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393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3931A
CN111863931A CN202010929151.0A CN202010929151A CN111863931A CN 111863931 A CN111863931 A CN 111863931A CN 202010929151 A CN202010929151 A CN 202010929151A CN 111863931 A CN111863931 A CN 111863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anode unit
display panel
display area
metal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91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3931B (zh
Inventor
许传志
彭兆基
高孝裕
张露
谢正芳
楼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91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3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3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3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3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界定出主屏区和副屏区,副屏区包括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所述透明显示区均包括由像素限定层界定形成的像素开口。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阳极以及发光材料层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内。其中,过渡显示区内的像素开口正下方的基板上制作有第一金属走线,透明显示区内的像素开口正下方的基板上制作有第二金属走线。如此,在副屏区的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的阳极下方均设计相应的金属走线,使得两个区域像素开口处的阳极表面平坦度基本一致,从而避免分屏显示不均(mura)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多集成有屏下器件,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屏占比的设计。尽管现有技术采用了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或开孔的方式,使得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方案仍旧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例如,在其前置摄像头对应区域则不能显示画面。基于此,屏下器件结构的布局方案应运而生。然而,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当前的屏下器件结构的布局方案中,显示屏的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因为屏下器件布局及结构的不同,可能存在两个区域交界处因为大视角下色偏差异而形成分屏显示不均(mura)的问题,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设计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的副屏区的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开口处的阳极正下方均制作相应的金属走线,使得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内的阳极表面平坦度一致,进而解决上述提到的显示面板分屏显示不均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界定出主屏区(A1)和副屏区(A2),所述副屏区(A2)包括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和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均包括由像素限定层(14)界定形成的像素开口(3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和发光元件(20),所述发光元件(20)包括阳极(21)、阴极(22)、以及位于阳极(21)和阴极(22)之间的发光材料层(23),所述阳极(21)以及所述发光材料层(23)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30)内。其中: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一金属走线(11),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二金属走线(12)。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21)包括间隔分布设置的多个阳极单元,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阳极单元(211),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阳极单元(212),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位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正上方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正上方的表面平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材料层(23)包括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一部分(S1)以及未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二部分(S2),所述第一部分(S1)与第二部分(S2)具有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二接触面包括覆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三部分(S3)以及未覆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四部分(S4),所述第三部分(S3)与第四部分(S4)具有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电性连接且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制作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所在层与所述阳极(21)所在层之间的绝缘隔离层(13),所述绝缘隔离层(13)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第一引线结构(131),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通过所述过孔内的第一引线结构(131)实现电性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通过所述绝缘隔离层(13)与所述第一引线结构(131)及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绝缘隔离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一阳极单元(211)的两端边缘对齐;沿着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设置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二阳极单元(212)的两端边缘对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实现电性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设置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对齐;沿着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对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相邻两个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的部分被去除。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备主体(200)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设备主体(200)包括与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对应的屏下器件区(210),所述屏下器件区(210)设置有感光元件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副屏区的过渡显示区对应的阳极下方制作第一像素电路,在透明显示区对应的阳极下方制作第二像素电路,使过渡显示区内的阳极表面形貌与透明显示区内的阳极表面平坦度保持一致,进而解决显示面板因阳极表面平坦度不一致而导致的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显示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常规设计中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以及透明显示区对应位置处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种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二种可替代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三种可替代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投影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四种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投影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第二引线结构之间的金属走线被去除后的局部投影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
参照前述背景技术所述,显示屏的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因为屏下器件布局及结构的不同,可能存在两个区域交界处因为大视角下色偏差异而形成分屏显示不均(Mura)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渡显示区像素开口处的阳极下方存在阵列像素(或像素电路)设计,而透明显示区阳极下方通常无此设计,导致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分别对应的位置处阳极表面平坦度不一致,进而产生上述显示不均的问题。
例如,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是常规设计中过渡显示区以及透明显示区对应位置处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通常,阳极的制作工艺大多采用整面磁控溅射形成,由于过渡显示区阳极(An)下方的阵列像素(Pi)的存在,使得过渡显示区对应位置处的阳极表面会高于透明显示区对应位置处的阳极表面。从图1中可以看出,设置有阵列像素器件上方的阳极高度会高于未设计阵列像素器件上方的阳极高度,进而导致两个区域的阳极部分具有一定的角度θ,例如(2-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当显示面板的像素发光亮度一致时,在正视过渡显示区或侧视(例如左侧视角或者右侧视角)过渡显示区时,过渡显示区亮度偏暗,斜边区会导致色偏及亮度损失,并且角度越大,损失差异则越大。
所应说明的是,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而不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内容。
基于发明人发现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显示面板结构,以改善上述发明人发现的因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分别对应的阳极表面平坦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显示面板显示不均的问题。
详细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显示面板界定出主屏区和副屏区,副屏区包括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均包括由像素限定层界定形成的像素开口。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阳极以及发光材料层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内。过渡显示区内的像素开口正下方的基板上制作有第一金属走线,透明显示区内的像素开口正下方的基板上制作有第二金属走线。如此,使过渡显示区内像素开口处的阳极表面与透明显示区内像素开口处的阳极表面平坦度基本一致。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分别对应的像素开口正下方的基板上均制作相应的金属走线,使得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开口处分别对应的阳极表面平坦度基本一致,进而解决上述提到的因过渡显示区和透明显示区分别对应的阳极表面平坦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上述显示面板的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案。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在显示面板100定义的显示平面上,界定出主屏区A1和副屏区A2,副屏区A2包括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
请参阅图4,图4是为实现上述方案,本申请第一种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和发光结构20。发光结构20包括阳极21、阴极22以及位于阳极21和阴极22之间的发光材料层23。基板上10制作有像素限定层14,用于形成多个像素开口30。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均包括至少一个像素开口30。阳极21以及发光材料层23均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30内。
此外,过渡显示区AA1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一金属走线11,透明显示区AA2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二金属走线12。如此,使得过渡显示区AA1位于像素开口30处的阳极21的表面与透明显示区AA2位于像素开口30处的阳极21的表面平坦度一致。
所述阳极21可以包括间隔分布设置的多个阳极单元。示例性地,多个阳极单元可以包括例如图4所示的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AA2内的第二阳极单元212。多个阳极单元可呈阵列分布。阳极21可由金属材料制成,阴极22可以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整面结构。相应地,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第一阳极单元21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位于透明显示区AA2内的第二阳极单元212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阳极单元211对应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金属走线11,第二阳极单元212对应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二金属走线12。如此,使得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第一阳极单元211在像素开口30处的表面与位于透明显示区AA2内的第二阳极单元212在像素开口30处的表面具有基本一致的形貌及平坦度,进而避免显示面板100在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例如,第一阳极单元211位于第一金属走线11正上方的表面与第二阳极单元212位于第二金属走线11正上方的表面二者平齐。
本实施例中,上述两个表面二者平齐,可以理解为两个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例如两个表面的高度差在0.5微米的误差范围内,则可被定义为二者平齐,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本实施例中,基板10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基板(又称Array基板或TFT基板),第一金属走线11可以分别是阵列基板上制作的其中一种金属走线,例如,但不限于,源极走线、漏极走线、数据走线(Data)或电源走线(VDD)等。第二金属走线12可以是在阵列基板上制作的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位于同一层的类似金属走线,例如数据走线或电源走线等。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可以同时在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金属制作工艺(例如,第三层金属制作工艺)中同时制作形成且位于同一结构层中,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金属制作工艺,如分别在第三层金属制作工艺(M3)和第四层金属制作工艺(M4)中制作形成。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过渡显示区AA1以及透明显示区AA2内分别设置的发光材料层23的表面形貌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发光材料层23与阳极21接触处的表面形貌及平坦度也基本保持一致。例如,发光材料层23包括与第一阳极单元21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第二阳极单元212接触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包括覆盖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一部分S1以及未覆盖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二部分S2,第一部分S1与第二部分S2具有第一高度差。第二接触面包括覆盖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三部分S3以及未覆盖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四部分S4,所述第三部分S3与第四部分S4具有第二高度差,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相同。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元件覆盖另一元件可以是指一个元件在另一元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与该另一个元件重合或将该另一个元件完全覆盖。例如,第一部分S1覆盖第一金属走线11可以是指第一部分S1在第一金属走线11所在平面的投影与第一金属走线11重合或完全覆盖第一金属走线11。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相同可以是指,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二者的高度误差在预设范围内,例如正负0.5微米的误差范围内。
请参阅图5,图5是为实现上述方案,本申请第二种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基板10为阵列基板为例,基板10包括衬底101、基于衬底101制作形成的半导体通道层102、制作于半导体通道层102和衬底101上方的第一层间隔离层103、基于第一层间隔离层103制作形成的第一金属层M1、制作于第一金属层M1及第一层间隔离层103上方的第二层间隔离层104、基于第二层间隔离层104制作形成的第二金属层M2、制作于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二层间隔离层104上方的第三层间隔离层105、以及制作于第三层间隔离层105上方的第三金属层M3。
其中,第一金属层M1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金属制作工艺中制作形成,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金属器件结构。例如,第一金属器件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FT器件的栅极结构(G)、显示面板100的栅极扫描线等。第二金属层M2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金属制作工艺中制作形成,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金属器件结构,例如电容电极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可以是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金属走线,该第三金属层M3例如可以包括,TFT器件的源极(S)、漏极(D)、数据走线(Data)等金属走线。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金属走线11可以是阵列基板上制作形成的TFT器件的源极,第二金属走线12可以是阵列基板上与第一金属走线11同层设置的类似金属走线,例如电源走线或数据走线等。第三金属层M4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三金属制作工艺中制作形成。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源极和漏极可以分别穿过贯穿第一层间隔离层103、第二层间隔离层105、以及第三层间隔离层107的通孔延伸至半导体通道层102,与半导体通道层102接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分别与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第二阳极单元212电性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由源极、漏极、栅极、以及通道层等形成并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例如图5所示,第一阳极单元211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C1电性连接,第二阳极单元212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C2电性连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制作于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所在层与所述阳极21所在层之间的绝缘隔离层13,绝缘隔离层13设置有过孔,过孔内设置有引线结构,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第二阳极单元212分别通过过孔内的引线结构实现与对应像素电路的电性连接。例如,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第二阳极单元212分别通过图5所示的一个第一引线结构131与第一像素电路C1以及第二像素电路C2电性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11通过绝缘隔离层13与对应的第一引线结构131及第一阳极单元211绝缘隔离设置,第二金属走线12也通过绝缘隔离层133与对应的第一引线结构131及第二阳极单元212绝缘隔离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结构131优选可以由透明材料制作形成,例如可以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ZO)等,但不限制于此。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第三种可替代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投影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上方的阳极表面平坦度尽可能的保持一致,沿着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的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与该第一阳极单元211的两端边缘对齐。相对应地,沿着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的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与该第二阳极单元212的两端边缘对齐。
例如图6所示,于P1处,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一端边缘与第一阳极单元211的一端边缘对齐;于P2处,第一金属走线11的另一端边缘与第一阳极单元211的另一端边缘对齐。相应地,于P3处,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一端边缘与第二阳极单元212的一端边缘对齐;于P4处,第二金属走线12的另一端边缘与第二阳极单元212的另一端边缘也对齐。如此,可避免由于相应的金属走线越过阳极21所在的区域,导致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位置处的阳极表面形貌不平坦或不一致。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第四种可替代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投影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与透明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其它可替代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所在层与阳极21所在层之间无绝缘隔离层。相应地,第一金属走线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分别通过对应的引线结构与对应区域内的阳极21连接。例如,第一金属走线11通过一个第二引线结构132直接与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第一阳极单元211连接,第二金属走线12通过另一个第二引线结构132直接与位于过渡显示区AA2内的第二阳极单元21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结构132优选可以由透明材料制作形成,例如可以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ZO)等,但不限制于此。
其次,为了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上方的阳极表面平坦度尽可能的保持一致,沿着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第一阳极单元211与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该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的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对齐。相对应地,沿着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第二阳极单元212与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该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的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对齐。
例如图7所示,第一阳极单元211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为O1,第二阳极单元212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为O2。其中,O1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对齐,O2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对齐。如此,可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不超过第一阳极单元211与第二阳极单元212分别与对应的引线结构之间的重叠区域,进一步确保过渡显示区AA1与透明显示区AA2两个区域内的阳极表面形貌的一致性。
值得说明的是,位于相邻两条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的部分被去除,以避免相邻的引线结构被相应的金属走线短路。例如图9所示,位于两条第二引线结构132a与132b之间的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一部分被去除,以避免第二引线结构132a与132b之间被第二金属走线12短路。
请参阅图1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包括设备主体2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设备主体200可包括屏下器件区210,该屏下器件区210与所述透明显示区AA2相对设置,用于设置显示装置1的屏下器件,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模组、指纹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泛光感应元件以及点阵投影器等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通过透明显示区AA2接收外部光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仅仅是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此外,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界定出主屏区(A1)和副屏区(A2),所述副屏区(A2)包括过渡显示区(AA1)和透明显示区(AA2),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和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均包括由像素限定层(14)界定形成的像素开口(30);
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和发光元件(20),所述发光元件(20)包括阳极(21)、阴极(22)、以及位于阳极(21)和阴极(22)之间的发光材料层(23),所述阳极(21)以及所述发光材料层(23)至少部分位于像素开口(30)内;其中:
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一金属走线(11),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内的像素开口(30)正下方的基板(10)上制作有第二金属走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21)包括间隔分布设置的多个阳极单元,所述过渡显示区(AA1)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阳极单元(211),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阳极单元(212),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位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正上方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正上方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材料层(23)包括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接触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一部分(S1)以及未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第二部分(S2),所述第一部分(S1)与第二部分(S2)具有第一高度差;所述第二接触面包括覆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三部分(S3)以及未覆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第四部分(S4),所述第三部分(S3)与第四部分(S4)具有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电性连接且位于过渡显示区(AA1)内的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制作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所在层与所述阳极(21)所在层之间的绝缘隔离层(13),所述绝缘隔离层(13)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第一引线结构(131),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通过所述过孔内的第一引线结构(131)实现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通过所述绝缘隔离层(13)与所述第一引线结构(131)及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绝缘隔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一阳极单元(211)的两端边缘对齐;沿着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设置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与对应的第二阳极单元(212)的两端边缘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实现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阳极单元(211)下方设置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1)的两端边缘对齐;沿着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与对应的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重叠区的两端边缘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极单元(212)下方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的两端边缘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第二引线结构(132)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11)以及第二金属走线(12)的部分被去除。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备主体(200)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设备主体(200)包括与所述透明显示区(AA2)对应的屏下器件区(210),所述屏下器件区(210)设置有感光元件。
CN202010929151.0A 2020-09-07 2020-09-0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63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151.0A CN111863931B (zh) 2020-09-07 2020-09-0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151.0A CN111863931B (zh) 2020-09-07 2020-09-0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3931A true CN111863931A (zh) 2020-10-30
CN111863931B CN111863931B (zh) 2022-09-23

Family

ID=7296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9151.0A Active CN111863931B (zh) 2020-09-07 2020-09-0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39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329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7189A (zh) * 2020-12-28 2021-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55A (zh) * 2021-09-09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622A (zh) * 2017-11-22 2018-05-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62199A (zh) * 2020-01-02 2020-05-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622A (zh) * 2017-11-22 2018-05-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62199A (zh) * 2020-01-02 2020-05-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329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7189A (zh) * 2020-12-28 2021-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7189B (zh) * 2020-12-28 2022-05-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51A (zh) * 2020-12-28 2022-07-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51B (zh) * 2020-12-28 2023-06-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55A (zh) * 2021-09-09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55B (zh) * 2021-09-09 2024-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3931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094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86393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572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799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WO2016179972A1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4312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WO202119016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424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8427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1993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149385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75877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overlapping transparent wires configured to reduce laser-etching damage
CN210573114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48888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77481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311593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054098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WO2019029484A1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2190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08237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09019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1103785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142720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200281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