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213A -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213A
CN111831213A CN201910319129.1A CN201910319129A CN111831213A CN 111831213 A CN111831213 A CN 111831213A CN 201910319129 A CN201910319129 A CN 201910319129A CN 111831213 A CN111831213 A CN 111831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data
data file
index
wr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91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91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1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微处理器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微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通过以上步骤,不仅能够解决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掉电保护功能,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写入速度。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记录装置在无人机、无人车等自动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数据记录装置可用于记录自动化设备运行时的各类数据,比如传感器状态数据,进而能够提供表征设备性能的原始资料。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应用于微小型无人机的数据记录装置绝大部分采用SD卡存储飞行数据。由于SD卡写入速度较慢,在接收到数据后,MCU(微处理器)会先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到自身的随机存储器中,然后再写入到SD卡中。当微小型无人机飞行过程出现异常时,若航电设备突然断电,会导致MCU自身随机存储器中的数据全部丢失。而断电发生前的传感器数据往往是分析异常原因的关键数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不仅能够解决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掉电保护功能,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写入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微处理器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微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器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为串行闪存存储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设备再次通电后,微处理器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的情况下,微处理器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
可选地,所述数据索引还包括: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微处理器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的步骤包括: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第四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包括:索引建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状态设置模块,用于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器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为串行闪存存储器。
可选地,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读取模块,用于在设备再次通电后,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所述数据写入模块,还用于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状态设置模块,还用于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
可选地,所述数据索引还包括: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包括: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状态设置模块,还用于在已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其中,所述第四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的数据记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数据记录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然后,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不仅能够解决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掉电保护功能,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写入速度;进一步,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并对写入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记录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记录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记录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写入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数据写入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或五的第一、第二存储器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记录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记录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微处理器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存储器可以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和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具有非易失性、读写次数无限、写入速度快等优点。
其中,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例如,所述存储地址可以为第二存储器中存储该数据文件的开始地址。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来说,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一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二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另外,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数据索引还可包括数据长度等信息。
步骤S102、微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缓冲区可理解为数据暂存区。在微处理器建立数据索引之后,会将接收的数据文件的内容暂存在第一存储器的两个缓冲区。
在该步骤中,微处理器可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乒乓操作可理解为对两个缓冲区交替地进行数据写入操作、数据写出操作。例如,微处理器可先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1,并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在判断出缓冲区1已写满后,微处理器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2,同时将数据写出区设为缓冲区1,以对缓冲区2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出操作(即将缓冲区1中的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判断出缓冲区2已写满后,微处理器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1,同时将数据写出区设为缓冲区2,以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对缓冲区2进行数据写出操作(即将缓冲区2中的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不仅可以节约缓冲区空间,而且能够提高数据写入速度。
步骤S103、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不是将数据文件存入自身携带的随机存储器,而是将数据存入高速、非易失的第一存储器中,使得暂存的数据在掉电后不会丢失,解决了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了掉电保护功能,同时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写入速度;进一步,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并对写入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除了包括图1所示流程之外,还包括图2所示流程。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记录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记录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在设备再次通电后,微处理器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一条数据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存储器可以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
其中,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和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来说,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一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二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步骤S202、判断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是否为第二状态值。若是,执行步骤S203;否则,执行步骤S205。
例如,假设第一状态值为“1”、第二状态值为“0”,当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0”时,表示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进而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存储器可以为串行闪存存储器。串行闪存存储器具有接口简单、读写方便、几乎无坏块等优点,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存储器与第二存储器相结合,既能保证一定的数据读写速度,又能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步骤S204、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在步骤S204之后,执行步骤S205。
例如,假设第一状态值为“1”、第二状态值为“0”,在该步骤中,可将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更新为“1”。
步骤S205、判断是否读取完成所有数据索引。若是,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6、结束。
步骤S207、读取下一条数据索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并对写入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进一步,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判断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是否为第二状态值,能够及时获知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完整;通过在判断出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后,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解决了由于掉电造成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不完整的问题,保证了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实现了掉电保护。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除了包括图1所示流程之外,还包括图3所示流程。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记录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三的数据记录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在设备再次通电后,微处理器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一条数据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存储器可以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
其中,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和写入状态标识、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来说,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一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二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三状态值时,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四状态值时,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步骤S302、判断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是否为第二状态值。若是,执行步骤S303;否则,执行步骤S306。
例如,假设第一状态值为“1”、第二状态值为“0”,当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0”时,表示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进而执行步骤S303;当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1”时,表示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3、判断数据索引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若是,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5。
例如,假设第三状态值为“0”、第四状态值为“1”,当缓冲区1的状态标识和/或缓冲区2的状态标识为“0”时,表明至少有一个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进而执行步骤S304;当缓冲区1和缓冲区2的状态标识都为“1”时,表示两个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进而执行步骤S3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和缓冲区的状态标识,并通过步骤S302和步骤S303的两次判断,不仅能够提高针对第二存储器存储数据进行的完整性校验的可靠性,而且能够精确定位需要重新写入至第二存储器的数据所在的缓冲区,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重新写入的效率。
步骤S304、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在步骤S304之后,执行步骤S305。
例如,在通过步骤S303判断出缓冲区1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且缓冲区2的状态标识为第四状态值时,将缓冲区1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并将缓冲区1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
例如,在通过步骤S303判断出缓冲区1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且缓冲区2的状态标识也为第三状态值时,将缓冲区1和缓冲区2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并将缓冲区1和缓冲区2的状态标识均更新为第四状态值。
步骤S305、微处理器将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在步骤S305之后,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6、判断是否读取完成所有数据索引。若是,执行步骤S308;否则,执行步骤S307。
步骤S307、读取下一条数据索引。
步骤S308、结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和缓冲区的状态标识,并对写入状态标识和缓冲区的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进一步,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判断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是否为第二状态值、以及判断是否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能够及时、精准地判断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完整;通过在判断出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且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后,将至少一个缓冲区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解决了由于掉电造成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不完整的问题,保证了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实现了掉电保护。
实施例四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写入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写入装置400包括:第一存储器401、微处理器402、第二存储器403。
第一存储器401,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数据索引和暂存数据文件内容。示例性地,第一存储器401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和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具有非易失性、读写次数无限、写入速度快等优点。
第二存储器403,主要用于存储数据文件内容。示例性地,第二存储器403可以是闪存(Flash)存储器,比如串行闪存存储器。串行闪存存储器具有接口简单、读写方便、几乎无坏块等优点,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存储器与第二存储器相结合,既能保证一定的数据读写速度,又能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微处理器402包括:索引建立模块4021、数据写入模块4022、状态设置模块4023。
索引建立模块4021,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来说,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一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二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数据写入模块4022,用于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实施时,数据写入模块4022可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乒乓操作可理解为对两个缓冲区交替地进行数据写入操作、数据写出操作。例如,数据写入模块4022可先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1,并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在判断出缓冲区1已写满后,数据写入模块4022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2,同时将数据写出区设为缓冲区1,以对缓冲区2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出操作(即将缓冲区1中的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判断出缓冲区2已写满后,数据写入模块4022将数据写入区设为缓冲区1,同时将数据写出区设为缓冲区2,以对缓冲区1进行数据写入操作,对缓冲区2进行数据写出操作(即将缓冲区2中的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不是将数据文件存入微处理器自身携带的随机存储器中,而是将数据存入高速、非易失的第一存储器中,使得暂存的数据在掉电后不会丢失。进一步,通过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不仅可以节约缓冲区空间,而且能够提高数据写入速度。
状态设置模块4023,用于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索引建立模块建立包含写入状态标识的数据索引,并通过状态设置模块对写入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不仅能够解决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掉电保护功能,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写入速度。
实施例五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数据写入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写入装置500包括:第一存储器501、微处理器502、第二存储器503。
第一存储器501,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数据索引和暂存数据文件内容。示例性地,第一存储器501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和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具有非易失性、读写次数无限、写入速度快等优点。
第二存储器503,主要用于存储数据文件内容。示例性地,第二存储器503可以是闪存(Flash)存储器,比如串行闪存存储器。串行闪存存储器具有接口简单、读写方便、几乎无坏块等优点,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存储器与第二存储器相结合,既能保证一定的数据读写速度,又能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微处理器502包括:索引建立模块5021、数据写入模块5022、状态设置模块5023。
索引建立模块5021,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数据索引可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来说,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一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当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的取值为第二状态值时,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数据写入模块5022,用于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不是将数据文件存入微处理器自身携带的随机存储器中,而是将数据存入高速、非易失的第一存储器中,使得暂存的数据在掉电后不会丢失。进一步,通过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不仅可以节约缓冲区空间,而且能够提高数据写入速度。
状态设置模块5023,用于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索引建立模块5021建立数据索引,通过数据写入模块5022基于乒乓操作模式将数据文件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以及通过状态设置模块5023对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进行维护,能够将接收的数据文件快速、可靠地写入第二存储器,解决了数据记录过程中由于断电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实现了掉电保护功能。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微处理器502还包括:读取模块5024。读取模块5024,用在设备再次通电后,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
数据写入模块5022,还用于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索引还包括: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数据写入模块5022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具体包括: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的情况下,数据写入模块5022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进一步,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状态设置模块5023,还用于在已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其中,所述第四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状态设置模块5023,还用于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索引中包含写入状态标识和缓冲区的状态标识,并对写入状态标识和缓冲区的状态标识进行维护,有助于在断电后根据数据索引实现对写入第二存储器失败的数据进行重新写入。进一步,通过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判断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是否为第二状态值、以及判断是否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能够及时、精准地判断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是否完整;通过在判断出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且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后,将至少一个缓冲区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解决了由于掉电造成写入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不完整的问题,保证了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实现了掉电保护。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或五的第一、第二存储器分区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存储器可以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其可包括:索引区、两个缓存区(即缓存区1和缓存区2)。其中,所述索引区用于存储数据索引,所述两个缓存区用于暂存数据文件内容。第二存储器可以为串行闪存存储器,其可包括:多个扇区,用于存储数据文件内容。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索引构建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和状态设置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状态设置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对状态进行设置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的数据记录。
作为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以下流程: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微处理器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微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微处理器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微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
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为串行闪存存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设备再次通电后,微处理器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的情况下,微处理器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微处理器将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索引还包括: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所述微处理器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的步骤包括: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所述第四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5.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包括:
索引建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在第一存储器中建立数据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为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所述数据索引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存储地址、写入状态标识;所述存储地址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所述写入状态标识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两个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所述两个缓冲区中的数据文件的内容交替写入第二存储器;
状态设置模块,用于在已将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写入状态标识设置为第一状态值;所述第一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为磁性随机存储器或铁电随机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为串行闪存存储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在设备再次通电后,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索引;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还用于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为第二状态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值用于表明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还用于在已将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读取的数据索引中的写入状态标识更新为第一状态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索引还包括:两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所述缓冲区的状态标识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所述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包括:在读取的数据索引中存在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为第三状态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未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还用于在已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与该数据索引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重新写入第二存储器之后,将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区的状态标识更新为第四状态值;其中,所述第四状态值用于表明该缓冲区存储的数据文件内容已全部写入第二存储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19129.1A 2019-04-19 2019-04-19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1831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9129.1A CN111831213A (zh) 2019-04-19 2019-04-19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9129.1A CN111831213A (zh) 2019-04-19 2019-04-19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213A true CN111831213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9129.1A Pending CN111831213A (zh) 2019-04-19 2019-04-19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121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431A (zh) * 2012-06-29 2012-11-21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保护方法和系统
US20140136802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data in a storage system
US2014028111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Fusion-Io, Inc. Managing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or a Non-Volatile Medium
CN106445845A (zh) * 2016-12-06 2017-02-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级ssd系统及其掉电保护方法
CN107783916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大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控制器与清单管理电路
CN108228094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英特尔公司 存储器侧高速缓存中通路的伺机增加
CN10921342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记录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431A (zh) * 2012-06-29 2012-11-21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保护方法和系统
US20140136802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data in a storage system
US2014028111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Fusion-Io, Inc. Managing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or a Non-Volatile Medium
CN107783916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大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控制器与清单管理电路
CN106445845A (zh) * 2016-12-06 2017-02-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级ssd系统及其掉电保护方法
CN108228094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英特尔公司 存储器侧高速缓存中通路的伺机增加
CN10921342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记录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元良, 李闯: "行车记录仪中数据存储保护的实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no. 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006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grating data
CN101354715B (zh) 用于操作数据处理系统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7725646B2 (en) Method of using a flash memory for a circular buffer
US9767035B2 (en) Pass-through tape access in a disk storage environment
US8571790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reference map data in navigation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the same, and navigation device
CN108132890B (zh) 存储芯片的垃圾回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261618A1 (en) Cascade ordering
CN104808951A (zh) 进行存储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10387280B2 (en) Reporting defects in a flash memory back-up system
CN102298636B (zh) 基于gps数据的监控系统、上传gps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US20170371581A1 (en) Opportunistic Handling of Freed Data in Data De-Duplication
CN111158607B (zh) 数据擦写操作的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0449B (zh) 基于MCU片内flash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47091B (zh) 无人车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585618B2 (en) Providing access to virtual sequential access volume
CN111831213A (zh) 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CN109086333B (zh) 用于数据块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177019B (zh) Usb存储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7422987B (zh) 一种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98388A (zh) 一种基于flash的SOE存储与发送方法
CN105706067B (zh) 内置闪存的微型计算机和向内置于微型计算机的闪存的数据写入方法
CN112181311A (zh) 一种循环录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6157186A (ja) 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606929B2 (en) Simulated NVRAM
CN108038064B (zh) 一种PairBlock擦除出错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