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9730A - 与毫米波天线一起使用的天线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与毫米波天线一起使用的天线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9730A
CN111819730A CN201880090784.8A CN201880090784A CN111819730A CN 111819730 A CN111819730 A CN 111819730A CN 201880090784 A CN201880090784 A CN 201880090784A CN 111819730 A CN111819730 A CN 111819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frame
end portion
fram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0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9730B (zh
Inventor
应志农
赵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1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9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9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9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7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endfire radiating aerial units transverse to the plane of the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包括端部,该端部的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目的是减小端部的雷达截面,以改善垂直极化天线元件的端射发射。天线框架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在顶边缘和/或底边缘具有多个凹口的端部。这些凹口可以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以改善水平极化天线元件的端射发射。

Description

与毫米波天线一起使用的天线框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支持毫米波频率传送的天线框架。
背景技术
诸如3G和4G这样的通信标准目前正在广泛使用。预计不久将部署支持5G通信的基础架构。为了利用5G,将需要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配置适当的通信组件和相应的结构。这些组件包括天线,该天线在毫米波范围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谐振频率,该谐振频率从10GHz扩展到100GHz。为了用如此小的波长获得性能,已经利用了阵列形状的多个天线。
在毫米波频率,常规天线会在移动设备的机壳(壳体)中感生出强的表面波,导致天线元件发射的辐射模式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较差的工作性能,并会妨碍天线阵列的应用。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机壳的电尺寸就波长而言远大于发射信号的波长。类似地,如图1所示,位于天线阵列前面的金属框架会导致天线模式变形,并在端射方向上造成相当大的盲区。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天线框架包括端部,该端部的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目的是减小端部的雷达截面。本公开还描述了一种天线框架,其具有在顶边缘和/或底边缘中有多个凹口的端部。这些凹口可以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包括端部。该端部包括:第一端;与第一端隔开以限定长度的第二端;沿着该长度延伸的外表面;沿着该长度延伸并且与外表面隔开厚度的内表面;顶边缘,该顶边缘在外表面和和内表面顶部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和底边缘,该底边缘在外表面和和内表面底部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底边缘与顶边缘隔开宽度,并且端部的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端部在顶边缘和底边缘处的厚度小于端部在顶边缘和底边缘之间的任何点处的厚度。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内表面具有弧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端部具有三角形截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端部具有梯形截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框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成。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天线框架。天线框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位于该内部空间内的天线。该天线包括基本上设置在天线框架的端部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根据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天线是垂直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端部面向外。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包括:第一端;与第一端隔开以限定长度的第二端;沿着该长度延伸的外表面;沿着该长度延伸并且与外表面隔开厚度的内表面;顶边缘,该顶边缘在外表面和和内表面顶部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和底边缘,该底边缘在外表面和和内表面底部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顶边缘或底边缘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凹口。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顶边缘和底边缘均具有多个凹口。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多个凹口沿着端部的长度周期性地隔开。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多个凹口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凹口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电介质材料是陶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或其组合。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设备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在穿过电介质材料时的波长的无线电波来发送和接收通信,并且多个凹口的深度为该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多个凹口具有金属模制件。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框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成。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底边缘与顶边缘隔开宽度,并且端部的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端部在顶边缘和底边缘处的厚度小于端部在顶边缘和底边缘之间的任何点处的厚度。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内表面具有弧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端部具有三角形截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厚度沿着端部的宽度变化,使得端部具有梯形截面。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多个凹口包括具有第一深度的第一凹口和具有第二深度的第二凹口。
根据天线框架的一个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设备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在穿过电介质材料时的第一波长的无线电波和具有在穿过电介质材料时的第二波长的无线电波来发送和接收通信,并且第一深度为第一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第二深度为第二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天线框架。天线框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该内部空间内的天线。该天线包括基本上设置在天线框架的端部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根据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天线是水平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端部面向外。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天线框架。天线框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该内部空间内的天线。该天线包括基本上设置在天线框架的端部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根据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天线是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端部面向外。
根据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天线是双频带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端部面向外。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一种天线包括天线框架和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由位于现有技术金属天线框架后面的天线阵列产生的辐射模式的极坐标图。
图2是围绕移动通信设备上的天线元件的天线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位于天线框架端部的实施方式后面的垂直极化天线的截面图。
图4是显示了由位于各种金属天线框架端部设计后面的天线阵列产生的各种辐射模式的极坐标图,。
图5是位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实施方式后面的垂直极化天线的截面图。
图6是显示了由位于各种金属天线框架端部设计后面的垂直极化天线阵列产生的各种辐射模式的极坐标图,。
图7是位于具有弧形截面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后面的垂直极化天线的截面图。
图8是位于具有梯形截面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后面的垂直极化天线的截面图。
图9是位于天线框架端部的实施方式后面的水平极化天线的截面图。
图10是位于具有多个凹口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实施方式后面的天线元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显示了由位于各种金属天线框架端部设计后面的水平极化天线阵列产生的各种辐射模式的极坐标图,。
图12是具有三角形截面和多个凹口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是具有多个不同深度的凹口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具有三角形截面和不同深度的多个凹口的天线框架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贯穿全文,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似的元件。将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相对于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以相同的方式或以类似的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或替代地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可与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一起使用的天线框架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虽然一些附图例示了一个天线,但是将理解,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用于波束成形或扫描应用的天线阵列。
参照图2,例示了用于天线16的天线框架14的示例性基本结构。天线框架14包括第一侧部18和与第一侧部18平行的第二侧部20。天线框架14还包括端部22。端部22从第一端26到第二端28沿着长度24延伸。端部22包括沿着长度24延伸的外表面30和也沿着长度24延伸并且与外表面30隔开厚度34的内表面32。顶边缘36在外表面30和内表面32的顶部在厚度方向上在内表面32与外表面30之间延伸,并且在长度24方向上在第一端26与第二端28之间延伸。类似地,底边缘38在外表面30和内表面32的底部在厚度方向上在内表面32与外表面30之间延伸,并且在长度24方向上在第一端26与第二端28之间延伸。底边缘38与顶边缘36隔开宽度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框架14可以完全或部分由金属构成。在框架的构造中使用的金属类型可以包括铝或不锈钢等。天线框架14可以限定内部空间,天线16可以在该内部空间中并且基本上设置于框架14的端部22后面。天线16可以进一步集成在无线通信设备内并安装在基板42上,基板42诸如印刷电路板。图2中所示的基本天线框架14结构可以用作下述实施方式的基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天线框架14可以被单独地制造并且被集成作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壳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天线框架14可以是可设置在移动通信设备内的单独组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天线框架14可以被集成作为天线16的一部分以形成天线单元。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垂直极化”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极化的无线电波,其中,垂直方向与相应端部22的宽度40在相同方向上。术语“水平极化”是指在水平方向上极化的无线电波,其中水平方向与相应端部22的长度24在相同方向上。
现在转到图3,在该实施方式中,天线16如垂直箭头所示是垂直极化的。天线16是基本上设置在框架14的端部22后面的边缘安装天线。使用现有技术天线框架,由天线产生的辐射模式具有如图1所示的图块10所示的明显的盲点12。然而,通过减少金属天线框架14的衍射效应,可以改善来自天线16的端射发射。这可以通过减小金属天线框架14的雷达截面,更具体地说是减小端部22的雷达截面来实现。
减小雷达截面的一种方法是最小化金属天线框架14的端部22的宽度40。如图4所显示的图块44所示,各种宽度40提供不同的端射发射结果和辐射模式。辐射模式46由宽度40为7毫米(mm)的端部22产生。辐射模式48由宽度40为5mm的端部22产生。辐射模式50由宽度40为3mm的端部22产生。如图块44所示,端部22的较小宽度40产生较理想的辐射模式,具有较强的无线电波,特别是在朝向天线框架14的端部22方向的主瓣方向上。当天线16是如图3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极化天线时,可以看到这种效果。虽然减小端部22的宽度对来自水平极化天线的发射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减小对于水平极化天线不提供任何实质好处。
减小雷达截面的另一种方法是沿着端部22的宽度40改变端部22的厚度34。虽然沿着端部22的宽度40改变端部22的厚度34对来自水平极化天线的发射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沿着端部22的宽度40改变厚度34对于水平极化天线不提供任何实质好处。这种端部的各种实施方式在下面参照图5至图8进行描述。
现在转到图5,在122处示出了天线框架的端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端部122与以上参考的端部22基本相同,因此,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加了索引100来表示与端部中的相似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另外,除了如下所述和附图中所示,端部22的前述描述同样适用于端部122。
在图5中示出了示例性的端部122。端部122的宽度140从顶边缘136延伸到底边缘138。端部122的厚度134沿着端部122的宽度140变化,使得端部122具有三角形或楔形截面。外表面130保持平坦,而内表面132成角度以产生该三角形或楔形截面。与沿其宽度40具有恒定厚度34的端部22相比,特别是在朝向端部122方向的主瓣方向上,该形状减少了来自天线16的无线电波的反向辐射,从而改善了辐射模式。在图6中示出了这种改进的辐射模式,该图显示了图块52,其示出了使用宽度为5mm的端部22和恒定深度34所产生的辐射模式,与使用宽度也为5mm但是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端部122相比较。辐射模式54对应于使用了端部22,辐射模式56对应于使用了端部122。端部122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同截面形状,以减小端部122的雷达截面。这些其他实施方式在下面参照图7和图8进行描述。
现在转到图7,在222处示出了天线框架的端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端部222与以上参考的端部22基本相同,因此,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加了索引200来表示与端部中的相似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另外,除了如下所述和附图中所示,端部22的前述描述同样适用于端部222。
端部222的宽度240从顶边缘236延伸到底边缘238。端部222的厚度234沿着端部222的宽度240变化,使得端部222具有弧形截面。外表面230保持平坦,但内表面232具有弧形以产生该弧形截面。与沿其宽度40具有恒定厚度34的端部22相比,特别是在朝向端部222方向的主瓣方向上,该形状减少了来自天线16的无线电波的反向辐射,从而改善了辐射模式。
现在转到图8,在322处示出了天线框架的端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端部322与以上参考的端部22基本相同,因此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加了索引300来表示与端部中的相似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另外,除了如下所述和附图中所示,端部22的前述描述同样适用于端部322。
端部322的宽度340从顶边缘336延伸到底边缘338。端部322的厚度334沿着端部322的宽度340变化,使得端部322具有梯形截面。外表面330保持平坦,但内表面332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角以产生该梯形截面。与沿其宽度40具有恒定厚度34的端部22相比,特别是在朝向端部322方向的主瓣方向上,该形状减少了来自天线16的无线电波的反向辐射,从而改善了辐射模式。
现在转到图9和图10,在422处示出了天线框架的端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端部422与上面参考的端部22基本相同,因此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加了索引400来表示与端部中的相似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另外,除了如下所述和附图中所示,端部22的前述描述同样适用于端部422。
天线58是水平极化的,如进入页面的水平箭头所示。天线58是基本上设置在框架14的端部422后面的边缘安装天线。使用现有技术天线框架,可以在现有技术端部的边缘上观察到强反射。然而,通过创建硬表面金属框架使得由天线58产生的电磁场可以传播穿过端部422而不是被衍射,可以改善来自天线58的端射发射。这可以通过形成波纹状或带凹口的顶边缘结构和/或底边缘结构作为端部422的一部分来实现。
端部422包括顶边缘436和底边缘438。为了形成波纹或凹口结构,顶边缘436或底边缘438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凹口460。凹口460沿着顶边缘436和/或底边缘438设置并且可以从端部422的外表面430到内表面432在厚度434方向上延伸。凹口460可以沿着端部的长度424周期性地隔开422。
凹口460可以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464。电介质材料464可以包括陶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或其组合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口460具有围绕凹口460的边缘的金属模制件。凹口460在端部422的宽度440方向上具有深度462。凹口460的深度462优选为天线58发射的无线电波的在穿过该电介质材料464传播时的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对于电介质材料464的较高的介电常数值,可以减小凹口460的深度462,因为随着穿过电介质材料464传播,无线电波波长减少。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电介质材料464的介电常数为10的情况下,天线58发射频率为28GHz的无线电波,并且凹口460的深度462为1mm。此外,凹口460应当优选地彼此隔开小于无线电波在穿过电介质材料464时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的距离。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端部422可以具有多个金属带而不具有多个凹口460,或者除了多个凹口460外还具有多个金属带。
端部422中的有凹口的边缘表面产生硬表面边界条件,其允许天线58发射的水平极化电磁波穿过端部422传播,从而与不具有波纹状的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端部22相比,特别是在朝向端部422方向的主瓣方向上,改善了辐射模式。在图11示出了这种改善的辐射模式,其显示了图块64,其示出了与使用没有凹口的顶边缘和底边缘的各种端部22相比,使用有凹口的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端部422所产生的辐射模式。辐射模式66和辐射模式68对应于使用了具有不同宽度40但没有凹口的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端部22,辐射模式70对应于使用了有凹口的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端部422。
现在转到图12,调整了端部522以针对可以包含垂直极化天线元件和水平极化天线元件两者的双极化天线提供改进的辐射模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端部522具有沿宽度540变化的深度534,使得端部522具有类似于端部122的三角形截面,这减小了端部522的雷达截面以改善从垂直极化天线元件产生的辐射模式。此外,沿着端部522的长度524沿着顶边缘536和底边缘538设置多个凹口560,以产生硬表面边界条件,从而改善水平极化波的电磁波传播,以改善从水平极化天线元件产生的辐射模式。凹口560可以从外表面530延伸到内表面532。应当理解,为双极化天线设计的端部可以采用关于前述实施方式描述的任何形状的截面。例如,端部522也可具有类似于端部222的弧形截面,或具有类似于端部322的梯形截面。
现在转到图13,端部622与端部422基本相似,除了包括不同深度的凹口660、666以考虑用作双频带天线的水平极化天线。端部622包括顶边缘636和底边缘638。为了形成波纹状或凹口结构,顶边缘636或底边缘638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凹口660、666,多个凹口660、666具有不同深度662、668。具有第一深度662的第一凹口660可以与具有第二深度668的第二凹口666交替。第一凹口660的第一深度662优选地是天线58在第一频带发射的无线电波随着无线电波穿过电介质材料664传播的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类似地,第二凹口666的第二深度668优选地是天线58在第二频带发射的无线电波随着无线电波穿过电介质材料664传播的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这样,第一凹口660为具有第一频带的第一波长的无线电波提供了发射益处,第二凹口666为具有第二频带的第二波长的无线电波提供了发射益处。凹口660、666沿着顶边缘636和/或底边缘638设置,并且可以在厚度634方向上从端部622的外表面630延伸到内表面632。凹口660、666可以沿着端部622的长度624周期性地隔开。
凹口660、666可以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664。电介质材料664可以包括陶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或其组合等。应当理解,第一凹口660和第二凹口666可以填充有相同的电介质材料664或不同的电介质材料664,并且可以基于所使用的电介质材料664来选择凹口660、666的深度662、66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口660、666具有围绕凹口660、666边缘的金属模制件。
现在转到图14,调整了端部722以针对包含垂直极化天线元件和水平极化天线元件并且还在两个频带上通信的双极化/双频带天线提供改进的辐射模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端部722具有沿着宽度740变化的深度734,使得端部722具有类似于端部122的三角形截面,这将端部722的雷达截面减小以改善由垂直极化天线元件产生的辐射模式。此外,沿着端部722的长度724沿着顶边缘736和底边缘738设置具有不同深度762、768的多个凹口760、766,以创建硬表面边界条件从而改善水平极化波的电磁波传播,以改善水平极化天线元件产生的辐射模式。
具有第一深度762的第一凹口760可以与具有第二深度768的第二凹口766交替。第一凹口760的第一深度762优选地是由天线58在第一频带发射的水平极化无线电波随着无线电波穿过电介质材料764传播的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类似地,第二凹口766的第二深度768优选地是天线58在第二频带发射的无线电波随着无线电波穿过电介质材料764传播的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这样,第一凹口760为具有第一频带上的第一波长的无线电波提供了发射益处,而第二凹口766为具有第二频带上的第二波长的无线电波提供了发射益处。凹口760可以从外表面730延伸到内表面732。应当理解,设计用于双极化天线的端部可以采用关于前述实施方式描述的任何形状的截面。例如,端部722也可以具有类似于端部222的弧形截面,或者具有类似于端部322的梯形截面。
凹口760、766可以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764。电介质材料764可以包括陶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或其组合等。应当理解,第一凹口760和第二凹口766可以填充有相同的电介质材料764或不同的电介质材料764,并且可以基于所使用的电介质材料764来选择凹口760、766的深度762、76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口760、766具有围绕凹口760、766边缘的金属模制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在阅读和理解本说明书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等同物和修改。

Claims (3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14),所述天线框架包括:
端部(122、222、322),所述端部包括:
第一端;
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隔开以限定长度;
外表面(130、230、330),所述外表面沿着所述长度延伸;
内表面(132、232、332),所述内表面沿着所述长度延伸并且与所述外表面(130、230、330)隔开厚度(134、234、334);
顶边缘(136、236、336),所述顶边缘在所述外表面(130、230、330)和所述内表面(132、232、332)的顶部在厚度(134、234、334)方向上在所述内表面(132、232、332)与所述外表面(130、230、330)之间以及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以及
底边缘(138、238、338),所述底边缘在所述外表面(130、230、330)和所述内表面(132、232、332)的底部在厚度(134、234、334)方向上在所述内表面(132、232、332)与所述外表面(130、230、330)之间以及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
所述底边缘(138、238、338)与所述顶边缘(136、236、336)隔开宽度(140、240、340),并且所述端部(122、222、322)的所述厚度(134、234、334)沿着所述端部(122、222、322)的所述宽度(140、240、340)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端部(122、222、322)在所述顶边缘(136、236、336)和所述底边缘(138、238、338)处的厚度(134、234、334)小于所述端部(122、222、322)在所述顶边缘(136、236、336)与所述底边缘(138、238、338)之间的任何点处的厚度(134、234、33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234)沿着所述端部(222)的所述宽度(240)变化,使得所述内表面(232)具有弧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134)沿着所述端部(122)的所述宽度(140)变化,使得所述端部(122)具有三角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334)沿着所述端部(322)的所述宽度(340)变化,使得所述端部(322)具有梯形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造。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天线框架(14)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天线(16),其中,所述天线(16)包括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的所述端部(122、222、322)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天线(16)是垂直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所述端部(122、222、322)面向外。
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14),所述天线框架包括:
端部(422、522、622、722),所述端部包括:
第一端;
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隔开以限定长度;
外表面(430、530、630、730),所述外表面沿着所述长度延伸;
内表面(432、532、632、732),所述内表面沿着所述长度延伸并且与所述外表面(430、530、630、730)隔开厚度(434、534、634、734);
顶边缘(436、536、636、736),所述顶边缘在所述外表面(430、530、630、730)和所述内表面(432、532、632、732)的顶部在厚度(434、434、634、734)方向上在所述内表面(432、532、632、732)与所述外表面(430、530、630、730)之间以及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以及
底边缘(438、538、638、738),所述底边缘在所述外表面(430、530、630、730)和所述内表面(432、532、632、732)的底部在厚度(434、434、634、734)方向上在所述内表面(432、532、632、732)与所述外表面(430、530、630、730)之间以及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顶边缘(436、536、636、736)或底边缘(438、538、638、738)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凹口(460、560、660、7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顶边缘(436、536、636、736)和所述底边缘(438、538、638、738)均具有多个凹口(460、560、660、760)。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多个凹口(460、560、660、760)沿着所述端部(422、522、622、722)的所述长度周期性地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多个凹口(460、560、660、76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凹口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电介质材料(464、564、664,76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电介质材料(464、564、664、764)是陶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或其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在穿过所述电介质材料(464、564、664、764)时的波长的无线电波来发送和接收通信,并且所述多个凹口(460、560、660、760)具有为所述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的深度(462、562、662、762)。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多个凹口(460、560、660、760)具有金属模制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构造。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底边缘(538、738)与所述顶边缘(536、736)隔开宽度(540、740),并且所述端部(522、722)的所述厚度(534、734)沿着所述端部(522、722)的所述宽度变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端部(522、722)在所述顶边缘(536、736)和所述底边缘(538、738)处的厚度(534、734)小于所述端部(522、722)在所述顶边缘(536、736)与所述底边缘(538、738)之间的任何点处的厚度(534、734)。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沿着所述端部的所述宽度变化,使得所述内表面具有弧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534、734)沿着所述端部(522、722)的所述宽度(540、740)变化,使得所述端部(522、722)具有三角形截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厚度沿着所述端部的所述宽度变化,使得所述端部具有梯形截面。
22.根据权利要求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多个凹口(660、760)包括具有第一深度(662、762)的第一凹口和具有第二深度(668、768)的第二凹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在穿过所述电介质材料时的第一波长的无线电波以及具有在穿过所述电介质材料时的第二波长的无线电波来发送和接收通信,并且所述第一深度(662、762)为所述第一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并且所述第二深度(668、768)为所述第二波长的至少四分之一。
24.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天线框架(14)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天线(58),其中,所述天线(58)包括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14)的所述端部(422、522、622、722)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天线(58)是水平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所述端部(422、522、622、722)面向外。
26.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天线框架(14)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天线(16、58),其中,所述天线(16、58)包括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14)的所述端部(422、522、622、722)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天线(16、58)是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所述端部(522、722)面向外。
2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天线框架(14),其中,所述天线框架(14)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天线(16、58),其中,所述天线(16、58)包括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14)的所述端部(622、722)后面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天线(16、58)是双频带天线,其辐射模式的主瓣穿过所述端部(622、722)面向外。
30.一种天线(16、58),所述天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或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框架(14),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CN201880090784.8A 2018-07-31 2018-07-31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无线通信设备 Active CN111819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8/044579 WO2020027800A1 (en) 2018-07-31 2018-07-31 Antenna frame for use with a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9730A true CN111819730A (zh) 2020-10-23
CN111819730B CN111819730B (zh) 2022-05-27

Family

ID=6324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0784.8A Active CN111819730B (zh) 2018-07-31 2018-07-31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3589A1 (zh)
EP (1) EP3830896A1 (zh)
JP (1) JP7054741B2 (zh)
CN (1) CN111819730B (zh)
WO (1) WO2020027800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1257A1 (en) * 2007-12-31 2009-07-2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dden antenna
EP2355241A1 (en) * 2010-02-02 2011-08-10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device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20274518A1 (en) * 2011-04-05 2012-11-01 Zhinong Ying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metal backplates and multi-band antennae, an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with metal backplates and multi-band antennae
JP201223138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dk Corp アンテナ、及び通信装置
CN101207229B (zh) * 2006-12-20 2013-04-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
US20130234910A1 (en) * 2012-03-12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3324081A (zh) * 2009-10-30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臂戴式电子设备
CN104767031A (zh) * 2014-01-06 2015-07-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天线系统、移动通信终端
CN105932397A (zh) * 2016-05-13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US20170201011A1 (en) * 2016-01-11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leaky-wave phased array antenna
KR20170082799A (ko) * 2016-01-07 2017-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210516A (zh) * 2015-02-27 2017-09-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及包括天线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7634314A (zh) * 2016-07-19 2018-01-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20180191059A1 (en) * 2016-12-30 2018-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forming auxiliary unit for antenna and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8752B2 (en) * 2011-02-11 2014-02-11 Pulse Finland Oy Chassis-excit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02471197B1 (ko) * 2016-08-25 2022-11-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229B (zh) * 2006-12-20 2013-04-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
EP2081257A1 (en) * 2007-12-31 2009-07-2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dden antenna
CN103324081A (zh) * 2009-10-30 2013-09-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臂戴式电子设备
EP2355241A1 (en) * 2010-02-02 2011-08-10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device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20274518A1 (en) * 2011-04-05 2012-11-01 Zhinong Ying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metal backplates and multi-band antennae, an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with metal backplates and multi-band antennae
JP201223138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dk Corp アンテナ、及び通信装置
US20130234910A1 (en) * 2012-03-12 201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4767031A (zh) * 2014-01-06 2015-07-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天线系统、移动通信终端
CN107210516A (zh) * 2015-02-27 2017-09-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及包括天线装置的电子装置
KR20170082799A (ko) * 2016-01-07 2017-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70201011A1 (en) * 2016-01-11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leaky-wave phased array antenna
CN105932397A (zh) * 2016-05-13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7634314A (zh) * 2016-07-19 2018-01-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20180191059A1 (en) * 2016-12-30 2018-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forming auxiliary unit for antenna and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黎淑兰: "移动终端内置天线技术及其进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16927A (ja) 2021-07-08
WO2020027800A1 (en) 2020-02-06
JP7054741B2 (ja) 2022-04-14
EP3830896A1 (en) 2021-06-09
CN111819730B (zh) 2022-05-27
US20210013589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7787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comprising such a high frequency filter
US9246210B2 (en) Antenna with cover radiator and methods
US8269676B2 (en) Dual-band antenna and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9276322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GB2402552A (en) Broadband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system
EP2308132A2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radio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ntenna arrangement
US20120287009A1 (en) Solid antenna
GB2517231A (en) Wideband patch antennas and antenna arrays
US20130021207A1 (en) Coplanar-waveguide fed monopole antenna
US20220224009A1 (en) Multi-frequency band antenna
US20090102736A1 (en) Monopole antenna
CN109473787B (zh) 一种鲨鱼鳍天线组件
CN201498596U (zh) 多频天线
CN100576631C (zh) 倒f型天线
CN111819730B (zh)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框架、无线通信设备
CN101847785B (zh) 双频平面式微带天线
KR101392704B1 (ko) Lte 대역에서 높은 격리도 및 광대역을 갖는 mimo 안테나
KR101857388B1 (ko) 이중 대역에서 동작하는 고이득 안테나 장치
CN102377019A (zh) 天线
CN112003019B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023183B (zh) 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6602241B (zh) 八频段天线
CN219658968U (zh) 一种5g宽带介质谐振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5645014U (zh) 天线组件和具有该天线组件的电子设备
US11404770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