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5083A -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5083A
CN111815083A CN201910285519.1A CN201910285519A CN111815083A CN 111815083 A CN111815083 A CN 111815083A CN 201910285519 A CN201910285519 A CN 201910285519A CN 111815083 A CN111815083 A CN 111815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urban
buffer
city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55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静
房一多
张青芳
苏岳龙
董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navi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855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5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5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5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上述方法能够基于车载导航和电子地图厂商的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克服目前对于城市核心区域无法有效划分和动态更新的困难。通过互联网技术并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从城市定位请求热力和车辆通行区域两个维度,实现对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确定。通过建立统一的确定标准,针对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扩张和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电子地图、车载导航、城市规划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确定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均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收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行政区的面积并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区域面积。城市核心区,是能代表城市形象,承载重要功能(比如说行政,商务,宗教,景观等等),具有一定集聚效应(比如说人,物,信息流的集聚等),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城市核心区域。一般而言,城市核心区是城市主要的公共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城市市民及外来人员进行各种活动、互相交往的场所,是城市社会活动的中心。更进一步,城市核心区,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主要部分,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空间上有别于城市其它地区。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以及演变能够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中国统计部门用建成区来反映一个市的城市化区域的大小,但除个别地方标准外全国各地并没有一个统一界定标准和操作流程,对于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则更是处于空白。综上所述,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各种区域划分的关联关系和面临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确定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确定方法及装置,以准确地、动态地确定出城市核心区域,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车载导航和电子地图厂商的视角,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并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以标准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进一步从城市定位服务请求热力和车辆通行区域两个维度,实现对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确定。通过建立统一的确定标准,针对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扩张和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以获取所述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所述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包括: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
所述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包括:
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包括:
确定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若有,则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否则,执行所述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的步骤;
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不为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包括:
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包括: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
所述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包括: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车流量排序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包括: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若有,则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条城市道路;否则,执行所述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不符合设定的车流量排序规则时,不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设定的车流量排序规则时,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所述城市道路车流量是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车流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为所述基于行政区内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大于设定阈值。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存储网格缓冲区;和/或
存储流量缓冲区。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核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数据获取模块I,用于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数据获取模块II,用于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设定模块I,用于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以获取所述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I,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
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和合并模块I;
所述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所述合并模块I,用于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确定模块、遍历判断模块I、选取模块I、判断模块I;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平均值;
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当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选取模块I,用于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当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所述合并模块I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
所述判断模块I,用于判断所述选取模块I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
当所述判断模块I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继续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当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继续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设定模块I,用于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所述数据获取模块II,用于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
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和合并模块II;
所述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所述合并模块II,用于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车流量排序规则设定模块,用于设定车流量排序规则;
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遍历判断模块II、选取模块II、判断模块II;
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当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选取模块II,用于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条城市道路;
当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所述合并模块II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
所述判断模块II,用于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是否符合设定的车流量排序规则;
当所述判断模块II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继续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当所述判断模块II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继续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还包括:设定模块II,用于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
动态更新模块,用于设定数据获取时间范围;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II,用于获取所述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的所述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I,用于获取所述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的所述城市道路车流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为所述基于行政区内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大于设定阈值。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存储模块I,用于存储网格缓冲区;和/或
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存储模块II,用于存储流量缓冲区。
本发明可适用于城市核心区动态确定,从而弥补目前城市核心区确定方法的空白。通过互联网技术并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从城市定位请求热力和车辆通行区域两个维度满足城市核心区确定要求,实现对城市核心区的准确地、动态地确定,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附图说明
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中城市各种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2给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图3给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4给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的总体框图;
图5给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的详细框图;
图6给出了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和城市道路设置的具体示例;
图7给出了基于图6的具体示例使用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所确定出的城市核心区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其中列出各操作步骤。所述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和更新周期设定步骤。一个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道路车流量数据,能够反映该区域使用位置服务请求的频繁程度以及车流量的大小,因此能够被用于确定该区域是否为该城市的核心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该时间范围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天、周、月、年等作为时间单位设置该时间范围,例如1周。通过保持基于时间范围的动态实时的数据获取和更新,能够实现对整个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实时的确定和跟踪,例如,设定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为1周,以1天为更新周期,通过周期性地获取前1周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道路车流量数据并确定城市核心区,能够实现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实时的确定和跟踪。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更新周期设置为与数据获取时间范围相同,从而实现对城市核心区域的每隔数据获取时间范围的动态实时的确定和跟踪,例如,将所述更新周期和所述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均设置为1周,每经过一周,就基于该一周内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道路车流量重新确定城市核心区,实现对城市核心区的更新。用于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与用于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相同,可进行统一设定。
在完成数据获取时间范围设定步骤后,可分别执行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的步骤以及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的步骤,这两个步骤的执行不分先后,可以并行执行。
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的步骤具体实现如下:
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以获取所述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基于市级行政区划来确定城市所占区域,例如,基于国家划分的北京市行政区,确定北京市所占区域。将城市所占区域划分为多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再确定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是否属于核心区域,就能够确定出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域。通过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可以依据该划分规则获得城市内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上述基于行政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例如,将北京市所占区域以各个行政区县所占区域进行划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步骤。以依据上述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进行划分得到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为基础,获取对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所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可以是对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上述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
确定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步骤。通过上述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步骤,可以获取到所针对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对上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设定的时间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操作,即可得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确定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将被作为阈值,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该阈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会被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假设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为1周,城市被划分为5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为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由此获取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在1周内分别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分别为100、200、300、200、400,则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即为(100+200+300+200+400)/5=240。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不仅仅限于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还可以为其他表征使用位置服务请求频率的参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通过逐个选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能够实现对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
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此时对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还未完成,执行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并对该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处理;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此时,基于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判断和处理结果,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所述后续的判断包括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在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后,执行所述后续的判断,即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如上所述,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被作为阈值,用来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是否属于城市核心区。具体的,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属于城市核心区,对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基于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并存储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随后,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否则,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不属于城市核心区,因此,不对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不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直接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例如,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内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1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240,100<240,此时,忽略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即不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判断是否还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3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240,300>240,此时,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并返回判断是否还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由于城市核心区会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因此,在确定城市核心区时应当将该辐射作用考虑进来。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则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属于城市核心区,此时,由于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仅仅将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认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而不考虑其辐射到的周边地区,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将所述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一定的扩展,将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与所述扩展所形成的缓冲区域相结合,形成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网格缓冲扩展区,以体现该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城市核心区的范围。
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设定步骤。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所述扩展方式需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因此,在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之前,需要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则的设定可以基于各种考虑,例如,以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和E为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3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400,虽然二者均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240,但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要多,因此,相对于建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在建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时,会给予更大的扩展权重,即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的扩展比例或者扩展距离,要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相对应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的扩展比例或扩展距离要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具体需要设定该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的步骤。例如,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定了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与对应的扩展权重的函数关系,通过将具体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带入至该函数中,由此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扩展权重,进而实现对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的确定。
存储所建立网格缓冲扩展区的步骤,即存储所建立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的步骤。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此时,基于所有已建立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如上所述,对于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由于没有为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网格缓冲区时,未考虑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而对于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由于均为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了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网格缓冲区时,使用的就是这些网格缓冲扩展区。另外,由于网格缓冲扩展区是对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一定的扩展得到的,某一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扩展后所覆盖的区域可能包含城市道路或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城市道路可能为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也可能为车流量不符合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所述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也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的步骤具体实现如下:
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的步骤。基于市级行政区划来确定道路所属区域,例如,基于国家划分的北京市行政区,确定属于北京市行政区的城市道路。在上述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通过逐个选取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的城市道路,能够实现对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
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时,此时对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还未完成,执行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个城市道路的步骤,并对该选取的城市道路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处理;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此时,基于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判断和处理结果,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所述后续的判断包括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是否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设定车流量排序规则的步骤。设定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例如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大于该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时,表示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即表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小于或等于该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时,表示不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即表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城市核心区。
在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个城市道路后,执行所述后续的判断,即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是否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如上所述,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用于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是否属于城市核心区。具体的,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对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进所述后续的处理,即基于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并存储该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随后,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否则,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不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城市核心区,因此,不对该城市道路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不为该城市道路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直接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例如,如果所述车流量排序阈值为50辆/分钟,城市道路X、Y、Z的实际车流量分别为100辆/分钟、80辆/分钟、40辆/分钟,40<50,此时,忽略该城市道路Z,即不为该城市道路Z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100>50,此时,为该城市道路X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并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
由于城市核心区会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因此,在确定城市核心区时应当将该辐射作用考虑进来。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时,则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此时,由于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仅仅将该城市道路认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而不考虑其辐射到的周边地区,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将所述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进行一定的扩展,将该城市道路与所述扩展所形成的缓冲区域相结合,形成该城市道路相对应的所述道路缓冲扩展区,以体现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城市核心区的范围。
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的步骤。城市道路的所述扩展方式需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因此,在建立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之前,需要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该规则的设定可以基于各种考虑,例如,城市道路X和Y的车流量均大于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但城市道路X的车流量比城市道路Y的车流量大,因此,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扩展时,赋予城市道路X相比城市道路Y更大的扩展权重,即城市道路X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道路X的扩展比例或者扩展距离,要比城市道路Y相对应扩展区相对于Y的扩展比例或扩展距离要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具体需要设定该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的步骤。例如,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定了车流量与对应的扩展权重的函数关系,通过将具体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带入至该函数中,由此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扩展权重,进而实现对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的确定。
存储所建立道路缓冲扩展区的步骤。即存储所建立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的步骤。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此时,基于所有已建立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如上所述,对于车流量不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由于没有为这些城市道路建立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流量缓冲区时,未考虑这些城市道路;而对于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由于均为这些城市道路建立了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流量缓冲区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道路缓冲扩展区。另外,由于道路缓冲扩展区是对城市道路进行一定的扩展得到的,某一城市道路扩展后所覆盖的区域可能包含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或其他城市道路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也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所述其他城市道路可能为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也可能为车流量不符合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
最后,将所述网格缓冲区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合并,形成城市核心区。
综上所述,保持基于时间范围的动态实时更新,完成整个城市核心区域确定。
在实施本发明时,上述步骤均在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中完成。
上述方法能够基于车载导航和电子地图厂商的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克服目前对于城市核心区域无法有效划分和动态更新的困难。通过互联网技术并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从城市定位请求热力和车辆通行区域两个维度,实现对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确定。通过建立统一的确定标准,针对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扩张和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核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的详细框图。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动态更新模块;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设定模块I、数据获取模块I、确定模块、遍历判断模块I、选取模块I、判断模块I、设定模块I、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存储模块I、合并模块I;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数据获取模块II、遍历判断模块II、选取模块II、车流量排序规则设定模块、判断模块II、设定模块II、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存储模块II、合并模块II。
所述动态更新模块,用于设定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一个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道路车流量数据,能够反映该区域使用位置服务请求的频繁程度以及车流量的大小,因此能够被用于确定该区域是否为该城市的核心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该时间范围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以天、周、月、年等作为时间单位设置该时间范围,例如1周。通过保持基于时间范围的动态实时的数据获取和更新,能够实现对整个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实时的确定和跟踪,例如,设定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为1周,以1天为更新周期,通过周期性地获取前1周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道路车流量数据并确定城市核心区,由此能够实现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实时的确定和跟踪。用于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与用于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相同,可进行统一设定。
在完成数据获取时间范围设定步骤后,可分别由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执行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的步骤以及由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基于行政区内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的步骤,这两个步骤的执行不分先后,可以并行执行。
所述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如下模块:
设定模块I,用于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以获取所述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基于市级行政区划来确定城市所占区域,例如,基于国家划分的北京市行政区,确定北京市所占区域。将城市所占区域划分为多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再确定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是否属于核心区域,就能够确定出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域。通过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可以依据该划分规则获得城市内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上述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例如,将北京市所占区域以各个行政区县所占区域进行划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数据获取模块I,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以依据上述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进行划分得到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为基础,获取对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所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可以是对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上述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通过所述数据获取模块I,可以获取到所针对城市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对上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在设定的时间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操作,即可得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确定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将被作为阈值,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该阈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会被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假设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为1周,城市被划分为5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为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由此获取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在1周内分别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分别为100、200、300、200、400,则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为平均值即为(100+200+300+200+400)/5=240。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不仅仅限于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还可以为其他表征使用位置服务请求频率的参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遍历判断模块I,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通过逐个选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能够实现对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
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此时对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还未完成,选取模块I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随后,对该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处理;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此时,合并模块I,基于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判断和处理结果,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所述后续的判断包括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由判断模块I执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由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执行。
在选取模块I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后,判断模块I执行所述后续的判断,即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如上所述,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被作为阈值,用来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是否属于城市核心区。具体的,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属于城市核心区,由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对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基于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并存储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随后,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否则,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不属于城市核心区,因此,不对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不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直接所述遍历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例如,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内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1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240,100<240,此时,忽略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即不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判断是否还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3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240,300>240,此时,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并返回判断是否还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由于城市核心区会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因此,在确定城市核心区时应当将该辐射作用考虑进来。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则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属于城市核心区,此时,由于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仅仅将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认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而不考虑其辐射到的周边地区,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将所述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一定的扩展,将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与所述扩展所形成的缓冲区域相结合,形成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网格缓冲扩展区,以体现该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城市核心区的范围。
设定模块I,用于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所述扩展方式需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因此,在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之前,需要由设定模块I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则的设定可以基于各种考虑,例如,以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和E为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300,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为400,虽然二者均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240,但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内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要多,因此,相对于建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在建立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时,会给予更大的扩展权重,即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的扩展比例或者扩展距离,要比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相对应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的扩展比例或扩展距离要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具体需要设定该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缓冲区建立模块I,用于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例如,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定了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与对应的扩展权重的函数关系,通过将具体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带入至该函数中,由此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扩展权重,进而实现对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的确定。
存储模块I,用于存储所建立网格缓冲扩展区,即存储所建立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合并模块I,用于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当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遍历,此时,合并模块I基于所有已建立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如上所述,对于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由于没有为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网格缓冲区时,未考虑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而对于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由于均为这些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了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网格缓冲区时,使用的就是这些网格缓冲扩展区。另外,由于网格缓冲扩展区是对城市面域网格单元进行一定的扩展得到的,某一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扩展后所覆盖的区域可能包含城市道路或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城市道路可能为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也可能为车流量不符合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所述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也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包括如下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II,用于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基于市级行政区划来确定道路所属区域,例如,基于国家划分的北京市行政区,确定属于北京市行政区的城市道路。在上述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
遍历判断模块II,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通过逐个选取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的城市道路,能够实现对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
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时,此时对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还未完成,选取模块II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个城市道路,随后,随后,对该选取的城市道路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处理;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此时,合并模块II基于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判断和处理结果,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所述后续的判断包括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是否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由判断模块II执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由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执行。
设定模块II,用于设定车流量排序规则。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当该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大于该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时,表示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即表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当该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小于或等于该设定车流量排序阈值时,表示不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即表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城市核心区。
在选取模块II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个城市道路后,判断模块II执行所述后续的判断,即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是否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如上所述,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用于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是否属于城市核心区。具体的,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对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进所述后续的处理,即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基于该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该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存储模块II存储该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随后,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否则,如果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不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则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不属于城市核心区,因此,不对该城市道路进行所述后续的处理,即不为该城市道路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直接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例如,如果所述车流量排序阈值为50辆/秒,城市道路X、Y、Z的实际车流量分别为100辆/秒、80辆/秒、40辆/秒,40<50,此时,忽略该城市道路Z,即不为该城市道路Z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100>50,此时,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为该城市道路X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存储模块II存储该城市道路X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随后,返回所述遍历判断模块II,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由于城市核心区会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因此,在确定城市核心区时应当将该辐射作用考虑进来。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所述车流量排序规则时,则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属于城市核心区,此时,由于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仅仅将该城市道路认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而不考虑其辐射到的周边地区,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将所述确定为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城市道路进行一定的扩展,将该城市道路与所述扩展所形成的缓冲区域相结合,形成该城市道路相对应的所述道路缓冲扩展区,以体现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城市核心区的范围。
设定模块II,用于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城市道路的所述扩展方式需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因此,在建立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之前,需要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该规则的设定可以基于各种考虑,例如,城市道路X和Y的车流量均大于设定阈值,但城市道路X的车流量比城市道路Y的车流量大,因此,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扩展时,赋予城市道路X相比城市道路Y更大的扩展权重,即城市道路X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相对于城市道路X的扩展比例或者扩展距离,要比城市道路Y相对应扩展区相对于Y的扩展比例或扩展距离要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具体需要设定该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例如,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规定了车流量与对应的扩展权重的函数关系,通过将具体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带入至该函数中,由此确定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扩展权重,进而实现对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的确定。
存储模块II,用于存储所建立道路缓冲扩展区。即存储所建立的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合并模块II,用于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当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没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时,表明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的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遍历,此时,所述合并模块II,基于所有已建立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如上所述,对于车流量不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由于没有为这些城市道路建立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流量缓冲区时,未考虑这些城市道路;而对于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由于均为这些城市道路建立了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因此,在合并得到流量缓冲区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道路缓冲扩展区。另外,由于道路缓冲扩展区是对城市道路进行一定的扩展得到的,某一城市道路扩展后所覆盖的区域可能包含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或其他城市道路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所述其他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也可能为其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平均值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所述其他城市道路可能为车流量符合车流量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也可能为车流量不符合排序规则的城市道路。
最后,所述装置还包括核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网格缓冲区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合并,形成城市核心区。
综上所述,保持基于时间范围的动态实时更新,完成整个城市核心区域确定。
在实施本发明时,上述模块均在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中完成。
上述装置能够基于车载导航和电子地图厂商的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克服目前对于城市核心区域无法有效划分和动态更新的困难。通过互联网技术并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从城市定位请求热力和车辆通行区域两个维度,实现对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动态确定。通过建立统一的确定标准,针对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扩张和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城市发展规划、交通状态评价和综合预测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本发明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地图基础数据库的构建,同时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库检索所需要的定位热力范围并基于导航软件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完成道路车流量信息的获取;在数据库系统中通过匹配算法最终完成网格与道路缓冲扩展区的合并。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本发明的城市核心区域确定方案,举例如下:
如图6所示,通过设定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将一城市划分为5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由虚线分割),并且该城市中具有城市道路1-6(由实线表示)。
假设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为1周,获取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为发生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由此获取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A-E在1周内分别发生的位置服务请求的次数分别为100、200、300、200、400,则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即为(100+200+300+200+400)/5=240。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为: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平均值的差值、扩展距离之间成正比,该差值每增加10次,扩展距离增加1公里。由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和E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因此,分别为这两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对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300-240=60,因此,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对应的扩展距离为6公里,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的边缘向外扩展6公里的距离之后对应的区域;同理,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对应的扩展距离为16公里,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为该城市面域网格单元E的边缘向外扩展16公里的距离之后对应的区域。通过合并上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和E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得到网格缓冲区。上述合并是指取参与合并的多个网格缓冲扩展区的并集。
假设城市道路车流量为在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的每分钟的车流量,车流量排序阈值为50,对应的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为:城市道路车流量与车流量排序阈值的差值、扩展距离之间成正比,该差值每增加10,扩展距离增加1公里。获取到城市道路1-6在1周内的每分钟的车流量分别为60、40、30、20、70、80,城市道路1、5、6的车流量大于车流量排序阈值,因此,分别为这几条城市道路建立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对于城市道路1,60-50=10,因此该城市道路1的扩展距离为1公里,该城市道路1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为该城市道路向其两侧分别扩展1公里之后对应的区域;同理,城市道路5和6的扩展距离分别为2公里和3公里,该城市道路5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为该城市道路向其两侧分别扩展2公里之后对应的区域,该城市道路6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为该城市道路向其两侧分别扩展3公里之后对应的区域。通过合并上述城市道路1、5、6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得到流量缓冲区。上述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多个道路缓冲扩展区的并集。
最后,通过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所述合并是指所述网格缓冲区和所述流量缓冲区的并集。
最终形成的城市核心区如图7所示,图7中的浅灰色部分对应于城市面域网格单元C和E,深灰色部分对应于基于设定的网格缓冲区建立规则和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分别对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和城市道路进行扩展所得到的扩展区域,最终形成的城市核心区包括图7所示的浅灰色和深灰色部分的并集。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单元、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经就各种示意性组件、方块、单元、电路和步骤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这种功能是被实现为软件还是被实现为硬件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施加给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所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基于市级行政区划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划分规则,以获取所述城市的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所述获取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包括:获取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
所述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包括:
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包括:
确定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
若有,则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否则,执行所述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网格缓冲区的步骤;
判断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否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不为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建立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大于所述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定位平均值时,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面域网格单元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包括:
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内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所述定位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面域网格单元相对应的网格缓冲扩展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城市道路车流量包括:
获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
所述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包括: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车流量排序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包括:
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
若有,则从所述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中选取一条城市道路;否则,执行所述通过合并所述各个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建立所述流量缓冲区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不符合设定的车流量排序规则时,不为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建立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
当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符合设定的车流量排序规则时,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返回所述判断所述各个城市道路中是否有未被选取的城市道路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定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
所述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包括:基于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和所述流量缓冲区建立规则建立所述选取的城市道路相对应的道路缓冲扩展区。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服务请求数据是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和/或
所述城市道路车流量是在设定的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产生的车流量。
10.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格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位置服务请求数据建立网格缓冲区;
流量缓冲区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城市道路车流量建立流量缓冲区;
核心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合并所述网格缓冲区与所述流量缓冲区,形成城市核心区。
CN201910285519.1A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815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5519.1A CN111815083A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5519.1A CN111815083A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5083A true CN111815083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4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5519.1A Pending CN111815083A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508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7921A (zh) * 2013-03-30 2014-10-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通用位置的路况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150120392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Cellco Partnership (D/B/A Verizon Wireless) Ranking of Store Locations Using Separable Features of Traffic Counts
CN105574154A (zh) * 2015-12-16 2016-05-11 浙江汉鼎宇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城市宏观区域信息分析系统
CN108510731A (zh) * 2018-05-24 2018-09-07 肖磊 一种城市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和方法
CN109447319A (zh) * 2018-09-26 2019-03-08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划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7921A (zh) * 2013-03-30 2014-10-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通用位置的路况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150120392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Cellco Partnership (D/B/A Verizon Wireless) Ranking of Store Locations Using Separable Features of Traffic Counts
CN105574154A (zh) * 2015-12-16 2016-05-11 浙江汉鼎宇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城市宏观区域信息分析系统
CN108510731A (zh) * 2018-05-24 2018-09-07 肖磊 一种城市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和方法
CN109447319A (zh) * 2018-09-26 2019-03-08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划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佩娟;张洁;肖洪;田怀玉;: "城市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基于GIS的格局优化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no. 04, 31 August 2010 (2010-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ng et al. Mapping the dynamics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mand within Beijing's spatial structure
CN111581315B (zh)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202506A (zh) 结合离线存储与即时计算的三维交通噪声地图更新方法
Wu et al. The impa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bicycle-metro transfer trips: A new method to delineate metro catchment area based on people's actual cycling space
Qian et al. Quantify city-level dynamic functions across China using social media and POIs data
CN110362640B (zh)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数据的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288311A (zh) 一种基于poi数据的居住区配套设施便捷度计量方法
Osório et al. Integrating the energy costs of urban transport and buildings
Domingo et al. Long-term changes in 3D urban form in four Spanish cities
CN114881466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人口空间分区拟合方法
CN104794164B (zh) 基于开源数据识别住区车位匹配社会停车需求的方法
Rosina et al. Using OpenStreetMap to improve population grids in Europe
CN111489018A (zh) 动态自适应智慧站点群布置方法及系统
Kmetec et al.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coverage: a study of Slovenia
CN111382165A (zh) 一种移动国土管理系统
CN114723316B (zh) 一种基于gis的城区公共设施的可达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815083A (zh) 一种城市核心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738624B (zh) 一种用于解决供求关系平衡的区域划分方法及系统
Acharya et al. City planning using integrated urban modeling Jeddah structure plan
Chmielewski et al. Hexagonal Zones in Transport Demand Models
Krunić et al. Model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ojvodina's population by using dasymetric method
Jin Modelling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urhood design on daily trip patterns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CN111639805A (zh) 一种基于gis的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方法
Panggabean et al. Parking Management in Suppor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Widaningrum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1

Address after: Floor 1-5, block B1, 18 Changsh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AUTONAVI SOFTWA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ayman Is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