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7731B -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7731B
CN111797731B CN202010571233.2A CN202010571233A CN111797731B CN 111797731 B CN111797731 B CN 111797731B CN 202010571233 A CN202010571233 A CN 202010571233A CN 111797731 B CN111797731 B CN 111797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ngerprint
reflected light
overlapping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12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7731A (zh
Inventor
王海生
梁嘉骏
黄怡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12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7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7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指纹识别模组包括:透光结构层,其设置有多个透光结构,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与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一一对应,每一所述透光结构用于将对应指纹采集区域采集的手指的反射光束朝向预设方向传输,至少部分所述反射光束包括与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光敏传感器组件,其设置有多个光感成像区域,所述多个光感成像区域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所述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本申请可以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Description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OLE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现在虽然已经有微透镜阵列、光纤准直、小孔成像等多种光学成像方案,但是每种方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中,目前各种指纹识别方案均具有指纹识别效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可以减小光敏传感器组件的积分时间,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OLED显示屏的下方,所述OLED显示屏设置有多个指纹采集区域,至少部分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包括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以及不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重叠的非重叠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
透光结构层,其设置有多个透光结构,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与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一一对应,每一所述透光结构用于将对应指纹采集区域采集的手指的反射光束朝向预设方向传输,至少部分所述反射光束包括与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
光敏传感器组件,其设置有多个光感成像区域,所述多个光感成像区域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所述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每一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均包括重叠区域以及非重叠区域;
每一所述反射光束均包括与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每一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呈矩形阵列分布,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包括四重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三重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以及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包括与第一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射光线以及与第三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线获得第一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区、基于第二反射光线获得第二光感图像的第二成像区以及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所述第一光感图像、所述第二光感图像以及所述第三光感图像中至少一种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第一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呈矩形阵列分布,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局部相离或者相切,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包括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包括第三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所述第三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每一所述指纹采集区域还包括非重叠区域;
所述反射光束还包括与所述非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射光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调光结构层,所述调光结构层包括多个调光孔,所述多个调光孔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一一对应,所述调光孔用于对对应所述透光结构传输的反射光束进行限制,以对所述反射光束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反射光束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光束进行遮挡。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每一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
以所述透光结构在对应光感成像区域的垂直投影的几何中心为中心点,沿着远离所述中心点的方向,所述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逐渐增大。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中与所述中心点距离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相同,或者位于以所述中心点为几何中心的同一正方形外周上的光敏传感器的开口率相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调光结构层包括第一透光材料层以及第一遮光材料层;
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层上,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开设有所述多个调光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透光结构层包括第二透光材料层以及第二遮光材料层;
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层上,每一所述透光结构均包括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透光结构层还包括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上;
每一所述透光结构还包括一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形成于所述微透镜层上的对应位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中,所述多个透光结构呈矩阵分布,所述多个透光结构呈矩阵分布,所述多个光感成像区域中的沿着行方向及沿着列方向上相邻的光感成像区域相切;
沿着行方向及列方向的相邻两个透光结构之间的间距L满足以下公式:h1/D2=2(h1+h2)/L;其中,h1为第一遮光材料层与第二遮光材料层的间距,h2为第一遮光材料层与所述光敏传感器组件的间距,D2为调光孔的直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OLED显示屏以及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所述OLED显示屏的下方。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形成的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使得光敏传感器组件在相同积分时间内能够产生更多的信号,从而可以通过降低积分时间来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一种成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二种成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三种成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感成像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感成像区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该电子设备包括指纹识别模组10以及OLED显示屏20。该指纹识别模组10设置于该OLED显示屏20下方。
其中,该OLED显示屏20通常由保护玻璃(Cover Glass)、偏光片及触控面板(POL&Touch)、封装层(Encapsulation)、发光层及相应控制电路、背板所构成,其属于现有技术,无需过多描述。
其中,该OLED显示屏2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中至少部分相邻的指纹采集区域21的局部重叠,使得至少部分指纹采集区域21包括不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重叠的非重叠区域以及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21重叠的重叠区域。
当然,每一指纹采集区域21均具有重叠区域为较佳方案。其中,手指在该指纹采集区域通过反射形成反射光束。其中,该反射光束包括第一反射光束以及第二反射光束。该第一反射光束为手指在重叠区域反射形成的光线。该第二反射光束为手指在非重叠区域反射形成的光线。
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10包括一光敏传感器组件12以及一光学组件11。其中,该光学组件11设置于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的光感应面上。该光学组件11用于将手指反射的光束传输至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的光感应面进行光感应,从而生成指纹识别信号。
具体地,该OLED显示屏20点亮时,会照亮按压到OLED显示屏20的表面的手指,但是由于手指表面指纹有谷脊差异,谷表现为向内凹陷,脊表现为向外凸出。OLED显示屏20发出的光会被手指反射,但是,由于脊是贴合到OLED显示屏20表面,而谷与OLED显示屏20表面还存在空气层,所以在脊的位置大部分光束被吸收,谷的位置大部分光束被反射,所以表现出谷亮脊暗的现象。返回的反射光束经过光学组件11后会进一步成像到光敏传感器组件10上,引起光敏传感器组件10内部电流的变化,光强度越大,电流信号越大,从而实现对指纹亮暗即谷脊的记录。
其中,该光学组件11包括透光结构层111以及设置于透光结构层111下方的调光结构层112。
其中,该透光结构层111设置有多个透光结构111a,其中,该多个透光结构与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一一对应,且每一透光结构111a与对应指纹采集区域21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该多个透光结构111a用于将对应指纹采集区域21采集的手指的反射光束朝向预设方向传输,也即是朝向光敏传感器组件的方向传输,也即是引导至光敏传感器组件的对应区域。该调光结构层112设置有多个调光孔11211。该多个调光孔11211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111a一一对应,每一调光孔11211用于对对应透光结构111a传输的反射光进行收束,以对反射光束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反射光束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光束进行遮挡,仅仅使得部分反射光束通过。当然,该调光结构层112并非必不可少地,不设置调光结构层也是可行的。该每一调光孔11211与对应的透光结构111a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即是调光孔11211、对应透光结构111a以及对应指纹采集区域21的几何中心共线。
可以理解地,该多个透光结构111a呈均匀间隔分布,例如,该多个透光结构111a呈矩形阵列间隔分布。当然,该多个透光结构111a还可以采用其他排布方式。
具体地,该透光结构层11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微透镜层1111、第二遮光材料层1112、滤光层1113、第二透光材料层1114。其中,该滤光层1113层级位置并不固定,可以设置到其他层级。
其中,该微透镜层1111包括玻璃基底11112以及形成于该玻璃基底11112上的多个微透镜11111,其中,该玻璃基底11112与该多个微透镜11111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可以理解地,该玻璃基底11112还可以采用其他透明材料。其中,该多个微透镜11111的分布规律与该多个透光结构111a的分布规律对应。该微透镜11111具有一定的聚光作用。
其中,该第二遮光材料层1112上开设有多个通光孔11121,该多个微透镜11111与该多个通光孔11121一一对应,且对应的微透镜11111与通光孔11121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遮光材料层1112可以采用金属遮光材料层或者遮光油墨层,或者吸光的黑色树脂层。
其中,每一对相互对应的微透镜11111与通光孔11121组成一透光结构111a,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结构111a可以只包括该通光孔11121,也即是说,该微透镜层1111并非必不可少。
其中,该调光结构层112包括第一透光材料层1122以及设置于该第一透光材料层1122的朝向OLED显示屏一面上的第一遮光材料层1121。该调光孔11211设置于该第一遮光材料层1121。第一遮光材料层1121可以采用金属遮光材料层或者遮光油墨层,或者吸光的黑色树脂层。该第一透光材料层1122可以采用透光玻璃层,或者其他透光材料,例如树脂等。其中,该调光孔11211以及该通光孔11121均呈圆形,在对该调光孔11211以及该通光孔11121的内径进行设置时,该调光孔11211的内径大于该通光孔11121的内径。其中,该调光孔11211用于对对应所述透光结构111a传输的反射光束进行限制,以对所述反射光束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反射光束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光束进行遮挡。
其中,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包括一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该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包括多个光感成像区域,其中一个透光结构将对应的一个指纹采集区域的反射光线引导至对应的一个光感成像区域。其中,至少部分光感成像区域包括用于基于该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当然,至少部分光感成像区域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该第二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二成像子区域。指纹识别模组或者外部芯片可以基于第一成像子区域的光感图像进行指纹识别,也可以根据该第一成像子区域的光感图像以及第二成像子区域的光感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具体地,结合该指纹采集区域21的分布规律对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请同时参照图2,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以及该光感成像区域121均呈圆形,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呈矩形阵列分布。其中,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中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21局部重叠,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21中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21局部重叠,其中,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相切(如图2所示),当然,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还可以相离。对应地,指纹采集区域21的重叠区域包括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2003。其中,该二重重叠是指该第三重叠区域2002为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的局部区域重叠形成。该第一反射光束包括第三重叠区域2003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对应地,该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所述第三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其中,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的间距为L,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透光结构111a的间距也为L,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调光孔11211的间距同样为L,其中,L=2Rcos45°,其中,2R为该指纹采集区域21的直径,也即是,L为指纹采集区域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相邻透光结构的间距及对应相邻调光孔的半径可以使得该相邻两个光感成像区域相切,从而达到提高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利用率的有益效果。具体如图3所示,当该行方向以及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光感成像区域相切时,该调光孔11211的直径D2=h1*tanθ+D1,其中,h1为第一遮光材料层1121与第二遮光材料层1112的距离,θ为视场角,D2为调光孔11211的直径。而该L=2R1,其中,该R1为该每一光感成像区域的半径。并且,该第一遮光材料层与该第二遮光材料层的间距为h1,该第一遮光材料层与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的间距为h2,该h1/D2=2(h1+h2)/L,其中D2为调光孔的直径。
其中,请同时参照图5,通过调整相邻透光结构的间距及对应相邻调光孔的半径可以使得该相邻两个光感成像区域相切,且该多个指纹采集区域在横向、纵向及对角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均局部重叠,从而达到提高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利用率的有益效果。其中,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21局部重叠,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21局部重叠,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局部重叠,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包括四重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2001、三重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2002以及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2003。当然,该指纹采集区域21还包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2004。
对应地,该第一反射光束包括与第一重叠区域2001对应的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重叠区域2002对应的第二反射光线以及与第三重叠区域2003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而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线获得第一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区、基于第二反射光线获得第二光感图像的第二成像区以及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其中,该第一光感图像、第二光感图像以及第三光感图像中至少一种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也即是,该指纹传感模组或者外部芯片可以基于该第一光感图像、第二光感图像以及第三光感图像中至少一种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
较佳地,应该尽量选取重叠层数多的重叠区域对应的成像区的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第一重叠区域2001对应的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或者可以根据该第一光感图像以及该第二光感图像的局部来实现指纹识别,或者可以根据该第一光感图像以及该第二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或者可以根据该第一光感图像、该第二光感图像以及该第三光感图像的局部来实现指纹识别,或者可以根据该第一光感图像、该第二光感图像以及该第三光感图像来实现指纹识别。
其中,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21的间距为L,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透光结构111a的间距也为L,在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相邻的两个调光孔11211的间距同样为L,其中,L=2R1,其中,该R1为该每一光感成像区域的半径。并且,该第一遮光材料层与该第二遮光材料层的间距为h1,该第一遮光材料层与该光敏传感器组件12的间距为h2,该h1/D2=2(h1+h2)/L,其中D2为调光孔的直径。
在进行图像拼接时,通过将不同光感成像区域121所成的相同信息的像进行叠加可以达到增强像面光照度的目的,由于每个物点的像都由多个光感成像区域121记录,所以光敏传感器组件12在相同积分时间内能够产生更多的信号,使得为了获取相同大小的信号所需要的积分时间可以降低。如果每个物点被记录n次,积分时间变为原来的1/n。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充分利用光敏传感器组件的光敏传感器像素,并提高指纹采集效率。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光感成像区域上生成用于指纹识别的光感图像的区域设置为目标成像区域,为了降低功耗,可以通过缩小该调光孔的直径,从而使得该调光结构层将目标成像区域以外的成像区域对应的反射光线尽量遮挡,从而达到降低功耗,提高光敏传感器像素利用率的有益效果。例如,该调光结构层可以将第二反射光束的部分遮挡,允许该第一反射光束以及该第二反射光束的部分通过。该调光结构层可以将第二反射光束全部遮挡,并对第一反射光束中的部分反射光线遮挡,从而使得第一反射光束中部分反射光线通过。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以所述透光结构在对应光敏传感单光感成像区域的垂直投影的几何中心为中心点,沿着远离所述中心点的方向,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逐渐增大。采用上述开口率设置,可以避免在进行信号叠加时由于像面光照度不均匀引起的光感成像区域的中间部分光照度过强造成的感光过曝现象。其中,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中与所述中心点距离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相同,或者位于以所述中心点为几何中心的同一正方形外周上的光敏传感器的开口率相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位于以所述中心点为几何中心的同一正方形外周上的光敏传感器的开口率相同。其中,对于该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光敏传感器像素,将该中心的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a、环绕该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a设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b、环绕该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b设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c、环绕该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c设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d、环绕该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d设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e、环绕该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e设置的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1211f的开口率依次设置为q1至q6,其中,q1至q6依次增大。
或者,如图7所示,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中与所述中心点距离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相同,其中图7中相同填充格式的方块代表相同开口率的光敏传感器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整各个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使得采用光敏传感器像素来将光感成像区域的照度变化进行调和,从而使得光敏成像区域的各个部分所成指纹图像更加均匀化,可以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OLED显示屏的下方,所述OLED显示屏设置有多个指纹采集区域,至少部分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包括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以及不与其他指纹采集区域重叠的非重叠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
透光结构层,其设置有多个透光结构,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与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一一对应,每一所述透光结构用于将对应指纹采集区域采集的手指的反射光束朝向预设方向传输,至少部分所述反射光束包括与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
光敏传感器组件,其设置有多个光感成像区域,所述多个光感成像区域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所述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均包括重叠区域以及非重叠区域;
每一所述反射光束均包括与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束,每一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获得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呈矩形阵列分布,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包括四重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三重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以及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包括与第一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射光线以及与第三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一反射光线获得第一光感图像的第一成像区、基于第二反射光线获得第二光感图像的第二成像区以及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所述第一光感图像、所述第二光感图像以及所述第三光感图像中至少一种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指纹采集区域呈矩形阵列分布,沿着行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沿着列方向上的相邻指纹采集区域局部重叠,对角相邻的两个指纹采集区域局部相离或者相切,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的重叠区域包括二重重叠的第三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包括第三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三反射光线;所述第一成像子区域包括基于第三反射光线获得第三光感图像的第三成像区;所述第三光感图像用于指纹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指纹采集区域还包括非重叠区域;
所述反射光束还包括与所述非重叠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射光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调光结构层,所述调光结构层包括多个调光孔,所述多个调光孔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一一对应,所述调光孔用于对对应所述透光结构传输的反射光束进行限制,以对所述反射光束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反射光束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光束进行遮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感成像区域包括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
以所述透光结构在对应光感成像区域的垂直投影的几何中心为中心点,沿着远离所述中心点的方向,所述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敏传感器像素中与所述中心点距离相同的光敏传感器像素的开口率相同,或者位于以所述中心点为几何中心的同一正方形外周上的光敏传感器的开口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层包括第一透光材料层以及第一遮光材料层;
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材料层上,所述第一遮光材料层开设有所述多个调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层包括第二透光材料层以及第二遮光材料层;
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材料层上,每一所述透光结构均包括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层还包括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材料层上;
每一所述透光结构还包括一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形成于所述微透镜层上的对应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光结构呈矩阵分布,所述多个光感成像区域中的沿着行方向及沿着列方向上相邻的光感成像区域相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行方向及列方向的相邻两个透光结构之间的间距L满足:h1/D2=2(h1+h2)/L;其中,h1为第一遮光材料层与第二遮光材料层的间距,h2为第一遮光材料层与所述光敏传感器组件的间距,D2为调光孔的直径。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OLED显示屏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所述OLED显示屏的下方。
CN202010571233.2A 2020-06-19 2020-06-19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97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1233.2A CN111797731B (zh) 2020-06-19 2020-06-19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1233.2A CN111797731B (zh) 2020-06-19 2020-06-19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7731A CN111797731A (zh) 2020-10-20
CN111797731B true CN111797731B (zh) 2024-03-29

Family

ID=7280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1233.2A Active CN111797731B (zh) 2020-06-19 2020-06-19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7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464B (zh) * 2021-10-25 2023-06-30 天津极豪科技有限公司 心率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3251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双感应区的识别指纹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291719A (zh) * 2020-03-03 2020-06-16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3251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双感应区的识别指纹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291719A (zh) * 2020-03-03 2020-06-16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Venkatesh,et al..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Based Overlapped Latent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Using fuzzy S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2018,全文. *
手指多模态特征图像姿态同步采集系统设计;杨金锋;李常福;;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200215(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7731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7473B2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light field for biometrics application
CN111095282B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84303B (zh) 显示装置
CN1098584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844766B (zh) 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1375617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72618A (zh) 屏下指纹认证用的传感器模块及屏下指纹认证装置
CN110660835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095285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26214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指纹识别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1328398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69206A (zh) 识别指纹的方法、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08510B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81873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80135584A (ko) 지문인식 기능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KR101855464B1 (ko) 지문센서 패키지 및 지문인식 기능을 구비한 전자장치
CN114625264A (zh) 显示装置
CN111801679A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90028939A (ko) 지문인식 기능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CN113690271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0864747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97731B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180842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200050970A (ko) 지문 인증용 센서 모듈 및 지문 인증 장치
CN111988499B (zh) 成像层、成像装置、电子设备、波带片结构及感光像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1, 2nd Floor, Building 4, No.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806, building 8, No. 97, Changpi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Changping Demonstration Park)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