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255A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69255A CN111869255A CN201980018324.9A CN201980018324A CN111869255A CN 111869255 A CN111869255 A CN 111869255A CN 201980018324 A CN201980018324 A CN 201980018324A CN 111869255 A CN111869255 A CN 1118692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 failure
- transmission
- user terminal
- signa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06010000210 abor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731 tricalc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14328 RAN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52 cla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适当地控制从波束失败的恢复。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在高层中,基于从物理层接收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而使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递增;以及发送单元,在所述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所述高层的发送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相对于LTE(LTE Rel.8、9)的进一步的大容量、高度化等为目的,LTE-A(LTE-Advanced、LTE Rel.10、11、12、13)被规范化。
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plus)、NR(新无线(New 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新一代无线接入(Future generation radio access))、LTE Rel.14或15以后等)。
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 Rel.8-13)中,进行无线链路质量的监视(无线链路监视(RLM:Radio Link Monitoring))。若通过RLM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RLF:Radio LinkFailure),则对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请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重建(re-establishment)。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正研究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 Rel.14以后、NR或者5G等)中,利用波束成形(BF:Beam Forming)来进行通信。
此外,正研究在该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抑制无线链路失败(RLF)的发生,实施检测波束失败而切换至其他波束的过程(也可以称为波束恢复(BR:Beam Recovery)过程等))。在该波束恢复过程中,如何基于波束失败的检测结果而进行控制成为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控制从波束失败的恢复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在高层中,基于从物理层接收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而使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递增;以及发送单元,在所述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所述高层的发送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能够适当地控制从波束失败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IS/OOS的RLF的判断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波束恢复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了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波束恢复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研究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 Rel.14以后、NR或者5G等)中,利用波束成形(BF:Beam Forming)来进行通信。
例如,用户终端和/或无线基站(例如,gNB(gNodeB))也可以利用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波束(也称为发送波束、Tx波束等)、用于信号的接收的波束(也称为接收波束、Rx波束等)。发送侧的发送波束和接收侧的接收波束的组合也可以称为波束对链路(BPL:BeamPair Link)。
BPL可以设为基站和终端自主地选择对彼此而言适当的波束,也可以设为经由RRC、MAC CE、L1信令等交换可知道对彼此而言适当的组合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进行选择。
在不同的BPL间,在发送接收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中,用于发送接收的天线装置(例如天线面板(antenna panel)、天线元件组(antenna element set)、发送接收点(也被称为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xRP:Transmitter and Reception Point、TRxP: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Point等))也可以不同。此时,在不同的BPL中表示信道的统计上的性质的准共址(QCL:Quasi-co-location)不同。因此,在不同的BPL间,彼此QCL可以相同或者不同,QCL相同还是不同的这一信息也可以通过信令或者测量而被发送接收机识别。
在利用BF的环境中,设想为,由于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碍的影响,故无线链路质量恶化。由于无线链路质量的恶化,存在无线链路失败(RLF:Radio Link Failure)频繁发生的顾虑。若发生RLF则需要进行小区的重新连接,因此RLF的频繁发生会招致系统吞吐量。
因此,在该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正讨论无线链路监视(RLM:Radio LinkMonitoring)的方法。例如,正研究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用于RLM的一个以上的下行信号(也称为DL-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等)。
DL-RS的资源(DL-RS资源)也可以与用于同步信号块(SSB: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或者信道状态测量用RS(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S)的资源和/或端口进行关联。另外,SSB也可以称为SS/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块等。
DL-RS可以是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 SS)、副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S)、移动参考信号(MRS:Mobility RS)、CSI-RS、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波束特定信号等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它们扩展和/或变更而构成的信号(例如,变更密度和/或周期而构成的信号)。
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对用户终端设定(configure)利用了DL-RS资源的测量。也可以设想为,被设定了该测量的用户终端基于DL-RS资源中的测量结果而判断无线链路是同步状态(IS:In-Sync)还是非同步状态(OOS:Out-Of-Sync)。也可以将在没有从无线基站被设定DL-RS资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行RLM的默认DL-RS资源规定在规范中。
在基于所设定的DL-RS资源中的至少一个而估计(也可以称为测量)出的无线链路质量超过规定的阈值Qin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判断为无线链路是IS。
在基于所设定的DL-RS资源中的至少一个而估计出的无线链路质量小于规定的阈值Qout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判断为无线链路是OOS。另外,这些无线链路质量例如也可以是与虚拟的PDCCH(hypothetical PDCCH)的误块率(BLER:Block Error Rate)对应的无线链路质量。
在现有的LTE系统(LTE Rel.8-13)中,在用户终端中,IS和/或OOS(IS/OOS)从物理层被通知(indicate)至高层(上位层)(例如MAC层、RRC层等),RLF基于IS/OOS通知而被判断。
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在收到了N310次对于规定的小区(例如,主小区)的OOS通知的情况下,启动(开始)定时器T310。在定时器T310的启动中收到了N311次与该规定的小区有关的IS通知的情况下,停止定时器T310。在定时器T310期满了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关于该规定的小区检测到了RLF。
另外,N310、N311以及T310等称呼不限于此。T310也可以被称为用于RLF检测的定时器等。N310也可以被称为用于定时器T310启动的OOS通知的次数等。N311也可以被称为用于定时器T310停止的IS通知的次数等。
图1是基于IS/OOS的RLF的判断的示意图。在本图中,设想N310=N311=4。T310表示从定时器T310的启动起到期满为止的期间,并不表示定时器的计数器。
在图1的上部中,表示了所估计的无线链路质量的变化的2个情形(情形1、情形2)。在图1的下部中,表示了与上述2个情形对应的IS/OOS通知。
在情形1中,首先由于OOS发生了N310次而定时器T310启动。之后由于无线链路质量没有超过阈值Qin而T310已期满,RLF被检测出。
在情形2中,虽然与情形1同样地定时器T310启动,但之后由于无线链路质量超过阈值Qin,IS发生了N311次,从而T310停止。
另外,正研究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 Rel.14以后、NR或者5G等)中,为了抑制RLF的发生,在特定的波束的质量恶化的情况下,实施向其他波束的切换(也可以称为波束恢复(BR:Beam Recovery)、波束失败恢复(BFR)、L1/L2波束恢复等)过程。如前所述,就RLF而言,通过控制物理层中的RS测量和高层(上位层)中的定时器的启动/期满而被判断,并且在从RLF的恢复中,需要与随机接入同等的过程,但在向其他波束的切换(BR、L1/L2波束恢复)中,期望相比于从RLF的恢复,至少一部分层中的过程被简化。
图2是表示波束恢复过程的一例的图。波束的数量等为一例,不限于此。在图2的初始状态(步骤S101)中,用户终端接收无线基站利用2个波束来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在步骤S102中,由于来自无线基站的电波被阻碍,用户终端检测不到PDCCH。这种阻碍例如可能是由于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间的障碍物、衰落、干扰等的影响而产生的。
若满足规定的条件,则用户终端检测到波束失败。无线基站可以根据没有来自用户终端的通知而判断为该用户终端检测到了波束失败,也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规定的信号(步骤S104中的波束恢复请求)而判断为检测到了波束失败。
在步骤S103中,用户终端为了波束恢复,重新开始进行用于通信的新候选波束(new candidate beam)的搜索。具体而言,若检测到波束失败,则用户终端实施基于预先设定的DL-RS资源的测量,并确定期望的(例如质量好的)1个以上的新候选波束。在本例的情况下,确定1个波束作为新候选波束。
在步骤S104中,确定了新候选波束的用户终端发送波束恢复请求。波束恢复请求例如可以利用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免UL许可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中的至少一个而被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也可以被称为波束恢复请求信号、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信号等。
波束恢复请求也可以包含在步骤S103中所确定的新候选波束的信息。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也可以与该新候选波束进行关联。波束的信息也可以使用波束索引(BI:BeamIndex)、规定的参考信号的端口和/或资源索引(例如,CSI-RS资源指示符(CRI:CSI-RSResource Indicator))等而被通知。
在步骤S105中,检测到波束恢复请求的无线基站发送对于来自用户终端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应答信号。在该应答信号中,也可以包含关于1个或者多个波束的重构(reconfiguration)信息(例如,DL-RS资源的结构信息)。该应答信号例如可以在PDCCH的用户终端公共搜索空间中被发送。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波束重构信息,判断利用的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
在步骤S106中,用户终端也可以对无线基站发送用于表示波束重构完成之意的消息。该消息例如也可以通过PUCCH而被发送。
波束恢复成功(BR success)例如也可以表示到达了步骤S106的情况。另一方面,波束恢复失败(BRfailure)例如也可以表示在步骤S103中1个候选波束都不能够确定的情况。
另外,这些步骤的编号仅为用于说明的编号,也可以汇总进行多个步骤,还可以更换顺序。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关于如上所述的波束恢复过程中的步骤S102-S104,想到了适当的控制方法。特别地,关于物理层(也可以称为PHY层(physical layer)、层1等)以及高层(上位层)(例如也可以称为MAC层(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层2等)间的交换,提出了适当的控制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高层(上位层)作为MAC层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在UE检测到波束失败的情况下,从PHY层对MAC层报告与波束失败有关的通知。
波束失败的发生也可以称为波束失败实例等。上述与波束失败有关的通知也可以被称为波束失败实例通知(beam failure instance indicator)、与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与波束失败的有无有关的信息等。波束失败实例可以与任意数量(例如,0次、1次、多次等)的波束失败对应,也可以与在规定的期间中检测到的波束失败对应。
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例如可以包含用于通知以下的至少一个状态(state)的信息:
(1)状态0:没有波束失败(non-beam failure),
(2)状态1:有波束失败+有新候选波束(beam failure instance&new candidatebeam),
(3)状态2:有波束失败+无新候选波束(beam failure instance&no candidatebeam found(没有发现新候选波束))。
即,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也可以包含与波束失败(或者波束失败实例)的有无和/或新候选波束的有无有关的信息。
可以在波束恢复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波束失败的情况下,UE的PHY层对MAC层发送用于表示状态0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另外,“没有检测到波束失败”也可以意味着至少存在1个没有被检测到波束失败的波束。此外,用于表示状态0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也可以被称为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
也可以在波束恢复过程中检测到波束失败的情况下,UE的PHY层对MAC层发送用于表示状态1或者状态2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
还可以在在检测到波束失败后发现了新候选波束的情况下,UE的PHY层对MAC层发送用于表示状态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此时,也可以与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一并或者取代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对MAC层通知与被发现的新候选波束有关的信息(例如,波束索引)。也可以在被发现的新候选波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对MAC层通知1个或者多个新候选波束的信息。
还可以在检测到波束失败后没有发现新候选波束的情况下,UE的PHY层对MAC层发送用于表示状态2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
MAC层基于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对波束失败实例进行计数(计算)。波束失败实例的计数也可以使用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来进行。该计数器也可以用于MAC层。该计数器也可以从规定的值(例如,0)开始。
也可以在从PHY层接收到用于表示状态1或者状态2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情况下,MAC层使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递增规定的值(例如,+1)。
在从PHY层接收到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可以将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停止(stop),也可以复位(reset),还可以进行特定的运算(例如,设为0或者进行-1等)。在接收到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时进行复位的情况下,等同于MAC层对连续的波束失败实例进行计数。
另外,“从PHY层接收到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也可以替换为“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等。
也可以在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或者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MAC层触发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在这种情况下,MAC层也可以向PHY层通知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指示(触发信息)。MAC层也可以选择波束恢复请求所包含的与1个或者多个新候选波束有关的信息(例如,波束索引),通知给PHY层。
另外,也可以与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一并或者取代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利用波束失败实例用的定时器(也可以被称为波束失败实例定时器)。在UE的MAC层接收到波束失败实例通知时,如果波束失败实例定时器没有启动则使其启动。也可以在该定时器期满了的情况、或者在期满之前没有接收到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情况下,MAC层触发波束恢复请求。
也可以在从PHY层接收到用于表示状态1或者状态2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情况下,MAC层使波束失败实例定时器减少规定的值。
在从PHY层接收到非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可以将波束失败实例定时器停止,也可以将其返回初始值,还可以进行特定的运算(例如,增加规定的值)。
另外,与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或者波束失败实例定时器有关的信息(例如,上述规定的阈值、定时器的长度等)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或者它们的组合而被通知。
这里,高层信令例如可以是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等任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
MAC信令例如也可以使用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MAC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等。广播信息例如也可以使用主信息块(MIB:Master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最低限度的系统信息(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等。
物理层信令例如也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
PHY层基于上述触发而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另外,MAC层也可以决定利用哪个信道来进行基于PHY层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并指示给PHY层。例如,MAC层也可以选择对于基于PHY层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是利用竞争型PRACH(基于竞争的PRACH(CBRA:Contention-Based PRACH))来进行还是利用非竞争型PRACH(免竞争的PRACH(CFRA:Contention-Free PRACH))来进行。
在该波束恢复请求中,也可以包含与1个或者多个新候选波束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由PHY层来决定(例如基于新候选波束的测量质量),也可以基于来自MAC层的通知而被判断。
例如,MAC层也可以对PHY进行指示,以使将与通过波束失败实例通知而被通知的次数比其他BI更多的BI对应的新候选波束包含在波束恢复请求中。
在为了波束恢复请求而被选择的新候选波束与规定的CFRA(规定的CFRA的设定)进行了关联的情况下,MAC层可以决定利用CFRA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利用CBRA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另外,与新候选波束和CFRA的对应关系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或者它们的组合而被通知。
图3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波束恢复过程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表示了,在波束恢复过程中,与时刻T1-T9对应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的内容以及与各层(L1、L2)关联的操作的示意图。
在本例中,UE的L1在时刻T1检测到波束失败,并搜索新候选波束,结果发现了BI#1的波束。L1对L2发送用于表示状态1以及BI#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L2接收该通知,并对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进行计数。
同样地,在时刻T2,L1发现BI#2的波束,并发送状态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在时刻T3,L1发现BI#1的波束,并发送状态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
在时刻T4,由于没有检测到波束失败,因此L1可以不发送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也可以发送状态0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在这种情况下,L2也可以停止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
在时刻T5,L1发现BI#1的波束,并发送状态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在时刻T6,L1无法发现新候选波束,发送状态2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时刻T7以及T8分别可以与时刻T2以及T3相同,故省略说明。
在时刻T9,L1发现BI#1的波束,并发送状态1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L2根据该通知对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进行计数,并以该计数器的值变为规定的阈值(在本例中,是8)以上为契机,对L1发送(触发)BFR请求,L1发送BFR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对于波束恢复,能够统一PHY以及MAC之间的通知内容,并能够避免冗余的相互的交换。此外,能够由MAC层适当地选择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方法(信道等)。
<变形例>
关于图2中上述的步骤S105的处理,也可以设定用于UE监视来自基站(例如,gNB)对于波束恢复请求的应答(response)的期间。该期间例如也可以被称为gNB应答窗口、gNB窗口、波束恢复请求应答窗口等。
也可以在没有在该窗口期间内被检测到的gNB应答的情况下,UE进行波束恢复请求的重发。
此外,也可以设定用于进行波束恢复过程的期间。该期间也可以被称为波束恢复定时器。在该期间期满了的情况下,UE可以将波束恢复过程结束,也可以将其中止。波束恢复定时器可以从波束失败的检测起开始,并在接收到gNB应答的情况下停止。
在发送了波束恢复请求之后,UE可以周期性地进行PHY层中的对于MAC层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也可以停止。MAC层也可以基于波束失败实例通知,对PHY层控制波束恢复请求的重发。
就gNB应答窗口而言,可以是PHY层以及MAC层双方共享相同的gNB应答窗口,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gNB应答窗口。该窗口例如也可以通过MAC层和/或PHY层的定时器而被计测。
也可以仅PHY层具有gNB应答窗口。在这种情况下,PHY层也可以对MAC层通知在波束恢复请求发送后gNB应答是否被成功地接收到。
例如,在gNB窗口内接收到gNB应答的情况下,PHY层也可以对MAC层发送“接收到gNB应答”(gNB response received)的通知,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也可以对MAC层发送“没有接收到gNB应答”(gNB response not received)的通知。
另外,MAC层也可以根据在规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而判断为存在“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MAC层也可以根据在规定的期间内没有“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而判断为存在“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
在接收了“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可以将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复位,也可以设为特定的值,还可以进行特定的运算。
也可以在接收了“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对PHY层再次触发波束恢复请求发送。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上述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通信。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使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一体化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R(新无线(New Radio)、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也可以被称为实现它们的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覆盖范围较宽的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配置于宏小区C1内并形成比宏小区C1更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宏小区C1和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各小区和用户终端20的配置、数量等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方式。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双方连接。设想用户终端20利用CA或DC同时使用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利用多个小区(CC)(例如,5个以下的CC、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DC。
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上利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上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在各小区中使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和/或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进行通信。此外,在各小区(载波)中,可以应用单一的参数集(Numerology),也可以应用多个不同的参数集。
参数集(Numerology)也可以是应用于某信号和/或信道的发送和/或接收的通信参数,也可以表示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码元长度、循环前缀长度、子帧长度、TTI长度、每个TTI的码元数量、无线帧结构、滤波处理、加窗(windowing)处理等中的至少一个。
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或2个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通过有线(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来连接。
无线基站11和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上位站装置30包含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和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是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台),还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固定站)。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在下行链路中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并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或OFDMA。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照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通过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和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的组合,也可以利用其他无线接入方式。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由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和/或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中的至少一个。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或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DCI通知调度信息。例如,调度DL数据接收的DCI也可以称为DL分配(assignment),调度UL数据发送的DCI也可以称为UL许可。
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量。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也称为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否定确认)等)。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利用由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等。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链路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不限定于这些。
<无线基站>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构成为分别包括1个以上的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即可。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至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被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成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和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呼叫处理(设定、释放等)、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特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还具有实施模拟波束成形的模拟波束成形单元。模拟波束成形单元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模拟波束成形电路(例如,移相器、相位偏移电路)或者模拟波束成形装置(例如,相位偏移器)构成。此外,发送接收天线101例如能够由阵列天线构成。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被构成为能够应用单BF、多BF。
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利用发送波束来发送信号,并且也可以利用接收波束来接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使用由控制单元301决定的规定的波束来发送和/或接收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从用户终端20接收和/或对用户终端20发送在上述各方式中所述的各种信息。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也可以设想为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另外,这些结构只要包含在无线基站10中即可,也可以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结构不被包含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来构成。
控制单元301控制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的信号的生成、映射单元303中的信号的分配等。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中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测量单元305中的信号的测量等。
控制单元301控制系统信息、下行数据信号(例如,在PDSCH中被发送的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例如,在PDCCH和/或EPDCCH中被发送的信号。送达确认信息等)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控制单元301基于判定是否需要对于上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而得到的结果等,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等的生成。
控制单元301进行同步信号(例如,PSS/SSS)、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DMRS)等的调度的控制。
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即,使用基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数字BF(例如,预编码)和/或基于发送接收单元103的模拟BF(例如,相位旋转),形成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
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与无线链路失败(RLF)和/或波束恢复(BR)有关的结构信息而控制RLF和/或BR的设定。
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用于用户终端20的无线链路监视(RLM)和/或波束恢复(BR:Beam Recovery)。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即,根据波束恢复请求而向用户终端20发送应答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数据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assignment)和/或用于通知上行数据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DL分配和UL许可均为DCI,并遵照DCI格式。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来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等。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301输出HARQ-ACK。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例如,测量单元305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测量、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测量等。测量单元305也可以测量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号强度(例如,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传播路径信息(例如,CSI)等。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构成为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以及发送接收单元203分别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成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以及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可以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至无线频带后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还具有实施模拟波束成形的模拟波束成形单元。模拟波束成形单元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模拟波束成形电路(例如,移相器、相位偏移电路)或者模拟波束成形装置(例如,相位偏移器)构成。此外,发送接收天线201例如能够由阵列天线构成。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被构成为能够应用单BF、多BF。
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利用发送波束来发送信号,也可以利用接收波束来接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利用由控制单元401决定的规定的波束来发送和/或接收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从无线基站10接收和/或对无线基站10发送在上述各方式中所述的各种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对无线基站10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也可以设想为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另外,这些结构包含在用户终端20中即可,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结构也可以不包含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控制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的信号的生成、映射单元403中的信号的分配等。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中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测量单元405中的信号的测量等。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和/或判定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而得到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即,使用基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数字BF(例如,预编码)和/或基于发送接收单元203的模拟BF(例如,相位旋转),形成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
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测量单元405的测量结果,控制无线链路监视(RLM:RadioLink Monitoring)和/或波束恢复(BR:Beam Recovery)。
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包含MAC层处理单元以及PHY层处理单元。另外,MAC层处理单元和/或PHY层处理单元也可以由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中的任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
MAC层处理单元实施MAC层的处理,PHY层处理单元实施PHY层的处理。例如,从PHY层处理单元被输入的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或广播信息等也可以经由MAC层处理单元的处理而被输出至用于进行RLC层、PDCP层等的处理的高层处理单元。
PHY层处理单元也可以检测波束失败。PHY层处理单元也可以将与检测到的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通知给MAC层处理单元。
MAC层处理单元也可以触发PHY层处理单元中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例如,MAC层处理单元也可以基于从PHY层处理单元被通知的与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触发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上述与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与波束失败(或者波束失败实例)的有无和/或新候选波束的有无有关的信息。
上述MAC层处理单元也可以基于从上述PHY层处理单元通知的与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而将规定的计数器(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进行计数,并在该计数器的值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上述PHY层处理单元触发上述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在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了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各种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基于该信息来更新用于控制的参数。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例如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与送达确认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SI)等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从控制单元401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是例如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公开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例如,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RRM测量、CSI测量等。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SINR、SNR)、信号强度(例如,RSSI)、传播路径信息(例如,CSI)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利用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和/或逻辑上分开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利用有线和/或无线)连接,利用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各方式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被构成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1个或者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例如,处理器1001只图示了1个,但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可以由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地、逐次地、或者使用其他方法而由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另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1个以上的芯片而实现。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通过将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由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经由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者控制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括与外围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由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取到存储器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lectrically EP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他适合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1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也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由柔性盘、フロッピー(Floopy)(注册商标)盘、光磁盘(例如,压缩盘(CD-ROM(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OM))等)、数字多功能盘、Blu-ray(注册商标)盘、可移动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器)、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1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004也可以例如为了实现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plex),构成为包含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由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连接。总线1007可以利用1个总线构成,也可以在各装置间利用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构成为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也可以利用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利用这些硬件中的至少1个来实现。
(变形例)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参考信号也能够简称为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并且根据所应用的标准,也可以被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1个或者多个期间(帧)中的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子帧也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集(Numerology)的固定的时长(例如,1ms)。
进一步地,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等)构成。此外,时隙可以是基于参数集(Numerology)的时间单位。并且,时隙可以包含多个迷你时隙(mini-slot)。各迷你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构成。此外,迷你时隙还可以称为子时隙。
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个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区间(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个时隙或1个迷你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即,子帧和/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还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另外,表示TTI的单位也可以不称为子帧而称为时隙(slot)、迷你时隙(mini-slot)等。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进行对各用户终端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率带宽、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TTI可以是被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码块(code block)和/或码字(code word)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等的处理单位。另外,当TTI被给定时,实际上被映射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时间区域(例如,码元数目)可以比该TTI短。
另外,在1个时隙或1个迷你时隙被称为TTI的情况下,1个以上的TTI(即,1个以上的时隙或1个以上的迷你时隙)也可以是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时隙数目(迷你时隙数目)也可以被控制。
具有1ms时长的TTI也可以被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正常(normal)TTI、长(long)TTI、通常子帧、正常(normal)子帧、或者长(long)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short)TTI、部分TTI(partial或fractional TTI)、缩短子帧、短(short)子帧、迷你时隙、或子时隙等。
另外,长TTI(例如,通常TTI、子帧等)也可以替换为具有超过1ms的时长的TTI,短TTI(例如,缩短TTI等)也可以替换为具有小于长TTI并且1ms以上的TTI长度的TTI。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1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含1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个时隙、1个迷你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也可以分别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1个或多个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子载波组(SCG:Sub-Carrier Group)、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Group)、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也可以是1个子载波以及1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为示例。例如,无线帧所包含的子帧的数目、每个子帧或无线帧的时隙的数目、时隙所包含的迷你时隙的数目、时隙或迷你时隙所包含的码元以及RB的数目、RB所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目、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使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使用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使用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是限定性的名称。例如,各种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以及信息元素能够由所有适当的名称来识别,因而被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以及信息元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是限定性的名称。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可能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chip)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高层(上位层)输出到低层(下位层)和/或从低层输出到高层。信息、信号等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而被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部位(例如,存储器),也可以利用管理表格来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覆写、更新或者添加。被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发送给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1/层2(Layer 1/Layer 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可以利用例如MAC控制元素(MACCE(Control Element))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的通知,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通过其他信息的通知)进行。
判定可以通过由1个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者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布尔值(Boolean))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不管是被称为软件(software)、固件(firmware)、中间件(middleware)、微代码(microcode)、硬件描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广泛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指令集、代码(code)、代码段(code segment)、程序代码(program code)、程序(program)、子程序(subprogram)、软件模块(software module)、应用(application)、软件应用(softwareapplication)、软件包(software package)、例程(routine)、子例程(subroutine)、对象(object)、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被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以及“网络”这样的词被互换地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这样的术语可以被互换地使用。在有些情况下,基站也被称为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基站能够容纳1个或者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被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区域整体能够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并且每个更小的区域也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这样的术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等术语可以被互换地使用。
在有些情况下,移动台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handset)、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他适当的术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替换为用户终端。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各方式/本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以及“下行”等词,也可以替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替换为侧信道(side channel)。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替换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进行的操作,有时根据情况也由其上位节点(uppernode)进行。在包含具有基站的1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显然可以由基站、除基站以外的1个以上的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新无线(New 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新一代无线接入(Futuregeneration radio access))、GSM(注册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其他恰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样的记载,除非另行明确描述,否则不表示“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样的记载表示“仅基于”和“至少基于”双方。
对使用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元素的任何参照,均非对这些元素的数目或者顺序进行全面限定。这些称呼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作为区分两个以上的元素间的便利的方法来使用。因此,第一以及第二元素的参照并不意味着只可以采用两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某种形式先于第二元素。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术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例如,“判断(决定)”可以视为对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检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检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也可以视为对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访问(accessing)(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还可以视为对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进行“判断(决定)”。即,“判断(决定)”可以视为对某些动作进行“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connected)”、“结合(coupled)”等术语、或者它们所有的变形意味着两个或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所有连接或者结合,并且能够包含被相互“连接”或者“结合”的两个元素间存在1个或其以上的中间元素的情况。元素间的结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还可以是这些的组合。例如,“连接”也可以替换为“接入(access)”。
在本说明书中,在2个元件被连接的情况下,能够认为是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连接,以及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包括性的示例,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和/或光(可见光及不可见光这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等而被相互“连接”或“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A与B不同”这一术语也可以指“A与B互不相同”。“分离”、“结合”等术语也可以被同样地解释。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ing)”、“含有(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术语与术语“具备”同样地,意为包括性的。进一步,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者(or)”并不是意味着逻辑异或。
(附记)
以下,附记本公开的补充事项。
<用于波束恢复(beam recovery或者波束失败恢复(beam failure recovery))的UE侧的PHY(物理(Physical))层以及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层的相互作用>
<背景>
在RAN(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1中,以下内容被同意(agreed)。
·波束失败(beam failure)实例的连续数
·也可以在连续检测到的波束失败实例的数量超过被设定的最大数的情况下,发送波束恢复请求(beam recovery request或者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应提供波束失败信息以及新候选波束信息双方。
·用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的触发条件1上的WA(工作设想(Working Assumption))根据今后的修订版确认。
·至少支持对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的下一个触发条件。
·条件1:至少对仅CSI-RS被用于新候选波束识别的情形,检测到波束失败且识别出候选波束的情况。
在RAN2中,以下内容被同意(agreed)。
·支持基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的竞争型(contention)
·在存在与专用的“前导码/资源”进行了关联的波束且波束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UE利用非竞争型(contention free)。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UE利用竞争型。
·MAC中的波束选择
·与切换(handover:HO)情形类似,波束选择在MAC中被明示。
<提案方式的概略过程>
·PHY层
·在发生全部波束失败的情况下,PHY向MAC发送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发现了新候选波束的情况下,PHY向MAC发送状态1作为“具有新候选波束索引的波束失败实例”。
·用于向MAC的通知(报告、report)的新候选波束索引的选择基于UE的实现(implementation)。
·在没有发现新候选波束的情况下,PHY向MAC发送状态2作为“没有发现新候选波束的波束失败实例”。
·在没有发生全部波束失败的情况下,PHY向MAC发送状态0作为“非波束失败(non-beam failure)”。
·MAC层
·在接收到波束失败实例(例如(来自PHY的)状态1以及状态2)的情况下,将(MAC中的)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加1。
·在接收到非波束失败指示(例如(来自PHY的)状态0)的情况下,(MAC中的)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将计数器停止并复位。
·在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为预先设定的数以上的情况下,MAC触发波束恢复请求发送。
·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选择竞争型PRACH或者非竞争型PRACH是由MAC进行的。
另外,计数器也可以更换为定时器。
<提案>
·提案1:对于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的波束失败检测,在MAC层中对波束失败实例的连续数进行计数。
·提案2:对于波束失败恢复,可以对MAC示出不同或者相同的新候选波束,在多个波束比阈值高的情况下,PHY选择通知的波束,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的新候选波束的选择是在MAC层中被实施的。
·提案3:定义3个通知状态。
·非波束失败
·波束失败实例+新候选波束索引
·波束失败实例+没有发现新候选波束
·提案4: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选择竞争型PRACH或者非竞争型PRACH是由MAC进行的。
·在存在多个由PHY通知的新候选波束的情况下,MAC决定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利用哪个波束。
·在所选择的波束与预先设定的CFRA(免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FreeRandom Access))进行了关联的情况下,MAC使用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的CFRA。
·在所选择的波束没有与预先设定的CFRA进行关联的情况下,MAC使用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的CFRA。
<优点>
·对于波束恢复,在PHY以及MAC之间统一指示内容。
·避免PHY以及MAC之间的冗余的相互作用。
·在没有向MAC示出新候选波束信息的情况下,MAC在波束失败实例的连续数大于预先设定的数时,要求PHY提供新候选波束信息。
·由于选择对于波束恢复发送的适当的类型(例如,CBRA(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或者CFRA),因此对于MAC更灵活。
·由于选择对于波束恢复请求发送的适当的波束,因此对MAC更灵活。例如,在不同的波束失败实例中,由PHY提供2个不同的新候选波束索引,且MAC能够对波束恢复请求发送选择出现得更多的波束。
·通过在MAC中实施计数,从而降低PHY的复杂度。
<明确化>
·gNB(gNodeB)应答窗口是用于监视gNB应答的期间。
·在该窗口内没有检测到应答的情况下,UE进行请求的重发。
·波束恢复定时器从波束失败检测起开始,在接收到gNB应答的情况下停止。
·在波束恢复请求被发送后的UE动作
·选项1:总是周期性地被发送
·选项2:在波束恢复请求被发送后,停止进行指示发送
·前提1:PHY以及MAC双方具有gNB窗口。
·现状的协议(agreement)是有效的。
·前提2:仅PHY具有gNB窗口。
·在波束恢复请求被发送之后,PHY对MAC示出是否正常地接收到gNB应答。
·PHY
·在窗口内接收到gNB应答的情况下,向MAC发送“接收到gNB应答”的指示,将波束恢复定时器停止。
·在窗口内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情况下,向MAC发送“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指示。
·MAC
·在接收到“接收到gNB应答”的指示的情况下,将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复位。
·在接收到“没有接收到gNB应答”的指示的情况下,MAC触发波束恢复请求发送。
鉴于以上,提案了如下所示的结构(configuration)。
[结构1]
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PHY层处理单元,检测波束失败;以及
MAC层处理单元,触发所述PHY层处理单元中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所述PHY层处理单元向所述MAC层处理单元通知与检测到的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基于从所述PHY层处理单元通知的与所述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触发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结构2]
如结构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包含与新候选波束的有无有关的信息。
[结构3]
如结构1或结构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基于从所述PHY层处理单元通知的所述与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而使规定的计数器进行计数,并在该计数器的值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PHY层处理单元触发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结构4]
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PHY层中检测波束失败的步骤;以及
在MAC层中触发所述PHY层中的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的步骤,
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通知与检测到的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
所述MAC层基于从所述PHY层通知的与所述波束失败有关的信息,触发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所涉及的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公开所涉及的发明能够不脱离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而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示例性的说明为目的,不会对本公开所涉及的发明带来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8年1月2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22497。其内容全部包含与此。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在高层中,基于从物理层接收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而使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递增;以及
发送单元,在所述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所述高层的发送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免竞争随机接入即CFRA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高层向所述物理层通知与用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候选波束有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规定的应答窗口期间内没有对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应答的情况下重发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定时器期满的情况下,中止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6.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高层中,基于从物理层接收的波束失败实例通知而使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递增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器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所述高层的发送指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2497 | 2018-01-24 | ||
JP2018-022497 | 2018-01-24 | ||
PCT/JP2019/001313 WO2019146497A1 (ja) | 2018-01-24 | 2019-01-17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9255A true CN111869255A (zh) | 2020-10-30 |
CN111869255B CN111869255B (zh) | 2024-07-16 |
Family
ID=6739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18324.9A Active CN111869255B (zh) | 2018-01-24 | 2019-01-17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037589A1 (zh) |
EP (1) | EP3745763A4 (zh) |
JP (1) | JPWO2019146497A1 (zh) |
KR (1) | KR102680154B1 (zh) |
CN (1) | CN111869255B (zh) |
BR (1) | BR112020014967A2 (zh) |
PH (1) | PH12020551109A1 (zh) |
TW (1) | TW201939993A (zh) |
WO (1) | WO20191464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1964B (zh) * | 2018-02-07 | 2024-01-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KR102543422B1 (ko) * | 2018-02-14 | 2023-06-13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기 |
EP4101223A4 (en) * | 2020-02-06 | 2023-11-0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NDOM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689235B2 (en) | 2020-03-18 | 2023-06-2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Exposure detection and report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2491454B (zh) * | 2020-11-27 | 2023-05-2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恢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241673A1 (en) * | 2021-05-19 | 2022-11-24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Mechanism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
US20230041404A1 (en) * | 2021-08-06 | 2023-0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a beam failure instance count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2039A (zh) * | 2009-03-06 | 2012-02-0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带宽请求前导序列选择方法和随机接入方法 |
WO2013039435A1 (en) * | 2011-09-16 | 2013-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7006037A (zh) * | 2014-10-03 | 2017-08-0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多载波场景中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 |
WO2017178697A1 (en) * | 2016-04-15 | 2017-10-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lection |
CN107534467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EP3264631A1 (en) * | 2016-07-01 | 2018-01-03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when a serving beam becomes invali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17998B2 (en) | 2012-01-26 | 2016-08-16 | Memory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ovide cache move with non-volatile mass memory system |
KR20170085428A (ko) * | 2016-01-14 | 2017-07-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기반 시스템에서 빔 추적 및 빔 피드백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919504B (zh) * | 2018-01-26 | 2024-04-0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2335331A (zh) * | 2018-04-18 | 2021-02-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2019
- 2019-01-17 EP EP19744502.6A patent/EP3745763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1-17 JP JP2019567027A patent/JPWO2019146497A1/ja active Pending
- 2019-01-17 US US16/964,361 patent/US2021003758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1-17 KR KR1020207022531A patent/KR10268015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1-17 WO PCT/JP2019/001313 patent/WO2019146497A1/ja unknown
- 2019-01-17 BR BR112020014967-5A patent/BR112020014967A2/pt unknown
- 2019-01-17 CN CN201980018324.9A patent/CN11186925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24 TW TW108102708A patent/TW201939993A/zh unknown
-
2020
- 2020-07-22 PH PH12020551109A patent/PH12020551109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2039A (zh) * | 2009-03-06 | 2012-02-0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带宽请求前导序列选择方法和随机接入方法 |
WO2013039435A1 (en) * | 2011-09-16 | 2013-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7006037A (zh) * | 2014-10-03 | 2017-08-0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多载波场景中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 |
CN107534467A (zh) * | 2015-04-17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7178697A1 (en) * | 2016-04-15 | 2017-10-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lection |
EP3264631A1 (en) * | 2016-07-01 | 2018-01-03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when a serving beam becomes invali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ERICSSON: ""Remaining details and corrections for beam re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 1801 R1-1800700》, 13 January 2018 (2018-01-13), pages 2 * |
ERICSSON: ""Remaining details and corrections for beam re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 1801 R1-1800700》, pages 2 * |
HUAWEI, HISILICON: "\" ASN.1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3GPP TSG-RAN2 MEETING #AH R2-1801198》 * |
MEDIATEK INC.: "\"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AH-1801 R2-1800652》, pages 1 - 5 *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Clarifications to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1801 R2-1800963》, pages 1 - 8 *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1801 R2-1800964》, 12 January 2018 (2018-01-12), pages 1 * |
NOKIA,NOKIA SHANGHAI BELL: ""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1801 R2-1800964》, pages 1 * |
VIVO: ""Clarification on beam failure recovery and text proposal"",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1801 R2-1800867》, 12 January 2018 (2018-01-12), pages 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110762A (ko) | 2020-09-25 |
JPWO2019146497A1 (ja) | 2021-01-07 |
BR112020014967A2 (pt) | 2020-12-22 |
EP3745763A1 (en) | 2020-12-02 |
WO2019146497A1 (ja) | 2019-08-01 |
US20210037589A1 (en) | 2021-02-04 |
RU2020127445A3 (zh) | 2022-04-26 |
EP3745763A4 (en) | 2021-11-10 |
KR102680154B1 (ko) | 2024-07-02 |
CN111869255B (zh) | 2024-07-16 |
RU2020127445A (ru) | 2022-02-24 |
TW201939993A (zh) | 2019-10-01 |
PH12020551109A1 (en) | 2021-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8276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919504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673579A (zh) | 用户终端 | |
CN112005505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9138531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20012618A1 (ja) | ユーザ端末 | |
CN112425089B (zh) | 终端及其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CN111869255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742502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492684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840612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CN112673581A (zh) | 用户终端 | |
JP7407106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1886891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742571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84073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20054074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274057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基站 | |
WO2019215897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
KR20210042114A (ko) |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