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195A -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6195A
CN111866195A CN201910344027.5A CN201910344027A CN111866195A CN 111866195 A CN111866195 A CN 111866195A CN 201910344027 A CN201910344027 A CN 201910344027A CN 111866195 A CN111866195 A CN 111866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equipment
link
lacp
user side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40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6195B (zh
Inventor
林忠芳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40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6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6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6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3Transport layer addresses, e.g.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89Techniques to speed-up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用户侧设备通过链路i发送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该上行LACP报文Ui包括用户侧设备为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端口标识Pi用于链路i连接的网络侧设备Ai与用户侧设备之间的LACP报文交互;1≤i≤N,N≥2。该用户侧设备通过链路i接收网络侧设备Ai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Di,该下行LACP报文Di包括端口标识Pi;根据下行LACP报文Di中的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这样,用户侧设备能够接收到由该多个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不同的报文,无需复杂的配置,就能够建立有效链路,提高LACP协商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AN,VXLAN)逐渐在数据中心场景中广泛部署,越来越多的业务流量需要通过VXLAN网络传输,为了使得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同时转发业务流量,出现了多归接入(即将一个用户侧设备连接到多个网络侧设备)的场景。
以图1所示的双归接入场景为例,假设用户侧设备A配置了一个以太链路聚合口(Eth-trunk),并且加入了两个成员端口,两个成员端口的端口号分别为1、2。用户侧设备A通过成员端口1接入网络侧设备B、通过成员端口2接入网络侧设备C。用户侧设备A,网络侧设备B和C均配置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用户侧设备A分别向网络侧设备B和网络侧设备C发送LACP报文,以协商聚合链路。由于网络侧设备B以及网络侧设备C在与用户侧设备A通信时的端口号是由网络侧设备B和网络侧设备C的系统分别自动分配的,可能会出现网络侧设备B和网络侧设备C的端口号相同的情况,例如,网络侧设备B的系统分配给网络侧设备B的对应用户侧设备A的端口号为2,网络侧设备C的系统分配给网络侧设备C的对应用户侧设备A的端口号也为2,即网络侧设备B以及网络侧设备C的端口号相同。由于网络侧设备B和网络侧设备C属于同一个多归接入组,具有相同的LACP标识,因此,网络侧设备B和网络侧设备C向用户侧设备A发送的LACP报文相同,这使得用户侧设备A无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对应的对端端口,使得LACP协商不成功。
为了避免出现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的不同网络侧设备出现端口号相同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通过人工配置命令,指定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的各个网络侧设备对应该用户侧设备的端口号。这种方法需要逐一配置网络侧设备,如果用户侧设备较多,则对应的网络侧设备也比较多,则会使得配置的工作量增大,并且可能会出现配置错误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网络侧设备的场景下,人工配置网络侧设备的端口导致的工作量大以及配置错误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用户侧设备,该用户侧设备通过N条链路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首先用户侧设备通过链路i向网络侧设备Ai发送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该上行LACP报文中包括用户侧设备为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然后用户侧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Ai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Di,该下行LACP报文Di中包括端口标识Pi,最后用户侧设备根据下行LACP报文Di中包括的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该端口标识Pi用于所述链路i连接的网络侧设备Ai与所述用户侧设备之间的LACP报文交互;1≤i≤N,N≥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户侧设备为N条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不同,即每个端口标识都是唯一的。当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为用户侧设备为N条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时,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的不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的下行LACP报文是不同的,用户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可协商建立有效链路,从而无需人工配置,也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侧设备存储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第一对应关系,这样用户侧设备可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LACP报文U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侧设备通过链路i接收下行LACP报文Di之前,先通过链路i接收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网络侧设备Ai为用户侧设备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并存储链路i与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户侧设备可先接收第一下行LACP报文,并存储链路i与初始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用户侧设备能够知道网络侧设备为某条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与自身为该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是否相同,用户侧设备可根据初始端口标识与自身配置的端口标识是否相同,确定用户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是否能够建立有效链路(activelink),进而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链路i接收下行LACP报文Di后,用户侧设备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所述端口标识Pi,如此用户侧设备可不管初始端口标识与端口标识是否相同,都将为同一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端口标识,这样可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为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的N个网络侧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网络侧设备首先接收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携带有所述用户侧设备为所述网络侧设备Ai对应的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然后获取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再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携带所述端口标识Pi。所述端口标识Pi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Ai与所述用户侧设备之间的LACP报文交互;1≤i≤N,N≥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时,该下行LACP报文中可携带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这样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都是不同且唯一的,因此用户侧设备收到的下行LACP报文中的端口标识也是不同的,不需要人工配置更改端口标识,能够提高LACP协商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之前,首先为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初始端口标识;然后存储所述链路与所述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所述初始端口标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用户侧设备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之后,每个网络侧设备的系统可为该网络侧设备分配初始端口标识,由于每个网络侧设备的分配操作是互相独立的,因此,N个网络侧设备为各自连接该用户侧设备的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果网络侧设备没有接收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网络侧设备可以先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第一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初始端口标识,由于初始端口标识与用户侧设备为该初始端口标识对应的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先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有利于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获取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后,网络侧设备存储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所述端口标识Pi的第二对应关系;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所述下行LACP报文Di
通过上述设计,网络侧设备可保存链路i与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由于用户侧设备为不同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不同,则不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也是不同的,从而使得用户侧设备能够接收到不同的下行LACP报文。上述设计不需要在LACP报文中额外增加字段信息,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可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用户侧设备,该装置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端口协商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网络侧设备,该装置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端口协商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中的逻辑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及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归接入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LACP报文的格式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主控板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接口板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协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1)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互发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LACPDU),又称为LACP报文来交互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
2)以太链路聚合(Eth-Trunk):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以提高带宽。
3)上行:用户侧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报文的方向。
4)下行: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报文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对象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括用户侧设备和网络侧设备的网络架构中,该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N≥2。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一个具体实现,该网络架构包括用户侧设备A和网络侧设备1、网络侧设备2、网络侧设备3、网络侧设备4。其中,网络侧设备1至网络侧设备4组成一个多归接入组,且网络侧设备1至网络侧设备4上配置有相同的以太网段标识符(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ESI)。用户侧设备A接入到四个网络侧设备1-4,并且每个网络侧设备与用户侧设备A之间运行LACP协议。当运行LACP协议时,网络侧设备与用户侧设备可配置Eth-Trunk,并在Eth-Trunk中加入成员端口。每个网络侧设备或该用户侧设备向对端设备发送LACP报文,报文中可携带发送设备的系统优先级、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接口优先级、接口号和操作码(key)等信息,网络侧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之间可通过交互上述信息,以协商有效(active)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Eth-trunk周围所示的1、2、3、4分别表示该Eth-trunk的成员端口的端口号。成员端口即组成Eth-Trunk的端口,例如,Eth-Trunk由四个端口汇聚而成,则Eth-Trunk的成员端口为4个。每个成员端口对应一个链路,因此,也可以说,Eth-trunk周围所示的1、2、3、4分别表示该Eth-trunk的成员链路,即链路1,链路2,链路3和链路4。
以网络侧设备1为例,网络侧设备1与用户侧设备A之间可以运行LACP协议,网络侧设备1与用户侧设备A之间可以交互信息,例如,网络侧设备1先向用户侧设备A发送第一LACP报文,然后用户侧设备A再向网络侧设备1发送第二LACP报文。当然,也可以是用户侧设备A先向网络侧设备1发送第一LACP报文,然后网络侧设备1再向用户侧设备A发送第二LACP报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用户侧设备可以为服务器,或者也可以为靠近用户侧的交换机等设备,网络侧设备可以为接入交换机,也可以为汇聚交换机,或者也可以为路由器等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ansible local areanetwork,VXLAN)中,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多归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介绍LACP报文,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LACP报文的格式示意图,在图3中示出了LACP报文中所包括的各个字段以及每个字段所占的字节数。参阅表1所示,对图3中LACP报文的字段进行说明。
表1标准LACP报文字段说明
Figure BDA0002041682750000051
Figure BDA0002041682750000061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仅示出了部分字段的说明,LACP报文中的字段并不限于图3和表1中的字段,其它的字段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下以交换机作为网络侧设备为例,对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主控板硬件结构示意图,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为网络侧设备的主控板的控制单元,用于运行的程序和配置的参数信息可保存在FLASH存储器中,程序运行时执行的代码和数据可存储在与CPU相连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中。端口物理层(Physical,PHY)与连接线路处理单元(line processing unit,LPU)以太口相连,其中,LPU为物理设备上用于提供数据转发功能的模块。
如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接口板硬件结构示意图,CPU为网络设备侧的接口板的控制单元,运行的程序和配置的参数信息可保存在FLASH中,程序运行时执行的代码和数据可存储在于CPU相连的RAM中,CPU控制以太网交换芯片(LAN Switch,LSW)进行初始化、协议报文收发等。LSW可选有外置的RAM用于存储报文内容,以解决芯片内存不足的问题,LSW下相连的PHY用于完成设备之间的光口或电口的以太网接口对接。CPU与主控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以太口相连。
本申请以下由网络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以由网络侧设备的主控板中的CPU或者接口板的CPU执行。
基于上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如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参阅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网络侧设备Ai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初始端口标识。
如上图2所示,用户侧设备可以通过N条链路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并且在运行LACP时,N个网络侧设备所使用的系统标识(system ID)相同,或者系统标识和优先级(priority)相同。
以下以一个网络侧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描述方便,可用网络侧设备Ai来表示连接同一用户侧设备的N个网络侧设备中的任意一个,1≤i≤N,N≥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预先为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初始端口,并且每个网络侧设备为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的端口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端口标识的值在本申请中并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1,也可以为2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侧设备可存储链路与初始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将该对应关系记为“第一对应关系”。然后网络侧设备可根据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网络侧设备Ai为用户侧设备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
由图3和表1可知,初始端口标识可携带在LACP报文的Actor_Port字段中,该初始端口标识可用于表征初始端口的端口号。
由于用户侧设备在接入网络侧设备Ai之后,网络侧设备Ai可为用户侧设备分配初始端口,如果网络侧设备没有接收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Ui,则网络侧设备Ai可通过配置的初始端口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其中,该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网络侧设备Ai为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示例的,假设网络侧设备A1为链路1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为3,若用户侧设备没有向网络侧设备A1发送上行LACP报文U1,即网络侧设备没有接收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U1,则网络侧设备A1可通过链路1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中可携带有网络侧设备A1为链路1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3。
步骤S501为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配置时工作量大以及配置错误的问题的可选技术特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网络侧设备没有接收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Ui,网络侧设备Ai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501。
S502:用户侧设备接收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并存储链路i与初始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
网络侧设备Ai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之后,用户侧设备接收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其中,该第一下行LACP报文中携带有网络侧设备Ai为链路i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用户侧设备可保存该初始端口标识与链路i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侧设备可以通过表格存储初始端口标识与链路i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用户侧设备可保存该初始端口标识与链路i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存储方式并不限于表格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是文本形式。
如果上述步骤S50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技术特征,则步骤S502也可以为可选技术特征。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在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之后,每个网络侧设备可为该网络侧设备连接该用户侧设备的链路分配初始端口标识,也可以说该初始端口标识对应该用户侧设备或对应该Eth-trunk。该N个网络侧设备分别对应该用户侧设备的初始端口标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由于网络侧设备为其对应的链路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与用户侧设备为该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果网络侧设备先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有利于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S503:用户侧设备向网络侧设备Ai发送上行LACP报文Ui,网络侧设备接收该上行LACP报文Ui
该Ui用于表征通过链路i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即Ui可以为U1、U2、U3、…UN
以图2为例,本申请中用户侧设备配置一个Eth-Trunk。每个网络侧设备针对该Eth-Trunk配置一个成员端口,但用户侧设备针对该Eth-Trunk可配置多个成员端口,并且用户侧设备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不同的端口标识。这样用户侧设备可通过不同的端口与网络侧设备交互报文。
由于用户侧设备可通过N条链路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则N条链路对应的端口标识各不相同,即每条链路与用户侧设备的成员端口的端口标识之间可具有对应关系。例如,假设用户侧设备通过4条链路分别接入4个网络侧设备,用户侧设备的Eth-Trunk配置的成员端口的端口标识为1、2、3、4,4条链路分别为1、2、3、4,则链路1与端口标识1对应,链路2与端口标识2对应,链路3与端口标识3对应,链路4与端口标识4对应。
当用户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Ai通过链路i连接时,用户侧设备可通过链路i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LACP报文Ui。其中,该上行LACP报文Ui中可包括用户侧设备为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该端口标识Pi用于通过链路i连接的网络侧设备Ai与用户侧设备之间的LACP报文交互,1≤i≤N,N≥2。
示例性的,假设i=1时对应网络侧设备A1,则上行LACP报文可记为U1。当用户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A1通过链路1连接时,用户侧设备可通过链路1向网络侧设备A1发送上行LACP报文U1
需要理解的是,端口标识Pi携带在图3所示的LACP报文格式的Actor_Port字段中,该字段中包括不同的端口号。并且,N条链路对应的端口标识各不相同,即端口号(Port ID)具有唯一性。
由于用户侧设备为N条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不同,即每个端口标识都是唯一的,当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为用户侧设备为N条链路分配的端口标识时,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的下行LACP报文是不同的,用户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可协商建立有效链路,从而无需人工配置,也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可提高LACP协商成功率。
S504:网络侧设备获取该上行LACP报文Ui中的端口标识Pi,并存储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
当用户侧设备通过链路i向网络侧设备Ai发送上行LACP报文Ui之后,网络侧设备Ai可通过链路i接收到该上行LACP报文Ui,其中该上行LACP报文Ui包括用户侧设备为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这样网络侧设备可通过上行LACP报文Ui获取端口标识Pi,并且可存储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将该对应关系记为“第二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存储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即网络侧设备可存储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存储方式并不限于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为文本等其它的形式。
当网络侧设备Ai通过链路i接收到上行LACP报文Ui后,可对该上行LACP报文Ui进行解析,得到该上行LACP报文Ui中的端口标识Pi,此时网络侧设备Ai可保存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该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示例的,当网络侧设备A1通过链路1接收到上行LACP报文U1后,网络侧设备A1可存储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1与端口标识P1的对应关系。
S505:网络侧设备Ai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携带端口标识Pi
网络侧设备Ai在接收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Ui后,可对报文进行解析,获取用户侧设备发送该上行LACP报文时报文中所携带的端口标识Pi。由于网络侧设备还存储了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则网络侧设备可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其中,该下行LACP报文Di中可携带端口标识Pi
需要理解的是,Di用于表征通过链路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即Di可以为D1、D2、D3、…DN
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时,该下行LACP报文中可携带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这样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中包括的端口标识都是不同且唯一的,因此用户侧设备收到的下行LACP报文也是不同的,不需要人工配置更改端口标识,也不需要在LACP报文中额外增加字段信息,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能够提高LACP协商的成功率。
S506:用户侧设备接收该下行LACP报文Di,并将存储的初始端口标识与链路i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的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端口标识Pi
用户侧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Ai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Di,该下行LACP报文Di包括端口标识Pi,由于在步骤S502中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第一下行LACP报文之后,存储了链路i与初始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并且N条链路对应的端口标识各不相同,当用户侧设备在接收到下行LACP报文Di之后,可将存储的对应关系中的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下行LACP报文Di中包括的端口标识Pi,这样用户侧设备可接收到不同的LACP报文。
S507:用户侧设备根据该下行LACP报文Di中的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
当网络侧设备向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之后,用户侧设备可接收该下行LACP报文Di,并将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端口标识Pi,然后根据该下行LACP报文Di中的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上活动接口的LACP协商。
需要说明的是,S501为可选步骤,即不是必须要执行的。例如,用户侧设备先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了上行LACP报文,此时网络侧设备可以无需向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
通过上述方案,用户侧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均不同,从而能够确定出有效链路,并且无需人工配置,也不需要算法计算,提高了LACP端口协商的成功率。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若系统为网络侧设备1至网络侧设备4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不是全部相同的,也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为了实现相应的功能,其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6示出了一种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装置600可以是用户侧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侧设备的功能;装置6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用户侧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侧设备的功能的装置。装置600可以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
装置60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601、接收单元602以及处理单元603。其中,发送单元601、接收单元602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01、S503、S505,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单元603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02、S504、S506、S507,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图7示出了另一种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装置700可以是网络侧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网络侧设备的功能;装置7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侧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网络侧设备的功能的装置。装置700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
装置7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701、获取单元702以及发送单元703。其中,接收单元701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03,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获取单元702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04,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发送单元703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505,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装置800,其中,装置800可以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用户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的功能;装置8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用户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的功能的装置。
装置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2,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装置8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802可以根据下行LACP报文Di中的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将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所述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端口标识Pi等,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装置8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8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示例性地,存储器801可用于存储链路i与端口标识Pi的第一对应关系,存储链路i与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等,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802可能和存储器801协同操作。处理器802可能执行存储器8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装置8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8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802可以利用通信接口803收发数据。
本申请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803、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器801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8中以存储器801、处理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3之间通过总线804连接,总线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由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由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801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中的逻辑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应用于用户侧设备中,所述用户侧设备通过N条链路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链路i发送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所述上行LACPi报文Ui包括所述用户侧设备为所述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1≤i≤N,N≥2;
通过所述链路i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Ai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包括所述端口标识Pi
根据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链路对应的端口标识各不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链路i与所述端口标识Pi的第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设备通过所述链路i接收下行LACP报文D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链路i接收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Ai为所述用户侧设备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
存储所述链路i与所述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链路i接收下行LACP报文Di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所述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所述端口标识Pi
5.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Ai,所述网络侧设备Ai为连接同一用户侧设备的N个网络侧设备中的任意一个,1≤i≤N,N≥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携带有所述用户侧设备为所述网络侧设备Ai对应的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
获取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
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携带所述端口标识P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初始端口标识;
存储所述链路与所述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所述初始端口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所述端口标识Pi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所述下行LACP报文Di
8.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端口协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在链路i发送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所述上行LACP报文Ui包括用户侧设备为所述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所述端口标识Pi用于所述链路i连接的网络侧设备Ai与所述用户侧设备之间的LACP报文交互;所述用户侧设备通过N条链路多归接入N个网络侧设备;1≤i≤N,N≥2;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在所述链路i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Ai发送的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包括所述端口标识Pi
根据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确定完成链路i的LACP协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链路对应的端口标识各不相同,所述存储器还存储有所述链路i与所述端口标识Pi的第一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在所述链路i接收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Ai为所述用户侧设备分配的初始端口标识;
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所述链路i与所述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在所述链路i接收下行LACP报文Di后,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所述初始端口标识更新为所述端口标识Pi
12.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端口协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用户侧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Ui,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携带有所述用户侧设备为网络侧设备Ai对应的链路i分配的端口标识Pi;所述网络侧设备Ai为同一用户侧设备多归接入的N个网络侧设备中的任意一个,1≤i≤N,N≥2;
获取所述上行LACP报文Ui中的所述端口标识Pi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下行LACP报文Di,所述下行LACP报文Di中携带所述端口标识Pi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分配初始端口标识;
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所述链路与所述初始端口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第一下行LACP报文,所述第一下行LACP报文包括所述初始端口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还存储有所述用户侧设备对应的链路i与所述端口标识Pi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用户侧设备发送所述下行LACP报文Di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44027.5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866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027.5A CN11186619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027.5A CN11186619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6195A true CN111866195A (zh) 2020-10-30
CN111866195B CN111866195B (zh) 2022-05-24

Family

ID=7295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4027.5A Active CN11186619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61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US20170264490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Aruba Networks Inc Configur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for link aggregation
CN107872331A (zh) * 2016-09-23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00100A (zh) * 2018-07-13 2018-09-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成员端口选取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707A (zh) * 2013-07-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接入设备
US20170264490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Aruba Networks Inc Configur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for link aggregation
CN107872331A (zh) * 2016-09-23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00100A (zh) * 2018-07-13 2018-09-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成员端口选取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 STEWART; NETFLIX等: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draft-ietf-tsvwg-rfc4960-bis-01", 《IETF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6195B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6613B (zh)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转发实现方法和装置
EP2530900B1 (en) Network security parameter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JP7012145B2 (ja) 通信方法、通信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09768908B (zh) 一种vxlan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06408A (zh) 基于sdn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63373B (zh) 数据处理方法、控制器和转发设备
US201002903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CN108011754B (zh) 转控分离系统、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9412922B (zh)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转发设备、控制器及系统
CN105337853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的实例建立方法和装置
US20130028176A1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based on client associations
CN105450779A (zh) 一家电设备连接多服务器的方法
US10212021B2 (en) Network protoco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17970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GRE tunnel identifier
WO2015058413A1 (zh) 一种数据配置方法及网络管理服务器
CN111866195B (zh) 一种端口协商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2244A1 (en)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425064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CN111669309A (zh) 一种建立VxLAN的方法及无线控制器、交换机
CN108737277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4531337A (zh) 一种宽带连接方法及装置
EP269905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rol and data plan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ccess Points
WO2017084411A1 (zh) 软件定义网络管理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1404708A (zh) 一种路由配置方法、路由器及家庭网关
CN113285780B (zh) 配置传送管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