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6788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6788A
CN111816788A CN202010611472.6A CN202010611472A CN111816788A CN 111816788 A CN111816788 A CN 111816788A CN 202010611472 A CN202010611472 A CN 202010611472A CN 111816788 A CN111816788 A CN 111816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ight
sub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14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6788B (zh
Inventor
许传志
谢正芳
张露
胡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14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6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6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显示面板,具有透光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沿至少一个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方形;下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区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的外缘形状非规则,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区在其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电极内。以解决显示面板衍射问题,同时增加透光区的面积,提升光线透过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摄像头区域显示面板仍设置有像素,光线通过像素之间的狭缝到达摄像头实现拍摄功能。但是常规设计中外界光线通过显示面板的狭缝区域会发生衍射,严重影响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衍射问题,同时增加透光区的面积,提升光线透过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透光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沿至少一个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方形;下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区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的形状为非规则,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区在其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电极内。各子像素的发光区的形状设计为方形有利于提高像素界定层的像素开口率,提升显示效果;发光区在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下电极内保证发光区完全形成在下电极上,发光区整层能够完全被驱动发光,同时下电极的非规则设计使得各子像素之间为不规则狭缝,改善衍射效应。
可选地,所述下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区域与所述发光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电极区域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区域为异形区域。即第一电极区域设计为环绕发光区的方形结构,为后续形成其他膜层工艺预留余地,第二电极区域为异形区域保证了各子像素之间为不规则狭缝,改善衍射效应,且非规则设计有利于增加各子像素之间的透光区面积,提高光线透过率。
可选地,每一所述子像素定义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一电极区域的外接圆,其中,所述外接圆包括圆形区域和椭圆形区域。当所述第一电极区域为长方形时,所述外接圆为椭圆形;当所述第一电极区域为正方形时,所述外接圆为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远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到所述发光区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远的位置到所述发光区的最远距离为b,其中a、b满足:a<b≤3um,a为0-2um。第一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到所述发光区的距离a为下电极上的其他膜层预留工艺余地,保证像素开口区与下电极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多个所述子区域包围所述第一电极区域,所述子区域包括圆弧形、扇形、哑铃形、波浪形区域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为不同排,相邻排之间的任意三个相邻子像素组成一个像素单元;
可选地,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通过控制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的发光亮度,可以混合形成任意颜色,以使显示面板显示所需画面。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与所述下电极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发光区位于所述开口内,每一所述子像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区出光面一侧的上电极。通过设置像素界定层开口将子像素间隔排列,外界光线可以从像素界定层上穿过,可选地,像素界定层为透明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透明PI。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包围部分所述透光显示区的主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内的所述子像素的下电极与所述发光区形状相同。所述主显示区内的所述像素界定层开口为方形,以提高开口率,对应的下电极为方形,简化制作工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透光显示区下方的感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显示面板具有透光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沿至少一个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方形;下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区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的形状为非规则,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区在其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电极内。下电极采用非规则设计使得子像素之间形成不规则狭缝,有利于改善衍射效应,同时异性设计合理减小下电极的面积,增加各子像素之间的透光面积,提高光线透过率,提升显示面板下方的感光元件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显示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显示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显示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显示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0具有透光显示区101。透光显示区101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11,子像素11沿至少一个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如X方向(水平方向),每一子像素11包括:发光区112,发光区112的形状为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下电极111,设置于发光区112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下电极111的形状为异形,且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发光区112在其下电极111上的投影位于下电极111内。多个子像素11的发光区112间隔排列,需要使用精密金属掩膜板形成多个发光区,精密金属掩膜板上的开口通常为方形,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区也为方形结构,发光区在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下电极内保证发光区完全形成在下电极上,发光区整层能够完全被驱动发光,同时下电极的非规则设计使得子像素之间为不规则狭缝,改善衍射效应。下电极为不透光材料,未被发光区覆盖的下电极既不发光也不透明,故子像素11的下电极111未被发光区112覆盖的区域越小,不透明区域占比越小,下电极采用本方案的异形结构设计,减小了下电极未被发光区覆盖的面积有利于增加透光区的面积,提高光线透过率。
可选地,下电极111包括第一电极区域211和第二电极区域212,第一电极区域211与发光区112的形状相同,即第一电极区域211为环绕发光区112的方形,为后续形成其他膜层工艺预留余地,以保证发光区112能够完全被下电极驱动发光。其中,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方形第一电极区域各边界到方形发光区各边界的距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只要满足发光区完全位于下电极上即可。第二电极区域212包围第一电极区域211,第二电极区域212为异形区域,以使得各子像素11之间为不规则狭缝,改善衍射效应,且异形设计有利于增加各子像素之间的透光区面积,提高光线透过率。
可选地,每一子像素11定义有第三区域222,第三区域222为第一电极区域211的外接圆,其中,外接圆包括圆形区域和椭圆形区域。当第一电极区域为长方形时,外接圆为椭圆形;当所述第一电极区域为正方形时,外接圆为圆形。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区域222为与下电极同层的虚拟区域,以说明下电极的外形结构,在相关技术中,下电极的区域范围为第三区域范围,通常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下电极面积为800-1200um2,相邻子像素之间形成不规则狭缝,以改善透射光斑的衍射效应。然而,圆形或椭圆形的下电极相对方形结构面积较大,不利于提高光线透过率。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区域212距发光区112最远的位置位于第三区域222内,在改善衍射效应的同时增加了透光区面积,第一电极区域211距发光区112最近的位置(如图2中A点)与第二电极区域212距发光区112最近的位置(如图2中A’点)重合,在发光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下电极面积减小为700-1100um2,下电极面积减小了8%-12%。第二电极区域212的异形结构保证了与发光区完全重叠,减小了下电极的多余占用面积,提高透光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
可选地,第一电极区域211距发光区112最近的位置为A点到发光区112的垂直距离,A点到发光区112的垂直距离为a,第二电极区域212距发光区112最远的位置为B点到发光区112的垂直距离,B点到发光区112的最远距离为b,其中a、b满足:a<b≤3um,a为0~2um。第一电极区域211距发光区112最近的位置到发光区112的距离不超过2um,为下电极上的其他膜层预留工艺余地,如在下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开口工艺,避免开口工艺精度影响发光区的位置,保证了在开口内形成的发光区与下电极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二电极区域212包括多个子区域,多个子区域包围第一电极区域211,子区域包括圆弧形、扇形、哑铃形、波浪形区域中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子区域为多个圆弧形区域,圆弧的两个端点均位于第一电极区域211的边界上,第二电极区域距离发光区最近的位置A’为圆弧的端点,圆弧上距离发光区最远的位置不超过第三区域,与相关技术中的圆形或椭圆形下电极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下电极的圆弧形结构在改善衍射效应的同时增加了透光区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二电极区域212包括多个子区域,子区域为环绕方形第一电极区域的圆弧区,圆弧的弧长不完全相同,其中弧长最大的圆弧距离发光区112最远的位置不超过第三区域222的边界。相邻子像素的下电极的第二电极区域包括多个圆弧区和扇形区,扇形区上距离发光区112最近的位置与第一电极区域(图中未示出)距离发光区最近的位置重合,各圆弧区和扇形区距离发光区最近的位置均位于方形第一电极区域的边界上,为下电极上的其他膜层工艺预留余地,避免工艺精度影响发光区的位置,保证了像素开口区形成的发光区与下电极一一对应。多个子区域为与圆弧形或扇形,设计灵活,降低工艺制作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区域的多个子区域距离发光区最远的位置不超过第三区域222的范围,图形可灵活调整,只要满足相邻子像素之间为缝隙不规则,达到改善衍射的效果,形状不做限制。
可选地,请参阅图2,子像素11沿第一方向(X方向,水平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为不同排,相邻排之间的任意三个相邻子像素组成一个像素单元12。
可选地,像素单元12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通过控制像素单元12中子像素的发光亮度,可以混合形成任意颜色,以使显示面板显示所需画面。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区包括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空穴阻挡层等。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21和设置于阵列基板21上的像素界定层31,像素界定层31包括与下电极111一一对应的开口,发光区112位于开口内的下电极上,阵列基板21上先设置多个下电极111后再设置像素界定层,在与各个下电极111对应的位置像素界定层设置开口,形成开口的工艺手段可以采用刻蚀等方法,因工艺精度限制,开口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偏差范围为0-2um,因此像素界定层开口影响了发光区的位置和形状。本实施例中,下电极距离发光区的最近的位置到发光区的距离a为0-2um,如此保证了发光区与下电极完全重叠。形成多个发光区的精密金属掩膜板的开口通常为方形,像素界定层开口同样设计为方形以形成方形的发光区,提高了像素界定层的开口率,提高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阵列基板21包括衬底和驱动线路层,驱动线路层可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源层、多个导电层、多个无机绝缘层和平坦化层,以形成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等器件,以及扫描线、数据线和发光控制线等。薄膜晶体管可包括半导体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间绝缘层、源极和漏极。子像素的下电极111通过贯穿平坦化层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与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和发光控制线等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等,进而输出驱动电流至像素单元12,以控制对应的像素单元12的发光亮度和时间等。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相应的衬底为柔性衬底,如PI、PET、不锈钢片等可弯折材料;或者,本分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也可以为硬屏显示面板,相应的衬底为硬质衬底,如玻璃等。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件,OLED发光类型包括顶发光类型和底发光类型。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以顶发光为例,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为自发光区向远离阵列基板的方向出射,每一子像素11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区112出光面一侧的上电极113。可选地,上电极为透明阴极,材料包括Al、Mg、Ag及其合金;相应的,下电极为阳极,材料为ITO、IZO、Ag等。
可选地,上电极远离发光区的一侧设置有薄膜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材料,有机封装层包括丙烯酸类,用于阻隔水氧,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通过设置像素界定层开口将子像素11间隔排列,外界光线可以从没有子像素11的像素界定层上穿过,可选地,像素界定层为透明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透明PI。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包围部分透光显示区的主显示区,例如透光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靠近边框的位置,主显示区包围部分透光显示区;或者,透光显示区位于主显示区内,主显示区完全包围透光显示区。主显示区内的子像素的下电极与发光区形状相同。可选地,主显示区子像素的发光区及其下电极均为方形结构,可以提高开口率,简化制作工艺难度。相较于常见的“刘海屏”、“水滴屏”,本发明实施例的透光显示区可实现拍摄功能和显示功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请参阅图5,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及设置于显示面板透光显示区101下方的感光部件20。感光部件为摄像头,外界光线可以自透光显示区101穿过显示面板10到达感光部件20,实现屏下摄像头拍摄效果。
其中,该显示装置1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透光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沿至少一个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
发光区,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方形;
下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区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下电极的外缘形状非规则,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区在其下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电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区域与所述发光区的形状形同,所述第二电极区域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区域为异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像素定义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一电极区域的外接圆,其中,所述外接圆包括圆和椭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远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近的位置到所述发光区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电极区域距所述发光区最远的位置到所述发光区的最远距离为b,其中a、b满足:a<b≤3um,a为0-2u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多个所述子区域包围所述第一电极区域,所述子区域包括圆弧形、扇形、哑铃形、波浪形区域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为不同排,相邻排之间的任意三个相邻子像素组成一个像素单元;
优选地,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与所述下电极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发光区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子像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区出光面一侧的上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包围部分所述透光显示区的主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内的所述子像素的下电极与所述发光区形状相同。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透光显示区下方的感光部件。
CN202010611472.6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16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472.6A CN111816788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472.6A CN111816788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788A true CN111816788A (zh) 2020-10-23
CN111816788B CN111816788B (zh) 2022-09-13

Family

ID=7285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1472.6A Active CN111816788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67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719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488602A (zh) * 2021-07-26 2021-10-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2683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699A (zh) * 2018-12-28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oled基板、显示面板、oled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0867476A (zh) * 2019-11-27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936A (zh) * 2020-03-10 2020-06-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699A (zh) * 2018-12-28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oled基板、显示面板、oled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0867476A (zh) * 2019-11-27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936A (zh) * 2020-03-10 2020-06-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719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2142548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222683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88602A (zh) * 2021-07-26 2021-10-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8602B (zh) * 2021-07-26 2023-10-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788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8621B (zh) 透明显示基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62146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terminal with plurality of film layer and multiple optical lengths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1068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849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95859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display screens, and mask plates
US20210351243A1 (en) Display devices, display panels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thereof
CN1118167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41304A1 (en) Mask strips,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CN109859649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00176541A1 (en) Oled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397547A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5146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417713B2 (e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534583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CN218447107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403048A1 (en) Transparent oled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oled substrate
US2022037601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846616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相关装置
CN111710698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1596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0328B (zh) 一种发光面板及发光装置
US20230345776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
CN114914286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3971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