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6399A -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6399A
CN111796399A CN202010757242.0A CN202010757242A CN111796399A CN 111796399 A CN111796399 A CN 111796399A CN 202010757242 A CN202010757242 A CN 202010757242A CN 111796399 A CN111796399 A CN 111796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nterval
curvature radius
star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72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6399B (zh
Inventor
秦高林
魏巍
程方
孙永生
段俊法
杨芸箔
李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20107572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6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2Objecti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包括读数显微镜、镜筒和光源,所述读数显微镜安装在镜筒的前端,所述光源安装在镜筒的尾端,在镜筒内自前端至尾端依次同轴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星点分划板;本发明利用不同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的正负光学透镜进行组合,以便达到消除球差和轴向色差;星点分划板用于模拟星图,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星点分划板星图靶标出射的光,经过第一至第七透镜的折射后,将星图成像到无穷远,以模拟高精度星敏感器在轨观测到的星图,本发明为折射一次成像光学系统,可以避免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对成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成像精度,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加工和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标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空间飞行器在太空中运行时,利用空间姿态测量仪器捕获和测量其飞行姿态信息。星敏感器是空间飞行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仪器,它通过识别天球中不同位置的恒星来提取运载体姿态。星模拟器作为星敏感器的地面标定设备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研制能够满足星敏感器地面测试工作的大视场高精度星模拟器已迫在眉睫,静态星模拟器主要由驱动电路、光源、星点分划板、滤光片及光学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星点分划板给出的星图以模拟来自无穷远的星光,光学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星模拟器的技术指标,如模拟的星空范围、恒星位置模拟的精度等。
目前的光学系统,由于像点中心偏移和系统畸变,造成星点成像精度不高,从而影响星敏感器的探测精度;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精度,通常需要将镜片胶合,但胶合面对成像具有一定的影响,且粘结胶的性能会影响胶合镜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包括读数显微镜、镜筒和光源,所述读数显微镜安装在镜筒的前端,所述光源安装在镜筒的尾端,在镜筒内自前端至尾端依次同轴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星点分划板;
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第一透镜的材料为HK54玻璃;
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的材料为HK54玻璃;
所述第三透镜为负透镜,第三透镜的材料为HZF4A玻璃;
所述第四透镜为正透镜,第四透镜的材料为HZF4A玻璃;
所述第五透镜为正透镜,第五透镜的材料为HK65玻璃;
所述第六透镜为正透镜,第六透镜的材料为HZF7LA玻璃;
所述第七透镜为负透镜,第七透镜的材料为HK51玻璃;
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1.0~4.0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一隔圈;
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为1.5~4.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二隔圈;
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为2~6.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三隔圈;
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为0.5~4.4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四隔圈;
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间隔为1.5~5.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五隔圈;
第七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隔为2.5~8.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六隔圈。
优选的,第一透镜的厚度为3.5mm,第一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5.491mm,第一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30.2mm;
第二透镜的厚度为3.43mm,第二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9.806mm,第二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319.845mm;
第三透镜的厚度为4.51mm,第三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6.24mm,第三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0.33mm;
第四透镜的厚度为1.92mm,第四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4.98mm,第四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4.025mm;
第五透镜的厚度为8.8mm,第五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8.884mm,第五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86.89mm;
第六透镜的厚度为6.2mm,第六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9.215mm,第六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20.238mm;
第七透镜的厚度为5.4mm,第七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56mm,第七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4.622mm。
优选的,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3.1mm;
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为2.86mm;
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为4.532mm;
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为22.325mm;
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间隔为2.55mm;
第七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隔为3.6mm。
优选的,还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面用于与星敏感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孔径光阑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18.5mm
优选的,所述星点分划板位于第七透镜的焦平面上。
优选的,将第一至第六隔圈统称为隔圈,每个隔圈的材质热膨胀系数不完全相同,且当隔圈安装位置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通过更换材质制作隔圈仍不能够满足要求时,采用异形隔圈;所述异形隔圈包括圈本体,在圈本体外表面绕周向开设有应力环槽或者多个应力弧形槽节。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不同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的正负光学透镜进行组合,以便达到消除球差和轴向色差;具体的,星点分划板用于模拟星图,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星点分划板星图靶标出射的光,经过第一至第七透镜的折射后,将星图成像到无穷远,以模拟高精度星敏感器在轨观测到的星图。
通过第一至第七透镜组成的小畸变、倍率色差小、弥散斑均匀且小的高成像质量投影光学系统,提高了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的成像精度;本发明为折射一次成像光学系统,可以避免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对成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成像精度,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加工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七透镜参数的设定,除了考虑光学传递函数与点列图之外,也需要观察主光线与质心偏差,以避免偏差在存在部分误差时发生较大变化;本发明具有高成像质量,在全视场内弥散斑直径最大为12.4μm,在全视场内最大相对畸变误差不大于0.086%,倍率色差在全视场内最大值不大于1.5μm,能量中心与主光线误差在全视场内的误差小于0.5μm的稳定性;同时,在温度-45℃~60℃范围内引起的光学系统离焦波动最大30μm,能量中心位置变化产生的角度误差为0.0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读数显微镜1、镜筒2和光源11,所述读数显微镜1安装在镜筒2的前端,所述光源11安装在镜筒2的尾端,在镜筒2内自前端至尾端依次同轴设有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第五透镜7、第六透镜8、第七透镜9和星点分划板10;
所述第一透镜3为正透镜,第一透镜3的材料为HK54玻璃,属于环保冕玻璃;
所述第二透镜4为正透镜,第二透镜4的材料为HK54玻璃,属于环保冕玻璃;
所述第三透镜5为负透镜,第三透镜5的材料为HZF4A玻璃,属于环保重火石玻璃;
所述第四透镜6为正透镜,第四透镜6的材料为HZF4A玻璃,属于环保重火石玻璃;
所述第五透镜7为正透镜,第五透镜7的材料为HK65玻璃,属于环保冕玻璃;
所述第六透镜8为正透镜,第六透镜8的材料为HZF7LA玻璃,属于环保重火石玻璃;
所述第七透镜9为负透镜,第七透镜9的材料为HK51玻璃,属于环保冕玻璃;
其中,第二透镜4与第一透镜3的间隔为1.0~4.0毫米,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一隔圈19;
第三透镜5与第二透镜4的间隔为1.5~4.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二隔圈18;
第四透镜6与第三透镜5的间隔为2~6.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三隔圈17;
第五透镜7与第四透镜6的间隔为0.5~4.4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四隔圈16;
第六透镜8与第五透镜7的间隔为1.5~5.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五隔圈15;
第七透镜9与第六透镜8的间隔为2.5~8.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六隔圈14。
同时在星点分划板10和第七透镜9的间隔内设有第七隔圈13,在星点分划板10后侧的镜筒2尾端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星点分划板10的挡圈12,所述星点分划板10位于第七透镜9的焦平面上,星点分划板10与光源11的间隔为17.45mm。
优选的,第一透镜3的厚度为3.5mm,第一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5.491mm,第一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30.2mm;
第二透镜4的厚度为3.43mm,第二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9.806mm,第二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319.845mm;
第三透镜5的厚度为4.51mm,第三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6.24mm,第三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0.33mm;
第四透镜6的厚度为1.92mm,第四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4.98mm,第四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4.025mm;
第五透镜7的厚度为8.8mm,第五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8.884mm,第五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86.89mm;
第六透镜8的厚度为6.2mm,第六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9.215mm,第六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20.238mm;
第七透镜9的厚度为5.4mm,第七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56mm,第七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4.622mm。
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隔具体为,第二透镜4与第一透镜3的间隔为3.1mm;
第三透镜5与第二透镜4的间隔为2.86mm;
第四透镜6与第三透镜5的间隔为4.532mm;
第五透镜7与第四透镜6的间隔为22.325mm;
第六透镜8与第五透镜7的间隔为2.55mm;
第七透镜9与第六透镜8的间隔为3.6mm。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3的前面用于与星敏感器相连接;所述孔径光阑与第一透镜3的间隔为18.5mm。
第一至第六隔圈的设计是根据每个隔圈安装位置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采用与之热变形相互补的材质来制作该位置的隔圈;利用隔圈安装位置相邻的两个透镜的形状、热膨胀系数来计算该位置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
当隔圈安装位置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通过更换材质制作隔圈仍不能够满足要求时,采用异形隔圈;所述异形隔圈包括圈本体,在圈本体外表面绕周向开设有应力环槽或者多个应力弧形槽节从而适应不同隔圈安装位置处的热变形。
通过分析各透镜变形情况计算出为各个隔圈分配的变形范围,调整隔圈材料和结构使其满足整体轴向变形范围,解决了在-40℃到60℃环境下光学系统热变形导致结构损坏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
当隔圈安装位置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通过更换材质制作隔圈仍不能够满足要求时,采用异形隔圈,在异形隔圈上设有应力环槽或者多个应力弧形槽节,并且通过改变应力环槽或者应力弧形槽节的宽度深度,进一步保证了保证整体结构成像质量和机械结构热变形后不干涉。
本发明利用不同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的正负光学透镜进行组合,以便达到消除球差和轴向色差;具体的,星点分划板10用于模拟星图,光源11发出的光通过,星点分划板10星图靶标出射的光,经过第一至第七透镜的折射后,将星图成像到无穷远,以模拟高精度星敏感器在轨观测到的星图。
通过第一至第七透镜组成的小畸变、倍率色差小、弥散斑均匀且小的高成像质量投影光学系统,提高了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的成像精度;本发明为折射一次成像光学系统,可以避免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对成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成像精度,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加工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七透镜参数的设定,除了考虑光学传递函数与点列图之外,也需要观察主光线与质心偏差,以避免偏差在存在部分误差时发生较大变化;本发明具有高成像质量,在全视场内弥散斑直径最大为12.4μm,在全视场内最大相对畸变误差不大于0.086%,倍率色差在全视场内最大值不大于1.5μm,能量中心与主光线误差在全视场内的误差小于0.5μm的稳定性;同时,在温度-45℃~60℃范围内引起的光学系统离焦波动最大30μm,能量中心位置变化产生的角度误差为0.0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读数显微镜、镜筒和光源,所述读数显微镜安装在镜筒的前端,所述光源安装在镜筒的尾端,在镜筒内自前端至尾端依次同轴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星点分划板;
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第一透镜的材料为HK54玻璃;
所述第二透镜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的材料为HK54玻璃;
所述第三透镜为负透镜,第三透镜的材料为HZF4A玻璃;
所述第四透镜为正透镜,第四透镜的材料为HZF4A玻璃;
所述第五透镜为正透镜,第五透镜的材料为HK65玻璃;
所述第六透镜为正透镜,第六透镜的材料为HZF7LA玻璃;
所述第七透镜为负透镜,第七透镜的材料为HK51玻璃;
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1.0~4.0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一隔圈;
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为1.5~4.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二隔圈;
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为2~6.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三隔圈;
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为0.5~4.4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四隔圈;
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间隔为1.5~5.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五隔圈;
第七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隔为2.5~8.5mm,且在间隔内设有第六隔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透镜的厚度为3.5mm,第一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5.491mm,第一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30.2mm;
第二透镜的厚度为3.43mm,第二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9.806mm,第二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319.845mm;
第三透镜的厚度为4.51mm,第三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6.24mm,第三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0.33mm;
第四透镜的厚度为1.92mm,第四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4.98mm,第四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4.025mm;
第五透镜的厚度为8.8mm,第五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8.884mm,第五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86.89mm;
第六透镜的厚度为6.2mm,第六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39.215mm,第六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20.238mm;
第七透镜的厚度为5.4mm,第七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56mm,第七透镜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54.62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3.1mm;
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为2.86mm;
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为4.532mm;
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为22.325mm;
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间隔为2.55mm;
第七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隔为3.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面用于与星敏感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光阑与第一透镜的间隔为18.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星点分划板位于第七透镜的焦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第一至第六隔圈统称为隔圈,每个隔圈的材质热膨胀系数不完全相同,且当隔圈安装位置的轴向热变形许用范围通过更换材质制作隔圈仍不能够满足要求时,采用异形隔圈;所述异形隔圈包括圈本体,在圈本体外表面绕周向开设有应力环槽或者多个应力弧形槽节。
CN202010757242.0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Active CN111796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7242.0A CN1117963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7242.0A CN1117963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399A true CN111796399A (zh) 2020-10-20
CN111796399B CN111796399B (zh) 2021-11-16

Family

ID=7282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7242.0A Active CN1117963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639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753A (zh) * 2006-12-25 2008-07-0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星敏感器系统成像结构
JP2012155002A (ja) * 2011-01-24 2012-08-16 Ricoh Co Ltd 読取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35367A (zh) * 2015-07-31 2015-11-11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近距离物方远心对接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5278074A (zh) * 2014-07-22 2016-01-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
CN105527721A (zh) * 2016-02-05 2016-04-27 长春理工大学 具有长出瞳距的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CN105676430A (zh) * 2016-03-14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星敏感器光学成像系统
US20180299653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Takashi Kubota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CN109212750A (zh) * 2018-10-11 2019-01-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长焦距无热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9254383A (zh) * 2018-10-11 2019-01-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宽谱段轻小型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753A (zh) * 2006-12-25 2008-07-0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星敏感器系统成像结构
JP2012155002A (ja) * 2011-01-24 2012-08-16 Ricoh Co Ltd 読取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78074A (zh) * 2014-07-22 2016-01-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系统
CN105035367A (zh) * 2015-07-31 2015-11-11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近距离物方远心对接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5527721A (zh) * 2016-02-05 2016-04-27 长春理工大学 具有长出瞳距的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CN105676430A (zh) * 2016-03-14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星敏感器光学成像系统
US20180299653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Takashi Kubota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CN109212750A (zh) * 2018-10-11 2019-01-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长焦距无热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9254383A (zh) * 2018-10-11 2019-01-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宽谱段轻小型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399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9392B (zh) 一种大视场高精度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9212750A (zh) 一种长焦距无热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7589518B (zh) 光学镜头及具有该光学镜头的激光对中测量设备
CN115166932B (zh) 一种大口径长焦距离轴光学系统的光轴调整方法
CN111965807A (zh) 光学瞄准系统及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676430A (zh) 一种星敏感器光学成像系统
CN210742597U (zh) 一种用于光电设备像面对接的光学系统
CN110187481B (zh) 光学系统、透射式天文望远镜
CN111796399B (zh) 一种静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CN111766675B (zh) 大口径光学改正镜的支撑结构
CN109781143A (zh) 一种消热差动态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CN109188651B (zh) 一种折射式高分辨率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4833355B (zh) 一种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
CN103207443A (zh) 近红外飞行器姿态位置测量物镜系统
CN110515185A (zh) 一种大孔径定焦光学系统
CN111796400B (zh) 一种具有消热差的动态星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
CN208937797U (zh) 一种星敏感器小型化光学系统
CN208795918U (zh) 一种折射式高分辨率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5511060A (zh) 全球面环形大视场月球边缘光学成像物镜
CN112067020B (zh) 一种超大视场、高分辨率的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TWI829362B (zh) 星象追踪取像鏡頭
CN110703415A (zh) 一种焦距稳定的无热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212391663U (zh) 光学瞄准系统及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4666941U (zh) 一种-0.1×双远心机器视觉物镜
CN112067018B (zh) 一种用于热真空测试的超长出瞳距多星模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