的需求状况,而其需求状况可以根据检测 其肠道微生物中益生菌的相对丰度来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物种相对丰度、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等 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获得,下面结合示例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 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的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 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根 据该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 内配方,其中,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是指在参考人群中,小于目标对象的物种 相对丰度的人数与参考人群总人数的比值。
可选地,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可按照如下方法计 算:获取目标对象的肠道微生物的测序数据,进而统计该测序数据中每一物种肠道益生菌的 目标基因的相对丰度,将同一物种的基因的相对丰度进行加和,即可得到该目标对象中该物 种的肠道益生菌的相对丰度,而每个目标基因的相对丰度根据该测序数据的注释结果获得 (具体可以根据标准参考数据库进行注释,比如IGC、KO、COG、SEEDsubsystems、 KEGG等数据库,详情参见CN 201811648980.0中关于相对丰度的获得方法)。
示例性的,确定每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以益生菌a为 例,将参考人群肠道内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比如,100个、200个、300个、1000个或更多个健康人群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结果中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排序,确定参考人群中物种相对丰度小于目标对象肠道内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的人数 (ip),通过计算ip与参考人群总人数(sp)的比例确定目标对象肠道内益生菌a的物种相 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91
比如,根据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 的位置,比如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92
的值为0.3,则可判断该益生菌a在该目标对象中的含量处于30%的位 置,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具体可参考CN 201811648980.0中关于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参考 人群中的位置的计算方法)。
根据具体目标对象设定需要补充的位置标准,比如30%以下为需要补充的物种,则可确 定该组内配方中需要含有该益生菌a。类似地,当同一益生菌组内的益生菌b的物种相对丰度 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比如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093
的值为0.7,则可判断该益生菌a在该目标对象中的含量 处于70%的位置,按照同样的30%以下为需要补充的物种,则可确定该组内配方中不含有该 益生菌b。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 置,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进一步根据状 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下面以某种预设的测试标准为例来说明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 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若a(例如:0)≤cp<b(例如:0.25),则认为目标对象肠道内益生 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若b(例如:0.25)≤cp<c(例如:0.75),则认为目标对象肠道内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中等水平状态。若c(例如:0.75)≤cp<d(例如:1),则认为目标对象肠道内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高水平状态。根据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具体地,益生菌a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则该组内配方中含有该益生菌a,而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则该组内配方中可不含有该益生菌a。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根据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包 括: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益生菌组 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从而获取各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将 益生菌组组内的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进行加和,得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根据 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 状态,对同一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从而获取各种肠道 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包括: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 为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一值;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 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 得分为第二值;其中,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或者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 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三 值;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一水平 且小于第二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为第四值;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 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时,赋予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 得分为第五值;其中,第三值、第四值与第五值互不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在目标对象肠道内某个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的情况下,该益生菌 的物种得分=0;
在目标对象肠道内某个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该益生菌的益生 菌得分=n(n为自然数,比如可以是5、7、9等任意的自然数)。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在目标对象肠道内某个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该益生菌的物种 得分=0;
在目标对象肠道内某个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情况下,该益生菌的物种 得分=5(比如也可以是6、7、9等);
在目标对象肠道内某个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该益生菌的益生 菌得分=10(比如也可以是11、13、19等)。
如上述根据各物种的得分不同,即可判断组内配方中是否含有某种益生菌,从而相对简 单方便地确定每组益生菌组的组内配方。
为了便于进一步区分每组益生菌中所需要补充的益生菌的种类,以上述4组益生菌组为 例进行说明,对于每一益生菌组中的两个益生菌物种,在目标对象的肠道内的物种相对丰度 处于高水平情况下的得分不应该相同(比如,对A组的两种益生菌为例来说,动物双歧杆菌 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高水平时的得分可以是10、20或30等,而发酵乳杆菌的物种相对丰度 处于高水平时的得分不同于10,比如可以是5、18或25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 中,赋予的分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时,对于益生菌所处于的高中低的情况也可 以赋予不同的得分,比如每组益生菌组中,两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处于高、中、低 状态时的得分,可以分别为如10、6和0分,以及5、1和0分,或者是别的得分,可根据具 体的情况做调整,具体不做限定。
对同一益生菌组内的不同益生菌赋予不同分值,便于单纯根据该益生菌组内的物种总得 分就可以判断目标对象的组内益生菌的情况,如哪一种益生菌需要补充,哪一种益生菌不需 要补充等。具体地,当某一益生菌组的组内有3种益生菌时,赋值的规则为任意两个益生菌 (益生菌相对丰度高,处于较高水平状态,不需要补充时)所赋值的分值的和不等于第三种 益生菌所赋的分值。当某一益生菌组的组内有4种益生菌种时,赋值的规则为任意两个或三 个(益生菌相对丰度高,处于较高水平状态,不需要补充时)所赋值的分值的和不等于组内 任何其他益生菌中所赋的分值,以此类推。
具体示例如下表3。
表3: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111
上述方法在获得各益生菌组组内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之后,还包括根据目标对 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 内配方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之和或第五值之和时, 组内配方为不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
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一值之和或第三值之和时, 组内配方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
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组内任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或第五值时,组内 配方为除第二值或第五值对应的肠道益生菌外,益生菌组组内剩余的肠道益生菌。
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四值之和时,组内配方为同 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且组内配方中的肠道益生菌的总含量为含有单一肠 道益生菌的益生菌组中的益生菌总含量的一半。
以表3所示的4组中每种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为例,示例性说明各组的物种总得分与 组内配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示例如下表4。
表4:
Figure RE-GDA0002289371440000121
下面示例目标对象的各组益生菌组的物种总得分的计算,如表4所示,若在A组中加和 后物种总得为10,在B组中加和后物种总得为5,在C组中加和后物种总得为10,在D组中 加和后物种总得为0,则可轻易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补剂的配方为:A3、B2、C3和D1。
对于不同的目标对象,得到的产品组合共分为44,即256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的测试标准中的参数数据,可以基于应用场景适应性替换,本 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确定上述各益生菌组的组内配方后,根据所选择的具体组内配方的不同,其所含有的 益生菌的种类及其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
可选的,当组内配方不含有肠道益生菌时,组内配方仅含有辅料;当组内配方含有同时 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时,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相同(比如活菌数)。
具体地,比如,对于物种得分或物种相对丰度评价为高的益生菌,组内配方中不再补 充,而物种得分或物种相对丰度评价为中和低的补充益生菌,以便于使所有产品能够提供使 目标对象补充后的活菌数相对均衡一致,比如均为100亿活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分 别对物种得分或物种相对丰度评价为中和低的益生菌,补充不同剂量的活菌,例如,给物种 得分或物种相对丰度评价为中的补充50亿相应的活菌,评价为低的补充100亿相应的活菌。 关于补充的剂量和补充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益生菌分组和打分的方法,对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 度处于中和低的进行相应益生菌的补充,其中对处于中和低的均补充相应的益生菌100亿活 菌,对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为高的不补充。每组的两种菌及辅料(辅料不具有任何功效作 用)制成菌剂(其中菌剂可制成片剂、散剂、胶囊等剂型,本实施例制成散剂袋装),即若 益生菌组的物种总得分为15(即A0、B0、C0或D0),不需要补充益生菌,该散剂中不含任 何益生菌。若益生菌组的物种总得分为10或5(即A3、B3、C3或D3,A2、B2、C2或D2), 需要补充每一组中的其中一种益生菌,那么编号为A3、B3、C3、D3,A2、B2、C2或D2的 菌剂中含有其相应需要补充的益生菌100亿活菌。若益生菌组的物种总得分为0(即A1 B1、 C1或D1),需要补充每一组中的两种益生菌,那么编号为A1、B1、C1或D1的菌剂中含有 其相应需要补充的两种益生菌各100亿活菌,共200亿活菌。
人群实验数据总结:受试者共95人,每位受试者需要先采集粪便样本并使用本专利的方 法获得的益生菌补充方案,然后根据该补充方案,为每位受试者提供对应益生菌产品,受试 者根据匹配的AX,BX,CX,DX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每天在早餐后各取出一袋,共四袋 充水饮用,30天后再次进行粪便采样和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通过对受试者使用前和使 用后的肠道微生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一定变化(如下表 5),其中多样性指数、柔嫩梭菌指数、多形拟杆菌指数显著上升,而青春双歧杆菌指数、发 酵乳杆菌指数、有害菌指数的弧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显著下降。
表5: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131
如上表所示,从肠道微生物的整体情况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使用前后出现了显著上升, 益生菌指数和有害菌指数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益生菌指数(目标对象的肠道微生物的益生菌 指数,即将每种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作为该目标对象肠道中该益生菌的益生菌指数)和有害菌 指数(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将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作为该目标对象的肠道微生物中有害菌指 数)(益生菌指数和有害菌指数的计算方法具体参见专利CN201811648980.0,益生菌在 CN201811648980.0中为有益菌)。其中:
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多样性指数是对肠道微生物整体状态的描述,一般认为多样性指 数越高越好,可以理解为因为本申请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补充,对肠道微生物的整体组 成产生了好的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指数是指人体的肠道微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复杂 程度,常被称为“肠道健康的放大镜”,用于反映看不见的健康问题。多样性指数在一定的范 围内越高,则表明微生物菌群生态系统越稳定,越不容易被外界因素(如不规律饮食)所干 扰;反之,多样性指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越低,则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越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 响从而导致菌群结构失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肠道相关的健康问题,如胃肠道紊乱等)。
益生菌指数下降,其中青春双歧杆菌指数和发酵乳杆菌指数显著下降,柔嫩梭菌指数和 多形拟杆菌指数显著上升。直接补充的8种益生菌中除了动物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出现上 升,其它6种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柔嫩梭菌指数和多形拟杆菌指数是和补充的益生菌 产品间接相关的指数,这两个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以上10个指数都代表相应的益生菌丰 度的高低,认为越高越好,对于两个显著下降两个显著上升,可以理解为4个指数均是相对丰 度,所以必然会出现有升有降的情况。再结合有害菌指数下降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的情况, 则可说明本实施例益生菌产品的补充方案对肠道微生物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利用多个菌种之间的有效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个体或者人群对益生菌产品进行定向、 个性化补充的需求,对人群进行精准划分并实现人群的全面覆盖,以减少相同益生菌产品提 供给不同个体时,因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效果偏差。同时能够实现以上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和 模块化生产,并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产品生产商确定配方的操作难度和步骤,为不同需 求的对象提供产品服务时,可以通过提供相同的产品数量来实现不同的用户需求,而不需要 用户自行组合搭配,进而减少了自行组合搭配的繁琐及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生产商的用户体 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 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 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 施例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肠道益生菌 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进行介 绍。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 装置包括:分组模块20、确定模块40和整合模块60。
分组模块20,用于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 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
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 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整合模块60,用于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肠道益生菌补 剂配方。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为N种,每个益生菌组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为Kn种, N=K1+……+Kn,不同的益生菌组所对应的Kn值相同或不同,N为自然数,Kn为自然数,n为≥2的自然数,每个益生菌组包含
Figure BDA0002260003840000151
个组内配方。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为如下菌种中的至少一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两歧双歧 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
可选的,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8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 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益生菌组为4组,每组益生菌组为2种,各益生菌组包括4种配方,4种配方分别为:同时含2种、含2种中的第1种、 含2种中的第2种、2种均不含。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4组益生菌组为A组:动物双歧杆菌和发酵乳杆菌,B组:长双 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C组:短双歧杆菌和乳酸乳球菌,D组:青春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
可选地,肠道益生菌同时含有上述8种,利用以上8种菌,进行两两随机组合,产生表2 所示的4组益生菌组(A/B/C/D)共16种组合方案,即16种组内配方。
可选的,上述确定模块包括:位置判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 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 置;第一组内配方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 置,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其中,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 位置是指在参考人群中,小于目标对象的物种相对丰度的人数与参考人群总人数的比值。
可选的,位置判定模块包括:状态判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 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 的状态,第二组内配方模块,用于进一步根据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 组内配方。
可选地,第二组内配方模块包括:物种得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 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 不同的分值,且任意一种的分值不等于其余Kn-1种的分值之和,从而获取各种肠道益生菌的 物种得分,加和模块,用于将益生菌组组内的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进行加和,得到益生 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第三组内配方模块,用于根据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目 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可选地,物种得分模块包括:第一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 丰度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一值;第二打分模块,用于 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 分记为第二值;其中,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或者,物种得分模块包括:第三打分模块,用 于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 得分记为第三值;第四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 一水平且小于第二水平时,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四值;第五打分模块,用于当 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时,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 为第五值;其中,第三值、第四值与第五值互不相同。
可选地,第三组内配方模块包括:第一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 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之和或第五值之和时,将组内配方记为不含有益生菌组中 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第二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 生菌对应的第一值之和或第三值之和时,组内配方记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 生菌;第三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组内任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 第二值或第五值时,组内配方记为除第二值或第五值对应的肠道益生菌外,益生菌组组内剩 余的肠道益生菌;第四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 对应的第四值之和时,组内配方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且组内配方中 的肠道益生菌的总含量为含有单一肠道益生菌的益生菌组中的益生菌总含量的一半。
可选地,第三组内配方模块还包括:第四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组内配方不含有肠道益生 菌时,组内配方仅含有辅料;第五配方子模块,用于当组内配方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 种肠道益生菌时,每一种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通过分组模块20将肠道益生菌分 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 组内配方;确定模块40,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 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整合模块60,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 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生产商尚不能有效地利用益 生菌为不同个体或群体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益生菌产品的问题。
也即,通过对肠道益生菌按照分组的形式,依据目标对象中各组益生菌组中的肠道益生 菌的相对丰度确定各组内配方,便于根据不同目标对象益生菌补充需求组合不同的益生菌 组,进一步合并各组内配方,得到满足该目标对象的益生菌产品配方,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 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实现了对人群的全面覆盖的技术效果。
上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分组模块20、确定模块 40和整合模块60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 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 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对菌群的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 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 行上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 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 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根据目标对 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 的组内配方;将多个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
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 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将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 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根据目标对象的肠道益生菌在各益生菌组 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在各益生菌组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将多个益生菌组 组内所对应的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得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 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 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 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 /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 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 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 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 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 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 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 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 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 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 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 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 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 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 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 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 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 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 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 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 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 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 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 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 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所述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
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
将多个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所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
所述肠道益生菌为N种,每个所述益生菌组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为Kn种,N=K1+……+Kn,不同所述益生菌组所对应的Kn值相同或不同,N为自然数,Kn为自然数,n为≥2的自然数,每个所述益生菌组包含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个所述组内配方;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的相对丰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进一步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其中,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是指在所述参考人群中,小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的人数与所述参考人群总人数的比值;
其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进一步根据所述状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
其中,根据所述状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所述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所述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且任意一种的分值不等于其余Kn-1种的分值之和,从而获取各种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
将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得分进行加和,得到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
根据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所述物种总得分,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
其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所述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所述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所述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且任意一种的分值不等于其余Kn-1种的分值之和,从而获取各种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包括: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物种得分为第一值;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水平时,赋予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物种得分为第二值;
其中,所述第一值不同于所述第二值;
或者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赋予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物种得分为第三值;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水平且小于第二水平时,赋予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物种得分为第四值;
当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所述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水平时,赋予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物种得分为第五值;
其中,所述第三值、所述第四值与所述第五值互不相同;
各所述益生菌组分别包含两种所述肠道益生菌,根据所述物种总得分,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包括:
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所述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第二值之和或第五值之和时,所述组内配方为不含有所述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
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所述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第一值之和、第三值之和、或第四值之和时,所述组内配方为同时含有所述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
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所述物种总得分为组内任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所述第二值或第五值时,所述组内配方为含有除所述物种得分对应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外的其余所述肠道益生菌;
当所述组内配方不含有所述肠道益生菌时,所述组内配方仅含有辅料;
当所述组内配方同时含有所述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时,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物种类别中的至少一种:
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益生菌包括如下8种:
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发酵乳杆菌,所述益生菌组为4组,每组所述益生菌组为2种,各所述益生菌组包括4种配方,所述4种配方分别为:同时含2种、含2种中的第1种、含2种中的第2种、2种均不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组所述益生菌组为A组:动物双歧杆菌和发酵乳杆菌,B组: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C组:短双歧杆菌和乳酸乳球菌,D组:青春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
5.一种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将所述肠道益生菌分成多个益生菌组,每个所述益生菌组根据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的不同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内配方;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
整合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所述组内配方进行整合,即得到所述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
所述分组模块中,所述肠道益生菌为N种,每个益生菌组所包含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类别为Kn种,N=K1+……+Kn,不同的所述益生菌组所对应的Kn值相同或不同,N为自然数,Kn为自然数,n为≥2的自然数,每个所述益生菌组包含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个所述组内配方;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位置判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相对丰度,确定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
第一组内配方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其中,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是指在参考人群中,小于目标对象的物种相对丰度的人数与参考人群总人数的比值;
所述位置判定模块包括:
状态判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
第二组内配方模块,用于进一步根据所述状态,确定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所述第二组内配方模块包括:
物种得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在参考人群中所处的状态,对同一益生菌组内处于不同状态的各肠道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分值,且任意一种的分值不等于其余Kn-1种的分值之和,从而获取各种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
加和模块,用于将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各肠道益生菌的物种得分进行加和,得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
第三组内配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确定目标对象在各所述益生菌组组内对应的组内配方;
所述物种得分模块包括:
第一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一值;
第二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二值;其中,第一值不同于第二值;
或者,
物种得分模块包括:第三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小于等于第一水平时,将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三值;
第四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一水平且小于第二水平时,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四值;
第五打分模块,用于当目标对象的所述肠道益生菌的物种相对丰度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时,所述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物种得分记为第五值;其中,第三值、第四值与第五值互不相同;
所述第三组内配方模块包括:
第一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之和或第五值之和时,将所述组内配方记为不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
第二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一值之和或第三值之和时,所述组内配方记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
第三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组内任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二值或第五值时,所述组内配方记为除第二值或第五值对应的肠道益生菌外,益生菌组组内剩余的肠道益生菌;
第四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益生菌组组内的物种总得分为每一种肠道益生菌对应的第四值之和时,所述组内配方为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且所述组内配方中的肠道益生菌的总含量为含有单一肠道益生菌的益生菌组中的益生菌总含量的一半;
所述第三组内配方模块还包括:
第四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组内配方不含有肠道益生菌时,所述组内配方仅含有辅料;
第五配方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组内配方同时含有益生菌组中的每一种肠道益生菌时,每一种所述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相同。
6.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7.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
CN201911068001.9A 2019-11-04 2019-11-04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ctive CN111870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8001.9A CN111870617B (zh) 2019-11-04 2019-11-04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CT/CN2020/125495 WO2021088739A1 (zh) 2019-11-04 2020-10-30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8001.9A CN111870617B (zh) 2019-11-04 2019-11-04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0617A CN111870617A (zh) 2020-11-03
CN111870617B true CN111870617B (zh) 2022-06-10

Family

ID=7315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8001.9A Active CN111870617B (zh) 2019-11-04 2019-11-04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0617B (zh)
WO (1) WO2021088739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020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自体健康状态时微生物构建以用于菌群移植的菌群库的方法
CN106611094A (zh) * 2015-10-15 2017-05-03 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肠道微生物菌群预测及干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方法
CN107099459A (zh) * 2017-04-28 2017-08-29 镇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组合益生菌自动生产设备
CN107708704A (zh) * 2015-04-23 2018-02-16 卡莱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组调节剂和其相关用途
CN108078540A (zh) * 2016-11-23 2018-05-2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基于人体菌群互作网络分析评估机体健康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CN108142928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北京数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肠道调理的复合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192242A (zh) * 2017-07-21 2019-01-11 上海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云平台的微生物多样性交互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10607262A (zh) * 2019-09-25 2019-12-24 君维安(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预炎性肠炎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11161795A (zh) * 2019-01-15 2020-05-15 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161794A (zh) * 2018-12-30 2020-05-15 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6706A1 (de) * 2004-05-28 2005-12-15 Merck Patent Gmbh Orale Darreichungsform enthaltend probiotische Bakterien
CN207567233U (zh) * 2017-04-28 2018-07-03 镇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组合益生菌自动分装机
CN207811753U (zh) * 2017-04-28 2018-09-04 镇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组合益生菌水液配制分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704A (zh) * 2015-04-23 2018-02-16 卡莱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组调节剂和其相关用途
CN106611094A (zh) * 2015-10-15 2017-05-03 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肠道微生物菌群预测及干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方法
CN106192020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自体健康状态时微生物构建以用于菌群移植的菌群库的方法
CN108078540A (zh) * 2016-11-23 2018-05-2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基于人体菌群互作网络分析评估机体健康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CN107099459A (zh) * 2017-04-28 2017-08-29 镇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组合益生菌自动生产设备
CN109192242A (zh) * 2017-07-21 2019-01-11 上海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云平台的微生物多样性交互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08142928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北京数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肠道调理的复合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161794A (zh) * 2018-12-30 2020-05-15 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161795A (zh) * 2019-01-15 2020-05-15 深圳碳云智能数字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607262A (zh) * 2019-09-25 2019-12-24 君维安(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预炎性肠炎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Niv Zmora等;《Cell》;20180906;第174卷(第6期);第1388-140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0617A (zh) 2020-11-03
WO2021088739A1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nders et al. Probiotics for human use
Nishijima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of healthy Japanese and its microbial and functional uniqueness
Galkin et al. Human microbiome aging clock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nd tandem of permutation feature importance and accumulated local effects
Davenport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in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Mondot et al.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and its dysfunctions through the meta‐omics prism
Olendzki et al. Dietary manip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Pilot study
CN111161794B (zh)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Kwon et al. Is stool frequency associated with the richne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Yu et al. Prebiotic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fluence gas production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Tang et al. Different gut microbial profiles in sub-Saharan African and South Asia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r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intakes
Lai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s or probiotics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symptoms and roles of gut microbiota: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 trial
Alyousif et al. The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sp. lactis B94 on gastrointestinal wellness in adults with Prader–Willi syndrome: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tyk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monstrates response to a probiotic intervention for metabolic syndrome that may correspond to diet
WO2020147557A1 (zh) 肠道微生物测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870617B (zh) 肠道益生菌补剂配方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Zuniga-Chaves et al. Neighbor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diversity gut microbiomes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microorganism colonization
Sun et al. Loss of novel diversity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ongo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Ren et al. Lifestyle patterns influenc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a healthy Chinese population
Avershina et al.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vacuum cleaning frequency with an altered gut microbiota in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2-year-old children
He et al. Treatment with mixed probiotics induced, enhanced and diversified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of healthy rats
C. Senok Probiotics in the Arabian Gulf region
Ladeira et al. Exploring Bifidobacterium species community and functional variations with human gut microbiome structure and health beyond infancy
Vasieva et al. A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 gut microbiomes
Kedia et al. Human gut microbiome: A primer for the clinician
Cuff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assessing fructose tolerance during fructose reintroduction in non‐constipat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low FODMAP di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4

Address after: Room 1401, Building 1, Yinxing Zhijie, No. 1301-70,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cro companion Medical Laboratory

Address before: 518053 310, Floor 3, B #, AVIC Shahe Industrial Zone, No. 4018, Qiaoxiang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CARBONX INTELLIGENT DIGITAL LIFE HEALTH MANAGE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IGITAL LIFE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