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7413B -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7413B
CN111857413B CN202010626207.5A CN202010626207A CN111857413B CN 111857413 B CN111857413 B CN 111857413B CN 202010626207 A CN202010626207 A CN 202010626207A CN 111857413 B CN111857413 B CN 111857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touch
function
terminal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62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7413A (zh
Inventor
古启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62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7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7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7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7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7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该方法在触摸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触摸屏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通道。终端触摸屏亮屏时,通过对触摸屏进行扫描获取触摸操作,实现人机交互。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终端触摸屏在熄屏时,可以提供多种触摸功能。
为了节省功耗,通常熄屏时,采用比亮屏时较大的扫描时间间隔对触摸屏进行扫描。但是,这种扫描模式比较固定,从而会影响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在终端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触摸屏的扫描模式,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包括:
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扫描模式,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扫描。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方法,通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由此,在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触摸屏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扫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扫描模式,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扫描。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装置,通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由此,在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熄屏触摸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熄屏时触摸屏扫描模式比较固定,影响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方法,通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由此,在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具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穿戴式设备等。
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例,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终端设备可包括触摸屏系统10和终端系统20,触摸屏系统10包括控制器11、驱动电极12、触摸屏13、接收电极14、存储器15、处理器16等。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方法可由触摸屏系统10执行,控制器11用于按照一定的扫描周期产生扫描波形,发送给驱动电极12,以通过扫描波形检测触摸屏13是否被按压。当用户按压触摸屏13时,接收电极14收集电荷,然后将收集电荷量多少的信息发送给存储器15,处理器16根据电荷的变化信息确定触摸屏13是否被按压。
如图1所示,该触摸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个熄屏触摸功能,其中,熄屏触摸功能是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时,触摸屏仍然可以获取触摸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亮屏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是否开启熄屏触摸功能,由此,终端系统可以根据设置操作操作确定各个熄屏触摸功能是否开启。
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如图2所示,触摸屏系统10可以从终端系统20获取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的情况,由此,可以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在具体实现时,终端系统与触摸屏系统之间可以通过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两线式串行总线)或者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连接。
步骤102,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熄屏触摸功能,对响应的要求不同。基于此,可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其中,目标扫描模式包括扫描时间间隔,也即扫描频率。
具体地,可预先建立每个熄屏触摸功能与扫描模式的对应关系。如果终端系统提供的熄屏触摸功能中,只有一个熄屏触摸功能处于开启状态,那么可以将该处于开启状态的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扫描模式,作为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如果有多个熄屏触摸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获取每个处于开启状态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扫描模式,从多个扫描模式中选择一个作为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比如可选择扫描时间间隔最小的扫描模式,作为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如果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均处于关闭状态,则对触摸屏不进行扫描。
步骤103,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后,可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具体地,触摸屏系统可以以扫描时间间隔的频率触发一次扫描波形,以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由此,在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相比采用固定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可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在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时,根据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下面结合图2说明,触摸屏控制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触摸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是否打开两个功能。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时,确定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状态,与上述步骤101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熄屏触摸功能的设置界面示意图。图4中,熄屏触摸功能的设置界面中,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用户可以根据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分别对应的开关设置按键,对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或关闭进行设置。
其中,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是指熄屏时触摸屏可以采集指纹,具体的,通过给按压在屏下指纹识别区域的手指提供光源,通过采集和拍摄指纹的图像,然后将采集的指纹图像与预设的指纹图像进行比对,确认采集的指纹是否为预设的指纹,如果是,则实现相应的功能,比如实现解锁、支付等功能。可见,熄屏时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可以实现熄屏时唤醒系统、解锁等功能。
熄屏手势检测功能是指熄屏时触摸屏可以获取手势操作,例如,熄屏时,在触摸屏上滑动不同的预设手势,启动不同的动作,比如启动相机、启动手电筒等等。
步骤202,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熄屏时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较大,而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开启时,若采用同样的扫描时间,显然会降低指纹识别功能的响应速度较慢,使得响应在一定时间的滞后。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其中,第一扫描模可以是预设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对应的扫描模式。
也就是说,在熄屏手势功能关闭、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开启时,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步骤203,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在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后,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终端触摸屏进行扫描,即以第一扫描模式中的扫描时间间隔触发波形,以对触摸屏进行检测。
步骤204,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关闭了指纹识别功能,且开启了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即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其中,第二扫描模式可以是预设的与熄屏手势功能对应的扫描模式。
其中,第二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扫描模式对应的时间间隔。
也就是说,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中,仅开启熄屏手势检测功能时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仅开启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时间间隔,对于屏下指纹识别功能以较小的时间间隔进行扫描,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对于熄屏手势检测功能以较大的时间间隔进行扫描,不仅可以节省电能,还可以达到熄屏时通过手势启动动作的目的。由此,根据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提高了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步骤205,根据第二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在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后,根据第二扫描模式,对终端触摸屏进行扫描,即以第二扫描模式中的扫描时间间隔触发波形,以对触摸屏进行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在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时,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其中,第二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由此,通过根据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扫描模式,提高了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也可能同时开启了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下面结合图5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触摸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是否打开两个功能。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时,确定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的开启状态,与上述步骤101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步骤303,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步骤304,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
步骤305,根据第二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本实施例中,步骤302-步骤305与上述步骤202-205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6,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本实施例中,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为了保证屏下指纹的响应速度,则确定终端触摸屏的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然后,执行步骤303,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也就是说,当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都开启时,以扫描时间间隔较小的第一扫描模式作为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以保证用户输入指纹时,可以快速响应。
在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后,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终端触摸屏进行扫描,即以第一扫描模式中的扫描时间间隔触发波形,以对终端触摸屏进行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在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时,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均处于开启状态时,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根据第一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了在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和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同时开启时,以扫描时间间隔小的第一扫描模式进行扫描,从而提高了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响应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获取到按压操作时,可以调整触摸屏的目标扫描模式。下面结合图6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之后,包括:
步骤401,在每个扫描周期,获取触摸屏的自容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触摸屏可以采用电容式触摸屏分类中的自容式触摸屏。扫描模式具有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根据扫描时间间隔对触摸进行扫描,在每个扫描周期内,获取触摸屏的自容数据。
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分为接收通道和发送通道,采集的接收通道和地之间的电容数据,或者发送通道和地之间的电容数据,为自容数据。
步骤402,根据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
当手指触摸到触摸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触摸屏的电容上,使触摸屏电容量增加。由此,可以根据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具体地,如果当前获取的自容数据相比触摸屏的电容增加,那么可以认为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
步骤403,如果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则调整目标扫描模式。
如果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说明用户正在进行触摸操作,触摸屏由空闲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为了准确获取用户的触摸操作,可以调整目标扫描模式。比如,调整扫描时间间隔等。然后,利用调整后的目标扫描模式,对终端触摸屏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可以获取触摸屏的互容数据和自容数据,计算其按压操作的坐标和按压的面积,从而确定是否成功按压。其中,互容数据是指接收通道与发送通道之间的电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之后,在每个扫描周期,获取触摸屏的自容数据,根据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如果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则调整目标扫描模式。由此,在获取到按压操作后,调整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扫描模式的灵活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在调整目标扫描模式时,可以降低对触摸屏扫描的扫描周期,也就是缩短扫描时间间隔。比如目标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周期是0.5秒,即每0.5秒扫描一次,在获取到按压操作后,将扫描周期降低,调整为0.25秒扫描一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调整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时,降低对触摸屏扫描的扫描周期,即提高扫描频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触摸屏对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时,可以从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或者触摸屏系统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
对于触摸屏系统根据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作为一个示例,若用户按下电源键,这时终端系统获取到熄屏指令,根据熄屏指令可控制触摸屏熄屏,即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这时终端系统可将熄屏功能设置指令发送给触摸屏系统,以将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通知给触摸屏系统。其中,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中包括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可以是用户在触摸屏亮屏时设置的。由此,触摸屏系统可以根据获取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作为另一个示例,终端系统在获取到熄屏指令时,弹出熄屏功能设置提醒,以提醒用户进行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或关闭设置。终端系统根据设置操作生成熄屏功能设置指令,其中,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中包括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由此,触摸屏系统可以根据获取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比如熄屏设置指令中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开启、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关闭,那么触摸屏系统可以确定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对于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具体地,在触摸屏系统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具有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寄存器标志位用于指示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比如,标志位为0表示熄屏触摸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标志位为1表示熄屏触摸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那么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定时根据终端中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可以是在从终端系统获取熄屏功能设置指令时设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时,根据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或者,根据终端中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由此,根据熄屏设置指令或者寄存器标志位状态,确定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提高了确定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的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对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进行更新。
具体地,在获取到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后,可根据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修改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也就是说,在终端系统将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下发给触摸屏系统时,触摸屏系统根据下发的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修改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从而,提高了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之后,还可根据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修改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从而,提高了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确定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触摸屏控制装置。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示,该触摸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和扫描模块530。
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扫描模块530,用于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其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其中,第二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如果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每个扫描周期,获取触摸屏的自容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
调整模块,用于当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时,调整目标扫描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降低对触摸屏扫描的扫描周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或者,
根据终端中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修改模块,用于根据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修改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触摸屏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装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控制装置,通过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根据目标扫描模式,对触摸屏进行扫描。由此,在触摸屏熄屏时,根据各个熄屏触摸功能的开启状态,确定对触摸屏的扫描模式,从而提高了熄屏时扫描模式的灵活性、准确性,以及熄屏触摸功能的响应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其中,在处于开启状态的熄屏触摸功能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处于开启状态的熄屏触摸功能对应的扫描模式中,扫描时间间隔最小的扫描模式确定所述目标扫描模式;
根据所述目标扫描模式,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扫描;
在每个扫描周期,获取所述触摸屏的自容数据;
根据所述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所述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
如果所述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则调整所述目标扫描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目标扫描模式,包括:
降低对所述触摸屏扫描的扫描周期。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包括:
根据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或者,
根据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修改所述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
7.一种触摸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触摸屏处于熄屏状态时,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
扫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扫描模式,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扫描;
获取模块,用于在每个扫描周期,获取所述触摸屏的自容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摸屏的自容数据,判断所述触摸屏是否获取到按压操作;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摸屏获取到按压操作时,调整所述目标扫描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及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所述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二扫描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扫描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间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熄屏手势检测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触摸屏当前的目标扫描模式为第一扫描模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降低对所述触摸屏扫描的扫描周期。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的终端系统发送的熄屏功能设置指令,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或者,
根据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当前标志位状态,确定所述终端中各个熄屏触摸功能当前的开启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熄屏功能设置指令,修改所述各个熄屏功能对应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1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触摸屏控制方法。
CN202010626207.5A 2020-07-02 2020-07-02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57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6207.5A CN111857413B (zh) 2020-07-02 2020-07-02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6207.5A CN111857413B (zh) 2020-07-02 2020-07-02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7413A CN111857413A (zh) 2020-10-30
CN111857413B true CN111857413B (zh) 2024-03-01

Family

ID=7298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6207.5A Active CN111857413B (zh) 2020-07-02 2020-07-02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7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1661B (zh) * 2021-06-30 2022-07-12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显示器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072A (zh) * 2018-06-21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7842A (zh) * 2019-06-17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扫描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4090B (zh) * 2012-08-01 2016-03-02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令电容式触摸屏实施多种扫描方式的时隙扫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072A (zh) * 2018-06-21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7842A (zh) * 2019-06-17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扫描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7413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3790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ктивизации элемента
EP3413163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collected by touch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EP4109218B1 (en) Mobile phone comprising a touch screen with an in-display fingerprint sensor
CN109543574B (zh) 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815546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00201536A1 (en) Black screen gestur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30290761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ouch signal by touch sensor controller
CN109241957B (zh) 电子装置、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416157A (zh) 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显示屏的方法
KR20150144666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90099386A (ko) 지문 잠금 해제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EP3349148A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648245B (zh) 一种控制命令生成方法及信息输入装置
CN113076015B (zh) 用于触发显示笔迹的信号发射方法以及笔迹显示方法
WO20150311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processing of touch sensor data
CN103699260A (zh) 一种启动终端功能模块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919390A (zh) 一种识别触摸操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31496A (zh) 解锁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09543378A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90794A (zh) 一种屏幕唤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857413B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645835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47345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和终端设备
JPWO2020039479A1 (ja) 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5353967A (zh) 一种开启移动终端摄像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