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5495A -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5495A
CN111865495A CN202010642789.6A CN202010642789A CN111865495A CN 111865495 A CN111865495 A CN 111865495A CN 202010642789 A CN202010642789 A CN 202010642789A CN 111865495 A CN111865495 A CN 111865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ding
signal
current period
subfram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27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5495B (zh
Inventor
任江涛
邓敬贤
胡剑锋
张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27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5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5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5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5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5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 H04L1/0053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s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由此,可以减少译码次数,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系统具有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高容量、广覆盖、多连接等特点。NB-IoT的NPDCCH(Narrow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NPDSCH(Narrow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用于承载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数据)等。
NB-IoT系统仅支持1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大小的子帧,NPDCCH和NPDSCH标准采用子帧间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方式复用,即通过在时域上重复发送相同的内容,从而增加增益,达到覆盖提升的目的。对应地,接收侧需要接收重复发送的数据并进行译码。
现有技术中,接收侧对于NPDCCH数据接收每增加1次,进行一次译码,对于NPDSCH数据接收每增加4次,进行一次译码。如果在发送数据的重复次数较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尝试非常多次的译码,极大的增加了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可以减少译码次数,降低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
确定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
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以及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信道为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PDCCH或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NPDSCH。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转入下一个周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等于所述最大重复次数,译码失败。
优选地,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件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优选地,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所述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当前周期信号的信噪比预估值与信噪比增益的和,所述信噪比增益与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重复次数关联。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合并单元,用于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
第一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
第二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以及
第三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译码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由此,可以减少译码次数,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数据发送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PDCCH的子帧信号重复次数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PDCCH的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PDSCH的子帧信号重复次数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PDSCH的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译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重复次数与SNR增益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列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发送设备11和接收设备12。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11为网络设备,接收设备12为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发送设备11包括编码器,从而发送设备11可以进行编码并输出编码后序列。编码后序列经过加扰、调制、层映射与预编码、RE映射和生成基带信号,传输至接收设备12。接收设备12包括译码器,接收设备12可以接收发送设备101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
应理解,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并非对通信系统的架构图的限定。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端对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发送比特序列,并发送待发送比特序列。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等处理,得到一组对数似然比(Likelihood Rate,LLR),该组LLR中包括的LLR的个数与待发送比特序列中包括的比特个数相同。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一组LLR进行译码。其中,不管发送端发比特1还是比特0,接收端都可能误判。对于信号r,在接收端正确判为0的概率p(r|b=0)与正确判为1的概率p(r|b=1)]的比值就是似然比。为了方便计算处理,对似然比取自然对数,则可以得到对数似然比,也即LLR=ln[p(r|b=0)/p(r|b=1)]。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MT)、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是NB-IoT基站,或者,包含有NB-IoT的其他多种技术融合的网络的基站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对NB-IoT网络下行信道的数据进行译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对NB-IoT网络NPDCCH和NPDSCH的下行数据进行译码。
可选地,NPDSCH的发送处理可参照图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信道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NPDSCH的信道编码过程包括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TBCC(Tail Biting CC,咬尾卷积码)编码和速率匹配。
其中,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包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信道编码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进一步地,NPDSCH采用CRC24A,添加CRC长度为24。
TBCC编码的编码原理:编码器开始工作时要进行特殊的初始化,将输入信息比特的最后m个比特依次输入编码器的寄存器中,当编码结束时,编码器的结束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由于这个编码方法没有出现尾比特,因此称为咬尾编码。TBCC编码对控制信息和广播信道进行信道编码,增强鲁棒性,减少了尾比特的编码开销,克服了码率损失的问题,并且适合迭代译码。
步骤S120、加扰。
在本实施例中,加扰就是用一个伪随机码序列对扩频码进行相乘,对信号进行加密,下行链路加扰可以用于区分小区和信道。
步骤S130、调制。
在本实施例中,NPDSCH采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位键控)调制方式。QPSK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是在M=4时的调相技术,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31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则需要把二进制数据变换为四进制数据,这就是说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QPSK中每次调制可传输2个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四种相位来传递的。解调器根据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比特。
步骤S140、层映射与预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码字数量与发送天线的数量不同,需要将码字映射到不同的天线上。层数是通过RI(Rank Indication,RANK指示),RANK为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方案中天线矩阵中的秩,即能够独立并行传输的数据流。RANK由终端告诉网络侧能够有效支持的NPDSCH层数。如果接收端最多支持两天线,那么秩的最大值只能为2。NPDSCH由层映射和预编码共同完成了MIMO的功能。其过程是首先通过层映射把要传输的码字复值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层中,完成串并转换并且控制空间复用的复用率,然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也就是实现了MIMO的编码。其中,预编码用于将层数据匹配到天线端口上,同时降低或者控制空间复用数据流之间的干扰,降低接收机实现的复杂度,减少系统开销,从而提升MIMO技术的性能。
步骤S150、RE映射。
在本实施例中,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映射将预编码的输出映射到分配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资源上去,映射过程遵从先频域再时域的原则,即先填满一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symbol(符号)的所有RE,在填下一个OFDM symbol。
步骤S160、基带信号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基带信号为信源(发射端)发出的的原始电信号。具体地,NPDSCH与常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协议下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基带信号的生成方法基本类似,只是多了相位旋转,用于补偿NB-IoT小区与常规LTE小区的中心频点差导致的NB-IoT下行信号相位偏移。由于NB-IoT小区的中心频点与常规LTE小区不同,其存在7.5kHz的偏移,因此,相位补偿以2ms为基本单位。
由此,NPDSCH即可完成重复发送子帧信号。
进一步地,NPDCCH发送处理与NPDSCH类似,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区别如下:
对于步骤S110,NPDCCH需要使用特定的RNTI(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码加扰。RNTI是在终端和网络侧之间的信号信息内部,作为终端的标识。
对于步骤S120,NPDSCH的加扰过程是用一随机序列c(i)与信道编码输出序列b(i)进行模二加操作,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571867300000081
其中,b(i)为信道编码输出序列,c(i)为随机序列,
Figure BDA0002571867300000082
为加扰输出序列。
对于步骤S150,RE映射将预编码的输出y(P)(i)映射到分配的RB资源上去,映射过程遵从先频域在时域的原则,即先填满一个OFDMsymbol的所有RE,在填下一个OFDMsymbol。在映射过程中,第一个OFDM Symbol记为lDataStart,其取值由上层配置(eutraControlRegionSize),若没有配置,则lDataStart=0。对于SIB22指示的non-anchorcarrier和SIB20指示的non-ancbor crrier并且配置了interferenceRandomisationConfig,会增加一随机相位偏移(乘以0)的处理,用于白化干扰。
由此,NPDSCH即可完成重复发送子帧信号。
应理解,上述NPDSCH和NPDCCH的信号处理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通过现有的各种方式实现。
进一步地,在NB-IoT小区上,由于系统占用带宽较小,为增加传输可靠性,减少传输时延,网络侧一般会配置物理信道的多次重复传输。
对于NPDCCH,协议36213-Table 16.6-2规定的重复次数如图3所示,约束在一次传输时至多进行2048次重复。网络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终端之前的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决定重复的次数。以子帧重复次数为2048次为例进行说明,子帧信号发送的过程如图4所示。
对于NPDSCH,协议36213-Table 16.4.1.3-2规定的重复次数如图5所示,约束在一次传输时至多进行2048次重复。假定NSF表示NPDSCH资源分配的子帧数目,NRep表示子帧重复次数。映射时,先映射NPDSCH的首个子帧信号,并将该首个子帧信号重复min(NRep,4)次,直至NSF个子帧全部映射完毕,即,当NRep大于或等于4时,重复4次,当NRep小于4时,重复NRep次。首个子帧信号映射完成后,继续映射下个子帧信号,并将该子帧信号重复min(NRep,4)次,直至NSF个子帧信号全部映射完毕。再重复上述过程至次重复全部映射完成。以NSF=2,且NRep=2048为例进行说明,子帧信号发送的过程如图6所示。
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后,进行译码操作。
图7是现有技术的译码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译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接收子帧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NPDCCH或NPDSCH子帧信号,根据子帧信号获取解调后对应的软比特LLR(log likelihood,对数似然比)。
进一步地,对于NPDCCH,接收到的第一个子帧信号,记录重复次数Ncyc为0。
进一步地,对于NPDSCH,接收到的前M*NSF个子帧信号,记录Mcyc为0。其中,M=min(NRep,4),NRep为子帧重复次数。
步骤S220、合并子帧信号。
对于NPDCCH子帧信号,对于每一个子帧信号,以接收到子帧信号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起始时刻,以对该子帧信号译码结束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结束时刻,可以确定每一个子帧信号对应的子帧信号处理周期,以下简称周期。
进一步地,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周期接收的子帧信号合并。
具体地,如果当前周期为第一个子帧信号的周期,则不需要进行合并。如果当前周期不是第一个子帧信号的周期,将当前周期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所有周期的子帧信号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进行合并处理后将Ncyc加1。
对于NPDSCH,假定NSF表示NPDSCH资源分配的子帧数目,NRep表示子帧重复次数。其中,NSF取值可以为1、2、3、4、5、6、8、10,NRep的取值可参照图5。以NSF=2,且NRep=2048为例进行说明,重复发送的子帧形式如图6所示。此时,M=4,记第一个NSF为sf1,第二个NSF为sf2。网络侧首先将sf1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然后将sf2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接着再将sf1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然后将sf2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如此往复,直至sf1的子帧信号和sf2的子帧信号都重复发送NRep次。
其中,M=min(NRep,4),当NRep大于或等于4时,M=4,当NRep小于4时,M=NRep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说明,将M*NSF个子帧记录为译码所需的最少必要子帧个数。
对于译码所需的最少必要子帧信号,以接收到所述最少必要子帧中的第一个子帧信号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起始时刻,以对该最少必要子帧信号译码结束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结束时刻,可以确定每一个最少必要子帧信号对应的子帧信号处理周期,以下简称周期。
进一步地,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周期接收的子帧信号合并。
具体地,如果当前周期为第一个周期,则不需要进行合并。如果当前周期不是第一个周期,将当前周期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所有周期的子帧信号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进行合并处理后将Mcyc加1。
步骤S230、获取译码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对当前周期合并后的子帧信号进行译码处理,以获取译码结果。
步骤S240、判断译码是否成功。
具体地,判断译码是否成功的标志为CRC校验正确与否。
进一步地,CRC校验正确,表示译码成功,进入步骤S250。
进一步地,CRC校验错误,表示当前周期译码失败,进入步骤S260。
步骤S250、译码成功。
步骤S260、判断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是否小于重复次数的最大值。
对于NPDCCH,CRC校验错误,表示当前周期译码失败,判断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Ncyc是否小于子帧信号的最大重复次数,最大重复次数为NRep
进一步地,如果Ncyc小于NRep,表示当前周期处理的子帧信号并不是最后一个子帧,返回步骤S220,接收下一周期的子帧信号,并继续进行译码操作。
进一步地,如果Ncyc等于NRep,表示当前周期处理的子帧信号是最后一个子帧信号,译码失败,进入步骤S270。
对于NPDSCH,CRC校验错误,表示当前周期译码失败,判断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Mcyc是否小于最大重复次数MRep
进一步地,MRep=NRep/M。
进一步地,如果Mcyc小于MRep,表示当前周期处理并不是最后一个周期,返回步骤S220,接收下一周期的子帧信号,并继续进行译码操作。
进一步地,如果Mcyc等于MRep,表示当前周期是最后一个周期,译码失败,进入步骤S270。
步骤S270、译码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最后一个周期译码失败,表示对当前接收的数据译码失败。
由此,在每一个周期,如果终端译码成功,则可提前结束本次数据接收,上报译码结果。如果失败,则可将后续接收子帧信号合并后,再次启动译码。如此重复直至译码成功或全部子帧信号接受完毕。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无线信道环境较差且网络调度重复次数较多(例如,NRep最大值为2048)时,终端提前译码成功率很低,可能需经历多次译码失败,合并较多下行子帧信号才能译码成功。此时,这种译码方式会开启不必要的译码,增加功耗。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译码方法,以降低译码的功耗。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示的译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发明实施例的译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道可以为NPDCCH或NPDSCH。
对于NPDCCH子帧,对于每一个子帧信号,以接收到子帧信号的时刻为该子帧处理周期的起始时刻,以对该子帧信号译码结束的时刻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结束时刻,可以确定每一个子帧信号对应的子帧处理周期,以下简称周期。
进一步地,接收到的第一个子帧信号,记录重复次数Ncyc为0。
对于NPDSCH,假定NSF表示NPDSCH资源分配的子帧数目,NRep表示子帧重复次数。其中,NSF取值可以为1、2、3、4、5、6、8、10,NRep的取值可参照图5。以NSF=2,且NRep=2048为例进行说明,如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形式如图6所示。此时,M=4,记第一个NSF为sf1,第二个NSF为sf2。网络侧首先将sf1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然后将sf2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接着再将sf1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然后将sf2的子帧信号重复发送M次;如此往复,直至sf1的子帧信号和sf2的子帧信号都重复发送NRep次。
其中,M=min(NRep,4),当NRep大于或等于4时,M=4,当NRep小于4时,M=NRep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说明,将M*NSF个子帧记录为译码所需的最少必要子帧个数。
对于译码所需的最少必要子帧信号,以接收到所述最少必要子帧信号中的第一个子帧信号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起始时刻,以对该最少必要子帧信号译码结束的时刻为该子帧信号处理周期的结束时刻,可以确定每一个最少必要子帧信号对应的子帧处理周期,以下简称周期。
接收到的前M*NSF个子帧信号,记录Mcyc为0。其中,M=min(NRep,4),其中,NRep为子帧信号重复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步骤S320、合并子帧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周期接收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
具体地,如果当前周期为第一个周期,则不需要进行合并。如果当前周期不是第一个周期,将当前周期的子帧信号与之前的所有周期的子帧信号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进行合并处理后将Ncyc或Mcyc加1。其中,Ncyc或Mcyc表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
进一步地,终端侧对接收到的子帧信号进行解调制处理,获取软比特LLR(likelihood Rate,对数似然比)。由于不管网络侧发送的是比特1还是比特0,终端侧都可能误判。对于收到信号r,正确判为0的概率与正确判为1的概率的比值就是似然比,对得到的似然比取自然对数就是对数似然比。终端侧将获取到的软比特LLR合并。具体地,软比特LLR合并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软比特合并方法,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合并方法可以是等比例合并,饱和加等。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对于NPDCCH,每接收到一个子帧信号,进行一次合并。对于NPDSCH,每接收到M*NSF个子帧信号进行一次合并。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每进行一次合并,记为一次重复次数。
步骤S330、判断判决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判决参数,判断判决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确定译码列表,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译码周期与对应的判决参数的取值,以使得在判决参数满足所述译码列表中的译码周期时进行译码。
具体地,以NPDCCH为例进行说明,预先确定译码列表的过程如下:
参考协议可以得知,终端需要监听并估计出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无线链路质量Q。阈值Qin定义为可靠地接收下行链路无线链路质量的级别,且对应于指定的NPDCCH传输的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2%。即,当Q高于Qin时,表示终端能够可靠地接收信息,此时对应于指定的NPDCCH传输的BLER≤2%,当Q低于Qin时,表示终端不能可靠地接收信息,此时对应于指定的NPDCCH传输的BLER≥2%。
根据在同步状态下调度的基本原则,即在Qin对应的SNR(SIGNAL-NOISE RATIO,信噪比)下,BLER≤2%。假设在网络侧正常调度(需满足同步状态)下,接收完全部重复次数NRep数据后,BLER≤1%。也即,以配置的NRep=2048次为例,则假定在接收完全部2048次重复数据后,BLER≤1%。将重复次数记为N,根据重复次数与SNR增益(dB)的关系,SNR=10*log10N,可以得到N与SNR的对应关系,具体地,图9示出了部分重复次数N与SNR的对应关系。如图9所示,当N为1024/512/256时的SNR分别低于N为2048时的SNR的值为3dB/6dB/9dB。由此,通过反推可知,重复次数与SNR的线性关系为:N=10^(SNR/10)。
通过仿真获取不同的误块率的性能曲线。例如,预先设定误块率列表BLER_list=(BLER1,BLER2,……,BLERK),其中,1≤K≤NRep。仿真获取误块率列表中各误块率对应的SNR的列表为SNR_list=(SNR1,SNR2,……,SNRK),由此,即可获取BLERi(1≤i≤K)对应的信噪比SNRi
优选地,K=8,对应地,BLER1=70%,BLER2=50%,BLER3=300%,BLER4=20%,BLER5=10%,BLER6=5%,BLER7=2%,BLER8=1%。
根据误块率列表中的各误块率BLERi对应SNR与BLER=1%时对应SNR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各误块率BLERi对应的重复次数,获取对应的重复次数列表,记为N_list=(N1,N2,……,NK)。
设定BLER=1%时对应重复次数的配置NRep,则Ni=NRepi。αi与ΔSNRi关联,对应公式如下:
αi=10^(ΔSNRi/10)
其中,ΔSNRi表示SNRi与BLER=1%时对应的SNR值的差值(为负值)。
进一步地,由于在大重复次数的配置下,只接收较少重复的数据是几乎不能译码成功的,尝试译码只能增加功耗。所以选择在译码成功概率为预定值的情况下尝试译码。记选择的译码成功概率列表为Performance_list=(P1,P2,……,PK),其中,Pi=1-BLERi。重复接收的数据越多,累积的SNR则越高,译码成功的概率越大。
可选地,选择的译码成功概率列表为Performance_list=(30%,50%,70%,80%,90%,95%,98%,99%)。
进一步地,各列表的对应关系如图10所示。由此,通过确定判决参数,判断判决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决参数为重复次数Ncyc,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也即,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Ncyc等于Ni时,表示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其中,i=1,2,……,k。
进一步地,为了快速达到译码成功,所述第一条件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的最大值。也即,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Ncyc大于Nk时,表示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
由此,可以在重复次数较大时,每增加1次重复次数,都进行尝试译码,防止译码被延后,反而增加射频功耗。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所述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当前周期信号的信噪比预估值与信噪比增益的和,所述当前周期的信噪比增益与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重复次数关联。公式如下:
SNRi=SNRei+10*log10N
其中,SNRi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SNRei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10*log10N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增益。
在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在接收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前,根据之前接收到的其它信号确定一个信噪比,在接收到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后,在每一个周期,将之前确定的信噪比作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
在另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在接收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前,根据之前接收到的其它信号确定一个信噪比,在接收到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后,在开始的若干个周期,将之前确定的信噪比作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同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每接收到一定数量的NPDCCH和NPDSCH子帧信号后,对之前确定的信噪比进行更新,在之后的周期,使用在前更新后的信噪比作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例如,对于NPDCCH,假设最大重复次数NRep=2048,且设定每接收到512次子帧更新一次信噪比,那么,在重复次数为1-512时,每个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为在接收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前确定信噪比。同时,在第512个周期,对在接收NPDCCH和NPDSCH的子帧信号之前确定信噪比进行更新。在重复次数为513-1024时,每个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为第512个周期得到的更新后的信噪比。同时,在第1024个周期,对在第512个周期得到的更新后的信噪比再次进行更新。在重复次数为1025-1536时,每个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为第1024个周期得到的更新后的信噪比。同时,在第1536个周期,对在第1024个周期得到的更新后的信噪比再次进行更新。在重复次数为1536-2048时,每个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SNRei为第1536个周期得到的更新后的信噪比。
具体地,对于信噪比的获取或更新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方法,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基于导频(NRS)或者同步信号(NSSS)差分的方法估计噪声等。
进一步地,为了快速达到译码成功,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的最大值。由此,可以在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接近BLER=1%的信噪比时,每增加1次重复次数,都进行尝试译码,防止译码被延后,反而增加射频功耗。
应理解,本实施例以判决参数为重复次数或信噪比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对判决参数不作限制,其可以是图10所示的译码列表中涉及到的参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如果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进入步骤S340。
进一步地,如果判决参数不满足第一条件,返回步骤S320,进入下一周期,接收下一个子帧信号并合并。
步骤S340、译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进行译码处理获取候选译码结果。
进一步地,译码处理包括解速率匹配、信道解码和CRC校验等。解速率匹配、信道解码和CRC校验可以根据发送端的信号处理的方式选择对应的方法,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350、判断候选译码结果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CRC校验结果判断候选译码结果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进一步地,CRC校验正确,表示译码成功,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进入步骤S360。
进一步地,CRC校验错误,表示当前周期译码失败,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进入步骤S370。
步骤S360、译码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CRC校验正确,表示译码成功,结束本次数据接收,以减小功耗。
步骤S370、判断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CRC校验错误,表示当前周期译码失败,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判断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是否小于最大重复次数。
进一步地,响应于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等于最大重复次数,表示本周期所述处理的子帧信号是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最后一个周期,进入步骤S380。
进一步地,响应于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表示本周期所述处理的子帧不是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最后一个周期,返回步骤S320,进入下一周期,接收下一个周期的子帧信号并合并。
进一步地,对于NPDCCH,最大重复次数为NRep,对于NPDSCH,最大重复次数为MRep,其中,MRep=NRep/M。
步骤S380、译码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等于最大重复次数,表示本周期所述处理的子帧是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最后一个子帧,译码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由此,可以减少译码次数,降低功耗。
进一步地,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装置包括:接收单元31、合并单元32、确定单元33、第一判决单元34、第二判决单元35和第三判决单元36。其中,接收单元31用于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合并单元32用于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确定单元33用于确定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第一判决单元34用于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第二判决单元35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第三判决单元36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道为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PDCCH或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NPDSCH。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决单元34还用于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转入下一个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判决单元35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等于所述最大重复次数,译码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件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所述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与信噪比增益的和,所述信噪比增益与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重复次数关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累积信噪比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累积信噪比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由此,可以减少译码次数,降低功耗。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译码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译码装置包括:存储器41和处理器42,其中,存储器41和处理器42通信;示例性的,存储器41和处理器42通过通信总线43通信,所述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可选地,译码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或接收器。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支持接收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等)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功能,该芯片具体用于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当实现上述方法的为接收设备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进一步的,芯片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当芯片包括通信单元时,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单元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处理模块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动作,通信单元可执行相应的接收或发送动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的处理模块可以是芯片的处理单元,控制设备的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是芯片的通信单元。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
确定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
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以及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道为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PDCCH或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NPDSC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转入下一个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等于所述最大重复次数,译码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重复次数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重复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参数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所述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当前周期的信噪比预估值与信噪比增益的和,所述信噪比增益与当前周期的合并信号的重复次数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为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当前周期的累积信噪比大于译码列表中的预定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所述译码列表包括多个预定的信噪比。
11.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各周期,接收无线信道重复发送的子帧信号;
合并单元,用于将当前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与在前多个周期接收到的子帧信号合并以获取合并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所述判决参数与所述当前周期的重复次数关联;
第一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当前周期的判决参数满足第一条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译码操作确定候选译码结果;
第二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符合第二条件,将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作为最终译码结果输出;以及
第三判决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候选译码结果不符合第二条件且当前周期对应的重复次数小于最大重复次数,转入下一个周期。
12.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CN202010642789.6A 2020-07-06 2020-07-06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65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2789.6A CN111865495B (zh) 2020-07-06 2020-07-06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2789.6A CN111865495B (zh) 2020-07-06 2020-07-06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5495A true CN111865495A (zh) 2020-10-30
CN111865495B CN111865495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15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2789.6A Active CN111865495B (zh) 2020-07-06 2020-07-06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54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71A (zh) * 2022-01-28 2022-05-06 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窄带物理广播信道的盲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9378A1 (zh) * 2009-07-20 2011-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ch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方法及传输系统
WO2016161916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664664A (zh) * 2014-05-09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装置到装置通信终端执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8964833A (zh) * 2017-05-22 2018-12-07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译码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9378A1 (zh) * 2009-07-20 2011-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ch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方法及传输系统
CN106664664A (zh) * 2014-05-09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装置到装置通信终端执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61916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964833A (zh) * 2017-05-22 2018-12-07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译码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71A (zh) * 2022-01-28 2022-05-06 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窄带物理广播信道的盲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448571B (zh) * 2022-01-28 2023-08-25 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窄带物理广播信道的盲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5495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1186B2 (e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212036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9130712B2 (en) 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49685A (ko) Umts hsdpa 공유 제어 채널 처리를 위한 방법 및시스템
CN109728877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17355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01023A1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用户设备
US202201160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channel coding
CN111492607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5495B (zh)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202530B (zh) 信道盲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KR102233954B1 (ko) 채널 코딩을 위해 사용된 ue와 기지국에서의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7005347B (zh) 用于柔性、选择性ssdf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12202531B (zh) 信道盲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32406B (zh) 数据传输方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398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ith iterative correction
US9054837B2 (en)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band chip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52709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信道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0255144B2 (en)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context redundancy
CN112202532B (zh) 译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64427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5272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3986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9048027A1 (en) NETWORK NODE, FIRST CLIENT DEVICE, SECOND CLIENT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3-1, 303-3, 3rd Floor, Building 1, Courtyard No. 31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 (Changping Demonstration Park)

Applicant after: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3-35-001 maker Plaza, 33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