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6554A -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6554A
CN111786554A CN202010538644.1A CN202010538644A CN111786554A CN 111786554 A CN111786554 A CN 111786554A CN 202010538644 A CN202010538644 A CN 202010538644A CN 111786554 A CN111786554 A CN 111786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witch
capacitor
diode
switch tube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86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6554B (zh
Inventor
熊新
曾建友
周党生
邹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pewi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86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6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6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6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6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所述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还包括电感、二极管以及功率开关管;所述电感和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本申请与现有的对称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开关管数量少,损耗和成本均较低,不存在接线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升压电路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等领域。如图1所示,由于市场上通用的功率开关管为低压器件,其难以承受更高电压,目前普遍采用对称BOOST升压电路。
对称BOOST升压电路存在如下不足:
1)功率开关管数量多,系统损耗大,且增加了驱动电路成本;
2)电感数量多,存在接线复杂的问题;
3)多路升压电路并联输出应用时,无法共正极或共负极;存在系统输入防雷数量多,PCB功率走线难,共模干扰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以解决对称BOOST升压电路存在的元器件较多、且无法共正极或共负极连接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所述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还包括电感、二极管以及功率开关管;
所述电感和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所述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还包括电感、二极管以及功率开关管;
所述电感和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负直流母线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升压子电路和第二升压子电路;
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一正直流母线、第一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一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二正直流母线、第二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二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二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与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中性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二中性连接点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和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
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之间共正极连接,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共负极连接;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与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并联连接;其中N>1、M>1。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与现有的对称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开关管数量少,损耗和成本均较低,不存在接线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对称BOOST升压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联连接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路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BUS+、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1和电容C2;还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功率开关管Q1;
所述电感L1和所述二极管D1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BUS+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1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端与所述电容C1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开关管Q1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输出侧电压Vc1=Vc2=0.5Vout,功率开关管Q1及二极管D1承受的最大电压为0.5Vout。输入及输出电压关系等式可通过以下方式推导得到:
功率开关管Q1导通期间(0~DT),电感L1两端电压为Vin-0.5Vout;
功率开关管Q1Q2关断期间(DT~T),电感L1两端电压为Vin-Vout;
根据伏秒平衡原理得到:(Vin-0.5Vout)*DT=(Vout-Vin)*(1-D)T;
进而得到:Vout=Vin/(1-0.5D)。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与现有的对称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开关管数量少,损耗和成本均较低,不存在接线复杂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BUS+、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1和电容C2;还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功率开关管Q1;
所述电感L1和所述二极管D1串联连接在所述负直流母线BUS-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1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所述电容C2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开关管Q1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与实施例1类似的,控制输出侧电压Vc1=Vc2=0.5Vout,功率开关管Q1及二极管D1承受的最大电压为0.5Vout。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与现有的对称BOOST升压电路对比,功率开关管数量少,损耗和成本均较低,不存在接线复杂的问题。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升压子电路和第二升压子电路;
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一正直流母线BUS+、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1和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功率开关管Q1;所述电感L1和所述二极管D1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上;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1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二正直流母线BUS+、第二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3和电容C4、电感L2、二极管D2以及功率开关管Q2;所述电感L2和所述二极管D2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上;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2与所述二极管D2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4之间;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BUS+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连接,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与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BUS-连接;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第一中性连接点BUS_N、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第二中性连接点BUS_N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开关管Q1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2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若两个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的输出功率完全相等的话,输出正负母线将自动平衡,即消除母线不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通过第一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和第二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实现共正极和共负极组合,系统防雷数量少,PCB功率走线简单,共模干扰更小。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和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
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之间共正极连接,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共负极连接;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与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并联连接;其中N>1、M>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以Vin3输入侧为例,Vin4输入侧类似)包括第一正直流母线BUS+、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3和电容C4、电感L3、二极管D3以及功率开关管Q3;所述电感L3和所述二极管D3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BUS-上;所述功率开关管Q3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4之间;所述功率开关管Q3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3与所述二极管D3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端与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3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3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以Vin1输入侧为例,Vin2输入侧类似)包括第二正直流母线BUS+、第二负直流母线BUS-、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BUS-之间的电容C1和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功率开关管Q1;所述电感L1和所述二极管D1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BUS+上;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1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端与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功率开关管Q1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的数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通过N个第一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和M个第二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实现多路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并联,提升了产品的应用场合,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所述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二极管以及功率开关管;
所述电感和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3.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所述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二极管以及功率开关管;
所述电感和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负直流母线上;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5.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压子电路和第二升压子电路;
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一正直流母线、第一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一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二正直流母线、第二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二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二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与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中性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二中性连接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均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中的一种。
7.一种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和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
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之间共正极连接,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共负极连接;N个第一升压子电路与M个第二升压子电路之间并联连接;其中N>1、M>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一正直流母线、第一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一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包括第二正直流母线、第二负直流母线、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二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正直流母线上;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二二极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断开或者导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端之间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子电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升压子电路的数量相同。
CN202010538644.1A 2020-06-13 2020-06-13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Active CN111786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8644.1A CN111786554B (zh) 2020-06-13 2020-06-13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8644.1A CN111786554B (zh) 2020-06-13 2020-06-13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6554A true CN111786554A (zh) 2020-10-16
CN111786554B CN111786554B (zh) 2024-04-02

Family

ID=72756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8644.1A Active CN111786554B (zh) 2020-06-13 2020-06-13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65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2062A (zh) * 2018-10-30 2019-02-01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二次型dc/dc变换器及电子设备
CN110677042A (zh) * 2019-09-06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源系统
CN111245220A (zh) * 2020-02-24 2020-06-05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三电平功率变换电路及电压钳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2062A (zh) * 2018-10-30 2019-02-01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二次型dc/dc变换器及电子设备
CN110677042A (zh) * 2019-09-06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源系统
CN111245220A (zh) * 2020-02-24 2020-06-05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三电平功率变换电路及电压钳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京斗等: "基于飞跨电感的高升压比级联式DC/DC变换器", 《电源学报》, pages 89 - 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6554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0597B2 (en) AC-to-DC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ntrol manner thereof
CN109756115B (zh)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方法、逆变器、装置及系统
EP3163734B1 (en)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transformer ratio
Lin et al.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oft 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high-voltage conversion ratio
EP2911282A1 (en) Power source and power source voltage regulating method
EP2940852B1 (en) Converter
CN114793059B (zh) 降压电路的电压控制电路、降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90548A (zh) 一种变频器用三通道交错式pfc电路和通道管理方法
CN106452146B (zh) 一种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电路及多电平变换器
CN103647448A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CN214380095U (zh) 太阳能输入防反接电路和太阳能设备
CN210724562U (zh) 一种钳位型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结构
CN110572026A (zh) 一种钳位型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11786554B (zh) 升压型功率变换装置
CN102957313B (zh) 非隔离dc/dc地线均流电路
CN210958156U (zh)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CN212909346U (zh)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15133777A (zh) 一种隔离型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210273869U (zh) 逆变器及其前级电路和电器
CN114499183A (zh) 一种宽范围输入非隔离三端口dc-dc变换器
CN111740584A (zh) 一种单相交错式和三相维也纳拓扑兼容输入的pfc装置
CN212752131U (zh) 组合式升压功率变换模块、逆变装置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8276458U (zh) 一种辅助电源架构、双向隔离电源以及电器装置
CN111327194A (zh) 共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及供电装置
CN217904276U (zh) 电源电路及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