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941B -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941B
CN111831941B CN202010700930.3A CN202010700930A CN111831941B CN 111831941 B CN111831941 B CN 111831941B CN 202010700930 A CN202010700930 A CN 202010700930A CN 111831941 B CN111831941 B CN 111831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ule
target
interaction
code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09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1941A (zh
Inventor
温星涛
余思烁
胡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009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1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1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06F16/9554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by using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G06Q30/0236Incentive or reward received by requiring registration or ID from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G06Q30/0239Online discounts or incent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于用户管理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目标二维码信息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本发明解决了二维码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的管理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扫描二维码时,通常,一个二维码只能扫描出一个结果。例如,在用于付款的二维码,任何人扫描后,都只能跳转到付款的界面。
若是采用上述方法,扫描二维码得到的信息单一,二维码利用效率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二维码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是上述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为上述第一终端在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查询与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在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二维码的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是上述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为上述第一终端在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与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第二查询单元,用于在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记录模块,用于在与上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上述会话连接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一查询模块,用于在与上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之前,查询与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目标规则,其中,上述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互动规则和/或第一激励规则;上述记录模块包括:记录子模块,用于在与上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上述第一目标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上述会话连接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以及上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通过上述会话连接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上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后,通过上述会话连接获取上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互动消息,其中,上述第二互动消息包括在上述第一终端的上述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上述第二互动信息、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上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结果;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上述会话连接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上述第二互动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激励规则的情况下,获取上述第一激励规则对应的目标激励参数,上述目标激励参数的取值是根据第三交互结果调整得到的取值,上述第三交互结果是在上述第一终端之前的第三终端中的第三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结果,上述第三互动页面是上述第三终端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所获取到的与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互动页面,上述第三用户标识为上述第三终端在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二查询单元包括:第二查询模块,用于查询与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角色标识集合;第三查询模块,用于在上述角色标识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第一角色标识;第四查询模块,用于在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一角色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第一查询单元包括:第五查询模块,用于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表中查询与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其中,上述第一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策略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装置还包括: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二用户标识,其中,上述第一二维码信息是上述第二终端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上述第二用户标识为上述第二终端在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第三查询单元,用于查询与上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第四查询单元,用于在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二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扫码策略规则;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二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二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页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上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前,接收上述第一终端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查询上述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段,其中,上述目标时间段为上述目标二维码被允许扫描的时间段;上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告警模块,用于在上述目标时间未处于上述目标时间段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消息,其中,上述告警消息用于提示扫码失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二维码的识别过程中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是上述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为上述第一终端在扫描上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查询与上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在上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向上述第一终端发送与上述第一用户标识和上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方法,由于在上述方法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返回给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了具有不同用户标识的终端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之后,返回不同的互动页面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二维码的利用效率的效果,进而解决了二维码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扫码交互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产品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终端与二维码与服务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第一互动页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第一互动页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第一互动页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二维码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
图1中用户102与用户设备104之间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用户设备104中包含有存储器106,用于存储交互数据、处理器108,用于处理交互数据。用户设备104可以通过网络110与服务器112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112中包含有数据库114,用于存储交互数据、处理引擎116,用于处理交互数据。服务器112可以获取用户设备1004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并返回第一互动界面给用户设备104。
由于在上述方法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返回给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了具有不同用户标识的终端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之后,返回不同的互动页面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二维码的利用效率的效果。
上述服务器112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用户设备104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用户设备104以及服务器112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包括:
S202,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目标二维码信息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S204,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S206,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S208,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可选地,上述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任何扫描二维码获取互动页面的过程中。例如,交易过程中,交友过程中,工作过程中,出行过程中等任何场景。
以交易过程为例,第一终端可以是购买商品的用户的终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付款,服务器可以获取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然后,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第一互动页面,第一互动页面可以为付款页面。将第一互动页面返回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付款。而如果第一终端的用户为供应商,则第一终端扫描同一个目标二维码后,可以通过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出第一互动页面,第一互动页面可以为供应商供应货物的供应页面。
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返回给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了具有不同用户标识的终端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之后,返回不同的互动页面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二维码的利用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可以为一个二维码设置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此处的扫码策略规则是用于标识二维码在被扫描后执行的处理策略的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处理策略,例如,可以使用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来标识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用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ID可以对应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
例如,一个二维码被扫描后,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处理策略,可以以标识1、2、3来区分。而另一个二维码,可能的处理策略包括了2、3、4,因此,不同的二维码被扫描后可能的处理策略是不同的。第一个二维码在别扫描后,不可能以标识为4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
而对于一个二维码,对应的处理策略有多个,多个处理策略对应的角色是不同的。角色用于标识扫码角色的不同,可以用角色ID来区分。
例如,一个二维码,有三个处理策略,不同的角色ID扫描该二维码会使用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例如,顾客扫描二维码会显示付款界面,而供应商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会显示供应货物的界面。或者,失信人员扫描二维码会显示扫码失败等。不同的处理策略对应不同的角色ID。
可选地,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可以通过目标二维码中存储的地址访问服务器,并将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与第一终端建立会话连接,然后返回第一互动页面给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互动页面并显示第一互动页面之后,可以与第一互动页面进行交互,第一终端将第一交互消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第一交互消息,并返回第一交互结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每一个处理策略还可以对应有不同的互动规则或者激励规则。在返回给第一终端第一互动页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询到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的ID来查询与该第一扫码策略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第一互动规则ID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互动规则,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激励规则。在确定第一互动页面时,可以根据第一角色ID与第一目标规则ID(包括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来返回第一互动页面。
此时,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互动信息,第二互动信息中包括了与第一互动页面中的交互规则或激励规则进行的交互,服务器返回第二互动结果给第一终端。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在返回第一互动页面时,按照扫码的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不与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也可以确定出与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如果第一互动页面中包括了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则第一终端的用户在与第一互动页面交互并返回第二交互结果时,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参数调整第二交互结果。目标激励参数是第一终端外的第三终端在扫描该目标二维码并返回第三交互结果后,所调整得到的一个取值。该取值可以用于调整第二交互结果。
例如,第三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第三终端显示第一互动页面并进行交互,服务器下发第三交互结果,奖励第三终端虚拟资产或者虚拟道具,虚拟资产或者虚拟道具的值可以为目标激励参数。使用目标激励参数调整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并进行交互后服务器下发的第二交互结果。
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角色标识集合;在角色标识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第一角色标识;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角色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标识可以对应得到相应的角色标识,而角色标识又与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相对应。通过上述关系,可以根据用户标识确定出扫码策略规则。
可选地,在角色ID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第一角色ID的时候,可以在预先获取的数据表中查找第一用户标识,其中,预先获取的数据表中记录了角色ID集合以及与角色ID集合中的角色ID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标识;在数据表中查找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数据表中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确定为第一角色ID;在数据表中查找不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数据表中记录的与空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确定为第一角色ID。
而在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得到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的时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表中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得到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其中,第一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策略规则ID。
在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ID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角色ID集合的时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二数据表中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ID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角色ID集合,其中,第二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和角色ID。
当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或者之前,第二终端也可以扫描该目标二维码。服务器获取第二终端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二用户标识,然后服务器返回第二终端第二互动页面。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虽然扫描了同一个目标二维码,但是返回的具体内容会根据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终端的用户标识进行调整。
本申请中的二维码还可以设置被允许扫描的时间段。例如,上午8点到下午6点。如果超出时间段,即使用户使用终端进行扫描,也不会返回互动界面,而是返回告警信息,提示扫码失败。或者,二维码还可以设置黑名单,黑名单中的用户扫码会失败。
如果某用户使用终端扫描二维码并返回相应的互动页面之后,可以保存下用户标识与扫描的二维码与返回的互动页面的关系。如果该用户再次扫描同一个二维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返回相应的互动页面。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示例解释本申请的上述二维码识别方法。
品牌主:拥有品牌且进行商品生产、销售的独立经营主体。
小程序:小程序是微信生态一种新的开放能力,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开发一个小程序,并提供对应服务,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
二维码: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在移动设备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码常常用于扫码支付、扫码营销等场景。
一码多扫: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对同一个二维码进行扫描。
如供应链侧的经销商、销售渠道与消费者三个身份的终端扫描同一个二维码。
动态获取扫码角色对应的用户标识:身份ID信息、二维码信息、环境参数信息,并和后台数据库中关联的扫码策略、扫码互动规则、激励规则等进行逻辑运算,使得同一个二维码在被不同角色进行扫描时,产生不同的响应结果,从而达到供应链侧、消费者侧的业务融合创新。
可以针对同一个二维码的一码多扫行为,做出如下响应:
供应链端的经销商扫码后,显示进行管理和激励的界面经销商可以在该界面上设置管理手段、激励方法。
在终端销售渠道扫描二维码后,显示进行管理和营销返利的界面。例如,对于终端渠道侧的店主或者促销员扫码,可以使品牌主实时获取商品的动销情况,通过终端或者促销员的扫码,根据后台策略发放相应的销售激励。
在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显示进行营销互动的界面。例如,消费者端扫码互动时,根据后台的策略实时做出对应的业务响应,如发送红包、游戏抽奖、积分卡券发放等。
如图3所示。图3中,不同用户标识的终端在扫描一个二维码后,可以显示不同的互动页面。
图4为本申请的一码多扫产品逻辑架构示意图。不同的用户标识的终端可以通过HTML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或者小程序进行扫码。当然,扫码手段不限于此,还可以终端识别本地的二维码图片终端与一码多扫后台服务系统进行交互,包括了扫码策略服务、扫码互动服务、扫码信息管理中心与后台管理中心。用于提供管理功能与服务。一码多扫后台服务系统与数据后台系统进行交互,数据后台系统包括了供应链信息系统与产品码信息系统,用于提供数据信息。
对于一款商品,首先需要在后台设置对应的二维码和供应链数据等基础信息。同时需要设置不同角色的扫码策略和扫码互动规则、激励规则。相关的数据和规则将为一码多扫各操作步骤提供逻辑支撑作用。
后台规则预配置处理流程如图5的步骤S502到步骤S512所示。
以下为步骤的详细说明。
S502,二维码基本信息是用于记录品牌主已经流通的商品上的二维码数据集合。供应链基础数据字典用于记录和关联品牌主发展的经销商、渠道、促销员的基础信息和关联关系,在一码多扫的创新应用中将使用这些信息进行逻辑处理。在产品码信息系统配置产品二维码信息数据,在供应链信息系统配置经销商、终端渠道/促销员等相关供应链基础数据字典。相关产品码信息、供应链基础数据字典也可以从其他周边系统获取,并抽取关键字段进入本系统。如果采用周边系统获取的方式则需要设置定时增量抽取逻辑。
二维码基础信息数据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1):
供应链中各角色的字典数据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2):
角色字典用于定义供应链中的各个角色,可以任意扩展。常见经销商、终端渠道、促销员等角色字典枚举数值定义为:100、200、300。
其中根据一码多扫中扫码角色的业务扩展需要,如经销商角色可以设定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等,则数据枚举扩展为101、102、103;终端渠道定义如需扩展,则采用类似的字典进行扩展定义。
其中仅对供应链端的经销商、终端门店、促销员等角色设置手机号码,对消费者端角色手机号码留空不设置。
S504,扫码策略用于设定有角色扫码策略。后台配置扫码策略规则并提供扫码策略服务,在扫码策略数据配置阶段,通常设置经销商、终端渠道、消费者扫码的扫码策略。包括:
a、配置产品码是否允许经销商扫码的策略,如果是则配置经销商扫码时对应的互动策略以及奖励规则信息。
b、配置产品码是否允许终端渠道/促销员扫码的策略,如果是则配置终端渠道扫码时对应的互动策略以及奖励规则信息。
c、配置产品码是否允许消费者端扫码的策略,如果是则配置消费者扫码时对应的互动策略以及奖励规则信息。
以上三种角色的扫码策略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任选一种、两种组合、三种进行配置。
同时考虑到方法的扩展性,在扫码策略配置时可以继续细分经销商的扫码策略规则为:一级经销商扫码策略规则、二级购销商扫码策略规则、N级经销商扫码策略规则;在终端侧可以配置终端店主扫码策略规则、终端促销眼扫码策略规则等等。
扫码策略规则的数据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3):
启用时间与停用时间的范围是目标时间段。
S506,扫码互动规则和激励规则用于定义各个角色扫码后的互动类型与激励内容。通过和二维码、供应链角色、扫码策略配合,满足一码多扫的实际响应表现形式和激励内容。
响应类型端界面表现紧密结合,形式多变。包括不限于如游戏大转盘、随机红包、物品赠送、积分发放、权益兑换等,相关类型记录于基础数据字典中。
S508,互动规则配置,扫码互动规则的响应类型数据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4):
S510,激励规则配置,激励规则的核心数据关键结构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5):
除上述核心关键数据结构外,本发明还将单独记录二维码起止范围值与策略ID的映射关系,以及扫码策略规则ID与互动规则ID的映射关系。
二维码与扫码策略规则ID的映射关系数据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6):
扫码策略规则ID与互动规则ID数据、激励规则ID关键摘要如下(以下简称数据规则7):
在上述前置设置工作完成,后台服务系统启动并开始接受前端各扫码角色的扫码。
扫码时,核心步骤如图6所示。
S602,相关扫码角色使用带有摄像头和联网功能的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
S604,读取二维码信息,并获取该二维码对应的唯一后端访问地址。在移动设备联网状态下通过HTTP或HTTPS协议的POST请求发送相关信息到发送到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对“数据规则1”的查询逻辑,获取该二维码信息状态,判断状态是否有效,如状态有效则继续S606,否则步骤终止并前端提示用户出错,扫码失败。
S606,客户端获取扫码用户手机号码,在移动设备联网状态下采用HTTP或HTTPS协议的POST请求将二维码信息、扫码用户手机号码以及环境基础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提供后台扫码策略服务。进行如下操作处理:
1、通过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用户手机号码,在后台扫码信息管理库中查找数据记录,如果存在则返回扫码信息记录到前端并终止流程并返回上次扫码结果到前端进行渲染,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2、通过二维码信息进行扫码策略逻辑处理,即:先检索”数据规则6”获取扫码策略规则ID清单信息List1,再检索”数据规则3”获取该规则可以扫码的角色清单,。
3、根据List1中的角色ID信息检索”数据规则2”中对应的角色信息List2。
4、将户手机号码从List2中筛选出手机号码相同的角色信息。如果没有获取到手机号码相同的角色信息,则从List2中获取手机号码为空的角色信息,此角色信息即消费者端角色。
5、根据策略规则信息状态、角色信息状态、时间值等核心数据信息等,综合断判断本次扫码是否有效,有效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步骤终止并前端提示用户出错。
S608,先根据扫码策略规则ID检索”数据规则7”,获取对应的互动规则ID和激励规则ID.接着根据互动规则ID和激励规则ID分别先后检索”数据规则4”和”数据规则5”获取到互动规则信息和激励规则信息。再在后台会话连接中,记录对应的产品码信息、扫码策略信息、角色信息、互动规则信息、激励信息等。
S610,根据互动规则ID,动态加载该互动规则对应的前端互动页面。
S612,用户在响应的前端互动页面进行互动操作,如领取随机红包、游戏转盘操作、积分获取…等等.相关互动信息在用户界面触发提交时在移动设备联网状态下通过HTTP或HTTPS协议的POST方式提交到后台。
S614,后台根据S608中保存的会话信息中判断用户操作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根据激励规则ID在后台计算出对应的激励结果值,将激励结果值返回到前端并渲染展示给用户,如果不合法则步骤终止并前端提示用户出错。
S616,在S614返回激励结果的同时,后台记录本次扫码信息和激励信息到后台扫码信息管理中心。
如图7为可选的消费者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图8为终端渠道的第一互动页面,图9为经销商的第一互动页面。图7-9仅仅为了表示不同的用户标识扫描出的第一互动页面的功能不同,并不是对页面内容进行限定。
本申请中针对已经扫码的二维码,下一个角色扫码时,可以额外设定平衡算法,对当前角色获取的激励进行调整,以满足各角色扫码的激励调整和平衡。针对已经扫码的二维码,下一个角色扫码时,可以额外设定补充激励算法,对上一轮扫码的角色进行二次补充激励(如:对经销商、终端的再次激励)等。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实现了提高二维码利用效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
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通过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有会话连接,可以通过该会话连接传递数据。从而提高了扫码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
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之前,方法还包括:查询与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目标规则,其中,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互动规则和/或第一激励规则;
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包括: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第一用户标识、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第一目标规则。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设置与第一扫码策略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从而,根据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确定互动页面,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互动或者激励服务。提高了扫码过程中的互动灵活性。
通过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
通过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确定互动页面,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互动或者激励服务。提高了扫码过程中的互动灵活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之后,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消息,其中,第一互动消息包括在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
获取与第一互动消息、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结果;
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互动结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显示第一互动页面之后,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与第一互动页面进行交互,服务器返回第一交互结果,提高了交互效率。
在通过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之后,方法还包括:
通过会话连接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互动消息,其中,第二互动消息包括在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
获取与第二互动信息、第一用户标识、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结果;
通过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互动结果。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显示第一互动页面之后,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与第一互动页面进行交互,服务器返回第二交互结果,提高了交互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获取与第二互动信息、第一用户标识、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结果,包括:
在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激励规则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激励规则对应的目标激励参数,目标激励参数的取值是根据第三交互结果调整得到的取值,第三交互结果是在第一终端之前的第三终端中的第三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结果,第三互动页面是第三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获取到的与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互动页面,第三用户标识为第三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三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的第三交互结果,确定出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的第二交互结果。即,通过其他终端的扫码后的交互结果调整本终端扫码后的交互结果。实现了提高扫码后交互的灵活性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包括:
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角色标识集合;
在角色标识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第一角色标识;
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角色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对应关系,在得到用户标识后,对应查找到扫码策略规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包括:
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表中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其中,第一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策略规则。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预先设定扫码策略ID与角色ID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扫码策略ID与角色ID,实现了提高扫码后显示的第一互动页面的灵活性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二用户标识,其中,第一二维码信息是第二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二用户标识为第二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查询与第一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二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扫码策略规则;
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二用户标识和第二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页面。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第二终端扫码后,可以返回与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匹配的第二互动页面,实现了提高二维码利用效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
在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查询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段,其中,目标时间段为目标二维码被允许扫描的时间段;
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在目标时间未处于目标时间段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消息,其中,告警消息用于提示扫码失败。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灵活设置二维码的可扫描目标时间段,提高了扫码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二维码的识别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目标二维码信息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第一查询单元1004,用于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第二查询单元1006,用于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第一发送单元1008,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可选地,上述二维码的识别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任何扫描二维码获取互动页面的过程中。例如,交易过程中,交友过程中,工作过程中,出行过程中等任何场景。
以交易过程为例,第一终端可以是购买商品的用户的终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付款,服务器可以获取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然后,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第一互动页面,第一互动页面可以为付款页面。将第一互动页面返回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付款。而如果第一终端的用户为供应商,则第一终端扫描同一个目标二维码后,可以通过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出第一互动页面,第一互动页面可以为供应商供应货物的供应页面。
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返回给第一终端的第一互动页面,实现了具有不同用户标识的终端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之后,返回不同的互动页面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二维码的利用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可以为一个二维码设置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此处的扫码策略规则是用于标识二维码在被扫描后执行的处理策略的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处理策略,例如,可以使用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来标识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用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ID可以对应不同的扫码策略规则。
例如,一个二维码被扫描后,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处理策略,可以以标识1、2、3来区分。而另一个二维码,可能的处理策略包括了2、3、4,因此,不同的二维码被扫描后可能的处理策略是不同的。第一个二维码在别扫描后,不可能以标识为4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
而对于一个二维码,对应的处理策略有多个,多个处理策略对应的角色是不同的。角色用于标识扫码角色的不同,可以用角色ID来区分。
例如,一个二维码,有三个处理策略,不同的角色ID扫描该二维码会使用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处理。例如,顾客扫描二维码会显示付款界面,而供应商扫描同一个二维码会显示供应货物的界面。或者,失信人员扫描二维码会显示扫码失败等。不同的处理策略对应不同的角色ID。
可选地,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可以通过目标二维码中存储的地址访问服务器,并将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与第一终端建立会话连接,然后返回第一互动页面给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互动页面并显示第一互动页面之后,可以与第一互动页面进行交互,第一终端将第一交互消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第一交互消息,并返回第一交互结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每一个处理策略还可以对应有不同的互动规则或者激励规则。在返回给第一终端第一互动页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询到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的ID来查询与该第一扫码策略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第一互动规则ID对应一个或者多个互动规则,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激励规则。在确定第一互动页面时,可以根据第一角色ID与第一目标规则ID(包括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来返回第一互动页面。
此时,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互动信息,第二互动信息中包括了与第一互动页面中的交互规则或激励规则进行的交互,服务器返回第二互动结果给第一终端。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可以在返回第一互动页面时,按照扫码的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二维码信息确定出不与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也可以确定出与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如果第一互动页面中包括了第一互动规则ID和/或第一激励规则ID,则第一终端的用户在与第一互动页面交互并返回第二交互结果时,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参数调整第二交互结果。目标激励参数是第一终端外的第三终端在扫描该目标二维码并返回第三交互结果后,所调整得到的一个取值。该取值可以用于调整第二交互结果。
例如,第三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后,第三终端显示第一互动页面并进行交互,服务器下发第三交互结果,奖励第三终端虚拟资产或者虚拟道具,虚拟资产或者虚拟道具的值可以为目标激励参数。使用目标激励参数调整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并进行交互后服务器下发的第二交互结果。
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角色标识集合;在角色标识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第一角色标识;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角色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标识可以对应得到相应的角色标识,而角色标识又与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相对应。通过上述关系,可以根据用户标识确定出扫码策略规则。
可选地,在角色ID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第一角色ID的时候,可以在预先获取的数据表中查找第一用户标识,其中,预先获取的数据表中记录了角色ID集合以及与角色ID集合中的角色ID具有对应关系的用户标识;在数据表中查找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数据表中与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确定为第一角色ID;在数据表中查找不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数据表中记录的与空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确定为第一角色ID。
而在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得到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的时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表中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得到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其中,第一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策略规则ID。
在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ID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角色ID集合的时候,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二数据表中查询与扫码策略规则ID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ID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ID,得到角色ID集合,其中,第二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ID和角色ID。
当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之后或者之前,第二终端也可以扫描该目标二维码。服务器获取第二终端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二用户标识,然后服务器返回第二终端第二互动页面。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虽然扫描了同一个目标二维码,但是返回的具体内容会根据目标二维码信息与终端的用户标识进行调整。
本申请中的二维码还可以设置被允许扫描的时间段。例如,上午8点到下午6点。如果超出时间段,即使用户使用终端进行扫描,也不会返回互动界面,而是返回告警信息,提示扫码失败。或者,二维码还可以设置黑名单,黑名单中的用户扫码会失败。
如果某用户使用终端扫描二维码并返回相应的互动页面之后,可以保存下用户标识与扫描的二维码与返回的互动页面的关系。如果该用户再次扫描同一个二维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返回相应的互动页面。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请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二维码的识别方法的电子装置,如图11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1102和处理器1104,该存储器11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104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目标二维码信息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可选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装置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1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装置还可包括比图1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等),或者具有与图11所示不同的配置。
其中,存储器1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10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存储器1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04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其中,存储器1102具体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存储互动页面与互动结果等信息。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1所示,上述存储器1102中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上述二维码的识别装置中的第一获取单元1002、第一查询单元1004、第二查询单元1006和发送单元1008。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二维码的识别装置中的其他模块单元,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的传输装置1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106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此外,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器1108,用于显示互动页面与互动结果;和连接总线1110,用于连接上述电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目标二维码信息是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第一用户标识为第一终端在扫描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查询与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在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向第一终端发送与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查询与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其中,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包括与多个角色标识各自对应的扫码策略规则,所述角色标识用于指示目标业务流程中的业务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在数据表中进行查询,在所述数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表中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角色标识确定为第一角色标识,所述数据表中存储有与多个角色标识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集合;
在所述数据表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表中记录的空用户标识所对应的角色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一角色标识;
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所述第一角色标识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
在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查询与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目标规则,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互动规则和/或第一激励规则;
在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会话连接中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所述第一目标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会话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结果;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互动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会话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互动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互动消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互动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结果;
通过所述会话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互动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二互动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以及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标规则包括第一激励规则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激励规则对应的目标激励参数,所述目标激励参数的取值是根据第三交互结果调整得到的取值,所述第三交互结果是在所述第一终端之前的第三终端中的第三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结果,所述第三互动页面是所述第三终端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所获取到的与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互动页面,所述第三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三终端在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所述第一角色标识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包括:
查询与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的扫码策略规则具有对应关系的角色标识,得到角色标识集合;
在所述角色标识集合中查询所述第一角色标识;
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所述第一角色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与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包括:
在预先配置的第一数据表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表中记录了一对或多对具有对应关系的二维码信息和扫码策略规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二用户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查询与所述第一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
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扫码策略规则;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二互动页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查询所述目标二维码的目标时间段,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为所述目标二维码被允许扫描的时间段;
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包括:在所述目标时间未处于所述目标时间段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消息,其中,所述告警消息用于提示扫码失败。
12.一种二维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二维码信息以及第一用户标识,其中,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目标二维码所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扫描所述目标二维码时所绑定的用户标识;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查询与所述目标二维码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扫码策略规则,得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其中,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包括与多个角色标识各自对应的扫码策略规则,所述角色标识用于指示目标业务流程中的业务对象;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角色标识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页面;
所述识别装置还用于,在所述扫码策略规则集合中查询与第一角色标识对应的第一扫码策略规则之前,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在数据表中进行查询,在所述数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表中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角色标识确定为第一角色标识,所述数据表中存储有与多个角色标识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集合;在所述数据表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表中记录的空用户标识所对应的角色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一角色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之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互动页面上获取到的互动信息;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一扫码策略规则对应的第一互动结果;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互动结果。
14.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00930.3A 2020-07-20 2020-07-20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831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0930.3A CN111831941B (zh) 2020-07-20 2020-07-20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0930.3A CN111831941B (zh) 2020-07-20 2020-07-20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941A CN111831941A (zh) 2020-10-27
CN111831941B true CN111831941B (zh) 2023-09-26

Family

ID=7292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0930.3A Active CN111831941B (zh) 2020-07-20 2020-07-20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19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1676A (zh) * 2021-04-29 2021-07-13 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办公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159869A (zh) * 2021-05-19 2021-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门票生成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20A (zh) * 2013-11-15 2015-05-27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二维码处理方法、客户端、电子设备、服务器端及服务器
CN106250498A (zh) * 2016-08-02 2016-12-21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系统页面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656908A (zh) * 2015-10-28 2017-05-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897341A (zh) * 2016-07-08 2017-06-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查询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7147729A (zh) * 2017-05-31 2017-09-08 广州云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跳转页面方法及系统
CN108681896A (zh) * 2018-03-29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展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815423A (zh) * 2019-02-02 2019-05-28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分类的二维码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9577A (zh) * 2019-07-24 2019-11-01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施共享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20A (zh) * 2013-11-15 2015-05-27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二维码处理方法、客户端、电子设备、服务器端及服务器
CN106656908A (zh) * 2015-10-28 2017-05-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897341A (zh) * 2016-07-08 2017-06-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查询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6250498A (zh) * 2016-08-02 2016-12-21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系统页面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147729A (zh) * 2017-05-31 2017-09-08 广州云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跳转页面方法及系统
CN108681896A (zh) * 2018-03-29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展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815423A (zh) * 2019-02-02 2019-05-28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分类的二维码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9577A (zh) * 2019-07-24 2019-11-01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施共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941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370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of purchase consumer survey
CN111831941B (zh) 二维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1093963B2 (en) System for digital bonus point management
US20150356580A1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US11893532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canning us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09829122A (zh) 获取业务入口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061984B (zh) 一种信息推送、信息关联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90682B (zh) 广告投放方法、服务器、热点设备和系统
WO2017201653A1 (zh) 二维码信息传输方法、电子保修方法及系统
US2015007384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and electronic receipt system
CN105516225B (zh) 操作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49050B (zh) 基于区块链的产品鉴定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47526B2 (en) Recording multimodal user interaction with items in real and digital environments
KR20210105754A (ko) 모바일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결제정보 전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결제정보 전달 방법
CN112308664A (zh) 一种基于生产日期的酒类管理、交易系统和方法
CN110378700A (zh) 一种产品信息自助查询系统及方法
CN110348874A (zh) 广告信息的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13603B (zh) 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LU101780B1 (en) Recording multimodal user interaction with items in real and digital environments network using a unified digital code
CN109389782A (zh) 一种基于无人值守商店的销售方法及系统
WO2017088296A1 (zh) 在oto服务中利用数据标签跟踪管理任务的系统与方法
CN111626814B (zh) 无人零售终端的订单生成方法、服务端及无人零售终端
CN115545640A (zh) 基于人货场状态的网络供应链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6091083A (zh) 服务资源的验真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95500A (zh) 基于智能合约的盲盒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01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