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0609A -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0609A
CN111830609A CN202010736029.1A CN202010736029A CN111830609A CN 111830609 A CN111830609 A CN 111830609A CN 202010736029 A CN202010736029 A CN 202010736029A CN 111830609 A CN111830609 A CN 111830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lens array
compound eye
artificial compound
convex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6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0609B (zh
Inventor
吴欣学
方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360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0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0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0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3/0031Replication or moulding, e.g. hot embossing, UV-casting, injection mou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其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盲孔;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混合物液体旋涂在模具的上表面上;将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形成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模具的上表面;撤除柔性半球的挤压,柔性半球恢复形状,凸面微透镜阵列膜被柔性半球向外被顶起,形成球面轮廓的微透镜阵列结构即为3D人工复眼。实施本发明,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变化灵活,还能有高质量的光洁度,实现无失真成像和宽视野。

Description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飞蛾、甲虫和蟋蟀等昆虫都有复眼。复眼由包含成千上万个微米级的小眼组成,并排列在大小为毫米量级的球形眼上,使得复眼具有多种出色的特性和功能,如宽广的视野,高灵敏度检测和快速运动跟踪。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试图模仿复眼的功能,以在广泛的领域中进行应用,如广角探测系统,内窥镜,数码相机和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
目前,各种关于制备人工复眼的方法也被提出,具体包括液体介电泳驱动制备方法、直接喷墨印刷制备方法、热回流制备方法、激光诱导的聚合物溶胀制备方法、表面能驱动的流体动力学制备方法和热压纹制备方法,尽管上述方法可以灵活地制备2D平面微透镜阵列(MLA),但很难用于制造3D曲形复眼。
最近,已经开始使用复杂的技术制备3D人工复眼,包括激光烧蚀辅助的干法或湿法蚀刻制备方法、分层回流制备方法、2D平面MLA膜的外部驱动变形制备方法以及其他受生物启发的技术制备方法。其中,激光烧蚀辅助干法或湿法蚀刻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工作的二氧化硅3D人造复眼,但成本高,且制备工艺复杂;分层回流制备方法可以灵活地调整微透镜的几何形态,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除非采用复杂的方法,否则视野只能限制在90°左右;使用外部驱动器将2D平面MLA膜变形为球形表面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制备具有宽广且的可调视野的3D人工复眼的好方法,但必须在变形过程之前将2D薄膜从其主模具上卸下,这可能会污染或破坏薄膜。
因此,亟需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变化灵活,还能有高质量的光洁度,实现无失真成像和宽视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变化灵活,还能有高质量的光洁度,实现无失真成像和宽视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而成的盲孔;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
将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形成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凸面微透镜阵列膜;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
撤除对所述柔性半球的挤压,且利用所述柔性半球的恢复力,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向外逐渐凸起成球冠状并脱离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即为制备得到的3D人工复眼。
其中,所述多个盲孔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按照均匀有序阵列结构排列。
其中,所述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步骤,具体为: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10:1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以2000 r /min的速度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1分钟。
其中,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固化。
其中,所述利用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柔性半球上采用14牛顿力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并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粘在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3D人工复眼的视场角为145.7°。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所述3D人工复眼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热回流工艺制备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人工复眼,其采用前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弹性球(如柔性半球)被挤压到一粗糙表面(如凸面微透镜阵列膜)上时,通常在去除外部压力后,粗糙表面上的粒子会很容易地转移到弹性球的表面的原理,制备出3D人工复眼,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变化灵活,还能有高质量的光洁度,实现无失真成像和宽视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的应用场景中在14N的压力下制备的人造复眼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而成的盲孔;
步骤S2、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
步骤S3、将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形成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凸面微透镜阵列膜;
步骤S4、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
步骤S5、撤除对所述柔性半球的挤压,且利用所述柔性半球的恢复力,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向内逐渐收缩成半球状并脱离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即为制备得到的3D人工复眼。
具体过程为,在步骤S1中,通过热回流工艺制备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使得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而成的盲孔;其中,多个盲孔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按照一定阵列结构排列。应当说明的是,盲孔的结构可以不相同;盲孔的排列方式也不限于阵列结构排列方式。
在步骤S2中,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如固化剂、硬化剂)以10:1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以2000 r / min的速度旋涂在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1分钟。应当说明的是,重量比、旋涂速度及时间,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在步骤S3中,将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固化,使其形成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凸面微透镜阵列膜。
在步骤S4中,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上采用14牛顿力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使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并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使凸面微透镜阵列膜粘在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脱离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应当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和柔性半球之间的粘性,柔性半球应具有一定粘性最佳。
在步骤S5中,利用弹性球被挤压到一粗糙表面上时,通常在去除外部压力后,粗糙表面上的粒子会很容易地转移到弹性球的表面的原理,此时撤除对柔性半球的挤压,利用柔性半球的恢复力,使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向外逐渐凸起成球冠状并脱离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得到3D人工复眼。此时,该3D人工复眼的视场角为145.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3D人工复眼进行检测,用以确保制备的3D人工复眼具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小眼,且具有高质量的光洁度。
如图2所示,对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的应用场景做进一步说明:
小眼是构成复眼的单位,因此也是3D人工复眼可以实现清晰无失真的成像的关键所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了凸膜弯曲变形对表面光洁度和小眼形态的影响。
图2(a)-(c)展示了在14N的压力下制备的人造复眼的SEM图像。该窗口显示了弯曲的微透镜阵列MLA,其均匀地覆盖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圆顶上而没有任何灰尘颗粒。高表面清洁度归功于高效方法,该方法减少了制备过程中的步骤数量,从而降低了灰尘颗粒污染的可能性。图2(c)展示了在曲面上形成的小眼的放大SEM图像。这些小眼显示出具有高表面光洁度的球形形态。这意味着该制备方法可以复制2D MLA主模的表面光洁度。使用LSCM,发现小眼的宽度和它们之间的间隙分别为20.8和4.4 mm。相比之下,在制备的2D平面凸MLA中,微透镜的宽度和间隙测量值分别为20.6和4.25 mm。
这是因为当膜从平面变为弯曲表面时其面积增加,增大了小眼的宽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隙。尽管粘合膜是球形的,但在制备的3D复眼中,小眼在x和y方向上的横截面宽度保持相等。此时,从3D人工复眼的不同区域中选出的50只小眼的宽度差异仅为0.5%。此外,小眼的高度和间隙测量值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这些结果证实了用该方法制备均匀性好的3D人工复眼的高效性。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还测量了在2N和6 N压力下形成的小眼的高度,宽度和间隙。在图2(a)、(b)、(c)中展示了在2N、6N和14N压力下形成的3D人造复眼的SEM图像。各种形态的小眼都能在这些图像中找到。值得注意的是,高效制备方法可以在曲面(当然包括MLA)上以100%的堆积密度转移各种微米或纳米颗粒。更重要的是,分批制备3D人工复眼的小眼形态和间隙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制备方法对于批量生产3D人工复眼是可行的。
3D人工复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视场角(FOV- field angle of view),它与复眼的宽度和高度密切相关。 FOV的理论值可以表示为:
FOV = 2arcsin4η/ 1+4η²
其中η是人造复眼的高宽比。复眼的高度与宽度之比随着压力增大到F = 14 N而增加,此后保持恒定。根据上式,随着高宽比的范围从0到0.5,FOV不断增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人造复眼在F = 14 N时具有145.7°的最大理论FOV值,可以进行广域成像。
3D人工复眼的光学成像功能是检验制备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在光学显微镜的白光LED光源上放置一个黑色塑料片,透明字母为“A”,用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清晰观察由复眼的不同区域形成的图像。在照片边缘形成的图像变得模糊甚至失真。这归因于微透镜的非平面分布,这意味着聚焦清晰的图像只能位于球面的一小部分区域。当复眼向上移动时,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中的核心区域将变得模糊,并形成更宽的清晰“A”图像场。通过将物镜从远处调整到近处,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清晰的焦点,这些清晰的图像和清晰的焦点再次表明,PDMS半球上的微透镜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出色的形貌,这表明即使制备过程中凸型MLA膜变形,高效制备方法对微透镜的形貌也影响不大。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还提供了一种3D人工复眼,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具体请参见前述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弹性球(如柔性半球)被挤压到一粗糙表面(如凸面微透镜阵列膜)上时,通常在去除外部压力后,粗糙表面上的粒子会很容易地转移到弹性球的表面的原理,制备出3D人工复眼,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变化灵活,还能有高质量的光洁度,实现无失真成像和宽视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而成的盲孔;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
将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形成为具有一定粘性的凸面微透镜阵列膜;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
撤除对所述柔性半球的挤压,且利用所述柔性半球的恢复力,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向外凸起形成半球状并脱离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即为制备得到的3D人工复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盲孔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按照均匀有序阵列结构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步骤,具体为: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交联剂以10:1的重量比混合,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以2000 r /min的速度旋涂在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1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进行烘烤固化的步骤,具体为:
将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上的混合物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固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而成的柔性半球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并烘烤,直至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粘在一起,并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柔性半球上采用14牛顿力挤压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完全覆盖于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并在80°C下烘烤5分钟后,使所述凸面微透镜阵列膜粘在所述柔性半球的外表面,且脱离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人工复眼的视场角为145.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所述3D人工复眼进行检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热回流工艺制备所述刚性平面微透镜阵列模具。
9.一种3D人工复眼,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3D人工复眼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CN202010736029.1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30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029.1A CN11183060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029.1A CN11183060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609A true CN111830609A (zh) 2020-10-27
CN111830609B CN111830609B (zh) 2022-04-15

Family

ID=7292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6029.1A Active CN11183060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06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5489A (zh) * 2022-01-13 2022-04-15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dmd数字光刻的曲面复眼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8923A (zh) * 2022-09-21 2022-12-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复眼透镜、投影照明光路及投影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4696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ikon Corp 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の加工方法、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およびフライアイレンズ
US20110193248A1 (en) * 2010-02-09 2011-08-11 Roger Wen-Yi Hsu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Making Retarder in Stereoscopic Glasses
CN102759763A (zh) * 2012-06-21 2012-10-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复眼结构微透镜阵列的微纳制备方法
CN105074512A (zh) * 2013-03-19 2015-11-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曲面衍射光栅、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装置
TWI516363B (zh) * 2014-10-09 2016-01-11 Univ Nat Formos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und ey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biomimetic complex eye image capture system
CN107111226A (zh) * 2014-12-22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图案化印模制造方法、图案化印模和压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4696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ikon Corp 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の加工方法、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およびフライアイレンズ
US20110193248A1 (en) * 2010-02-09 2011-08-11 Roger Wen-Yi Hsu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Making Retarder in Stereoscopic Glasses
CN102759763A (zh) * 2012-06-21 2012-10-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复眼结构微透镜阵列的微纳制备方法
CN105074512A (zh) * 2013-03-19 2015-11-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曲面衍射光栅、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装置
TWI516363B (zh) * 2014-10-09 2016-01-11 Univ Nat Formos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und ey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biomimetic complex eye image capture system
CN107111226A (zh) * 2014-12-22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图案化印模制造方法、图案化印模和压印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5489A (zh) * 2022-01-13 2022-04-15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dmd数字光刻的曲面复眼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5489B (zh) * 2022-01-13 2023-05-16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dmd数字光刻的曲面复眼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8923A (zh) * 2022-09-21 2022-12-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复眼透镜、投影照明光路及投影装置
CN115508923B (zh) * 2022-09-21 2024-03-1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复眼透镜、投影照明光路及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609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0609B (zh) 一种3d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Cher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lens array on spherical surface using multi-replication process
CN102197320B (zh) 晶片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31746A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US20140093692A1 (en) Resin Mol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and Uses Thereof
TWI516363B (zh) Method for preparing compound ey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biomimetic complex eye image capture system
CN103777256A (zh) 一种柔性曲面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Zhu et al. Focus-tunable microlens arrays fabricated on spherical surfaces
US6898014B2 (en) Micro lens molding piece, micro lens molding piece producing method, micro lens stamper, micro lens stamper producing method, micro lens mold member, plastic lens array sheet, and projector
CN103885102A (zh) 微透镜阵列装置、制造方法及具备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726773A (zh) 曲面人工复眼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5489B (zh) 一种基于dmd数字光刻的曲面复眼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60299263A1 (en) Microlens arra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596758A (zh) 成形模以及使用该成形模所成形的微透镜
Ren et al. A plano-convex/biconvex microlens array based on self-assembled photocurable polymer droplets
CN213903845U (zh) 一种光学成像膜及搭载其的电子设备盖板
Hsieh et al. Lens-profile control by electrowetting fabrication technique
CN113311517B (zh) 一种具有自然结构的仿生复眼的制作方法
CN114325894B (zh) 一种微透镜阵列的制备方法、微透镜阵列、系统及设备
CN113031131B (zh) 微型凹透镜的制备方法及微型凹透镜
JP2010005998A (ja) 高光線透過性フッ素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09203A (zh) 一种全纸基微透镜阵列
CN108892099A (zh) 一种压印超薄材料制备均匀表面微结构的方法
CN113454509B (zh) 透镜用间隔件、使用了其的层叠遮光构件、遮光环、透镜单元及照相机模块
Wu et al. Simple and High-Efficiency Preparation Method of Biometric 3D Artificial Compound Eyes for Wide-Field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