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9801A -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9801A
CN111779801A CN202010664258.7A CN202010664258A CN111779801A CN 111779801 A CN111779801 A CN 111779801A CN 202010664258 A CN202010664258 A CN 202010664258A CN 111779801 A CN111779801 A CN 111779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ynchronizer
motor
shaf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42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良
杨树军
王文锋
范金刚
刘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642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9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9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9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convertible for varying the gear-ratio, e.g. for 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shafts as the in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4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our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器模块和输出端;所述变速器模块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本发明通过对齿轮和同步器的合理布置,使变速器结构紧凑,齿轮机构复用率提高,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变速器多挡位、轻量化、紧凑型、适合多种工况的设计要求,并且可以实现全挡位、全模式下的无动力中断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成为当今汽车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出于对环境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考虑,中国、美国、印度、一些欧洲国家计划用电动汽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当前大多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是由单电机与固定传动比的齿轮组成,虽然单电机制造成本低,结构形式简单,控制容易方便,但考虑到汽车的多种运行工况,单电机的变速器的效率比较低,经济性能差。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机四挡位的动力传动系统,其不仅可以通过双电机的联合控制来使电机处于更高效率的工作区间,提高整车的经济性,而且还可以根据负载状况来进行模式切换,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系统的动力性,同时,还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的换挡操作,进一步改善驾驶体验,提高整车舒适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机构利用率高、结构简单紧凑、通过七个齿轮实现四个前进挡等特点的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器模块和输出端;
所述变速器模块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
所述变速器采用三轴系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位于第一轴系;所述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和中间轴位于第二轴系;所述输出端、第七齿轮和输出轴位于第三轴系;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同步器固连于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一齿轮空套于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固连于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二同步器固连于中间轴上;所述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空套于中间轴上;所述第七齿轮和输出端固连于输出轴上;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同步器的左侧与第一齿轮啮合、右侧与第二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的左侧与第五齿轮啮合、右侧与第六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输入轴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同步器、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一同步器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双电机的动力在所述第二输入轴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同步器、第一齿轮、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和第四齿轮,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齿轮、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和第四齿轮,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第一同步器、第二输入轴、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同步器和第二同步器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第一同步器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输入轴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二同步器、中间轴、第四齿轮、第七齿轮和输出轴,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齿轮和同步器的合理布置,使得该变速器结构紧凑,齿轮机构复用率较高,采用七个齿轮和两个同步器,提供四个动力换挡挡位;
2.变速器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生产成本低;
3.每个挡位分三种工作模式,根据负载自如切换,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能量的最优利用;
4.所有挡位切换时均没有动力中断,即能够实现全部挡位的动力换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的传动简图;
图2是本发明1挡低、中、高负载状态时的功率流图;
图3是本发明2挡低、中、高负载状态时的功率流图;
图4是本发明3挡低、中、高负载状态时的功率流图;
图5是本发明4挡低、中、高负载状态时的功率流图;
其中:101-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200-变速器模块;103-输出端;201-第一齿轮;202-第二齿轮;203-第三齿轮;204-第四齿轮;205-第五齿轮;206-第六齿轮;207-第七齿轮;208-第一同步器;209-第二同步器;210-第一输入轴;211-第二输入轴;212-中间轴;213-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附图1,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输出端103以及变速器模块200。
所述变速器模块200包括: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和第七齿轮207,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第一输入轴210、第二输入轴211、中间轴212和输出轴213;
所述变速器的布置关系为: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一同步器208、第一输入轴210和第二输入轴211位于第一轴系;所述第四齿轮204、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和中间轴212位于第二轴系;所述输出端103、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位于第三轴系。
所述变速器模块200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固连于第一输入轴210上,所述第一齿轮201空套于输入轴210上;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齿轮202和第三齿轮203固连于第二输入轴211上;所述第四齿轮204和第二同步器209固连于中间轴212上,所述第五齿轮205和第六齿轮206空套于中间轴212上;所述第七齿轮207和输出端103固连于输出轴213上。
所述变速器模块200中各部件的啮合关系为:所述第一齿轮201与第四齿轮20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02与第五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03与第六齿轮206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04与第七齿轮207啮合;所述第一同步器208的左侧与第一齿轮201啮合,所述第一同步器208的右侧与第二输入轴211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的左侧与第五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的右侧与第六齿轮206啮合。
所述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包含四个挡位,具体为:
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1挡的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
参见图2(a),该变速器处于1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2(b),该变速器处于1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2(c),该变速器处于1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出轴210、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输入轴211;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输入轴211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2挡的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
参见图3(a),该变速器处于2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3(b),该变速器处于2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第一齿轮201、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3(c),该变速器处于2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4;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和第四齿轮20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204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3挡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
参见图4(a),该变速器处于3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4(b),该变速器处于3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4(c),该变速器处于3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4;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和第四齿轮20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204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4挡的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
参见图5(a),该变速器处于4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5(b),该变速器处于4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参见图5(c),该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处于4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输入轴211;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输入轴211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该变速器各挡工作元件如表1所示:
表1 变速器各挡工作元件
挡位 低负载 中负载 高负载
工作电机 EM2 EM1 EM1+EM2
1 C BC BC
2 C A AC
3 D A AD
4 D BD BD
该变速器通过一个电机进行换挡并通过另一个电机进行传递动力的形式可实现无动力中断传递;换挡要求的是在没有转矩的情况下同步器分离,在没有转速差的情况下同步器结合;下面分别以1挡低负载转换成1挡中负载和2挡中负载转换成3挡高负载为例进一步说明模式切换过程和换挡过程。
1挡低负载转换成1挡中负载的过程:
模式切换前变速器在1挡低负载工况下工作,所述第二电动机102运行,所述第一电动机101增加转速,当所述第一输入轴210与第二输入轴211转速相同时,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二电动机102降低转矩的同时所述第一电动机101增加转矩,直至所述第二电动机102的转矩下降到为零,完全由第一电动机101输出动力;全过程实现无动力中断转换工作模式。
2挡低负载转换成3挡低负载的过程:
换挡前变速器在2挡低负载工况下工作,所述第二电动机102运行,第一电动机101增加转速,当第一输入轴210与齿轮201转速相同时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挡位切换过程,所述第二电动机102降低转矩的同时所述第一电动机101增加转矩,直至所述第二电动机102的转矩下降到为零,完全由第一电动机101输出动力,此时,断开第三同步器209,增加第二电动机102转速,当中间轴212与齿轮206转速相同时,第三同步器209向右啮合,增加第二电动机102转矩的同时降低第一电动机101转矩,直至第一电动机101转矩为下降为零。挡位切换后,第一同步器208断开,全过程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其他挡位的动力换挡过程和模式切换过程与上述换挡过程和模式切换过程类似。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变速器模块(200)和输出端(103);
所述变速器模块包括: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四齿轮(204)、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第七齿轮(207)、第一同步器(208)、第二同步器(209)、第一输入轴(210)、第二输入轴(211)、中间轴(212)和输出轴(213);
所述变速器采用三轴系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三齿轮(203)、第一同步器(208)、第一输入轴(210)和第二输入轴(211)位于第一轴系;所述第四齿轮(204)、第五齿轮(205)、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和中间轴(212)位于第二轴系;所述输出端(103)、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位于第三轴系;
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固连于第一输入轴(210)上;所述第一齿轮(201)空套于第一输入轴(210)上;所述第二电机(102)、第二齿轮(202)和第三齿轮(203)固连于第二输入轴(211)上;所述第四齿轮(204)和第二同步器(209)固连于中间轴(212)上;所述第五齿轮(205)和第六齿轮(206)空套于中间轴(212)上;所述第七齿轮(207)和输出端(103)固连于输出轴(213)上;
所述第一齿轮(201)与第四齿轮(20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02)与第五齿轮(205)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03)与第六齿轮(206)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04)与第七齿轮(207)啮合;所述第一同步器(208)的左侧与第一齿轮(201)啮合、右侧与第二输入轴(211)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的左侧与第五齿轮(205)啮合、右侧与第六齿轮(206)啮合;
所述第一电机(101)与第一输入轴(21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102)与第二输入轴(211)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1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出轴(210)、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输入轴(211);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双电机的动力在所述第二输入轴(211)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第一齿轮(201)、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2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左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4);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二齿轮(202)、第五齿轮(205)、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和第四齿轮(20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204)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和第一同步器(208)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3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左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入轴(210)、第一齿轮(201)和第四齿轮(204);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和第四齿轮(204),双电机的动力在第四齿轮(204)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低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02)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中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101、第一同步器(208)、第二输入轴(211)、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所述变速器处于4挡高负载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同步器(209)工作;所述第一同步器(208)向右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209)向右啮合,双电机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输入轴(210)、第一同步器(208)和第二输入轴(211);所述第二电机(102)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输入轴(211),双电机的动力在第二输入轴(211)进行耦合,双电机的动力再依次经过第三齿轮(203)、第六齿轮(206)、第二同步器(209)、中间轴(212)、第四齿轮(204)、第七齿轮(207)和输出轴(213),最终由输出端(103)输出。
CN202010664258.7A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Pending CN111779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4258.7A CN111779801A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4258.7A CN111779801A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9801A true CN111779801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6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4258.7A Pending CN111779801A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980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3077A (ja) * 2009-07-30 2011-02-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3072472A (zh) * 2012-12-07 2013-05-01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式双电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109703357A (zh) * 2019-02-18 2019-05-03 于鹏 动力系统及车辆
US20190152311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DE102018129936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echanische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3077A (ja) * 2009-07-30 2011-02-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3072472A (zh) * 2012-12-07 2013-05-01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式双电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US20190152311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DE102018129936A1 (de) * 2018-11-27 2020-05-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echanische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9703357A (zh) * 2019-02-18 2019-05-03 于鹏 动力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6647B (zh) 一种多电机灵活扭矩集中驱动合成箱和电动车辆
CN112590530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852264U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3022295B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828620B (zh) 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六挡变速器
US20230278457A1 (en) Battery replacement vehicle without intermediate transmission shaft
CN111779800B (zh) 一种双电机六挡变速器
CN102678840B (zh) 一种七挡变速器
EP4393740A1 (en) Dual clutch assembly, hybrid power system, and vehicle
CN215751864U (zh) 双电机变速器和车辆
CN114435126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车辆
CN111791694A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204628445U (zh) 一种双联齿轮式六挡变速箱
CN210283891U (zh)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CN21741546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CN111779801A (zh) 一种双电机四挡变速器
CN115503459A (zh) 双电机双中间轴带取力模块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N215284359U (zh) 一种汽车及其机电耦合系统
CN113428003B (zh) 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多挡三轴式变速箱
CN21025800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一体化系统
CN210911996U (zh)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859729B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多模耦合动力传动系统
CN112477571A (zh) 一种多电机驱动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2460210A (zh) 一种机动车辆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1066A (zh) 一种双电机三模式多挡两轴式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