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0214B -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0214B
CN111800214B CN202010544952.5A CN202010544952A CN111800214B CN 111800214 B CN111800214 B CN 111800214B CN 202010544952 A CN202010544952 A CN 202010544952A CN 111800214 B CN111800214 B CN 111800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element
parame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49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0214A (zh
Inventor
卢刚
肖礼
喻杰奎
刘朝霞
梅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49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0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04J14/0212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using optical switches o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W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功能复杂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网元由多台设备组成,同一网元的多台设备之间没有交互,平行接收网络控制器调度,导致网络控制器管理复杂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网络控制器管理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确定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
根据所述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任务为功率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调节所述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对象;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其中,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是基于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建立的;所述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由波长路径确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控制器,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连接链路是根据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网络控制器无需对设备进行协调,可以通过控制指令,实现设备的控制,从而简化了网络控制器的管理,提高了网络调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元的波长路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功率控制的网元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波长路径建立的网元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控制器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是基于图1所示的设备控制框架图实现的。在图1所示的设备框架图中,最上层的控制器为全局网络控制器,负责发出控制指令。第二层是由局域网组成的本地网络控制器,本地网络控制器为通用硬件实现的控制器,向上与全局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接收全局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设备的状态上报给全局网络控制器,向下与多台设备进行通信,负责根据全局网络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第三层包含了不同的网元,其中,每个网元中有多台设备,每个网元中的设备可以分为主控盘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Multiplexer)盘,主控盘负责管理多个ROADM盘,每个ROADM盘进行一个维度方向上的业务传送处理。全局网络控制器与本地网络控制器、本地网络控制器与主控盘之间存在通信连接,全局网络控制器与本地网络控制器之间通过北向接口(NBI,Northbound Interface)进行通信,接口类型可以为Netconf,本地网络控制器与主控盘之间可以通过南向接口(SBI,Southbound Interface)进行通信,接口类型可以为Netconf,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接口。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时候,全局网络控制器生成控制指令,通过NBI将控制指令下发到本地网络控制器,本地网络控制器对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通过SBI将控制指令下发到目标设备对应的主控盘,通过主控盘对目标设备执行控制指令相对应的控制任务。当控制任务执行完毕后,主控盘通过SBI将完成控制的信息返回至本地网络控制器,本地网络控制器根据返回的信息,再进一步处理后,通过NBI将完成控制的信息返回至全局网络控制器,从而完成设备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01: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这里,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包括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功率控制、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控制任务,其中,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在实际应用中,业务信道通常由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表示,由于不同的业务信道对应的路径是不相同的,因此每个业务信道所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也是不相同的,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的网元属于功能复杂的网元,网元可以为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网元,相应地,网元中的设备为ROADM设备。
S202: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这里,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携带的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在存储的连接信息中确定目标设备,目标设备是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对象,其中,存储的连接信息为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当一个网元中存在多个设备的时候,不同的设备之间物理上是通过光纤进行连接的,不同设备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形成连接链路,第二网络控制器通过存储各个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在存储的连接关系中,确定出口为第一控制指令的网元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为第一控制指令的网元的入口信息所对应的连接链路,将位于该连接链路上的设备确定为目标设备。
S20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这里,在确定目标设备之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控制指令可以对单一的ROADM物理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也可以对一个ROADM物理设备中具有独立业务功能的ROADM盘进行不同的控制,例如,可以对目标设备进行功率控制、性能管理、配置管理等不同的控制。通过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能够确定出第一指令的控制内容,从而能够对目标设备进行对应的控制。例如,当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为对目标设备的功率进行控制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目标设备的功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连接链路是根据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减小了网络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使得网络控制器能够直接通过控制指令,实现对设备的控制,从而简化了网络控制器的管理,提高网络调度效率,降低了网络控制器管理复杂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这里,当接收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时,第二控制指令指示对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在波分复用技术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结请求是用光波长来建立的,信息的传送是通过透明的光路而无需经过光电转换,通过波长路径的建立,决定了光信号传输的路径。波长路径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直通波长路径,上路波长路径和下路波长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器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到第二控制器,其中,第二控制指令能够携带需要建立的波长路径的类型以及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示例地,对于直通波长路径,第二控制指令中携带有出方向端口与入方向端口,对于上路波长路径,第二控制指令中携带有出方向端口与上路端口,对于下路波长路径,第二控制指令中携带有入方向端口与下路端口。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一种网元的波长路径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WSS为波长选择开关器,Rx代表着接收传输的光数据。当网元为上下的信道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的时候,为了避免和已有的路径发生冲突,需要本地多台设备进行协调,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共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能够增加设备的调度效率。
S302:确定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
这里,需要根据波长路径,确定位于波长路径上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其中,设备是指ROADM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控制器能够将波长路径转换为ROADM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将波长路径与ROADM设备进行关联。
S303:根据所述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这里,在确定波长路径上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之后,根据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波长路径上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建立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其中,频谱信息是光信息经过色散系统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大小依次排列而形成的团,用于描述光信息的基本特性。在实际应用中,ROADM盘根据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各个模块进行物理交叉和端口配置,使不同波长的光信息能够在合适的波长路径进行传输,从而建立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S304: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
这里,将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连接信息中,从而能够根据连接信息,确定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当各个ROADM盘根据映射信息完成设置后,通过主控盘向第二控制器返回一个提示信息,第二控制器在接收到提示信息后,将波长路径存储至数据库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确定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根据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将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连接信息中,使得网络控制器能够为网元中的不同设备建立波长路径,实现信息传输的同时,能够提高设备之间的调度效率,降低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复杂程度,同时能够实时地对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任务为功率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S501: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这里,在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的控制任务为功率控制任务的时候,读取目标设备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其中,第一参数是指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目标设备处于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连接链路分为入口和出口,第二参数是指目标设备所处的连接链路的出口处的功率。当第一控制指令为功率控制指令时,第一控制指令还携带了目标功率,所述目标功率是指目标设备所处的连接链路的出口处的功率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功率控制的网元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的网元对应的是一条从西向到东向的业务,也就是出口处位于东向,其中,一个ROADM板卡代表着能够实现业务的设备,包括可变光衰减器(VOA,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波长选择开关(WSS,Wavelength-selective Switch)、光放大器(OA,Optical amplifier),第一参数可以包括VOA和WSS的损耗以及OA的增益,第二参数为东向出口处的目标功率。
S502:调节所述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
这里,通过将第二参数与第一控制指令中的目标功率进行比较,计算得到第一参数的调节目标值,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匹配。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不相同的时候,需要对第一参数进行调节,使得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匹配,例如,当第二参数小于目标功率的时候,通过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增大,并与目标功率匹配。在实际应用中,完成对目标设备的第一参数的调节之后,可以再次监控目标设备的第二参数,并将调节第一参数之后的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进行比较,当调节第一参数之后的功率与目标功率不同时,再次对第一参数进行调节,以使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相同。判断目标设备所处的连接链路的出口处的功率与目标功率是否相同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误差范围,当第二参数落入到误差范围的时候,可以认为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控制任务为功率控制任务,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功率时,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第一参数为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第二参数为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调节第一参数,以使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匹配,从而避免网络控制器反复与本地设备以及设备中的器件进行交互,降低运算成本的同时,能够实时根据检测结果反馈调节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对象;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这里,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还携带有目标对象,目标对象用于指示需要执行控制指令的目标设备的部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至少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进行性能参数采集,或者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进行配置参数设置。当控制任务是性能参数采集时,目标对象指示了目标设备中需要进行性能参数采集的部件,目标对象包括OA、OLP、WSS,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OA进行性能参数采集、对目标设备中的OLP进行性能参数采集以及对目标设备中的WSS进行性能参数采集,当控制任务是配置参数设置时,目标对象指示了目标设备中需要进行配置参数设置的部件,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OA进行配置参数设置、对目标设备中的OLP进行配置参数设置以及对目标设备中的WSS进行配置参数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控制器能够对第一控制指令进行解析,从而能够确定第一控制指令中的目标对象,指示主控盘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控制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当完成第一控制指令的控制任务之后,第二控制器还能将目标设备的性能参数或者配置参数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图7示出了一种基于波长路径建立的网元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在图7中,一个网元存在多台ROADM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通过光纤连接,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共同实现两个维度之间互通的一条业务信道的配置或者进行性能参数采集的时候,第一控制器只需根据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和入口生成控制指令,第二控制器根据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确定需要控制的目标设备,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的目标对象,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指令还携带有目标对象,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控制任务至少包括性能参数采集和配置参数设置中的任一项,从而能够在简化了网络控制器的管理的同时,对设备实行精准的控制,降低设备管理的复杂度,提高了对设备管理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801: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这里,生成的第一控制指令是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包括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功率控制、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控制任务,其中,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属于功能复杂的网元。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器负责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在生成的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了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其中,不同的业务信道的出口信息与入口信息是不相同的,第一控制指令携带的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能够用于指示一条业务信道。
S802: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这里,将生成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使第二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第一控制指令中携带的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能够指示一条业务信道,以使第二控制器能够根据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将这些设备确定为目标设备,即目标设备是第一控制指令指示的控制对象,其中,存储的连接信息是指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抽象和屏蔽设备的信息,将多台设备虚拟成一台设备,使得第一控制器在通过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时候,不需要关注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而是由第二网络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连接链路是根据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网络控制器通过控制指令能够管理多台设备,简化了网络控制器的管理,提高了网络调度效率,降低了网络控制器管理的复杂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901: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这里,生成用于指示对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的第二控制指令,在实际应用中,是通过第一控制器生成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可以携带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的类型以及端口信息,其中,波长路径的类型包括直通波长路径,上路波长路径和下路波长路径,当建立的波长路径为直通波长路径的时候,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端口信息包括波长路径对应的出方向端口和入方向端口;当建立的波长路径为上路波长路径时,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端口信息包括波长路径对应的出方向端口与上路端口;当建立的波长路径为下路波长路径时,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端口信息包括波长路径对应的入方向端口与下路端口。
S902: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其中,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是基于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建立的;所述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由波长路径确定。
这里,将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第二控制器将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连接信息中,其中,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的类型以及端口信息能够指示一条波长路径,以使第二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波长路径,确定对应的设备端口的映射关系,此外,第二控制指令还携带有设定的频谱信息,第二控制器根据设备端口的映射信息与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波长路径对应的设备进行物理交叉和端口配置,建立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生成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第二控制器将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连接信息中,其中,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是基于端口映射信息对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建立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由波长路径确定,从而网络控制器能够实时地监控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控制指令为网元中的不同设备建立波长路径,提高了设备之间的调度效率,降低了对设备进行的复杂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这里,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对设备的功率进行控制的时候,第一控制指令除了携带的网元中与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之外,第一控制指令还携带有目标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器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时候,向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功率,目标功率指示目标设备所处的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目标值,以使第二控制器能够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目标设备的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匹配,其中,第一参数是指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VOA和WSS的损耗以及OA的增益,第二参数是指目标设备所处的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功率,以使第二控制器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与目标功率匹配,第一参数为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第二参数为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从而能够根据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精准控制,提高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这里,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向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第二控制器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进行性能参数采集或者配置参数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器在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时候,使第一控制指令还携带有目标对象,目标对象用于指示需要执行控制指令的目标设备的部件,目标对象包括OA、OLP、WSS。当控制任务为性能参数采集时,目标对象指示了目标设备中需要进行性能参数采集的部件,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OA进行性能参数采集、对目标设备中的OLP进行性能参数采集以及对目标设备中的WSS进行性能参数采集,当控制任务是配置参数设置时,目标对象指示了目标设备中需要进行配置参数设置的部件,包括对目标设备中的OA进行配置参数设置、对目标设备中的OLP进行配置参数设置以及对目标设备中的WSS进行配置参数设置,以使第二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的目标对象以及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的目标对象执行相应的控制任务。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第二控制器对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执行控制任务,其中,控制任务包括性能参数采集、配置参数设置中的至少一项,能够通过网络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精准控制,提高了对设备控制的效率,降低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复杂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实施例,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一种路径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S1001:全局网络控制器通过NBI接口将第二控制指令下发到本地网络控制器。
S1002:本地网络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将端口映射信息发送至SBI接口。
S1003:SBI接口将第二控制指令的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下发至主控盘。主控盘将端口映射信息与设定的频谱信息下发到各个设备,对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并将配置成功的信息返回至SBI接口。
S1004:SBI接口将配置成功的信息返回至本地网络控制器。
S1005:本地网络控制器将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连接信息中。
S1006:本地网络控制器将路径建立完成的信息返回至全局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应用实施例,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了一种配置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S1101:全局网络控制器通过NBI接口将控制任务为配置参数设置的第一控制指令下发到本地网络控制器。
S1102:本地网络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目标对象,并将第一控制指令的目标对象以及控制任务下发至SBI接口。
S1103:SBI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的目标对象以及控制任务下发至主控盘。主控盘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的目标对象和控制任务,对ROADM盘进行配置,将配置成功的信息返回至SBI接口。
S1104:SBI接口将配置成功的信息返回至本地网络控制器。
S1105:本地网络控制器将配置参数存储至设备数据库。
S1106:本地网络控制器通过NBI接口将完成第一控制指令的信息返回至全局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应用实施例,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一种性能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S1201:全局网络控制器通过NBI接口将控制任务为性能参数采集的第一控制指令下发到本地网络控制器。
S1202:本地网络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目标对象和控制任务,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对象和控制任务下发至SBI接口。
S1203:SBI接口将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对象和控制任务下发至主控盘。
S1204:主控盘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对象和控制任务,对ROADM盘进行性能参数采集,将采集成功的信息返回至SBI接口。
S1205:SBI接口将采集成功的信息返回至本地网络控制器。
S1206:本地网络控制器将采集的性能参数存储至性能数据库。
S1207:本地网络控制器通过NBI接口将完成第一控制指令的信息返回至全局网络控制器。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如图13所示,该控制器包括:
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确定单元1302,用于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控制单元1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任务为功率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功率;所述控制单元130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调节所述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对象;所述控制单元130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实际应用时,接收单元1301、确定单元1302、控制单元1303可由控制器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3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在进行设备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与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控制器,如图14所示,该控制器包括:
生成单元1401,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发送单元1402,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控制任务,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其中,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是基于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建立的;所述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由波长路径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成单元1401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功率,以使第二控制器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成单元1401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实际应用时,生成单元1401、发送单元1402可由控制器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4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在进行设备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与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控制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功率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目标功率以及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所述功率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并调节所述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确定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
根据所述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以建立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目标对象;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所述功率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4.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其中,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时,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功率;
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所述控制任务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委所述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网元建立业务信道相关的波长路径;
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存储至所述连接信息中;其中,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是基于端口映射信息以及设定的频谱信息,对所述波长路径对应的至少两台设备进行配置建立的;所述至少两台设备的端口映射信息由波长路径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对象,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目标设备中的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所述控制任务;
所述控制任务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性能参数采集;
配置参数设置。
7.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功率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目标功率以及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为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所述功率控制任务,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读取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并调节所述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连接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8.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对网元执行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任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所述网元由至少两台设备构成;其中,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时,在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写入目标功率;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存储的连接信息确定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中指示的所述控制任务调节第一参数,使得第二参数与所述目标功率匹配;所述目标设备为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连接链路上的设备;所述连接链路是根据所述网元中与所述业务信道对应的出口信息和入口信息确定出的;所述连接信息表征至少两台设备之间的光纤物理连接关系,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委所述链路出口处的功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或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或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44952.5A 2020-06-15 2020-06-15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00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952.5A CN111800214B (zh) 2020-06-15 2020-06-15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952.5A CN111800214B (zh) 2020-06-15 2020-06-15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214A CN111800214A (zh) 2020-10-20
CN111800214B true CN111800214B (zh) 2022-11-11

Family

ID=7280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4952.5A Active CN111800214B (zh) 2020-06-15 2020-06-15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021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51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配网的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8777B (zh) * 2018-09-14 2021-12-3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oadm业务侧光纤连接的匹配装置和方法
CN110474842A (zh) * 2019-07-22 2019-11-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客户终端设备及传输网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51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配网的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0214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0283B (zh) 网络系统、服务提供与资源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996342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n agile optical network
EP3043495B1 (e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patial phase modulator i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CN102281110B (zh) 光功率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9634810A (zh) 基于Fabric的区块链业务平台和运行方法
US20130223837A1 (en)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branching unit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03326959A (zh) 一种多网络制式的切换应用方法、系统及云存储系统
CN106664582A (zh) 使实现远程维护的方法、装置、蜂窝网络基站和计算机程序
KR20170025378A (ko) 프론트홀 제어장치 및 프론트홀 제어장치의 동작 방법과, 광파장 대역의 할당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 및 그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매체
CN111800214B (zh) 设备控制方法、控制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tezadi et al. Latency-aware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survivable multilayer ip-over-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to support multi-class of service transmission
CN110601917A (zh) 一种基于多系统复用网卡设计的网络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US10219052B2 (en) Agile resource on dem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software defined optical networks
CN104521159A (zh) 波长复用装置,故障发生位置识别方法和程序
WO2016101846A1 (zh) 一种单板槽位地址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光网络站点设备
CN117395545A (zh) 流量策略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901057B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WO2018035865A9 (zh) 一种用于波长选择开关wss的信号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5802208A (zh) 光传输系统的保护倒换方法、网管、站点及电子设备
Zhu et al. AI-based control for edge cloud optical networks
CN112995311A (zh) 服务提供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299505B2 (ja) 光伝送装置、運用波長数制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440268A (zh) 无源光纤网络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设备
CN114584495B (zh) 设备运行控制方法、光传输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381011A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