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0889A - 一种举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举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40889A CN111840889A CN202010771826.3A CN202010771826A CN111840889A CN 111840889 A CN111840889 A CN 111840889A CN 202010771826 A CN202010771826 A CN 202010771826A CN 111840889 A CN111840889 A CN 1118408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rsion
- bevel gear
- connecting shaft
- fixedly connected
- weight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4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having torsion or bending or flexion ele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78—Devices for bench press exercises, e.g. supports, guid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举重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装置、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扭力装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结构和握杆。底座包括底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和多个传动件,第一扭力装置包括上扭盖、外扭筒、扭力弹簧,升降结构包括壳体、竖板、齿条和支撑杆孔,用手握杆上升时带动壳体向上移动,通过两个齿条使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使扭簧产生扭矩。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利用扭簧进行增重,即将举重的力作用在扭力弹簧上,省去了配重块,减少了举重装置的占用面积,节省空间,且不会发生配重块滑脱的情况,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重要,健身器材的种类也丰富多彩,但现有的举重装置需要配重块配合使用,配重块在使用不当时容易脱落,导致使用时容易受伤,配中物过大时影响美观,且不易运输,此外,举重装置的使用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举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举重装置不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举重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装置、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扭力装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结构和握杆。
底座包括底板,底板水平设置。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和多个传动件,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且支撑杆竖直设置。多个传动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支撑杆上,传动件沿左右方向贯穿有通孔。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从上到下依次转动安装于各个传动件的通孔内。第一不完全齿轮安装在第一连接轴的外端,第一锥齿轮固接于第一连接轴的内端。
第一扭力装置包括上扭盖、外扭筒、扭力弹簧。上扭盖的顶端边沿处设置有上锥齿,上锥齿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外扭筒转动安装于上扭盖,外扭筒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下锥齿。扭力弹簧的上端固接于上扭盖内侧壁,且扭力弹簧延伸至外扭筒的底部。扭力弹簧与外扭筒固定连接。第一扭力装置转动安装于支撑杆上,且与支撑杆同轴。
第二不完全齿安装在第二连接轴的外端,第二锥齿轮固接于第二连接轴的内端,且第二锥齿轮与下锥齿啮合。
升降结构包括壳体、竖板、齿条和支撑杆孔。竖板将壳体分为内腔和外腔,竖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通过导向孔安装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齿条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腔的前后两个侧壁上,两个齿条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啮合。扭力装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均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支撑杆孔设置于壳体的底端,壳体通过支撑杆孔安装于支撑杆上。
握杆水平设置,且握杆的两端连接于两个壳体,握杆上升时带动壳体向上移动,通过两个齿条使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使扭簧产生扭矩。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扭力装置、第三连接轴和第三锥齿轮。第二扭力装置与第一扭力装置结构相同,且第二扭力装置位于第一扭力装置的下方,第二扭力装置的上锥齿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连接轴通过传动件转动安装于支撑杆,且处于第二扭力装置的下侧,第三锥齿轮固接于第三连接轴的内端,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扭力装置的下锥齿啮合。
进一步地,外扭筒的周壁设置有多个固定插孔,多个固定插孔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扭力弹簧在至少一个固定插孔处与外扭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扭力装置还包括固定块、锥形弹片和锥头螺栓,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锥形弹片固接于螺纹孔的孔壁的内端,锥形弹片由多个弹片条组成,多个弹片条向内收缩。锥头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片槽,锥头螺栓安装于螺纹孔和锥形弹片内,弹片条插入锥头螺栓的弹片槽中。
进一步地,锥头螺栓的内部还设有螺纹孔,第一扭力装置还包括压力螺栓、第一扭转把手和第二扭转把手。压力螺栓可旋进锥头螺栓的螺纹孔中,将弹片条从弹片槽中顶出。第一扭转把手固接于锥头螺栓的外侧。第二扭转把手固接于压力螺栓的外侧。
进一步地,底座还包括转环、第一支撑架、支撑板、第二支撑架。转环绕一竖向轴线转动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第一支撑架的下端绕一水平轴线转动安装于转环,支撑板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以使支撑板折叠至底板上。第二支撑架转动安装于支撑板另一端的下表面的两侧,以使第二支撑架折叠至支撑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滑块槽,滑块槽设置于壳体上,且滑块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滑块槽内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握杆的两端均固接有滑块,滑块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滑块槽内的一个安装位处。握杆的周壁上还套接有防滑泡棉。
进一步地,上扭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滚珠槽,外扭筒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滚珠槽,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相对设置,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上扭盖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连接头,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连接头。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与传动件的相接位置处均设置有轴承。第一扭力装置、第二扭力装置与支撑杆的相接位置处均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外扭筒上的固定插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固定插孔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利用扭簧进行增重,即将举重的力作用在扭力弹簧上,省去了配重块,减少了举重装置的占用面积,节省空间,且不会发生配重块滑脱的情况,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不完全齿轮,也可以选择将若干个锥头螺栓插入不同位置的固定块中,来调节扭力弹簧的扭矩。
3、将底座装置设计成可折叠转动的形式,用户可以平躺或下蹲或站立使用,同时将握杆设计成可调,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适用性强。
4、在使用举重装置时,各个零部件均不与举重装置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且整个装置拆卸方便,容易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举重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举重装置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举重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举重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举重装置的实施例中底座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底座和支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升降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扭力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扭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上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外扭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扭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固定块、锥头螺栓和压力螺栓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锥头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握杆;11、滑块;12、调节螺栓;13、防滑泡棉;2、支撑装置;21、支撑杆;22、传动件;3、底座;31、底板;32、支撑板;33、第一支撑架;34、第二支撑架;35、转环;4、第一连接轴;41、第二连接轴;42、第三连接轴;51、第一不完全齿轮;52、第二不完全齿轮;53、第一锥齿轮;54、第二锥齿轮;55、第三锥齿轮;6、升降结构;61、壳体;62、竖板;63、齿条;64、导向孔;65、滑块槽;66、支撑杆孔;7、第一扭力装置;71、上扭盖;72、外扭筒;73、扭力弹簧;710、上锥齿;711、连接头;712、第一滚珠槽;720、下锥齿;721、固定插孔;722、第二滚珠槽;73、扭力弹簧;731、固定块;732、锥形弹片;74、锥头螺栓;741、弹片槽;742、第一扭转把手;75、压力螺栓;736、第二扭转把手;8、第二扭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底座3、支撑装置2、第一连接轴4、第二连接轴41、第一不完全齿轮51、第一锥齿轮53、第一扭力装置7、第二不完全齿轮52、第二锥齿轮54、升降结构6和握杆1。
底座3包括底板31,底板31水平设置。支撑装置2包括两个支撑杆21和多个传动件22,两个支撑杆21分别设置于底板31的左右两侧,且支撑杆21竖直设置。多个传动件22沿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支撑杆21上,传动件22沿左右方向贯穿有通孔。第一连接轴4和第二连接轴41从上到下依次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各个传动件22的通孔内。第一不完全齿轮51螺接于第一连接轴4的外端,第一锥齿轮53固接于第一连接轴4的内端。
第一扭力装置7包括上扭盖71、外扭筒72、扭力弹簧73。上扭盖71的顶端边沿处设置有上锥齿710,上锥齿710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外扭筒72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下锥齿720,外扭筒72转动安装于上扭盖71。扭力弹簧73的上端固接于上扭盖71内侧壁,具体地,上扭盖7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连接头711,扭力弹簧73的上端固接于连接头711,且扭力弹簧73延伸至外扭筒72的底部,扭力弹簧73与外扭筒72固定连接。第一扭力装置7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支撑杆21上,且与支撑杆21同轴。
第二不完全齿螺接于第二连接轴41的外端,第二锥齿轮54固接于第二连接轴41的内端,且第二锥齿轮54与第一扭力装置7的下锥齿720啮合。
升降结构6包括壳体61、竖板62、齿条63和支撑杆孔66。竖板62将壳体61分为内腔和外腔,竖板62上设置有导向孔64,导向孔64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61通过导向孔64安装于第一连接轴4和第二连接轴41。齿条63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腔的前后两个侧壁上,两个齿条63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51和第二不完全齿轮52啮合。扭力装置、第一锥齿轮53、第二锥齿轮54均设置于壳体61的内腔中。支撑杆孔66设置于壳体61的底端,壳体61通过支撑杆孔66安装于支撑杆21上。
握杆1水平设置,且握杆1的两端连接于两个壳体61,握杆1上升时带动壳体61向上移动,通过两个齿条63使第一不完全齿轮51、第一不完全齿轮51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反向转动,使扭簧产生扭矩。
使用时,用手握住握杆1,向上推或向上拉握杆1,握杆1带动壳体61上升,在齿条63的带动下,安装在转动轴上的第一不完全齿轮51和第二不完全齿轮52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反方向转动,具体地,第一锥齿轮53带动第一扭力装置7的上扭盖71,第二锥齿轮54带动第二扭力装置8的外扭筒72反方向转动,由于扭力弹簧73的上端固定在上扭盖71,下部与外扭筒72固定,因此上扭盖71与下扭筒会产生较大的扭矩,进而完成举重运动。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举重装置还包括第二扭力装置8、第三连接轴42、第三不完全齿轮和第三锥齿轮55。第二扭力装置8与第一扭力装置7结构相同,且第二扭力装置8位于第一扭力装置7的下方,第二扭力装置8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支撑杆21上,且第二扭力装置8的上锥齿710与第二锥齿轮54啮合。第三连接轴42通过传动件22转动安装于支撑杆21,具体地,第三连接轴42与传动件22的相接位置处安装有轴承,且第三连接轴42处于第二扭力装置8的下侧;第三不完全齿轮安装于第三连接轴42的外端,第三不完全齿轮与第一不完全齿轮51转向相同,即第三不完全齿轮与第一不完全齿轮51与同一个齿条63啮合,第三锥齿轮55固接于第三连接轴42的内端,且第三锥齿轮55与第二扭力装置8的下锥齿720啮合,当壳体61向上运动时,第一扭力装置7和第二扭力装置8在第一不完全齿轮51、第二不完全齿轮52和第三不完全齿轮的带动下均产生扭矩,使举重装置能根据不同用户的力量,对扭力装置的数量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外扭筒72的周壁设置有多个固定插孔721,多个固定插孔721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扭力弹簧73在至少一个固定插孔721处与外扭筒72固定连接。以将扭力弹簧73固定到不同位置的固定插孔721,来调整扭力弹簧73的扭矩。
具体地,第一扭力装置7还包括固定块731、锥形弹片732和锥头螺栓74,固定块73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锥形弹片732固接于螺纹孔的孔壁的内端,锥形弹片732由多个弹片条组成,多个弹片条向内收缩。锥头螺栓74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片槽741,锥头螺栓74安装于螺纹孔和锥形弹片732内,弹片条插入锥头螺栓74的弹片槽741中,防止锥头螺栓74与固定块731滑脱,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锥头螺栓74的内部还设有螺纹孔,第一扭力装置7还包括压力螺栓75、第一扭转把手742和第二扭转把手736。压力螺栓75可旋进锥头螺栓74的螺纹孔中,将弹片条从弹片槽741中顶出。第一扭转把手742固接于锥头螺栓74两侧面的底端,第二扭转把手736固接于压力螺栓75的底端,使锥头螺栓74取出方便。
外扭筒72上的固定插孔721从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大,可适应扭力弹簧73发生形变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底座3还包括转环35、第一支撑架33、支撑板32、第二支撑架34。转环35绕一竖向轴线转动安装于底板31的上表面;第一支撑架33的下端绕一水平轴线转动安装于转环35,支撑板32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架33的上端,以使支撑板32折叠至底板31上;第二支撑架34转动安装于支撑板32另一端的下表面的两侧,以使第二支撑架34折叠至支撑板32的底部。具体地,底板31的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中间有突起,转环35套装于凹槽的突起。第一支撑架33的下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转环35上,支撑板32的下表面开设有支撑槽,第一支撑架33的上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支撑板32的下表面的支撑槽内,且第一支撑架33的上表面与支撑槽后端的内侧壁相抵,实现第一支撑架33对支撑板32的支撑,且支撑板32可折叠至底板31的凹槽内。支撑板32底部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槽,两个第二支撑架34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通过将两个第二支撑架34与安装槽的前端内侧壁相抵,实现第二支撑架34对支撑板32的支撑,且第二支撑架34可转动至两个安装槽内。当人做举重运动时,可以躺在支撑板32上,或蹲下、站立等使用举重装置,适应用户不同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升降装置还包括滑块槽65,滑块槽65设置于壳体61内腔的外侧壁上,且滑块槽65沿竖直方向设置,滑块槽65内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握杆1的两端均固接有滑块11,滑块11通过调节螺栓12安装在滑块槽65内的一个安装位处。滑块11通过调节螺栓12与壳体61固定连接,可根据需要连接在不同的安装位处,即能调整握杆1的高度。握杆1的周壁上还套接有防滑泡棉13,提高使用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一种举重装置的实施例,上扭盖7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滚珠槽712,外扭筒7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滚珠槽722,第一滚珠槽712和第二滚珠槽722相对设置,第一滚珠槽712和第二滚珠槽722之间设有滚珠,用于减少上扭盖71和外扭筒72相对转动时的阻力。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一个或多个扭力装置,例如,选取一个扭力装置,将多个锥头螺栓74插入第一扭力装置7上,具体插入第一扭力装置7的固定块731中,使固接于上扭盖71的扭力弹簧73与外扭筒72固定,由于第一扭力装置7的上扭盖71顶端设置有上锥齿710,外扭筒72的底端设置有下锥齿720,上锥齿710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下锥齿720与第二锥齿轮54啮合,且第一锥齿轮53与第一不完全齿轮51通过第一连接轴4连接,第一锥齿轮53与第一不完全齿轮51同方向转动,同理第二锥齿轮54与第二不完全齿轮52同方向转动,第一不完全齿轮51和第二不完全齿轮52分别与壳体61的前后两个侧壁上的齿条63相啮合,因此,做举重运动时,向上推或向上拉握杆1,壳体61会在支撑杆21中上下运动,在齿条63的带动下,第一不完全齿轮51与第二不完全齿轮52的反向转动,第一锥齿轮53和第二锥齿轮54反向转动,进而给扭力弹簧73较大的扭力,从而实现运动员的举重锻炼、力量锻炼或比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装置、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扭力装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结构和握杆;
底座包括底板,底板水平设置;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和多个传动件,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且支撑杆竖直设置;多个传动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支撑杆上,传动件沿左右方向贯穿有通孔;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从上到下依次转动安装于各个传动件的通孔内;第一不完全齿轮安装在第一连接轴的外端,第一锥齿轮固接于第一连接轴的内端;
第一扭力装置包括上扭盖、外扭筒、扭力弹簧;上扭盖的顶端边沿处设置有上锥齿,上锥齿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外扭筒转动安装于上扭盖,外扭筒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下锥齿;扭力弹簧的上端固接于上扭盖内侧壁,且扭力弹簧延伸至外扭筒的底部;扭力弹簧与外扭筒固定连接;第一扭力装置转动安装于支撑杆上,且与支撑杆同轴;
第二不完全齿安装在第二连接轴的外端,第二锥齿轮固接于第二连接轴的内端,且第二锥齿轮与下锥齿啮合;
升降结构包括壳体、竖板、齿条和支撑杆孔;竖板将壳体分为内腔和外腔,竖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通过导向孔安装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齿条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腔的前后两个侧壁上,两个齿条分别与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啮合;扭力装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均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支撑杆孔设置于壳体的底端,壳体通过支撑杆孔安装于支撑杆上;
握杆水平设置,且握杆的两端连接于两个壳体,握杆上升时带动壳体向上移动,通过两个齿条使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使扭簧产生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扭力装置、第三连接轴和第三锥齿轮;第二扭力装置与第一扭力装置结构相同,且第二扭力装置位于第一扭力装置的下方,第二扭力装置的上锥齿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连接轴通过传动件转动安装于支撑杆,且处于第二扭力装置的下侧,第三锥齿轮固接于第三连接轴的内端,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扭力装置的下锥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扭筒的周壁设置有多个固定插孔,多个固定插孔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扭力弹簧在至少一个固定插孔处与外扭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扭力装置还包括固定块、锥形弹片和锥头螺栓,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锥形弹片固接于螺纹孔的孔壁的内端,锥形弹片由多个弹片条组成,多个弹片条向内收缩;锥头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片槽,锥头螺栓安装于螺纹孔和锥形弹片内,弹片条插入锥头螺栓的弹片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头螺栓的内部还设有螺纹孔,第一扭力装置还包括压力螺栓、第一扭转把手和第二扭转把手;压力螺栓可旋进锥头螺栓的螺纹孔中,将弹片条从弹片槽中顶出;第一扭转把手固接于锥头螺栓的外侧;第二扭转把手固接于压力螺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还包括转环、第一支撑架、支撑板、第二支撑架;转环绕一竖向轴线转动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第一支撑架的下端绕一水平轴线转动安装于转环,支撑板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以使支撑板折叠至底板上;第二支撑架转动安装于支撑板另一端的下表面的两侧,以使第二支撑架折叠至支撑板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还包括滑块槽,滑块槽设置于壳体上,且滑块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滑块槽内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握杆的两端均固接有滑块,滑块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滑块槽内的一个安装位处;握杆的周壁上还套接有防滑泡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扭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滚珠槽,外扭筒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滚珠槽,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相对设置,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上扭盖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连接头,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连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与传动件的相接位置处均设置有轴承;第一扭力装置、第二扭力装置与支撑杆的相接位置处均设置有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举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扭筒上的固定插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固定插孔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71826.3A CN111840889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举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71826.3A CN111840889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举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0889A true CN111840889A (zh) | 2020-10-30 |
CN111840889B CN111840889B (zh) | 2022-02-15 |
Family
ID=7295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71826.3A Active CN111840889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举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4088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9716A (zh) * | 2021-05-19 | 2021-07-06 | 丁成成 | 一种用于健身杠铃的缓冲防砸辅助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5429A (en) * | 1988-02-16 | 1992-02-04 | Hoeven Martin A V D | Musculature exercising method |
EP0814878A1 (en) * | 1995-03-01 | 1998-01-07 | Lumex, Inc. | Plate-loaded chest press exercise machine and method of exercise |
CN205235276U (zh) * | 2015-11-28 | 2016-05-18 |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齿轮传动的健身器材 |
CN108939452A (zh) * | 2018-06-26 | 2018-12-07 | 王行德 | 具有臂力锻炼功能的腕力锻炼器 |
CN111195420A (zh) * | 2020-02-10 | 2020-05-26 | 唐子明 | 一种康复护理用防脱落的手部训练举重器 |
-
2020
- 2020-08-04 CN CN202010771826.3A patent/CN1118408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5429A (en) * | 1988-02-16 | 1992-02-04 | Hoeven Martin A V D | Musculature exercising method |
EP0814878A1 (en) * | 1995-03-01 | 1998-01-07 | Lumex, Inc. | Plate-loaded chest press exercise machine and method of exercise |
CN205235276U (zh) * | 2015-11-28 | 2016-05-18 |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齿轮传动的健身器材 |
CN108939452A (zh) * | 2018-06-26 | 2018-12-07 | 王行德 | 具有臂力锻炼功能的腕力锻炼器 |
CN111195420A (zh) * | 2020-02-10 | 2020-05-26 | 唐子明 | 一种康复护理用防脱落的手部训练举重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9716A (zh) * | 2021-05-19 | 2021-07-06 | 丁成成 | 一种用于健身杠铃的缓冲防砸辅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0889B (zh) | 202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40889B (zh) | 一种举重装置 | |
CN104707297A (zh) | 低噪音型直驱动式跑步机 | |
CN107961485B (zh) | 一种适应性较好的双杠臂力健身装置 | |
CN209828119U (zh) | 一种体育用臂力训练器 | |
CN212090692U (zh) | 一种具有双水箱的划船机 | |
CN210170751U (zh) | 一种易调节安全型深蹲举重架 | |
CN112827122B (zh) | 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健身器 | |
KR200497609Y1 (ko) | 조절 가능한 덤벨 구조 | |
CN210904813U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207996387U (zh) | 一种可调整杠铃高度的杠铃架及杠铃安装架 | |
CN211611461U (zh) | 健身凳 | |
CN114515426A (zh) | 一种网球随挥击打练习器 | |
CN213934687U (zh) | 一种财务审计信息检测软件开发用设备 | |
CN113144500B (zh) | 一种用于体能测试的综合体育训练装置 | |
CN206167748U (zh) | 一种可调节转体式健身器 | |
CN216169818U (zh) | 可调式哑铃架 | |
CN210186372U (zh) | 一种用于提升平衡能力的健身设备 | |
CN221513406U (zh) | 一种健身器 | |
CN210331511U (zh) | 一种飞轮安装结构及划船机 | |
CN213555190U (zh) | 一种保健养生用多功能锻炼器材 | |
CN218280468U (zh) | 一种智能健身装置 | |
CN211068982U (zh) | 一种折叠机构及划船机 | |
CN220070660U (zh) | 一种健身车结构 | |
CN213589619U (zh) | 一种方便调高的vr自行车 | |
CN115228040B (zh) | 一种体育训练用背肌训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Han Zhenghao Inventor after: Dong Xiaoru Inventor after: Ma Sai Inventor after: Jiang Limei Inventor before: Han Zhenghao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