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2194B -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2194B
CN111832194B CN202010784223.7A CN202010784223A CN111832194B CN 111832194 B CN111832194 B CN 111832194B CN 202010784223 A CN202010784223 A CN 202010784223A CN 111832194 B CN111832194 B CN 111832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determining
casing
thermal stress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42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2194A (zh
Inventor
王汉
李玉飞
张华礼
罗伟
张�林
陆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42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2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2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2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2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2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4P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环空上顶力,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基于环空上顶力、第一轴向热应力和第二轴向热应力,确定油气井的总上顶力;基于环空上顶力以及径向热应力,确定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获取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并根据总重力和胶结力,确定油气井的阻止力;根据阻止力和总上顶力,确定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本公开通过该方法能够精确的确定井口装置抬升高度,为井口抬升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高温、高压、高产、高酸性气井的井口温度高,当产量变化时,会出现井口温度差,而该温度差会使得井口自由段套管产生热应力变化,进而导致井口装置被抬升,破坏气井完整性,损坏地面设备。对于含硫气井,井口装置被抬升后极易发生泄漏,这会严重威胁周围环境和人生安全。因此,准确预测井口装置抬升高度对井口抬升风险防控和保障油气井井筒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技术中,对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生产过程中温度效应造成的油套管在井口处产生的轴向力,以及环空带压对井口产生的上顶力,通过轴向力以及环空带压产生的上顶力,最终预测出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其中,油气井的井身结构具体可见附图1)。
然而,以上确定方法在分析井口产生的上顶力时,由于仅仅考虑油套管中的轴向力,所以无法真实的反应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滑移机理,以致不能准确预测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可以准确预测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为井口抬升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环空上顶力,所述环空上顶力为生产过程中,油气井的环空对井口装置施加的轴向作用力;
获取所述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
基于所述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所述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所述套管的自由段为所述套管的未被水泥所固化的管段;
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所述第一轴向热应力和所述第二轴向热应力,确定所述油气井的总上顶力;
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所述径向热应力包括所述套管受到的第一径向力和所述油气井的水泥环受到的第二径向力;
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以及所述径向热应力,确定所述套管与所述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
获取所述油管、所述套管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并根据所述总重力和所述胶结力,确定所述油气井的阻止力;
根据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各层所述套管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所述套管的原始长度;
基于所述热膨胀系数、所述原始长度和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各层所述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所述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
根据所述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所述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确定所述第一径向力以及所述第二径向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以及所述径向热应力,确定所述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包括:
获取径向初始地应力;
根据所述环空上顶力、所述径向热应力以及所述径向初始地应力,确定所述水泥环与所述套管的接触面上的初始正向力;
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最终正向力;
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确定所述胶结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最终正向力,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横向力、第一正向力以及第二正向力,所述第一正向力为所述接触面由混凝土收缩效应产生的正向力,所述第二正向力为所述接触面由拉伸泊松效应产生的正向力;
根据所述横向力、所述第一正向力以及所述第二正向力,确定所述最终正向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确定所述胶结力,包括:
建立微元段的平衡方程;
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以及所述平衡方程,确定所述接触面的胶结强度;
获取每层所述套管的横截面积;
基于所述胶结强度以及所述套管的横截面,确定所述胶结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环空上顶力,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环空的压力值、所述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所述水泥环的高度;
基于所述环空的压力值、所述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所述套管外的水泥环的高度,确定所述环空上顶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油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油管的轴向刚度;
基于所述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油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第一轴向热应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
基于所述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第二轴向热应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包括:
基于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受到的总轴向力;
根据所述总轴向力以及各层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油管、所述套管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包括:
获取所述油管的线重以及所述油管的原始长度,并确定所述油管的重力;
获取所述套管的线重以及所述套管的原始长度,并确定所述套管的重力;
获取所述井口装置的重力;
根据所述油管的重力、所述套管的重力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重力,确定总重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获取该油气井的各个环空在带压作业时对井口装置产生的环空上顶力,环空上顶力是井口装置抬升的主要动力;接着,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以便为后续计算第一轴向热应力、第二轴向热应力以及径向热应力做准备。然后,基于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如此能够进一步确定出井口装置抬升的次要动力。再然后,通过上述的环空上顶力以及第一轴向热应力、第二轴向热应力便可轻松得到该井口装置抬升的总动力,即总上顶力。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步骤便可得到井口装置抬升的总作用力。
其次,确定出该油气井中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即与总上顶力的方向相反,属于井口装置在抬升时受到的一个阻力。接着,通过计算套管以及水泥环的径向热应力,并通过环空上顶力以及径向热应力计算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可以知道该井口装置在抬升时由于水泥环与套管之间滑移机理产生的阻力,即井口装置在抬升时受到的另一个阻力。通过这两个阻力,即得到油气井的阻止力。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步骤便可得到阻止井口装置抬升的总作用力。
最后,根据阻止力和总上顶力,确定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由于综合考虑套管和水泥的热应力,并将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作为抬升时的阻止力,所以能够精确的预测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为井口抬升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气井的井身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某个油气井中不同产量下总上顶力和阻止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某个油气井中不同产量下井筒的总上顶力的变化关系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某个油气井中不同产量下井口抬升高度预测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油管;2、封隔器;3、生产套管;4、水泥环;5、技术套管;6、表层套管;7、井口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先介绍一下油气井的常见井身结构,如图1所示,油气井包括油管1、封隔器2、生产套管3、水泥环4、技术套管5、表层套管6以及井口装置7。生产套管3套在油管1上,并与油管1形成环空A,技术套管5套在生产套管3上,并与生产套管3形成环空B,表层套管6套在技术套管5的上,并与技术套管5形成环空C。其中,生产套管3、技术套管5、表层套管6均通过水泥环4固化在油气井的井壁上。井口装置7固定在油管1以及生产套管3靠近井口的位置处。封隔器2安装在环空A中,封隔器2用来封隔环空A。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如图2所示,该确定方法包括:
S201:获取环空上顶力,环空上顶力为生产过程中,油气井的环空对井口装置施加的轴向作用力。
S202: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
S203:基于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套管的自由段为套管的未被水泥所固化的管段。
S204:基于环空上顶力、第一轴向热应力和第二轴向热应力,确定油气井的总上顶力。
S205:基于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径向热应力包括套管受到的第一径向力和油气井的水泥环受到的第二径向力。
S206:基于环空上顶力以及径向热应力,确定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
S207:获取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并根据总重力和胶结力,确定油气井的阻止力。
S208:根据阻止力和总上顶力,确定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在分析某个实际生产中的油气井的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时。
首先,获取该油气井的各个环空在带压作业时对井口装置产生的环空上顶力,环空上顶力是井口装置抬升的主要动力;接着,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以便为后续计算第一轴向热应力、第二轴向热应力以及径向热应力做准备。然后,基于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如此能够进一步确定出井口装置抬升的次要动力。再然后,通过上述的环空上顶力以及第一轴向热应力、第二轴向热应力便可轻松得到该井口装置抬升的总动力,即总上顶力。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步骤便可得到井口装置抬升的总作用力。
其次,确定出该油气井中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即与总上顶力的方向相反,属于井口装置在抬升时受到的一个阻力。接着,通过计算套管以及水泥环的径向热应力,并通过环空上顶力以及径向热应力计算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可以知道该井口装置在抬升时由于水泥环与套管之间滑移机理产生的阻力,即井口装置在抬升时受到的另一个阻力。通过这两个阻力,即得到油气井的阻止力。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步骤便可得到阻止井口装置抬升的总作用力。
最后,根据阻止力和总上顶力,确定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由于综合考虑套管和水泥的热应力,并将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作为抬升时的阻止力,所以能够精确的预测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为井口抬升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流程图,结合图3,确定方法包括:
S301:获取环空上顶力,环空上顶力为生产过程中,油气井的环空对井口装置施加的轴向作用力。
示例性地,步骤S301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获取各个环空的压力值、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水泥环的高度。
接着,基于环空的压力值、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套管外的水泥环的高度,确定环空上顶力。
本实施例中,环空上顶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dFhji=2π(Phk+ρgh)rjndh (1)
其中,Fhji为环空上顶力,N;Phk为各个环空的压力值,MPa;ρ为环空内的流体密度,g/cm3;h为各层套管外的水泥返深,m,rin为第i层套管的内径,m。
S302: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获取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便可对应知道由温度变化造成的油管的轴向热应力、套管的轴向热应力以及径向热应力。
S303:基于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套管的自由段为套管的未被水泥所固化的管段。
示例性地,步骤S303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获取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油管的轴向刚度。
接着,基于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油管的轴向刚度,确定第一轴向热应力。
再接着,获取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套管的轴向刚度;
最后,基于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第二轴向热应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热应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081
其中,Δlzy为第i层套管的自由段受热膨胀产生的轴向变形量,lzy为第i层套管的自由段的长度;αtg为套管的热膨胀系数;ΔTi(z)为第i层套管在井筒深度z处的温度变化量;
套管的轴向刚度Ki;轴向刚度Ki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082
其中Etg为套管的弹性模量,N/m2;riw为第i层套管的外径,m;rin为第i层套管的内径,m;li为第i层套管的原始长度,m;
第一轴向热应力满足以下公式:
Fzy=Δlzy×Ki (4)
可以理解,第二轴向热应力也可以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得到,只要对应的把套管的物理量替换为油管的物理量即可,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S304:基于环空上顶力、第一轴向热应力和第二轴向热应力,确定油气井的总上顶力。
总上顶力Fsd满足以下公式:
Fsd=∑Fzy+∑Fhji (5)
其中,这里的Fzy包括第一轴向热应力和第二轴向热应力。
S305:基于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径向热应力包括套管受到的第一径向力和油气井的水泥环受到的第二径向力。
首先,获取各层套管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套管的原始长度。
接着,基于热膨胀系数、原始长度和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各层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
然后,根据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确定第一径向力以及第二径向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第一径向力或者第二径向力:
计算套管与水泥环间的径向热应力时,首先假设套管和水泥环的之间的径向变形不会受到限制,则套管和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091
公式(6)中:ΔVi为第i层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m3;ΔVj为第j层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m3;ΔTi(z)为第i层水泥环在井深z处的温度变化量,℃;αsn为水泥环的热膨胀系数,℃-1;ΔTj(z)为第j层水泥环在井深z处的温度变化量,℃;Vi为第i层套管的原始体积,m3;Vj为第j层水泥环的原始体积,m3;。
另外,每层套管和水泥环的原始体积为: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092
式中:rjw为第j层水泥环的外径,m;rjn为第j层水泥环的内径,m;lj为第j层水泥环的原始长度,m;riw为第i层套管的外径,rin为第i层套管的内径,m;li为第i层套管的原始长度,m。
套管与水泥环的径向热应力Fjxi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093
式中:Fjxi为第i层套管的受到的第一径向热应力,N;Fjxj为第j层水泥环的受到的第二径向热应力,N;Esn为水泥环的弹性模量,N/m2;Etg为套管的弹性模量,N/m2
S306:基于环空上顶力以及径向热应力,确定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
示例性地,步骤S206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6.1:获取径向初始地应力。
6.2:根据环空上顶力、径向热应力以及径向初始地应力,确定水泥环与套管的接触面上的初始正向力,正向力为垂直作用在受力面上的作用力。
示例性地,初始正向力P满足以下公式:
∑P=∑Fjxi+∑Fjxj+∑Fhij+Ftj (9)
其中,Ftj为径向初始地应力,N。
6.3:基于初始正向力,确定接触面的最终正向力。
步骤6.3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现:
(1)基于初始正向力,确定接触面的横向力、第一正向力以及第二正向力,横向力为平行作用在受力面上的作用力,第一正向力为接触面由混凝土收缩效应产生的正向力,第二正向力为接触面由拉伸泊松效应产生的正向力。
(2)根据横向力、第一正向力以及第二正向力,确定最终正向力。
根据厚壁圆筒的经典问题,由混凝土收缩效应和管柱拉伸泊松效应产生的接触面的横向力和第一正向力、第二正向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1
其中,rs为水泥环的外径,m;rt为套管的外径,m;νs为水泥环的泊松比;νt为套管的泊松比;σs为套管承受的拉力,N;m=Etg/Esn,n=rt/rs,εo=νsFzxi/E。
作用在接触面上的最终正向力满足以下公式:
σN=σjjssbs;(11)
其中,σjj为横向力,N;σss为混凝土收缩效应产生的第一正向力,N;σbs为管柱拉伸泊松效应产生的第二正向力,N;
6.4:基于最终正向力,确定胶结力。
(1)建立微元段的平衡方程。
示例性地,平衡方程形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2
式中:μ为水泥环表面产生滑移的摩擦系数,无量纲。
(2)基于最终正向力以及平衡方程,确定接触面的胶结强度。
对式(12)进行求解,将式(11)带入式(12),令A=(1-vt)+m(1+vs),最终可得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3
对上式两边进行积分可得: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4
式中:I为积分常数;对于式(14),其边界条件为: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5
结合边界条件,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强度为: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06
式中:Qcj为胶结强度,N/m2;D为积分常数;lb为套管外水泥环长度,m。
(3)获取每层套管的横截面积。
(4)基于胶结强度以及套管的横截面,确定胶结力。
胶结力满足以下公式:
Fcj=QcjAi (17)
式中:Fcj为胶结力,N;Ai为每层套管的横截面积,m2
由于井筒每一层套管都固定在套管头上,因此水泥环与套管之间的胶结力最终作用在套管上,因此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满足公式(17)。
S307:获取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并根据总重力和胶结力,确定油气井的阻止力。
示例性地,总重力FPZ满足以下公式;
FPZ=M+mili+mtlt (18)
其中,M为井口装置的防顶力,N;mi为第i层套管的线重,N/m;li为第i层套管的原始长度,m;mt为油管的线重,N/m;lt为油管的长度,m。
阻止力Fzd满足以下公式;
Fzd=FPZ+Fcj (19)
S308:基于阻止力和总上顶力,确定井口装置受到的总轴向力。
S309:根据总轴向力以及各层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当总轴向力大于零时,即总上顶力Fsd大于阻止力Fzd,则井口装置发生抬升,且抬升高度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11
其中Ltot为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上述确定方法的实施过程:
某高温高压气井完钻井深5500m,为直井,油套管热膨胀系数为0.000012℃-1,水泥环热膨胀系数为0.00001℃-1,油套管弹性模量为206GPa,水泥环弹性模量为28GPa,油套管泊松比为0.25,水泥环泊松比为0.2,A环空压力为17MPa,B环空压力为10MPa,C环空压力为0MPa,地层压力为70MPa,地层温度为165℃,各环空流体密度为1g/cm3,封隔器坐封深度5400m,水泥环表面产生滑移的摩擦系数为0.251,井口装置最大防顶力500t,产量为43×104/d,该井井身结构如表1所示。
表1某井井身结构
Figure BDA0002621336740000121
(1)计算环空带压产生的环空上顶力;
气井生产过程中,环空带压在轴向上会对井口产生一个上顶力,加剧井口抬升,径向上会作用在内外侧套管壁上,改变套管和水泥环的受力状态,环空上顶力可以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
A环空产生的上顶力为:3.14×(17+54)×88.9÷1000×5400×1000000=19819366N;
B环空产生的上顶力为:7257796N;
C环空产生的上顶力为:3838650N。
(2)计算套管的自由段的第二轴向热应力以及油管的第一轴向热应力,第一轴向热应力和第二轴向热应力可以根据公式(2)、(3)、(4)进行计算,
油管收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272440.9742N;
生产套管产生的第二轴向热应力为:
3.726÷4500×300×316658.3659=78657.93808N;
技术套管产生的第二轴向热应力为:331254.041N;
表层套管产生的第二轴向热应力为:0;
在根据公式(5)便可计算得出总上顶力为:
19819366+7257796+3838650+272440.9742+78657.93808+331254.041=31598164.95N。
(3)计算油气井中油管、套管以及井口装置的总重力FPZ
利用公式(18)可以计算出该油气井中油套管和井口自身重量产生的井筒阻止力为:
-5000000-134.16×5400-350×4500-700×2500-900×1000=-9949464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向下。
(4)计算套管与水泥环的径向热应力Fjxi
利用公式(7)计算出油管原始体积为:5400×3.14×((88.9/2000)^2-(76/2000)^2)=9.01724319m3
生产套管原始体积:31.1278248m3;技术套管原始体积:22.33374063m3
表层套管原始体积为:11.27347166m3;生产套管外水泥环原始体积为:(4500-300)×3.14×((220/2000)^2-(177.8/2000)^2)=55.34726652m3
技术套管外水泥环原始体积为:64.76992547m3。
利用公式(6)计算出油管径向体积变化为:9.01724319×0.000012×(165-99)=0.007141657。
生产套管径向体积变化为:0.025773839。
技术套管径向体积变化为:0.020100367。
表层套管径向体积变化为:0.011498941。
生产套管外水泥环径向体积变化为:0.040403505。
技术套管外水泥环径向体积变化为:0.05246364。
利用公式(8)计算出油管径向热应力为:
0.007141657÷9.01724319×0.000012×6.28×88.9×5400÷1000=2.45933×1011N
生产套管径向热应力为:4.2852×1011N。
技术套管径向热应力为:3.55843×1011N。
表层套管径向热应力为:2.24126×1011N。
生产套管外水泥环径向热应力为:4235985600N。
技术套管外水泥环径向热应力为:11318231736N。
(5)计算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
利用公式(9)计算出水泥环与套管胶结面上的正向力为:
19819366+7257796+3838650+4.2852×1011+3.55843×1011+2.24126×1011+4235985600+11318231736+70000000000=1.34001×1012
利用公式(10)-(16)计算出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强度为:3.14×(177.8/2000)^2×(1.1455×10-6×0.000012+2×7.357142857×1.34001×1012)×(1-e^(2×0.251×0.000036×300×0.2)÷9.578571429÷(177.8/2000))÷0.2=-3117815373Pa。
接着利用公式(17)计算出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为:3117815373×0.006917294=-21566846.82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是向下。
(6)计算阻止力Fzd
利用公式(19)计算出阻止力-9949464-21566846.82=-31516310.82N。
(7)判断井口装置是否抬升以及抬升后的高度。
利用公式(20)判断出井口抬升高度为:
(31598164.95-31516310.82)÷(63702.06094+316658.3659+736120.091+2322335.163)=0.023803001m。
另外,也可以结合上述方法来分析油气井中不同产量下,环空上顶力、阻止力以及总上顶力的变化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油气井中产量的增加,胶结力逐渐降低,当气井产量高于40×104/d时,总上顶力会超过阻止力,发生井口抬升,发生井口抬升后,不同产量下井口抬升高度如图6所示,因此,推荐该井在配产不超过40×104/d。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环空上顶力,所述环空上顶力为生产过程中,油气井的环空对井口装置施加的轴向作用力;
获取所述油气井中油管的温度变化量以及套管的温度变化量;
基于所述油管的温度变化量及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和所述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所述套管的自由段为所述套管的未被水泥所固化的管段;
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所述第一轴向热应力和所述第二轴向热应力,确定所述油气井的总上顶力;
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所述径向热应力包括所述套管受到的第一径向力和所述油气井的水泥环受到的第二径向力;
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以及所述径向热应力,确定所述套管与所述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
获取所述油管、所述套管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并根据所述总重力和所述胶结力,确定所述油气井的阻止力;
根据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径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各层所述套管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所述套管的原始长度;
基于所述热膨胀系数、所述原始长度和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各层所述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所述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
根据所述套管的径向体积变化量以及所述水泥环的径向体积变化量,确定所述第一径向力以及所述第二径向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环空上顶力以及所述径向热应力,确定所述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的胶结力,包括:
获取径向初始地应力;
根据所述环空上顶力、所述径向热应力以及所述径向初始地应力,确定所述水泥环与所述套管的接触面上的初始正向力;
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最终正向力;
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确定所述胶结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最终正向力,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正向力,确定所述接触面的横向力、第一正向力以及第二正向力,所述第一正向力为所述接触面由混凝土收缩效应产生的正向力,所述第二正向力为所述接触面由拉伸泊松效应产生的正向力;
根据所述横向力、所述第一正向力以及所述第二正向力,确定所述最终正向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确定所述胶结力,包括:
建立微元段的平衡方程;
基于所述最终正向力以及所述平衡方程,确定所述接触面的胶结强度;
获取每层所述套管的横截面积;
基于所述胶结强度以及所述套管的横截面,确定所述胶结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环空上顶力,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环空的压力值、所述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所述水泥环的高度;
基于所述环空的压力值、所述环空内的流体密度以及所述套管外的水泥环的高度,确定所述环空上顶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油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油管受到的第一轴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油管的轴向刚度;
基于所述油管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油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第一轴向热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套管的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套管的自由段受到的第二轴向热应力,包括:
获取所述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
基于所述套管的自由段的轴向变形量以及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第二轴向热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包括:
基于所述阻止力和所述总上顶力,确定所述井口装置受到的总轴向力;
根据所述总轴向力以及各层所述套管的轴向刚度,确定所述井口装置的抬升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油管、所述套管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总重力,包括:
获取所述油管的线重以及所述油管的原始长度,并确定所述油管的重力;
获取所述套管的线重以及所述套管的原始长度,并确定所述套管的重力;
获取所述井口装置的重力;
根据所述油管的重力、所述套管的重力以及所述井口装置的重力,确定总重力。
CN202010784223.7A 2020-08-06 2020-08-06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11832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223.7A CN11183219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223.7A CN11183219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2194A CN111832194A (zh) 2020-10-27
CN111832194B true CN111832194B (zh) 2022-10-04

Family

ID=72919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4223.7A Active CN11183219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21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8445A (zh) * 2015-11-05 2016-0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减缓油气井环空带压的方法及装置
RU2652777C1 (ru) * 2017-07-11 2018-04-2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родных газов и газов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 Газпром ВНИИГАЗ"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качества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ы в низ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ых породах
CN108131130A (zh) * 2017-12-05 2018-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对气井井口套管环空压力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9025960B (zh) * 2018-07-10 2021-05-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热采井井口抬升距离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847883A (zh) * 2018-07-24 2020-0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预测方法
CN109538185B (zh) * 2018-10-30 2022-04-2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温度场条件下的多层套管井井筒完整性分析模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2194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anha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tegrity of casing-cement sheath in shale gas wells unde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ycle loading
Zhang et al. Effec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nulus pressure on cement sheath mechanical integrity in HPHT gas wells
CN109931048A (zh) 油气井油套管完整性检测方法及评价系统
WO2017121112A1 (zh) 一种多级水力喷射压裂管柱性能评价方法
Kaldal et al. Structural modeling of the casings in high temperature geothermal wells
AU2012324813B2 (en) Identifying forces in a well bore
CN102575512A (zh) 可膨胀衬管牵拉连接
CN111832194B (zh) 井口装置抬升高度的确定方法
CN110847883A (zh) 一种井口装置抬升高度预测方法
Zhang et al. Study of a model of wellhead growth in offshore oil and gas wells
CN108625781B (zh) 一种用于连续管侧钻水平井的刚性钻具的应用方法
Wei et al. Flow behavior and heat transmission for steam injection wells considering the tubing buckling effect
CN112257230A (zh) 一种水平井套管交变压力作用下的套管力学分析计算方法
US11933135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nular fluid expansion in a borehole
Langbauer et al. Sucker rod antibuckling system: development and field application
EP0120151B1 (en)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ength of a string of well production tubing
CN109209339B (zh) 用于带压作业接箍探测装置探头侧向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Analyzing packer's deformation of tubular for unsetting process in HTHP Wells under variable (T, P) fields
CN109424355B (zh) 油井垮塌状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Tang et al.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String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Free Point Depth Calculation Model
CN111563309B (zh) 超深井的套管抗拉安全系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Tongcheng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Production String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Wells
Kaldal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Casings in Deep Geothermal Wells
RU2761909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ссовк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ой обсадной колонны простаивающей скважины
Leksir Casing Selection Strategy to Overcome Buckling Generation and Influences on Cement Quality in Vertical W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