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9071A -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9071A
CN111829071A CN201910326758.7A CN201910326758A CN111829071A CN 111829071 A CN111829071 A CN 111829071A CN 201910326758 A CN201910326758 A CN 201910326758A CN 111829071 A CN111829071 A CN 111829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ntilation assembly
transmission
filt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6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荣
朱江程
卢冠宏
庄京忠
陈博强
李子颀
廖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326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9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9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空调通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通风组件本体,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风道,风道的导风方向可切换,风道的风口设有过滤件,过滤件与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驱动件与过滤件连接,用于驱动过滤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过滤件将对应的风口遮挡,在第二位置时,过滤件隐藏不遮挡对应的风口。通过在风口设置过滤件和驱动件,当风口切换为进风状态时,过滤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风口切换为出风状态时,过滤件位于第二位置。使得进风时室内的灰尘被过滤件遮挡,出风时过滤件隐藏,避免灰尘被吹向室内,影响用户的健康。

Description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通风组件一般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若进风口设置在侧面,出风口设置在底面,在制冷模式时,冷风直接向下,易直接吹到人,制冷舒适性差;若进风口设置在底面,出风口设置在侧面,在制热模式时,热风较难达到底面,制热效果差。为此若根据运行模式的不同,风口能够在作为进风口和作为出风口之间切换,则既能够保障制冷模式时的舒适性,也能够保障制热模式时的舒适性。而滤网结构一般设置在进风口,用以遮挡灰尘等异物。但是对于以上需要切换风口状态的空调通风组件,一般的滤网若在风口长期遮挡,推挤灰尘后,会给用户的健康带来威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健康产生威胁。
一种空调通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通风组件本体,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导风方向可切换,所述风道的风口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过滤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将对应的风口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隐藏不遮挡对应的风口。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通风组件,所述空调通风组件中风道的导风方向能够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得风道的两个风口在进风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为了避免灰尘进入空调系统内,在风口设置过滤件,但是经过长期使用,过滤件上灰尘推挤,在风口由进风状态切换为出风状态时过滤件上的灰尘被吹入室内,对用户的健康产生威胁。为此,在所述空调通风组件中设置所述驱动件,且将所述过滤件设置为活动连接的形式,使得风口的状态发生切换时,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过滤件运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使得当风口切换为出风状态时,过滤件能够切换到第二位置,过滤件隐藏不对风口进行遮挡,从而避免过滤件上的灰尘被吹到室内。而当风口由出风状态切换为进风状态时,所述驱动件又能够带动所述过滤件运动至第一位置,对风口进行遮挡,避免灰尘吸入空调系统内,保障空调系统的清洁,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是对用户健康的保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正转和反转使得所述过滤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与所述过滤件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的两端连接,形成传动回路,所述过滤件在所述风口滑动设置,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传动件匹配连接,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过滤件滑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至少在一个抵接杆上缠绕有至少一圈,当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网卷绕在所述抵接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绳或传动链为两个,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相对间隔设置,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与所述过滤网同一端连接的位置为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至少一个抵接杆与所述风口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还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其中一个抵接杆沿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内壁分布,绕过此抵接杆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限位杆后与所述电机主轴匹配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此抵接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一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二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杆,所述过滤件在所述风口滑动设置,所述伸缩杆沿所述过滤件的滑动方向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口设有转动蜗舌,所述转动蜗舌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内转动,在风口形成辅助进风口,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外转动,使得所述转动蜗舌的另一端搭接在风口的侧壁上,形成出风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口处还设有两个导向件,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风口的两侧,所述导向件中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沿所述过滤件的滑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的两边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还设有清扫刷,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清扫刷位于所述风口的同一侧,所述清扫刷的刷毛朝向所述过滤件,用于对所述过滤件进行清扫,所述清扫刷的下方设有灰尘收集槽,用于收集由所述清扫刷清理的灰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两端的风口其中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另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两个风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件和所述驱动件。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空调通风组件。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通过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使得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运行模式更改风道的导风方向,以提高制冷和制热的舒适性。同时基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过滤件的设置,在保障所述舒适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处于出风状态的风口的过滤件上的灰尘被吹入室内,同时也能够避免灰尘从处于进风状态的风口进入空调系统内,进而既保障了用户的健康,也提升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判断此刻的运行模式与上一时刻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否相同;
若运行模式发生改变,则发送风口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原来作为出风口的风口切换为进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将此风口遮挡,原来作为进风口的风口切换为出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隐藏不遮挡此风口。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发生改变时,发送风口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原来作为出风口的风口切换为进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将此风口遮挡,原来作为进风口的风口切换为出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隐藏不遮挡此风口,从而使得室内的灰尘被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处的过滤件遮挡,而处于出风状态的风口的过滤件隐藏,因此过滤件上的灰尘也不会被吹向室内,从而保障用户的健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由制冷模式变为制热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
当运行模式由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空调通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空调通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空调通风组件中过滤件、抵接杆和电机的分布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通风组件,11、驱动件,12、通风组件本体,121、风道,1211、风口,13、过滤件,122、侧面,123、底面,14、传动件,15、抵接杆,16、转动蜗舌,161、辅助进风口,162、出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通风组件10,包括驱动件11和通风组件本体12,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设有风道121,当空调通风组件10进行制热和制冷模式切换时,所述风道121的导风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所述风道121两端的风口1211在进风状态和出风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同时保障制冷和制热模式的舒适性。
而,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风道121的风口1211设有过滤件13,所述过滤件13与所述风道12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过滤件1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如图3中位于侧面122的风口1211处的过滤件13,所述过滤件13将对应的风口1211遮挡;在第二位置时,如图3中位于底面123的风口1211处的过滤件13,所述过滤件13隐藏不遮挡对应的风口1211。当所述风口1211切换为进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13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风口1211切换为出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13位于第二位置。具体地,所述风道121中导风方向的改变主要通过风道121中风机旋转方向的控制来实现。
而且,可选地,可以在所述风道121的其中一个风口1211设置所述过滤件13和所述驱动件11,或者是在所述风道121的两个风口1211均设置所述过滤件13和所述驱动件11。例如,当所述风道121的其中一个风口1211位于室内,另一个风口1211位于室外时,则只用在位于室内的风口1211处设置所述过滤件13和所述驱动件11即可避免室内风口1211出风时将灰尘吹扬在室内。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空调通风组件10为风管机时,风道121的两个风口1211均位于室内,其中一个风口1211作为进风口,另个一风口1211则为出风口。两个风口1211的进出风状态会随导风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在导风方向发生切换时两个风口1211都有可能将灰尘吹扬,则可以在两个风口1211处均设置所述过滤件13和所述驱动件11。
进而,即使为保障制冷和制热模式的舒适性,所述风口1211的状态在发生切换时,所述过滤件13与对应风口1211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使得当风口1211切换为出风状态时,过滤件13能够切换到第二位置,过滤件13隐藏不对风口1211进行遮挡,从而避免过滤件13上的灰尘被吹到室内。而当风口1211由出风状态切换为进风状态时,所述驱动件11又能够带动所述过滤件13运动至第一位置,对风口1211进行遮挡,避免灰尘吸入空调系统内,保障空调系统的清洁,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灰尘吹扬对用户健康造成威胁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所述过滤件13可以是过滤网,或者是其他能够过滤灰尘的器件,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驱动件11可以是电机或液压缸等,只要能够提供动力,均可以适用于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驱动件11可以通过直接与所述过滤件13连接驱动所述过滤件13运动,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结构进行运动的传递,从而实现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而且,当所述过滤件13通过电机带动时,可以借助空调系统中原有的电机带动所述过滤件13运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而当所述驱动件11为液压缸等具有伸缩杆的动力件时,所述伸缩杆可以与所述过滤件13连接,且所述过滤件13在风口1211滑动设置,所述伸缩杆沿所述过滤件13的滑动方向布置,从而通过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过程带动所述过滤件13滑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
若所述驱动件11为电机,所述电机可以通过正转和反转使得所述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而具体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方式,可以是带动所述过滤件13在所述风口1211翻转实现。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13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过滤件1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13相对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转动,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13在第一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13在第二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具体地,所述过滤件13可以是一整块过滤网,在风口1211处相对于通风组件本体12转动实现第一位置可第二位置的切换。可选的,所述过滤件13可以是由多个叶片组成的百叶窗结构,每个叶片均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13通过转动过程带动各个叶片转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电机也可以带动所述过滤件13移动,从而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机与所述过滤件13之间设有传动件14,所述传动件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13的两端连接,形成传动回路。所述过滤件13在所述风口1211滑动设置,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传动件14匹配连接,通过所述传动件14带动所述过滤件13滑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发生转变时,所述电机运转驱动所述传动件14运动,带动所述过滤件13滑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所述传动件14可以是传动绳或传动链,而在所述传动件14的带动下,所述过滤件13被隐藏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传动件14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13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设有两个抵接杆15,两个抵接杆15分别位于所述风口1211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15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如图4所示,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至少在一个抵接杆15上缠绕有至少一圈,从而使得在所述传送绳或传送链的带动下,当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所述过滤网卷绕在所述抵接杆15上,实现所述过滤件13在风口1211处的隐藏,避免出风时过滤件13上的灰尘被吹入室内,对用户的健康产生威胁。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绳或传动链为两个,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相对间隔设置,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与所述过滤网同一端连接的位置为间隔分布。从而当电机驱动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运动时,可以较平稳的带动过滤网运动,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利用传动绳或传动链带动过滤网移动,也有效避免了传动件对风道121遮挡的情况发生。当过滤件13隐藏时,过滤件13是卷绕在所述抵接杆15上,且位于风道121外,也不会影响风道121的通风量,进而提高通风效果。
进一步地,可以将所述过滤件13的宽度设置的大于风道121的宽度,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分别连接在过滤件13的4个转角处,使得传动件14能够位于风道121外,避免对风道121的遮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14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13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设有两个抵接杆15,两个抵接杆15分别位于所述风口1211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15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至少一个抵接杆15与所述风口121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当所述电机驱动,在所述传动绳或传动链的带动下所述过滤网可以隐藏在所述抵接杆15与所述风口1211之间。当然这样的设置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所述抵接杆15,保障抵接杆15与风口1211之间的间距。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所述传动件14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13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设有两个抵接杆15,两个抵接杆15分别位于所述风口1211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15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而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还进一步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其中一个抵接杆15沿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的内壁分布,绕过此抵接杆15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限位杆后与所述电机主轴匹配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此抵接杆15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过滤网能够收纳隐藏在所述抵接杆15与限位杆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抵接杆15和/或限位杆可以沿垂直于过滤件13滑动方向设置,以提高过滤件13隐藏收纳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空调通风组件10中通过电机驱动过滤件13运动时,可以将风口1211的转动蜗舌16也设置在所述电机上,从而使得电机在带动过滤件13运动的同时也带动转动蜗舌16运动,实现两者之间的同步运动。一方面简化结构,另一方面提高过滤件13和转动蜗舌16同步运动的一致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风口1211设有转动蜗舌16,所述转动蜗舌16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13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16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内转动,在风口1211形成辅助进风口161,增大进风量;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13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16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外转动,使得所述转动蜗舌16的另一端搭接在风口1211侧壁,形成出风风道162,提高出风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所述转动蜗舌16的转动方向需要根据风口1211的状态确定,既风口1211为出风状态时转动蜗舌16需要转动到另一端搭接在风口1211侧壁的状态,形成出风风道162,提高出风效果;风口1211为进风状态时转动蜗舌16需要转动到位于风道121内,形成辅助进风口161,提高进风量,因此在设置电机时需要考虑电机的转动方向,使得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的运动方向与转动蜗舌16匹配。
例如,当风口1211切换为进风状态时,过滤件13需要切换到第一位置,转动蜗舌16需要转动到风道121内,所述电机的转向需要满足以上两个方向的需要,即过滤件13运动方向的需求和转动蜗舌16转动方向的需求对于电机而言需要一致。如图3和图5所示,位于底面123的风口1211处的过滤件13处于第二位置,转动蜗舌16搭接在风口1211处形成出风风道162,此时电机顺时针转动,则转动蜗舌16向内转动,被收卷的过滤件13在传动件14的带动下向左移动展开,遮挡在风口1211。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过滤件13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风口1211处进一步设置两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中设有导向滑槽,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风口的两侧,所述导向滑槽沿所述过滤件13的滑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1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13的两边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滑槽内。当驱动件11带动过滤件13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过滤件13在所述导向滑槽中滑动,在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下移动。
当进一步设有传动件14时,可以将所述传动件14与所述过滤件13上位于导向滑槽中的部分连接,从而当过滤件13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传动件14滑入所述导向槽中,从而使得由传动件14和过滤件13形成的传动回路始终有部分位于所述滑动槽中,确保过滤件13切换到第一位置时能够可靠地位于风口1211,对风口1211进行遮挡。
当然,当所述空调通风组件10中进一步设有两个抵接杆15时,也可以通过将两个抵接杆15设置在与出风口平齐的位置,在所述抵接杆15的限位作用下,过滤件13也能够可靠的位于风口1211,对风口1211进行遮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也可以利用形成所述风道121侧壁的壳体将所述过滤件13或传动件14进行限位,使得过滤件13位于第一位置时,过滤件13能够可靠地遮挡在风口1211。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中还设有清扫刷,所述过滤件13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清扫刷位于所述风口1211的同一侧,从而当所述过滤件13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13上的灰尘能够被所述清扫刷清理掉。具体地,所述清扫刷的刷毛朝向所述过滤件13,从而实现对所述过滤件13进行清扫。所述清扫刷的下方设有灰尘收集槽,被清扫刷清理的灰尘则落入所述收集槽中。从而使得所述过滤件13在一次次切换的过程中灰尘被清理掉,提高空调通风组件运行是空气的清洁度。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风道121两端的风口1211其中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的侧面122,另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12的底面123。从而使得在制热模式时,位于底面123的风口1211能够切换为出风状态,位于侧面122的风口1211能够切换为进风状态,使得热风能够较好向下扩散,提高制热效果。制冷模式时,位于底面123的风口1211切换为进风状态,位于侧面122的风口1211切换为出风状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人,提高制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通过在上述两个风口1211均设置前述的过滤件13和驱动件11,以及过滤件13和驱动件11之间的连接传动结构,以实现风口1211处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在提高制冷和制热舒适性的同时,避免灰尘吹到室内,对用户健康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风道121的两个风口1211均设有所述过滤件13和所述驱动件11时,两个风口1211处设置的过滤件13和驱动件11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传动形式可以不同。例如一个风口1211设置的驱动件11通过转动直接带动过滤件13转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另一个风口1211通过进一步设置上述的传动件14,通过传动件14将驱动件11的转动转换为过滤件13的移动,进而实现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空调通风组件10。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通过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10,使得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运行模式更改风道121的导风方向,以提高制冷和制热的舒适性。同时基于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过滤件13的设置,在保障所述舒适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处于出风状态的风口1211的过滤件13上的灰尘被吹入室内,同时也能够避免灰尘从处于进风状态的风口1211进入空调系统内,进而既保障了用户的健康,也提升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判断此刻的运行模式与上一时刻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否相同;
若运行模式发生改变,则发送风口1211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原来作为出风口的风口1211切换为进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13运动至将此风口1211遮挡,原来作为进风口的风口1211切换为出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13运动至隐藏不遮挡此风口1211。
通过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发生改变时,发送风口1211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原来作为出风口的风口1211切换为进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13运动至将此风口1211遮挡,原来作为进风口的风口1211切换为出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13运动至隐藏不遮挡此风口1211,从而使得室内的灰尘被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1211处的过滤件13遮挡,而处于出风状态的风口1211的过滤件13隐藏,因此过滤件13上的灰尘也不会被吹向室内,从而保障用户的健康。
具体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当发送风口1211状态切换指令后,所述驱动件11运动,带动所述过滤件13运动,使得过滤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由制冷模式变为制热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1211位于通风组件本体12的底面123,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1211位于通风组件本体12的侧面122,从而使得热风能够较快向下扩散;
当运行模式由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1211位于通风组件本体12的侧面122,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1211位于通风组件本体12的底面123,从而避免冷风直接向下吹。
以上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可以适用于前述空调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能够实现风口1211状态切换的空调系统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和通风组件本体,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导风方向可切换,所述风道的风口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过滤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将对应的风口遮挡,在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隐藏不遮挡对应的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过滤件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正转和反转使得所述过滤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过滤件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的两端连接,形成传动回路,所述过滤件在所述风口滑动设置,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传动件匹配连接,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过滤件滑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至少在一个抵接杆上缠绕有至少一圈,当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网卷绕在所述抵接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绳或传动链为两个,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相对间隔设置,两个传动绳或传动链与所述过滤网同一端连接的位置为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至少一个抵接杆与所述风口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送绳或传动链,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所述传送绳或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网的两端连接,形成所述传动回路,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设有两个抵接杆,两个抵接杆分别位于所述风口的两侧,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抵接杆后匹配连接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还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其中一个抵接杆沿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内壁分布,绕过此抵接杆的传送绳或传动链绕过所述限位杆后与所述电机主轴匹配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此抵接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过滤网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一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过滤件在第二方向上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杆,所述过滤件在所述风口滑动设置,所述伸缩杆沿所述过滤件的滑动方向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有转动蜗舌,所述转动蜗舌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内转动,在风口形成辅助进风口,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过滤件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蜗舌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向外转动,使得所述转动蜗舌的另一端搭接在风口的侧壁上,形成出风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风口处还设有两个导向件,两个导向件分别位于风口的两侧,所述导向件中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沿所述过滤件的滑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的两边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滑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中还设有清扫刷,所述过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清扫刷位于所述风口的同一侧,所述清扫刷的刷毛朝向所述过滤件,用于对所述过滤件进行清扫,所述清扫刷的下方设有灰尘收集槽,用于收集由所述清扫刷清理的灰尘。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两端的风口其中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另一个位于所述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两个风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件和所述驱动件。
14.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通风组件。
15.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判断此刻的运行模式与上一时刻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否相同;
若运行模式发生改变,则发送风口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原来作为出风口的风口切换为进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将此风口遮挡,原来作为进风口的风口切换为出风状态,且对应的过滤件运动至隐藏不遮挡此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运行模式由制冷模式变为制热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
当运行模式由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式时,切换为出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侧面,切换为进风状态的风口位于通风组件本体的底面。
CN201910326758.7A 2019-04-23 2019-04-23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829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6758.7A CN111829071A (zh) 2019-04-23 2019-04-23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6758.7A CN111829071A (zh) 2019-04-23 2019-04-23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9071A true CN111829071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2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6758.7A Pending CN111829071A (zh) 2019-04-23 2019-04-23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90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819A (zh) * 2022-06-20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室内机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92764U (zh) * 2010-10-19 2011-09-28 尤瑞豊 空调机的滤网自动提醒更换结构
CN104033982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通风装置、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CN106016656A (zh) * 2016-06-27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风口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WO2018098958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8075152U (zh) * 2018-04-13 2018-1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53947U (zh) * 2019-04-23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92764U (zh) * 2010-10-19 2011-09-28 尤瑞豊 空调机的滤网自动提醒更换结构
CN104033982A (zh) * 2013-03-06 2014-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通风装置、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CN106016656A (zh) * 2016-06-27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风口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WO2018098958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8075152U (zh) * 2018-04-13 2018-1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53947U (zh) * 2019-04-23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819A (zh) * 2022-06-20 2022-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室内机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4992819B (zh) * 2022-06-20 2023-04-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室内机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656A (zh) 空调设备风口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CN104236040A (zh) 用于蜗壳的挡风装置、蜗壳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6016521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0056955B (zh) 导风结构、空调
CN210153947U (zh)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CN106440302B (zh)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694274U (zh) 一种实用型车间通风扇
CN111829071A (zh) 空调通风组件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15526B1 (ko) 강제배기와 자연환기 기능을 동시에 구비한 루버장치
CN210624823U (zh) 一种双向流新风机
CN105157116A (zh) 风管机
KR102116605B1 (ko) 각도가 가변되는 s형 날개 구조체 및 이의 개폐 동작 방법과, 이를 결합한 공기정화기
CN104197489A (zh) 空调器
WO2020093779A1 (zh) 空调器室内机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2594781A (zh)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CN209877174U (zh) 空调外机滤网导轨式自清洁装置
CN212777774U (zh) 一种建筑通风系统
EP1657503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3892224U (zh) 防害虫进入的排风扇
CN11294447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597691U (zh)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器
CN220911567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KR100604476B1 (ko) 창문형 공조장치
CN117128571A (zh) 风口组件、风管机
CN217633108U (zh) 一种矿用局部通风机导向三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