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9823A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99823A CN111799823A CN202010788125.0A CN202010788125A CN111799823A CN 111799823 A CN111799823 A CN 111799823A CN 202010788125 A CN202010788125 A CN 202010788125A CN 111799823 A CN111799823 A CN 111799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motor
- storage battery
- generator
- battery p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672018 Cercomela melanu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RXYMHTYEQQBLN-UHFFFAOYSA-N [Br].[Zn] Chemical compound [Br].[Zn] ZRXYMHTYEQQB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NOODXBBXFZASF-UHFFFAOYSA-N [Na].[S] Chemical compound [Na].[S] BNOODXBBXFZAS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bio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dilithium;dioxido(dioxo)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Li+].[O-][Mn]([O-])(=O)=O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5 lea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0 van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50—Charging of 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ultra-capacitors or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由于在超级电容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前置储能电池组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进行电量转移,储能装置运行时,先通过超级电容组快速的从供电模块上抽取电能,之后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利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抬升充电电压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这种储能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超级电容组直接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的方式而言,充电电压更高且充电的过程连续,所以可以极大提高储能的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改进。
背景技术
微电网系统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储能技术等构成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特征。
微电网由五大核心单元组成:电源系统、能量转换系统、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微电网可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电力系统,既可以与国家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孤网运行。微电网电源来自于光伏、风力、燃气(天然气、沼气)、生物质能、海洋能、小水电、油类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循环于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在国家大电网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分布式微电网反而具备一定的供电优势。
微电网更好地将分布在自然界各个领域的能源以最经济的方式转换成电的形式形成独立电网自治运行,也可以与大电网互动联网运行,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但是现有的可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设备,储能电池往往直接与电源系统连接充电储能,存在储能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快速储能要求的问题。
尤其是在太阳能发电的微电网供能系统中,由于充电的速度慢,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的热量存留,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基本上在15%以下。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发展和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储能设备储能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快速储能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其中,包括:
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
前端母线和后端母线,所述前端母线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相连,所述后端母线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发电机相连;
超级电容组和前置储能电池组,并联接在所述前端母线上;
后置储能电池组,接在所述后端母线上。
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同轴设置。
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还包括子线,所述子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相连。
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所述子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的单向导电器件。
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超级电容组、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相连。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其中,包括供电模块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前端母线相连。
所述的储能系统,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分布式电源。
所述的储能系统,其中,还包括电网,所述电网与所述后端母线相连。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储能方法,其中,包括:
将供电模块接入储能装置,对超级电容组进行充电;
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带动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发电机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
当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的荷电状态降低至预设值时,通过所述超级电容组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直至所述超级电容组的电压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的电压相等;
抽取供电模块的电量供应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持续转动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
所述的储能方法,其中,还包括:
当所述供电模块、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和所述超级电容组的电量不足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持续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时,通过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反向充电,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的持续运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由于在超级电容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前置储能电池组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进行电量转移,储能装置运行时,先通过超级电容组快速的从供电模块上抽取电能,之后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利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抬升充电电压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这种储能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超级电容组直接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的方式而言,充电电压更高且充电的过程连续,所以可以极大提高储能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储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母线;20-超级电容组;30-前置储能电池组;40-后置储能电池组;50-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60-子线;70-单向导电器件;80-供电模块;90-电网;100-四象限功率变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所述微电网五大核心单元中,其中的能量转换系统,是现代技术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微电网领域的关键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电能储能效率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效率不足的问题,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包括: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
前端母线20和后端母线30,所述前端母线20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电动机相连,所述后端母线30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发电机相连;
超级电容组40和前置储能电池组50,并联接在所述前端母线20上;
后置储能电池组60,接在所述后端母线30上。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级电容组40采用至少一个超级电容,较好的是多个,并设置具有管理电路,可以依次序快速充放电。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都分别具有对应的一个至多个电池单元组成,尤其是前置储能电池组50,并对应设置有管理电路,控制依次使用相应单元的电池。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可以采用为向外输出的用电电池,例如待充电的电动车电池组,是本发明所述微电网的实际用电负载单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母线20可采用直流母线,这样本技术方案的储能装置用于直流电流充放电,直流电流的充放电存储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并且超级电容的电路更简单,当然,所述前端母线20也可以采用为交流母线,不过电路的控制会更复杂,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前端母线20和后端母线30均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级电容组40由N块的超级电容串联或并联组成,每一块超级电容均可以单独充电和放电,每一块超级电容的电压可以设置为70-80V,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超级电容的电压越高,超级电容的充放电速率越快,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每一块超级电容的电压可以为75V。
所述超级电容组40的容量很大,可以采用双电层电容,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特点是:充电快、循环使用寿命长、大电流放电能力超强,能量转换效率高、过程损失小、大电流能量循环效率≥90%,功率密度高,可达300W/kg~5000W/kg,相当于普通电池的数十倍。产品原料构成或生产、使用、储能以及拆解过程没有污染,充放电电路简单,安全系数提高,长期使用免维护、超级低温特性好,使用环境温度范围达/40℃~+70℃,检测方便,剩余电量可直接读出,单体容量范围通常0.1F~3400F。另超级电容的蓄电量尚不能满足需要,而放电电流比较难控制,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作用一个是用于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电动机,另一个作用是钳制超级电容组40的电压并限制超级电容组40的放电速度,从而与超级电容组40进行配合实现充放电功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均由N块蓄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每一块蓄电池同样可以单独充电和放电,每一块蓄电池的电压可以设置为42-52V。所述蓄电池可以采用化学电池或物理电池,所述化学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铅酸胶体电池、铅碳电池、铅晶电池;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三元电池、钛酸锂电池;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锌空电池、锂空电池,所述物理电池包括相变储能电池、超导储能电池、蓄热蓄冷储能电池。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且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同轴设置,采用的是本发明人独特设计的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更具体的,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均可以采用稀土永磁盘式电机,定转子交错叠置,磁场则为径向方向,同轴电机的电动机部分和发电机部分线圈绕组连接定子底座,转子磁盘镶嵌稀土永磁磁极并与电机轴固定为一体,当电动机线圈绕组授电时永磁电机磁极连同电机轴因电磁耦合而产生旋转运动,同轴上的发电机的磁极在旋转作用力驱动下切割发电机线圈绕组,在磁力线的作用下定子线圈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所述感应电动势可产生高效率的电压、电流及频率的电力,向后置储能电池里充电。本发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比普通的变压器组的好处在于升压效率更高,可以迅速实现电压的提升,并可以通过对电机的转速控制,实现变压和整流的门槛限制。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机的启动电压可以设置为42V-52V,当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大于52V或低于42V时,均无法启动所述电动机,此时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就不能工作。因此,必须通过超级电容的高于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部分才能驱动电动机发电机组10的工作,级联电机而通过超级电容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组的配合工作,可以将超级电容中的电能及时向后置储能电池组60转移,而前置储能电池组50可以保证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之前的基础电压,也可以在电源系统不能供电时,保证能够从大电网系统中获取电能,保持基础电压,从而使得超级电容高于基础电压的电压能够带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进行工作。
在工作的第一阶段,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在降低至预设值时,可以通过所述超级电容组40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充电供电,直至所述超级电容组40的电压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相等。然后,在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及所述超级电容组40的共同作用下,启动并保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驱动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转动,输出电能到后置储能电池组60中,同时可以随时将超级电容组内的电量及时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中充电转移。
而通过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组的同轴转动,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可大于100V,由于电动机和发电机是同轴设置的,要实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电压不同,只需要改变电动机和发电机对应线圈的匝数比即可,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具体可以包括一个电动机和N个发电机,或者是包括N个发电机和N个电动机且按照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发电机的顺序依次排列。
参见图1,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储能装置还包括子线70,所述子线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相连。子线70用于当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不足时,通过后置储能电池组60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进行补电,从而使得前置储能电池组50具有足够的电压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发电机,使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持续运行。也可以在没有任何电源的情况下实现黑启动。
参见图1,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子线7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充电的单向导电器件80。所述单向导电器件80包括但不限于二极管,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二极管来控制子线70的单向导通,即仅能够在前置储能电池组50电能不足时由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向之充电,而不能反向倒灌,反向的充电过程必须经由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控制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储能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超级电容组40、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完成对电池的状态信息监测、在线式容量均衡,紧急故障处理,以及各种开关控制等功能,当然控制模块还可以解决多组电池并联所带来的均流及环流问题,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完成对快速储能装置的智能化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以及与电网之间双向传递能量实时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模块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即所述超级电容组40、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各与一个控制模块相连,一个控制模块控制一个模组,这样储能装置的能量的调控更加的精准。
参见图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包括供电模块90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供电模块90与所述前端母线20相连。
具体来说,微电网的电源系统(供电模块90)可以来自于各种常见的发电系统,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小水力发电机组等。对于电源系统来说,采用本发明所述超级电容作为第一级储电元件时,由于其充放电速度极快,可以尽快将电源系统中的电能输出,尤其是对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效率,经试验测试,可以达到20%以上。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供电模块90包括分布式电源。所谓“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以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以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在环境保护上,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在能源的输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更具体的,本发明所述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发电电源,风力发电电源,地热能发电电源,海洋能发电电源等,本技术方案在此不做限定。即本发明的快速储能装置可以运用于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场景中。本发明利用不同的分布能源,以及国电电网能源通过组合形成一次回路、二次电路,再把这中间的设备根据能量大小方便程度组装成移动式或固定式的储能装置。适合于各种以充放电形式与电网交换能量或以孤岛供电。
以下以分布式电源为太阳能电源为例:
所述太阳能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太阳能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染料分子受到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光状态,其电子富集注入到导电基底并通过外电路流向电极形成电流,导电分子的电子给体自身恢复还原状态,使燃料电池再生,电子给体扩散至电极,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从而形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的循环过程。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效率可达10%~15%左右。目前最新研制的太阳能薄膜具有可吸收散射光、可挠性与可制作大面积太阳电池。尽管如此,其消耗成本与传统的火电、水电和核电相比仍然不具有经济上的优势。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地球每秒钟接收太阳能量174千万亿瓦,地球一小时接收的太阳能足够全球使用一年,现在人类的技术只能够使用不到0.0001%的能量,太阳能对人类而言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能够利用其1%那么人类就不用再为能源问题担忧了。目前人们最理想的是如何使太阳能更有效的发电,通过电能有效的储存和控制来实现为人类所利用。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述分布式电源配置的方式如下:首先将分布式能源分成N组,超级电容根据分布式能源N组的1/N动态容量和时间设计超级电容的额定容量,使超级电容的额定容量与储能装置的各种功效相匹配。首先由控制模块控制开关K0、K1合上,开关K2、K3断开,即超级电容接入前置分布式能源的DC/DC转换器,使得超级电容处于开路状态,有电压,无电流。各电池组电压经DC/DC转换器变换为统一的直流电压后汇入直流母线并作为后级DC/AC转换器的输入,DC/AC转换器部分实现与电网稳定的能量交换。
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的储能系统还包括电网100,所述电网100与所述后端母线30相连。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后端母线30通过一四象限功率变换器110连通外部的三相电网系统,这样,在本发明所述微电网工作时,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足够,或风电机风力足够时,可以通过该四象限功率变换器向外部供电,将微电网内的电量并入主电网运行。而在相反情况,即微电网本身供电不足时,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到了夜间或阴天,风电机的风力不足时,就可以通过该四象限功率变换器的工作,从主电网向微电网内供电,从而实现对后置储能电池的及时供电。
本发明一种具体的储能系统的运用场景如下,包括N组超级电容、N组前置储能电池、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N组超级电容、N组前置储能电池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均并联于微电网的直流母线上,微电网的直流母线的直流电压设计为42V~52V,分布式电源经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转换稳定输出电压75V。参见图1,初始状态首先开关KO、K1合上,开关K2、K3断开,此时超级电容的电压75V,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电动机运行电压设置在42V~52V之间,所以即使开关K3合上,由于直流母线的电压为75V,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电动机也不会作旋转运动,而当开关K2、K3合上后,由于前置储能电池的投入,通过前置储能电池52V电压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电动机,超级电容此刻电压立即下降至52V(由于受前置储能电池的牵制),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旋转消耗微电网直流母线电压从52V降至42V。由于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从52V降至42V之间电动机消耗电压,但发电机部份在对应作功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经直流变压后对后置储能电池充电。由于超级电容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配合,可以快速将电源系统的电流向外导出,从而可以快速向外“拉”出电流,从而可以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的低温度状态,这样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就可以比现有技术显著提升,可以达到20%以上。
为了保持微电网直流母线电压在52V~42V之间,即保持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始终作功,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自动切换N组分布式电源,以保证有足够的外部电源供应。
2.N组超级电容、N组前置储能电池有足够的容量,供给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的电动机部份运转,也就是当外部电源连续天阴下雨供给不足时,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的电动机部份仍然运转,N组超级电容、N组前置储能电池所储存的容量足以保证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转动,其消耗电压不大,因为电容加电感有互补效果。
3.当N组超级电容、N组前置储能电池全部用完,启动前置储能电池,从后置储能电池里取出42V~52V的电压。前置储能电池确保微电网直流母线的动态平衡。由于后置储能电池组60里的容量很大,抽点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量作为启动电源充电,换句话说,如果微电网电源补充电能及时,所述前置储能电池及前置储能电池控制模块可长时间、连续不断地高效的为储能做功。另由于微电网太阳能电源板连续不断地被抽取电能,太阳能板发热量减少,热阻变小,可以多发电,发电效率显著提高,这也是节能的另一大好处。
为了说明本发明储能系统的快速储能效果,本发明发明人进行了如下对照实验(采用的是同样参数的各模块组成):
实施例1:太阳能发电电源及其控制模块+太阳能自带充电器+后置储能电池及及其控制模块(100AH),充满后置储能电池的时间为376分钟;
实施例2:太阳能发电电源及其控制模块+超级电容及其控制模块+后置储能电池组60及其控制模块(100AH),充满后置储能电池的时间为282分钟;
实施例3:太阳能发电电源及其控制模块+超级电容及其控制模块+前置储能电池及及其控制模块+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后置储能电池及其堆控制模块(100AH),充满后置储能电池的时间为160分钟。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采用了本发明储能装置的储能系统在能量储存的空间和时间上都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实施例3所用的充电时间比实施例1所用的充电时间快2.4倍)。
此外,参见图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方法,包括:
S100、将供电模块90接入储能装置,对超级电容组40进行充电,使所述超级电容组40处于满电状态;
S200、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电动机,带动同轴的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中的发电机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
S300、当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荷电状态降低至预设值时,通过所述超级电容组40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充电,直至所述超级电容组40的电压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相等;
S400、抽取供电模块90的电量供应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组持续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并维持所述超级电容组40的电压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的电压动态平衡。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储能方法还包括:
S500、当所述供电模块90、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和所述超级电容组40不足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持续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充电时,通过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60利用另外的子线70支路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50反向充电,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10的持续运行。也可以在没有任何电源的情况下实现黑启动,所述储能装置可以根据系统设计容量大小,可以实现固定式和移动式,还可以一台套储能装置可以与分布式能源多单元差速配套。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由于在超级电容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前置储能电池组和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进行电量转移,储能装置运行时,先通过超级电容组快速的从供电模块上抽取电能,之后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利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抬升充电电压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这种储能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超级电容组直接向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的方式而言,充电电压更高且充电的过程连续,所以可以极大提高储能的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
前端母线和后端母线,所述前端母线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相连,所述后端母线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发电机相连;
超级电容组和前置储能电池组,并联接在所述前端母线上;
后置储能电池组,接在所述后端母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子线,所述子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的单向导电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超级电容组、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和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相连。
6.一种用于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和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前端母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分布式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网,所述电网与所述后端母线相连。
9.一种采用6至8任一所述储能系统的用于微电网的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源系统的供电模块接入储能装置,对超级电容组进行充电;
通过前置储能电池启动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电动机,带动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中的发电机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
当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的荷电状态降低至预设值时,通过所述超级电容组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充电,直至所述超级电容组的电压与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的电压相等;
抽取供电模块的电量供应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持续转动向后置储能电池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供电模块、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和所述超级电容组的电量不足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持续向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充电时,通过所述后置储能电池组向所述前置储能电池组反向充电,以维持所述电动机发电机级联电机组的持续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8125.0A CN111799823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8125.0A CN111799823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9823A true CN111799823A (zh) | 2020-10-20 |
Family
ID=7282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8125.0A Pending CN111799823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9982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42851A (zh) * | 2020-11-23 | 2021-03-23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电网黑启动电路及充放电桩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7355A (zh) * | 2008-04-21 | 2011-04-13 | 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机动车的多电池系统 |
CN103248064A (zh) * | 2013-04-27 | 2013-08-14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能源充电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305478A (zh) * | 2015-01-11 | 2016-02-03 | 北京清能世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对电网友好且扩展灵活的新能源发电系统 |
CN205097966U (zh) * | 2015-07-06 | 2016-03-23 | 刘洪立 | 非插电式纯电动车载发电站运输车 |
CN212343335U (zh) * | 2020-08-07 | 2021-01-12 | 深圳市松冈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10788125.0A patent/CN1117998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7355A (zh) * | 2008-04-21 | 2011-04-13 | 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机动车的多电池系统 |
CN103248064A (zh) * | 2013-04-27 | 2013-08-14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能源充电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305478A (zh) * | 2015-01-11 | 2016-02-03 | 北京清能世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对电网友好且扩展灵活的新能源发电系统 |
CN205097966U (zh) * | 2015-07-06 | 2016-03-23 | 刘洪立 | 非插电式纯电动车载发电站运输车 |
CN212343335U (zh) * | 2020-08-07 | 2021-01-12 | 深圳市松冈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42851A (zh) * | 2020-11-23 | 2021-03-23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电网黑启动电路及充放电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86566U (zh) | 离网型具备不间断供电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 | |
CN202586481U (zh) | 微电网智能平衡充电供电系统 | |
CN104786856A (zh) | 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控制系统 | |
CN203951202U (zh) | 一种风光互补户用微电网供电系统 | |
Wang et al. |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micro grid | |
CN115441486A (zh) | 一种光储充放换电系统及系统匹配方法 | |
CN212343335U (zh)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 | |
CN203119501U (zh) | 风能、太阳能、柴油机综合供电系统 | |
CN114221386A (zh) | 500kVA光、风、柴、氢、电、储能多功能互补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 |
Bayoumi | Power electronics in smart grid distribution power systems: a review | |
CN111799823A (zh) | 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 |
Qureshi et al. | Enhancing Battery Life of Electric Vehicle with Super-capacitor | |
Qian |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lywheel battery in the wind and solar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 |
Gao et al. |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500kw Wind-solar Complementary Microgrid | |
Haruni | A stand-alone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energy storage | |
CN212462805U (zh) | 一种多机并联的小型微电网系统 | |
Kanchan et al. |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system for solar and fuel cell powere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
CN203377633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器 | |
CN105978129A (zh) | 一种分布式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方法 | |
CN111463827A (zh) | 一种多机并联的小型微电网系统 | |
CN219659430U (zh) | 一种智能混合供电系统 | |
CN205039611U (zh) | 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系统 | |
CN221862443U (zh) | 一种钠离子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 | |
Chen et al. | Research on voltage stabilityand optimal operation of DC microgrid | |
Wang |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for Photovoltaic Driven New Energ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