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2149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2149A
CN111782149A CN202010621407.1A CN202010621407A CN111782149A CN 111782149 A CN111782149 A CN 111782149A CN 202010621407 A CN202010621407 A CN 202010621407A CN 111782149 A CN111782149 A CN 111782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medium
data
storage
predetermined condition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14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14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2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2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本公开能够在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问题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在基于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和开发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宕机,蓝屏等故障。这些故障或者问题在发生时,经常会出现因为没保留现场而导致故障或者问题查找起来较为困难,这样不能及时协助用户解决故障,还对开发延长开发时间。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解决方案,或者通过网络的方式监控用户的计算机或者服务器,或者只在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里记录每次启动时候的启动代码(80code)数据。但是,很多时候在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用户无法或者还没有来得及链接网络上传故障数据,在CMOS中也只能记录一个固定的启动代码数据,其只包含一个或几个字节的数据,并不能记录太多有关启动的数据内容。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在缺少互联网链接的情况下实现对电子设备在运行中对于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的记录,通过首先在第一存储介质中实现数据的快速记录或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提升了使用体验,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系统正常运行,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系统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接收到启动指令,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接收到关闭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至少包括以下其一:启动代码数据、嵌入式控制器数据、操作系统数据、时间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包括: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的大小基于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大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中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在所述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当再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包括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当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覆盖上一次的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对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进行加密操作,所述加密操作至少基于时间戳和随机数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是易失性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记录模块,其配置地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存储模块,其配置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问题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结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基于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运行数据存储等处理的方法,这里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本步骤适用于针对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快速记录。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电子设备中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这里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中以及是否具有触发数据记录操作的条件,为此,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例如至少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的启动指令、对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等,这样,电子设备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基于用户发送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进行相关启动操作后,基于对于电子设备的启动操作产生包括系统底层信息在内的数据,最终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记录,这里的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根据启动操作的类型而有所区别,至少包括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相应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每次记录行为对应一条数据记录。这些数据能够完整记录电子设备每次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状态。这里的第一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CMOS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能够进行实时且快速的数据记录、占用系统资源小以及数据不易长久保存等特点,这样能够在快速数据记录时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不会使得用户感受系统运行变慢。
考虑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电子设备每次运行过程中的系统运行状态,尤其针对电子设备的系统、应用程序等启动异常、发生故障、应用程序崩溃等意外情况的数据进行记录,如图2所示,这就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中,例如在每次接收到系统、应用程序等的启动指令后通过BIOS等形成对应的数据记录,并且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中就持续进行记录以形成多条数据记录,直到电子设备发生关闭、重启、宕机等终止系统运行的情形。如图3所示,这里的每条数据记录对应电子设备在运行中针对每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情况下的状态信息,并按照预定顺序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每条数据记录都包括对应的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 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这些数据产生的相关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
S102,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当通过步骤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后,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用于区别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其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未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状态,例如至少包括接收到系统的关闭指令、电子设备的系统完成关闭、电子设备因为故障发生宕机等情形。相应地,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对应电子设备可以处于用户未操作系统、未运行应用程序,或是电子设备对用户的操作不做出响应等多种情形。
这里的第二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的SPI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数据能够长期稳定保存,会占用较多系统资源等特点,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即使电子设备被断电或者关闭后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后续的分析。当所述数据被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后,为了对所述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设置预定区域以存储数据。对于SPI存储器而言,这里的预定区域可以是SPI存储器的PC Craft DATA区域。
这样,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能够保证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在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可以在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电子设备的系统直到接收到关闭指令并在关闭过程中进行,这样,使得所述数据的转移和存储操作不会在系统正常运行中执行以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不会让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感受到运行速度的减慢。
以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为CMOS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为SPI存储器为例,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CMOS存储器中存储,当电子设备被用户使用完毕并接收到关闭指令后,在CMOS存储器中记录的数据被发送至SPI存储器内的PC Craft DATA区域进行存储。这样能够同时采用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CMOS存储器和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SPI存储器的优点,在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过程中每次形成的数据能够快速在CMOS存储器中记录,在电子设备的系统停止运行时将数据转移到SPI存储器进行长期存储,能够提升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体验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数据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完成存储后,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能够用于电子设备的状态分析,这里,例如可以通过系统工具可以实现读取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数据内容,并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以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状态。这里的分析可以基于用户的需求进行,例如可以分析电子设备的故障原因、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状况等。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向所述第二存储介质进行转移,在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时,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的大小可以基于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大小确定。具体地,可以预先记录或者确定所述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空间大小,从而能够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存储介质每次进行记录所形成的数据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中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在所述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由于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较小,因此,为了避免导致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不断记录导致数据覆盖,导致出现遗失重要的系统底层信息的情况,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对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进行有效利用,需要及时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的存储空间情况,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作为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条件,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在存储空间未满的情况下持续记录,而在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及时对数据进行转移。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结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基于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信息存储等处理的方法,这里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本步骤适用于针对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快速记录。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电子设备中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这里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中以及是否具有触发数据记录操作的条件,为此,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例如至少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的启动指令、对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等,这样,电子设备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基于用户发送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进行相关启动操作后,基于对于电子设备的启动操作产生包括系统底层信息在内的数据,最终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记录,这里的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根据启动操作的类型而有所区别,至少包括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相应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每次记录行为对应一条数据记录。这些数据能够完整记录电子设备每次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状态。这里的第一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CMOS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能够进行实时且快速的数据记录、占用系统资源小以及数据不易长久保存等特点,这样能够在快速数据记录时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不会使得用户感受系统运行变慢。
考虑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电子设备每次运行过程中的系统运行状态,尤其针对电子设备的系统、应用程序等启动异常、发生故障、应用程序崩溃等意外情况的数据进行记录,这就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中,如图2所示,例如在每次接收到系统、应用程序等的启动指令后通过BIOS等形成对应的数据记录,并且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中就持续进行记录以形成多条数据记录,直到电子设备发生关闭、重启、宕机等终止系统运行的情形。如图3所示,这里的每条数据记录对应电子设备在运行中针对每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情况下的状态信息,并按照预定顺序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每条数据记录都包括对应的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 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这些数据产生的相关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
S102,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当通过步骤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后,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用于区别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其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未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状态,例如至少包括接收到系统的关闭指令、电子设备的系统完成关闭、电子设备因为故障发生宕机等情形。相应地,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对应电子设备可以处于用户未操作系统、未运行应用程序,或是电子设备对用户的操作不做出响应等多种情形。
这里的第二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的SPI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数据能够长期稳定保存,会占用较多系统资源等特点,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即使电子设备被断电或者关闭后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后续的分析。当所述数据被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后,为了对所述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设置预定区域以存储数据。对于SPI存储器而言,这里的预定区域可以是SPI存储器的PC Craft DATA区域。
这样,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能够保证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在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可以在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电子设备的系统直到接收到关闭指令并在关闭过程中进行,这样,使得所述数据的转移和存储操作不会在系统正常运行中执行以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不会让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感受到运行速度的减慢。
进一步地,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
S103,当再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包括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当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覆盖上一次的记录。
由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的限制以及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易失性,保证对电子设备每次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启动指令、运行程序的指令等后形成的数据能够被及时记录,因此,当完成之前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向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转移后,当再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的下一个位置处进行数据记录,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循环记录;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再次的数据记录将覆盖上一次的数据记录,以便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能够持续针对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情况持续进行数据记录,不会遗失重要的系统运行数据。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结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基于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信息存储等处理的方法,这里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本步骤适用于针对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快速记录。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电子设备中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这里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中以及是否具有触发数据记录操作的条件,为此,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例如至少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的启动指令、对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等,这样,电子设备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基于用户发送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进行相关启动操作后,基于对于电子设备的启动操作产生包括系统底层信息在内的数据,最终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记录,这里的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根据启动操作的类型而有所区别,至少包括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相应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每次记录行为对应一条数据记录。这些数据能够完整记录电子设备每次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状态。这里的第一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CMOS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能够进行实时且快速的数据记录、占用系统资源小以及数据不易长久保存等特点,这样能够在快速数据记录时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不会使得用户感受系统运行变慢。
考虑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电子设备每次运行过程中的系统运行状态,尤其针对电子设备的系统、应用程序等启动异常、发生故障、应用程序崩溃等意外情况的数据进行记录,这就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中,如图2所示,例如在每次接收到系统、应用程序等的启动指令后通过BIOS等形成对应的数据记录,并且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中就持续进行记录以形成多条数据记录,直到电子设备发生关闭、重启、宕机等终止系统运行的情形。如图3所示,这里的每条数据记录对应电子设备在运行中针对每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情况下的状态信息,并按照预定顺序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每条数据记录都包括对应的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 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这些数据产生的相关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
S102,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当通过步骤S10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后,在本步骤中,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用于区别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其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未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状态,例如至少包括接收到系统的关闭指令、电子设备的系统完成关闭、电子设备因为故障发生宕机等情形。相应地,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对应电子设备可以处于用户未操作系统、未运行应用程序,或是电子设备对用户的操作不做出响应等多种情形。
这里的第二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的SPI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数据能够长期稳定保存,会占用较多系统资源等特点,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即使电子设备被断电或者关闭后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后续的分析。当所述数据被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后,为了对所述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设置预定区域以存储数据。对于SPI存储器而言,这里的预定区域可以是SPI存储器的PC Craft DATA区域。
这样,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能够保证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在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可以在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电子设备的系统直到接收到关闭指令并在关闭过程中进行,这样,使得所述数据的转移和存储操作不会在系统正常运行中执行以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不会让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感受到运行速度的减慢。
进一步地,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
S104,对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进行加密操作,所述加密操作至少基于时间戳和随机数进行。
在本步骤中,当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后,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经过存储的所述数据进行加密操作,这样即使其他用户对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的所述数据进行读取也无法实现对数据的解析。这里的加密操作至少基于时间戳和随机数进行,例如可以对所述数据进行异或操作,从而保证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只能被指定用户解析。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结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基于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信息存储等处理的装置,这里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记录模块10和存储模块20:
记录模块10,用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所述记录模块10适用于针对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快速记录。通过记录模块10,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电子设备中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这里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中以及是否具有触发数据记录操作的条件,为此,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例如至少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对于电子设备的系统的启动指令、对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等,这样,电子设备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基于用户发送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进行相关启动操作后,基于对于电子设备的启动操作产生包括系统底层信息在内的数据,最终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记录,这里的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根据启动操作的类型而有所区别,至少包括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 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 info)以及相应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每次记录行为对应一条数据记录。这些数据能够完整记录电子设备每次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状态。这里的第一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CMOS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能够进行实时且快速的数据记录、占用系统资源小以及数据不易长久保存等特点,这样能够在快速数据记录时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不会使得用户感受系统运行变慢。
考虑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电子设备每次运行过程中的系统运行状态,尤其针对电子设备的系统、应用程序等启动异常、发生故障、应用程序崩溃等意外情况的数据进行记录,这就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中,如图3所示,例如在每次接收到系统、应用程序等的启动指令后通过BIOS等形成对应的数据记录,并且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中就持续进行记录以形成多条数据记录,直到电子设备发生关闭、重启、宕机等终止系统运行的情形。这里的每条数据记录对应电子设备在运行中针对每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情况下的状态信息,并按照预定顺序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存储。每条数据记录都包括对应的启动代码数据(80code)、嵌入式控制器数据(EC code)、操作系统数据(OS datainfo)以及这些数据产生的相关的时间数据等中的至少一种。
存储模块20,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当通过记录模块10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后,通过存储模块20,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用于区别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其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未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状态,例如至少包括接收到系统的关闭指令、电子设备的系统完成关闭、电子设备因为故障发生宕机等情形。相应地,这里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对应电子设备可以处于用户未操作系统、未运行应用程序,或是电子设备对用户的操作不做出响应等多种情形。
这里的第二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的SPI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具有数据能够长期稳定保存,会占用较多系统资源等特点,数据被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即使电子设备被断电或者关闭后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后续的分析。当所述数据被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后,为了对所述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设置预定区域以存储数据。对于SPI存储器而言,这里的预定区域可以是SPI存储器的PC Craft DATA区域。
这样,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能够保证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在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可以在处于正常运行中的电子设备的系统直到接收到关闭指令并在关闭过程中进行,这样,使得所述数据的转移和存储操作不会在系统正常运行中执行以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不会让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感受到运行速度的减慢。
进一步地,当所述数据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中完成存储后,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能够用于电子设备的状态分析,这里,例如可以通过系统工具可以实现读取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数据内容,并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以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状态。这里的分析可以基于用户的需求进行,例如可以分析电子设备的故障原因、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状况等。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向所述第二存储介质进行转移,在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时,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的大小可以基于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大小确定。具体地,可以预先记录或者确定所述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空间大小,从而能够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存储介质每次进行记录所形成的数据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中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在所述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这里,由于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较小,因此,为了避免导致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不断记录导致数据覆盖,导致出现遗失重要的系统底层信息的情况,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对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进行有效利用,需要及时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的存储空间情况,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作为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介质的条件,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在存储空间未满的情况下持续记录,而在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及时对数据进行转移。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包括如下步骤S11至S12:
S1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S12,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7所示,至少包括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存储器901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2在执行存储器901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步骤如下S21至S22:
S21,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S22,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本公开能够在例如缺少网络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通过第一存储介质进行快速存储,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然后将数据转移到第二存储介质中进行长期存储,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以及随时调用,便于对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系统故障等的快速定位以及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公开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系统正常运行,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系统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接收到启动指令,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接收到关闭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至少包括以下其一:
启动代码数据、嵌入式控制器数据、操作系统数据、时间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包括:
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的大小基于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的大小确定。
6.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中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
在所述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
当再次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包括所述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当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覆盖上一次的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预定区域中的所述数据进行加密操作,所述加密操作至少基于时间戳和随机数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介质是易失性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介质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模块,其配置地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下将包括系统底层信息的数据按照预定顺序在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
存储模块,其配置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下,将所述第一存储介质中记录的所述数据发送至第二存储介质内的预定区域进行存储。
CN202010621407.1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1782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1407.1A CN1117821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1407.1A CN1117821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2149A true CN111782149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6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1407.1A Pending CN111782149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21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447A (zh) * 2004-09-10 2007-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电源控制方法
CN102375850A (zh) * 2010-08-23 2012-03-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文件排布方法、启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455832U (zh) * 2013-08-08 2014-02-26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356097A (zh) * 2016-08-25 2017-01-2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7122316A (zh) * 2016-02-25 2017-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oc备电方法以及soc
CN107678887A (zh) * 2017-10-09 2018-02-09 首都师范大学 非易失性处理器中基于维持态的能量分配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447A (zh) * 2004-09-10 2007-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电源控制方法
CN102375850A (zh) * 2010-08-23 2012-03-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文件排布方法、启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455832U (zh) * 2013-08-08 2014-02-26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122316A (zh) * 2016-02-25 2017-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oc备电方法以及soc
CN106356097A (zh) * 2016-08-25 2017-01-2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7678887A (zh) * 2017-10-09 2018-02-09 首都师范大学 非易失性处理器中基于维持态的能量分配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90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reating a physical memory snapshot over a serial bus
US20080126517A1 (en) File Transfer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9124669B2 (en) Cooperative client and server logging
CN11090883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24761B (zh) 一种设备重启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8793651B2 (en) Remote card content management using synchronous server-side scripting
CN110399150B (zh) 一种bios升级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23335B2 (en) Compu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or diagnosing abnormality
CN113055225A (zh) 网络故障分析数据的获取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1178214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JP2018160009A (ja) 障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障害通知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9933479B (zh) 故障模拟与仿真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82462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81422A (zh) 一种云电脑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CN112468454B (zh) 一种远程文件管理系统及其远程文件管理方法
CN110365627B (zh) 应用程序同步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40313A (zh)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3970803B (zh) 浏览器访问提示方法和系统
JP5466277B1 (ja) 携帯型記憶装置
CN113905226B (zh) 机顶盒播放故障修复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79757A (zh) 客户端异常运行时的重启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284157A (zh) 自动关闭弹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2199B (zh) 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注错方法及装置
CN113836591A (zh) 操作系统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4327969A (zh) 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