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8858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在不连续接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在不连续接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8858A
CN111788858A CN201980015139.4A CN201980015139A CN111788858A CN 111788858 A CN111788858 A CN 111788858A CN 201980015139 A CN201980015139 A CN 201980015139A CN 111788858 A CN111788858 A CN 111788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wp
uplink
terminal
sul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51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宰赫
陈胜利
金成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88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88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融合被提供来支持超4G系统的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和IoT技术的通信技术及其系统。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商业、防护和安全相关服务等)。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上行链路数据重传方法。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调整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在不连续接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 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和用于降低终端功耗的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方法。
此外,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调整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商业化以来呈增长趋势的对无线电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进行了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的努力。为此,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LTE系统。为了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非常高的频率(毫米波)频段(例如,像60GHz频段)中实施的。
为了减轻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无线电波在非常高的频带中的传送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讨论了波束形成、大规模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技术。此外,为了改进系统的网络,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开发了诸如演进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和接收干扰消除的技术。除此之外,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方案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等。
同时,互联网从人类通过其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发展到在诸如事物的分布式组件之间传输/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物联网(IoT)网络。万物互联(IoE)技术也已经出现,在该技术中,大数据处理技术等通过与云服务器等的连接与IoT技术结合。为了实施IoT,需要一些技术要素,诸如感测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及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最近,已经研究了用于事物之间的连接的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的技术。
在IoT环境中,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IT)服务,该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中产生的数据来创造人类生活中的新价值。通过将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种行业融合和结合,IoT可应用于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电器和高级医疗保健服务等领域。
因此,已经进行了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的各种尝试。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的技术已经通过作为5G通信技术的诸如波束形成、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阵列天线的技术来实施。云无线电接入网(云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通信技术与IoT技术融合的示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使得终端能够在同时操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和降低终端功耗的不连续接收(DRX)操作时,重传配置的上行链路的方法。
此外,在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引入的附加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一个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和两个上行链路的带宽部分被同时激活时,配置附加上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切换操作和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
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块,该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带宽部分(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传输定时在SUL 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该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带宽部分(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基于该传输定时在SUL BWP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由终端基于该信息来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块,该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带宽部分(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并且基于所确定的传输定时经由收发器在SUL 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该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带宽部分(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基于传输定时经由收发器在SUL BWP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由终端基于该信息来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从基站接收基于半持续调度(SPS)配置的数据;向基站发送对应于该数据的反馈信息;以及在反馈信息的传输结束之后,针对对应于该数据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基于配置的许可配置向基站发送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以及在根据配置的许可配置的传输的第一次重复之后,针对对应于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向终端发送基于半持续调度(SPS)配置的数据;以及从终端接收对应于该数据的反馈信息,其中在反馈信息的传输结束之后,终端针对对应于该数据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以及从终端接收基于配置的许可配置的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其中在根据配置的许可配置的传输的第一次重复之后,终端针对与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基于半持续调度(SPS)配置的数据,经由收发器向基站发送对应于该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在反馈信息的传输结束之后,针对对应于该数据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经由收发器向基站传输基于配置的许可配置的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并且在根据配置的许可配置的传输的第一次重复之后,针对对应于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包括: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成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基于半持续调度(SPS)配置的数据,以及经由收发器从终端接收对应于数据的反馈信息,其中在反馈信息的传输结束之后,终端针对对应于数据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以及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用于配置不连续接收(DRX)操作的消息,以及经由收发器从终端接收基于配置的许可配置的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其中在根据配置的许可配置的传输的第一次重复之后,终端针对对应于配置的上行链路许可的HARQ过程启动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往返时间(RTT)定时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述目的。也就是说,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明显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在进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阐述贯穿本专利文档使用的某些单词和短语的定义可能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及其派生词意味着包括而非限制;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味着和/或;短语“相关联”和“与之相关联”及其派生词可以表示包括、被包括在内、相互连接、包含、被包含在内、连接或与之连接、耦合或与之耦合、与之可通信、与之合并、交错、并联、靠近、绑定或与之绑定、具有、具有属性等;并且术语“控制器”意味着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部分,这种设备可以用硬件、固件或软件或至少两者的某种组合来实施。应当注意,与任何特定控制器相关联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的或分布式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
此外,下面描述的各种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来实施或支持,计算机程序中的每一个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和“程序”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函数、对象、类、实例、相关数据或其适于在合适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中实施的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盘(DVD)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输送暂时性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有线、无线、光学或其他通信链路。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中可以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和其中可以存储数据并随后重写数据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设备。
贯穿本专利文档提供了某些单词和短语的定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定义适用于这样定义的单词和短语的以前以及将来的使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仅当配置的上行链路需要重传时才监视来自基站的信号,并且可以执行上行链路重传。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阐明根据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附加上行链路中新引入的部分频带可能出现的带宽部分的切换操作的模糊性,即,在附加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如何执行带宽部分的切换操作,并且通过阐明根据附加上行链路的配置来配置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来体现终端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在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执行不连续接收操作以降低终端功耗的定时。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帧结构,在该帧结构中,终端示意了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数据传输。
图1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当DRX和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被同时设置时终端的操作序列。
图1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
图2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带宽部分的场景。
图2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附加上行链路频率的图。
图2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般服务小区中的带宽部分切换操作。
图2H示出了其中配置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加上行链路的服务小区中的带宽部分切换操作。
图2I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终端的操作中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的BWP切换操作。
图2J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终端的操作中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的BWP定时器到期操作。
图2K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特别地,示出了终端在配置了附加上行链路的服务小区中设置上行链路时间同步的方法。
图2L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
图2M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使得终端能够在同时操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许可)和用于降低终端功耗的不连续接收(DRX)操作时,重传配置的上行链路的方法。
此外,在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引入的附加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用于在一个下行链路的带宽部分和两个上行链路的带宽部分被同时激活时,配置附加上行链路的带宽部分的切换操作和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也就是说,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明显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下面讨论的图1A至图2M以及在本专利文档中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或设备中实施。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操作原理。在下文中,当确定与本公开相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模糊本公开的要点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以下术语被定义,并且可以由用户和操作者的意图或实践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因此,其定义应该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解释。
为了便于解释,例示了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以下术语:标识接入节点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的术语、指示消息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指示各种类型的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因此,本公开不限于下面要描述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指示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此后,为了便于解释,本公开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 LTE)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该3GPP LTE是当前通信标准中的最新标准。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术语和名称,而是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根据其他标准的系统。特别地,本公开可以应用于3GPP新无线电(NR:5G移动通信标准)。
第一实施例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
参考图1A,无线通信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多个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a-25和服务网关(S-GW)1a-30。用户设备(下文中称为UE或终端)1a-35经由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以及S-GW 1a-30接入外部网络。
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是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并且向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无线电接入。也就是说,为了服务于用户的业务,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收集并且调度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终端的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从而支持终端和核心网络(CN)之间的连接。MME 1a-25是用于执行针对终端的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装置,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并且S-GW 1a-30是用于提供数据承载的装置。此外,MME 1a-25和S-GW 1a-30还可以对接入网络的终端执行认证、承载管理等,并且可以处理将从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接收的分组和将被发送到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的分组。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下面要定义的NR可以部分不同于图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但了方便解释本公开,将对其进行描述。
参考图1B,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分别包括终端和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b-05和1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1b-10和1b-35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1b-15和1b-30。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b-05和1b-40执行诸如IP报头的压缩/恢复的操作,无线电链路控制(下文中称为RLC)1b-10和1b-35将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重配置为适当的大小。MAC 1b-15和1b-30连接到被配置在一个终端中的几个RLC层设备,并且执行在MACPDU中复用RLC PDU和从MAC PDU中解复用RLC PDU的操作。物理层1b-20和1b-25执行信道编码和调制上层数据的操作,将上层数据作为OFDM符号并将其传输到无线电信道,或者对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解调和信道解码后的OFDM符号传输到上层。
此外,物理层使用HARQ(混合ARQ)进行附加纠错,并且接收端将是否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分组作为1比特而传输。这叫做HARQ ACK/NACK信息。关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以在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物理信道上传输,并且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信道上传输。PUCCH不仅用于传输HARQ ACK/NACK信息,还用于终端向基站传输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调度请求(SR)等。SR是1比特信息,并且如果终端向由基站配置的PUCCH中的资源传输SR,则基站识别对应的终端具有要被传输到上行链路的数据,并且分配上行链路资源。终端可以传输详细的缓冲器状态报告(BSR)消息作为上行链路资源。基站可以向一个终端分配多个SR资源。
同时,PHY层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频率/载波构成,并且在一个基站中同时设置和使用多个频率的技术被称为载波聚合(下文中称为CA)技术。与仅使用一个载波在终端(或用户设备(UE))和基站(E-UTRAN NodeB,eNB)之间通信不同,CA技术额外使用主载波和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以能够显著地增加与子载波数量一样多的吞吐量。同时,在LTE中,基站内使用主载波的小区被称为主小区(PCell),使用子载波的小区被称为辅小区(SCell)。
将CA功能扩展到两个基站的技术被称为双连接(下文中称为DC)技术。在DC技术中,终端同时连接并使用主基站(主E-UTRAN节点B,下文中称为MeNB)和辅基站(辅E-UTRAN节点B,下文中称为SeNB),并且属于主基站的小区称为主小区组(下文中称为MCG),并且属于辅基站的小区称为辅小区组(下文中称为SCG)。每个小区组存在代表小区。主小区组的代表小区称为主小区(下文中,被称为PCell),并且辅小区组的代表小区称为主辅小区(下文中称为PSCell)。当使用上述NR时,MCG使用LTE技术,而SCG使用NR,使得终端可以同时使用LTE技术和NR。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每个无线电资源控制(下文中称为RRC)层存在于终端和基站的PDCP层的上部,并且RRC层可以接收和发送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的、接入和测量相关配置控制消息。例如,可以指令终端使用RRC层消息执行测量,并且终端可以使用RRC层消息向基站报告测量结果。
同时,PCell和SCell的传输单位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LTE中,PCell和SCell的传输单位可以是相同的,以1ms为单位,但在NR中,PCell中的传输单位(时隙)是1ms,而SCell中的传输单位可以是0.5ms的长度。
下表显示了在NR中,根据每个服务小区使用的基础参数集(numerology)(或子载波间隔),每个服务小区(即PCell或SCell)中可用的时隙长度的信息。
表1.关于时隙长度的信息
子载波间隔(kHz) 15 30 60 120 24
传输单位(时隙)的长度(ms) 1 0.5 0.25 0.125 0.00625
子帧(1ms)中的时隙数量 1 2 4 8 12
另外,在LTE和NR中,在无线电间隔(即基站和终端之间)中的帧结构中使用以下单位。
-无线电帧:对于每个无线电帧,长度为10ms并且由系统帧号(SFN)标识。
-子帧:长度为1ms,其中无线电帧有10个子帧。在每个无线电帧内,子帧由子帧号0到9标识。
-时隙:它具有根据表中所示的值来设置的长度,并且是基站和终端传输数据时使用的传输单位。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不连续接收(下文中,称为DRX)操作。
DRX是根据以上配置信息仅监视一些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文中称为PDCCH),而不是根据基站的配置监视所有PDCCH来获得调度信息的技术,从而最小化终端的功耗。因此,终端仅在被称为活动时间(Active Time)的时间监视PDCCH。上述活动时间是指下面的时间:当drx-onDurationTimer或drx-Inactive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DL、drx-RetransmissionTimerUL或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被激活时;或者当根据向基站传输调度请求上述定时器仍被挂起时;或者当接收到对终端没有直接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RAR)并且然后没有从基站接收到分配给终端的C-RNTI的PDCCH时。
基本的DRX操作具有DRX周期1c-00,并且仅在开启持续时间(on-duration)1c-05内监视PDCCH。在连接模式下,DRX周期具有长DRX和短DRX两个值。通常,应用长DRX周期,并且如果需要,基站可以设置附加的短DRX周期。如果长DRX周期和短DRX周期二者都被设置,则终端启动短DRX定时器,且同时从短DRX周期开始重复,并且如果在短DRX定时器到期之前没有新的业务,则终端从短DRX周期改变成长DRX周期。
如果通过PDCCH在开启续时间1c-05内接收到新分组的调度信息(1c-10),则终端启动DRX非活动计时器1c-15。终端在DRX非活动计时器期间维持活动状态。也就是说,PDCCH的监视还在继续。
此外,终端还启动HARQ RTT定时器1c-20。HARQ RTT定时器用于防止终端在HARQ往返时间(HARQ RTT)期间不必要地监视PDCCH,并且终端在定时器操作时间期间不需要执行PDCCH监视。然而,当DRX非活动计时器和HARQ RTT计时器同时运行时,终端基于DRX非活动计时器继续监视PDCCH。
如果HARQ RTT定时器到期,则DRX重传定时器1c-25启动。当DRX重传定时器被操作时,终端需要为先前数据的重传的发送/接收执行PDCCH监视。通常,在DRX重传定时器操作期间,用于HARQ重传的调度信息(1c-30)被接收。一旦接收到调度信息,终端立即停止DRX重传定时器,并再次启动HARQ RTT定时器。上述操作一直持续到分组被成功接收为止(1c-35)。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帧结构,在该帧结构中,终端示意在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数据传输。
通常,在基于蜂窝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基站内的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信令,并将数据发送到所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在LTE中,指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信令从被称为物理专用控制信道(PDCCH)的物理信道接收对应信息,并且PDCCH包括能够传输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信息。
同时,在该例示的图中,假设以下场景:终端从基站接收资源的配置,该资源能够周期性地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而无需通过RRC层的消息接收上述PDCCH。该场景可以分别应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并且在该图中,为便于解释,仅描述了上行链路。周期性地传输下行链路而无需接收PDCCH的场景在终端中被称为“下行链路已经被配置”,并且周期性地传输上行链路而无需接收下面将要描述的PDCCH的场景在终端中被称为“上行链路已经被配置”。
上行链路数据可以被传输到的资源的时间长度可以以OFDM符号、时隙和子帧为单位。在该例示的图中,假设以时隙为单位配置的场景,并因此假设终端可以通过其传输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资源1d-03、1d-13、1d-23、1d-33、1d-43、1d-53、1d-63、1d-73和1d-83是时隙。
另一方面,当上述周期性上行链路数据被发送时,针对每个新传输的HARQ过程标识符识别在需要对应的数据重传的情况下传输什么数据。上述HARQ过程标识符不是无穷大的数,因此相同的HARQ过程标识符可以重复用于随后的新数据传输。HARQ过程标识符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时的OFDM符号、时隙和子帧标识符来确定。例如,它可以由以下等式确定。
HARQ过程ID=[floor(当前符号标识符/配置的上行链路分配的周期)]modulonumberOfConfGrant-Processes(基站配置的终端的配置的上行链路的过程的数量)
在该例示的图中,可以考虑以下场景:资源1d-03、1d-33和1d-63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标识符(例如,标识符#1),资源1d-13、1d-43和1d-73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标识符(例如,标识符#2),并且资源1d-23、1d-53和1d-83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标识符(例如,标识符#3)。
此时,每当执行每个新传输时,终端为每个过程启动被称为configuredGrantTimer(1d-05)、(1d-15)、(1d-25)的定时器。如果针对该过程的重传被进行,则configuredGrantTimer将阻止该重传被重新传输到对应的过程,直到该重传完成。因此,当在时隙(1d-03)中执行数据传输时,启动configuredGrantTimer(1d-05),并且当该定时器启动时,终端监视PDCCH以确定是否进行对应的HARQ过程的重传。如果终端接收到如同在(1d-03)中使用的HARQ过程标识符的用于重传的分配(PDCCH)(1d-07),同时configuredGrantTimer正被启动,则终端重新启动(重新驱动)configuredGrantTimer(1d-09)。
此后,由于在(1d-33)时隙中,(1d-09)使用与上述(1d-03)相同的HARQ标识符启动了configuredGrantTimer,所以终端不在对应时隙(1d-33)中执行新传输来完成步骤(1d-03)中的重传。如果在configuredGrantTimer到期之前没有接收到用于对应HARQ过程标识符的重传的PDCCH,则终端可以在对应的HARQ过程标识符的新传输时隙到达时执行新的数据传输(1d-63)。
同时,可以假设在终端中同时设置图1C中描述的DRX和图1D中描述的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场景。当DRX被如上所述的配置时,活动时间被定义为以下时间段,在该时间段期间,终端需要监视从基站传输的PDCCH。在一个示例中,当drx-onDurationTimer或drx-Inactive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DL、drx-RetransmissionTimerUL或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被激活时,活动时间被定义。在另一示例中,当通过向基站传输调度请求上述定时器仍被挂起时,活动时间被定义。在又一个示例中,当接收到终端没有直接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RAR)并且然后没有从基站接收到分配给终端的C-RNTI的PDCCH时,活动时间被定义。
如上所述,当在终端中设置了DRX时,当针对HARQ过程启动了drx-RetransmissionTimerDL或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定时器时,终端监视PDCCH,以便监视用于重传的调度信息。当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到期时,分别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DL或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定时器。
同时,当终端在活动时间监视PDCCH时,当终端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上的新传输分配资源时,启动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当基站在配置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向终端分配资源时,如果对应周期与drx-onDurationTimer对齐,则终端总是根据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对应的drx-onDurationTimer来传输新传输(即,在活动时间中执行新传输),因此当对应的传输失败并且因此需要重传时,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定时器开始驱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DL或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定时器,并且可以执行新传输的PDCCH监视。
然而,基站可以不配置以这种方式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drx-onDurationTimer。例如,当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较短时,DRX周期本身变得太短,并且降低功耗的效果可能变得太小。换句话说,即使当终端不总是具有要被传输的数据时,基站也可以配置具有短周期的配置的上行链路以减少传输延迟。此时,由于仅当有数据要被传输时,终端才可以使用所设置的短周期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在终端同时配置有DRX。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加了终端的功耗,可能不期望将DRX周期设置得太短(即,将drx-onDurationTimer设置得太短)。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当如上所述配置的下行链路和DRX被同时设置时,终端总是在对应的配置的资源中为对应的HARQ过程启动drx-HARQ-RTT-TimerDL。此时,启动定时从配置的下行链路接收PDSCH上的数据,并且在向PUCCH传输作为其响应的ACK/NACK信息之后立即开始。
此外,在本公开中,当如上所述配置的上行链路和DRX被同时设置时,当在对应的配置的资源中存在要在上行链路上被传输的数据时,终端总是为对应的HARQ过程启动drx-HARQ-RTT-TimerUL。此时,在数据从配置的上行链路在PUSCH上被传输之后,启动定时立即开始。如果数据在上行链路上被重复传输,则在重复传输中的第一次传输之后,立即启动drx-HARQ-RTT-TimerUL。
因此,即使终端不处于活动时间,终端也可以启动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定时器,并且如果定时器到期,则启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DL或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因此当在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接收失败时,终端可以监视PDCCH用于重传。
图1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当DRX和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被同时设置时终端的操作序列。
在例示的图中,假设其中终端被连接到基站的RRC_CONNECTED状态(1e-01)。然后,终端通过RRC消息从基站接收与DRX配置和配置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配置信息(1e-03)。例如,RRC层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DRX是如上所述调整用于监视PDCCH的时间以降低终端功耗的技术,配置的上行链路是在没有PDCCH的情况下周期性地传输新数据的技术。配置的上行链路有两种类型(类型1和类型2)。类型1与RRC接收同时激活(即,(1e-05)步骤是不必要的)。在类型2的情况下,在RRC接收之后,在PDCCH上需要单独的激活命令和去激活命令。DRX配置和配置的上行链路的配置可以分别通过相同的RRC消息或不同的RRC消息来接收。
此后,如上所述,在类型2的情况下,可以在PDCCH上接收激活命令(1e-05),并且可以激活接收的配置以周期性地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此后,终端可以根据配置的周期信息执行配置的上行链路的新数据传输。
如果配置的下行链路和DRX同时被配置,则当对应的配置的资源的新传输周期到达时(1e-09),终端总是为对应的HARQ过程启动drx-HARQ-RTT-TimerDL(1e-11)。此时,启动定时从配置的下行链路在PDSCH上接收数据,并且在向PUCCH传输作为其响应的ACK/NACK信息之后立即启动。
此外,如果配置的上行链路和DRX被同时配置,则当对应的配置的资源的新传输周期到达时,实际上,当存在要被传输到上行链路数据时(1e-09),终端总是为对应的HARQ过程启动drx-HARQ-RTT-TimerUL(1e-11)。此时,在数据从配置的上行链路在PUSCH上被传输之后,启动定时立即开始。如果数据在上行链路上被重复传输,则在重复传输中的第一次传输之后,立即启动drx-HARQ-RTT-TimerUL。
因此,即使终端不处于活动时间,终端也可以启动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定时器,并且如果drx-HARQ-RTT-TimerDL或drx-HARQ-RTT-TimerUL定时器到期(1e-13),则驱动drx-RetransmissionTimerDL或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因此当在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接收失败时,终端可以监视PDCCH用于重传(1e-15)。
图1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
参考图1F,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1f-10、基带处理器1f-20、存储器1f-30和控制器1f-40。
射频处理器1f-10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诸如信号的频段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f-10可以将从基带处理器1f-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传输RF频段信号,并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段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f-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图1F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天线。
此外,RF处理器1f-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f-1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对于波束形成,RF处理器1f-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中的每一个的相位和大小。
基带处理器1f-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f-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f-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1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根据正交频分(OFDM)方案,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f-20通过对被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然后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构造OFDM符号。
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f-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1f-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分频,并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操作恢复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1f-20和RF处理器1f-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f-20和RF处理器1f-10可以被称为发送机、接收机、收发机或通信接口。此外,基带处理器1f-20和RF处理器1f-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中的信号。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5GHz)频段,毫米波(例如:60GHz)频段。
存储器1f-30存储用于终端操作的数据,例如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
控制器1f-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f-40通过基带处理器1f-20和RF处理器1f-1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f-40在存储器1f-30中记录数据和从存储器1f-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f-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f-40可以包括执行通信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上层的应用处理器(AP)。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1f-40包括执行要在多链路模式下操作的处理的多链路处理器1f-42。例如,控制器1f-40可以控制终端执行图1F所示的终端的操作中所示的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根据上述条件来驱动HARQ RTT定时器,上述条件是根据从基站配置的DRX配置信息和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信息,并且当需要重传时,终端可以在对应的定时监视PDCCH以接收重传相关调度信息。
第二实施例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
如图2A所示,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被配置为包括下一代基站(演进的节点B,在下文中称为eNB、节点B或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2a-25和服务网关(S-GW)2a-30。用户设备(下文中称为UE或终端)2a-35通过eNB 2a-05、2a-10、2a-15和2a-20以及S-GW2a-30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2A中,eNB 2a-05至2a-20对应于UMTS系统的现有节点B。eNB2a-05通过无线电信道连接到UE 2a-35,并且执行比现有节点B更复杂的功能。在LTE系统中,除了如通过互联网协议的互联网协议语音(VoIP)的实时服务之外,所有用户业务都通过共享信道来提供,因此需要用于收集和调度诸如终端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的装置。这里,eNB 2a-05、2a-10、2a-15和2a-20负责收集和调度。一个e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
例如,为了实现100Mbps的传输速率,LTE系统使用例如20MHz带宽中的频分复用(下文中称为OFDM)方案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应用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下文中称为AMC)方案。S-GW 2a-30是用于提供数据承载的装置,并且根据MME2a-25的控制生成或移除数据承载。MME 2a-25是用于执行针对终端2a-35的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无线电协议结构。
参考图2B,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被配置为在终端和基站中分别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2b-05和2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b-10和2b-35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2b-15和2b-30。PDCP 2b-05和2b-40负责诸如IP报头压缩/解压缩的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报头压缩和解压缩功能(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限ROHC);用户数据的传递函数(用户数据的传递);按顺序传递功能(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程序中,上层PDU的按顺序传递);重排序功能(用于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传输的PDCP PDU路由、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排序);重复检测功能(对于RLC AM,在PDCP重建过程中,下层SDU的重复检测);重传功能(对于DC中的分离承载,在切换时PDCP PDU的重传,对于RLC AM,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中,PDCP PDU的重传);加密和解密功能(加密和解密);和/或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功能(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无线链路控制器(下文中称为RLC)2b-10和2b-35将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重配置成适当的大小,以执行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数据传送功能(上层PDU的传送);ARQ函数(通过ARQ的纠错(仅用于AM数据传送));级联、分段、重组功能(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重分段功能(RLC数据PDU的重分段功能(仅用于AM数据传送));重排序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排序(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重复检测功能(重复检测(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错误检测功能(协议错误检测(仅用于AM数据传送));RLC SDU丢弃功能(RLC SDU丢弃(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和/或RLC重建功能(RLC重建)。
MAC 2b-15和2b-30连接到在一个终端中配置的几个RLC层实体,并且执行将RLCPDU多路复用到MAC PDU中以及从MAC PDU多路解复用RLC PDU的操作。MA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映射功能(逻辑信道和输送信道之间的映射);
复用/解复用功能(将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到输送信道上被传递到物理层的输送块(TB)或从其解复用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调度信息报告功能(调度信息报告);HARQ函数(通过HARQ的纠错);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终端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通过动态调度在UE之间进行优先级处理);MBMS服务识别功能(MBMS服务识别);输送格式选择功能(输送格式选择);和/或填充功能(填充)。
物理层2b-20和2b-25对上层数据执行信道编码和调制的操作,使上层数据作为OFDM符号并将其传输到无线电信道,或者对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解调和信道解码后的OFDM符号传输到上层。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考图2C,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下文中称为NR或5G)被配置为包括下一代基站(新的无线电节点B,下文中称为NR NB或NR gNB)2c-10和新的无线电核心网络(NR CN)2c-05。用户终端(新的无线电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NR UE或终端)2c-15通过NR gNB 2c-10和NR CN 2c-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2C中,NR gNB 2c-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gNB 2c-10经由无线电信道连接到NR UE 2c-15,并且可以提供优于现有节点b的服务。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所有用户业务都是通过共享信道提供的,因此需要用于收集诸如UE的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的装置来执行调度。NR gNB 2c-10可以作为该装置。一个NR g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LTE相比的高速数据传输,NR gNB可以具有现有的最大带宽或更大带宽,并且可以通过使用频分复用(下文中称为OFDM)方案作为无线电接入技术来附加地结合到波束形成技术中。
此外,应用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下文中称为AMC)方案。NR CN 2c-05可以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建立、QoS建立等功能。NR CN 2c-05是用于执行针对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和各种控制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进行互通,NR CN 2c-05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2c-25。MME 2c-25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 2c-30。
图2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
参考图2D,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被配置为在终端和NR基站中分别包括NR PDCP 2d-05和2d-40、NR个RLC 2d-10和2d-35以及NR MAC 2d-15和2d-30。NR PDCP2d-05和2d-40的主要功能可能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以下:报头压缩和解压缩功能(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限ROHC);用户数据的传送功能(用户数据的传送);按顺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顺序递送);重排序功能(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排序);重复检测功能(下层SDU的重复检测);重传功能(PDCP SDU的重传);加密和解密功能(加密和解密);和/或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功能(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在这种情况下,NR PDCP装置的重排序功能指的是基于PDCP序列号(SN)按顺序对在下层接收的PDCP PDU进行重排序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以重排序的顺序向更高层传送数据的功能、记录由于重排序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向传输侧报告丢失的PDCP PDU的状态的功能以及请求重传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
NR RLC 2d-10和2d-35的主要功能可能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数据传送功能(上层数据单元的传送);按顺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顺序传递);无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无序传递);ARQ函数(通过ARQ的纠错);级联、分段、重组功能(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重分割功能(RLC数据PDU的重分割);重排序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排序);重复检测功能(重复检测);错误检测功能(协议错误检测);RLC SDU丢弃功能(RLC SDU丢弃);和/或RLC重建功能(RLC重建)。
在上面的描述中,NR RLC装置的按顺序传递功能指的是将从下层接收到的RLCSDU按顺序传递到较高层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重组和传递被分成多个RLC SDU并被接收的原始一个RLC SDU的功能,基于RLC序列号(SN)或PDCP序列号(SN)重新排列接收到的RLCPDU的功能,记录由于重排序而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向传输侧报告丢失的RLC PDU的状态的功能,以及请求重传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
在上面的描述中,NR RLC装置的按顺序传递功能可以包括:当存在丢失的RLC SDU时,仅将在丢失的RLC SDU之前的RLC SDU顺序传递到上层的功能;当预定定时器到期时,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也将在定时器启动之前接收的所有RLC SDU按顺序传递到上层的功能;或者如果预定的定时器到期,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也将所有到目前为止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按顺序传递到上层的功能。
此外,NR RLC可以以接收的顺序来处理RLC PDU(按照到达顺序,而不考虑序列号和序列号的顺序),并且可以将处理后的RLC PDU无序传送给PDCP实体。在分段的情况下,NRRLC可以接收存储在缓冲器中或者稍后将被接收的分段,并且将RLC PDU重配置成一个完整的RLC PDU,然后将完整的RLC PDU传送给PDCP实体。NR RLC层可以不包括级联功能,并且可以在NR MAC层中执行该功能,或者可以由NR MAC层的复用功能来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NR RLC设备的无序传递功能指的是将从下层接收的RLC SDU直接传递到上层而不管顺序如何的功能。最初,当一个RLC SDU被分离成几个RLC PDU并被接收时,NR RLC装置的无序传递功能可以包括重组和传递RLC PDU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存储接收到的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以及对RLC SN或PDCP SN排序以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
NR MAC 2d-15和2d-30可以连接到被配置在一个终端中的几个NR RLC层装置,并且NR MAC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映射功能(逻辑信道和输送信道之间的映射);复用和解复用功能(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调度信息报告功能(调度信息报告);HARQ功能(通过HARQ的纠错);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终端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通过动态调度在UE之间进行优先级处理);MBMS服务识别功能(MBMS服务识别);输送格式选择功能(输送格式选择);和/或填充功能(填充)。
NR PHY层2d-20和2d-25可以对上层数据执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将上层数据作为OFDM符号并将其发送到无线电信道、或者对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解调和信道解码后的OFDM符号发送到上层的操作。
图2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带宽部分的场景。
带宽部分(BWP)应用技术意味着终端仅使用由一个小区使用的系统带宽中的一些带宽来执行通信。本质上,与LTE相比,NR可以支持宽范围的频带(例如,400MHz带宽),因此对于满足系统所有频率带宽的终端来说,它可能是实施上的负担,而对于一些终端来说,仅支持小范围的频率带宽可能没有问题。BWP用于降低终端的制造成本或节省终端的功率。BWP可以仅由基站为支持该目的的终端而配置。
参考图2E,在NR中主要有三个BWP操作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将BWP应用于仅支持比由一个小区使用的系统带宽2e-05更窄的频率带宽2e-10的终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开发特定的终端来支持有限的带宽。终端需要向仅支持有限带宽的基站报告,因此,基站配置由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或更小的BWP。
第二个场景是将BWP应用于终端节能。例如,一个终端使用由小区使用的整个系统带宽2e-15或部分带宽2e-20来执行通信,但是为了节省,通信基站可以设置更窄的带宽2e-25。
第三个场景是对应于不同基础参数集而应用个别的BWP。基础参数集意味着物理层配置是多样化的,以便根据各种服务需求实施最佳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具有多个子载波的OFDMA结构中,子载波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预定要求可变地调整。一个终端可以通过同时应用多个基础参数集来进行通信。此时,由于上面描述了对应于每个基础参数集的物理层配置,所以优选地将每个基础参数集划分并应用到单独的BWP 2e-35和2e-40中。
由于NR中的每个终端的可支持带宽不同,所以在初始接入中,可以利用适用于所有终端的主BWP执行通信,并且从预定时间点对特定终端应用BWP。可以通过预定信令来改变所应用的BWP,并且通过预定信令向UE指示在切换时要在目标小区中应用的BWP。此外,BWP定时器可以存在,以指定对上述终端使用特定BWP,并且可以通过RRC信令来传递。
定时器意味着如果不使用激活的BWP,则停止使用已配置的BWP,并返回初始应用的主BWP。通过上述BWP定时器的BWP切换操作可以由基站配置,以用于适当BWP的回退操作和降低终端功率。
图2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应用附加上行链路频率的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服务区域的不匹配可能发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这种不匹配可能是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信道特性的差异,或者是由于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的限制或传输天线的结构限制而发生的。通常,下行链路的服务区域比上行链路的服务区域更宽。例如,在3.5GHz TDD系统中,下行链路的服务区域2f-05比上行链路的服务区域2f-10更宽。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2f-20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接收服务没有问题,但是第二终端2f-25在上行链路上成功地向基站2f-15发送数据却有问题。
因此,为了消除由于不匹配引起的问题,下行链路的有效服务区域被减小以匹配下行链路的服务区域和上行链路的服务区域。也就是说,尽管可以在下行链路上提供更宽的服务区域,但是上行链路的服务区域是有限的。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解决由于这种不匹配而导致的性能限制,终端可以应用具有更宽服务区域的上行链路频率。例如,3.5GHz的上行链路和单独的1.8GHz的上行链路2f-30被附加地提供给终端。附加的上行链路频率被称为补充上行链路(SUL)频率。
由于频率特性,频带越低,无线电信号传播距离越长。因此,低于3.5GHz的1.8GHz可以提供更大的服务范围。因此,第二终端2f-50可以使用1.8GHz的上行链路2f-35成功地向基站2f-40发送数据。此外,第一终端2f-45与服务区域问题无关。然而,由于1.8GHz和3.5GHz上行链路都可以使用,所以1.8GHz和3.5GHz上行链路之一可以被选择用于分散上行链路的接入拥塞。附加的上行链路频率可以是LTE频率。
可以为一个终端设置NR上行链路频率和SUL频率二者。此时,一次只能在一个上行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信道PUSCH。PUSCH一次也仅在一个上行链路上传输,并且可以在与PUSCH相同或不同的上行链路上传输。
支持SUL的基站提供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是确定使用系统信息终端在小区中尝试在其上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所需的。支持SUL的终端测量由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广播的同步信号块(SSB)以推导出RSRP,并将推导出的RSRP与第一阈值比较。如果测量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低于第一阈值,则终端选择在其上尝试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上的SUL频率。否则,终端以NR上行链路频率执行随机接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描述与在NR中引入的各种BWP相关的操作,特别是BWP切换操作。BWP可以粗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第一种BWP可以定义为第一BWP或初始BWP。第一BWP包括系统信息,特别是应用于到MSI的初始接入的第一BWP的配置信息。BWP的配置信息包括中心频率、频率带宽信息和随机接入无线电资源信息。此时,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分别指示中心频率和带宽信息。随机接入无线电资源可以至少在频率带宽内。频率带宽信息可以用PRB数或以Hz为单位来表示。作为另一示例,第一BWP的下行链路配置信息可以遵循MSI的下行链路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MSI不需要单独包括第一BWP的配置信息,或者仅包括上行链路频率信息和随机接入无线电资源信息。
通过第一BWP执行初始连接操作和通信,并且终端还使用第一BWP从基站接收预定的RRC控制消息。在RRC消息中,提供了由对应服务小区支持的多个BWP(每个服务小区最多四个BWP)的列表和对应服务小区的有效BWP定时器信息,并且包括在对应列表中的BWP配置包括BWP索引和特定BWP配置信息。也就是说,对于每个BWP信息,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指令基站,该每个BWP信息包括RRC消息中由对应服务小区支持的BWP的中心频率和频率带宽信息。频率带宽不超过终端的能力信息中包括的最大频率带宽。
此外,在BWP列表中包括的基站中,基站可以包括指示第二BWP和第三BWP的指示符。第二BWP被定义为主BWP或默认BWP,并且是回退BWP,其中终端以对应服务小区中的另一BWP操作,并且如果BWP定时器到期则通过返回该第二BWP来操作。此外,第三BWP指的是多个BWP当中其中基站最初通过RRC配置被激活的BWP。第二BWP和第三BWP可以被设置为相同的BWP,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的带宽。
如果终端支持多个基础参数集,并且基站期望根据基础参数集来设置BWP,则RRC消息包括多个BWP的配置信息。BWP可以根据预定模式以预定时间间隔移动中心频率,同时维持相同的带宽。这被称为跳频,并且模式信息和指示是否执行模式信息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配置信息中。用于激活所配置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BWP的指示符可以被包括在RRC控制消息中,或者可以包括触发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对应BWP的激活的控制消息。
此外,在本公开中,根据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是否存在于相同的频带来划分,也就是说,根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BWP是时分复用(TDM)还是频分复用(FDM)来划分。如果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是FDMed,也就是说,如果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在不同的频带中被激活,则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并且如果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是TDMed,也就是说,如果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在相同的频带中以时间差被激活,则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将基于上述定义和操作对本公开进行以下描述。
图2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描述一般服务小区中的带宽部分切换操作的图。
2g-05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的情况的图,并且2g-10的下行链路频率f1+delta和2g-15的上行链路频率f1示出了频域中的差异delta,并且被配置和激活。另一方面,2g-20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的情况的图,并且2g-25的下行链路频率f2和2g-30的上行链路频率f2在相同的频域中被配置和激活,并且BWP区域在时域中被划分。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当终端被指令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即BWP切换)时的操作可以总结如下表。
表2.存在一个上行链路时的UL/DL BWP切换操作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41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51
此外,如果终端以第三BWP操作,并且然后BWP定时器(BWP-inactivityTimer)到期,则回退到第二BWP的操作可以通过被分类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成对频谱中操作的情况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不成对频谱中操作的情况来总结。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当终端的BWP定时器到期时,终端的BWP切换操作可以总结如下表。
表3.存在一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当BWP定时器到期时的操作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52
2g-35是用于描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之间的定时关系的图,2g-40指示终端的第i个下行链路帧,2g-45指示终端的第i个上行链路帧。
在这种情况下2g-50,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定时提前被定义为TTA=(NTA+NTA,offset)Tc。这里,NTA表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电帧之间的偏移,而NTA offset是对应于终端从上行链路切换到下行链路的时间的固定值。对于频分双工(FDD),NTA offset值是0,并且仅对于时分双工(TDD),NTA offset值根据频带具有不同的值,并且被定义为NTA_offset=624·64/2μ。这里,μ表示支持传送基础参数集的值并且具有下表值。
表4.NR基础参数集
μ Δf=2<sup>μ</sup>·15[kHz] 循环前缀
0 15 常规
1 30 常规
2 60 常规,扩展
3 120 常规
4 240 常规
此外,上述Tc=1/(Δfmax·Nf)是在NR的时域中的最小值,并且是用于在没有过采样的范围内确认OFDM符号的时间值。
总之,如果相同定时提前组(TAG)的所有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对应服务小区的NTA offset具有零值。另一方面,如果在同一定时提前组(TAG)中有至少一个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服务小区具有对应的服务小区的NTA_offset=624·64/2μ的值。上述TAG表示具有相同时间同步值的组,并且属于该组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时间同步被认为是相同的。
图2H示出了用于描述其中配置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加上行链路的服务小区中的带宽部分切换操作的图,。
在图2G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BWP操作被概括为一般情况,也就是说,每个服务小区一个下行链路和一个上行链路。然而,在NR中,如上所述,通过将SUL配置为附加上行链路,可以同时为服务小区配置一个下行链路和两个上行链路。
另外,在SUL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不同于现有上行链路的帧结构,并且作为一对存在的下行链路可以与SUL相关联地存在。如果SUL被设置为LTE频率,则存在于SUL和该对中的下行链路频率也可以是LTE频率。
此外,根据所配置的SUL的类型,它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
在情况1(2h-05)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2h-10和上行链路2h-15被配置为成对的频谱并且也为另一下行链路2h-20配置SUL2h-25且该对中存在成对的频谱时。
在情况2(2h-30)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2h-35和上行链路2h-40被配置为成对的频谱,并且也为另一下行链路2h-45配置SUL2h-50且该对中存在不成对的频谱时。
在情况3(2h-55)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2h-60和上行链路2h-65被配置在不成对的频谱中,并且也为另一下行链路2h-70配置SUL 2h-75且该对中存在不成对的频谱时。
在情况4(2h-80)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2h-85和上行链路2h-90被配置在不成对频谱中,并且也为另一个下行链路2h-95配置SUL 2h-100且该对中存在成对频谱时。
终端可以根据SUL被配置的四种情况来区分BWP操作。也就是说,取决于当接收到下行链路BWP切换时对应的NUL和SUL操作的内容,它在成对的BWP和不成对的BWP操作中被定义。不成对的BWP操作指的是根据下行链路BWP切换、切换到上行链路也与之相关联的BWP的操作,并且成对的BWP操作指的是不管下行链路BWP切换如何而维持当前上行链路BWP并且仅当指示独立的上行链路BWP切换时才执行BWP切换的操作。
表5.当存在两个上行链路时BWP操作的场景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71
终端被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指令的操作,也就是说,在服务小区被配置为SUL的状态下的BWP切换,可以被总结在下表中。
表6.当存在两条上行链路时的BWP交换操作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72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81
此外,如果其中配置了SUL的服务小区的终端以第三BWP操作,并且然后BWP定时器(BWP-inactivityTimer)到期,则回退到第二BWP的操作可以通过被分类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的情况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的情况来总结。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当终端的BWP定时器到期时,终端的BWP切换操作可以总结如下表。
表7.当存在两条上行链路时的BWP定时器到期操作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82
Figure BDA0002647214000000291
在本公开的情况3和情况4的情况下,上行链路第二BWP(UL默认BWP)可以是在NUL中配置的BWP之一,并且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第二BWP(DL默认为BWP)中的BWP索引相同的值。然而,即使SUL的上行链路BWP具有与下行链路第二BWP的BWP索引相同的值(DL默认BWP),这也不是默认BWP。这是因为SUL的BWP不与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BWP相关联。
在情况3和情况4的情况下,即,当其中配置了SUL的服务小区作为TDD小区操作时,可以确定NTA offset值。在上述情况下,在存在对应服务小区的TGA中,NTA_offset=624·64/2μ
在情况1的情况下,即,当其中配置了SUL的服务小区作为FDD小区操作时,可以确定NTA offset值。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在对应的TGA中存在的服务小区中的任何一个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NTA_offset=624·64/2μ,并且如果在对应的TGA中存在的所有服务小区都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NTA offset为0。
对于情况2,SUL可以考虑作为TDD小区操作(如果在LTE频率下操作,则SUL可以匹配与其他LTE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同步),以便匹配上行链路同步。也就是说,NTA offset值不为零,并且NR中的NTA offset值可以等于LTE中的NTA offset
这里,问题是终端不能知道SUL是成对的频谱(情况1)还是不成对的频谱(情况2)。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信息指示对应于SUL的NTA offset是0、NTA_offset=624·64/2μ、或LTE的NTA offset值。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意义上,系统信息指示SUL在FDD、NR TDD或LTETDD中的哪一个中操作。可替换地,终端将TGA设置为请求NTA offset的NTA offset中的最长的NTA offset值。
图2I示出了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终端的操作中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的BWP切换操作的图。该图是示出上述图2H中描述的表4和表5的内容的概要的图,并且相关描述指代上述内容。
在步骤2i-05中,终端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BWP配置,并在特定BWP中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上述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可以成对或不成对操作,并且被独立激活。
在步骤2i-10中,终端可以在基站的PDCCH上接收DCI以接收下行链路调度,并且BWP索引可以存在以指示要在控制信号中被切换的下行链路BWP。对应的BWP索引可以指示由基站预设BWP中的一个,作为RRC控制消息。
在步骤2i-15中,终端取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当前是否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来执行不同的操作。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应于表4和表5的情况1和情况2。在步骤2i-20中,终端切换到仅由下行链路BWP指示的BWP,而上行链路BWP(NUL和SUL)维持当前配置。
然而,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也就是说,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应于表4和表5中的情况3和情况4,则在步骤2i-25中,终端将下行链路BWP和链接的NUL上行链路BWP(NUL)两者切换到所指示的BWP,并且SUL维持当前的上行链路BWP。
接下来,在步骤2i-30中,终端可以在基站的PDCCH上接收DCI以接收上行链路调度,并且BWP索引可以存在以指示要在控制信号中被切换的上行链路BWP。该指示符可以是对应于NUL或SUL的指示符(2i-35)。在NUL的情况下,在步骤2i-40中检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在步骤2i-45中,只有NUL的上行链路BWP被切换到所指示的BWP,下行链路BWP维持当前配置,并且SUL的BWP也维持当前配置。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NUL的上行链路BWP和链接的下行链路BWP二者被切换到所指示的BWP,并且SUL维持当前的上行链路BWP。
在步骤2i-35中,如果终端接收到SUL的上行链路调度,则在步骤2i-55中,终端仅在SUL的上行链路BWP中切换到所指示的BWP,并且NUL的下行链路BWP和BWP维持当前配置。
图2J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终端的操作中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的BWP定时器到期操作。该图是示出上述图2H中描述的表6的内容的概要的图,并且相关描述参考上述内容。
终端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BWP配置,并在特定BWP中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上述上行链路BWP和下行链路BWP可以成对或不成对操作,并且被独立激活。
在步骤2j-05中,终端可以在基站的PDCCH上接收DCI以接收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调度,并且BWP索引可以存在以指示要在控制信号中被切换的下行链路BWP。对应的BWP索引可以指示由基站预设的BWP中的一个,作为RRC控制消息。
在接收到该消息后,终端在步骤2j-10中操作BWP定时器。终端可以在先前的步骤中提前从基站接收BWP定时器的到期时间的设置。
在步骤2j-15中,如果终端的BWP定时器到期,则终端确认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否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2j-20),并且在成对的频谱的情况下(情况1和2),在步骤2j-25中,下行链路BWP切换到已经配置的下行链路的第二BWP,NUL的上行链路维持当前激活的上行链路BWP中的操作,并且SUL的上行链路维持当前激活的上行链路BWP中的操作。
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不成对的频谱(情况3和4),则下行链路BWP切换到已经配置的下行链路的第二BWP,NUL的上行链路切换到已经配置的上行链路的第二BWP,并且SUL的上行链路维持当前激活的上行链路BWP中的操作(2j-30)。
在步骤2j-15中,如果终端的BWP定时器没有到期,则终端维持当前激活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BWP的操作。
图2K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具体地,示出了用于由终端在配置了附加上行链路的服务小区中设置上行链路时间同步的方法。
图2K(a)示出了在配置了一个上行链路的一般情况下终端的操作,并且具体地,描述了用于确定用于设置上行链路时间同步的NTA offset的方法。在步骤2k-05中,终端检查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否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如果终端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在步骤2k-10中,终端将NTA offset值设置为0。然而,如果终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在步骤2k-15中,终端设置为NTA_offset=624·64/2μ。上述μ是根据在对应的BWP中使用的基础参数集来确定的,并且其详细值总结在表3中。
图2K(b)示出了在配置了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即在基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附加地配置SUL的情况下,终端的操作,并且具体地,描述了用于确定用于设置上行链路时间同步的NTA offset值的方法。对于BWP场景中的情况2,SUL可以考虑作为TDD小区操作(如果在LTE频率中操作,则SUL可以匹配与其他LTE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同步),以便匹配上行链路同步。也就是说,NTA offset值不为零,并且NR中的NTA offset值可以等于LTE中的NTA offset值。
这里,问题是终端不能知道SUL是成对的频谱(情况1)还是不成对的频谱(情况2)。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信息指示对应于SUL的NTA offset是0、NTA_offset=624·64/2μ、或者LTE的NTA offset值。
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意义上,系统信息指示SUL在FDD、NR TDD或LTE TDD中的哪一个中操作。可替换地,终端将TGA设置为请求NTA offset的NTA offset中最长的NTA offset值。也就是说,在步骤2k-20中,终端应用先前从基站配置的SUL的帧结构类型信息作为系统信息。上述信息可以经由RRC消息再次获知。
如果在步骤2k-25中终端已经从基站接收到LTE的NTA offset值,则终端将NTA offset设置为LTE的NTA offset值(2k-30)。如果在步骤2k-25中终端没有从基站接收到LTE的NTA offset值,则终端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是否在成对的频谱中操作(2k-35),在步骤2k-40中,在成对的频谱的情况下,将NTA offset值设置为0。然而,如果终端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则在步骤2k-45中,终端设置NTA_offset=624·64/2μ。上述μ是根据在对应的BWP中使用的基础参数集来确定的,并且其详细值总结在表3中。
图2L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
参考图2L,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2l-10、基带处理器2l-20、存储器2l-30和控制器2l-40。
RF处理器2l-10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接收信号,诸如信号的频段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2l-10将从基带处理器2l-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RF频段信号,并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段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l-10可以包括发射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
在上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l-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l-1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对于波束形成,RF处理器2l-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中的每一个的相位和大小。此外,当执行MIMO操作时,RF处理器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接收多个层。
基带处理器2l-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l-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l-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2l-10提供的基带信号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根据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当数据被发送时,基带处理器2l-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然后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
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l-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2l-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分频,并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操作恢复被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2l-20和RF处理器2l-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l-20和RF处理器2l-10可以被称为发送机、接收机、收发机或通信接口。此外,基带处理器2l-20和RF处理器2l-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此外,基带处理器2l-20和RF处理器2l-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中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例如:IEEE802.11)、蜂窝网络(例如:LTE)等。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5GHz)频段,毫米波(例如:60GHz)频段。
存储器2l-30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数据,诸如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等。特别地,存储器2l-30可以存储与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接入节点相关联的信息。此外,存储器2l-30根据控制器2l-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l-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l-40通过基带处理器2l-20和RF处理器2l-10来发送/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l-40在存储器2l-30中记录数据和从存储器2l-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l-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l-40可以包括执行通信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P)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上层的应用处理器(AP)。
图2M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
如图2M所示,基站被配置为包括RF处理器2m-10、基带处理器2m-20、回程通信接口2m-30、存储器2m-40和控制器2m-50。
RF处理器2m-10用于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接收信号,诸如信号的频段转换和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2m-10将基带处理器2m-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RF频段信号,并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m-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
在上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接入节点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m-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m-1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对于波束形成,RF处理器2m-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中的每一个的相位和大小。RF处理器可以通过发送一层或多层来执行下行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2m-20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标准来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当传输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m-20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m-20通过对从RF处理器2m-10提供的基带信号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的比特串。例如,根据OFDM方案,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m-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然后执行IFFT操作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
此外,当接收到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m-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对从RF处理器2m-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分频,并通过FFT变换操作恢复被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基带处理器2m-20和RF处理器2m-10如上所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m-20和RF处理器2m-10可以被称为发送机、接收机、收发机、通信接口或无线通信接口。
回程通信接口2m-30提供了用于执行与网络内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接口2m-30将从主基站传输到例如辅助基站、核心网络等的其他节点的比特串转换成物理信号,并且将从其他节点接收的物理信号转换成比特串。
存储器2m-40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数据,诸如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特别地,存储器2m-40可以存储关于分配给被接入终端的承载的信息、从被接入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此外,存储器2m-40可以存储作为关于是向终端提供多连接还是停止向终端提供多连接的确定标准的信息。此外,存储器2m-40根据控制器2m-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m-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m-50通过基带处理器2m-20和RF处理器2m-10或回程通信接口2m-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m-50在存储器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器2m-40中和从存储器2m-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m-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当这些方法在软件中实施时,可以提供存储至少一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程序被配置为由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至少一个程序包括允许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程序(软件模块、软件)可以存储在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存储设备、紧凑型光盘ROM(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类型的光存储设备以及磁带中。可替换地,程序可以存储在由存储器中的一些或所有组合构成的存储器中。此外,每个配置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多个。
此外,该程序可以存储在可附接存储设备中,该可附接存储设备可以通过诸如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广域LAN(WLAN)和存储区域网(SAN)的通信网络或者以其组合配置的通信网络来访问。存储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端口访问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此外,通信网络上的单独的存储设备也可以访问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
在本公开的详细实施例中,根据如上所述的详细实施例,包括在本公开中的组件由单数或复数表示。然而,选择单数或复数的表达以满足为便于解释而提出的情况,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单个组件或多个组件,并且即使组件以复数表示,该组件也可以以单数配置,或者即使组件以单数表示,该组件也可以以复数配置。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是可能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被解释为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尽管已经用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建议各种改变和修改。本公开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这些改变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块,所述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带宽部分(SUL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
基于所述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传输定时;和
基于所确定的传输定时,在SUL 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定时提前和应用于所述定时提前的偏移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并且
其中,所述信息指示偏移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下行链路BWP(DL BWP)被配置成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0,并且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D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399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基站接收指示激活的下行链路BWP(DL BWP)的切换的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基于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上行链路BWP(U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切换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UL BWP以接收和发送数据;和
维持SUL BWP。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所述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带宽部分(SUL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传输定时在SUL BWP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由终端基于所述信息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传输定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定时提前和应用于所述定时提前的偏移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并且
其中,所述信息指示偏移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下行链路BWP(DL BWP)被配置为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0,并且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D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3993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激活的下行链路BWP(DL BWP)的切换的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基于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上行链路BWP(U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切换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UL BWP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和
维持SUL BWP。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收发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块,所述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带宽部分(SUL 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
基于所述信息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和
基于所确定的传输定时,经由收发器在SUL 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定时提前和应用于所述定时提前的偏移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并且
其中,所述信息指示偏移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下行链路BWP(DL BWP)被配置成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0,并且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D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39936。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经由收发器从基站接收指示激活的下行链路BWP(DL BWP)的切换的控制信息,
基于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上行链路BWP(U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切换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UL BWP以接收和发送数据,和
维持SUL BWP。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收发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
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所述系统信息块包括与要在补充上行链路带宽部分(SUL BWP)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信息;和
基于所述传输定时,经由收发器在SUL BWP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由终端基于所述信息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传输定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
其中,基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定时提前和应用于所述定时提前的偏移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
其中,所述信息指示偏移的值,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下行链路BWP(DL BWP)被配置成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0,并且
其中,基于SUL BWP和对应于SUL BWP的DL 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所述偏移的值包括39936。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经由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指示激活的下行链路(DL)BWP的切换的控制信息;
基于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上行链路(UL)BWP被配置成不成对的频谱,根据控制信息,切换激活的DL BWP和激活的UL BWP,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和
维持SUL BWP。
CN201980015139.4A 2018-02-23 2019-02-21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在不连续接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17888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21658A KR102638627B1 (ko) 2018-02-23 2018-02-23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수행 시 설정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의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8-0021658 2018-02-23
PCT/KR2019/002131 WO2019164297A1 (en) 2018-02-23 2019-02-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configured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8858A true CN111788858A (zh) 2020-10-16

Family

ID=6768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5139.4A Pending CN111788858A (zh) 2018-02-23 2019-02-21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在不连续接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925108B2 (zh)
EP (1) EP3744143A4 (zh)
KR (1) KR102638627B1 (zh)
CN (1) CN111788858A (zh)
WO (1) WO2019164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5651A1 (en) 2009-12-18 2011-06-23 Abbott Medical Optics Inc. Limited echelette lens, systems and methods
TWI708517B (zh) * 2018-05-06 2020-10-2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傳輸和接收下行鏈路資料的方法及裝置
CN110830200B (zh) * 2018-08-09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部分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60152B1 (en) * 2018-09-13 2020-05-19 Sprint Spectrum L.P. Invoking DRX mode based on high-quality connection
US20220039150A1 (en) * 2018-09-27 2022-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for Obtaining a Band Width Part for a Random Access, a Network Nod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140722B2 (en) * 2018-11-01 2021-10-05 Ofinno, Llc Pathloss measurement in multiple cells
CN111726873B (zh) * 2018-11-19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0197217A1 (en) * 2019-03-28 2020-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ownlink reception based on drx retransmission tim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66269B2 (en) * 2019-03-28 2021-11-02 Ofinno, Llc Interaction between power saving adaptation and bandwidth part adaptation
EP3963786B1 (en) * 2019-05-02 2023-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pping a configured grant timer before expi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044761A4 (en) * 2019-10-09 2022-10-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URE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WO2021081829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00481B (zh) * 2019-11-06 2023-1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裂资源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US11871376B2 (en) * 2020-06-15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operation with narrow bandwidth part frequency hopping
CN111954304B (zh) * 2020-07-03 2023-12-19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722961B2 (en) * 2021-04-09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hort cadence
US11812495B2 (en) 2021-04-09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hort cadence
US20230284287A1 (en) * 2021-07-27 2023-09-0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time alignment regarding multiple tr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0457A (zh) * 2013-09-10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配置有多个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WO2016092953A1 (ja) * 2014-12-12 2016-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US20170150440A1 (en) * 2008-04-25 2017-05-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on two carriers and perform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N107667559A (zh) * 2015-04-03 2018-02-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提供多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206661B2 (en) 2016-01-11 2019-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nected mode DRX operations
EP3273633B1 (en) 2016-06-28 2021-05-0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TWI658745B (zh) 2016-10-17 2019-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置不連續接收(drx)操作的方法和設備
KR102222830B1 (ko) 2017-03-21 2021-03-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에서 연결 모드의 비연속 수신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224023B2 (en) * 2017-07-14 2022-01-11 Apple Inc. Timing advance for grantless uplink transmission
US10567143B2 (en) 2017-09-27 2020-02-18 Yeongmoon 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85623B1 (en) * 2017-10-24 202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80913B2 (en) * 2017-11-16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data scheduling with supplemental uplink carrier
US10750534B2 (en) * 2018-01-09 2020-08-18 Yeongmoon 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39974A4 (en) * 2018-01-10 2021-01-06 Fujitsu Limited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 TIME ADVANCE QUANTITY OF TRANSMISSION IN UPLOAD LIN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254073A1 (en) * 2018-02-15 2019-08-1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1343728B2 (en) * 2018-02-17 2022-05-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upplemental uplink selection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50440A1 (en) * 2008-04-25 2017-05-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on two carriers and perform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N105580457A (zh) * 2013-09-10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配置有多个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WO2016092953A1 (ja) * 2014-12-12 2016-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CN107667559A (zh) * 2015-04-03 2018-02-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提供多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TP to TS 38.133 v0.3.0: UE Timing Offset Requirements", 3GPP TSG RAN WG4 MEETING #85 R4-1713649, pages 1 - 2 *
HUAWEI 等: "Further discussion on RRM impact on uplink sharing",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85 R4-1713423, pages 1 - 4 *
HUAWEI 等: "TP on TA-offset for SU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2712, pages 1 -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4143A4 (en) 2021-03-24
KR20190101553A (ko) 2019-09-02
KR102638627B1 (ko) 2024-02-21
US10925108B2 (en) 2021-02-16
US20190268965A1 (en) 2019-08-29
US20220408512A1 (en) 2022-12-22
WO2019164297A1 (en) 2019-08-29
US11844137B2 (en) 2023-12-12
US20210168900A1 (en) 2021-06-03
EP3744143A1 (en)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41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configured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1608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80986B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cheduling requests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0665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218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补充上行链路频率的方法和装置
US1137550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74861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波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5589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2592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적인 주파수 대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813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106401B (zh) 发送和接收寻呼和系统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KR2020012683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64052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70342B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动态地配置信道损耗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1531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多个无线链路控制层设备激活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66915A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改进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5704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接入网络的设备和方法
KR20200098998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6762420A (zh)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多个发送和接收点应用pucch重复发送时执行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13574929A (zh)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没有随机接入的情况下执行小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251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在帧中具有不同起始时间点的服务小区配置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03450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