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7622B -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7622B
CN111787622B CN202010592621.9A CN202010592621A CN111787622B CN 111787622 B CN111787622 B CN 111787622B CN 202010592621 A CN202010592621 A CN 202010592621A CN 111787622 B CN111787622 B CN 111787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eriod
time slot
software layer
sfi
slot for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2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7622A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26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7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7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Description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的新空口(NR,New Radio)系统支持网络侧设备通过动态(Dynamic)时隙格式指示(SFI,Slot Format Indicator)指示终端对上下行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或上下行符号的位置等时隙格式相关参数的配置,以实现对终端的时间资源的动态分配。
然而,相关技术中,终端处理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方法尚需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包括:
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其中,
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检测到相应表格的内容变化时发送的更新的相应表格;
所述第一应用层根据更新的相应表格更新本地的相应表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
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上述方案中,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参数是所述第二软件层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的用于进行半静态时隙结构配置的参数;
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的;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恢复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周期性监测;n为M除以T的商;n为大于0的整数;
针对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中的每个监测周期,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设置在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
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其中,
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和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当前监测周期监测到SFI后,可以根据SFI确定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根据SFI确定当前监测周期内应用优先级较高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当前监测周期剩下的应用优先级较低的时隙格式以及下一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如此,能够减少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SFI监测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时隙格式的数量,进而节约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计算资源,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终端的底层软件监测和处理SFI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软件层和第二软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应用场景一的底层软件监测和处理SFI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应用场景二的底层软件监测和处理SFI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应用场景三的底层软件监测和处理SFI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芯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相关技术中,终端的底层软件基于监测周期,周期性地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动态SFI;所述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具体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格式(format)2_0中携带有SFI(即DCI format 2_0中的SFI索引(index)),所述终端的底层软件对PDCCH进行解码,得到SFI后,在自身保存的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动态时隙格式组合中对得到的SFI进行查询(这里,终端支持的全部动态时隙格式组合也可以理解为动态SFI能够指示的所有可能的时隙格式组合),以确定所述得到的SFI对应的多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利用确定的时隙格式进行信息传输。如图1所示,在每个监测周期的第一个时隙,终端的底层软件监测到携带SFI的PDCCH,对PDCCH进行解码以得到SFI,在自身保存的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动态时隙格式组合中对得到的SFI进行查询,以提取所述得到的SFI对应的所有相关小区的时隙格式(即所述得到的SFI对应的多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当前时隙开始的多个时隙(所述多个时隙的个数为所述得到的SFI对应的多个时隙的个数)上应用提取的时隙格式;对于每个监测周期得到的SFI,相应SFI对应的时隙个数相同或不同,但均大于T;即图1中M1和M2可以相同或不同,但M1大于T,M2也大于T;另外,图1中的阴影填充部分表征“终端的底层软件对PDCCH进行解码以得到SFI,在自身保存的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组合中对得到的SFI进行查询,以提取所述得到的SFI对应的所有相关小区的时隙格式”的过程对应的时长,这段时长可以表示为Tproc,2;Tproc,2大于或等于0.2毫秒(ms),且Tproc,2小于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长。
然而,终端采用上述方式处理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时,对于每个监测周期得到的SFI,终端的底层软件需要确定相应SFI对应的全部的时隙格式,对SFI的处理速度较慢;并且,可能出现针对一个时隙确定了多次时隙格式的情况,例如图1所示的时隙_T+1,终端的底层软件在时隙_0的Tproc,2期间确定了一次时隙_T+1对应的时隙格式,在时隙_T的Tproc,2期间又确定了一次时隙_T+1对应的时隙格式,虽然终端的底层软件可以利用时隙_T的Tproc,2期间确定的时隙_T+1对应的时隙格式覆盖时隙_0的Tproc,2期间确定的时隙_T+1对应的时隙格式,以避免信息传输错误;但对一个时隙确定多次时隙格式仍会造成终端底层软件的计算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由于终端的底层软件需要确定相应SFI对应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终端的底层软件也需要预先保存相应SFI能够指示的所有可能的时隙格式组合(即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组合);相关技术中,终端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组合的个数最多为2048千字节(KBytes),即终端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组合需要占用终端底层软件的2兆字节(MBytes)内存,这进一步使得终端的底层软件对SFI的处理速度较慢,并造成了对终端底层软件的内存空间的大量占用。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当前监测周期监测到SFI后,可以根据SFI确定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根据SFI确定当前监测周期内应用优先级较高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当前监测周期剩下的应用优先级较低的时隙格式以及下一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如此,能够减少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SFI监测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时隙格式的数量,进而节约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计算资源,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
同时,由于终端的第一软件层仅确定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或当前监测周期内应用优先级较高的时隙格式,第一软件层也可以不必保存终端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组合;如此,能够减少对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内存空间的占用,并进一步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终端的第一软件层也可称为终端的底层软件,终端的第二软件层也可称为终端的高层软件;如图2所示,从协议层的角度来说,所述第一软件层包含用于控制层面对处理时间非常敏感的物理(PHY,Physical)层处理过程的软件;所述第二软件层包含终端的层二、层三协议栈软件;其中,层二的协议层可以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Control)层、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层三的协议层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
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软件层的业务(即进程),同时,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存储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网络连接配置参数。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软件层和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由终端的基带芯片上不同的处理器实现,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与硬件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与硬件的关联程度,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并且,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存储器与所述第二软件层对应的存储器不同。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可以关联多个硬件(比如硬件加速器、视觉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其中,所述第一软件层用于运行严格时间要求(time-critical)的进程,即需要在一定时间范围(比如0.1ms)内完成操作的进程;所述第二软件层用于运行非严格时间要求(non-time-critical)的进程,即不需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操作的进程。
另外,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处理SFI”的含义是:根据SFI,确定SFI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时隙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
这里,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步骤302: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这里,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用于供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
所述应用优先级可以理解为使用优先级;具体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是指: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一软件层自当前时隙起的第一时长内需要应用到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一软件层自当前时隙起的所述第一时长内不需要应用到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时长为控制调度(控制调度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一次信息、并接收到所述第二软件层处理相应信息所返回的信息的过程)所需的最短时长(例如2个时隙)。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长确定X的取值;并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和所述第二软件层预先设置X的取值。也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芯片设计需求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和所述第二软件层预先设置X的取值;比如,设置X等于2。当然,研发人员也可以在第一软件层设置X的取值的确定规则(比如,由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自身的计算资源动态地确定X的取值,再将确定的X的取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软件层)。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根据需要执行相关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或者,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比如,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根据当前的计算资源执行相关操作: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这里,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可以是处理器核心对应的运行频率;所述处理器为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所述第二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软件层对应的处理器不同;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一个运行频率阈值(后续的描述中可以记作第一阈值),即当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运行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然,所述计算资源对应的参数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条件都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芯片设计需求进行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任一支持5G NR SFI的终端。
在步骤301中,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SFI可以携带在PDCCH DCI format2_0中,所述第一SFI包含SFI index。
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基于监测周期,周期性地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具体地,在每个监测周期,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相应监测周期的前一个监测周期监测到的SFI,确定相应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利用确定的相应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在相应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
其中,T的取值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并发送至所述终端,比如,基站可以将T的取值通过RRC信令(比如RRC连接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步骤302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将“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并接收到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长作为所述第一时长。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可以包含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软件层并未预先设置X的取值(比如X的取值由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自身的计算资源动态地确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还需要包含X的取值;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时机可以由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自身的时间资源确定(即所述第一软件层在当前未运行time-critical的进程时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所述第一SFI),也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芯片设计需求预先在所述第一软件层中设置;比如,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X个时隙格式的过程中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再比如,所述第一软件层也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X个时隙格式后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软件层接收到所述第一SFI后,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第X+1个时隙之前,将包含T+1-X个时隙格式的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软件层;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到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后,可以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缓存,并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第X+1个时隙开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含的T+1-X个时隙格式进行信息传输。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每确定T+1-X个时隙格式中的一个时隙格式后,即向所述第一软件层下发确定的一个时隙格式;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第X+1个时隙之前,将所述第二信息包含的T+1-X个时隙格式分T+1-X次发送至所述第一软件层;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对接收到的T+1-X个时隙格式进行缓存,并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第X+1个时隙开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含的T+1-X个时隙格式进行信息传输。这里,所述第二软件层向所述第一软件层下发确定的时隙格式的方式具体可以由研发人员根据芯片设计需求进行配置。
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可以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存储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时隙格式组合的一部分,仅在所述第二软件层保存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组合;如此,能够减少对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内存空间的占用,并进一步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这里,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终端当前通信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能够指示的所有可能的时隙格式组合。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表格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并发送至所述终端,比如,基站可以将所述第二表格通过RRC信令(比如RRC连接配置参数中的高层参数slotFormatCombinations)发送至所述终端。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表格可以是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T的取值从所述第二表格中截取得到的。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表格可以包含A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A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A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的每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接入网络的一个服务小区能够指示的M个时隙格式(每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个数与所述第一SFI指示的时隙格式的个数相同);即所述第二表格可以包含A*M个时隙格式。所述终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表格后,针对所述A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的每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T的取值从相应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的M个时隙格式中截取前T+1个时隙格式,得到A组第二类时隙格式组合,所述A组第二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的每组第二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T+1个时隙格式;即所述第一表格可以包含A*(T+1)个时隙格式。示例性地,假设T等于5,A等于512,M等于256,则所述第二表格可以包含512*256个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可以包含512*6个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一表格中对应的目标第二类时隙格式组合,并将确定的所述目标第二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的T+1个时隙格式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个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表格后,针对所述A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的每组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X的取值从相应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截取前X个时隙格式,得到A组第三类时隙格式组合,所述A组第三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的每组第三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X个时隙格式;即所述第三表格可以包含A*X个时隙格式。示例性地,假设X等于2,A等于512,M等于256,则所述第二表格可以包含512*256个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可以包含512*2个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在X等于2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表格可以仅占用所述第一软件层的16KBytes内存。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三表格中对应的目标第三类时隙格式组合,并将确定的所述目标第三类时隙格式组合包含的X个时隙格式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X个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表格后,所述第二软件层即可根据所述第二表格生成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并将生成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发送至所述第一软件层;所述第一软件层对接收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进行保存。当然,为了进一步节省对所述第一软件层的内存空间的占用,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仅存储所述第一表格,在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时,也基于所述第一表格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因此,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相应地,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
具体地,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可以包括: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对应的目标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并根据所述T-X个时隙在M个时隙内的时序,将所述确定的所述目标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第X+1个时隙格式开始的T+1-X个时隙格式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1-X个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由于第二表格的内容是动态可变的,当网络侧设备重新对第二表格的内容进行了配置,向所述终端发送更新后的第二表格之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需要根据更新后的第二表格的内容重新从更新后的第二表格中截取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即生成更新后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再将更新后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发送给所述第一软件层,以供所述第一软件层更新本地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即根据接收的更新后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更新本地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如此,能够避免所述第一软件层存储的第一表格和第三表格与所述第二表格不匹配导致的无法确定时隙格式的问题,进而避免信息传输错误的问题。当然,当网络侧设备重新对T的取值进行了配置,和/或,所述第一软件层更新了X的取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也需要根据更新后T生成更新后的第一表格,和/或,根据更新后的X生成更新后的第三表格。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检测到相应表格的内容变化时发送的更新的相应表格;
所述第一应用层根据更新的相应表格更新本地的相应表格。
实际应用时,对于一个监测周期,所述第一软件层可能根据相应监测周期的前一个监测周期监测到的SFI确定所述相应监测周期的第一个时隙为上行时隙;或者,所述第一软件层可能确定所述相应监测周期监测到的SF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错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软件层不一定能够在每个监测周期都监测到有效的SFI;此时,由于一个SFI对应的时隙个数必然大于T,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根据相应监测周期的前一个监测周期监测到的SFI,确定相应监测周期内的部分或全部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
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这里,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用于供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三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
其中,所述第一软件层在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为上行时隙;或者,
所述第一软件层未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监测到CRC正确的SFI。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个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在M小于2T+1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能无法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个时隙格式。因此,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M-T-1个时隙格式,再利用网络侧设备发送的高层参数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或TDD-UL-DL-ConfigDedicated(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发送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参数或TDD-UL-DL-ConfigDedicated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2T-M个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1个时隙格式。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T-1个时隙格式,再利用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1个时隙格式。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T个时隙格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参数是所述第二软件层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的用于进行半静态时隙结构配置的参数;
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的;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的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参数或TDD-UL-DL-ConfigDedicated参数。
实际应用时,为了减少终端处理SFI的负载,在监测到的一个SFI对应的时隙个数大于2T时,所述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可以在至少一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监测周期内,利用监测到的对应的时隙个数大于2T的SFI,确定相应监测周期内各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如此,能够减少终端处理SFI的负载,进而降低终端处理SFI的功耗,提升终端的续航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恢复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周期性监测;n为M除以T的商;n为大于0的整数;
针对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中的每个监测周期,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具体地,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所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的所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五信息至少可以包含n的取值;所述第二软件层确定所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可以包括: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SFI在所述第二表格中对应的目标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并根据(n-1)*T个时隙在M个时隙内的时序,将所述确定的所述目标第一类时隙格式组合中第T+1个时隙格式开始的(n-1)*T个时隙格式确定为所述相应监测周期内的(n-1)*T个时隙格式。当然,所述第二软件层还需要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软件层,以供所诉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检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在M大于n*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在M等于n*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软件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如此,能够减少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SFI监测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时隙格式的数量,进而节约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计算资源,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
并且,所述第一软件层仅存储所述终端支持的时隙格式组合的一部分,并未保存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组合;如此,能够减少对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内存空间的占用,并进一步提高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
另外,所述第二软件层检测到所述第一表格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基于更新后的第一表格的内容和X的取值,生成更新后的第二表格并发送至所述第一软件层;如此,能够避免所述第一软件层存储的第二表格与T不匹配导致的无法确定时隙格式的问题,进而避免信息传输错误的问题。
同时,在监测到的一个SFI对应的时隙个数大于2T时,所述第一软件层可以在至少一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监测周期内,利用监测到的对应的时隙个数大于2T的SFI,确定相应监测周期内各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如此,能够减少终端处理SFI的负载,进而降低终端处理SFI的功耗,提升终端的续航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在减少了SFI处理对终端的第一软件层的内存空间的占用、提高了所述第一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的前提下,并未占用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的额外的内存空间,也并未对所述第二软件层对SFI的处理速度提出要求,因此,整体上降低了基带芯片的成本。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终端的底层软件(即上述第一软件层)基于监测周期,周期性地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动态SFI;所述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所述底层软件存储有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组合(即上述第一表格);这里,“+1”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在下一个监测周期利用确定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动态SFI;终端的高层软件(即上述第二软件层)存储有所述终端支持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组合(即上述第二表格)。如果每个监测周期都能够监测到有效的SFI,网络侧设备指示的所有动态时隙格式就不会有遗漏;如果在连续的多个监测周期中有一个监测周期没有监测到有效的SFI,在这个没有监测到有效的SFI的监测周期,可以由高层软件使用前一个监测周期监测的SFI得到当前监测周期的全部或部分时隙格式;这里,由于这个没有监测到有效的SFI的监测周期没有time-critical的需求,所以可以由高层软件完成SFI的处理;在高层软件没有空闲的时间资源进行SFI处理的情况下,高层软件也可以将处理SFI所需的数据(至少包含监测到的SFI)发送给终端的后台任务等non-time-critical的软件层进行SFI处理(终端的后台任务等non-time-critical的软件层可以预先存储终端支持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组合;也可以由高层软件将终端支持的全部的时隙格式组合发送给终端的后台任务等non-time-critical的软件层),并将终端的后台任务等non-time-critical的软件层反馈的SFI处理结果下发给底层软件。
具体地,本应用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可以体现为以下四个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
如图4所示,底层软件在连续两个监测周期都监测到有效的SFI,每个SFI对应的时隙个数均大于T;但对于监测到的两个SFI中的每个SFI,底层软件仅利用相应SFI确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的T个时隙和下个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由于底层软件仅保存了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组合,同时,对于每个监测到的SFI,底层软件仅确定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因此,节省了底层软件的内存空间,提高了底层软件处理SFI的速度。
应用场景二:
如图5所示,底层软件在一个监测周期(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三监测周期)监测到有效SFI(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二SFI),但在所述第三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四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SFI(可能时隙_T被所述第二SFI指示为上行时隙,或者,所述第四监测周期没有监测到CRC正确的SFI);此时,对于所述第四监测周期,底层软件可以将所述第二SFI发送至高层软件,由高层软件根据所述第二SFI在所述终端支持的完整的动态时隙格式组合中进行查询,以得到所述第四监测周期内Y(Y为大于0的整数)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这里,第二SFI指示的动态时隙个数为Z(Z为大于0的整数,且Z大于T);当Z小于或等于2T时,Y为Z-(T+1),也即Z-T-1;当Z大于2T时,Y为2T-(T+1),也即T-1。
应用场景三:
如图6所示,底层软件在一个监测周期(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五监测周期)监测到一个有效SFI(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三SFI),在所述第五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六监测周期)也监测到一个有效SFI(后续的描述中记作第四SFI);所述第三SFI指示的动态时隙个数为M3,所述第四SFI指示的动态时隙个数为M4,M3和M4均为大于0的整数,且M3和M4均大于T;对于每个SFI,底层软件仅根据相应SFI确定相应周期内的前两个时隙(两个时隙为底层软件控制调度所需的最短时长,控制调度可以理解为底层软件向高层软件发送一次信息、并接收到高层软件处理相应信息所返回的信息的过程)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将相应SFI发送至高层软件,由高层软件根据相应SFI确定相应周期内剩余的时隙以及相应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具体地,对于所述第五监测周期,底层软件根据第三SFI确定时隙_0和时隙_1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将所述第三SFI发送至高层软件,由高层软件确定所述第五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2个时隙对应的T-2个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六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对于所述第六监测周期,底层软件根据第四SFI确定时隙_T和时隙_T+1对应的时隙格式,并将所述第四SFI发送至高层软件,由高层软件确定所述第六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2个时隙对应的T-2个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六监测周期的下一个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这里,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底层软件内存的占用,底层软件可以只保存控制调度所需的最短时长(即2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组合(即上述第三表格),并同样由高层软件保存终端支持的完整的动态时隙格式组合;如此,高层软件就可以解析(即处理)一个SFI指示的剩余的时隙格式。
应用场景四:
如果当前监测周期监测到的SFI对应的时隙个数大于2T,那么在当前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n为监测到的SFI对应的时隙个数除以T的商),可以放弃对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进行周期性监测;如此,能够减少终端处理SFI的负载。
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具备以下优点:
第一,底层软件只保存和处理部分time-critical的动态时隙格式组合,对底层软件的内存和瞬时处理速度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
第二,作为方案的补充,高层软件保存和处理终端支持的全部的动态时隙格式组合,并将确定的时隙格式传递给底层软件;由于高层软件本就存储有终端支持的全部的动态时隙格式组合,由高层软件确定底层软件未确定的时隙格式,并不需要在高层软件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对高层软件提出SFI处理量以及时间上time-critical的需求;底层软件收到高层软件下发的时隙格式后,有充分的时间处理时隙格式改变引起的收发切换和业务改变,进一步大大降低了对底层软件(即物理层芯片)的瞬时处理速度的要求。
第三,底层软件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有效SFI对应的时隙个数,确定在接下来的至少一个监测周期是否继续监测网络层设备发送的动态SFI;如此,终端在处理SFI时,能够大大加快动态时隙格式的获取及应用,降低对终端底层软件的内存需求和时隙格式的处理量需求,同时不损坏或丢失网络侧设备指示的动态时隙调度信息。
第四,在不需要在高层软件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对高层软件提出SFI处理量以及时间上time-critical的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对底层软件的内存和瞬时处理速度的要求;如此,整体降低了基带芯片的成本。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设置在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如图7所示,所述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包括检测单元71和处理单元72;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71,用于:
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所述处理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其中,
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检测到相应表格的内容变化时发送的更新的相应表格;
所述第一应用层根据更新的相应表格更新本地的相应表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
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在一实施例中,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参数是所述第二软件层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的用于进行半静态时隙结构配置的参数;
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的;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还用于: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恢复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周期性监测;n为M除以T的商;n为大于0的整数;
针对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中的每个监测周期,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检测单元71和所述处理单元72可由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在进行时隙格式的确定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与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设置在终端上,所述芯片用于实现所述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即所述终端的第一软件层承载在所述芯片上);如图8所示,所述芯片80包括:
通信接口81,能够与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82,与所述通信接口81连接,以实现与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82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的应用优先级;其中,
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所述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检测到相应表格的内容变化时发送的更新的相应表格;
所述第一应用层根据更新的相应表格更新本地的相应表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
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参数是所述第二软件层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的用于进行半静态时隙结构配置的参数;
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的;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恢复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周期性监测;n为M除以T的商;n为大于0的整数;
针对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中的每个监测周期,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82具体执行上述操作的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芯片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3。
实际应用时,所述芯片8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8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然,研发人员也可以根据芯片设计需求,不在所述芯片80中设置存储器,由所述芯片80所处终端的存储器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8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芯片80中的存储器或终端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芯片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芯片8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2中,或者由处理器82实现。处理器8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8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上述存储器,处理器82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器82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芯片80中的存储器或终端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90,所述终端90包括上述芯片8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比如芯片80中的存储器或终端90中的存储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芯片80的处理器8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时隙格式指示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所述第一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其中,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终端的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向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软件层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一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一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基于所述第一SFI在第三表格中进行查询,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是第二表格包含的时隙格式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格包含所述终端当前支持的全部时隙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接收所述第二软件层在检测到相应表格的内容变化时发送的更新的相应表格;
第一应用层根据更新的相应表格更新本地的相应表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二监测周期未监测到有效的SFI;
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三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二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M小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从第二个时隙开始的前M-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下的2T-M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参数是所述第二软件层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的用于进行半静态时隙结构配置的参数;
在M等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的;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剩余的T-1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三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是根据所述第一SFI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M大于2T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软件层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内放弃监测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并在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后的第n个监测周期恢复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FI的周期性监测;n为M除以T的商;n为大于0的整数;
针对所述第一监测周期接下来的n-1个监测周期中的每个监测周期,所述第一软件层从所述第二软件层获取到相应监测周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
9.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终端的第一软件层,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
在第一监测周期监测到第一SFI;所述第一SFI指示从当前时隙开始的M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监测周期包含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且M大于T;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FI,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每个时隙以及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所述第二监测周期为所述第一监测周期的下一个监测周期;
在所述第一软件层当前的计算资源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的前X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并从第二软件层获取到所述第一监测周期内剩下的T-X个时隙以及所述第二监测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隙格式;其中,X大于或等于2;且X小于T;其中,所述第一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高于所述第二软件层运行的进程的时间要求。
1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和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芯片。
12.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92621.9A 2020-06-24 2020-06-24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87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2621.9A CN111787622B (zh) 2020-06-24 2020-06-24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2621.9A CN111787622B (zh) 2020-06-24 2020-06-24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622A CN111787622A (zh) 2020-10-16
CN111787622B true CN111787622B (zh) 2023-06-20

Family

ID=7275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2621.9A Active CN111787622B (zh) 2020-06-24 2020-06-24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7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42246A1 (en) * 2021-05-18 2024-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static slot format configuration for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in new radi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9033A1 (en) * 2017-11-02 2019-05-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Slot format indication to a ue group in a cell of a base station
CN110167174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84926A (zh) * 2018-07-31 2020-02-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未授权小区的时隙格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853B (zh) * 2017-05-18 2023-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的指示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US10827468B2 (en) * 2017-11-30 2020-11-03 Mediatek Inc. UE behaviour on resource assignment collision between coreset/search space and SFI assignment
US10716023B2 (en) * 2017-12-19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evel slot format indicator
US11503566B2 (en) * 2018-01-11 2022-11-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19160362A1 (ko) * 2018-02-14 2019-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슬롯 포맷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179622B1 (ko) * 2018-03-28 2020-11-18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슬롯 포맷 결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779276B2 (en) * 2018-03-30 2020-09-15 Apple Inc. Self-contained slot and slot duration configuration in NR systems
CN110583077B (zh) * 2018-04-06 2022-12-20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用户设备的时隙格式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CN110474755B (zh) * 2018-05-11 2022-03-0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隙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838928B2 (en) * 2018-11-02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9033A1 (en) * 2017-11-02 2019-05-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Slot format indication to a ue group in a cell of a base station
CN110167174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84926A (zh) * 2018-07-31 2020-02-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未授权小区的时隙格式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2851_UE behaviors related to SFI".3GPP tsg_ran\WG1_RL1.2017,全文. *
"R1-1801503 Remaining issues for UL data transmission procedure".3GPP tsg_ran\WG1_RL1.2018,全文. *
Huawei,HiSilicon.R1-1910428 "Correction on slot configurations".3GPP tsg_ran\wg1_rl1.2019,(tsgr1_98b),全文. *
OPPO.R1-1912520 "PUSCH enhancements for URLLC".3GPP tsg_ran\wg1_rl1.2019,(tsgr1_99),全文. *
vivo.R1-2003361 "Clarification on UE behavior with empty list for SFI combination per cell".3GPP tsg_ran\wg1_rl1.2020,(tsgr1_101-e),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622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8433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dic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equipment
CN111865506A (zh) 半静态码本生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20369227A1 (en) Signal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272733A1 (en) Information cou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39456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srs flexibility, coverage, and capac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86967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energy saving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US11665685B2 (en) Method for data processing,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11770572A (zh) 确定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5480B (zh) 一种去激活bwp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093277A (zh) Bwp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09327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01885A (zh) 一种信息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87622B (zh) 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060985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ol channel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923899B (zh) 数据占用指示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1033747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5285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location and device
EP4131815A1 (en) Harq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2822780B (zh) 一种下行连续数据传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2654079B (zh) 一种符号关断方法及装置
CN113973356B (zh) 休眠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333670B (zh) 动态harq-ack码本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78423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14640413B (zh) 一种信道监听方法及装置
CN112737751B (zh) 一种上行srs导频传送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