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3542B -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3542B
CN111863542B CN202010582402.2A CN202010582402A CN111863542B CN 111863542 B CN111863542 B CN 111863542B CN 202010582402 A CN202010582402 A CN 202010582402A CN 111863542 B CN111863542 B CN 111863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heel
bracket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piece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24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3542A (zh
Inventor
陈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eilun Juyuan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eilun Juyuan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eilun Juyuan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eilun Juyuan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24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3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3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3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3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3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带有复位功能的电磁直线驱动件、推头、支架、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带有定位棘轮和棘爪单向转动的转轮、通过触压实现导通的触压开关;电磁直线驱动件与推头连接,以在直线方向驱动推头;推头与驱动杆的一端均为互相配合的斜齿形,以使推头与驱动杆的一端啮合形成单向离合器;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装置,且复位装置与支架连接;转轮设置在支架上并与驱动杆连接,以在驱动杆被推头驱动时驱使转轮单向转动;转轮设置有凸部与凹部,触压开关设置在转轮的下部,以当凸部转动到下部时触压触压开关,并当凹部转到下部时使触压开关恢复为未导通状态。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更好更可靠的电磁继电器。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 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的电路自动开关电器一般采用的是电磁继电器。其特点是电磁线圈通、断电使电磁吸力产生、消失配合反力弹簧共同作用实现触点机构的接触、分开从而接通和断开电路。具体的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控制负载通断需要二个按钮(常闭和常开各一个);其次,电磁线圈工作时的电流会在线圈中产生热量,交流电流同时还会有涡流产生,因此工作在保持状态的继电器线圈会产生热量积累并导致线圈产生较大升温,严重影响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另外负载通电,电磁线圈一直通电工作,耗电,消耗能源。再就是对电压波动敏感,电压过高,线圈易发热;电压过低,电磁吸力不够;触点震动易跳火发热影响正常工作。
此外,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继电器是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其特点是通过对上下两个电磁线圈的交换通、断电使电磁吸力产生、消失配合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完成常开触点的闭合与断开。当首次通电时上线圈获得电源,使常开触点闭合,并保持触点状态,此时上电磁线圈断电;当需改变状态时,再次给继电器供电,通过电子选择开关选择下为下电磁线圈供电,时常闭触点闭合,并保持触点状态,此时下电磁线圈断电。这种方式也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此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需要2个线圈交替工作,操作过程复杂,线圈的通断电操作都需要按动开关来控制,增加劳动的成本。控制线路的通断电,需要通过依次给上下两个不同的线圈通电来实现,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多一个线圈增加开关、线路等制作材料的成本,也使整个继电器的体积变大,不适合微小型电器的控制。
由此,目前需要一种更好的继电器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
带有复位功能的电磁直线驱动件、推头、支架、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单向转动的转轮、通过触压实现导通的触压开关;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棘轮和定位棘爪;
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与所述推头连接,以在直线方向驱动所述推头;
所述推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两者均为斜齿形,且两者互相配合以使所述推头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啮合形成单向离合器;
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装置,且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杆被所述推头驱动时驱使所述转轮单向转动;
所述转轮设置有凸部与凹部,所述触压开关设置在所述转轮的下部,以当所述凸部转动到下部时触压所述触压开关,并当所述凹部转到下部时使所述触压开关恢复为未导通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包括:电磁线圈组件、铁芯、铁芯复位弹性件;
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推头连接;另一端内置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上靠近所述推头的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连接;
所述铁芯与所述推头连接的一端的预设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预设截面与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电磁线圈组件内部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铁芯设置在所述驱动孔内,以通过所述驱动孔限制所述铁芯只能沿所述长度方向运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截面为扁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五边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包括:螺杆;
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头啮合,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复位装置;
所述复位装置上远离所述推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球体;
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
所述支架包括互相连接的螺杆复位支架与转轮支架;
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轮支架连接;
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球体与所述螺杆复位支架实现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上设置有滑动轨道;
所述定位棘爪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定位棘爪紧贴所述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转轮与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转轮与所述棘轮的中心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滑动轨道匹配,以在所述螺杆被所述推头驱动时通过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内齿轮的传动驱使所述转轮单向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转轮上设置有十字架,所述定位棘爪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定位棘爪紧贴所述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十字架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驱动杆设置有紧贴所述棘轮的推进棘爪,并通过所述推进棘爪推动所述转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触压开关包括:动触片、静触片、弹簧;其中,所述十字架控制所述动触片上活动端的闭合与分开;
所述动触片设置在所述十字架下方,并在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静触片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静触片的上方;
所述动触片连接所述弹簧,以在未受所述十字架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不接触所述静触片上的静触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压开关还包括: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的下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压开关包括:动触片、静触片、弹簧;其中,
所述十字架为所述动触片;所述十字架的顶端作为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
所述静触片连接所述弹簧,以在未受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不接触所述静触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方案提高了电器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了设计制造时对热性的要求,降低设计难度,并且节省了电能的消耗;不需要长期通电,不需要复杂的切换线圈来实现电流的控制,从而减少现有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切换上下线圈复杂工作,也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中转轮与触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中转轮与触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磁直线驱动件;11-电磁线圈组件;12-铁芯;13-铁芯复位弹性件;
14-推进棘爪;
2-推头;
3-支架;31-螺杆复位支架;32-转轮支架;311-球体;
4-驱动杆;41-螺杆;411-滑动轨道;42-复位装置;
5-转轮;51-棘轮;52-内齿轮;53-凸部;54-凹部;
55-定位棘爪;56-十字架;
6-触压开关;61-动触片;611-动触点;62-静触片;621-静触点;63-弹簧;
6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如图1-3所示,包括:带有复位功能的电磁直线驱动件1、推头2、支架3、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4、单向转动的转轮5(所述转轮5上设置有棘轮和定位棘爪)、通过触压实现导通的触压开关6;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1与所述推头2连接,以在直线方向驱动所述推头2;所述推头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均为互相配合的斜齿形,且两者互相配合以使所述推头2与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啮合形成单向离合器;所述驱动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装置 42,且所述复位装置42与所述支架3连接;所述转轮5设置在所述支架 3上并与所述驱动杆4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杆4被所述推头2驱动时驱使所述转轮5单向转动;所述转轮5设置有凸部53与凹部54,所述触压开关6设置在所述转轮5的下部,以当所述凸部53转动到下部时触压所述触压开关6,并当所述凹部54转到下部时使所述触压开关6恢复为未导通状态。
本方案中,电磁直线驱动件1初始启动时,在直线方向上(具体的如图1-2所示,则为从右到左的方向)驱动推头2,而推头2连接驱动杆4,以驱动驱动杆4直线运动,驱动杆4驱动转轮5单向转动,而转轮5设置有凸部53与凹部54,当所述凸部53转动到下部时触压所述触压开关6,并当所述凹部54转到下部时使所述触压开关6恢复为未导通状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1包括:电磁线圈组件 11、铁芯12、铁芯复位弹性件13(具体可以为弹簧);所述铁芯12的一端与所述推头2连接,另一端内置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13;
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13上靠近所述推头2的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11连接;所述铁芯12与所述推头2连接的一端的预设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预设截面与所述铁芯1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电磁线圈组件11内部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铁芯12设置在所述驱动孔内,以通过所述驱动孔限制所述铁芯12只能沿所述长度方向运动。
具体的,所述预设截面为扁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五边形等等(具体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非圆形即可)。在此以扁圆形的预设截面为例,电磁线圈组件11通电线圈固定在线圈支架(例如可以为塑料支架) 上,中间被尾端(也即右端)内置复位弹簧的铁芯12贯穿其中;铁芯12 尾端(也即右端)设计为圆柱形,与推头2相连的前端(也即左端)仅一小段设计为扁圆形,推头2外径设计与铁芯12前端形状相同,可使铁芯12前端顺利推进推头2内部并且固定不会转动,只能做直线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直线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4包括:螺杆41;所述螺杆 41的一端与所述推头2啮合,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所述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上远离所述推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螺杆右端与所述推头 2啮合。此外,该方法还包括:球体311;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支架3包括互相连接的螺杆41复位支架31与转轮5支架32;所述转轮5与所述转轮5支架32连接;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球体311与所述螺杆41复位支架31实现连接。
以此,螺杆41尾部设计与推头2的头部设计为斜齿状,并且可以直接紧密相扣形成单向离合器;且通过球体311,例如钢珠的设置,减少复位弹簧与螺杆41前壁的摩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上设置有滑动轨道411;所述定位棘爪55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定位棘爪55紧贴所述棘轮51;
所述棘轮51与所述转轮5固定重合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转轮5和所述棘轮51套设在所述螺杆41上,所述转轮5和所述棘轮51 的中心设置有内齿轮52、所述内齿轮52与所述滑动轨道411匹配,以在所述螺杆41被所述推头2驱动时通过所述滑动轨道411与所述内齿轮52 的传动驱使所述转轮5单向转动。
以此,具体的螺杆41上的滑动轨道411与转轮5中间的内齿轮52相符,转轮5固定在转轮5支架32上面,并且套在螺杆41上,在转轮5上还可以设计为拥有多个(例如为6个)斜齿的单向转动棘轮51,并且有转轮5支架32上面的一个定位棘爪55深入转轮5上棘轮51中,控制转轮5只能沿着单向转动。
而具体的所述触压开关6包括:动触片61、静触片62、弹簧63;所述动触片61的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611;所述静触片62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621;所述动触点611位于所述静触点621的正上方;所述动触片61 连接所述弹簧63,以在未受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611不接触所述静触点621。
在此情况下,转轮5下面有两片顶端带有银合金触点的铜片,其中一片直接接触转轮5的铜片为动触片61,其下方还装有一个弹簧63,当转轮5转动到突出部位(也即凸部53),使动触点611铜片的触点与下方静触点621铜片的触点闭合并且使动触点611铜片下方的弹簧63压缩,当转轮5转到凹面(也即凹部54)时,由于动触点611铜片下面的弹簧63 失去压缩力反弹回去使动触点611铜片和静触点621铜片上面的触点分开。
以此,本方案的运行工作原理为:
通过按下电磁线圈组件11开关(具体的可以采用轻触常开按钮作为电磁线圈组件11开关)的瞬间,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驱动铁芯12,压缩铁芯12尾端的复位弹簧并使其往前移动,使铁芯12前端的推头2推动螺杆41,使螺杆41中的复位弹簧压缩,因推头2外径为扁圆与线圈支架的扁圆孔滑动配合,不会转动只能做直线运动,推进运动中,右旋螺杆 41受力会产生左旋力,但是螺杆41顶端斜齿与推头2的斜齿啮合形成单向离合器不能左转,逼使转轮5右转,推进到位,转轮5右转一定角度,使得转轮5的凸起部位压下动触点611铜片,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闭合,同时转轮5的定位棘爪55深入转轮5的棘齿内,使转轮5定住不会左转;
当放开电磁线圈组件11开关后,线圈瞬间断电,线圈中的电磁性消失,铁芯12连同螺杆41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后退,在后退的过程中螺杆 41是向右旋转着后退,右旋产生的力使套在螺杆41上的转轮5左转,因转轮5中的棘轮51有定位棘爪55单向定位,只能右转不能左转,所以转轮5保持原来位置不动,当螺杆41右旋后退一个齿距,螺杆41斜齿与推头2斜齿重新啮合,为重复工作做准备,而此时线圈已经断电,通过转轮 5的凸起部位压下动触点611铜片,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闭合,并保持此时触点闭合状态。
后续需要改变触点状态(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开合的状态)时,可以再次按下电磁线圈组件11开关,线圈通电,重复上述动作,使得转轮5转动到凹部54,使动触点611铜片下方的复位弹簧反弹回去,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分开;当放开电磁线圈组件11开关后线圈不再通电,通过转轮5的凹部54机械保持使动触点611铜片下方被压缩弹簧反弹回去,让两片铜片顶端的触点断开,并保持此时触点断开状态。
整个通断电的过程中,只需要对一个线圈进行瞬间的通断,然后从最初的铁芯12开始到最终的动静触点621,通过数个复位弹簧的机械动力作用下,在螺杆41和转轮5的单向离合器的配合下,机械式的完成并保持线路或负载的通断电的状态。在通电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长期通电。
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方案中电磁线圈瞬间通断电流来控制铁芯12机械式的推动,通过内置的复位弹簧弹性变形的动力,控制转轮5转动,使得转轮5凹凸面交替来保持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之间的闭合或断开状态。当需要保持动触点611和静触点621一个状态时,只需要点按轻触常开按钮一次,来实现电磁线圈的瞬间通断电,并且当保持一个状态时,电磁线圈的工作电源是断开的,从而彻底消除了一般电磁继电器由于长时间通电导致线圈过热烧毁失效,提高了电器工作的可靠性,也降低了设计制造时对热性的要求,降低设计难度,并且节省了电能的消耗。
2.本方案利用了内置复位弹簧以及转轮5形状的特性,来控制动触点 611和静触点621之间的闭合与分开,由于运用了点按轻触常开按钮来实现电磁线圈瞬间提供能量,不需要长期通电,不需要复杂的切换线圈来实现电流的控制,从而减少现有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切换上下线圈复杂工作,也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
3.本方案通过合理的调节复位弹簧与其他组件的配合刚度以及螺杆 41滑动轨道411的弧度,使得转轮5每一次的转动都是精准的弧度,从而使动触点611与静触点621更快更稳地闭合与断开,产生较好的灭弧效果,延长了触点的工作寿命,提高了继电器的整体使用可靠性。
4.本方案中螺杆41滑动轨道411的弧度精准配合转轮5形状的凹凸度,结合定位棘爪55抵住棘轮51中棘齿所起到的定位作用,使得转轮5 每次的转动都是固定的位置,使得动触点611与静触点621间的接触压力保持在同一压力值,并且使压力值正好是两触点间最适合的数值,减轻了触点烧蚀对接触电阻带来的负面影响,延长触点的工作寿命。
5.本方案中用一个轻触常开按钮就可以控制通断,电磁线圈瞬间通电,实现触点转换,平时电磁线圈不通电,因此不会耗电,也不会因为电压波动而影响电磁线圈的工作。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还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转轮5与驱动杆4,具体的本实施例2中的转轮 5上设置有棘轮51与十字架56(十字架56的四个顶端为凸部53,其余部分为凹部54,而转轮5上的组成结构也并不限于十字架56,只要存在凸部53与凹部54,且可周期性切换凸部53与凹部54的结构都可以),所述定位棘爪55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定位棘爪55紧贴所述棘轮51;所述棘轮51与所述十字架56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所述驱动杆4设置有紧贴所述棘轮51的推进棘爪14,并通过所述推进棘爪 14推动所述转轮5。
在此情况下,当电磁线圈通电,推进棘爪14推动棘轮51转动一个齿距,因十字架56与棘轮51同为一体,十字架56端部压下动触片61,触点闭合;电磁线圈断电,推头2在铁芯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后退,因推进棘爪14为弹性材料制作,紧贴棘轮51表面,为防止推头2后退时拖动棘轮 51反转,设置了定位棘爪55抵住棘齿不能反转。电磁线圈再次通电,棘轮51转动一齿,十字架56端部脱离动触片61,动触片61在弹簧63作用下,离开静触片62,触点断开。
以此,如图4所示,所述动触片61设置在所述十字架56下方,并在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611;所述静触片62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621;所述动触片61位于所述静触片62的上方;所述十字架56能控制动触片61上活动端的闭合与分开(也即对应动触点611与静触点621两者的接触与分开)。
所述动触片61接所述弹簧63,以在未受所述十字架56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611不接触所述静触点621。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触压开关6还可以包括:支撑件64;其中,所述支撑件64设置在所述动触片61的下部。以此通过支撑件64的设置,可以限制动触片61被下压的幅度,从而保证动触片61的工作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还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以及2不同之处在于转轮5与触压开关6,所述十字架56的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611(具体的动触片61直接为十字形);所述触压开关6包括:动触片61、静触片62、弹簧63;其中,
所述十字架56为所述动触片61;所述十字架56的顶端作为所述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611;
所述静触片62连接所述弹簧63,以在未受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 611不接触所述静触片62上的静触点621.
以此,十字形的动触片61嵌装在与棘轮51同为一体的圆盘上。棘轮 51转动一齿,十字形的动触片61与静触片62闭合,再转动一齿,触点分离。同样可以起到一样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提高了电器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了设计制造时对热性的要求,降低设计难度,并且节省了电能的消耗;不需要长期通电,不需要复杂的切换线圈来实现电流的控制,从而减少现有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切换上下线圈复杂工作,也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复位功能的电磁直线驱动件、推头、支架、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单向转动的转轮、通过触压实现导通的触压开关;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棘轮和定位棘爪;
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与所述推头连接,以在直线方向驱动所述推头;
所述推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均为斜齿形,且两者互相配合以使所述推头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啮合形成单向离合器;
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装置,且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杆被所述推头驱动时驱使所述转轮单向转动;
所述转轮设置有凸部与凹部,所述触压开关设置在所述转轮的下部,以当所述凸部转动到下部时触压所述触压开关,并当所述凹部转到下部时使所述触压开关恢复为未导通状态;
所述转轮上设置有十字架,所述定位棘爪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定位棘爪紧贴所述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十字架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所述驱动杆设置有紧贴所述棘轮的推进棘爪,并通过所述推进棘爪推动所述转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直线驱动件包括:电磁线圈组件、铁芯、铁芯复位弹性件;
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推头连接,另一端内置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所述铁芯复位弹性件上靠近所述推头的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连接;
所述铁芯与所述推头连接的一端的预设截面为非圆形;所述预设截面与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电磁线圈组件内部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铁芯设置在所述驱动孔内,以通过所述驱动孔限制所述铁芯只能沿所述长度方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截面为扁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五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复位功能的驱动杆包括:螺杆;
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头啮合,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复位装置;
所述复位装置上远离所述推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体;
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
所述支架包括互相连接的螺杆复位支架与转轮支架;
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轮支架连接;
所述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球体与所述螺杆复位支架实现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设置有滑动轨道;
所述定位棘爪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定位棘爪紧贴所述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且两者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转轮与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转轮与所述棘轮的中心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滑动轨道匹配,以在所述螺杆被所述推头驱动时通过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内齿轮的传动驱使所述转轮单向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压开关包括:动触片、静触片、弹簧;
所述十字架控制所述动触片上活动端的闭合与分开;
所述动触片设置在所述十字架下方,并在所述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静触片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静触片的上方;
所述动触片连接所述弹簧,以在未受所述十字架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不接触所述静触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开关包括:动触片、静触片、弹簧;其中,
所述十字架为所述动触片;所述十字架的顶端作为活动端设置有动触点;
所述静触片连接所述弹簧,以在未受触压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不接触所述静触片上的静触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开关还包括: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的下部。
CN202010582402.2A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111863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2402.2A CN11186354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2402.2A CN11186354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3542A CN111863542A (zh) 2020-10-30
CN111863542B true CN111863542B (zh) 2022-06-03

Family

ID=7298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2402.2A Active CN111863542B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3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1582A (zh) * 2021-11-30 2022-03-04 陶娜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用节能继电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846Y (zh) * 2008-07-17 2009-05-06 胡雪兰 交流接触器控制开关
CN10437708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稳态脉冲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05401D0 (en) * 1983-02-26 1983-03-30 Keyswitch Varley Ltd Circuit breakers
IT1211320B (it) * 1987-09-25 1989-10-12 Rele Finder Spa Rele elettromagnetico ad impulsi a commutazione
CN2381014Y (zh) * 1997-07-04 2000-05-31 开达实业有限公司 机械锁存继电器
CN102867684A (zh) * 2011-07-07 2013-01-09 卡姆鲁普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表的由锁存器起动的继电器
CN106206163A (zh) * 2014-01-29 2016-12-07 许彐琼 多档位电磁开关
JP6575343B2 (ja) * 2015-12-11 2019-09-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N205723355U (zh) * 2016-05-06 2016-11-23 彭旭华 一种电机式双脱桥继电器
CN106519874A (zh) * 2016-10-13 2017-03-22 芜湖浩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建筑用电力继电器设备
CN108074780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天津津赫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技术服务用机电式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846Y (zh) * 2008-07-17 2009-05-06 胡雪兰 交流接触器控制开关
CN10437708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稳态脉冲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3542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682B (zh) 家具驱动装置
EP2863404B1 (en) Rapid tri-state bidirectional switching device
CN111863542B (zh) 一种机械式自保持电磁继电器
CN107134384B (zh) 基于双弹性件的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110652040A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18223956A1 (zh) 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111681914A (zh) 一种脉冲式继电器
TWI720063B (zh) 電動工具
CA1061841A (en) Thermostat resetting device
CN113721772B (zh) 电子设备
AU2020244486B2 (en) State indicating module and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
KR101504962B1 (ko) 반도체 전원동기형 솔레노이드 직선운동을 이용하여 모터구동을 대체한 소비전력 절감형 기계식 타이머
WO2013075343A1 (zh) 一种烘烤器开关机构
CN203456356U (zh) 定时自复位跷板开关
CN215527656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3070932U (zh) 一种新型开关操作机构
CN215578420U (zh) 储能推杆、脱扣组件以及断路器
CN109545609B (zh) 一种组合式开关器件
CN220626942U (zh) 燃气灶及用于燃气灶的调节旋钮
CN215266119U (zh) 断路器
CN113851335B (zh) 一种持续惯性启动转换开关
CN218850018U (zh) 一种车辆安全控制用插座结构
CN213816030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00986900Y (zh) 小型断路器的接触系统及操作机构系统
CN212848144U (zh) 一种门控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