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5182B -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5182B
CN111825182B CN202010700523.2A CN202010700523A CN111825182B CN 111825182 B CN111825182 B CN 111825182B CN 202010700523 A CN202010700523 A CN 202010700523A CN 111825182 B CN111825182 B CN 111825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ipe
valve
flow channe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05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5182A (zh
Inventor
杨雄
刘柏汐
刘飞翔
尹来容
彭正中
童昌
杨文国
黄苛
汤宇
段鹏昌
王小锋
艾亮
徐凯
黄玉鹏
卢城
吴琨
李孟阳
刘磊
李强
何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7005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5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5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5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5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5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2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 B01F33/821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with consecutive receptacles
    • B01F33/8212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with consecutive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and non-moving stir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2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21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e.g. level of material in the mixer,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B01F35/2211Amount of delivered fluid during a perio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 E21F16/02Drainage of tunn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药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内分段设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渗水,集中导引至集水仓,通过水泵将集水仓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处理池系统;所述排水方法包括:水从入口进入预沉池,进而通过一级溢流堰进入絮凝反应池,之后通过二级溢流堰进入沉淀池;最后利用沉淀池处的泵站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站。

Description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洞工程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隧洞施工工程部分位于流域水环境敏感区,线路跨度大,强岩溶化地层范围广,水环境交互影响深远,其中存在的影响包括:隧洞排水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隧洞建成后地表工程建设施工污水通过隧洞排水孔可能的渗漏影响、隧洞部分地段可能存在地下水铁锰超标影响;此外,由于工程施工渣场、施工场地等区域水土保持要求高。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也存在对隧洞施工工程的要求,因此隧洞施工中排水就变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隧洞排水方案的不足如下:
1、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由于絮凝反应池范围大,通药时难以对整个反应池进行均匀覆盖,从而难以起到均匀反应絮凝的效果。
2、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往往施加不止一种药剂,药剂充分混合后絮凝效果提升,然而现有技术往往是将两种药剂倒入一个反应罐里再混合,自动化程度差且流量控制繁琐。
3、现有技术加药房对絮凝反应池通药时,往往采用普通球阀对通流量进行控制,然而球阀的开度控制并不精准且不能定量,原因如下:球阀的阀口开度变换不是一个线性的变化,随着球阀转动,开口面积变化并不是线性递增/递减的,而是曲线或阶跃变化,因此虽然能控制开度大小和流量大小,并不能精量控制和定量控制。
4、现有技术的单向阀,存在回位弹簧,使得压力不足以打开单向阀时关闭单向阀,然而这容易造成无法流出的液体残留,严重的会造成一定水击,而且液体残留的话对于精量控制也是一种损害。
5、现有技术的汇流,往往呈拉链式汇流,造成一定水击,影响设备寿命。
6、现有技术的旋流盘,汇流效果较弱,混合效果也相对比较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洞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药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内分段设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渗水,集中导引至集水仓,通过水泵将集水仓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处理池系统;
所述处理池系统包括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加药房、汇水沟、集水池以及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位于所述加药房与所述絮凝反应池之间;所述预沉池上游设有所述汇水沟,所述沉淀池下游设有所述集水池,所述预沉池与所述沉淀池中设有连梁,所述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边缘设有爬梯;所述预沉池与絮凝反应池之间设有一级溢流堰,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二级溢流堰;
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包括旋流盘、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 、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
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
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
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其中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六区,当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时,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八区;其中所述小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所述大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且位于所述小流量通道的下方;所述小流量通道为弧形通道;
所述排水方法包括:水从入口进入预沉池,进而通过一级溢流堰进入絮凝反应池,之后通过二级溢流堰进入沉淀池;最后利用沉淀池处的泵站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站;
所述清理方法包括:当沉淀物过多时会减少沉淀池容量,定期使用后及时对沉淀池底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所述加药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加药管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加药管长度,首先开启所述第一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随后开启第二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所述漏斗中设有液位传感器,当到达一定液位,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搅拌杆下降至所述漏斗中,并控制所述搅拌叶旋转以混合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数量为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段。
进一步的,所述阀颈与阀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的水平中心线穿过所述大流量通道的管壁。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阀座外侧设有补偿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球体下侧设有下阀杆辅助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阀体管道的直径。
进一步的,球体表面的八个分区被密封阀座限定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盘对应漏斗的位置上方开口以接纳所述搅拌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背景技术的第1点,在絮凝池中采用了旋转搅拌叶对助凝剂和混凝剂以及池水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加快了混合速度。
2、针对背景技术的第2点,对两个加药管进行了汇流设计,汇流后在旋流盘中预备混合,在漏斗中经过旋流进行混合。
3、针对背景技术的第3点,对球阀表面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巧妙的仅仅凭借单个球阀的旋转就可以实现精确、定量的流量调整,且保留正常通断功能。
4、针对背景技术的第4点,设计了避免残留的步骤,通过斜流通道使得液体更容易迅速通过单向口,设计了让位管头可以实现短暂支撑,避免单向阀球迅速落下。
5、针对背景技术的第5点,设计了切向汇流方案,使得汇流的水击更小,汇流更均匀。
6、针对背景技术的第6点,设计了旋流盘、搅拌叶、汇流锥管等多个混合方案,大大提高了混合效果。
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排水处理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旋流盘系统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汇流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球阀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球体分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排水处理池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排水处理池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隧洞排水方法隧洞段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预沉池2、絮凝反应池3、沉淀池4、加药房5、旋流盘6、第一加药管7、第二加药管8、控制球阀9、汇流锥管10、螺旋通道外圈11、搅拌杆12、搅拌叶13、漏斗14、斜流通道15、单向阀球16、排流通道17、封堵块18、入流管19、让位管头20、阀体21、球体22、阀杆23、阀颈24、小流量通道25、密封阀座26、大流量通道27、第一区28、第二区29、第三区30、第四区31、第五区 32、第六区33、第七区34、第八区35、第一口36、第四口37、第三口38、第二口39、汇水沟40、集水池41、进水口42、连梁43、爬梯44、溢流堰45、集水坑46、集水仓47、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隧洞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药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内分段设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渗水,集中导引至集水仓,通过水泵将集水仓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处理池系统;
所述处理池系统包括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加药房、汇水沟、集水池以及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位于所述加药房与所述絮凝反应池之间;所述预沉池上游设有所述汇水沟,所述沉淀池下游设有所述集水池,所述预沉池与所述沉淀池中设有连梁,所述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边缘设有爬梯;所述预沉池与絮凝反应池之间设有一级溢流堰,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二级溢流堰;
如图所示: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包括旋流盘、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 、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
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
如图所示: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
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其中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六区,当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时,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八区;其中所述小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所述大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且位于所述小流量通道的下方;所述小流量通道为弧形通道;
所述排水方法包括:水从入口进入预沉池,进而通过一级溢流堰进入絮凝反应池,之后通过二级溢流堰进入沉淀池;最后利用沉淀池处的泵站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站;
所述清理方法包括:当沉淀物过多时会减少沉淀池容量,定期使用后及时对沉淀池底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所述加药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加药管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加药管长度,首先开启所述第一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随后开启第二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所述漏斗中设有液位传感器,当到达一定液位,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搅拌杆下降至所述漏斗中,并控制所述搅拌叶旋转以混合药液。
如图所示:所述搅拌叶数量为四。所述第二加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段。所述阀颈与阀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球体的水平中心线穿过所述大流量通道的管壁。所述密封阀座外侧设有补偿弹簧。所述球体下侧设有下阀杆辅助驱动。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阀体管道的直径。球体表面的八个分区被密封阀座限定范围。所述旋流盘对应漏斗的位置上方开口以接纳所述搅拌叶。
所述流体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控制球阀通流控制方法包括:开启方法、调节方法、关闭方法:所述开启方法包括: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开启时沿着第一旋向旋转所述球体45度,达到第一开启位,使得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从而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使得所述大流量通道贯通;所述调节方法包括:当絮凝反应池水位下降,使得球体从所述第一开启位起沿着所述第一旋向旋转90度,达到第二开启位使得所述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从而使得所述小流量通道贯通;所述关闭方法包括:使得球体从所述第二开启位起沿着第二旋向旋转135度从而使得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阻断水流,所述第二旋向与第一旋向相反。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排水方法包括集水方法、排水方法、清理方法、加药控制方法;所述集水方法包括:隧洞内分段设有集水坑,各集水坑收集分段渗水,并集中导引至集水仓,通过水泵将集水仓中的水抽排至洞口的处理池系统;
所述处理池系统包括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加药房、汇水沟、集水池以及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位于所述加药房与所述絮凝反应池之间;所述预沉池上游设有所述汇水沟,所述沉淀池下游设有所述集水池,所述预沉池与所述沉淀池中设有连梁,所述预沉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边缘设有爬梯;所述预沉池与絮凝反应池之间设有一级溢流堰,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二级溢流堰;
所述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包括旋流盘、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控制球阀、汇流锥管、搅拌杆、搅拌叶、漏斗、斜流通道、单向阀球、排流通道、封堵块、入流管、让位管头、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球阀包括阀体、球体、阀杆、密封阀座、阀颈,所述球体包括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 、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所述大流量通道包括第一口、第二口,所述小流量通道包括第三口、第四口;
其中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的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中都设有所述控制球阀,所述旋流盘中包括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加药管与所述螺旋通道的外圈在第一位置连通,在螺旋通道的所述外圈第一位置下游位置的外侧设有所述汇流锥管,所述汇流锥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连通;
所述旋流盘的中央下方设有所述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所述搅拌叶;所述漏斗下方连接所述斜流通道,所述斜流通道下方连接所述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将液体排入下游,所述入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斜流通道的直径,所述封堵块位于所述入流管中,所述封堵块中设有所述排流通道,所述入流管上方设有让位管头,让位管头一端封闭,所述让位管头包括倾斜段与水平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斜流通道连通,所述水平段底部支撑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单向阀球的直径;
所述控制球阀的阀体上设有所述阀颈,所述阀杆驱动所述球体转动,通过球体转动,球体表面等分为八个分区围绕球体中心转动,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区、第二区面向上游构成封闭区阻断水流,当第二区、第三区面向上游时,所述第六区、第七区面向下游,其中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六区,当第四区、第五区面向上游时,第八区、第一区面向下游,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第四区,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八区;其中所述小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所述大流量通道贯穿所述球体且位于所述小流量通道的下方;所述小流量通道为弧形通道;
所述排水方法包括:水从入口进入预沉池,进而通过一级溢流堰进入絮凝反应池,之后通过二级溢流堰进入沉淀池;最后利用沉淀池处的泵站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站;
所述清理方法包括:当沉淀物过多时会减少沉淀池容量,定期使用后及时对沉淀池底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所述加药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加药管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加药管长度,首先开启所述第一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随后开启第二加药管中的控制球阀,所述漏斗中设有所述液位传感器,当到达预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搅拌杆下降至所述漏斗中,并控制所述搅拌叶旋转以混合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数量为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颈与阀体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水平中心线穿过所述大流量通道的管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座外侧设有补偿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下侧设有下阀杆辅助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阀体管道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球体表面的八个分区被密封阀座限定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对应漏斗的位置上方开口以接纳所述搅拌叶。
CN202010700523.2A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Active CN111825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0523.2A CN111825182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0523.2A CN111825182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5182A CN111825182A (zh) 2020-10-27
CN111825182B true CN111825182B (zh) 2022-03-25

Family

ID=72924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0523.2A Active CN111825182B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5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689B (zh) * 2021-11-11 2024-03-22 重庆大学 一种反坡隧道排水及净化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8280A (en) * 1986-06-25 1988-10-18 Stranco, Inc. Mixing apparatus
JP2008200646A (ja) * 2007-02-22 2008-09-04 Kurita Water Ind Ltd 撹拌混合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凝集反応装置
CN105840888A (zh) * 2016-05-10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水工隧洞工程用干湿分离式逆止阀
CN109534468A (zh) * 2018-12-19 2019-03-29 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旋流混合加药系统
CN210370791U (zh) * 2019-07-08 2020-04-21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反坡排水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8280A (en) * 1986-06-25 1988-10-18 Stranco, Inc. Mixing apparatus
JP2008200646A (ja) * 2007-02-22 2008-09-04 Kurita Water Ind Ltd 撹拌混合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凝集反応装置
CN105840888A (zh) * 2016-05-10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水工隧洞工程用干湿分离式逆止阀
CN109534468A (zh) * 2018-12-19 2019-03-29 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旋流混合加药系统
CN210370791U (zh) * 2019-07-08 2020-04-21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反坡排水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5182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4811U (zh) 一种处理废液的分段排液沉淀池
CN111928121B (zh) 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的工作方法
CN111825182B (zh) 一种隧洞排水方法
CN205444399U (zh) 阶梯式跌水井
CN206800576U (zh) 截污纳管
CN109133282B (zh) 一种磁混凝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系统
CN111825184B (zh) 一种隧洞排水处理池系统
CN203145866U (zh) 灌注桩二次清孔设备
CN210656307U (zh) 一种隧洞污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CN105863039A (zh) 截流井横置浮动拦渣装置
CN206057130U (zh) 一种浆液综合测量罐
CN111825183B (zh) 一种污水处理流体控制设备
CN110723793A (zh) 一种隧洞污水自动化处理装置
KR101992780B1 (ko) 배수관에 설치되는 소수력 발전장치
CN207918576U (zh) 一种水处理自动反冲洗装置
CN109881767B (zh) 智能雨污分流装置
CN115030675B (zh) 一种气举反循环清孔装置及清孔方法
CN208389463U (zh) 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
CN207619918U (zh) 一种自动排沙装置
CN217359480U (zh) 一种多级旋转综合测量装置
WO1989008751A1 (en) Liquid control apparatus
CN207210043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9813523A (zh) 一种粘弹性两相流体减阻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216892445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
CN220579029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