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0525A -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0525A
CN111770525A CN202010564379.4A CN202010564379A CN111770525A CN 111770525 A CN111770525 A CN 111770525A CN 202010564379 A CN202010564379 A CN 202010564379A CN 111770525 A CN111770525 A CN 111770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carrier unit
timer
neighbor ce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4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0525B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43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0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0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0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该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Description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s,CCs)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峰值数据速率,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相邻小区参与到邻区测量中。
无论是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4G)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还是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的新无线电(NewRadio,NR)网络,目前邻区测量的硬件方案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每个相邻小区都配置有一个专用定时器,随着相邻小区数量的增多,导致如此多的定时器将会消耗大量的芯片面积以及功率;另外,每个相邻小区还配置有一个专用缓冲器,而如此多的存储器数量也将造成芯片面积以及功率的大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能够节省终端的芯片面积,同时还能够降低功耗。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装置,该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可选地,同一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其中,
所述同一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起始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
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其中,
所述预设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二起始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可选地,所述预设定时器为高精度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时域缓冲区模块和命令缓冲区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和一个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对应配置;其中,
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存储至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内,所述符号窗口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两项:起始地址、符号长度、结束地址;
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
可选地,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
可选地,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用于根据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确定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组成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的复合时间窗口;将所述复合时间窗口内所包括的采样数据确定为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并存储至对应的片段。
可选地,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仲裁模块;其中,
所述仲裁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基于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内存储的符号窗口参数,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中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
可选地,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射频模块、基带前端处理模块、时频域转换模块、参考缓冲区模块和算法模块;其中,
所述射频模块集成在第一芯片中,所述邻区测量装置除所述射频模块之外的剩余模块集成在第二芯片中;其中,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二芯片不同。
可选地,所述邻区测量装置内所有模块全部集成在同一芯片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至少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
基于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获得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其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
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并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
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可选地,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包括:
针对每一个载波单元,基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对应配置的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以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所述预设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可选地,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所述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
将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对应的片段。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包括:
通过时频域转换模块对所述采样数据执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频域数据;
从所述频域数据中提取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存储至所述参考缓冲区模块;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待处理邻区的邻区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邻区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该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这样,由于本申请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而是同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甚至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对应到一个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从而有效降低了定时器数量,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另外,本申请中所有载波单元也可以共享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以减少存储器数量和内存大小,进一步达到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传统邻区测量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uffer片段划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uffer存储采样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射频(Radio Frequency,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RF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等等。
其中,RSRP是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是指在一定的测量带宽内,小区参考信号的平均参考功率,是衡量网络覆盖率的重要指标。这里,RSRP的值越大越好。SINR是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具体是指接收的有用信号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的比值,SINR用来衡量信号质量,SINR越高,表示信道环境越好,传输速率越高。这里,SINR可以表示为Signal/(Interference+Noise),Signal表示测量到的有用信号功率,Interference表示测量到的信号或信道干扰信号的功率,Noise表示低噪声,与具体测量带宽和接收机噪声系数有关。RSSI是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具体是指一定测量带宽内,导频上总接收功率在测量周期内的平均值,用来衡量干扰情况。RSRQ是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具体是指有效信号功率与总功率的差值。RSRQ可以表示为P*RSRP/RSSI,其中P为测量带宽上承载的数目。SNR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信道质量越好,相反信噪比越小,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大,信道质量越差。CQI用于代表当前信道质量的好坏,CQI与信道的信噪比大小相对应,取值范围0~31。CQI取值为0时,信道质量最差;CQI取值为31的时候,信道质量最好。
示例性地,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这里,该无线通信系统不限于LTE系统,还可以是5G系统、NR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to Machine,M2M)系统等。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可包括:基站101、网络102和终端103。
其中,基站101可以用于与终端103进行通信。基站101可以是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NR系统中的基站;甚至基站101还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Node)、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等。
终端103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终端103可以是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客户端等。
网络102可以是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2000,CDMA2000)、宽带码分多址(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4G、5G等。
基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基站101通过网络102可以与终端103进行通信,而且从基站101到终端103方向的链路为下行链路,从终端103到基站101方向的链路为上行链路。终端103在进行邻区测量时,可以通过天线接收每一个相邻小区发送的射频信号,并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根据基带信号的信号处理以及对相邻小区的邻区测量,以获得邻区测量结果,最后终端103可以将邻区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101。
应理解,随着5G技术的发展,CCs的数量不断增加,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相邻小区参与到邻区测量中。其中,对于4G LTE网络,目前相邻小区的测量是基于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执行的;而对于5G NR网络,相邻小区的测量则是基于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执行的。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传统邻区测量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传统邻区测量装置20可以包括有天线201、射频模块202、基带前端处理模块203、多个定时器204、多个时域缓冲区模块205、仲裁模块206、时频域转换模块207、参考缓冲区模块208和算法模块209。下面将针对每一部件的功能进行如下描述。
其中,天线201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射频模块202可以是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基带前端处理模块203可以是基带前端处理器(BaseBand_Frontend_Process),该模块主要负责分离不同的CC,并且可以时分复用地将所有CCs的采样点合并为一个数据流;同时,CC的指示信号和数据采样点并行输出。在多个定时器204中,对于第X小区的定时器(Timer_Cell_X),由于相邻小区有各自不同的定时偏移量,故每个定时器用于跟踪对应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例如,第N个小区的定时器用于确定第N个邻区准确的FFT开窗时刻。在多个时域缓冲区模块205中,对于第X小区的时域缓冲模块,也可以称为时域缓冲器(Tbuffer_X),可以根据第N个邻区的定时器窗口,将与CRS/CSI-RS符号匹配的时域数据写入此缓冲区。仲裁模块206可以是指仲裁器,用于负责对不同的时域缓冲器(Tbuffer)之间进行仲裁,根据各类小区的不同优先级,比如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e,SCS),选择优先级最高的Tbuffer执行后续处理。时频域转换模块(Time to Frequency Conversion,TFC)207用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以得到频域数据;参考缓冲区模块208可以是参考信号缓冲器(Reference Signals Buffer,RS-Buffer),在TFC进程之后,提取频域数据中的参考信号(包括CRS和CSI-RS),并将其写入RS-Buffer中。算法模块209可以是测量算法模块(Measurement Algorithm Module),基于参考信号中的CRS或CSI-RS分别计算RSRP、RSRQ和SINR的算法模块,以得到邻区测量结果。
这里,在图2中,多个定时器204包括有定时器0(用Timer_Cell_0表示)、定时器1(用Timer_Cell_1表示)、…、定时器N-1(用Timer_Cell_N-1表示)、定时器N(用Timer_Cell_N表示),多个时域缓冲区模块205包括有时域缓冲器0(用Tbuffer_0表示)、时域缓冲器1(用Tbuffer_1表示)、…、时域缓冲器N-1(用Tbuffer_N-1表示)、时域缓冲器N(用Tbuffer_N表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即每一个相邻小区均配置有一个专用定时器和一个专用时域缓冲器。如此,每一个相邻小区都有一个专用定时器,而且该专用定时器至少是由10位系统帧计数器、10位时隙/子帧计数器和20位内时隙计数器等组成的。相关技术方案中定时器的数量取决于并行测量相邻小区的数量,如此多的宽幅计数器将会消耗大量的芯片面积以及功率。另外,每一个小区还都有一个专用时域缓冲器,并且时域缓冲器的数量取决于并行测量相邻小区的数量,如此多不同形状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将会消耗大量芯片面积及功率。
为了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装置,该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这样,由于本申请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而是同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甚至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对应到一个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从而有效降低了定时器数量,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另外,本申请中所有载波单元也可以共享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以减少存储器数量和内存大小,进一步达到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邻区测量装置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301;在邻区测量装置30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
至少一个定时器301,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其中,
所述同一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起始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邻区测量装置30而言,通过至少一个定时器301可以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邻区测量。这里,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与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数量相关,且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
还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可以包括有第零载波单元(用CC_0表示)、第一载波单元(用CC_1表示)、…、第N-1载波单元(用CC_N-1表示)等,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这里,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的相邻小区数量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例如,在CC_0中,可以包括有第零相邻小区(用Cell_0表示)、…、第X相邻小区(用Cell_X表示)等;在CC_1中,可以包括有第X+1相邻小区(用Cell_X+1表示)、…、第Y相邻小区(用Cell_Y表示)等;在CC_N-1中,可以包括有第M相邻小区(用Cell_M表示)、…、第K相邻小区(用Cell_K表示)等,这里,X、Y、M、K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X、Y、M、K各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定时器301的数量与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数量相关。具体来讲,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这时候至少一个定时器301的数量等于载波单元数量,也就是说,定时器数量可以是由载波单元数量直接确定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有载波单元共配置一个定时器,这时候至少一个定时器301的数量等于1,也就是说,所有载波单元共享一个定时器。这样,由于定时器数量不再是根据相邻小区数量确定的,而是与载波单元数量相关,从而减少了定时器数量,也就能够达到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
其中,第一载波单元对应配置第一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任意一个载波单元,所述第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所述第一定时器。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定时器301中可以包括有CC_0定时器、CC_1定时器、…、CC_N-1定时器。其中,第零载波单元对应配置有CC_0定时器(用Timer_CC_0表示),第一载波单元对应配置有CC_1定时器(用Timer_CC_1表示),第N-1载波单元对应配置有CC_N-1定时器(用Timer_CC_N-1表示);这样,在CC_0中,第零相邻小区Cell_0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0表示)、…、第X相邻小区Cell_X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X表示)等被映射到CC_0定时器;而在CC_1中,第X+1相邻小区Cell_X+1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X+1表示)、…、第Y相邻小区Cell_Y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Y表示)等被映射到CC_1定时器;在CC_N-1中,第M相邻小区Cell_M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M表示)、…、第K相邻小区Cell_K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K表示)等被映射到CC_N-1定时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为该载波单元的同频邻区。也就是说,为了减少定时器数量,一个CC的同频邻区,可以共享相同的定时器。在同一个CC内,将不同相邻小区的不同时间窗口映射到同一个定时器。例如,在图4所示的CC_0中,Cell_0、...、Cell_X都是CC_0的同频邻区,这些具有不同时间窗口的相邻小区可以映射到同一个定时器,而且该定时器命名为Timer_CC_0,即CC_0定时器。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CC可能具有不同的SCS,这将导致不同定时器的精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其中,
所述预设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二起始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也就是说,当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时,这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所述预设定时器。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定时器301中仅包括预设定时器,该预设定时器用Timer表示。这里,针对所有的CC和相邻小区,第零相邻小区Cell_0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0表示)、…、第X相邻小区Cell_X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X表示)、…、第Y相邻小区Cell_Y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Y表示)、…、第K相邻小区Cell_K的时间窗口(用Time_Window_Cell_K表示)等全部映射到预设定时器。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所有CC和相邻小区的定时器需求,预设定时器可以为高精度定时器。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减少定时器数量,可以对所有的CC和相邻小区使用高清/高精度定时器,将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全部映射到该高精度定时器。例如,一个高精度定时器应该满足240K SCS的采样要求,这样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都可以映射到这个定时器,如图5所示。
这样,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从而可以降低定时器数量;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甚至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全部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进一步减少了定时器数量;如此节省了芯片面积,同时还降低了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图3、图4或图5所示邻区测量装置30的基础上,邻区测量装置30还可以包括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和命令缓冲区模块303,且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和一个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303对应配置;其中,
命令缓冲区模块303,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存储至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内,所述符号窗口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两项:起始地址、符号长度、结束地址;
时域缓冲区模块302,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
其中,时域缓冲区模块302,用于将第一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对应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的第一片段;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任意一个载波单元,所述第一片段为所述第一载波单元对应的片段。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时域缓冲器数量和内存大小,所有相邻小区都共享使用时域缓冲区模块或内存。即针对待测量的相邻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仅配置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所有的相邻小区都共享这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
对于时域缓冲区模块302,该时域缓冲区模块可以划分为多个片段,如图6所示,每一个CC对应一个片段。这里,第零片段存储CC_0的采样数据,该片段的缓冲区大小为0~CC_0_Boundary;第一片段存储CC_1的采样数据,该片段的缓冲区大小为0~CC_1_Boundary;…;第N-1片段存储CC_N-1的采样数据,该片段的缓冲区大小为0~CC_N-1_Boundary;第N片段存储CC_N的采样数据,该片段的缓冲区大小为0~CC_N_Boundary。也就是说,不同CC的采样数据分别存储在该时域缓冲区模块(即同一块RAM)的不同片段中。对于每一个CC,采样数据可以循环存储在对应片段中;比如第一载波单元(CC_1),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将循环存储在0~CC_1_Boundary的第一片段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CC的时域缓冲区大小(即对应片段大小)可以通过软件动态配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域缓冲区模块302,用于根据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确定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组成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的复合时间窗口;将所述复合时间窗口内所包括的采样数据确定为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并存储至对应的片段。
这里,在确定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之后,将这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进行相或,得到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的复合时间窗口。也就是说,从这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中,确定最早符号窗口的起始地址和最晚符号窗口的结束地址;根据所确定的最早符号窗口的起始地址和最晚符号窗口的结束地址,得到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的复合时间窗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同一个CC内的同频邻区之间共享定时器和时域缓冲区,但是当某些时间窗口被大量重叠时,这时候只能存储一个数据流。如图7所示,Cell_0、Cell_1、Cell_2和Cell_3等都是CCx的同频邻区,故这些同频邻区的时间窗口都被映射到命名为Timer_CCx的定时器。由于这些同频邻区的时间偏移量很小,因此Cell_0、Cell_1、Cell_2和Cell_3等的RS符号在时域上是高度重叠的,这时候可以将Cell_0、Cell_1、Cell_2和Cell_3等RS的符号窗口“或”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时间窗口,而落在复合时间窗口内的采样数据存储在Tbuffer内对应的片段。
还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需要标记起始地址和符号长度,或者标记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并将这些符号窗口参数存储到命令缓冲区模块303中。这里,符号窗口参数可以是起始地址和符号长度,也可以是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其中,符合长度即是指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之间的长度。
以图7为例,对于CCx内Cell_0、Cell_1、Cell_2和Cell_3等四个相邻小区,这四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分别用Cell_0的符号窗口(用CCx_Cell_0_symb_window表示)、Cell_1的符号窗口(用CCx_Cell_1_symb_window表示)、Cell_2的符号窗口(用CCx_Cell_2_symb_window表示)、Cell_3的符号窗口(用CCx_Cell_3_symb_window表示);其中,Cell_0的符号窗口是由起始地址1和结束地址1确定,Cell_1的符号窗口是由起始地址2和结束地址2确定,Cell_2的符号窗口是由起始地址0和结束地址0确定,Cell_3的符号窗口是由起始地址3和结束地址3确定;这四个符号窗口“或”在一起形成复合时间窗口,而且Cell_2的符号窗口的起始地址0和Cell_3的符号窗口的结束地址之间的长度即为复合时间窗口的长度。这时候落在符合时间窗口内的采样数据即为CCx在时域缓冲区模块所存储的采样数据。这里,针对这四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而言,符号窗口对应的符号长度可以为1,但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图3、图4或图5所示邻区测量装置30的基础上,邻区测量装置30还可以包括仲裁模块304;其中,
仲裁模块304,用于监控命令缓冲区模块303,基于命令缓冲区模块303内存储的符号窗口参数,从时域缓冲区模块302中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
其中,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是用于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邻区测量装置30中,很多个相邻小区可以通过定时器并行进行数据采样,而且每一个相邻小区所获得的采样数据都存储在时域缓冲区模块内。但是针对这些采样数据的后续处理,由于包括了很多个相邻小区,可以是通过仲裁模块304按照时间顺序串行执行的。也就是说,仲裁模块通过监控命令缓冲区,按照时间依次选择最高优先级的采样数据执行后续处理。
具体地,在该过程中,通过仲裁模块304监控命令缓冲区模块,根据命令缓冲区模块内存储的符号窗口参数,以确定出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位置,然后根据所确定的位置从时域缓冲区模块中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以便后续用于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图3、图4或图5所示邻区测量装置30的基础上,邻区测量装置30还可以包括时频域转换模块305、参考缓冲区模块306和算法模块307;其中,
时频域转换模块305,用于以对所读取的采样数据执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频域数据;
参考缓冲区模块306,用于从频域数据中提取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存储至所述参考缓冲区模块;
算法模块307,用于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待处理邻区的邻区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这里,参考信号包括CRS和/或CSI-RS,而邻区参数包括RSRP,和/或,RSRQ,和/或SINR。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内存储了很多个相邻小区的采样数据,但是通过仲裁模块304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串行执行,使得后续的时频域转换模块305、参考缓冲区模块306和算法模块307等仅需要一套硬件结构即可,从而也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图3、图4或图5所示邻区测量装置30的基础上,邻区测量装置30还可以包括天线308、射频模块309和基带前端处理模块310;其中,
天线308,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射频信号;
射频模块309,用于将所接收的视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基带前端处理模块310,用于将待测量的相邻小区分离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并且根据所述基带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定时器301获得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并将载波单元的指示信号以及对应的采样数据输出至时域缓冲区模块。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射频模块309可以单独集成在第一芯片中,而邻区测量装置30中除射频模块309之外的剩余模块(包括基带前端处理模块310、至少一个定时器301、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命令缓冲区模块303、仲裁模块304、时频域转换模块305、参考缓冲区模块306和算法模块307等)集成在第二芯片中;这里,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邻区测量装置30内所有模块全部集成在同一芯片中。这里,所有模块不包括天线308,即射频模块309、基带前端处理模块310、至少一个定时器301、时域缓冲区模块302、命令缓冲区模块303、仲裁模块304、时频域转换模块305、参考缓冲区模块306和算法模块307等全部集成在同一芯片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可以使得该载波单元内相邻小区之间实现定时器共享;从而将定时器数量从相邻小区数量降低到载波单元数量,这样可以节省芯片面积,并且降低功耗。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进一步减少定时器数量,还可以只使用一个定时器。另外,所有载波单元内的所有相邻小区还可以共享时域缓冲区模块,即所有相邻小区之间实现时域缓冲区模块共享,由于不同的CC共享一个用于采样数据存储的RAM,这可以减少RAM数量和内存大小;并且在出现大量重叠的时间窗口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减小Tbuffer的大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装置,该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这样,由于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从而有效降低了定时器数量,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而且所有载波单元也可以共享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以减少存储器数量和内存大小,进一步达到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的目的。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80至少包括有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30。
这里,终端80可以是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用户终端、移动台、移动客户端等设备,终端80内包括有邻区测量装置30,终端80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对相邻小区进行信道质量测量,从而获得与终端80当前驻留小区的相邻小区的信道质量信息,以随时进行小区切换或重选,保证时刻接入与该终端80当前位置信道条件最好的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终端80内包括邻区测量装置30,而对于该邻区测量装置30而言,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从而有效降低了定时器数量,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而且所有载波单元也可以共享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以减少存储器数量和内存大小,还能够进一步节省终端的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邻区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基于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获得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其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
S902: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并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
S903: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数量相关,且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也就是说,同一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这里,同一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第一起始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邻区测量方法应用于终端,该终端中集成有邻区测量装置30。这样,由于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与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数量相关,而且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使得定时器数量不再是根据相邻小区数量确定的,而是与载波单元数量相关,从而减少了定时器数量,也就能够达到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的目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这时候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等于载波单元数量,也就是说,定时器数量可以是由载波单元数量直接确定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所有载波单元共配置一个定时器,这时候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等于1,也就是说,所有载波单元共享一个定时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对于S902来说,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可以包括:
针对每一个载波单元,基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对应配置的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以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为该载波单元的同频邻区。为了减少定时器数量,一个CC的同频邻区,可以共享相同的定时器。在同一个CC内,将不同相邻小区的不同时间窗口映射到同一个定时器。例如,在图4所示的CC_0中,Cell_0、...、Cell_X都是CC_0的同频邻区,这些具有不同时间窗口的相邻小区可以映射到同一个定时器,而且该定时器命名为Timer_CC_0,即CC_0定时器。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CC可能具有不同的SCS,这将导致不同定时器的精度不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对于S902来说,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所述预设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所有CC和相邻小区的定时器需求,预设定时器可以为高精度定时器。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减少定时器数量,可以对所有的CC和相邻小区使用高清/高精度定时器,将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全部映射到该高精度定时器。例如,一个高精度定时器应该满足240K SCS的采样要求,这样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都可以映射到这个定时器,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所述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可以包括:
将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对应的片段。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时域缓冲器数量和内存大小,所有相邻小区都共享使用时域缓冲区模块或内存。即针对待测量的相邻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仅配置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所有的相邻小区都共享这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
这时候,对于时域缓冲区模块而言,该时域缓冲区模块可以划分为多个片段,每一个CC对应一个片段。对于每一个CC,采样数据可以循环存储在对应的片段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CC的时域缓冲区大小(即对应片段大小)可以通过软件动态配置。
进一步地,从时域缓冲区模块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之后,可以根据采样数据确定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可以包括:
通过时频域转换模块对所述采样数据执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频域数据;
从所述频域数据中提取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存储至所述参考缓冲区模块;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待处理邻区的邻区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这里,参考信号可以包括CRS和/或CSI-RS,而邻区参数可以包括RSRP,和/或,RSRQ,和/或比SINR。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个相邻小区可以通过定时器并行进行数据采样,而且每一个相邻小区所获得的采样数据都存储在时域缓冲区模块内。但是针对这些采样数据的后续处理,由于包括了很多个相邻小区,这时候可以是通过仲裁模块按照时间顺序串行执行的。也就是说,仲裁模块通过监控命令缓冲区,按照时间依次选择最高优先级的采样数据执行后续处理。
这样,虽然时域缓冲区模块内存储了很多个相邻小区的采样数据,但是通过仲裁模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串行执行,使得后续的时频域转换模块、参考缓冲区模块和算法模块等仅需要一套硬件结构即可,从而也能够节省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也就是说,终端在获得测量结果之后,可以供终端自身测量使用,也可以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以便后续终端根据该测量结果随时进行小区切换或重选,保证时刻接入与该终端当前位置信道条件最好的小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测量方法,根据所述终端的多个相邻小区,获得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其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并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这样,由于至少一个定时器的数量与至少一个载波单元的数量相关,而且同一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不再是每一个相邻小区分别对应一个定时器,从而有效降低了定时器数量,能够节省终端的芯片面积,同时还能够降低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所有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被映射到同一定时器,以实现只使用一个定时器;而且所有载波单元也可以共享一个时域缓冲区模块,以减少存储器数量和内存大小,能够进一步节省终端的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邻区测量装置3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邻区测量装置30中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基于这样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部分功能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所述邻区测量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器;在所述邻区测量装置中,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定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各自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载波单元内所包括的多个相邻小区对应同一定时器;其中,
所述同一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起始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述多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中,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其中,
所述预设定时器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二起始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早时间窗口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结束时间表示所有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中最晚时间窗口的结束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定时器为高精度定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时域缓冲区模块和命令缓冲区模块,且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和一个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对应配置;其中,
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存储至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内,所述符号窗口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两项:起始地址、符号长度、结束地址;
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用于根据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参数,确定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包括多个相邻小区的符号窗口,组成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的复合时间窗口;将所述复合时间窗口内所包括的采样数据确定为所述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并存储至对应的片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仲裁模块;其中,
所述仲裁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基于所述命令缓冲区模块内存储的符号窗口参数,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中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测量装置还包括射频模块、基带前端处理模块、时频域转换模块、参考缓冲区模块和算法模块;其中,
所述射频模块集成在第一芯片中,所述邻区测量装置除所述射频模块之外的剩余模块集成在第二芯片中;其中,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二芯片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测量装置内所有模块全部集成在同一芯片中。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至少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邻区测量装置。
13.一种邻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测量的相邻小区,获得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其中,每一个载波单元包括多个相邻小区;
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并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
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读取待处理邻区的采样数据,并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配置一个定时器,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包括:
针对每一个载波单元,基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对应配置的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以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与一个预设定时器对应配置,所述基于至少一个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
基于所述预设定时器,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单元内每一个相邻小区的时间窗口匹配的采样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片段,且每一个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片段,所述将所接收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时域缓冲区模块,包括:
将每一个载波单元所得到的采样数据存储至所述时域缓冲区模块内对应的片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采样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包括:
通过时频域转换模块对所述采样数据执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频域数据;
从所述频域数据中提取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参考信号存储至所述参考缓冲区模块;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对所述待处理邻区的邻区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待处理邻区的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邻区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CN202010564379.4A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Active CN111770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4379.4A CN111770525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4379.4A CN111770525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525A true CN111770525A (zh) 2020-10-13
CN111770525B CN111770525B (zh) 2023-06-23

Family

ID=7272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4379.4A Active CN111770525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05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45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4397547A (zh) * 2022-03-25 2022-04-26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直流电弧检测方法、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CN114630374A (zh) * 2020-12-10 2022-06-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邻区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WO2023071849A1 (zh) * 2021-10-30 2023-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sb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程序、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348A (zh) * 2008-07-18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检测方法
CN102123447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方法及系统
WO2011126016A1 (ja) * 2010-04-05 2011-10-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20300667A1 (en) * 2010-02-16 2012-11-29 Nokia Corpor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resh-Old Settings
CN106233805A (zh) * 2014-04-2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348A (zh) * 2008-07-18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检测方法
CN102123447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方法及系统
US20120300667A1 (en) * 2010-02-16 2012-11-29 Nokia Corpor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resh-Old Settings
WO2011126016A1 (ja) * 2010-04-05 2011-10-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6233805A (zh) * 2014-04-2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6133-c10"", 《3GPP SPECS\36_SERIE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455A (zh) * 2020-11-06 2021-02-09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4630374A (zh) * 2020-12-10 2022-06-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邻区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WO2023071849A1 (zh) * 2021-10-30 2023-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sb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程序、及程序产品
CN114397547A (zh) * 2022-03-25 2022-04-26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直流电弧检测方法、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525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0525B (zh) 一种邻区测量装置、终端以及邻区测量方法
CN111586855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US10098032B2 (en) Method of enhanc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CN104303551B (zh) 对按照不同优先级的群组布置的小区的测量
US20160308636A1 (en)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16033710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16024208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ment
CN103581991B (zh) 测量参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TWI693840B (zh) 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測量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CN111541499A (zh)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5103631A (zh) 对具有重叠带宽的载波执行异频测量
CN114245399A (zh) 一种同步信号块测量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071611A (zh) 测量上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601238B (zh) 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901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988979A (zh) 一种全频段扫频方法、装置及小基站
CN105635980A (zh) 一种上行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840359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473549B (zh) 一种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JPWO201305108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495413B (zh)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小区质量的测量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492691B (zh) 用于小区重选的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390269B2 (en) Uplink measurement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CN109076043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241247A1 (zh) Bwp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