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8022A -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 Google Patents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8022A
CN111828022A CN202010673476.7A CN202010673476A CN111828022A CN 111828022 A CN111828022 A CN 111828022A CN 202010673476 A CN202010673476 A CN 202010673476A CN 111828022 A CN111828022 A CN 111828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ventilation
communicate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34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良
于祥涛
岳琳辉
张天波
张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734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8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8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6Making by using a driving shield, i.e. advanced by pushing means bearing against the already placed li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3/00Cooling or drying of ai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换热装置、通风换热方法及盾构机,通风换热装置包括: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待换热的风道连通;换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换热器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本发明通过将换热器设置于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利用冷却水对换热器的外表面进行降温以及空气与换热器的外表面的热交换,实现了通过换热器对待换热的风道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Description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换热装置、系统、方法及盾构机。
背景技术
盾构机在掘进施工中,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受到隧道空间限制,产生的热量会大量积累并导致盾构机开挖施工段的温度超过40℃,会容易出现设备故障、人员不适的问题的发生;
目前,对盾构机所在隧道进行降温通常是通过通风管道引入外部空气来实现的,但是,当外部空气温度过高或者隧道内的温度过高时,通过通风管道引入外部空气不能将隧道进行降温降至设备正常运行温度、施工人员适宜的工作温度。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如何实现对待换热的风道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换热装置,所述通风换热装置包括:
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待换热的风道连通;
换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换热器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分水器,连接于所述支撑套管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集水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所述集水器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冷却管,连通所述分水器和所述集水器。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两组换热器;
两个所述分水器都连接于所述支撑套管上,一个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个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两个所述集水器都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两个所述集水器之间互相连通;
所述冷却管分别设置于各组所述分水器和所述集水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分水器环周分布于所述支撑套管外侧,所述集水器呈筒状,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连通分水器朝向所述通风区域的内侧与所述集水器朝向所述通风区域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沿所述支撑套管径向方向交错且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管包括:
两个支撑硬管,连通于所述风道中;
支撑软管,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硬管连通,以构建两所述支撑硬管之间的密封通道。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风换热方法,所通风换热方法应用于盾构机,所述盾构机包括通风换热装置,所述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盾构机中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上的自动控制阀;所述通风换热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参数;
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
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打开。
可选地,当所述自动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时,所述盾构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通风换热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出水管的压力参数;
根据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调节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与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负相关。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盾构机,盾构机包括通风换热装置、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盾构机中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的自动控制阀,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
可选地,盾构机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通风换热程序,所述通风换热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通风换热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将换热器设置于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利用冷却水对换热器的外表面进行降温以及空气与换热器的外表面的热交换,实现了通过换热器对待换热的风道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通过冷却水先后流经第一组的冷却管和第二组的冷却管以及通风管道中的室外空气先后经过第二组的冷却管和第一组的冷却管的外表面,利用冷却水和风道中的空气的相向流动,增加了通风换热装置的换热时间,提高了通风换热装置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风换热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风换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风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通风换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通风换热装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通风换热装置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冷却水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82382430000031
Figure BDA000258238243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风换热装置,在本发明通风换热装置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通风换热装置包括支撑套管10和换热组件20。
支撑套管10的两端分别与待换热的风道30连通;支撑套管10用于连通待换热的风道30;其中,在通风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时,风机带动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室外空气通过支撑套管10,最后将室外空气引入盾构机所在的隧道中。其中,待换热的风道30可以是将室外空气引入盾构机所在的隧道中的通风管道。其中,通风管道可以包括出风管和进风管。支撑套管10两端可以分别与出风管和进风管进行连接。
换热组件2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21、换热器22和出水管23;换热器22设置于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其中,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为支撑套管10内且与待换热的风道30连通的区域,其中,在通风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时,风机带动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通过支撑套管10时,通风区域中的空气也会随着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流动而流动。其中,进水管21和出水管23与盾构机中的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在通风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时,盾构机的冷却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先后依次经过进水管21、换热器22和出水管23。其中,换热器22可以从支撑套管10的截面贯穿支撑套管10(换热器22可以经过支撑套管10的中轴线,也可以不经过支撑套管10的中轴线),也可以从支撑套管10的径向方向贯穿支撑套管10,也可以从与支撑套管10的径向方向呈一定角度贯穿支撑套管10。为了便于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外空气进行降温,将换热器22设置于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在冷却水流经换热器22时,冷却水对换热器22的外表面降温,换热器22的外表面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进而实现换热器22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风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时,盾构机的冷却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先后依次经过进水管21、换热器22和出水管23,通过将换热器22设置于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利用冷却水对换热器22的外表面进行降温以及空气与换热器22的外表面的热交换,实现了通过换热器22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参照图4至图7,换热器22包括:分水器221、集水器222以及冷却管223;其中,分水器221连接于支撑套管10上;分水器221与进水管21连通;集水器222设置于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集水器222与出水管23连通;冷却管223连通分水器221和集水器222。其中,冷却管22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多个)。当冷却管223为多个个时,可以通过多个冷却管223增加冷却水与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通风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冷却水从进水管21进入分水器221之后;分水器221为冷却管223分配冷却水,冷却水通过冷却管223;然后冷却水通过冷却管223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之后,汇集到集水器222中,然后换热之后的冷却水通过集水器222进入出水管23流出通风换热装置。通过分水器221、集水器222以及冷却管223,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参照图4至图7,换热器22包括两组换热器22;每组换热器22都包括一个分水器221、一个集水器222以及若干个冷却管223;其中,两个分水器221都连接于支撑套管10上,一个分水器221与进水管21连通,另一个分水器221与进水管21连通;两个集水器222都设置于支撑套管10的通风区域,两个集水器222之间互相连通;冷却管223分别设置于各组分水器221和集水器222之间。冷却水从进水管21进入第一组的分水器221之后;第一组的分水器221为第一组的冷却管223分配冷却水,冷却水通过第一组的冷却管223;然后冷却水通过第一组的冷却管223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之后,汇集到第一组的集水器222中,然后换热之后的冷却水通过第一组的集水器222进入到第二组的集水器222中;再经过第二组的集水器222向若干个第二组的冷却管223分配冷却水,冷却水在经过第二组的冷却管223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之后,汇集到第二组的分水器221中,然后换热之后冷却水通过第二组的分水器221进入出水管23流出通风换热装置。通过若干个第一组的冷却管223和若干个第二组的冷却管223,可以实现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两次降温,提高了通风换热装置的降温效果。通过冷却水先后流经第一组的冷却管223和第二组的冷却管223以及通风管道中的室外空气先后经过第二组的冷却管223和第一组的冷却管223的外表面,利用冷却水和风道30中的空气的相向流动,增加了通风换热装置的换热时间,提高了通风换热装置的降温效果。
具体的,换热器22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两组、也可以是多组;当换热器22为设置为一组时,冷却水通过集水器222之后,进入出水管23中。当换热器22设置为两组或多组时,两组或多组的换热器22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当两组或多组换热器22并联时,每个换热器22两端都分别连接一个进水管21和一个出水管23,与换热器22两端连接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3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管路连接。当换热器22为奇数个且换热器22之间串联时,进水管21与第一组的分水器221连通,出水管23与最后一组的集水器222连通,中间的集水器222与另一组集水器222连通,中间的分水器221与另一组分水器221连通,进水管21、每组的集水器222和分水器221以及出水管23之间呈串联连通关系。当换热器22为偶数个且换热器22之间串联时,进水管21与第一组的分水器221连通,出水管23与最后一组的分水器221连通,中间的一组集水器222与另一组集水器222连通,中间的一组分水器221与另一组分水器221连通,进水管21、每组的集水器222和分水器221以及出水管23之间呈串联连通关系。
具体的,分水器221环周分布于支撑套管10外侧,集水器222呈筒状,冷却管223两端分别连通分水器221朝向通风区域的内侧与集水器222朝向通风区域的外侧,也即是冷却管223呈发散设置。通过分水器221环周分布于支撑套管10外侧,以便于更便捷的安装分水器221;通过集水器222呈筒状以及冷却管223两端分别连通分水器221朝向通风区域的内侧与集水器222朝向通风区域的外侧,实现了冷却管223均匀分布与通风区域内,实现了进一度提高了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之间热交换率,进一步实现对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具体的,冷却管223沿支撑套管10径向方向交错且均匀分布,通过冷却管223沿支撑套管10径向方向交错且均匀分布,实现了进一度提高了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之间热交换率,进一步实现对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参照图4至图7,支撑套管10包括:两个支撑硬管11和一个支撑软管12;两个支撑硬管11,连通于风道30中;一个支撑硬管11的一端与风道30连通,另一个支撑硬管11的一端与风道30连通;支撑软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硬管11连通,以构建两支撑硬管11之间的密封通道。
当需要在待换热的风道30中安装通风换热装置时,需要先将固定连接有一个分水器221、一个集水器222和一组冷却管223的一个支撑硬管11与风道30的一端连通,再将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分水器221、另一个集水器222和另一组冷却管223的另一个支撑硬管11与风道30的另一端连通,再将支撑软管12的一端与一个支撑硬管11连通且固定连接,然后再通过法兰将一个集水器222与另一个集水器222连通且固定连接,然后再将支撑软管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硬管11的一端连通且固定连接,然后再将进水管21和出水管23与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再通过风机将空气通过风道30导入通风换热装置中,再将冷却水通过进水管21导入换热器22中并通过出水管23导出换热之后的冷却水,可以实现对换热器22与待换热的风道30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各实施例通风换热装置的通风换热方法,通风换热方法应用于盾构机,盾构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通风换热装置,所述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盾构机中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上的自动控制阀;通风换热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参数;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打开。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可为通风换热系统,也可为与通风换热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如盾构机内的集中控制器,该集中控制器与通风换热装置连接以对通风换热装置进行控制,或者该装置也可为服务器,与通风换热装置之间通过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或者该装置可为可穿戴设备。
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通信总线1002、通信模块1003以及存储器1004。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网络接口1003可选的为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以及ZIGBEE等无线网络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4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发明中的通信模块1003包括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的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4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以及通风换热程序。
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通风换热程序,并执行以下通风换热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风换热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通风换热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通风换热方法应用于通风换热系统,通风换热系统包括通风换热装置,通风换热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上的自动控制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换热方法包括:
步骤S110,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参数;
在通风换热装置在对通风管道中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时,可以基于设置于隧道内或者盾构机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取隧道内的环境温度参数。其中,环境温度参数是隧道内检测的室温。
步骤S120,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通风换热系统在获取到环境温度参数之后,通风换热系统检测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步骤S130,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
当通风换热系统在检测到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通风换热系统控制设置于进水管道上的且能控制进水管水流大小的自动控制阀关闭。
步骤S140,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
当通风换热系统在检测到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时,通风换热系统控制设置于进水管道上的且能控制进水管水流大小的自动控制阀打开。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参数;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打开。由此,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隧道内的温度,根据隧道内的温度控制自动控制阀的开合与关闭,进而自动控制通风换热装置的运行,进而控制通过通风换热装置之后室外空气的温度,实现了自动调节通过通风换热装置后的空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2为本发明通风换热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当所述自动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时,所述通风换热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通风换热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0,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出水管的压力参数;
在通风换热装置在对通风管道中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时,为了确保通风换热装置的安全性,可以基于设置于进水管或出水管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进水管或出水管内的冷却水的压力参数。其中,压力传感器是用于检测进水管或出水管内冷却水的压力。压力参数为压力传感器上显示的压力值。
步骤S220,根据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调节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与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负相关。
为了提高通风换热装置的安全性,通风换热系统在获取到压力参数之后,计算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根据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调节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与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负相关;也即是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越大,自动控制阀的开度越小;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越小,自动控制阀的开度越大。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出水管的压力参数;根据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调节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与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负相关。由此,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进水管或出水管上中冷却水的压力,根据进水管或出水管上中冷却水的压力控制自动控制阀的开度,进而自动控制通风换热装置中冷却水的压力,降低因冷却水压力过大发生通风换热装置爆裂的概率,提高了通风换热装置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盾构机,盾构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换热装置、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盾构机中温度传感器40、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1或出水管23的压力传感器60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1的自动控制阀50,所述进水管21和所述出水管23分别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其中,冷却水循环管路为用于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水循环管路;自动控制阀50用于调节进水管21或出水管23的开合程度,自动控制阀50也可以用于关闭进水管21或出水管23,自动控制阀50也可以用于打开进水管21或出水管23。
盾构机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通风换热程序,所述通风换热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通风换热方法的步骤。
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上的第二自动控制阀70,以便于通过自动控制阀50和第二自动控制阀70截断通风换热装置中流动的冷却水,可以实现更换和安装通风换热装置。
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进水管21上的单向阀80,以便于通过单向阀80防止通风换热装置中的冷却水倒流,以防止通风换热装置达不到对待换热的风道30中的空气进行降温的功能,进而提高了通风换热装置的换热效果。
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出水管23上的截止阀90,以便于在自动控制阀50和第二自动控制阀70不能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及时的通过人工干预截止阀90调节出水管中冷却水的流动,提高了通风换热系统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换热系统的各个实施例与上述通风换热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装置包括:
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待换热的风道连通;
换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换热器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分水器,连接于所述支撑套管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集水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所述集水器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冷却管,连通所述分水器和所述集水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两组换热器;
两个所述分水器都连接于所述支撑套管上,一个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个所述分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两个所述集水器都设置于所述支撑套管的通风区域,两个所述集水器之间互相连通;
所述冷却管分别设置于各组所述分水器和所述集水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环周分布于所述支撑套管外侧,所述集水器呈筒状,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连通分水器朝向所述通风区域的内侧与所述集水器朝向所述通风区域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沿所述支撑套管径向方向交错且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包括:
两个支撑硬管,连通于所述风道中;
支撑软管,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硬管连通,以构建两所述支撑硬管之间的密封通道。
7.一种通风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方法应用于盾构机,所述盾构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所述盾构机还包括:设置于盾构机中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上的自动控制阀,所述通风换热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参数;
检测所述环境温度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关闭;
若所述环境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则所述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打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动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时,所述盾构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通风换热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出水管的压力参数;
根据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调节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与压力参数与预设压力的比值负相关。
9.一种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换热装置、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盾构机中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的自动控制阀,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管路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盾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机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通风换热程序,所述通风换热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风换热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73476.7A 2020-07-13 2020-07-13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Pending CN111828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3476.7A CN111828022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3476.7A CN111828022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8022A true CN111828022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3476.7A Pending CN111828022A (zh) 2020-07-13 2020-07-13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80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270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自散热水箱及沉井掘进机水冷散热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9531A1 (de) * 1988-08-31 1990-03-01 Gewerk Eisenhuette Westfalia Einrichtung zur kuehlung des kuehlmediums fuer eine vortriebsmaschine und/oder des hydraulischen druckmediums fuer hydraulikantriebe beim hydro-schildvortrieb
CN10124570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上海创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掘进机直通冷却装置
CN201554543U (zh) * 2009-10-26 2010-08-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冷却器
CN203719470U (zh) * 2014-02-28 2014-07-16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冷却器
CN104822242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冷却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4833040A (zh) * 2014-02-12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控器
CN106640174A (zh) * 2017-03-13 2017-05-10 申隆安全科技(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矿井采掘工作面液态co2降温装置及方法
CN207963066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大冶有色湖北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机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CN109282670A (zh) * 2017-07-19 2019-01-29 通用电气公司 增材制造的换热器
CN208632193U (zh) * 2018-05-07 2019-03-22 杭州碧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厂生化池降温系统
CN110030027A (zh) * 2019-06-03 2019-07-19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0219768A (zh) * 2019-06-12 2019-09-10 西安格睿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水系统余压能回收利用发电过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9724398U (zh) * 2019-03-08 2019-12-03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隧道通风系统
CN209838417U (zh) * 2019-03-25 2019-12-24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空气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9531A1 (de) * 1988-08-31 1990-03-01 Gewerk Eisenhuette Westfalia Einrichtung zur kuehlung des kuehlmediums fuer eine vortriebsmaschine und/oder des hydraulischen druckmediums fuer hydraulikantriebe beim hydro-schildvortrieb
CN10124570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上海创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掘进机直通冷却装置
CN201554543U (zh) * 2009-10-26 2010-08-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冷却器
CN104833040A (zh) * 2014-02-12 2015-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控器
CN203719470U (zh) * 2014-02-28 2014-07-16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冷却器
CN104822242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冷却设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6640174A (zh) * 2017-03-13 2017-05-10 申隆安全科技(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矿井采掘工作面液态co2降温装置及方法
CN109282670A (zh) * 2017-07-19 2019-01-29 通用电气公司 增材制造的换热器
CN207963066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大冶有色湖北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机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CN208632193U (zh) * 2018-05-07 2019-03-22 杭州碧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厂生化池降温系统
CN209724398U (zh) * 2019-03-08 2019-12-03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隧道通风系统
CN209838417U (zh) * 2019-03-25 2019-12-24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空气冷却系统
CN110030027A (zh) * 2019-06-03 2019-07-19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0219768A (zh) * 2019-06-12 2019-09-10 西安格睿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水系统余压能回收利用发电过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0270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自散热水箱及沉井掘进机水冷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4474B (zh) 可变的干燥剂控制能量交换系统和方法
US20140083648A1 (en) 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with pre-heating and method for same
CN110500650A (zh)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4248069A (zh) 一种可脱卸的制冷制热空调衣
CN107327929B (zh)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828022A (zh) 通风换热装置、方法及盾构机
CN105423478A (zh) 间接自然冷却模块
CN210951562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4757138U (zh) 一种室内机
CN110762609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10892211B (zh)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13483406B (zh) 空调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分区送风的控制方法
CN107327930B (zh)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8204636A (zh) 一种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72790U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系统
CN204880897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10285497B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7936356U (zh) 一种除湿机
CN111306660A (zh) 一种新风机组的除湿调温系统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
CN206281143U (zh) 一种影院放映厅的通风空调系统
CN210951541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JP2010281562A (ja) 熱交換装置
CN205048792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9934334U (zh) 蒸发器及送风温度均匀装置
EP3431315A3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a metal hydride air conditioner and a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