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5743A - 设备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5743A
CN111795743A CN202010258820.6A CN202010258820A CN111795743A CN 111795743 A CN111795743 A CN 111795743A CN 202010258820 A CN202010258820 A CN 202010258820A CN 111795743 A CN111795743 A CN 11179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mmunication unit
detection sensor
sensor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88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荻智成
村山左近
岩本惠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741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60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74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604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9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5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1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 G01J1/16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05B19/4185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y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struc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CIM planning or re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3Director till display
    • G05B2219/33198Laser, light link, infrar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成本、工时的增加地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1)具备:通信单元(2),其具备能够进行传感器(250、51)的检测信号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处理部(22);以及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其具备与通信处理部(22)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管理用通信部(31)。通信单元(2)具备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中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2)能够装卸并且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中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52)能够装卸的通信单元端子(21)。

Description

设备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设备管理系统中,通过能够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设备状态,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容易把握,从而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为了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设备状态,需要该设备的控制控制器(PLC)的软件(梯形电路)变更等现有控制设备的变更、追加向PLC导入输入信号用的继电器部件等新控制设备向现有控制面板内的追加。因此,成本、工时增加。
在日本特开2004-6291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装置,具备设置于能够显示设备状态的显示灯并且能够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设备状态的光检测传感器。即,该装置通过光检测传感器检测显示灯的光,并将表示设备状态的光检测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根据该装置,无需现有控制设备的变更、或者向现有控制面板内追加新控制设备。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工时的增加。
一般而言,在设备中配置有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通过能够将这些传感器信息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容易把握,从而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日本特开2004-6291号公报记载的装置构成为在显示灯预先组装有光检测传感器以及通信装置。因此,在设备管理系统中,为了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上述传感器信息,需要现有控制设备的变更、新控制设备向现有控制面板内的追加。因此,成本、工时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成本、工时的增加地从该设备向外部发送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设备管理系统具备:通信单元,其具备配置于能够显示设备状态的显示灯的主体部、与传感器单元中的端子能够装卸的通信单元端子、以及与上述传感器单元中的传感器能够进行通信连接并且能够进行上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处理部;以及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其具备与上述通信处理部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管理用通信部以及显示经由上述管理用通信部通信的上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信息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而且,上述传感器单元中的一个是具备检测来自上述显示灯的光的光检测传感器以及与上述光检测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上述传感器单元中的另一个是具备检测与设备有关的事项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以及与上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上述通信单元端子与上述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装卸,并且与上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装卸。据此,由于通信单元的通信单元端子与光检测传感器能够进行通信连接并且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也能进行通信连接,所以能够抑制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的设置成本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管理系统的简图。
图2A是详细表示配置于设备的显示灯的设备管理系统的通信单元以及与通信单元连接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2B是绕显示灯的垂直轴线旋转90度观察图2A得到的图。
图3A是详细表示光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3B是表示连接有三个光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将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与通信单元连接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设备管理系统的前半动作的流程图。
图5B是用于说明设备管理系统的后半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显示于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设备选择画面的图。
图7是表示显示于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与设备有关的设备状态选择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显示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与设备有关的综合信息的图。
图9是表示显示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计划生产个数和实际生产个数的图。
图10是表示显示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计划运转率和实际运转率的图。
图11是表示显示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移动终端单元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的计划运转时间和实际运转时间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设备管理系统;2…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端子;22…通信处理部;23…检测用电源部;25a、25b、25c…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0…光检测传感器;251…通信电缆;252…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3…第二光检测传感器端子;3…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1…管理用通信部;32…管理用控制部;33…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4…管理用电源部;4…移动终端单元;41…携带用通信部;42…携带用控制部;43…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4…携带用电源部;5…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1…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2…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53…传感器连接器;54…串行转换部;55…电源连接器;56…电源供给部;M…设备;L…显示灯;LLa、LLb、LLc…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1.设备管理系统的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设备管理系统1是管理多个设备M的系统。设备管理系统1具备: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它们检测各设备M的显示灯L的光;通信单元2,其能够进行来自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的光检测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其与各通信单元2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一并管理各设备M的设备状态;以及可携带的移动终端单元4等,它们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用于工作人员等能够确认设备状态。
设备M例如是能够切削或磨削工件的加工装置。通信单元2设置于各设备M的上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通过发光显示设备状态的显示灯L。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设置于与多个设备M分离的位置。移动终端单元4是工作人员等能够携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C)等。
这里,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显示灯L是一般的显示灯,构成为将中空圆筒状的半透明的塑料壳体La、Lb、Lc层叠三层并且在各塑料壳体La、Lb、Lc的内部配置有LED等光源LLa、LLb、LLc。
各塑料壳体La、Lb、Lc例如从上层起依次着色成绿色、黄色、红色,通过各光源LLa、LLb、LLc的发光以绿色、黄色、红色点亮或闪烁。显示灯L存在如下模式,即:三色单独点亮的情况;两色同时点亮的情况;三色同时点亮的情况;三色同时熄灭的情况;以及三色单独闪烁的情况。
各模式所指的设备状态能够在设置侧自由设定。例如设定为,在三色单独点亮的情况下,以绿色点亮之后,此时是指设备M的设备状态处于正常中(生产中),以黄色点亮之后,此时是指设备M的设备状态处于安排中,以红色点亮之后,此时是指设备M的设备状态处于异常中(故障),以绿色闪烁之后,此时是指设备M的设备状态处于生产完毕中(一个产品)。其他模式也能任意设定。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通信单元2具备通信单元端子21、通信处理部22以及检测用电源部23等。而且,通信处理部22以及检测用电源部23等配置于圆盘状的主体部24a,并被圆筒状的罩24b覆盖。通信单元端子21设置为从罩24b的外周下部向外侧突出。
通信单元2载置于显示灯L的上部,根据需要固定。而且,之后详细叙述,在通信单元2的通信单元端子21,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串行总线连接并垂下。而且,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配置于能够分别检测显示灯L的光源LLa、LLb、LLc的光的塑料壳体La、Lb、Lc的周面。
而且,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分别检测显示灯L的光源LLa、LLb、LLc的点亮、熄灭以及闪烁。由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也能检测闪烁,所以通信单元2能够检测多种设备状态。
此外,之后详细叙述,在通信单元端子21,检测与设备M有关的事项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参照图4)也可以取代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经由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参照图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由此,能够抑制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的设置成本的上升。
通信处理部22具有无线模块22a以及内置天线22b等。无线模块22a在其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之间对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有关的信号、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有关的信号等进行无线通信。
这里,由于通信单元2设置于设备M,所以在设置多台设备M的工厂中,通信单元2位于距离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遥远的位置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而且,担忧位于遥远位置的通信单元2的通信处理部22无法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之间顺畅地进行无线通信。
因此,一个通信单元2的通信处理部22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通信构成为使其他通信单元2的通信处理部22作为中继来进行。该中继通过仅需要的通信单元2的通信处理部22起动来进行并在中继后自动进行休眠。由此,能够抑制耗电。
检测用电源部23是干电池或充电电池,供给用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以及无线模块22a工作的驱动电流。由于通信单元2是电池驱动,所以无需设备M上的工程,能够简易进行改装。
这里,与通信单元2的通信单元端子21能够连接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是数字传感器。对于模拟传感器而言,由于始终需要驱动电流,并且消耗电流原本就大(例如100μA),所以检测用电源部23的维护复杂。但是,由于数字传感器仅在检测时需要驱动电流,消耗电流原本就小(例如在检测时为1.8μA,在未检测时为0.3μA),所以检测用电源部23的维护容易。
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是检测来自各光源LLa、LLb、LLc的光的光束(单位时间通过的光量(lm(流明))或者照度(单位面积(1m2)入射的光束(lx(勒克斯)))并且输出通断信号(光检测信号)的光电二极管。
如图3A所示,在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中,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2与设置于光检测传感器250的一端侧的通信电缆251进行串行总线连接,另外,设置于光检测传感器250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3与通信电缆251进行串行总线连接。其他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b、25c也是相同构造。
如图3B所示,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通信单元端子21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由此,即便显示灯L变更,仅更换为与变更后的显示灯对应的新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就能对应。因此,能够进行简易设置,从而能够抑制设置成本的上升。
而且,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b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2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的第二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3进行串行总线连接,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c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2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b的第二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3进行串行总线连接。
即,三个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被菊链连接。由此,能够减少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的布线数。而且,在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c的第二光检测传感器端子253,还能对其它光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进行串行总线连接,同样地能够对多个光检测传感器单元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由此,对于显示灯的形态的变更,例如四灯以上的多个显示灯,能够抑制成本、工时的增加。
另外,与通信单元2的通信单元端子21能够连接的检测与设备M有关的事项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是输出通断信号(设备事项检测信号)的传感器或输出除通断以外的信号(设备事项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具体而言,例如是光电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图像处理照相机等。通过连接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能够通过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进行以下的处理。
例如,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读取在输送机上输送来的工件所遮挡的光量的变化,能够计量工件的生产数量。另外,通过利用距离传感器读取至在输送机上输送来的工件为止的距离的变化,能够判别多种工件的种类。另外,通过在空气配管内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空气的压力变化。
如图4所示,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具备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52、传感器连接器53、串行转换部54、电源连接器55以及电源供给部56等。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5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通信单元2的通信单元端子21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由此,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能够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共用通信单元端子21。
在传感器连接器53连接有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串行转换部54将来自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的设备事项检测信号转换为能够进行串行通信,并经由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52与通信单元2的通信单元端子21进行通信。对于串行转换部54,由于使用了晶体管(光电耦合器)所以设置有上拉电阻,但构成为仅在需要时,将上拉电阻接通,在不需要时,将上拉电阻断开来减少耗电。
在电源连接器55连接有与设备M的控制面板的电源ME连接的AC适配器、钳式交流电流传感器(2线式)、NPN(3线式)型传感器、PNP(3线式)型传感器等。通过连接钳式交流电流传感器,能够判定设备M是否处于运转中。电源供给部56将来自电源连接器55的驱动电流供给至串行转换部54以及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
此外,说明了上述通信单元2具有一个通信单元端子21并且在该通信单元端子21择一地连接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和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通信单元端子21,并且同时连接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和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5)。由此,能够细致地仔细进行通过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对设备M的管理。
如图1所示,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具备管理用通信部31、管理用控制部32、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以及管理用电源部34等。管理用通信部31具有无线模块31a以及内置天线31b等。无线模块31a在其与通信单元2以及移动终端单元4之间,对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有关的信号、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等进行无线通信。
管理用控制部32处理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有关的信号、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等,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另外,由于将通信时刻分配至通信单元2,所以管理用控制部32对设置有相同计时器的全部通信单元2发送时间信息。此外,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的显示例子之后叙述。管理用电源部34供给用于无线模块31a、管理用控制部32以及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工作的驱动电流。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单元4具备携带用通信部41、携带用控制部42、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以及携带用电源部44等。携带用通信部41具有无线模块41a以及内置天线41b等。无线模块41a在其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之间,对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有关的信号、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等进行无线通信。
携带用控制部42将处理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接收到的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有关的信号、与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等得到的信息,显示于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此外,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的显示例子之后叙述。携带用电源部44具备充电电池,供给用于无线模块41a、携带用控制部42以及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工作的驱动电流。
这里,虽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显示灯目视确认设备状态处于异常,但异常内容、维护顺序可能不清楚。此时,工作人员需要从该设备至管理装置进行确认。在日本特开2018-92499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系统,具备与管理装置能够通信的移动终端。由于在移动终端显示异常内容以及维护顺序,所以工作人员无需从该设备至管理装置进行确认,能够在该设备中对应异常。但是,在该管理装置中,无法确认工作人员的对应是否适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备管理系统1,管理人员能够核对通信单元2的检测信息和移动终端单元4的目视信息,从而能够可靠把握设备M的设备状态,能够管理工作人员的对应。
(2.设备管理系统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设备管理系统1的动作。这里,通信单元2存在以下情况,即:在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有与设备状态有关的询问时开始检测的情况;以及在通信单元2的检测用电源部23接通时开始检测的情况。
对应于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接收到的与设备状态有关的询问,或者检测用电源部23接通,通信单元2的通信处理部22开始设备状态的检测(图5A的步骤S1)。通信处理部22经由通信单元端子21发送传感器连接状态确认信号(图5A的步骤S2)。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设备状态的检测动作。
通信处理部22针对传感器连接状态确认信号判断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是否返回(图5A的步骤S3),在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未返回时,判断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是否返回(图5A的步骤S4)。然后,在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返回来时,判断为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被连接(图5A的步骤S5)。
然后,通信处理部22将检测出的与设备事项有关的信号无线发送至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图5A的步骤S6)。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管理用控制部32基于通过管理用通信部31接收到的与设备事项有关的信号,将与设备事项有关的信息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图5A的步骤S7),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在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未被回信时,通信处理部22判断为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以及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51未连接(图5A的步骤S8)。然后,通信处理部22将代表传感器未连接的意思的信号无线发送至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图5A的步骤S9)。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管理用控制部32将通过管理用通信部31接收到的代表传感器未连接的意思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图5A的步骤S10),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在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被回信时,通信处理部22基于回信的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确定所连接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图5B的步骤S11)。即,由于来自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的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连接时为“1”的信号,未连接时为“0”的信号)带有时间差地回信过来,所以能够确定所连接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
在本例中,由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被连接,所以针对用于识别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的地址,无线模块22a将用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动作的指令经由通信单元端子21发送至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图5B的步骤S12)。由此,能够可靠地获取规定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光检测信号。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检测绿色的光源LLa的变化的情况。
通信处理部22经由通信单元端子21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获取光检测信号(点亮时为“1”的信号,熄灭时为“0”的信号)(图5B的步骤S13)。然后,通信处理部22判断规定的样本时间是否经过(图5B的步骤S14),若规定的样本时间经过,则经由通信单元端子21从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再次获取光检测信号(图5B的步骤S15)。
在为如本例那样检测闪烁以及点亮·熄灭的模式时,该样本时间例如被设定为250μsec。此外,在为不检测闪烁仅检测点亮·熄灭的模式时,例如被设定为1sec。该模式切换可以是来自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模式切换信号。
然后,通信处理部22比较上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和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判断有无将预先设定的阈值作为边界的变化,即是否是超过阈值的光检测信号和阈值以下的光检测信号(图5B的步骤S16)。由于该阈值是为了防止由光源LLa的制造偏差引起的误检测、由太阳光等引起的误检测而设定的,所以能够根据阈值设定变更信号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进行设定变更。
然后,在判断为上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和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将阈值作为边界发生了变化时,通信处理部22判断用于判断有无闪烁的光检测信号的获取时间是否经过恒定时间(图5B的步骤S17)。然后,在光检测信号的获取时间未经过恒定时间时,通信处理部22返回至步骤S14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光检测信号的获取时间经过恒定时间时,由于超过阈值的光检测信号和阈值以下的光检测信号在恒定时间内存在,所以判断为显示灯L的光源LLa处于闪烁中(图5B的步骤S18)。根据该判断方法,由于发送通断的光检测信号即可,所以能够抑制传感器耗电。而且,通信处理部22向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无线发送报告设备M的显示灯L的绿色的光源LLa处于闪烁中的信号(图5B的步骤S19)。
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管理用控制部32基于通过管理用通信部31接收到的报告设备M的显示灯L的绿色的光源LLa处于闪烁中的信号,在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显示代表在设备M中设备状态处于生产完毕(一个产品)的意思(图5B的步骤S20),并结束处理。由此,管理人员能够识别在设备M中设备状态处于生产完毕(一个产品)。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中,在判断为上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和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将阈值作为边界未发生变化时,通信处理部22判断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是否为阈值以下(图5B的步骤S21)。
在判断为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超过阈值时,通信处理部22判断为显示灯L的光源LLa处于点亮中(图5B的步骤S22)。然后,通信处理部22向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无线发送报告设备M的显示灯L的光源LLa以绿色点亮的信号(图5B的步骤S23)。
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的管理用控制部32基于通过管理用通信部31接收到的报告设备M的显示灯L的光源LLa以绿色点亮的信号,在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显示代表设备M处于正常(生产中)的意思(图5B的步骤S24),并结束处理。由此,管理人员能够识别设备M处于正常(生产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在判断为本次获取到的光检测信号为阈值以下时,通信处理部22判断为显示灯L的光源LLa处于熄灭中(图5B的步骤S25),并结束处理。
(3.显示装置的显示例子)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以及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的显示例子。第一显示例子是利用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以及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能够确认通过通信单元2中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检测出的设备M的设备状态是否正确的显示。以下,说明第一显示例子。
在工厂内,设置有从1号机至50号机的设备M。例如,若1号机的设备M的通信单元2通过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b检测出显示灯L以红色点亮,则向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无线发送报告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红色点亮的信号。
另一方面,若工作人员目视确认到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红色点亮,则如图6所示那样,在移动终端单元4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显示设备选择画面VS。在该设备选择画面VS显示从1号机至50号机的全部设备M的图标。然后,从设备选择画面VS之中触摸1号机的设备M的图标,如图7所示那样,显示与1号机的设备M有关的设备状态选择画面VSS。
在该设备状态选择画面VSS中显示“1”安排中、“2”生产中、“3”故障、“4”生产开始(一个产品)、“5”生产完毕(一个产品)。然后,从设备状态选择画面VSS之中触摸“3”故障的显示。由此,移动终端单元4向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无线发送报告1号机的设备M处于故障中的信号。
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对从通信单元2接收到的报告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红色点亮的信号的信息、和从移动终端单元4接收到的报告1号机的设备M处于故障中的信号的信息进行综合。然后,如图8所示那样,作为综合信息TI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并且将综合信息TI发送至携带用通信部41,使综合信息TI显示于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
在图8中,“A-H”表示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的绿色、黄色、红色的模式。黑色圆点表示点亮,白色圆点表示熄灭。此外,省略闪烁的模式。由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从通信单元2接收到报告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红色点亮(异常(故障))的信号,所以用框包围该“C”模式。
另外,由于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从移动终端单元4接收到报告1号机的设备M处于故障中的信号,所以用框包围该“3”故障。由此,管理人员能够核对通信单元2的检测信息和工作人员(移动终端单元4)的目视信息,从而能够可靠地把握1号机的设备M的设备状态,能够指示工作人员的对应。
第二显示例子是利用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以及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能够基于通过通信单元2中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检测出的设备M的设备状态确认设备M的生产进展状况的显示。以下,说明第二显示例子。
例如,若通过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c检测出在1号机的设备M中编号1的一个产品的生产完毕并且显示灯L以绿色闪烁,则1号机的设备M的通信单元2向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无线发送报告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绿色闪烁的信号。
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通过从通信单元2接收到的报告1号机的设备M的显示灯L以绿色闪烁的信号,识别编号1的一个产品的生产完毕。以后,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对编号1的生产个数进行计数。然后,若到达预先存储的在1号机的设备M中编号1的计划生产时间,则求出在该时刻编号1的生产个数作为实际生产个数。
然后,如图9所示那样,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将上述编号1在计划生产时间的计划生产个数和实际生产个数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此外,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也可以将编号1的计划生产个数和实际生产个数发送至携带用通信部41,并显示于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由此,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能够把握生产延迟。
另外,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求出编号1的计划生产个数与编号1的机器工作周期时间的乘积值除以编号1的计划生产时间得到的值即编号1的计划运转率。并且,求出编号1的实际生产个数与编号1的机器工作周期时间的乘积值除以编号1的实际生产时间得到的值即编号1的实际运转率。
然后,如图10所示那样,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将编号1的计划运转率和编号1的实际运转率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此外,也可以将编号1的计划运转率和编号1的实际运转率发送至携带用通信部41,并显示于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由此,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实现生产的改善。
另外,若在1号机的设备M中编号1的生产时间到达规定时间(实际运转时间),则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求出在该时刻编号1的生产个数。然后,基于求出的编号1的生产个数和编号1的机器工作周期时间求出计划运转时间。
然后,如图11所示那样,设备状态管理装置3将编号1的计划运转时间和编号1的实际运转时间显示于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此外,也可以将编号1的计划运转时间和编号1的实际运转时间发送至携带用通信部41,并显示于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由此,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运转时间与计划运转时间之差d直接把握编号1的生产延迟。
另外,在管理用信息显示部33以及携带用信息显示部43显示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的光检测信号、显示灯L的点亮继续时间、显示灯L从熄灭变化为点亮时的时刻、通信单元2的内部温度、设备M的ID、检测用电源部23的电池余量、无线模块22a的电波强度等。而且,在检测用电源部23的电池余量、无线模块22a的电波强度降低之后,配合警告等进行显示。
(4.其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光检测传感器单元25a、25b、25c为检测来自各光源23a、23b、23c的光的光束或者照度的数字传感器,但也可以为检测在各塑料壳体La、Lb、Lc透过的红色、黄色、绿色的光的颜色的数字传感器。另外,通信单元2的可应用的显示灯L不限定于三色的光源,也可以对应于任意颜色数量的光源、发光色变化的一个光源。

Claims (13)

1.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其中,具备:
通信单元,其具备配置于能够显示设备状态的显示灯的主体部、与传感器单元中的端子能够装卸的通信单元端子、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中的传感器能够进行通信连接并且能够进行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处理部;以及
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其具备与所述通信处理部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管理用通信部、以及显示经由所述管理用通信部通信的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信息的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所述传感器单元中的一个是具备检测来自所述显示灯的光的光检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光检测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的光检测传感器单元,
所述传感器单元中的另一个是具备检测与设备有关的事项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的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端子与所述第一光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装卸,并且与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装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出的开/关的设备事项检测信号,经由与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的所述通信单元端子,发送至所述通信处理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出的除接通和断开以外的设备事项检测信号,经由与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端子能够进行串行总线连接的所述通信单元端子,发送至所述通信处理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单元具备:
电源供给部,其将从所述设备的电源供给的驱动电流供给至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以及所述通信处理部;以及
串行转换部,其将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的设备事项检测信号转换为能够进行串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具有能够择一地对所述光检测传感器和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进行通信连接的一个所述通信单元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具有能够对多个所述光检测传感器以及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进行通信连接的多个所述通信单元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经由所述通信处理部发送传感器连接状态确认信号,
在无返回时,判断为所述光检测传感器以及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未连接,
在光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返回时,判断为所述光检测传感器被连接,
在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连接信号返回时,判断为所述设备事项检测传感器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管理系统还具备移动终端单元,
所述移动终端单元具备与所述通信单元的所述通信处理部以及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所述管理用通信部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携带用通信部、以及显示经由所述携带用通信部通信的信息的携带用信息显示部,
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的所述管理用通信部对经由所述管理用通信部从所述通信处理部接收的所述光检测传感器的光检测信号的信息、和经由所述管理用通信部从所述携带用通信部接收的信息进行综合,作为综合信息显示于所述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将所述综合信息从所述管理用通信部发送至所述携带用通信部,并使所述综合信息显示于所述携带用信息显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携带用通信部发送表示实际的设备状态的信号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基于经由所述管理用通信部从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与所述光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的信息,求出设备的实际数据,并将求出的实际数据和预先存储的适于所述设备的计划显示于所述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将所述设备的所述实际数据和适于所述设备的所述计划从所述管理用通信部发送至所述携带用通信部,并使所述设备的所述实际数据和适于所述设备的所述计划显示于所述携带用信息显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基于经由所述管理用通信部从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与所述光检测传感器有关的信号的信息,求出设备的实际数据,并将求出的实际数据和预先存储的适于所述设备的计划显示于所述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状态管理装置将生产个数、运转时间以及运转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设备的所述实际数据显示于所述管理用信息显示部。
CN202010258820.6A 2019-04-09 2020-04-03 设备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1795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4107 2019-04-09
JP2019-074106 2019-04-09
JP2019074107A JP7226046B2 (ja) 2019-04-09 2019-04-09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JP2019074106A JP7226045B2 (ja) 2019-04-09 2019-04-09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5743A true CN111795743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74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8820.6A Pending CN111795743A (zh) 2019-04-09 2020-04-03 设备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26688A1 (zh)
CN (1) CN11179574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26688A1 (en)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4678B2 (ja) 少なくとも2つの警告ランプを備えた警告灯装置
KR101184698B1 (ko) Led 조명등 무선 제어 장치
JP6642400B2 (ja) 光検知装置及び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KR20180138354A (ko) 무인 비행장치를 이용한 태양광 모듈 진단 시스템
CN109803248B (zh) 一种基于ble4.0的智能手环快速自动化测试方法
US20050151660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the status of a machine
KR101665947B1 (ko) Led모듈을 이용한 공정 상태 경보 시스템 및 경보신호의 경보모드 결정방법
CN111795743A (zh) 设备管理系统
JP7226046B2 (ja)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JP7226045B2 (ja)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JP7314579B2 (ja)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KR100779358B1 (ko) 조명등 관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명등 관리방법
KR101443733B1 (ko) 경광등 시스템
EP2902983B1 (en) Wireless system
CN110201914B (zh) 一种用于车用温度传感器不合格品防拔错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34262B1 (ko) 무선통신제어방식으로 전자식 스위치와 기기 간의 연동 시스템
US20210225330A1 (en) Notification devic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JPWO2018078773A1 (ja) 信号表示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ための信号表示灯
CN1039945C (zh) 火警系统的设定装置
CN216052670U (zh) 一种信号采集检测平台以及数模采集装置
CN218630561U (zh) 一种用于立式分拣机仓道信息可视化的监控装置
CN110232812B (zh) 一种消防应急灯的电源和管控系统
WO2021084616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34616A (ja) 誘導灯自動点検システム
JP4337907B2 (ja) 誘導灯自動点検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