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3454A -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3454A
CN111833454A CN202010618407.6A CN202010618407A CN111833454A CN 111833454 A CN111833454 A CN 111833454A CN 202010618407 A CN202010618407 A CN 202010618407A CN 111833454 A CN111833454 A CN 111833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virtual
label
scene image
object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84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3454B (zh
Inventor
侯欣如
王鼎禄
郑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84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3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3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3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3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3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06T15/20Perspective computation
    • G06T15/205Image-based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2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augmented reality sce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真实场景图像;识别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通过本公开增加了展示的灵活性,提升了展示效果。

Description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技术,通常会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叠加后进行展示。通过AR技术可以对真实世界中的对象叠加虚拟效果,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中的对象的特效展示;然而,这种展示方式目前的形式较单一,展示效果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方法,包括:
采集真实场景图像;识别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上述方法中,所述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包括: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所述渲染位置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的关联区域;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在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
上述方法中,所述虚拟标签包括: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的真实对象一一对应。
上述方法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包括: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线起点;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根据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其中,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指向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上述方法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包括: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点落点;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基于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所述渲染位置。
上述方法中,所述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满足的相同属性条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数据;其中,不同属性条件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
上述方法中,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虚拟标签的颜色;虚拟标签的样式;虚拟标签的背景图。
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作用在所述展示设备上的对所述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且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不移动,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随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移动。
上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高度信息。
上述方法中,所述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基于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真实对象的属性识别,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上述方法中,所述展示设备包括在预设的滑轨上可移动且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的展示屏;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展示屏移动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关联模块,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展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上述装置中,所述展示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所述渲染位置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的关联区域;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在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
上述装置中,所述虚拟标签包括: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的真实对象一一对应。
上述装置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线起点;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根据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其中,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指向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上述装置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点落点;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基于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所述渲染位置。
上述装置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满足的相同属性条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数据;其中,不同属性条件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
上述装置中,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包括以下之一:虚拟标签的颜色;虚拟标签的样式;虚拟标签的背景图。
上述装置中,所述展示模块,还用于所述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之后,在接收到作用在所述展示设备上的对所述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且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不移动,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随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移动。
上述装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高度信息。
上述装置中,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真实对象的属性识别,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上述装置中,所述展示设备包括在预设的滑轨上可移动且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的展示屏;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展示屏移动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设备,包括:
展示屏,用于在所述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结合所述展示屏,实现上述展示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展示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集真实场景图像;识别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也就是说,可以将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关联后,作为标签展示的对象,增加了展示的灵活性,提升了展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的展示系统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流程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流程图;
图8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8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展示方法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AR设备观看到叠加在真实场景中的虚拟对象,比如叠加在真实的校园操场上的虚拟大树,叠加在天空中的虚拟飞翔小鸟,如何使得这些虚拟大树和虚拟飞翔小鸟这些虚拟对象能够更好地与现实场景相融合,实现增强现实场景中对虚拟对象的呈现效果,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要讨论的内容,下面将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展示的直观性和丰富性,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应用于展示设备中,下面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设备的示例性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设备可以实施为AR眼镜、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展示屏(例如可移动的显示屏,显示屏可以在预设的滑动轨道上移动)、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等各种具有显示屏的终端。下面,将说明展示设备实施为终端时示例性应用。当展示设备实施为终端时,可以基于采集到的真实场景图像中的真实对象的属性,将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将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终端也可以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通过预存在云端服务器确认虚拟标签数据。下面结合在对展示物体进行展示的场景中,终端通过与服务器交互的方式获取虚拟标签数据,以呈现AR图像效果为例进行展示系统的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系统100的一个可选的架构示意图,为实现支撑一个展示应用,终端400(示例性示出了终端400-1和终端400-2)通过网络300连接服务器200,网络300可以是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又或者是二者的组合。在真实的展示场景中,如沙盘展示,工地楼宇展示等,终端400可以是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其中手机可以通过手持移动。
终端400用于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移动位置上的真实场景图像;基于真实场景图像中的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真实对象匹配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在真实场景图像中与真实对象关联的渲染位置处渲染对应的虚拟标签;在图形界面410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4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移动的展示屏201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可移动的展示屏201可以设置在楼宇之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展示屏201可以设置在楼宇的边缘或楼宇之外。其中,可移动的展示屏201可以用于拍摄楼宇,显示楼宇以及关于楼宇的虚拟标签。其中,楼宇的虚拟标签可以是楼宇的楼号信息、楼宇所在的公司信息、层数信息以及负责人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在展示屏显示楼宇的相关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直接了解楼宇所在的公司信息,使得用户可以轻易的获取的到该楼宇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展示设备还可以终端设备302,用户可以手持或佩戴终端设备302进入楼宇之间,并通过拍摄楼宇使在终端设备302上显示楼宇、楼宇模型以及楼宇标签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设备可以指终端、接入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便捷式媒体播放器、智能音箱、导航装置、展示设备、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计步器、数字TV或台式计算机等。
参见图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的展示方法流程图,将结合图4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401、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摄像装置对真实场景进行拍摄,从而采集到真实场景图像,并对真实场景图像叠加虚拟图像,从而进行AR效果展示。
示例性地,虚拟图像可以是对真实场景图像中的真实对象添加的虚拟标签,通过虚拟标签对真实场景图像中的真实对象进行相关信息说明;虚拟图像也可以是新增的虚拟对象,如卡通任务、植物及其他物品等;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S402、识别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场景图像中可能包含多个真实对象,则需要对真实场景图像进行识别,进而得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这里,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为真实场景图像中所有真实对象中具有属性的对象;其中,真实场景图像中每个真实对象都可以具有属性;也可以只有其中部分对象具有属性,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每个真实对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属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真实对象在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信息、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真实对象的类型、真实对象的高度信息等;真实对象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对象在真实场景中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真实对象所处的方向信息;也可以包括真实对象在真实场景中的三维坐标;还可以包括真实对象的经度和/或纬度;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真实场景图像中有两个真实对象,A和B;其中,A的位置为东边,B的位置为西边;或者,A的位置为东经105.2°,B的位置为东经105.8°。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真实对象的名称或编号等用于标识真实对象的信息,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用于表征真实对象的颜色、形状等外观特征;使用哪几种外观特征作为真实对象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两个真实对象,属性包括:名称和颜色;例如,名称为沙发和冰箱;沙发的显示参数为蓝色,冰箱的显示参数为银色;或者,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名称、颜色和高度信息;例如,沙发的显示参数为蓝色、高度为1m,冰箱的显示参数为银色、高度为1.8m。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可以包括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企业荣誉、注册资本等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真实对象的类型可以为用途、材质、风格等,若真实对象为植物,还可以包括植物的所属科目等信息;这里,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两个真实对象,A和B均为楼宇;其中,A的用途为办公楼、风格为欧式建筑,B的用途为餐厅、风格为中式建筑。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属性条件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真实场景图像进行真实对象的属性识别,从而得到真实对象的属性;也可以基于真实对象的特征点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真实对象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真实对象的结果,从预设的属性库中查找真实对象对应的属性,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S403、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之后,可以对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对象进行关联,使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对象成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再将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作为虚拟标签展示的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可以是属性相同。例如,A楼属性为办公楼,B楼属性也为办公楼,则A和B属性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也可以为属性在相同的预设属性范围内。例如,A楼的高度为33m,B楼的高度为35m,C楼的高度为7m;其中,高度10m以下为矮楼,高度在10m-30m为普通楼,高度30m以上为高楼,则A和B都满足高楼的属性条件,A和B的集合可以作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个真实对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属性,则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可以是其中每个真实对象的所有属性都满足相同属性条件;也可以是其中每个真实对象的所有属性中预设的n个属性满足相同属性条件;其中,n为正整数;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A楼为办公楼,归属M公司;B楼为办公楼,归属M公司;C楼为办公楼,归属N公司;则可以将A和B作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A和B同为M公司的办公楼,也可以将A、B和C作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A、B和C同为办公楼。
S404、确定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需要确定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通过虚拟标签数据渲染对应的虚拟标签,对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展示渲染过的虚拟标签。
其中,虚拟标签数据用于表征虚拟标签实际展示的结果,可以包括虚拟标签的展示内容、虚拟标签的展示效果等相关的数据。
在本开实施例中,虚拟标签的展示内容为对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如文本描述、图形描述、动画描述等,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虚拟标签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之一:虚拟标签的颜色;虚拟标签的样式;虚拟标签的背景图等,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关联对象集合可以对应相同的虚拟标签数据,也可以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也就是说,不同的虚拟标签的展示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中包括多种虚拟标签数据时,虚拟标签数据不同包括至少一种虚拟标签数据不同。
示例性地,虚拟标签数据可以包括虚拟标签的颜色、虚拟标签的样式和虚拟标签的背景图等虚拟标签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则虚拟标签不同可以为颜色不同,样式不同,背景图相同;还可以为颜色不同,样式和背景图相同等,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保存在虚拟标签数据库中;虚拟标签数据库中包括虚拟标签数据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虚拟标签数据库中获取与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可以展示对应的一类虚拟标签,一类虚拟标签中至少包括一个虚拟标签,每个标签可以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的不同种类的信息;或者在一个标签中包含关联对象集合的不同种类的相关信息,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种类的信息可以对应不同的属性;其中,不同的属性中每个属性为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属性。
示例性地,A楼和B楼的属性同为归M公司的办公楼,将A楼和B楼作为关联对象集合;图5a给出了一种展示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对A楼和B楼的关联对象集合展示的虚拟标签包括两个标签,一个显示办公楼的信息,另一个显示M公司的信息;图5b给出了一种展示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对A楼和B楼的关联对象集合展示的虚拟标签为一个标签,在这一个标签中分别显示办公楼和M公司的信息。
S405、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对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进行渲染,得到渲染后的虚拟标签,再将渲染后的虚拟标签与真实场景图像叠加,并展示在展示设备上,从而实现AR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展示设备可以为显示屏,或者任何具有显示屏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视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展示设备包括在预设的滑轨上可移动且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的展示屏;其中,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展示屏移动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集真实场景图像;识别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确定与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也就是说,可以将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关联后,作为标签展示的对象,增加了展示的灵活性,提升了展示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S405中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的实现,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渲染位置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的关联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采集真实场景图像后,可以获取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中的展示区域,进而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的展示区域,确定出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则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展示区域与对应的渲染位置之间也是相关联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关联对象集合的展示区域后,可以将对应的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确定为与关联对象集合中所有真实对象的展示区域不存在重叠区域的位置;例如,关联对象集合如果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左下侧,则对应的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可以为真实场景图像的上侧、左上侧和右侧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关联对象集合的展示区域后,可以将对应的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确定为与关联对象集合中所有真实对象距离最近的位置;例如,关联对象集合中包括两个真实对象,则对应的虚拟标签的显示位置可以确定为两个真实对象的正中间。
S602、利用虚拟标签数据,在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了每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后,可以利用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在对应的每个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上分别进行渲染。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虚拟标签数据渲染虚拟标签后,还可以根据渲染位置的实际情况,对虚拟标签数据进行调整,以得到更好的渲染效果。
示例性地,如果确定了虚拟标签的颜色为蓝色,而渲染位置的颜色也为蓝色,则可以基于虚拟标签的颜色进行颜色加深或减淡,甚至可以调整为蓝色的对比色。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虚拟标签可以包括: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与每一关联对象集合中的真实对象一一对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是与该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相关的描述信息;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中每个标签指示图形和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中的每个真实对象一一对应;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数目和一个关联对象集合中真实对象的数目相同;其中,每个标签指示图形分别表征对应的每个真实对象和描述数据的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标签指示图形可以为线型图形,通过标签指示线连接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和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中的每个真实对象,由此建立关联关系;标签指示图形还可以为点型图形,通过点型图形与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之间的距离建立关联关系;标签指示图形还可以为矩形图形、圆形图形等各种图形,将描述数据和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中的每个真实对象放置在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内,由此,建立关联关系;这里,标签指示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还可以存储在预设标签库中,这样,可以从预设标签库中确定出与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标签库可以是虚拟标签数据库。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为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的情况下;S601中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的实现,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线起点;标签指示线起点分别连接每一真实对象;
S702、基于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起点指向对应的至少一个真实对象,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终点指向描述数据,由此,建立每一真实对象与对应描述数据的关联关系,从而通过虚拟标签展示真实对象的相关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标签指示线起点可以为真实对象上的任意一点,其中,包括真实对象的中心点;也可以为与真实对象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点,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起点后,可以基于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这里,描述数据的显示位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起点的位置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
这里,预设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描述数据的显示位置在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起点的中心位置、左侧、右侧、上侧等,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S703、根据呈现位置,确定标签指示线终点;其中,标签指示线终点指向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终点可以为相同的一点,也可以为不同的点;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终点可以为与描述数据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点,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虚拟标签的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终点需要指向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将描述数据和关联数据对象集合中的每一真实对象关联,可以直观的显示描述数据和真实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S405之后,在接收到作用在展示设备上的对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且标签指示线起点不移动,标签指示线终点随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移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展示设备上展示虚拟标签后,可以通过展示设备接收对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
这里,展示设备可以为触控显示屏,则可以通过显示屏上的触控操作对描述数据进行移动,从而将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在真实场景图像上的原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场景图像中真实对象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标签指示线起点不会移动;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终点发生了改变,标签指示线的长度和方向可能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也即,标签指示线随的展示区域的移动而适应性的移动。
图8a和图8b分别给出了一种展示方法示意图,其中,图8a中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在展示屏中的原始位置,其中,标签指示线包括81和82;在8b中描述数据被移动到展示屏中的目标位置,即原始位置的左侧,则标签指示线81和82跟随描述数据移动后的位置如图8b所示,标签指示线81和82的终点也随之移动向左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为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的情况下;S601中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的实现,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901、基于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点落点;标签指示点落点分别连接每一真实对象;
S902、基于标签指示点落点,确定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S903、基于呈现位置,确定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标签指示点落点连接每一真实对象,因此,确定了每一真实对象在真实场景图像的位置,则可以从每一真实对象在真实场景图像的位置中确定出标签指示点落点。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标签指示点落点可以为真实对象的中心点,也可以为与真实对象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的点,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落点后,可以基于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落点确定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这里,描述数据的显示位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落点的位置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描述数据的显示位置在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落点的中心位置、左侧、右侧、上侧等,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描述数据不遮挡每一真实对象的情况下,使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的中心点到所有真实对象的中心点的距离最短。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和标签指示点落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出每一真实对象和描述数据的关联关系,而不必通过线条连接描述数据和每一真实对象,减少了标签在真实场景图像上占用的像素,同时,使展示屏上的展示效果更加简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S404中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的实现,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满足的相同属性条件,确定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数据;其中,不同属性条件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满足的属性条件,可以对应一个虚拟标签数据,且不同的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各不相同,这样,每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的展示效果也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虚拟标签数据包括虚拟标签颜色;虚拟标签颜色包括描述数据的颜色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颜色,则每个关联对象集合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颜色相同,不同关联对象集合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颜色均不相同。
示例性地,图10给出了一种展示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A楼和B楼的组合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C楼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A楼和B楼上的标签指示点1011、1012以及描述数据1的展示区域1013的颜色均为蓝色,C楼的标签指示点1021以及描述数据2的展示区域1022的颜色为红色。
可以理解的是,对不同的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设置不同的颜色,使用户可以根据颜色确定真实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描述数据和真实对象之间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虚拟标签数据包括虚拟标签样式;虚拟标签样式包括描述数据的样式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样式,则每个关联对象集合的描述数据的样式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的样式是对应的样式;不同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的样式均不相同。
示例性地,图11给出了一种展示方法示意图,如图11所示,A楼和B楼的组合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C楼为一个关联对象集合;A楼和B楼上的标签指示图形1111为方形,C楼的标签指示图形1121为圆形;其中,描述数据1的展示区域1112为方形展示区域,且在A楼的方形指示图形和B楼的方形指示图形之间,描述数据1为办公楼的相关信息;描述数据2的展示区域1122为圆形展示区域,且与C楼间距离贴近,描述数据2为餐厅的相关信息。由此,用户可以根据A楼和B楼标签指示图形均为方形,确定A楼和B楼为关联对象集合,根据A楼和B楼的标签指示图形以及描述数据1的展示区域均为方形,确定A楼和B楼的描述数据的样式和标签指示图形的样式对应,确定描述数据1为A楼和B楼的关联对象集合的描述数据;还可以根据描述数据1的展示区域在A楼和B楼之间,确定描述数据1为A楼和B楼的关联对象集合的描述数据;并且,可以根据C楼和描述数据2的距离,确定描述数据2为C楼的描述数据;也可以根据C楼的标签指示图形和描述数据2的展示区域均为圆形,确定C楼的描述数据的样式和标签指示图形的样式对应,进而确定描述数据2为C楼的描述数据;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描述数据1了解对A楼和B楼展示的办公楼信息,以及对C楼展示的餐厅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展示装置,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展示装置12包括:
采集模块121,用于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识别模块122,用于识别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关联模块123,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确定模块124,用于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展示模块125,用于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展示模块125还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所述渲染位置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的关联区域;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在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标签包括: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的真实对象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24,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线起点;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根据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其中,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指向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24,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点落点;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基于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所述渲染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24,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满足的相同属性条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数据;其中,不同属性条件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包括以下之一:
虚拟标签的颜色;
虚拟标签的样式;
虚拟标签的背景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展示模块125还用于,所述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之后,在接收到作用在所述展示设备上的对所述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且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不移动,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随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类型;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高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模块122还用于基于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真实对象的属性识别,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展示设备包括在预设的滑轨上可移动且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的展示屏;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展示屏移动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展示设备,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展示设备13包括:
展示屏1301,用于在所述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3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3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结合所述展示屏1301,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步骤。
展示设备13还包括:通信总线1304。通信总线1304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1302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1303计算机程序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1303以及展示设备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实现。
处理器1303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展示方法的步骤。处理器1303通常控制展示设备13的总体操作。
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终端,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公开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或者,本公开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设备自动测试线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识别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所述渲染位置为对应的关联对象集合所在的真实场景的展示区域的关联区域;
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在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标签包括:对关联对象集合的真实对象的描述数据和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的真实对象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线的情况下;
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线起点;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
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根据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其中,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指向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指示图形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指示点的情况下;
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渲染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的展示区域,确定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中每一真实对象的标签指示点落点;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分别连接所述每一真实对象;
基于所述标签指示点落点,确定所述描述数据的呈现位置;
基于所述呈现位置,确定所述虚拟标签的所述渲染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关联对象集合所满足的相同属性条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的虚拟标签数据;其中,不同属性条件对应不同的虚拟标签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虚拟标签的颜色;
虚拟标签的样式;
虚拟标签的背景图。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作用在所述展示设备上的对所述描述数据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移动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且所述标签指示线起点不移动,所述标签指示线终点随所述描述数据的展示区域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在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标识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显示参数;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所属的企业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类型;
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高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包括:
基于预设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真实场景图像进行真实对象的属性识别,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设备包括在预设的滑轨上可移动且设置有图像采集单元的展示屏;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展示屏移动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12.一种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真实场景图像;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中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
关联模块,用于依据至少一个真实对象的属性,将所述至少一个真实对象中满足相同属性条件的真实对象进行关联,得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关联对象集合分别对应的虚拟标签数据;
展示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虚拟标签数据,分别渲染每个关联对象集合对应的虚拟标签,并在展示设备上展示所述真实场景图像与所述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13.一种展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展示屏,用于在所述展示设备上展示真实场景图像与虚拟标签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效果;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结合所述展示屏,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18407.6A 2020-06-30 2020-06-30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33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407.6A CN111833454B (zh) 2020-06-30 2020-06-30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407.6A CN111833454B (zh) 2020-06-30 2020-06-30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3454A true CN111833454A (zh) 2020-10-27
CN111833454B CN111833454B (zh) 2023-11-28

Family

ID=7290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8407.6A Active CN111833454B (zh) 2020-06-30 2020-06-30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345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989A (zh) * 2020-12-30 2021-04-06 深圳我家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7615A (zh) * 2020-12-02 2021-04-09 北京影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场景下智能标签平滑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60061A (zh) * 2021-01-15 2021-05-28 深圳市慧鲤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图像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GB2615628A (en) * 2021-12-07 2023-08-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presents location-tethered augmented reality notifications
CN116701438A (zh) * 2023-08-07 2023-09-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关联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1769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Robust object recognition by dynamic modeling in augmented reality
CN102566893A (zh) * 2010-10-22 2012-07-11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提供增强现实用户界面的设备和方法
CN109344748A (zh) * 2018-09-19 2019-02-15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监控点gps在图像画面添加ar标签的方法
CN110163976A (zh) * 2018-07-05 2019-08-23 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场景转换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581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大学 一种眼动交互增强现实的相对导航方法
CN110413839A (zh) * 2019-07-05 2019-11-05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的标签数据共享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837299A (zh) * 2019-11-11 2020-02-25 上海萃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管理智能装置、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1769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Robust object recognition by dynamic modeling in augmented reality
CN102566893A (zh) * 2010-10-22 2012-07-11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提供增强现实用户界面的设备和方法
CN110163976A (zh) * 2018-07-05 2019-08-23 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场景转换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4748A (zh) * 2018-09-19 2019-02-15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监控点gps在图像画面添加ar标签的方法
CN11028581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大学 一种眼动交互增强现实的相对导航方法
CN110413839A (zh) * 2019-07-05 2019-11-05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的标签数据共享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837299A (zh) * 2019-11-11 2020-02-25 上海萃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管理智能装置、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615A (zh) * 2020-12-02 2021-04-09 北京影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场景下智能标签平滑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37615B (zh) * 2020-12-02 2023-04-28 北京影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场景下智能标签平滑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12989A (zh) * 2020-12-30 2021-04-06 深圳我家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0061A (zh) * 2021-01-15 2021-05-28 深圳市慧鲤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图像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GB2615628A (en) * 2021-12-07 2023-08-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presents location-tethered augmented reality notifications
CN116701438A (zh) * 2023-08-07 2023-09-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关联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01438B (zh) * 2023-08-07 2024-01-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关联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3454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06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gmented reality representations of networks
CN111833454A (zh)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26333B (zh) 一种基于虚拟空间场景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531847B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社交方法及系统
CN107633441A (zh) 追踪识别视频图像中的商品并展示商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63123B (zh) 全景视频的标注添加方法及系统
US11151791B2 (en) R-snap for production of augmented realities
CN103226729A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订位方法及系统
CN111815780A (zh) 展示方法、显示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32636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producing augmented reality
CN111833458A (zh)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2704B (zh) 用于在现实场景中叠加直播人物影像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815786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30517A (zh) 一种全景视频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930220A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2330819A (zh) 基于虚拟物品的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600858B (zh) 一种同步显示ar信息的视频播放方法
CN111815782A (zh) Ar场景内容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14305A (zh) 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2507502A (ja) 拡張現実(ar)のインプリント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13470190A (zh) 场景显示方法及装置、设备、车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70901A (zh) 一种园林的ar场景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221030B (zh) 增强现实提供方法、增强现实提供服务器、以及记录介质
CN112684893A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2675A (zh) 一种模型呈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