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615A -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615A
CN111813615A CN202010622240.0A CN202010622240A CN111813615A CN 111813615 A CN111813615 A CN 111813615A CN 202010622240 A CN202010622240 A CN 202010622240A CN 111813615 A CN111813615 A CN 111813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application system
exception
abnormal
exception ha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615B (zh
Inventor
王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bright Xinglong Tru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bright Xinglong Tru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bright Xinglong Tru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bright Xinglong Tru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22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89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sensing the monitored data, e.g. interfaces, connectors, sensors, probes,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骤S1:第一应用系统向第二应用系统发起联机事务;第一应用系统监测第二应用系统的响应信息;当第一应用系统的重发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则进一步判定异常类型;根据监测结果调用异常处理服务以进行异常处理。本发明能够在联机事务出现单方面异常时,通过监测服务调起事务发起方进行补偿性重发,针对网络抖动或短时间内服务异常的情况进行弥补,保证事务成功。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事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联机事务过程中,事务密钥以及事务数据均由后台服务器提供,终端在事务时的所有指令都是后台服务器下发,所有返回结果都需要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验证。在整个事务流程中,终端机器设计的各个节点、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次数较多,有其是在移动通信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带来各种类型复杂的事务异常。针对应用系统事务过程中出现异常后的补偿及预警的管理机制。在实际业务当中,时常存在双方系统在进行联机事务过程中,因网络或其他原因导致A系统对B系统发送事务后,而B系统未接到事务信息,导致双方系统数据或者业务状态出现偏差的情况,给业务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因为经常涉及网络传输层的问题,致使问题较难定位。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能够在联机事务出现单方面异常时,通过监测服务调起事务发起方进行补偿性重发,针对网络抖动或短时间内服务异常的情况进行弥补,保证事务成功。同时,补偿性事务重发可设定阈值,如重发次数达到阈值,则视为对方系统异常,事务发起方可通过监测服务发送邮件、短信、微信等报警,提醒相关人员人工排查问题,确保系统异常可及时发现,避免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S1:第一应用系统向第二应用系统发起联机事务;
步骤S2:第一应用系统监测第二应用系统的响应信息;
步骤S3:第一应用系统未在单位约定时间内接收到响应消息,则判断事务失败,触发异常补偿机制以重新向第二应用系统发送事务消息;
步骤S4:当第一应用系统的重发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则进一步判定异常类型;
步骤S5:根据监测结果调用异常处理服务以进行异常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重发次数到达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确定出现事务异常并具体判断事务异常的类型。
进一步的,事务异常包含事务内部异常、通信异常和第二应用系统异常。
进一步的,在第二应用系统异常时,所述异常处理服务为通知服务,通知服务通过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通知指定管理员,管理员收到预警,人工介入检查第二应用系统并处理失败事务。
进一步的,在网络异常时,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异常排查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为:所述监控列表中关联的存储事务标识及其对应的发送次数倒计数;每隔单位约定时间对所述发送次数倒计数减1,如果事务失败则触发异常补偿机制。
进一步的,如果接收到响应,则将所述事务标识记录从监控列表中删除。
进一步的,发送次数到计数的初始值为发送次数上限。
进一步的,步骤S4具体为:当重发次数到达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确定出现事务异常并具体判断事务异常的类型。
进一步的,在发送联机事务给第二应用系统后,第一应用系统将事务标识存入监控列表。
本发明能够在联机事务出现单方面异常时,通过监测服务调起事务发起方进行补偿性重发,针对网络抖动或短时间内服务异常的情况进行弥补,保证事务成功。同时,补偿性事务重发可设定阈值,如重发次数达到阈值,则视为对方系统异常,事务发起方可通过监测服务发送邮件、短信、微信等报警,提醒相关人员人工排查问题,确保系统异常可及时发现,避免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具体搠来,其有益效果包括:(1)创建应用系统内部和终端间隔离的应用系统环境,使得终端资源和系统资源需求之间隔离;(2)通过标识和寄存器配合能够快速的对响应消息进行筛选,获取真正需要监测的信息;基于标识进行监控列表的快速访问,保障存储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访问速度;(3)基于系统和网络使用状况进行有选择的副本发送,克服系统固有发送策略问题导致的事务异常;(4)从发送侧启动单方向的异常确定和异常类型确定,在不进行系统整体提升的前提下提供了异常发现和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所述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含多个应用系统,例如:第一应用系统,第二应用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所在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连接;应用系统部署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上;也就是说,同一个节点上可以部署多个应用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S1:第一应用系统向第二应用系统发起联机事务;具体的:第一应用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事务请求,对事务请求进行第一解密,从事务请求中获取终端标识、事务标识和事务内容;将事务内容进行第二加密,对事务标识进行第一应用系统拼接以形成系统事务标识,基于第二加密的事务内容、终端标识、系统事务标识生成联机事务后发送给第二应用系统;第一应用系统将事务标识存入监控列表;
优选的:基于事务请求获取事务类型;
优选的:第一解密方式和终端采用的第一加密方式对应,第二加密方式和应用系统间采用的第二加/解密方式相对应;所述第一加密方式计算复杂度低于第二加密方式;第二加密方式为应用系统之间约定的加密方式,该加密方式周期性改变,当第二加密方式的使用时间到期或者应用系统出现安全隐患时,在应用系统间进行第二加密方式的改变;通过在系统内外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使得应用系统内的安全性操作不会对终端带来过多的系统开销,对于终端来说是安全的,终端这种受限资源设备也不会因为安全性问题而降低用户体验;还能在应用系统内形成相对隔绝的生态环境。
所述对事务标识进行第一应用系统拼接以形成系统事务标识,具体为:在事务标识后拼接第一应用系统标识以形成系统事务标识;通过标识的拼接建立基于标识拼接的消息监控;第一应用系统标识不同于其所在的节点标识;
步骤S2:第一应用系统监测第二应用系统的响应信息;具体的:监听通信端口获取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中包含系统事务标识,截取系统事务标识中的第一应用系统标识,如果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标识正确则接收所述响应消息,否则,丢弃所述响应消息;截取响应消息中的事务标识,并将所述事务标识和监控列表中的事务标识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监测到响应消息,否则,未监测到和所述事务标识对应的响应消息;在监测到响应消息后则认为第二应用系统正确接收事务消息;其中:如果第一应用系统在节点上注册,则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标识正确;
当第一应用系统部署到节点时,在通信端口处为所述第一应用系统设置监控列表;接收到响应消息后,首先直接在端口设置掩码寄存对接收到的系统事务标识进行与操作以截取第一应用系统标识,来确定是否丢弃;通过标识和寄存器配合能够快速的对响应消息进行筛选,获取真正需要监测的信息;
优选的:每个应用系统有其对应的监控列表,所述列表通过队列的形式实现;将发往不同应用系统的联机事务对应的事务标识放入和应用系统对应的监控列表的不同偏移地址开始的监控列表存储空间中;相对应的:在第一应用系统将事务标识存入监控列表时,计算事务标识的特征值,将特征值除以监控队列长度以得到余数值,将所述余数值作为偏移地址,将事务标识存入所述偏移地址开始的第一个空闲的存储空间中;在将所述事务标识和监控列表中的事务标识比较时,也是采用同样的做法,基于接收到的事务标识计算偏移地址,将接收到的事务标识和监控列表中从所述偏移地址开始的存储空间中存储的事务标识逐一对比以确定是否有匹配的事务标识;其中:所述特征值为事务标识的哈希值;可替换的:所述特征值为事务标识的摘要值;通过上述方式,在大型应用系统中在充分利用监控队列的同时大大的加快比较的速度;
第二应用系统在接收到事务消息后,基于第二解密方法对事务消息中的事务内容进行解密,基于终端标识为第一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并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S3:第一应用系统未在单位约定时间内接收到响应消息,则判断事务失败,触发异常补偿机制以重新向第二应用系统发送事务消息;
优选的:所述监控列表中关联的存储事务标识及其对应的发送次数倒计数;每隔单位约定时间对所述发送次数倒计数减1,如果事务失败则触发异常补偿机制;如果接收到响应,则将所述事务标识记录从列表中删除;其中:所述发送次数到计数的初始值为发送次数上限;
所述补偿机制具体为:当发送次数倒计数大于等于第一次数时,直接重新向第二应用系统发送事务消息;否则,创建事务消息副本,将事务消息和事务消息副本同时发送给第二应用系统;当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进入步骤S4;其中:第一次数根据所述事务类型的平均失败次数设置;默认的事务消息副本个数为一个;
优选的:将事务消息和事务消息副本通过节点的不同的通信端口发出;
优选的:将事务消息和事务消息副本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发出;通信方式包括无线、有线、经中转的,无中转的,不同通信机构等多种通信方式;
优选的:根据第一应用系统的繁忙程度设置所创建的副本的个数,当第一应用系统忙时,发送较多的副本,反之亦然;其中:所述繁忙程度包括第一应用系统的计算繁忙程度、可用存储资源、和/或可用通信端口数量;
可替换的: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通信繁忙程度设置所创建的副本的个数;
异常补偿机制通过连续发送事务消息,避免了去向通信链路数据丢失造成的事务异常,也增加了可能的响应次数,尽可能的避免了异常发生;通过创建副本,让副本和事务同时发送并选择不同的发送方式,潜在的避免第一应用系统固有的消息发送方式,减少异常的固有原因导致的连续发生;
优选的:在进行副本内发送前,监测系统或者通信网络的副本允许情况,例如:整个系统中设置有副本计数,当副本计数为0时,不再允许副本形式发送;系统的副本计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或网络状况的改善而增加,随着副本的创建减少或者网络状况的不良而减少;
步骤S4:当第一应用系统的重发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则进一步判定异常类型;具体的:当重发次数到达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确定出现事务异常并具体判断事务异常的类型;
优选的:事务异常包含事务内部异常、通信异常和第二应用系统异常;事务内部异常用于指示第一应用系统及其服务终端导致的异常类型;
优选的:发送伪装事务消息以确定是否为事务内部异常;否则,确定是否为第二应用系统服务异常或出现网络异常;
现有技术中对通信异常类型的判定只能依赖于第二应用系统应答的完备性,以及应答系统程序的设置,这就使得很多的异常无踪可追,想要进行异常类型的追踪只能进行应用系统的整体升级,这显然对应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发明能够在需要进行异常确定的一方,或者有能力的一方应用系统做改进即可获取相对完备的异常信息;
所述发送伪装事务消息以确定是否为事务内部异常,具体为:确定第一应用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是否有所述事务类型的事务接收到响应消息,如果是,则确定不是事务内部异常;否则,需要做进一步判定以确定是否为事务内部异常;将所述事务的事务类型伪装成特定事务类型,发送所述特定事务类型的伪装事务到所述第二应用系统以监测是否有响应,如果有响应则确定为事务内部异常;应用系统之间通常能顺利的完成约定事务,第二应用系统非必要对约定事务做响应,因此也就无法依赖第二应用系统来确定异常类型;此外,因为终端,事务涉及用户、病毒程序篡改等多种原因均可因为事务内部错误导致通信异常,通过伪装事务的发送,可以直接在第一应用系统内部或者终端方进行异常的排查;其中:伪装事务的发送次数为动态设置的伪装次数;第一时间段为预设值;伪装的方式为直接将事务消息的头部进行更改,直接修改事务类型字段的值为特定事务类型;通过将事务伪装成第一应用系统的有响应事务并发送平均重发次数,能够基本排除事务内部异常;可通过更改消息类型来更改事务类型,可替换的,进行事务消息的封装以更改事务类型;
优选的: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第一应用系统接收到响应的事务类型及其数量,选择所述数量值最高的事务类型作为特定事务类型;设置所述伪装次数为所述特定事务类型在第一时间段内的重发次数平均值;
所述确定是否为第二应用系统服务异常或出现网络异常,具体为:基于通信网络拓扑图发送消息以确定是否为第二应用系统服务异常或网络异常;
优选的:选择通信网络拓扑图中的特定通信路径集合,创建握手消息从所述特定通信路径集合中的所有通信路径依次发往第二应用系统所在节点,如果收到握手响应的特定通信路径的占比大于第一预设占比,则排除网络异常;从所述特定通信路径集合中的所有通信路径将联机事务消息发往第二应用系统,如果收到响应的特定通信路径的占比小于第二预设占比,则初步确定服务异常;第二预设占比为一个较小的值,第一预设占比为较高的值;其中:握手消息是进行节点之间通信握手的消息,不需要提供系统服务;
基于所述通信网络拓扑图获取以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为起点,第二应用系统为终点的通信网络拓扑图,拓扑图中的每个节点是应用系统所部署在的节点,节点之间的边指示应用系统所在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节点之间不存在边表示两个应用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连接关系;边的权重为节点之间通信的评估值;其中:特定通信路径为从第一应用系统所在起点出发,到第二应用系统所在终点的路径所包含的边的评估值小于评估值阈值的路径;因此,特定通信路径集合为一个较好的通信路径的集合;
优选的:所述评估值为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开销或节点之间的通信中转数;
可替换的:所述评估值为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服务质量QoS,通信服务质量越高则节点之间的评估值越低;
特定通信路径的质量已经经过评估,其通信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有保障的,这里关于通信路径的测试是基于握手消息的,特定通信路径关于握手消息的发送是定向发送,需要沿着特定通信路径沿着路径中的边进行逐节点的转发,如果握手消息能够得到普遍的响应,则基本可以排除通信异常;而第二应用系统则可能因为系统忙碌,服务系统异常等多种原因产生服务异常;关于服务异常的排查是建立在特定通信路径的联机事务转发,涉及服务提供;
步骤S5:根据监测结果调用异常处理服务以进行异常处理;具体的:在第二应用系统异常时,所述异常处理服务为通知服务,通知服务通过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通知指定管理员,管理员收到预警,人工介入检查第二应用系统并处理失败事务;在网络异常时,进行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异常排查和定位;
可替换的,在网络异常时,由第二应用系统所在节点为中心发起网络异常排查;在所述第二应用系统所在节点资源足够的情况下,由第二应用系统所在节点为中心发起网络异常排查;
当然在网络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逐个节点的排查方式,或者范围逐渐缩小的排查方式;
软件环境可以分为两类,包括在一个或多个硬件环境上执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此公开的方法和过程可以实现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它们的组合。系统软件可以包括诸如操作系统(OS)和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控制程序,它们指示硬件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如何运行和处理信息。应用软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或者可以由处理器读取、分析或执行的任何其它形式的信息或例程。
换言之,应用软件可以实现为程序代码,其以机器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形式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提供程序代码以便由机器、计算机或任何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此外,应用软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在从存储介质加载到本地存储器之后,在系统软件之上执行。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中,应用软件可以包括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软件。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软件可以在客户端计算系统上执行,该客户端计算系统不同于并且独立于执行服务器软件的服务器计算系统。
软件环境还可以包括浏览器软件以便访问通过本地或远程计算网络提供的数据。进一步,软件环境可以包括用户接口(例如图形用户接口(GUI))以便接收用户命令和数据。有必要重申,上面描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结构和环境用于实例目的。因此,可以在任何类型的系统体系结构、功能或逻辑平台或处理环境上实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S1:第一应用系统向第二应用系统发起联机事务;
步骤S2:第一应用系统监测第二应用系统的响应信息;
步骤S3:第一应用系统未在单位约定时间内接收到响应消息,则判断事务失败,触发异常补偿机制以重新向第二应用系统发送事务消息;
步骤S4:当第一应用系统的重发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则进一步判定异常类型;
步骤S5:根据监测结果调用异常处理服务以进行异常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当重发次数到达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确定出现事务异常并具体判断事务异常的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事务异常包含事务内部异常、通信异常和第二应用系统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应用系统异常时,所述异常处理服务为通知服务,通知服务通过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通知指定管理员,管理员收到预警,人工介入检查第二应用系统并处理失败事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异常时,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异常排查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所述监控列表中关联的存储事务标识及其对应的发送次数倒计数;每隔单位约定时间对所述发送次数倒计数减1,如果事务失败则触发异常补偿机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到响应,则将所述事务标识记录从监控列表中删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次数到计数的初始值为发送次数上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当重发次数到达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发送次数倒计数为0时,确定出现事务异常并具体判断事务异常的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联机事务给第二应用系统后,第一应用系统将事务标识存入监控列表。
CN202010622240.0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Active CN111813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240.0A CN11181361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240.0A CN11181361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615A true CN111813615A (zh) 2020-10-23
CN111813615B CN111813615B (zh) 2024-02-23

Family

ID=7285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240.0A Active CN111813615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361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3986A (ja) * 2003-06-05 2004-12-2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無線情報通信システム、端末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用プログラム
JP2007267151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装置、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プログラム
WO2008037214A1 (fr) * 2006-09-25 2008-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mise à jour d'emplacement, appareil et système associés
CN10660370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12662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Shape Security, Inc. Web transaction status tracking
CN10719695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51138A (zh) * 2019-07-11 2019-10-1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
US20200042426A1 (en) * 2018-08-03 2020-02-06 Dynatrac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Real-Time Causality Analysis Of End User Impacting System Anomalies Using Causality Rules And T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To Effectively Filter Relevant Monitoring Data
CN111090658A (zh) * 2019-11-08 2020-05-01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异常事务处理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CN111176868A (zh) * 2018-11-13 2020-05-19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异常信息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3986A (ja) * 2003-06-05 2004-12-2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無線情報通信システム、端末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用プログラム
JP2007267151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装置、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トラフィック検知プログラム
WO2008037214A1 (fr) * 2006-09-25 2008-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mise à jour d'emplacement, appareil et système associés
US2017012662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Shape Security, Inc. Web transaction status tracking
CN10660370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96954A (zh) * 2017-06-15 2017-09-22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042426A1 (en) * 2018-08-03 2020-02-06 Dynatrac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Real-Time Causality Analysis Of End User Impacting System Anomalies Using Causality Rules And Top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To Effectively Filter Relevant Monitoring Data
CN111176868A (zh) * 2018-11-13 2020-05-19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异常信息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51138A (zh) * 2019-07-11 2019-10-1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1090658A (zh) * 2019-11-08 2020-05-01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异常事务处理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旭;李树广;: "电力系统中无线监控系统通信方法研究", 测控技术, no. 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615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43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loading packet processing and static analysis operations
US9432389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malicious attack based on static analysis of a multi-flow object
US9336385B1 (en) System for real-time threat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US11223639B2 (en) Endpoint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US7506056B2 (en) System analyzing configuration fingerprints of network nodes for granting network access and detecting security threat
US85785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leakage prevention
US11637856B2 (en) Implementation comparison-based security system
US20110066841A1 (en) Platform for policy-driven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US20160197947A1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abnormal behavior by analyzing personalized use behavior pattern during entire access period
CN112534432A (zh) 不熟悉威胁场景的实时缓解
Hubballi et al. LAN attack detection using discrete event systems
KR102230442B1 (ko) 진단 대상 서버의 설정파일 수집 및 설정파일에 대한 취약점 진단의 주체가 이원화된 취약점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CN115174269B (zh) Linux主机网络通信安全防护方法和装置
CN110674028A (zh) 故障注入方法及其装置、业务服务系统
US20210352104A1 (en) Detecting malicious activity in a cluster
US20220027456A1 (en) Rasp-based implementation using a security manager
US20230388352A1 (en)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cybersecurity events based on multiple sources
US11153769B2 (en) Network fault discovery
CN111813615B (zh) 一种应用系统事务异常处理方法
CN110321287A (zh) 一种服务器功能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971748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qu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318350A1 (en) Dynamic transaction-aware web application authentication using call intercepts
KR102156359B1 (ko) 사전명령 전송을 통한 취약점 진단 명령어 실행여부 확인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1163619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ybersecurity analyzer update and con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13726865B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传输与协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