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5736A -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5736A
CN111775736A CN202010505556.1A CN202010505556A CN111775736A CN 111775736 A CN111775736 A CN 111775736A CN 202010505556 A CN202010505556 A CN 202010505556A CN 111775736 A CN111775736 A CN 111775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ircuit
capacitor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5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5736B (zh
Inventor
张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55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5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5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5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5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5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
    • B64D27/24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 using steam, electricity, or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箱盖、驱动器、电源电路、充电电路及感应控制电路。充电箱具有容纳无人机的充电空腔。感应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器驱动器,从而驱动箱盖封闭或暴露充电空腔。充电电路可以向无人机发射无线电波,从而对位于充电空腔内的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将无人机收纳于其中,并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从而提升了无人机充电时的收纳方便性。

Description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充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可以应用于生产监控领域,从而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例如,无人机可以应用于电力巡检。
传统技术中,无人机充电技术通常是将无人机与市电通过导线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无人机的充电。
发明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无人机充电技术,不利于无人机充电时的收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不利于无人机充电时收纳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无线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箱,设有容纳所述无人机的充电空腔,以及供所述无人机进入所述充电空腔的开口;
箱盖,与所述充电箱机械连接,以封闭所述开口;
驱动器,与所述箱盖机械连接,以驱动所述箱盖移动;
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电连接;
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设于所述充电空腔内,以在所述充电空腔内发射无线电波;
感应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感应无人机,所述感应控制电路还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以将所述市电转换为直流电;
保护电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之间;
振荡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以产生连续的振荡信号;
副边电路,与所述振荡电路电磁感应连接,以获取所述振荡信号,并输出直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市电电连接;
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个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通过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熔断器FU1,所述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电路包括:
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一个极板电连接;
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2,电连接于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
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线圈L1,所述线圈L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
线圈L2,与所述线圈L1缠绕于同一铁芯;
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
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
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
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边电路包括:
线圈L3,与所述振荡电路电磁感应电连接;
通串线接口,具有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管脚电连接;
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电连接;
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D6,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
谐振电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产生无线电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芯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无人机,所述检测芯片具有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所述第三管脚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工作;
发光二极管D7,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管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与地线GND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D8,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管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地线GND电连接。
一种无人机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及所述无人机;
所述无人机设有储能电源及与所述储能电源电连接的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电波,并向所述储能电源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无线接收芯片,具有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所述第五管脚与所述储能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管脚与所述储能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电容C6,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管脚与所述第八管脚之间;
电容C7,与所述电容C6并联;
电容C8,所述电容C8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第七管脚电连接;
电感L4,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脚电连接。
上述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箱盖、驱动器、电源电路、充电电路及感应控制电路。充电箱具有容纳无人机的充电空腔。感应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器驱动器,从而驱动箱盖封闭或暴露充电空腔。充电电路可以向无人机发射无线电波,从而对位于充电空腔内的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将无人机收纳于其中,并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从而提升了无人机充电时的收纳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感应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无人机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110、充电箱;
112、充电空腔;
114、开口;
120、箱盖;
130、驱动器;
140、电源电路;
142、整流电路;
144、保护电路;
146、振荡电路;
148、副边电路;
1482、通串线接口;
1483、第一管脚;
1484、第二管脚;
150、充电电路;
152、电源转换电路;
154、谐振电路;
160、感应控制电路;
162、检测芯片;
1622、第三管脚;
1624、第四管脚;
172、空气调节器;
174、信号增强器;
210、储能电源;
220、无线接收电路;
222、无线接收芯片;
2222、第五管脚;
2224、第六管脚;
2226、第七管脚;
2228、第八管脚;
30、市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可以用于容纳无人机,并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通过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提升无人机充电时的收纳方便性。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两个机械器件之间的连接均指机械连接。这里的机械连接是指通过螺钉、合页、轨道或螺丝等连接,使两个机械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固定。机械连接包括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其中,活动连接是指相连接的两个机械器件固定后又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例如门与门框的连接。两个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均指电连接。这里的电连接是指通过导线或无线连接,使两个电子器件之间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充电箱110、箱盖120、驱动器130、电源电路140、充电电路150和感应控制电路160。
具体的,充电箱110可以用于容纳无人机,并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箱110设有可以容纳无人机的充电空腔112,以及供无人机进入充电空腔112的开口114。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可以通过该开口114进入充电箱110的充电空腔112。
箱盖120与充电箱110机械连接,以封闭充电箱110的开口114。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20与充电箱110活动连接,其可以封闭或敞露充电箱110的充电空腔112。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箱盖120封闭充电箱110的开口114,从而封闭充电箱110的充电空腔112。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箱盖120敞露充电箱110的开口114,从而敞露充电箱110的充电空腔112。当箱盖120敞露充电箱110的开口114时,无人机可通过开口114进入充电空腔112。
驱动器130与箱盖120机械连接,以驱动箱盖12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30可以是具有齿轮的马达,以在马达工作时,驱动器130上的齿轮转动。此时,箱盖120上可以设有与箱盖120固定连接的链条,链条与齿轮相啮合,以在齿轮转动时,通过链条驱动箱盖120移动。
电源电路140用于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的其它电路供电。电源电路140的输入端可以与市电30电连接,从而获取市电30中的交流电,并向其它电路输出电信号。这里的市电30指家庭电路的220V交流电。
充电电路150与电源电路140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获取电源电路140输出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进行发射。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50设于充电空腔112内,以在充电空腔112内发射无线电波。以此,与电源电路140连接的充电电路150可以不断的获取电信号,并发射无线电波。当具有无线接收电路220的无人机进入该充电空腔112时,即可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
感应控制电路160与电源电路140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感应无人机。感应控制电路160还与驱动器130电连接,以控制驱动器130工作。
更具体的,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的工作过程为:在一般情况下,箱盖120封闭充电箱110的开口114,以避免灰尘落入充电空腔112。当无人机需要充电,并靠近充电箱110时,可以由感应控制电路160对无人机进行感应。当感应控制电路160感应到无人机时,可以控制驱动器130工作,从而驱动箱盖120移动,敞露充电箱110的开口114。此时无人机进入充电空腔112。无人机进入充电空腔112后,可以由感应控制电路160控制驱动器130工作,使箱盖120封闭充电箱110的开口114;也可以由用于手动控制箱盖120闭合。
在充电箱110内部,电源电路140持续为充电电路150供电,使充电电路150可以发射无线电波。此时,具有无线接收电路220的无人机即可进行无线充电。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可以将无人机收纳于其中,并对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从而提升了无人机充电时的收纳方便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我们引入了环境元件“市电30”对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进行解释。需要理解的是,该环境元件并不属于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的组成结构,其存在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中,为实现感应控制电路160对驱动器130的工作,可以将驱动器130与通过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与电源电路140连接,将感应控制电路160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此时,感应控制电路160即可通过发出电平信号控制驱动器130的工作与否。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控制电路160也可以通过电磁继电器控制驱动器130的工作与否,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还可以具有空气调节器172。该空气调节器172可以设于充电箱110内,并与电源电路140连接,以通电工作。该空气调节器172工作时可以对充电空腔112进行空气调节。通过该空气调节器172,可以保证充电空腔112内的空气干燥,从而利于无人机的收纳及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还可以具有信号增强器174。信号增强器174可以设于充电箱110内,并与电源电路140连接,从而通电工作。该信号增强器174工作时可以获取用于远程发射的控制信号,并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增强。通过该信号增强器174,可以提升用户对无人机的控制信号的强度,从而提升无人机的工作范围。
下面结合相关电路,对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的电路结构进行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其电源电路140包括保护、整流电路142、振荡电路146和副边电路148。
具体的,整流电路142的输入端可以与市电30电连接,以将市电30转换为直流电。在本实施例中,整流电路142可以是半桥整流电路。
保护电路144电连接于整流电路142的输入端与市电30之间,以对整流电路142、振荡电路146和副边电路148进行保护。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44可以是熔断器。
振荡电路146与整流电路142的输出端电连接,以产生连续的振荡信号。
副边电路148与振荡电路146电磁感应连接,以获取振荡信号,并输出直流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其整流电路142包括二极管D1和电容C1。
其中,二极管D1的阳极与市电30电连接,用于获取市电30中的电信号并输出。
电容C1的一个极板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通过保护电路144与市电30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保护电路144包括熔断器FU1。
其中,熔断器FU1的一端与市电30电连接,熔断器FU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振荡电路146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D2、电阻R3、线圈L1、线圈L2、电阻R4、电容C3、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D3、电阻R5、电容C4和二极管D4。
具体的,电阻R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个极板电连接。
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2电连接于保护电路14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
电容C2的一个极板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电阻R3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个极板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线圈L1的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线圈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
线圈L2与线圈L1缠绕于同一铁芯。
电阻R4的一端与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3的一个极板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容C3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5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
电容C4的一个极板与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个极板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
二极管D4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副边电路148包括线圈L3、通串线接口1482、二极管D5、电容C5、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6。
其中,线圈L3与振荡电路146电磁感应电连接。
通串线接口1482即指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接口。在本实施例中,通串线接口1482具有第一管脚1483和第二管脚1484,第一管脚1483与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5的阴极与线圈L3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管脚1484电连接。
电容C5的一个极板与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与二极管D5的阳极电连接。
电阻R6的一端与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上述电源电路140工作时,其工作过程为:整流电路142可以向振荡电路146输出直流电。振荡电路146工作时,电阻R1为电路提供偏置电流,使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有电流通过。当线圈L1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L1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与线圈L1缠绕于同一铁芯的线圈L2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L2相当于一个电源,其发出的电信号可以通过电阻R4、电容C3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此时,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在原来偏置电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附加电压,使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压增加。此时,线圈L2的电压也增加,形成正反馈电路。又随着电容C4的电压的逐步升高,会对正反馈电路进行抑制,当电容C4达到一定的电容值时,三极管截止。
三极管截止时,整流电路142对电容C2进行充电。此时,随着电容C2的电压的逐步升高,三极管Q1再次导通。以此反复,即可形成振荡电流。
上述电源电路140,可以获取市电30中的电信号并进行转换,从而从通串线接口1482输出电信号,以此可以提升电源电路140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其充电电路150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52和谐振电路154。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152可以是USB转Type-C的转换电路。此时,电源转换电路152的输入端即与可电源电路140的通串线接口1482电连接,电源转换电路152的输出端可以与谐振电路154连接。
谐振电路154可以与电源转换电路152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产生无线电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其感应控制电路160可以包括检测芯片162、发光二极管D7和发光二极管D8。
具体的,检测芯片162与电源电路140电连接,用于检测无人机,检测芯片162具有第三管脚1622和第四管脚1624,第三管脚1622与驱动器130电连接,以控制驱动器130工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芯片162可以是型号为IP6808的芯片。
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三管脚1622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与地线GND电连接。当检测芯片162检测到无人机时,检测芯片162的第三管脚1622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控制驱动器130工作,并控制发光二极管D7发光。
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与第四管脚1624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地线GND电连接。当无人机未监测到无人机时,检测芯片162的第四管脚1624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D8发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人机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及无人机。
具体的,该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充电箱110、箱盖120、驱动器130、电源电路140、充电电路150及感应控制电路160。充电箱110设有容纳无人机的充电空腔112,以及供无人机进入充电空腔112的开口114。箱盖120与充电箱110机械连接,以封闭开口114。驱动器130与箱盖120机械连接,以驱动箱盖120移动。电源电路140的输入端与市电30电连接。充电电路150与电源电路140的输出端电连接,充电电路150设于充电空腔112内,以在充电空腔112内发射无线电波。感应控制电路160与电源电路140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感应无人机,感应控制电路160还与驱动器130电连接,以控制驱动器130工作。
如图8所示,无人机设有储能电源210及与储能电源210电连接的无线接收电路220;无线接收电路220用于获取无线电波,并向储能电源210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无人机系统,其无线接收电路220包括:无线接收芯片22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和电感L4。
具体的,无线接收芯片222具有第五管脚2222、第六管脚2224、第七管脚2226和第八管脚2228。其中,第五管脚2222与储能电源210的正极电连接,第六管脚2224与储能电源210的负极电连接,从而向储能电源210充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可以是型号为BQ51003YF的无线充电接收芯片。
电容C6电连接于第七管脚2226与第八管脚2228之间。
电容C7与电容C6并联,即电容C7也电连接于第七管脚2226与第八管脚2228之间。
电容C8的一个极板与第七管脚2226电连接。
电感L4,电感L4的一端与电容C8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八管脚2228电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箱,设有容纳所述无人机的充电空腔,以及供所述无人机进入所述充电空腔的开口;
箱盖,与所述充电箱机械连接,以封闭所述开口;
驱动器,与所述箱盖机械连接,以驱动所述箱盖移动;
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电连接;
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设于所述充电空腔内,以在所述充电空腔内发射无线电波;
感应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感应无人机,所述感应控制电路还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以将所述市电转换为直流电;
保护电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之间;
振荡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以产生连续的振荡信号;
副边电路,与所述振荡电路电磁感应连接,以获取所述振荡信号,并输出直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市电电连接;
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个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通过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熔断器FU1,所述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市电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电路包括:
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一个极板电连接;
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2,电连接于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
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线圈L1,所述线圈L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
线圈L2,与所述线圈L1缠绕于同一铁芯;
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
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
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线圈L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
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2的一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电路包括:
线圈L3,与所述振荡电路电磁感应电连接;
通串线接口,具有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线圈L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管脚电连接;
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电连接;
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线圈L3的一端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D6,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
谐振电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产生无线电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芯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无人机,所述检测芯片具有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所述第三管脚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工作;
发光二极管D7,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管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阴极与地线GND电连接;
发光二极管D8,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管脚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地线GND电连接。
9.一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及所述无人机;
所述无人机设有储能电源及与所述储能电源电连接的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电波,并向所述储能电源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无线接收芯片,具有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和第八管脚,所述第五管脚与所述储能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管脚与所述储能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电容C6,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管脚与所述第八管脚之间;
电容C7,与所述电容C6并联;
电容C8,所述电容C8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第七管脚电连接;
电感L4,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个极板电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脚电连接。
CN202010505556.1A 2020-06-05 2020-06-05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111775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5556.1A CN111775736B (zh) 2020-06-05 2020-06-05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5556.1A CN111775736B (zh) 2020-06-05 2020-06-05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5736A true CN111775736A (zh) 2020-10-16
CN111775736B CN111775736B (zh) 2022-04-29

Family

ID=7275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5556.1A Active CN111775736B (zh) 2020-06-05 2020-06-05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57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637A (zh) * 2020-12-06 2021-03-12 湖北鹏程新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直联充电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3441A (zh) * 2012-09-12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3795152A (zh) * 2012-11-03 2014-05-14 江苏省天一中学 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05051415U (zh) * 2015-10-28 2016-02-24 邹小辉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CN106130108A (zh) * 2016-07-16 2016-11-16 安庆建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gps定点续航的无线充电桩
KR20170115272A (ko) * 2016-04-07 2017-10-17 동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인비행체, 무인비행체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충전 시스템
CN107681737A (zh) * 2017-10-31 2018-02-09 河南飞防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智能充电系统
CN207128652U (zh) * 2017-07-20 2018-03-23 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 空中无人机充电站装置
CN208102371U (zh) * 2017-12-29 2018-11-16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系统
CN209366489U (zh) * 2018-12-13 2019-09-10 山东街景店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街景店车无人售卖车用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US20190301192A1 (en) * 2018-03-14 2019-10-03 Frans Merrild Hangar system for local drone storage and charging
US20200169117A1 (en) * 2017-05-10 2020-05-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3441A (zh) * 2012-09-12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3795152A (zh) * 2012-11-03 2014-05-14 江苏省天一中学 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05051415U (zh) * 2015-10-28 2016-02-24 邹小辉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KR20170115272A (ko) * 2016-04-07 2017-10-17 동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인비행체, 무인비행체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충전 시스템
CN106130108A (zh) * 2016-07-16 2016-11-16 安庆建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gps定点续航的无线充电桩
US20200169117A1 (en) * 2017-05-10 2020-05-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CN207128652U (zh) * 2017-07-20 2018-03-23 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 空中无人机充电站装置
CN107681737A (zh) * 2017-10-31 2018-02-09 河南飞防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智能充电系统
CN208102371U (zh) * 2017-12-29 2018-11-16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基站及无人机系统
US20190301192A1 (en) * 2018-03-14 2019-10-03 Frans Merrild Hangar system for local drone storage and charging
CN209366489U (zh) * 2018-12-13 2019-09-10 山东街景店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街景店车无人售卖车用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637A (zh) * 2020-12-06 2021-03-12 湖北鹏程新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直联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5736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3438B2 (en) Contactless battery charger
US10141787B2 (en) Receiving circuit for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O2014114069A1 (zh) 电容储能式可充电电池及其充电装置
JPH09298847A (ja) 非接触充電器
TWI581643B (zh) Hearing aid charging system
JPH09182323A (ja) 非接触式電力伝達装置
WO2016042776A1 (ja) 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充電方法
GB2314470A (en) Battery charging arrangement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charging devic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device
WO2017007163A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1775736B (zh) 无人机系统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7910962A (zh) 为机动车内的移动设备进行感应充电的方法
CN106025729A (zh) 一种采用无线控制的智能感应插座
US7817445B2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KR101232788B1 (ko) 패키징 칩에 의한 무접점 배터리 장치 및 충전 시스템
WO2017094386A1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925998B2 (ja) 充電器
CN116667678A (zh) 电源电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系统
CN112688381B (zh) 充电电路及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JP3247199B2 (ja) 充電装置
CN209626516U (zh) 便携式多功能充电插座
JP6846249B2 (ja) 充電装置
KR101229909B1 (ko) 피씨비 일체형 무접점 배터리 장치 및 충전 시스템
CN216086268U (zh) 基于磁耦合的wpt充电电路和便携式充电装置
JPH09191580A (ja) 非接触型充電装置
CN112470241B (zh) 变压器以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