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1999B -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1999B
CN111781999B CN202010627834.0A CN202010627834A CN111781999B CN 111781999 B CN111781999 B CN 111781999B CN 202010627834 A CN202010627834 A CN 202010627834A CN 111781999 B CN111781999 B CN 111781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display
prism
mai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78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1999A (zh
Inventor
肖向春
李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78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1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1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主显示屏和至少一个副显示屏;副显示屏的边缘与主显示屏的边缘连接;主显示屏上设置的棱镜膜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投射至副显示屏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棱镜膜将画面投射至增加的副显示屏上,以使主显示屏显示画面的同时,副显示屏也显示画面,增大了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并且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结构的稳定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显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想要实现在较小的设备体积上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目前的技术手段中采用了柔性显示技术;其中,这一柔性显示技术需要采用柔性显示屏幕。但是,柔性显示屏幕在折叠部位会产生折痕,该折痕会对柔性显示屏幕的显示造成影响;柔性显示屏幕在折叠次数较多的情况下,折叠部位会积累一定量的灰尘和/或固体颗粒,灰尘和/或固体颗粒会导致柔性显示屏幕产生划痕;柔性显示屏幕的表面保护层的硬度较低,因此柔性显示屏幕的损伤率较高;上述情况均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显示结构稳定性较差;并且,柔性显示屏幕的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在较小的设备体积上获得较大显示面积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较小的设备体积上获得较大显示面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其中,包括主显示屏和至少一个副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的边缘与所述主显示屏的边缘连接;所述主显示屏上设置的棱镜膜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投射至所述副显示屏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膜由多个周期性排列的棱镜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截面的下底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通过连接层与所述主显示屏贴合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所述主显示屏的数量和所述副显示屏的数量之和;所述截面的上底的宽度与一组所述像素的宽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情况下,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设置有凸起或凹槽;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的宽度与一组所述像素的宽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显示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棱镜膜配合设置;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棱镜膜的一侧为平滑镜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一个边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通过连接层与所述主显示屏贴合设置;所述截面的一个边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1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所述主显示屏的数量和所述副显示屏的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显示屏与所述副显示屏之间通过阻尼连接结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显示屏与所述副显示屏之间所呈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显示屏为半透半反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副显示屏远离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触控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显示屏采用防护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主显示屏的第一像素亮度损失率与所述副显示屏的第二像素亮度损失率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主显示屏的第一像素面积与所述副显示屏的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分别对应有独立音频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棱镜膜将画面投射至增加的副显示屏上,以使主显示屏显示画面的同时,副显示屏也显示画面,增大了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并且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结构的稳定性,成本较低。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一个副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反射式棱镜组成的棱镜膜为第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反射式棱镜组成的棱镜膜为第二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确定凹槽深度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反射式棱镜组成的棱镜膜为第三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第一种结构下棱镜膜进行光线反射的局部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折射式棱镜组成的棱镜膜进行光线折射的局部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单副屏棱镜组成的棱镜膜进行光线折射的局部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棱镜组成的棱镜膜的局部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公开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中由截面为非正三角形的棱镜组成的棱镜膜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显示屏;2-副显示屏;3-棱镜膜;4-连接层;5-保护层;31-反射式棱镜;32-折射式棱镜;33-单副屏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采用柔性显示屏幕实现在较小的设备体积上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的目的,但是,在使用柔性显示屏幕的过程中,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显示结构稳定性较差;并且,柔性显示屏幕的成本较高。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结构,能够在确保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并且成本较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主显示屏1和至少一个副显示屏2;具体地,图1和图2中均示出的包括两个副显示屏2,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的是,包括一个副显示屏2、三个副显示屏2等同样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例如图3中示出的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一个副显示屏2,其中,副显示屏2可以位于主显示屏1的任一方位,并不限定与图3中示出的上方。
接下来,本公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以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两个副显示屏2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副显示屏2的边缘与主显示屏1的边缘连接;主显示屏1上设置的棱镜膜3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投射至副显示屏2上,以实现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的目的,并且成本较低。其中,图2中未示出棱镜膜3。具体地,主显示屏1的边缘与副显示屏2的边缘通过阻尼连接结构连接,以使得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之间产生相对的摩擦力,进而确保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例如,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图1所示的姿态时,阻尼连接结构使得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之间产生相对的摩擦力以抵消副显示屏2受到的重力,确保副显示屏2与主显示屏1之间能够保持当前的角度,避免了副显示屏2移动到主显示屏1所在的平面,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副显示屏2优选使用半透半反镜,利用半透半反镜对光线可一半穿透、一半反射的属性,能够实现折叠显示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进行切换。具体地,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下时,基于副显示屏2的反射属性,副显示屏2配置地将棱镜膜3反射过来的待显示的副画面反射至观看者的眼中;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下时,基于副显示屏2的透射属性,副显示屏2配置地将主显示屏1显示的主画面透射至观看者的眼中。并且,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下时,也即两个副显示屏2依次折叠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时,副显示屏2能够对主显示屏1起到保护作用,例如避免主显示屏1被外界物体划伤等;优选地,副显示屏2的材料应当选用自身具备一定硬度的防护材料,在对主显示屏1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其自身同样具备较低的损伤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折叠显示结构的损伤率。在具体实施中,副显示屏2可以采用能够吸收部分有害蓝光的材料制成,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下时,能够降低蓝光辐射对观看者的眼部伤害等。
优选地,副显示屏2的尺寸大小与主显示屏1的尺寸大小相同或稍稍大于主显示屏1,避免将副显示屏2依次折叠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之后,副显示屏2无法完全覆盖主显示屏1或副显示屏2存在突出于主显示屏1的部分,导致副显示屏2或主显示屏1损伤率较高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棱镜膜3将画面反射至增加的副显示屏2上,以使主显示屏1显示画面的同时,副显示屏2也显示画面,增大了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无需使用柔性显示屏幕,也即避免了使用柔性显示屏幕造成的显示屏幕损伤率较高、显示结构稳定性较差、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利用较为普遍的材料如棱镜膜3、半透半反镜,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结构的稳定性,成本较低。
考虑到不同的观看者有不同的观看习惯和观看角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显示屏1与副显示屏2之间所呈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调,也即观看者基于自身的需求调整主显示屏1与副显示屏2之间所呈的角度。其中,预设角度范围由棱镜膜3决定,例如,若棱镜膜3的入射角为30度,则预设角度范围为大于90度且小于150度;若棱镜膜3的入射角为50度,则预设角度范围为大于90度且小于130度。
进一步地,考虑到现有的电子设备中触控技术较为普遍,并且触控技术也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副显示屏2远离主显示屏1的一侧设置触控层;具体地,在折叠显示结构中包括一个副显示屏2的情况下,则将触控层直接设置在该副显示屏2上;在折叠显示结构中包括多个副显示屏2的情况下,则将触控层设置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位于最外层的副显示屏2上,以便于触控层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避免将触控层设置在除最外层的副显示屏2之外的其他副显示屏2上导致的触控层无法感应用户的手势的问题。例如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下时,也即,将副显示屏2依次折叠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的情况下,设置在折叠显示结构当前最外层的副显示屏2上的触控层位于折叠显示结构的最外层,也即用户能够直接与触控层接触,通过在触控层上执行一定的手势达到控制电子设备的目的。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棱镜膜3由多个周期性排列的棱镜组成,其中,棱镜可以是反射式棱镜31,也可以是折射式棱镜32,还可以是单副屏棱镜33。在图1和图2示出的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两个副显示屏2的情况下,棱镜可以采用反射式棱镜31或折射式棱镜32;在棱镜为反射式棱镜31的情况下,主显示屏上设置的棱镜膜3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反射至副显示屏上;在棱镜为折射式棱镜32的情况下,主显示屏上设置的棱镜膜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折射至副显示屏上。在图3示出的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一个副显示屏2的情况下,以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未示出的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三个副显示屏2的情况下,棱镜可以采用单副屏棱镜33。本公开实施例主要以反射式棱镜31作为棱镜来进行详细阐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的是当棱镜为折射式棱镜32、单副屏棱镜33也是能够达到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
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棱镜膜3为第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第一种棱镜膜3的结构中,棱镜采用反射式棱镜31,其截面为等腰梯形;考虑到将反射式棱镜31进行连续排列之后,截面的上底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无法形成连续不间断的端面,因此,设置截面的下底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通过连接层4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以确保棱镜膜3能够完全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进而能够确保将副画面反射至副显示屏2上。其中,连接层4配置地将多个反射式棱镜31下底所在的一侧与主显示屏1连接,以确保多个反射式棱镜31组成棱镜膜3,进一步地确保棱镜膜3能够完全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在具体实施中,连接层4可以采用透明膜,在不影响光线出射角的基础上将多个棱镜连接形成棱镜膜3;并且在实际制作时,可以将棱镜和连接层4一体制作。
具体地,在同时利用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以及利用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的情况下,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并且,截面的上底的宽度与一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主显示屏1的数量和副显示屏2的数量之和;如图1中,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两个副显示屏2,则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三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如图3中,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一个副显示屏2,则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两组像素的宽度相同;本公开实施例以N为3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也即折叠显示结构包括两个副显示屏2。在具体实施中,像素由多个子像素构成,具体地为同等数量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以使得折叠显示结构能够显示任意画面。本领域公知的,每组像素下均设置有光源,用于提供出射光;并且,出射光穿过像素时,红色子像素仅透射出红光,绿色子像素仅透射出绿光,蓝色子像素仅透射出蓝光。如图4所示出的,每组像素可以包括一列红色子像素、一列绿色子像素以及一列蓝色子像素,当然,也可以包括两列红色子像素、两列绿色子像素以及两列蓝色子像素,在实际使用中,基于LED灯的尺寸、主显示屏1的尺寸来确定像素包括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数量,满足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数量相同即可;并且,每组像素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数量也相同即可。
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棱镜膜3为第二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第二种棱镜膜3的结构中,棱镜的截面为上底设置有凹槽的等腰梯形;同棱镜膜3的第一种结构,棱镜同样采用反射式棱镜31,设置其截面的下底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通过连接层4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以确保多个反射式棱镜31组成棱镜膜3,使确保棱镜膜3能够完全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进而能够确保将副画面反射至副显示屏2上。并且,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三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在该第二种结构中,设置凹槽的宽度与一组像素的宽度相同。棱镜膜3为第二种结构下像素的设置方式与上述棱镜膜3为第一种结构下像素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便不做赘述。
其中,反射式棱镜31上设置的凹槽深度基于反射式棱镜31的材料、自身的折射率和结构等确定。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6示出了确定凹槽深度的示意图;考虑到凹槽用于防止副显示屏2对应的像素发射的光线被主显示屏1反射掉,因此,结合图6,基于像素的宽度和反射式棱镜31的倾斜角来确定凹槽的深度,具体为H=L*(tangA1-tang(2A1-90°)),其中:H为凹槽的深度,L为像素的宽度,A1为棱镜的倾斜角;通过该计算方法确定凹槽的深度,以确保经反射式棱镜31的边缘反射的光线也能够通过凹槽到达副显示屏2,实现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的目的。在凹槽深度与等腰梯形的高相同时,在下底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与主显示屏1之间设置基底层,以确保棱镜膜3能够完全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
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棱镜膜3为第三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第三种棱镜膜3的结构中,棱镜依然采用反射式棱镜31,该反射式棱镜31的截面为上底设置有凸起的等腰梯形;同棱镜膜3的第一种结构和第二种结构,设置截面的下底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通过连接层4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以确保多个反射式棱镜31组成棱镜膜3,使确保棱镜膜3能够完全覆盖在主显示屏1上,进而能够确保将副画面反射至副显示屏2上。并且,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三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在该第三种结构中,设置凸起的宽度与一组像素的宽度相同。棱镜膜3为第三种结构下像素的设置方式与上述棱镜膜3为第一种结构下像素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便不做赘述。
考虑到像素发射的光线可能被上底反射,导致画面显示效果较差,因此,在上底上设置凸起。具体地,该凸起的高度基于像素的宽度和棱镜的倾斜角来确定,具体为M=L*tang(2A1-90°),其中:M为凸起的高度,L为像素的宽度,A1为棱镜的倾斜角。
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结构还包括保护层5,保护层5与棱镜膜3配合设置;保护层5远离棱镜膜3的一侧为平滑镜面。在将保护层5与棱镜膜3相互配合连接之后,折叠显示结构的外表面为平滑镜面,提高了折叠显示结构的安全性,降低了折叠显示结构的损伤率。值得说明的是,在未设置保护层5的情况下,第一结构下的棱镜膜3相较于第二结构下的棱镜膜3,具备较好的鲁棒性。
在具体实施中,基于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棱镜膜3或第二种结构的棱镜膜3,在折叠显示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每个反射式棱镜31覆盖的三组像素中,位于中间的像素基于主显示屏1待显示的主画面发射对应的光线,以使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位于两端的像素基于副显示屏2待显示的副画面发射对应的光线,经反射式棱镜31的截面的腰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一侧将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反射至副显示屏2上,之后,经副显示屏2将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反射至观看者的眼睛,也即完成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给观看者观看的目的。图8示出了第一种结构下棱镜膜3进行光线反射的局部示意图,为了容易区分,将图8中左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右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以及中间的像素发射的光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型进行了示意,例如左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用虚线示意,右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用点划线示意,中间的像素发射的光线用实线示意。具体地,位于左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经截面左侧的腰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左侧面反射,至主显示屏1右侧的副显示屏2,以使右侧的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同理,位于右侧的像素发射的光线经截面右侧的腰所在的反射式棱镜31的右侧面反射,至主显示屏1左侧的副显示屏2,以使左侧的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位于中间的像素发射的光线则直接穿过主显示屏1,以使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值得说明的是,利用棱镜膜3以反射方式实现光路转变时,反射式棱镜31的左侧面/右侧面上的法线与反射出去的光线夹角大于反射临界角,该反射临界角为三原色中临界角最大的红光临界角,这样才能保证三种(红、绿、蓝)光都能反射出去,以确保副显示屏2能够完整的显示副画面。具体地,红光临界角θ满足Sinθ=nh/nr;其中,nh为保护层的红光折射率;nr为棱镜膜的红光折射率。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反射式棱镜31膜对多种不同色光的出射角相同。
另外,图9示出了棱镜为折射式棱镜32的情况下棱镜膜3进行光线折射的局部示意图,基于图9示出的光线走向以及光线的折射原理可知,棱镜为折射式棱镜32时,同样可以实现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的目的,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当然,主画面和副画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观看者为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即无需在多角度展示画面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主显示屏1和所有的副显示屏2共同展示一个总画面,也就是说,基于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的数量,将总画面分为主画面和相应数量的副画面,控制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以及控制副显示屏2显示对应的副画面,当然,副显示屏2的数量与副画面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副显示屏2均对应唯一的副画面;在观看者为多人的情况下,也即需要在多角度展示画面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主显示屏1和所有的副显示屏2分别展示一个总画面,也就是说,主显示屏1、每个副显示屏2显示的画面均完整,并且,主显示屏1、每个副显示屏2显示的画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基于反射的原理,像素发射的光线对应为与副画面相反的画面,以确保副显示屏2能够正常显示副画面。
另外,图10示出了棱镜为单副屏棱镜33的情况下棱镜膜3进行光线折射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地,根据图10可知单副屏棱镜33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也就是说,单副屏棱镜33的仅存在一个侧面对光线进行反射或折射,进而实现折叠显示结构包括的一个副显示屏2进行画面显示。其中,图10示出的为单副屏棱镜33对光线进行折射的示意图,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反射,但是本公开实施例未示出单副屏棱镜33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折叠显示结构的棱镜的截面为三角形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三角形截面的其中一个边所在的棱镜的一侧通过连接层4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该截面的一个边所在的棱镜的一侧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1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主显示屏的数量和副显示屏的数量之和。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层4被配置为用于确保多个棱镜组成棱镜膜3。值得说明的是,该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为折射式棱镜32。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折射式棱镜32的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即,截面的其他两个边所在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与主显示屏均呈60°角;此时,截面的其他两个边所在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均对光线进行折射,也即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折射式棱镜32适用于具有两个副显示屏2的折叠显示结构;因此,设置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覆盖两组像素(例如图11中最左侧连续的两组像素),每组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对应投射到一个副显示屏2上,与主显示屏1对应的像素未被折射式棱镜32所覆盖(例如图11中左起第三组像素),进而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折射式棱镜32组成的棱镜膜3,不会反射主显示屏1对应的像素发射的光线,因此不会影响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并且,棱镜膜3由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折射式棱镜32组成时,折射式棱镜32需要满足的是nr/nh≥Sin90°/sin60°,其中,nh为保护层的红光折射率;nr为棱镜膜的红光折射率。
如图12所示,在折射式棱镜32的截面为非正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即,截面的其他两个边所在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与主显示屏之间的夹角不同,其中,截面的其他两个边中的一个边(对应图12中折射式棱镜32右侧的边)所在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与主显示屏之间的夹角接近90°,通常不会对光线进行折射,仅通过截面的其他两个边中的另一个边(对应图12中折射式棱镜32左侧的边)所在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对光线进行折射,也即实现其对应的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的目的。其中,基于副显示屏2与主显示屏1的相对位置设置折射式棱镜32的排列方式,以满足将光线投射至副显示屏上,以图12中的折射式棱镜32的结构为例,经过折射式棱镜32折射后的光线向右侧投射,则此时副显示屏2应设置在图12中主显示屏1的右侧,以实现对折射光线的承接。
考虑到该折射式棱镜32仅存在一侧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因此,该截面为非正三角形的折射式棱镜32适用于具有一个副显示屏2的折叠显示结构;因此,设置与主显示屏1贴合设置的折射式棱镜32的一侧覆盖一组像素(例如图12中左起第一组像素),该像素对应副显示屏2,与主显示屏1对应的像素(例如图12中左起第二组像素)未被折射式棱镜32所覆盖,其目的同样为避免影响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此时,该折射式棱镜32需要满足的是TangA1=H1/(L2+L1),Tang(2A1-90)=L1/H1,sinA1≥nh/nr,其中,nh为保护层的红光折射率;nr为棱镜膜的红光折射率;A1为棱镜的倾斜角;H1为棱镜的高;L2为三个子像素中左边界与右边界之间的宽度;L1为相邻两个像素之间的黑区宽度。
另外,考虑到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的材料不同,其像素亮度的损失率也不相同,因此,为了确保主显示屏1和副显示屏2的亮度一致,基于主显示屏1的第一像素亮度损失率与副显示屏2的第二像素亮度损失率之间的比值确定主显示屏1的第一像素面积与副显示屏2的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并且,主显示屏1的第一像素亮度损失率与副显示屏2的第二像素亮度损失率之间的比值和主显示屏1的第一像素面积与副显示屏2的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互为倒数。其中,第一像素面积为每个棱镜覆盖的三组像素中位于中间的像素的面积,第二像素面积为每个棱镜覆盖的三组像素中位于两端的像素的面积。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折叠显示结构,以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并且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会展显示屏等。例如,在会议室等需要多人同时观看电子设备播放的画面材料的场景下,可以将副显示屏2调整至所需的角度,以使当前场景下每个位置的观看者能够方便的观看画面材料。
进一步地,考虑到可以设置主显示屏1和所有的副显示屏2分别展示一个总画面,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主显示屏1、副显示屏2分别对应有独立音频装置,也即,在利用主显示屏1显示主画面以及利用副显示屏2显示副画面时,利用主显示屏1对应的音频装置播放主画面对应的音频信息,同时,利用副显示屏2对应的音频装置播放副画面对应的音频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播放效率。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公开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公开。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
本公开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公开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显示屏和至少一个副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的边缘与所述主显示屏的边缘连接;所述主显示屏上设置的棱镜膜配置地将待显示的副画面投射至所述副显示屏上;在无需多角度展示总画面的情况下,所述主显示屏显示的主画面和所述副显示屏显示的副画面不同;在需要多角度展示总画面的情况下,所述主显示屏显示的主画面和所述副显示屏显示的副画面相同;
所述棱镜膜由多个周期性排列的棱镜组成;所述棱镜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一个边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通过连接层与所述主显示屏贴合设置;所述截面的一个边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1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所述主显示屏的数量和所述副显示屏的数量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截面的下底所在的所述棱镜的一侧通过连接层与所述主显示屏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的宽度与连续排列的N组像素的宽度相同,其中,N为所述主显示屏的数量和所述副显示屏的数量之和;所述截面的上底的宽度与一组所述像素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情况下,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设置有凸起或凹槽;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的宽度与一组所述像素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棱镜膜配合设置;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棱镜膜的一侧为平滑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与所述副显示屏之间通过阻尼连接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与所述副显示屏之间所呈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为半透半反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显示屏远离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触控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采用防护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主显示屏的第一像素亮度损失率与所述副显示屏的第二像素亮度损失率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主显示屏的第一像素面积与所述副显示屏的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显示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分别对应有独立音频装置。
CN202010627834.0A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81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7834.0A CN111781999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7834.0A CN111781999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999A CN111781999A (zh) 2020-10-16
CN111781999B true CN111781999B (zh) 2022-08-23

Family

ID=7275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7834.0A Active CN111781999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1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67844A (ko) 2021-06-14 2022-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822A (zh) * 2008-10-31 2009-03-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运算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操作方法
AU2014203693A1 (en) * 2010-01-06 2014-07-24 Apple Inc. Foldable case for us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3191C (zh) * 2004-08-25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896939A (zh) * 2005-10-18 2007-01-17 冯志刚 一种实现电脑手写绘图板可视输入的装置
US8553168B2 (en) * 2011-04-27 2013-10-08 Finity Labs Optical film for increasing the viewing ang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JP6244631B2 (ja) * 2013-02-19 2017-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虚像表示装置
CN103913848B (zh) * 2014-03-20 2015-04-29 深圳创锐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增显示设备及扩增显示系统
CN105242443A (zh) * 2015-10-28 2016-0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式双面液晶显示器
CN108681092B (zh) * 2018-05-30 2020-10-0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射式的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822A (zh) * 2008-10-31 2009-03-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运算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操作方法
AU2014203693A1 (en) * 2010-01-06 2014-07-24 Apple Inc. Foldable case for use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999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7909B2 (en) Highly efficient compact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TWI713695B (zh) 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US8272770B2 (en) TIR switched flat panel display
US9091851B2 (en) Light control in head mounted displays
US6452577B1 (en) Microdisplay viewer
US7139123B2 (en) Screen
US20050286135A1 (en) Compact electronic viewfinder
US20110051237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141442A1 (en) Projection system with imaging light source module
JP2004029785A (ja) 光路移動手段を有する多重表示装置
CN210835436U (zh) 基于Micro LED的AR投影组件
EP3242155B1 (en) Prism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H0698320A (ja) 表示・撮像装置
CN111781999B (zh) 一种折叠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0131194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324278B2 (en) Black matrix light guide screen display
US8714755B2 (en) Projection lens of an imaging module and imaging module
CN109388014B (zh)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07138576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optical integrator for an image projector
TWI234633B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2150703A1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投射型表示装置、指向性反射スクリーン及び画層表示装置
KR20150095286A (ko) 반사형 스크린
CN110133956B (zh) 一种拼接显示屏、显示装置
KR20130020299A (ko) 프리즘을 이용한 광 시야각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Li et al. 13‐1: Invited Paper: Front‐lit LCOS for AR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